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6535
成片时长:每集约41分钟
阅读:6658
发表:2020/6/5
48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南下干部》第24-26集
1-5
…
24-26
45-46
47-48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 二 十 四 集
1,角山,外,日
小朋友们把丁大力围在中间,听他讲故事。
丁大力:同学们,那是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上午,我们所在的47团接到东野的命令,在这片阵地上严密布防,阻止从秦皇岛上岸向东推进的美蒋联军……
2,闪回画面
东野战士匍伏在各自的战斗位置上,个个都虎视眈耽,进入了临战状态。
公路上,赵文魁在和麦迪曾庆仁交涉。
麦迪气焰嚣张,曾庆仁在给他翻译。
赵文魁在向美蒋军宣读林总电文,
麦迪掏枪挑衅。
丁大力还以颜色。
美蒋军剑拔弩张,麦迪打响第一枪。
丁大力推开赵文魁,举枪扫射!
双方交火,直打得尘土飞扬。
尘埃落定,蒋军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吉普车旁,美军两死五伤,受伤美军跪地投降。
我军战士一片欢呼,打扫战场。
七师师部。杨国夫师长宣读毛泽东电文……
3,角山,外,日
丁大力兴奋地:同学们,毛主席的电报就回了三个字:打得好!
小朋友们一片欢呼。
赵文魁:同学们再见了,咱们还要赶路呢。
小朋友甲:叔叔等等。
他取下脖子上的红领巾,给丁大力系上:向战斗英雄丁大力叔叔学习,敬礼!
少先队员们举手敬礼。
小朋友甲:叔叔,这些弹壳送给你们,作个纪念吧。
他把手中的弹壳分给丁大力和他的战友们每人一个。
丁大力激动地:向同学们学习,敬礼!
众战友还以军礼。
4,四平,革命烈士陵园,外,日
丰碑高耸,松柏环绕,庄严肃穆。
丁大力和战友们抬着花圈拾级而上,他们将花圈安放在碑基中央,然后列成一排,向牺牲的战友们行军礼肃立默哀。
礼毕,赵文魁取出嵌有赵崇武遗像的镜框放好,摆放上点燃的香烟。
丁大力洒酒祭奠:崇武兄弟,战友们看你来了。
郝大妮肃立一旁,眼泪夺眶而出。
5,江山屯村口,外,日
石近山拄着拐杖,与一些村民守候在村口,他们不时引颈观望。
终于,公路尽头出现了一行车队。不一会儿车队就到了村口,并停了下来。
众战友下车,与久别重逢的石近山热烈握手拥抱,互致问候。
旁边的村民分别给众战友戴上黑纱和白花。
石近山为丁大力穿上孝服。
6,灵堂,内,日
众道士敲锣打鼓,围着妮她娘的灵柩念叨经文,为死者超渡亡灵。
二妮全身缟素,带着三个儿女跪在灵柩前,一边流泪哭诉一边烧冥纸祭拜。
郝老爷子半迷半醒地躺在灵柩旁的睡椅上,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着,这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
丁大力和赵文魁两口子进来双膝跪下:娘!儿回来晚了。
三人哭喊声撕心裂肺身震屋宇,把道士诵经做斋仪式都搅停了。
丁大力身后,战友们分三排跪倒在地,行祭拜大礼。
郝老爷子睁开眼睛,一把揪住往后堂避让的道长。
他迷迷瞪瞪地:道长,法事咋停了?
