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4359
成片时长:约47分钟
阅读:5961
发表:2018/7/11 修改:2020/3/29
43集 主旋律,军事 电视剧剧本
《鏖战冀南》第26集
高满京 [河北邢台]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26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8-A-03161】


  正能量  纪实  抗日战争

  一个日本士兵(情绪颓丧地):你唱得太悲哀了,我们很难受。
  ……
  叠影字幕;画外音
  一连十几天,秋山良照每夜都到南和县城和三召、郝桥等据点附近,向敌人喊话、唱歌。到了最后,再来到敌人碉堡前,总有日军士兵向外询问:“秋山君来了没有?”“秋山君在哪里,他还好吧?”
  
  26-10、冀南军区政治部
  [这天上午,陈再道、宋任穷、王宏坤、王蕴瑞等首长,在政治部主任朱光的陪同下,向敌工部驻地走来。]
  朱光(一边走,一边向首长作介绍):敌工部的工作很有成绩。他们印刷了大量‘母盼子、妻盼夫、孩子盼父亲回家’的宣传品,通过各种方式发给敌人。同时,还利用‘日美战争危机加深,日军到处抓丁拉夫’等情况,开展政治攻势。以秋山良照为首的‘反战同盟冀南支部’,还根据日军的实际情况,印刷了大量日文宣传品。
  陈再道:你详细说说。
  朱光:秋山良照多才多艺,不但能写文章,还善于绘画。他靠着简陋的印刷条件,和战友们编写印制了大量宣传品。他还抓住日本兵的心理,经常与他们通信谈心。将反战标语写在树干、桥梁、岩石等日军可能看到的一切地方。书写的内容广泛深入,如“亲人们望眼欲穿等着你回去”、“杀戮无辜的中国平民,如同屠杀自己的父母兄弟”、“八路军不杀俘虏,会兄弟般地接待你们”等。……他们抓住了日军士兵的心理,又采用了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对他们震动很大。日军士兵的思乡和厌战情绪逐步上升,自杀和开小差的也越来越多。
  宋任穷:是啊。秋山良照的优异表现,还引起了一二九师首长的关注。刘师长在一篇文章中,还点名表扬了秋山衣照。
  [说话间,他们来到敌工部印刷室门前。]
  朱光:请首长进去看看。
  陈再道:好。
  [大家先后走进了印刷室。]
  
  26-11、印刷室里
  [印刷室里的战士都在忙着。有的在印刷传单,有的在排版,有的在裁纸。陈再道走到一台印刷机前,望着一名正在操作印刷机的小战士。]
  陈再道:小鬼,你印刷的是什么?
  [小战士连忙停下手里的操作,站起身来。]
  陈再道(用手一按小战士的肩膀,轻声):坐下坐下。继续忙你的。
  [小战士又坐下继续工作。]
  [陈再道拿起一份印好的传单仔细观看。只见上面写着“日本法西斯要调大批伪军到太平洋当炮灰。”]
  陈再道(频频点头,高兴地):这简直就是插向伪军心中的一把利剑。
  [陈再道放下那张传单,又拿起另一张观看。这一张的内容是:“伪军弟兄们,你们被调往太平洋战场,死后也要喂王八。”陈再道刚想称赞这张传单写的好,就听宋任穷在另一台印刷机旁边招呼大家。]
  宋任穷(大声地):大家快来看,这张传单写的太好啦!
  [陈再道放下手里的传单,走过去观看。]
  宋任穷(望着传单,大声地):这张传单的题目是《盼朗归》。我给大家念念:
  白天亮,夜晚黑,
  奴家日夜盼郎归。
  日夜盼郎郎不见,
  郎给鬼子当炮灰。
  国内送命还不算,
  还到大洋喂乌龟。
  ……
  [听到这里,大家忍不住都笑起来。]
  陈再道(笑着):那些伪军看了这些传单,一定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
  朱光:我们就是要触及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胆战心惊。
  ……
  
  26-12、“反战同盟冀南支部”大门外
  [从敌工部印刷室出来,朱光又领着首长来到另一个院子大门前。只见大门旁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日军士兵反战同盟冀南支部”。]
  陈再道:这就是秋山良照的冀南支部?
  朱光:对呀。
  陈再道:走,进去看看。
  宋任穷:好。
  [几个人向大院里走去。]
  
  26-13、冀南支部大院内
  [进院后,只见这里也有一个印刷室。]
  朱光(向大家介绍):这就是秋山良照的印刷室。
  陈再道:进去看看。
  朱光:好。
  [他们又向印刷室里走去。]
  
