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1682
成片时长:约69分钟
阅读:10566
发表:2013/7/12
20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饮恨昌谷》第25集
1
…
24
25
26
…
9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李贺一惊。他上下打量着老者。
老者捋髯而去…
李贺望着老者的背影。他面皮一动,又拿出了一张纸条在驴背上挥笔写下了“傲人视物,必有凶终恶果”的字样,探手丢尽背后锦囊里。
两人继续向前走着。
15,福昌南门,日,外。
李贺骑着驴子向前走着…
巴童在后面赶着驴子:“哎哟,少爷,再往前走,咱们可是要出南城门了啊?”
“嘿嘿嘿,傻子。”李贺扭头笑着,“老巴,咱不出南城门,怎么到锦屏诗栈呀?听说那一家家诗栈可都是建立在风景如画的锦屏山腰上,这福昌县大城的多半文人骚客都聚在那里。呵呵,咱们看看去!”
巴童点着头:“嗯,嗯。”他忽然看着城门洞的墙壁上,“少爷,您看,还有这事?”
李贺一惊:“巴童,怎么啦?”
巴童指着城墙:“少爷,他们怎么可能把福昌县志镂刻在城墙上?”
“哦?”李贺,“有这事!”他向城墙上看去…
[特写] 城墙壁上镂刻着福昌县志:河南道福昌县,本隋宜阳县。义宁二年置宜阳郡,统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武德元年,改宜阳郡为熊州,改宜阳县为福昌县…
两人继续向前走着。
“哈哈哈,这有什么?广而告之嘛。这就是咱们福昌人的超前的文明意识!”李贺大笑着,“我告诉你巴童,我们大唐帝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什么事情都屡见不鲜?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明白吗?这种把福昌历史沿改变迁的县志,当作广告词刻在城墙上的鲜点子,也只有我们福昌的文化人能想得到!”
巴童:“这个…这个可是一直被官家视为秘密呀?”
李贺在驴上耸肩笑着:“官家怎么啦?有些事情是可以解密的!历史在变迁,潮流在滚动,现代的超前意识,这就让官方也打破墨守成规,他们也需要文化人为他们的脸面上贴金。县志刻在城墙上,咋看起来不可思议?可它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样可以方便来福昌旅游观光的人!洛阳府有八大景,咱们福昌县也有八大景,要是都通过这种形式,那该有多好啊?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大唐帝国的福昌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他苦笑着,“在下作为一名福昌县的读书人,还不知道本县有这种创举?汗颜,汗颜啊!”
巴童安慰着:“少爷,这世界之大,不是所有读书人都知道的呀?”
李贺:“可它却是在我们的身边呀?我原以为读万卷书,破万件事…现在是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孤陋寡闻?外面的世界和书屋里思维,那根本不是一回事情。”
巴童惊奇地看着李贺:“少爷,您才多大呀?就是那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先贤,他们也未必能懂完万世之事?何况…”
李贺:“话虽这样说,可这是咱的脚下土呀?如果走出福昌县,有朋友问起,李长吉,你能告诉你们的福昌历史沿改吗?我该怎么说?巴童,走,咱们回去把县志内容抄下来?”
巴童为难地:“少爷,这…”
李贺陪笑着:“呵呵,走吧,这也可是个事?嘿嘿。”
巴童嘟着嘴巴把驴子掉转回头来…
城墙镂刻县志处。
李贺将纸菚铺在巴童的背上,他如饥似渴地抄写着福昌县志…
16,锦屏山麓,日,外。
两人牵着驴子走了过来…
李贺指着山上雾霭中的一片瓦舍:“巴童,这锦屏上的家家诗栈就在这山上,我上去看看。你呀就在这下边青草地上牧驴等着我,我去去就来。”
巴童眯着眼仰头看着皑皑白雾一片的锦屏山,摇了摇头。
李贺笑着:“怎么啦?”
巴童疑虑地:“少爷,您一个人上去行吗?您可是第一次出门,老夫人曾经嘱咐过,怕您锋芒太露,得罪了那些群儒呀?”