道长:大爷,灵堂阳气太盛,贫道暂避一时。
灵堂内外,吊唁的乡亲们看到眼前的情景,议论开了。
村民甲:瞧瞧,灵柩前跪的,全是五品以下官员,这要放大清朝,妮她娘能穿戴诰命夫人的凤冠霞帔下葬了。
村民乙:就是,妮她娘好福气,儿子不能给她尽孝,女婿为她养老送终,就是佳锦在这儿,也不过如此了。
灵堂执事将行过大礼的丁大力和他的战友们一一搀扶起来。
大家上前问候未亡人:爹,我是大力。爹,我是文魁。叔,您老节哀……
几乎被亡妻之痛击垮的郝老爷子,瞪着昏花迷茫的眼睛,嘴里只是哦,哦地应诺着。
7,赵崇武衣冠墓,外,日
石近山领着战友们在墓前凭吊。
《辽河报》两名记者赶了过来:请问,你们是从湖南结伴回乡探亲的领导吧。
石近山:他们都是,请问您……
记者:哦,我们是《辽河报》记者,听说十位领导结伴回乡,报社领导觉得很有新闻价值,特派我们来进行全程采访报道。
石近山看过证件:你们想采访什么,只管问就是了,他们都是领导干部,一个个嘴皮子都挺溜的。
记者:我们也不打搅领导们的探访,只是全程陪同。来,先请领导们在这儿留张合影。
石近山:哎各位,记者同志要给你们拍个照。
众:好啊,来来。
待丁大力他们站好位置,记者揿动了相机快门。
8,一组画面
印刷机在飞速运转,一份份《辽河报》流过传送带。
〔特写〕配有照片的《辽河报》头版。大标题是:千里征战驱敌寇,十名英雄回故乡。
街头巷尾,村舍阡陌,人们争相传看《辽河报》。
沈阳宾馆。
客房里,胡志伟放下《辽河报》:老王你看,丁大力赵文魁他们都回老家探亲来了。你马上跟家里打个电话,就说散会后咱们也去趟江山屯,要晚回去两天。
王秘书长:好,我马上跟家里联系。
9,江山屯中学,外,日
石近山拄着拐杖,领着战友们在村屯里转悠,记者一直跟踪采访。
他们来到江山屯初级中学。
气势雄伟的教学楼。
宽阔平坦的大操坪。
活泼健康的学生们。
赵文魁感慨地:真没想到,屯里都办起中学来了,大妮每次探家回去说起这事儿,我还不相信呢。
丁大力:我听二妮说起中学中学,总还以为办在祠堂里,没想到办得这么气派。近山,这事儿办得好。
石近山:什么好不好的,咱们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总不能让孩子们也接茬赶趟吧?
10,丁家地窝子,外,日
石近山领着战友们走过一幢幢新房,最后来到丁大力原来住的地窝子前。
丁大力:哟,咱这地窝子都成老古董了,你们还留着呢。
石近山:留着它给孩子们看看,不然他们还以为,咱们生下来也是住高楼大厦呢。
赵文魁:这地窝子留得好,让孩子们参观一次,比上十堂政治课都管用。要是再配些文字说明就更好了。
丁大力:对,把咱爸妈被日本鬼子杀死的事儿也写上,让孩子们世世代代都记住这国仇家恨,永不忘本。
石近山用心地听着,不断地点头。
11,砖瓦厂,外,日
宽大的厂房里,砖瓦坯料从机器传送带上输送出来。
厂房外,成品砖瓦堆积如山,运输车辆进进出出一片繁忙。
石近山扔下一片机瓦,示意丁大力上去站站。
丁大力上去踩了又踩,机瓦完好无损,获得了战友们一致赞赏。
石近山:咱们背靠的达岭山,山底有煤,山脚下有好粘土,于是因地制宜办起了机瓦厂,靠这些优质机瓦,江山屯捞到了第一桶金。有了钱就开始滚雪球,屯里石匠多,山上有好石料,咱们就办石材厂,那才是江山屯的聚宝盆呢。来,我领你们看看去。
随行记者不停地拍摄。
12,石材厂,外,日
机器轰鸣,厂门口车来车往。
石近山领着战友们跨进厂区大门。
一排排高大宽敞的厂房出现在大家面前。
石近山:咱们这石料厂的规模,在辽东地区可算是龙头老大了。
石工甲:这石材厂,是咱们近山书记的宝贝疙瘩呢。
石近山:不对,应该说是咱们江山屯的聚宝盆儿。你们瞧,这一溜吉林来的汽车,都是等着来要货的,供不应求呀。
赵文魁:好家伙,你这个土老财赚大发了。
石近山:不瞒你说,咱们这一个厂的产值,就占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县领导管咱们江山屯叫什么?你们知道吗?叫第二财政局!