  26-14、印刷室
  [印刷室里到处都是宣传品。陈再道随手拿起一张标语,上面全是日文,一个字也看不懂,又换了一张,还是日文。]
  陈再道(忍不住问):全是日文宣传品吗?
  [这时,秋山良照走了过来。]
  秋山良照:也有中文的。你看这一张。
  [秋山良照从桌上拿起一张递给陈再道。]
  [陈再道接过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大字:“大日本皇军通辑令”。]
  陈再道(轻声往下念):大和民族的败类秋山良照,在被俘后投降土八路,联合其他败类反对东亚圣战,动摇我军心。为此,皇军最高司令部特以十万元,悬赏他的首级。
  秋山良照:他们说我是败类。究竟谁是败类,历史自有公论。不过,他们花十万元悬赏我的首级,这说明我击中了他们的要害。
  陈再道:你为抗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光:最近两个月来,在秋山良照他们的宣传攻势下,日军士兵的厌战情绪迅速上升,向我们投诚的、开小差的越来越多,有好几个日本兵都因为厌战而自杀了。
  陈再道(高兴地):很好!我们要为秋山良照他们记一次大功!
  朱光:不光这些。在敌军中盛传八路军有个‘秋山良照部队’。据说日军上层还专门开会,讨论什么‘秋山事件’。”
  [大家都忍不住笑起来。]
  
  26-15、八路军总部
  [刘伯承和邓小平一前一后,走进彭德怀的宿办室。]
  彭德怀(一看到他俩,就兴致勃勃地):伯承、小平,你们今天带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刘伯承(笑着):不是好消息,也不是坏消息。我们是向你汇报工作来啦。
  邓小平:向你汇报冀南的情况。
  彭德怀(关切地):冀南的形势怎么样?
  刘伯承(心情沉重地):冀南的形势异常严峻。
  彭德怀:你详细说说。
  刘伯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冀南根据地面积大幅度缩小。自四二年以来,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我们的部队被迫从一些地方撤出来。
  二、日军乘隙大量发展伪军、伪组织,并派遣大量特务进到
  根据地搞破坏。他们窜到农村造谣蛊惑,敲诈勒索,当地群众深受摧残。许多地方的群众人心恐惶,思想混乱。
  三、冀南地区的自然灾害空前严重。这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一九四一年秋天,由于天旱无雨,小麦未能及时播种,有的未能出土,缺苗断垅较为普遍。入冬后又未降雪,严重影响小麦生长。一九四二年春,大面积的严重干旱,致使夏粮收成无几。有些地方连种子也没收回来。春旱持续发展,又使许多地方大秋作物无法下种,严重影响秋收。这次旱灾受害面积之广,灾情之重是空前的。
  [刘伯承说完,心情沉重地低下了头。]
  邓小平(接着汇报):据冀南的同志介绍,去年冀南区的庄稼几乎没有收成,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现在又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许多老百姓都被迫到外地逃荒要饭。
  彭德怀:你们跟我汇报这些,是什么目的?你们打算怎么办?
  刘伯承:我们打算把冀南的主力部队,往外调一部分。这样冀南老百姓的负担就会减轻一些。
  邓小平(说得更直接):冀南老百姓的生活极端困苦,许多人被迫到外地逃荒。说得难听一点,他们已经养不起那么多军队啦。
  彭德怀(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嗯,我同意。说说你们的具体方案。
  刘伯承:我们的方案是:把冀南军区的骑兵团和第二十一团,调到冀鲁豫军区。军区特务团现在只剩了两个连的兵力,建议把他们并入二十一团,取消特务团番号。把第二十团、第七七一团和第十团,调到太行军区。
  邓小平:另外,我们还计划将冀南的党政军机关,调到太行山上来办公。
  彭德怀(诧疑地):这样不影响他们的工作吗?他们还怎么指挥部队?
  刘伯承:我刚才说过,冀南的环境极为恶劣,已经不适合大部队活动。从去年三月开始,他们就把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去了。冀南区指挥机关的警卫部队本来就不多,现在又分散下去一部分。几个领导人的安全失去了保障。
  再看敌人那边,自从去年‘六·一一’和‘九·一二’两次大扫荡都扑空后,冈村宁次就改变了战术,不再组织万人以上的大扫荡,而是根据我军分散活动的特点,组织了很多一千人或数千人的较小的扫荡。他们派遣大量的特务,刺探我军活动的情报,然后集中兵力进行定点围剿。这种小的‘扫荡’到处都是,每天都有,甚至一天好几次。
  在这种情况下,冀南指挥机关经常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他们每天都有大仗、恶仗要打。有一天,他们一晚上换了三个地方,最后还是遭到敌人的合围袭击。把他们调到太行山来办公,肯定会影响他们指挥部队,但总比他们被敌人吃掉要好一些吧。
  彭德怀(经过思考,最终还是点了头):好吧,我同意。(他顿了一下,又接着)你们以上汇报的都是让我头疼的消息。有没有好消息?
  邓小平(笑了):你爱听好消息?
  彭德怀:废话!谁不爱听好消息?
  刘伯承(也笑着):好,那就说点好消息。陈再道、宋任穷他们将冀南的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频繁地向敌人发起攻击。他们集小胜为大胜,取得了很好的战绩。
  彭德怀(高兴地):很好!你们再说详细一点儿。
  刘伯承:好!他们是从去年“六·一一”大扫荡后,开始重视这项工作的。他们要求各分区主要领导人亲自抓这项工作,并亲自带领小部队,与敌人周旋。去年八月十三日,新四旅第七七一团的一个连,袭入平乡县城,俘虏伪军一百多人。同日,第十九团一个排于故城县苏庄村,伏击由董故庄去北獐鹿的敌人,击毙日军五人,俘虏伪军十四人。八月二十一日,第六军分区的小部队在内线关系的配合下,化装袭入枣强县卷镇据点,击毙日军七人。之后,他们还用同样的办法袭击了武官寨和乔村据点。八月底,第三军分区的小部队,化装成卖西瓜的小贩,袭击曲周县城南关,取得胜利。第二十七团分散的小部队,采取化装办法袭入枣强县大屯据点,消灭日军十多人,伪军三十多人。……类似的战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彭德怀(高兴地):分遣小部队,是关乎全局的战略举措。我们要好好地推广这项措施。
  邓小平(接着):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冀南的武工队。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冀南各军分区都成立了武工队,各县也都有了武工队。他们活动在敌人的心脏,将死心踏地的汉奸、特务一一处决。如巨鹿警备队联队长王文珍、成安特务队长王同甫、南和伪大队长刘振山等,都是武工队深入县城打死的。武工队还和县公安人员、小部队配合作战,消灭了大批武装特务。如南宫的特务队、故城的工作队、武城的特务队、衡水的宪兵队,等等,都是他们干掉的。
  彭德怀:大部队无法活动了。分遣小部队和武工队,就成了
  当前最合适的作战模式。
  刘伯承:对。
  彭德怀:冀南的老百姓那么困难,陈再道他们没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吗?
  刘伯承:当然采取措施了。(他说着,转向邓小平)邓政委,你给彭总讲讲吧。
  邓小平:好吧。(他随即便介绍起来)今年三月,冀南行署颁发了借粮救灾指示和救灾工作办法,要求各地除有计划地利用军政人员减少定量节省下来的粮食,贷放部分公粮外,还号召富济贫,贫助富的传统美德。他们成立了救灾委员会,领导各地区赈济灾荒。我们边区政府发放春耕贷款一百三十五万元(冀南票),贷粮四十五万四千万斤,春荒急赈五百万元,救济款一百零八万元,粮十九万四千万斤。同时,他们积极修河筑堤,打井抗旱,进行生产自救。他们组织妇女成立了纺织组,织一匹布可挣二十二斤谷子。
  然而,所有这些措施,都只能缓解根据地及其附近的灾情,对于敌占区,我们根本无法管辖,更别提赈济灾荒了。
  ……
  
