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3333
阅读:5028
发表:2022/6/29 修改:2022/6/30
爱情,都市
小说
作家的璀璨人生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小说以血和泪抒写职业的不幸,它是人生美丽的一段插曲。
——作者题记(一)
灵与肉结合,不幸的背后是大幸,一位坚忍不拔的写作者有时不免路逢逆境也绝非四面楚歌,反而因此更辉煌。她就是如此之人。
——作者题记(二)
第一章
一
2002年的盛夏时节,阿曼终于在这新年的六月五日上午从二审法院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庭长手里接来了离婚判决书。这可是法院的二审,是终审判决了,她的前任要想翻案也难了。从此,她阿曼算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这在其心里是喜悦或是苦恼?她自己说不准。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她跟阿成结婚生活了这五、六年来的所有烦恼已经一笔勾销。从今起她已无牵无挂,无需顾及家庭琐事而自由自在地继续走好她的“天涯路”了。哪怕离婚判决书上写明五岁的儿子归她抚养而男方又不用考虑什么她也无怨无悔了。她说,自己当庭争得上儿子归她是最大的幸福。她阿曼宁愿放弃夫妻的共同财产搬出来过苦日子她也无话可说。她对同事对好友都说,只要儿子归她,她就不需要再婚了。她说她不怕孤独,不怕寂寞,二十年后,儿子娶媳成家,她同样可当孙儿的奶奶。
这天中午,她阿曼仅返回家去翻出了自己的大学毕业证、学位证、工作证及一大摞书籍(包括历年写作的草稿纸)出来,然后再收拾自己的衣物全装进了两个皮箱,就交出了外门、内门的所有钥匙,便迈出了门下楼来,随便叫了一辆三轮出租车连人带货,一路运载她冲到地区文联她单位杂志社的宿舍楼来停下。因为她上午已跟单位领导打好招呼,她离婚了,无家可归,请领导帮忙解决一套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单职工宿舍。下午六点钟,她跨进附近一家幼儿园去接走了儿子回到单位职工宿舍楼来。从此,她就真正地成了“寡妇”,但她高兴。
两天后,阿曼就收到了出版社寄回给作者的“三校稿”清样通知单,她不得不仰脸对着蓝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说:玩这创作可真的不容易,是真的不容易呀。
她激动得流泪了,她很感慨这部名叫《孤独走天涯》的长篇小说尽管只有二十五万字,却几乎耗费了她整个青春期的大好时光。她说自高二上学期起就开始构思这部长篇小说,到高三上学期便开始动笔草写初稿,但她才写了前四章,其字数不过七、八万字,便被父母发现收去付之一炬了。其原因是说你阿曼已面临高考,还不赶紧将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而偏偏要做起作家梦,竟然写起了什么小说来,父母骂她你这辈子连个小饭碗都还没弄到手,以后会有好日子过吗?就如此,在那段时间里,她只好埋头苦读苦钻,并下决心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先听父母的告诫,暂时放弃创作《孤独走天涯》,可是,一学期来她感觉精神恍恍惚惚,课堂上仍时不时会转念到她许久以来一直在脑子头构思的故事情节中。
她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连所有的任课教师都会经常性提醒她,陈晓曼呀,现在距离高考没多少时间了,你必须每天都要认真听课,认真复习功课,你们文科生大都差在数学上,还有英语有些同学也很差,当然你的算中上成绩,但不可骄傲,要时刻跟进,尽管语文、历史、政治成绩突出,但距离全国名牌高校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如果你想稳拿全国一所重点高校的录取,复习期间就不能分心,要尽快把差的科目补上来。若采取混日子,那到七月七、八、九三天的高考自己一旦发挥不好,就注定你不免要比别人多走了一段曲折路哩。
那时,她自然而然想到了读书就业比干什么都重要,因为,若饭碗都找不到,还能够再去发挥什么特长呀?为此,当自己曾有那么几次在课堂上发呆时,她陈晓曼便伸手尽力扭住自己的腿,掐痛自己的腰或拍打自己的胸脯,甚至有时候还抬手捶打自己的头。曾有好几次她几乎要把自己的头打成脑震荡。