丁大力:妈的,够牛的呀,难怪你小子嚷着要复员回来,原来你是手痒痒想到了这个呀,嗯,有点儿先见之明。
石近山:瞧你说的,你以为咱们是靠几个石匠敲敲打打呀? 去你的吧,锤子錾子早扔了,全部都是机械化啦。进去瞧瞧吧。
随行记者不停地拍摄。
13,石材车间,内,日
战友们在石近山带领下走进厂房,眼睛都为之一亮。
吊车抓斗凌空转动,成吨的石坯料跟抓泥丸似的。
锯床在切割,
磨床在抛光。
一件件成品光可鉴人。
石近山:瞧瞧,今非昔比啦,过去上达岭山打一个炮眼,够咱老石家干十天半月了,现如今百十个炮眼,还不够咱们石料厂一天吃的呢。
丁大力情不自禁:近山兄弟,干得不赖呀。哎我说,给你个县长换换,你干不干?
石近山:拉倒吧你,咱没那金刚钻,揽不了那瓷器活,我呀,就是这石匠的命。
丁大力:瞧瞧,这土老财装傻充楞了不是?其实咱们这帮兄弟,就数他心眼儿最贼。
随行记者不停地拍慑。
14,灵堂,内,日
鞭炮炸响,锣鼓齐鸣。
三声铳响过后,执事一声吆喝,丧夫们准备移灵起柩了。
突然,外面传来了长长的喇叭声响。
村民甲跑进灵堂报告:胡司令来了!
哭声停止了,满灵堂的人都惊呆了,就连一直迷迷瞪瞪的郝老爷子也睁大了眼睛。
胡志伟和王秘书长大步走进灵堂:郝家大叔,我没来迟吧?
丁大力迎上前:首长,您怎么来了?
胡志伟:我在沈阳参加全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会议,看了《辽河报》,才知道你们都回来了,所以一散会就往这儿赶。
王秘书长:胡书记一路催司机快点儿开,就怕误了时辰,赶不上趟。
胡志伟点燃香烛,举过头顶:郝大婶您一路走好,我胡志伟送您上路来了。
说着纳头就要下拜。
郝老爷子一把拦住胡志伟:使不得使不得,您是朝廷的脸面,贱内受当不起呀。
胡志伟:大叔您说哪儿去了,共产党也得知恩图报不是?文魁大力都是您女婿,我这条命也是大力从死人堆里捡回来的,冲这事儿让大婶受我一拜,也不为过吧?
郝老爷子听了老泪纵横,灵堂内一片感叹和唏嘘。
胡志伟将老人扶到睡椅上坐好,转身来到灵柩前,向蒲团上跪了下去。
15,墓地,外,日
1,角山,外,日
小朋友们把丁大力围在中间,听他讲故事。
丁大力:同学们,那是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上午,我们所在的47团接到东野的命令,在这片阵地上严密布防,阻止从秦皇岛上岸向东推进的美蒋联军……
2,闪回画面
东野战士匍伏在各自的战斗位置上,个个都虎视眈耽,进入了临战状态。
公路上,赵文魁在和麦迪曾庆仁交涉。
麦迪气焰嚣张,曾庆仁在给他翻译。
赵文魁在向美蒋军宣读林总电文,
麦迪掏枪挑衅。
丁大力还以颜色。
美蒋军剑拔弩张,麦迪打响第一枪。
丁大力推开赵文魁,举枪扫射!
双方交火,直打得尘土飞扬。
尘埃落定,蒋军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吉普车旁,美军两死五伤,受伤美军跪地投降。
我军战士一片欢呼,打扫战场。
七师师部。杨国夫师长宣读毛泽东电文……
3,角山,外,日
丁大力兴奋地:同学们,毛主席的电报就回了三个字:打得好!
小朋友们一片欢呼。
赵文魁:同学们再见了,咱们还要赶路呢。
小朋友甲:叔叔等等。
他取下脖子上的红领巾,给丁大力系上:向战斗英雄丁大力叔叔学习,敬礼!
少先队员们举手敬礼。
小朋友甲:叔叔,这些弹壳送给你们,作个纪念吧。
他把手中的弹壳分给丁大力和他的战友们每人一个。
丁大力激动地:向同学们学习,敬礼!