  26-16、冀南军区司令部;陈再道宿办室
  [陈再道坐在办公桌前,端祥着手里的一封电报。宋任穷、王宏坤、王蕴瑞等人轻轻走进来。]
  宋任穷:陈司令,你找我们?
  陈再道(点点头,然后一指周围的几个凳子):坐吧。
  [三个人走过去坐下。]
  陈再道(将手里的电报往宋任穷面前一摞):这是总部和一二九师首长发来的通知。你给大家念念。
  宋任穷:好。(他拿起通知,轻声念起来)陈再道、宋任穷、王宏坤、王蕴瑞:
  经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共同研究,做出如下决定:一、冀南军区抽调一批县、区级和军队团、营级干部组成“后梯队”,到北方局党校参加学习。二、将冀南军区的骑兵团和第二十一团,调到冀鲁豫军区;将第七七一团、第十团、第二十团,调到太行军区。三、为了保证冀南党政军机关的安全,打算将你们迁到铁路以西办公。现在征求你们的意见。请你们尽快回复。
  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zxc
  • 学生
    big
  • 学生
    dre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编剧
    牛大力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1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张维翰在聊城(主旋律, 军事)
战火中的年轻人(主旋律,, 军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弦歌向西南(主旋律)
天地同心(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红伤(主旋律)

同类最新作品

弦歌向西南(主旋律)
琅琊榜外传之风雨江山(爱情, 古装, 军事)
沉睡者计划(爱情, 军事)
南侨抗日风云(主旋律, 谍战, 军事)
报答(主旋律, 爱情, 都市)
江山儿女(主旋律, 爱情, 军事)
几度风月几度情(主旋律, 爱情)
叠出的祸端(主旋律)

同类随机作品

黄河儿女情(主旋律)
挑战黑暗(主旋律, 动作, 军事)
书剑(犯罪, 古装, 军事)
东方美人(主旋律)
爆破手(主旋律)
剑兰花(主旋律, 爱情)
岁月(主旋律)
洹水谣(主旋律, 军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