当年的她,就是这样好不容易把高三那最后一个学期的日子打发过去。好歹每年七月七、八、九三天的高考终于来到,她尽管头脑恍恍惚惚,思想复杂,但也咬紧牙关,沉着应对。当然也因为有将近一年时间对小说考虑过多,她阿曼经常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干扰,她尽管努力克制自己,经常性自我折磨,可有时脑海也不免自会踱回她早已构思的复杂故事情节中而多多少少受点影响。因此,在那最后学期的三个月紧张复习中,她的思绪不免会被打乱。自然而然,在考到最后一科,那催人停笔的铃声一响,她和部分晚交试卷的同学一起被监考老师呼叫“全体起立”时,她的脑子头自然而然也会如此说,完了,这辈子的读书可能就这样完了。这最后一天,她就跟同学们一道被呼叫“全体起立”,“---赶紧离开考场”,她说,我都来不及检查一遍试卷就被撵出教室回家来,我当时的心呀瞬间就凉了半截。
可当她一回到家后,并非像其他毕业生一样,高考一结束就到处去漂游浪荡。她才回到家来,却迫不及待地找出她的文学笔记本来开始回味补写起她的《孤独走天涯》第一章,或许是印象深刻的缘由吧,只从当晚到次日中午十一点半时候就补清楚了第一章。午饭过后她仅仅外出游玩不过半小时就又回来继续接写第二章。才二十五天时间她陈小曼就草成了一部将近二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初稿了。当时她的两老和弟妹见她恰回到家里来,就挑灯夜战玩文学,都悄悄嘀咕说她肯定考不好,全家人都感觉她的前途肯定泡汤了。于是,个个都开始斜着眼看她,连老爸老妈也打算要收她的草稿去再付之一炬。偏偏她常常带在身上,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时,她偏不跟大家同桌吃饭。她要等全家人吃过了方吃家人的剩饭剩菜。然后,她一吃过饭后,先收拾好碗筷清楚,她便立即跑上街头去逛一逛书店翻翻文学书籍认真取经了。她每天都几乎要挨两老臭骂好半天。
好歹盼到八月中旬,高校各段录取控制线发布下来了,她去学校查看,当年的裸分是485,莫说省外重点,就是省内重点,她的分数也达不到(本省的文科重点分数是513分),她的分数只达到本省师范学院录取控制线(本省478分)。所以在那一年,她便只好进了本省师范学院中文系去就读。她当时就是这样想,肯定这辈子要永远当普通教师无疑啦。
那年秋天,正好十八岁的一个大姑娘就那么顺其自然地走进了省师范学院的校园去。也因为她爱好文学,自然她选择了文学专业。从她走进高校后,她很庆幸自己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上大学一年级上学期的那年初冬,她就轻易在校报校刊直到省报省刊发表了几篇小小说和几篇散文以及几首诗词跟读者见面。待翻到新年即大一下学期时,她同样又发表了几篇散文和三篇童话小说。此后,从大二到大三这两年时间里,她又连续发表了五到八千字的短篇小说和三到五千字的散文各有十来篇,就连诗词的发表也有二十余首。至于豆腐块随笔和千字杂感也常在各小报小刊上同读者见面,并且在临近毕业时的大四那一年,她终于完成了两部小中篇(每部三万来字)的初稿,并开始向省级文学报刊投稿。而且,在只有一个来月就毕业走出校门去谋职业时,她陈晓曼不仅命好,还因为两部中篇分别被两家省级文学刊物录用,连一篇约两千来字的文学评论也被《作家文摘》发表出来。
一个省属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就因为四年来连续玩文学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于是,她很快在毕业离校后不久,就被地区文联聘任到一家月刊社去当了杂志编辑。
二
从她陈晓曼高中毕业那一年并在高考过后仅仅花二十五天时间就独立完成一部将近二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初稿之后,她阿曼就真的对文学痴迷了。从头一天走进省师范学院去之后,就只花半年多时间便两次修改好并抄好正稿就挂号邮寄给了某省文艺出版社。然而,两月后,她阿曼却收到了挂号退稿。她一看退稿意见后,就明白了老编审们说她写的作品不必硬拉到二十五万字,小说本身人物少,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些地方也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对人物心理刻画在语言上也过于流俗,许多章节人物形象不够鲜明,这些内容就应该删掉。