“这个阿弥?”李贺纵声笑着,“舌战群儒怎么啦?又不是真刀真枪的打仗,我怕什么?没事!我这是以诗会友,行文待客呀?得罪人干什么!”他拍了拍巴童,“你这小巴童,还信不过本少爷?没事,没事。”
巴童关切的看着李贺:“不是的!我知道少爷的性情,可是…可是我怕那帮迂腐的老夫子欺负您这小孩诗人?”
李贺思衬着:“这个嘛,我想诗栈那是文明的地方,不会有这事的?”
巴童:“咱们是小孩,他们会轻视的。”
“这个,谢了!不过,作诗那是凭的是真才实学。”李贺一拍胸脯,“本少爷不怕!明知山中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吃不了我?老巴,您等着我!”
巴童:“少爷,您不是常说,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咱第一次出门入行,少爷您可要小心啊?”
李贺明眸皓齿地:“老巴,我会给你带回来惊喜的。”
17,锦屏山石径之路,日,外。
李贺在雾袅中攀爬着崎岖的山中之路,气喘吁吁地走着:“哎呀,这帮文人骚客,把诗屋建在这么神秘的地方?故意让诗者探幽觅胜吗?”他拽着草丛石棱继续向上攀爬着…
不远处,鲜花异草中掩映着一片瓦舍…
李贺眼睛一亮,精神抖擞地加快了步伐。
[特写] 瓦舍前,横着一页诗幌:锦屏山大骚诗栈。
李贺擦着脸上汗水,现出了笑容。
瓦舍里传出朗朗的对诗声…
李贺脸上又是一喜,四处望了一下。
画外音:“我的阿弥,可终于到地方了?那…那就这家吧。”
18,大骚诗栈门前,日,外。
文人骚客们在进进出出…
李贺踌躇着走了过来。
守门人上下打量着李贺:“哎?这位小爷,您是来对诗呀还是作诗呀?啧啧,还是个有志的少年郎,不简单!”
李贺莞尔一笑:“啊?兼而有之吧。”
守门人盯着李贺背后的竹剑:“哎呀,这位小爷,您还是练武之人吧?”
“啊!那里?那里?在下的只是一只竹剑。”李贺款款地笑着,“小可虽是读书人,但自幼‘崇文尚武’,所以有此竹剑随便佩着。呵呵,大哥不要误会,误会。”
“喔?原来是这样!”守门人放下心来,他忙拱手一让,“诗兄,请,请请!”
李贺亦拱手:“请,请!”迈步走了进去。
19,大骚诗栈,日,内。
文人骚客们在相互嬉闹着…
李贺严谨地迈着“书生步”走了进来。
众人停止了嬉闹,把目光落在了李贺的身上,有些吃惊…
诗客甲:“咦,还是个新来的,没见过?”
诗客乙鄙夷地笑着:“嘿嘿,一个半大小子充什么大头?装什么满腹经纶!他能作诗呀?”
诗客甲:“你是隔门缝看人,小孩子怎么啦?那昌谷的李长吉不是小孩吗?人家不是照样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书文章!”
诗客乙悻悻地:“哼,你这人不是抬杠吗?人家李贺那是神童,咱大唐你能找出几个?真是的。”
李贺微笑着谦恭地向众诗客做着揖:“列位尊师,小生这厢有礼了!”
一位秀才模样的长者站起来做了一揖:“哎呀,哎呀!贤弟快请,快请!看您弱冠之年但却气宇轩昂,定是诗骚界的高雅之士?哈哈哈。”有些揶揄。
李贺拧了一下通眉.但又笑容满面地抱拳拱让:“岂敢,岂敢!尊师太抬举小生啦?”
一位居长的老明经站起来,捋着胡须审度着:“哦,哦,小朋友,你姓甚名谁,何方人士?嘿嘿嘿。”
众人的眼光有些虎视眈眈。
李贺眼波睿智地扫了一下诗栈…
画外音:“哎呀,这里可没有读书人那种客气的友好,这里弥漫着一片争强好胜的嫉妒?莫非在下今天真是投错了地方?这位老明经问起在下的出处,那眼神分明有点不怀好意?碰上这种另类的人,绝对不能据实相告。在下是出来采风聆教的,如果告诉他们自己是李贺,说不定以诗会友不成,而且他们还会象苍蝇叮过来…”
李贺笑吟吟地:“小可姓李名吉,字天乐,祖居熊州渑池人士。”
老秀才奸笑着:“呵呵,这名字好,这位名字好!天乐老弟坐到这边来。”他指着一个空位子。
李贺又是一个长揖:“谢谢老尊师!”他并没有坐下来。
众人复杂的眼神仍然盯着李贺…
李贺不卑不亢的神色。
老明经眼珠转动着:“嘿嘿,天乐兄台,嗯,这个,这‘藐视诗友若草芥,单刀赴会敢平欺?’天乐兄台来头不小啊!”