众战友还以军礼。
4,四平,革命烈士陵园,外,日
丰碑高耸,松柏环绕,庄严肃穆。
丁大力和战友们抬着花圈拾级而上,他们将花圈安放在碑基中央,然后列成一排,向牺牲的战友们行军礼肃立默哀。
礼毕,赵文魁取出嵌有赵崇武遗像的镜框放好,摆放上点燃的香烟。
丁大力洒酒祭奠:崇武兄弟,战友们看你来了。
郝大妮肃立一旁,眼泪夺眶而出。
5,江山屯村口,外,日
石近山拄着拐杖,与一些村民守候在村口,他们不时引颈观望。
终于,公路尽头出现了一行车队。不一会儿车队就到了村口,并停了下来。
众战友下车,与久别重逢的石近山热烈握手拥抱,互致问候。
旁边的村民分别给众战友戴上黑纱和白花。
石近山为丁大力穿上孝服。
6,灵堂,内,日
众道士敲锣打鼓,围着妮她娘的灵柩念叨经文,为死者超渡亡灵。
二妮全身缟素,带着三个儿女跪在灵柩前,一边流泪哭诉一边烧冥纸祭拜。
郝老爷子半迷半醒地躺在灵柩旁的睡椅上,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着,这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
丁大力和赵文魁两口子进来双膝跪下:娘!儿回来晚了。
三人哭喊声撕心裂肺身震屋宇,把道士诵经做斋仪式都搅停了。
丁大力身后,战友们分三排跪倒在地,行祭拜大礼。
郝老爷子睁开眼睛,一把揪住往后堂避让的道长。
他迷迷瞪瞪地:道长,法事咋停了?
道长:大爷,灵堂阳气太盛,贫道暂避一时。
灵堂内外,吊唁的乡亲们看到眼前的情景,议论开了。
村民甲:瞧瞧,灵柩前跪的,全是五品以下官员,这要放大清朝,妮她娘能穿戴诰命夫人的凤冠霞帔下葬了。
村民乙:就是,妮她娘好福气,儿子不能给她尽孝,女婿为她养老送终,就是佳锦在这儿,也不过如此了。
灵堂执事将行过大礼的丁大力和他的战友们一一搀扶起来。
大家上前问候未亡人:爹,我是大力。爹,我是文魁。叔,您老节哀……
几乎被亡妻之痛击垮的郝老爷子,瞪着昏花迷茫的眼睛,嘴里只是哦,哦地应诺着。
7,赵崇武衣冠墓,外,日
石近山领着战友们在墓前凭吊。
《辽河报》两名记者赶了过来:请问,你们是从湖南结伴回乡探亲的领导吧。
石近山:他们都是,请问您……
记者:哦,我们是《辽河报》记者,听说十位领导结伴回乡,报社领导觉得很有新闻价值,特派我们来进行全程采访报道。
石近山看过证件:你们想采访什么,只管问就是了,他们都是领导干部,一个个嘴皮子都挺溜的。
记者:我们也不打搅领导们的探访,只是全程陪同。来,先请领导们在这儿留张合影。
石近山:哎各位,记者同志要给你们拍个照。
众:好啊,来来。
待丁大力他们站好位置,记者揿动了相机快门。
8,一组画面
印刷机在飞速运转,一份份《辽河报》流过传送带。
〔特写〕配有照片的《辽河报》头版。大标题是:千里征战驱敌寇,十名英雄回故乡。
街头巷尾,村舍阡陌,人们争相传看《辽河报》。
沈阳宾馆。
客房里,胡志伟放下《辽河报》:老王你看,丁大力赵文魁他们都回老家探亲来了。你马上跟家里打个电话,就说散会后咱们也去趟江山屯,要晚回去两天。
王秘书长:好,我马上跟家里联系。
9,江山屯中学,外,日
石近山拄着拐杖,领着战友们在村屯里转悠,记者一直跟踪采访。
他们来到江山屯初级中学。
气势雄伟的教学楼。
宽阔平坦的大操坪。
活泼健康的学生们。
赵文魁感慨地:真没想到,屯里都办起中学来了,大妮每次探家回去说起这事儿,我还不相信呢。
丁大力:我听二妮说起中学中学,总还以为办在祠堂里,没想到办得这么气派。近山,这事儿办得好。
石近山:什么好不好的,咱们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总不能让孩子们也接茬赶趟吧?