当然,也因为“大作”退稿,许多爱好写作的老师都开始劝说她,说了你刚刚学步,不可能一下子就马上长途跋涉,你先写好短篇,再写中篇。特别是在校生,应该多写微型和小短篇,写多并发多了也同样出名。她当时是点头答应了,但自己下来仔细想,还是有点不服气地抽午休和傍晚、以及夜里拼命修改。这样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艰辛劳动,她在大二上学期那年秋末冬初又将她的长篇小说《孤独走天涯》修改稿再投寄给了另一家出版社。
但她哪曾想得到,这次稿件寄去了整整有半年多时间,大三上学期都差不多要结束放寒假回家来过年了,她阿曼才接到那家出版社的挂号退稿。在那几天日子里,她的脸好阴沉哟,多亏两年多来她发表了十多个短篇和四部中篇小说,以及将近二十篇散文,二十来首诗词及其零碎的文艺评论和杂感随笔,每学期得到的稿费就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汇到学院来给她收取,这自然让她不得不比学院某些爱投稿的老师还要出名了。她因为有这一笔客观的收入,几年来,除了第一学期跟父母要书学杂费外,从第二学期起,她自己上大学的书学杂费及生活费都是靠投稿赚取稿费的,所以,从大三起,她就成了校园知名的青年作家。从此,不论是同学还是老师,个个对她都挺羡慕极了。
校园里的某些富家子弟从此也会时不时向她献殷勤,尽管她不算真正的头牌校花,但在校园里男生对她的回头率还是挺高的。那些只会消耗父母金钱、随意浪费国家财源的帅哥、美女尽管总想办法来找她外出去交流思想感情,大家都说愿意跟她结交为闺蜜好友,但对她这样一个不愿浪费大好时光的县级市工人家庭子女来说,她给大家的表现就总是泰然处之。其实,她通过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后,又再对照现实生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她每天都感觉文学素材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特别是市民的生活琐事和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滴故事莫不促使我们去收集素材。还有发生在同学们身上的感情纠葛,也是她的创作题材。正为此,她哪有多余时间陪伴同学们到处去漂游浪荡?自然,那些故意献殷勤的男生女生不免从心底里说她还真是“贵人眼高”。
难道她真是这样的女生吗?并非如此,她阿曼只是一名西部小城最下层工人的孩子,是实实在在的从下层劳动者家庭出来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女孩。她不善于打扮自己,虽然剪着齐耳短发,但很少穿裙子,在校园里,大家都总见到她穿着跟进城打工的农家女孩差不离多少,常年累月总穿着蓝黑长裤配灰色衬衫加棕色外套,或者灰色长裤配浅白衬衫或青绿短袖。总之,她给校园里同学们的感觉就是只会写作投稿赚钱不会装扮自己的女孩。怪不得有些男生远远对她悄悄说,她身高大约一米六四左右,身材还算苗条,如果她换上几套颇具性感的时装来装扮自己,她肯定算得上标准得的校花,总之,她比跟今天的校花也不差多少,看她那张迷人的脸蛋就知道。“她为啥就不会装扮一下自己呢?”在校园里就常常听到某些同学总为她不爱打扮而“打抱不平”。
其实,她凭着自己的文学天赋夺得名声,抓得稿酬,使其在四年的高校学习中,除了刚进校时的那年秋季是父母想方设法为她弄来一千五百多元的书学杂费外给她进校报名入学外,她起初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只需一百来块。但是,从她收到第一张稿费汇款单后,就很少向父母伸手要钱了,特别自大二上学期起,她哪怕一分钱也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了,她从此每学年的书学杂费都是靠自己投稿去赚取稿费。特别从大三上学期起,她不仅不问父母要钱,还不定期向父母汇几百元回去。她曾对老师说过,就因为父母是社会底层普通工人,工薪少,每月几乎入不敷出,况且还要抚养三个孩子,其妹十七岁,才进到高二,其弟十四岁,才读到初三。尽管在她的那个县改市城关镇生活投资不算高,但每学期开学初家里都要开支一大笔三个孩子的书学杂费,这无疑给父母增加了很大负担。想当然,这自不用说下层工人的日子是过得比别的人家更清苦。