李贺向老明经一揖:“尊师差矣,还有两句!‘当年一段英雄气,犹胜相如在渑池。’”他有些揶揄地,“这位尊师长,您把关云长单刀赴会的诗文给改动了,可是改动的有些不贴切!小可郑重的告诉列位,小可并不是蓄意来非难列位的堂诗会,更不是来踢场子的!而是真心向诸位拜师学艺来了!渑池虽然是个好地方,可小可并不蔺相如!”
众人震撼了。
老秀才惊的合不拢嘴巴。
老明经红着脸抱拳:“小兄台,小兄台高明!嘿嘿嘿,老朽自悔不如,老朽自悔不如…”
李贺抱拳:“尊师承让!”
老明经沮丧的神色。
老秀才干咳了几下:“呵呵,小兄台,您不是来对诗的吗?那咱们就以诗会友怎么样?”
李贺:“这样最好。”
“请,请!老朽先说上阙。”老秀才笑容可掬地,“‘垂钓绿弯去,春深杏花乱。’”他讥笑地看着李贺。
李贺轻笑一下:“‘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老秀才已经,继而盯着李贺:“谁的诗文?”
李贺脱口而出:“前朝诗人储光儀的田园诗。”
老秀才拍着手:“高明。”
李贺:“承让。”
老明经正色地:“‘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他斜眼看着李贺…
李贺抚掌大笑:“这有何难?‘雉雊麦苗秀,蚕眼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徵》。’”
老明经死鱼的眼睛:“谁的呀?”
李贺哂笑着:“王佑丞王维的大作。”
老明经抽了一口凉气:“你到底是何人?”
李贺:“渑池李天乐!”
老明经的脑袋无力地垂了下去。
众人哗然起来。
一个胖子站了起来,挑着手指头:“‘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李贺横眉冷对:“‘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胖子结巴着:“谁、谁的?”
李贺:“嘁,这还用问?无名氏的《哥舒翰》。”
一位廋子睁着斗鸡眼:“‘白景归西山,碧花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肆无忌惮地看着李贺。
李贺环顾了一下周围的群儒,微微有些动容。
画外音:“这些读书人真是迂腐的自讨没趣?这不是在大海面前卖水,在孔圣人面前卖诗吗?哼哼。”
李贺不耐烦地:“‘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廋子不住地睁着斗鸡眼:“呵呵,小兄台,高,就是高!可你知道它是何许人也的诗文?”
李贺冷冷地,有些厌恶地:“昌谷少年诗人李长吉的《古悠悠行》。”
众人大惊失色。
“天乐小兄台,您连我们福昌的少年诗人都知道呀?失敬,失敬!”老秀才尴尬地笑着,“小兄台呀,您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呀?舌战群儒,嘿嘿,佩服,佩服!今天愚兄就要和您好好切磋切磋怎么样?看您的才学也是诗书文章的练家子,咱们就切磋一下自家的诗文怎么样?老夫献丑,献丑!”
李贺冷漠地:“悉听尊便!”
老秀才迈着八字步,捋着胡须在屋里踱着:“东家有女年二八,不施粉黛美娇娃。老夫要是拥有她,心里还不乐开花?”
诗栈里爆发出一阵淫荡的笑声。
老者捋髯而去…
李贺望着老者的背影。他面皮一动,又拿出了一张纸条在驴背上挥笔写下了“傲人视物,必有凶终恶果”的字样,探手丢尽背后锦囊里。
两人继续向前走着。
15,福昌南门,日,外。
李贺骑着驴子向前走着…
巴童在后面赶着驴子:“哎哟,少爷,再往前走,咱们可是要出南城门了啊?”