10,丁家地窝子,外,日
石近山领着战友们走过一幢幢新房,最后来到丁大力原来住的地窝子前。
丁大力:哟,咱这地窝子都成老古董了,你们还留着呢。
石近山:留着它给孩子们看看,不然他们还以为,咱们生下来也是住高楼大厦呢。
赵文魁:这地窝子留得好,让孩子们参观一次,比上十堂政治课都管用。要是再配些文字说明就更好了。
丁大力:对,把咱爸妈被日本鬼子杀死的事儿也写上,让孩子们世世代代都记住这国仇家恨,永不忘本。
石近山用心地听着,不断地点头。
11,砖瓦厂,外,日
宽大的厂房里,砖瓦坯料从机器传送带上输送出来。
厂房外,成品砖瓦堆积如山,运输车辆进进出出一片繁忙。
石近山扔下一片机瓦,示意丁大力上去站站。
丁大力上去踩了又踩,机瓦完好无损,获得了战友们一致赞赏。
石近山:咱们背靠的达岭山,山底有煤,山脚下有好粘土,于是因地制宜办起了机瓦厂,靠这些优质机瓦,江山屯捞到了第一桶金。有了钱就开始滚雪球,屯里石匠多,山上有好石料,咱们就办石材厂,那才是江山屯的聚宝盆呢。来,我领你们看看去。
随行记者不停地拍摄。
12,石材厂,外,日
机器轰鸣,厂门口车来车往。
石近山领着战友们跨进厂区大门。
一排排高大宽敞的厂房出现在大家面前。
石近山:咱们这石料厂的规模,在辽东地区可算是龙头老大了。
石工甲:这石材厂,是咱们近山书记的宝贝疙瘩呢。
石近山:不对,应该说是咱们江山屯的聚宝盆儿。你们瞧,这一溜吉林来的汽车,都是等着来要货的,供不应求呀。
赵文魁:好家伙,你这个土老财赚大发了。
石近山:不瞒你说,咱们这一个厂的产值,就占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县领导管咱们江山屯叫什么?你们知道吗?叫第二财政局!
丁大力:妈的,够牛的呀,难怪你小子嚷着要复员回来,原来你是手痒痒想到了这个呀,嗯,有点儿先见之明。
石近山:瞧你说的,你以为咱们是靠几个石匠敲敲打打呀? 去你的吧,锤子錾子早扔了,全部都是机械化啦。进去瞧瞧吧。
随行记者不停地拍摄。
13,石材车间,内,日
战友们在石近山带领下走进厂房,眼睛都为之一亮。
吊车抓斗凌空转动,成吨的石坯料跟抓泥丸似的。
锯床在切割,
磨床在抛光。
一件件成品光可鉴人。
石近山:瞧瞧,今非昔比啦,过去上达岭山打一个炮眼,够咱老石家干十天半月了,现如今百十个炮眼,还不够咱们石料厂一天吃的呢。
丁大力情不自禁:近山兄弟,干得不赖呀。哎我说,给你个县长换换,你干不干?
石近山:拉倒吧你,咱没那金刚钻,揽不了那瓷器活,我呀,就是这石匠的命。
丁大力:瞧瞧,这土老财装傻充楞了不是?其实咱们这帮兄弟,就数他心眼儿最贼。
随行记者不停地拍慑。
14,灵堂,内,日
鞭炮炸响,锣鼓齐鸣。
三声铳响过后,执事一声吆喝,丧夫们准备移灵起柩了。
突然,外面传来了长长的喇叭声响。
村民甲跑进灵堂报告:胡司令来了!
哭声停止了,满灵堂的人都惊呆了,就连一直迷迷瞪瞪的郝老爷子也睁大了眼睛。
胡志伟和王秘书长大步走进灵堂:郝家大叔,我没来迟吧?
丁大力迎上前:首长,您怎么来了?
胡志伟:我在沈阳参加全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会议,看了《辽河报》,才知道你们都回来了,所以一散会就往这儿赶。
王秘书长:胡书记一路催司机快点儿开,就怕误了时辰,赶不上趟。
胡志伟点燃香烛,举过头顶:郝大婶您一路走好,我胡志伟送您上路来了。
说着纳头就要下拜。
郝老爷子一把拦住胡志伟:使不得使不得,您是朝廷的脸面,贱内受当不起呀。
胡志伟:大叔您说哪儿去了,共产党也得知恩图报不是?文魁大力都是您女婿,我这条命也是大力从死人堆里捡回来的,冲这事儿让大婶受我一拜,也不为过吧?
郝老爷子听了老泪纵横,灵堂内一片感叹和唏嘘。
胡志伟将老人扶到睡椅上坐好,转身来到灵柩前,向蒲团上跪了下去。
15,墓地,外,日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