因此呀,在改革开放不久的年代里,她阿曼说了哪怕只汇两、三百元甚至更少的一百来元回家去,多少也能贴补得了家庭开销。在整个大四那最后一年里,她阿曼总共给父母汇去了九百多元人民币,父母在这三个年头里,对她早已刮目相看了。连平常总爱狗眼看人低的邻居这时候也转变态度对她陈家说,她大学都未毕业未走上工作岗位也能找到钱,看来这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三
可是,为何她只结婚去不过五、六年又离婚了?这时,若有人就离婚问题采访她阿曼。她马上会这样回答:狗日的阿成也真不会体谅玩文学女人的一片苦心。她常常这样说,有时老娘正在挖空心思想问题时,他妈的阿成这厮儿却偏偏说我在想入非非,说我这些年来就一直根本不爱他,心目中总在想另外一个人。这时她阿曼就开始向他解释,而脑子头那正在构思某部小说某一段故事情节又马上烟消云散了。她于是就不得不记恨这狗日的阿成真的害人啦。但有时候她为了维系夫妻关系她又不得不只好笑脸相迎。而此刻他阿成这厮儿却硬要拽起她的手上了床去。
她真恨他阿成啊,真恨他这些年里她有好几个晚上创作灵感突发,她阿曼就不得不挑灯夜战,且有时一连有两、三个晚上一握起笔来就是通宵达旦。偏偏他妈的阿成这厮儿却在她灵感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时候,却从床上爬起来跳到她背后拦腰抱起她丢到床上去,然后如猛兽般按住她。那时的她好泪眼朦胧哟。她说他这厮儿真的害了她。她说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也不至于这样对待她。她说他就是不等她先把当时的创作灵感完成了两口子再怎么玩都行。而偏偏他只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强迫别人就范。可以说,大约有四几年了吧,她阿曼就曾说过,她早都很想找他阿成离婚算了,但父母一听说后,就马上持反对态度,说了你阿曼既不是狗,也不是牛,想跟了哪个就跟了哪个?连弟妹也会笑话她,说了你跟阿成结成夫妻又不是人家强迫你,当年还是你自己同意跟他成亲的。最后家人都这样说:男人离了婚还值千万,女人离了婚就如粪土,何况你还有个儿子。正因为家人如此规劝,她阿曼几次想离婚都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她早就拟好的离婚协议书。
四单位的单身宿舍里,领导又安排她重新住进结婚前她原先分得的那套住房,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小套房,这套单职工宿舍面积最大的一间就是客厅,大约十二个平米,如果有客人来,她就只好用一块蓝布隔开,将客房一分为二,一半做客厅,另一半用作宿舍。而这套房的主卧不过八平米,次卧只有六平米,连厨房也只有四平米,至于卫生间也只不过有二点五平米。有时候,父母或者弟妹从家里来到地区所在市探亲,她为了多做几个菜,也只好把临时厨房安排到阳台上去。居室的陈设简单得一眼就可看得清清楚楚。那四开窗的主卧窗台下面就摆放着一张写字台,依写字台左侧一角就是一张不过一米宽的木质夹板床,床头上就吊着一床普通的白色蚊帐,床边依墙摆放着一个上三层书架下一层衣柜。那跟床相对的地方因为没多少空间只好放置一张普通的边角沙发,沙发前随便摆放着一张木质茶几。至于盆架那就只能依门边竖立着一架直角扇形盆架了。
就讲最大的客厅吧,背景墙下摆放着一张浅红茶几,茶几上放置着一台小彩电,茶几前的另一面墙根下随便摆放着一套简易沙发。在茶几与沙发之间便只剩下一条“小走廊”啦。平常时间,她阿曼都是将客厅用作饭厅。次卧里只安排下一张二尺五左右宽的木床,在木床的两边,她阿曼已摆放了两个木箱,这就是她平常所说的临时衣柜。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的衣裤鞋袜都统统收归木箱里。她需要时再打开木箱拿出来。她经常说,要是她再购来什么漂亮的家私,屋里也实在摆放不下了。
在这个夜里十点半钟时,她陈晓曼那可爱的小宝宝早已安然入睡,她这才不得不轻手轻脚地披衣起床来,开始处理白天刚刚收到出版社寄回来的三校清样稿。因为,在夜里八、九点钟时,她轻轻哼着儿歌拍拍孩子的后背跟他哼唱了几首摇篮曲。等哄他熟睡后,她方能够悄悄起床来,拧亮台灯,远距离点燃上蚊烟香好之后,才开始挑灯夜战起来。三个小时都过去了,她仍未感到疲倦,还想继续修改加字。但当她再坚持一会儿后抬上头来看看白天刚刚买来十五元一只的小闹钟时,时间已走到次日凌晨两点二十分去了。
——作者题记(一)
灵与肉结合,不幸的背后是大幸,一位坚忍不拔的写作者有时不免路逢逆境也绝非四面楚歌,反而因此更辉煌。她就是如此之人。
——作者题记(二)
第一章
一
2002年的盛夏时节,阿曼终于在这新年的六月五日上午从二审法院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庭长手里接来了离婚判决书。这可是法院的二审,是终审判决了,她的前任要想翻案也难了。从此,她阿曼算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这在其心里是喜悦或是苦恼?她自己说不准。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她跟阿成结婚生活了这五、六年来的所有烦恼已经一笔勾销。从今起她已无牵无挂,无需顾及家庭琐事而自由自在地继续走好她的“天涯路”了。哪怕离婚判决书上写明五岁的儿子归她抚养而男方又不用考虑什么她也无怨无悔了。她说,自己当庭争得上儿子归她是最大的幸福。她阿曼宁愿放弃夫妻的共同财产搬出来过苦日子她也无话可说。她对同事对好友都说,只要儿子归她,她就不需要再婚了。她说她不怕孤独,不怕寂寞,二十年后,儿子娶媳成家,她同样可当孙儿的奶奶。
这天中午,她阿曼仅返回家去翻出了自己的大学毕业证、学位证、工作证及一大摞书籍(包括历年写作的草稿纸)出来,然后再收拾自己的衣物全装进了两个皮箱,就交出了外门、内门的所有钥匙,便迈出了门下楼来,随便叫了一辆三轮出租车连人带货,一路运载她冲到地区文联她单位杂志社的宿舍楼来停下。因为她上午已跟单位领导打好招呼,她离婚了,无家可归,请领导帮忙解决一套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单职工宿舍。下午六点钟,她跨进附近一家幼儿园去接走了儿子回到单位职工宿舍楼来。从此,她就真正地成了“寡妇”,但她高兴。
两天后,阿曼就收到了出版社寄回给作者的“三校稿”清样通知单,她不得不仰脸对着蓝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说:玩这创作可真的不容易,是真的不容易呀。
她激动得流泪了,她很感慨这部名叫《孤独走天涯》的长篇小说尽管只有二十五万字,却几乎耗费了她整个青春期的大好时光。她说自高二上学期起就开始构思这部长篇小说,到高三上学期便开始动笔草写初稿,但她才写了前四章,其字数不过七、八万字,便被父母发现收去付之一炬了。其原因是说你阿曼已面临高考,还不赶紧将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而偏偏要做起作家梦,竟然写起了什么小说来,父母骂她你这辈子连个小饭碗都还没弄到手,以后会有好日子过吗?就如此,在那段时间里,她只好埋头苦读苦钻,并下决心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先听父母的告诫,暂时放弃创作《孤独走天涯》,可是,一学期来她感觉精神恍恍惚惚,课堂上仍时不时会转念到她许久以来一直在脑子头构思的故事情节中。
她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连所有的任课教师都会经常性提醒她,陈晓曼呀,现在距离高考没多少时间了,你必须每天都要认真听课,认真复习功课,你们文科生大都差在数学上,还有英语有些同学也很差,当然你的算中上成绩,但不可骄傲,要时刻跟进,尽管语文、历史、政治成绩突出,但距离全国名牌高校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如果你想稳拿全国一所重点高校的录取,复习期间就不能分心,要尽快把差的科目补上来。若采取混日子,那到七月七、八、九三天的高考自己一旦发挥不好,就注定你不免要比别人多走了一段曲折路哩。
那时,她自然而然想到了读书就业比干什么都重要,因为,若饭碗都找不到,还能够再去发挥什么特长呀?为此,当自己曾有那么几次在课堂上发呆时,她陈晓曼便伸手尽力扭住自己的腿,掐痛自己的腰或拍打自己的胸脯,甚至有时候还抬手捶打自己的头。曾有好几次她几乎要把自己的头打成脑震荡。
当年的她,就是这样好不容易把高三那最后一个学期的日子打发过去。好歹每年七月七、八、九三天的高考终于来到,她尽管头脑恍恍惚惚,思想复杂,但也咬紧牙关,沉着应对。当然也因为有将近一年时间对小说考虑过多,她阿曼经常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干扰,她尽管努力克制自己,经常性自我折磨,可有时脑海也不免自会踱回她早已构思的复杂故事情节中而多多少少受点影响。因此,在那最后学期的三个月紧张复习中,她的思绪不免会被打乱。自然而然,在考到最后一科,那催人停笔的铃声一响,她和部分晚交试卷的同学一起被监考老师呼叫“全体起立”时,她的脑子头自然而然也会如此说,完了,这辈子的读书可能就这样完了。这最后一天,她就跟同学们一道被呼叫“全体起立”,“---赶紧离开考场”,她说,我都来不及检查一遍试卷就被撵出教室回家来,我当时的心呀瞬间就凉了半截。
可当她一回到家后,并非像其他毕业生一样,高考一结束就到处去漂游浪荡。她才回到家来,却迫不及待地找出她的文学笔记本来开始回味补写起她的《孤独走天涯》第一章,或许是印象深刻的缘由吧,只从当晚到次日中午十一点半时候就补清楚了第一章。午饭过后她仅仅外出游玩不过半小时就又回来继续接写第二章。才二十五天时间她陈小曼就草成了一部将近二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初稿了。当时她的两老和弟妹见她恰回到家里来,就挑灯夜战玩文学,都悄悄嘀咕说她肯定考不好,全家人都感觉她的前途肯定泡汤了。于是,个个都开始斜着眼看她,连老爸老妈也打算要收她的草稿去再付之一炬。偏偏她常常带在身上,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时,她偏不跟大家同桌吃饭。她要等全家人吃过了方吃家人的剩饭剩菜。然后,她一吃过饭后,先收拾好碗筷清楚,她便立即跑上街头去逛一逛书店翻翻文学书籍认真取经了。她每天都几乎要挨两老臭骂好半天。
好歹盼到八月中旬,高校各段录取控制线发布下来了,她去学校查看,当年的裸分是485,莫说省外重点,就是省内重点,她的分数也达不到(本省的文科重点分数是513分),她的分数只达到本省师范学院录取控制线(本省478分)。所以在那一年,她便只好进了本省师范学院中文系去就读。她当时就是这样想,肯定这辈子要永远当普通教师无疑啦。
那年秋天,正好十八岁的一个大姑娘就那么顺其自然地走进了省师范学院的校园去。也因为她爱好文学,自然她选择了文学专业。从她走进高校后,她很庆幸自己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上大学一年级上学期的那年初冬,她就轻易在校报校刊直到省报省刊发表了几篇小小说和几篇散文以及几首诗词跟读者见面。待翻到新年即大一下学期时,她同样又发表了几篇散文和三篇童话小说。此后,从大二到大三这两年时间里,她又连续发表了五到八千字的短篇小说和三到五千字的散文各有十来篇,就连诗词的发表也有二十余首。至于豆腐块随笔和千字杂感也常在各小报小刊上同读者见面,并且在临近毕业时的大四那一年,她终于完成了两部小中篇(每部三万来字)的初稿,并开始向省级文学报刊投稿。而且,在只有一个来月就毕业走出校门去谋职业时,她陈晓曼不仅命好,还因为两部中篇分别被两家省级文学刊物录用,连一篇约两千来字的文学评论也被《作家文摘》发表出来。
一个省属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就因为四年来连续玩文学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于是,她很快在毕业离校后不久,就被地区文联聘任到一家月刊社去当了杂志编辑。
二
从她陈晓曼高中毕业那一年并在高考过后仅仅花二十五天时间就独立完成一部将近二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初稿之后,她阿曼就真的对文学痴迷了。从头一天走进省师范学院去之后,就只花半年多时间便两次修改好并抄好正稿就挂号邮寄给了某省文艺出版社。然而,两月后,她阿曼却收到了挂号退稿。她一看退稿意见后,就明白了老编审们说她写的作品不必硬拉到二十五万字,小说本身人物少,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些地方也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对人物心理刻画在语言上也过于流俗,许多章节人物形象不够鲜明,这些内容就应该删掉。
当然,也因为“大作”退稿,许多爱好写作的老师都开始劝说她,说了你刚刚学步,不可能一下子就马上长途跋涉,你先写好短篇,再写中篇。特别是在校生,应该多写微型和小短篇,写多并发多了也同样出名。她当时是点头答应了,但自己下来仔细想,还是有点不服气地抽午休和傍晚、以及夜里拼命修改。这样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艰辛劳动,她在大二上学期那年秋末冬初又将她的长篇小说《孤独走天涯》修改稿再投寄给了另一家出版社。
但她哪曾想得到,这次稿件寄去了整整有半年多时间,大三上学期都差不多要结束放寒假回家来过年了,她阿曼才接到那家出版社的挂号退稿。在那几天日子里,她的脸好阴沉哟,多亏两年多来她发表了十多个短篇和四部中篇小说,以及将近二十篇散文,二十来首诗词及其零碎的文艺评论和杂感随笔,每学期得到的稿费就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汇到学院来给她收取,这自然让她不得不比学院某些爱投稿的老师还要出名了。她因为有这一笔客观的收入,几年来,除了第一学期跟父母要书学杂费外,从第二学期起,她自己上大学的书学杂费及生活费都是靠投稿赚取稿费的,所以,从大三起,她就成了校园知名的青年作家。从此,不论是同学还是老师,个个对她都挺羡慕极了。
校园里的某些富家子弟从此也会时不时向她献殷勤,尽管她不算真正的头牌校花,但在校园里男生对她的回头率还是挺高的。那些只会消耗父母金钱、随意浪费国家财源的帅哥、美女尽管总想办法来找她外出去交流思想感情,大家都说愿意跟她结交为闺蜜好友,但对她这样一个不愿浪费大好时光的县级市工人家庭子女来说,她给大家的表现就总是泰然处之。其实,她通过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后,又再对照现实生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她每天都感觉文学素材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特别是市民的生活琐事和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滴故事莫不促使我们去收集素材。还有发生在同学们身上的感情纠葛,也是她的创作题材。正为此,她哪有多余时间陪伴同学们到处去漂游浪荡?自然,那些故意献殷勤的男生女生不免从心底里说她还真是“贵人眼高”。
难道她真是这样的女生吗?并非如此,她阿曼只是一名西部小城最下层工人的孩子,是实实在在的从下层劳动者家庭出来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女孩。她不善于打扮自己,虽然剪着齐耳短发,但很少穿裙子,在校园里,大家都总见到她穿着跟进城打工的农家女孩差不离多少,常年累月总穿着蓝黑长裤配灰色衬衫加棕色外套,或者灰色长裤配浅白衬衫或青绿短袖。总之,她给校园里同学们的感觉就是只会写作投稿赚钱不会装扮自己的女孩。怪不得有些男生远远对她悄悄说,她身高大约一米六四左右,身材还算苗条,如果她换上几套颇具性感的时装来装扮自己,她肯定算得上标准得的校花,总之,她比跟今天的校花也不差多少,看她那张迷人的脸蛋就知道。“她为啥就不会装扮一下自己呢?”在校园里就常常听到某些同学总为她不爱打扮而“打抱不平”。
其实,她凭着自己的文学天赋夺得名声,抓得稿酬,使其在四年的高校学习中,除了刚进校时的那年秋季是父母想方设法为她弄来一千五百多元的书学杂费外给她进校报名入学外,她起初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只需一百来块。但是,从她收到第一张稿费汇款单后,就很少向父母伸手要钱了,特别自大二上学期起,她哪怕一分钱也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了,她从此每学年的书学杂费都是靠自己投稿去赚取稿费。特别从大三上学期起,她不仅不问父母要钱,还不定期向父母汇几百元回去。她曾对老师说过,就因为父母是社会底层普通工人,工薪少,每月几乎入不敷出,况且还要抚养三个孩子,其妹十七岁,才进到高二,其弟十四岁,才读到初三。尽管在她的那个县改市城关镇生活投资不算高,但每学期开学初家里都要开支一大笔三个孩子的书学杂费,这无疑给父母增加了很大负担。想当然,这自不用说下层工人的日子是过得比别的人家更清苦。
因此呀,在改革开放不久的年代里,她阿曼说了哪怕只汇两、三百元甚至更少的一百来元回家去,多少也能贴补得了家庭开销。在整个大四那最后一年里,她阿曼总共给父母汇去了九百多元人民币,父母在这三个年头里,对她早已刮目相看了。连平常总爱狗眼看人低的邻居这时候也转变态度对她陈家说,她大学都未毕业未走上工作岗位也能找到钱,看来这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三
可是,为何她只结婚去不过五、六年又离婚了?这时,若有人就离婚问题采访她阿曼。她马上会这样回答:狗日的阿成也真不会体谅玩文学女人的一片苦心。她常常这样说,有时老娘正在挖空心思想问题时,他妈的阿成这厮儿却偏偏说我在想入非非,说我这些年来就一直根本不爱他,心目中总在想另外一个人。这时她阿曼就开始向他解释,而脑子头那正在构思某部小说某一段故事情节又马上烟消云散了。她于是就不得不记恨这狗日的阿成真的害人啦。但有时候她为了维系夫妻关系她又不得不只好笑脸相迎。而此刻他阿成这厮儿却硬要拽起她的手上了床去。
她真恨他阿成啊,真恨他这些年里她有好几个晚上创作灵感突发,她阿曼就不得不挑灯夜战,且有时一连有两、三个晚上一握起笔来就是通宵达旦。偏偏他妈的阿成这厮儿却在她灵感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时候,却从床上爬起来跳到她背后拦腰抱起她丢到床上去,然后如猛兽般按住她。那时的她好泪眼朦胧哟。她说他这厮儿真的害了她。她说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也不至于这样对待她。她说他就是不等她先把当时的创作灵感完成了两口子再怎么玩都行。而偏偏他只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强迫别人就范。可以说,大约有四几年了吧,她阿曼就曾说过,她早都很想找他阿成离婚算了,但父母一听说后,就马上持反对态度,说了你阿曼既不是狗,也不是牛,想跟了哪个就跟了哪个?连弟妹也会笑话她,说了你跟阿成结成夫妻又不是人家强迫你,当年还是你自己同意跟他成亲的。最后家人都这样说:男人离了婚还值千万,女人离了婚就如粪土,何况你还有个儿子。正因为家人如此规劝,她阿曼几次想离婚都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她早就拟好的离婚协议书。
四单位的单身宿舍里,领导又安排她重新住进结婚前她原先分得的那套住房,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小套房,这套单职工宿舍面积最大的一间就是客厅,大约十二个平米,如果有客人来,她就只好用一块蓝布隔开,将客房一分为二,一半做客厅,另一半用作宿舍。而这套房的主卧不过八平米,次卧只有六平米,连厨房也只有四平米,至于卫生间也只不过有二点五平米。有时候,父母或者弟妹从家里来到地区所在市探亲,她为了多做几个菜,也只好把临时厨房安排到阳台上去。居室的陈设简单得一眼就可看得清清楚楚。那四开窗的主卧窗台下面就摆放着一张写字台,依写字台左侧一角就是一张不过一米宽的木质夹板床,床头上就吊着一床普通的白色蚊帐,床边依墙摆放着一个上三层书架下一层衣柜。那跟床相对的地方因为没多少空间只好放置一张普通的边角沙发,沙发前随便摆放着一张木质茶几。至于盆架那就只能依门边竖立着一架直角扇形盆架了。
就讲最大的客厅吧,背景墙下摆放着一张浅红茶几,茶几上放置着一台小彩电,茶几前的另一面墙根下随便摆放着一套简易沙发。在茶几与沙发之间便只剩下一条“小走廊”啦。平常时间,她阿曼都是将客厅用作饭厅。次卧里只安排下一张二尺五左右宽的木床,在木床的两边,她阿曼已摆放了两个木箱,这就是她平常所说的临时衣柜。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的衣裤鞋袜都统统收归木箱里。她需要时再打开木箱拿出来。她经常说,要是她再购来什么漂亮的家私,屋里也实在摆放不下了。
在这个夜里十点半钟时,她陈晓曼那可爱的小宝宝早已安然入睡,她这才不得不轻手轻脚地披衣起床来,开始处理白天刚刚收到出版社寄回来的三校清样稿。因为,在夜里八、九点钟时,她轻轻哼着儿歌拍拍孩子的后背跟他哼唱了几首摇篮曲。等哄他熟睡后,她方能够悄悄起床来,拧亮台灯,远距离点燃上蚊烟香好之后,才开始挑灯夜战起来。三个小时都过去了,她仍未感到疲倦,还想继续修改加字。但当她再坚持一会儿后抬上头来看看白天刚刚买来十五元一只的小闹钟时,时间已走到次日凌晨两点二十分去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