“嘿嘿嘿,傻子。”李贺扭头笑着,“老巴,咱不出南城门,怎么到锦屏诗栈呀?听说那一家家诗栈可都是建立在风景如画的锦屏山腰上,这福昌县大城的多半文人骚客都聚在那里。呵呵,咱们看看去!”
巴童点着头:“嗯,嗯。”他忽然看着城门洞的墙壁上,“少爷,您看,还有这事?”
李贺一惊:“巴童,怎么啦?”
巴童指着城墙:“少爷,他们怎么可能把福昌县志镂刻在城墙上?”
“哦?”李贺,“有这事!”他向城墙上看去…
[特写] 城墙壁上镂刻着福昌县志:河南道福昌县,本隋宜阳县。义宁二年置宜阳郡,统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武德元年,改宜阳郡为熊州,改宜阳县为福昌县…
两人继续向前走着。
“哈哈哈,这有什么?广而告之嘛。这就是咱们福昌人的超前的文明意识!”李贺大笑着,“我告诉你巴童,我们大唐帝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什么事情都屡见不鲜?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明白吗?这种把福昌历史沿改变迁的县志,当作广告词刻在城墙上的鲜点子,也只有我们福昌的文化人能想得到!”
巴童:“这个…这个可是一直被官家视为秘密呀?”
李贺在驴上耸肩笑着:“官家怎么啦?有些事情是可以解密的!历史在变迁,潮流在滚动,现代的超前意识,这就让官方也打破墨守成规,他们也需要文化人为他们的脸面上贴金。县志刻在城墙上,咋看起来不可思议?可它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样可以方便来福昌旅游观光的人!洛阳府有八大景,咱们福昌县也有八大景,要是都通过这种形式,那该有多好啊?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大唐帝国的福昌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他苦笑着,“在下作为一名福昌县的读书人,还不知道本县有这种创举?汗颜,汗颜啊!”
巴童安慰着:“少爷,这世界之大,不是所有读书人都知道的呀?”
李贺:“可它却是在我们的身边呀?我原以为读万卷书,破万件事…现在是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孤陋寡闻?外面的世界和书屋里思维,那根本不是一回事情。”
巴童惊奇地看着李贺:“少爷,您才多大呀?就是那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先贤,他们也未必能懂完万世之事?何况…”
李贺:“话虽这样说,可这是咱的脚下土呀?如果走出福昌县,有朋友问起,李长吉,你能告诉你们的福昌历史沿改吗?我该怎么说?巴童,走,咱们回去把县志内容抄下来?”
巴童为难地:“少爷,这…”
李贺陪笑着:“呵呵,走吧,这也可是个事?嘿嘿。”
巴童嘟着嘴巴把驴子掉转回头来…
城墙镂刻县志处。
李贺将纸菚铺在巴童的背上,他如饥似渴地抄写着福昌县志…
16,锦屏山麓,日,外。
两人牵着驴子走了过来…
李贺指着山上雾霭中的一片瓦舍:“巴童,这锦屏上的家家诗栈就在这山上,我上去看看。你呀就在这下边青草地上牧驴等着我,我去去就来。”
巴童眯着眼仰头看着皑皑白雾一片的锦屏山,摇了摇头。
李贺笑着:“怎么啦?”
巴童疑虑地:“少爷,您一个人上去行吗?您可是第一次出门,老夫人曾经嘱咐过,怕您锋芒太露,得罪了那些群儒呀?”
“这个阿弥?”李贺纵声笑着,“舌战群儒怎么啦?又不是真刀真枪的打仗,我怕什么?没事!我这是以诗会友,行文待客呀?得罪人干什么!”他拍了拍巴童,“你这小巴童,还信不过本少爷?没事,没事。”
巴童关切的看着李贺:“不是的!我知道少爷的性情,可是…可是我怕那帮迂腐的老夫子欺负您这小孩诗人?”
李贺思衬着:“这个嘛,我想诗栈那是文明的地方,不会有这事的?”
巴童:“咱们是小孩,他们会轻视的。”
“这个,谢了!不过,作诗那是凭的是真才实学。”李贺一拍胸脯,“本少爷不怕!明知山中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吃不了我?老巴,您等着我!”
巴童:“少爷,您不是常说,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咱第一次出门入行,少爷您可要小心啊?”
李贺明眸皓齿地:“老巴,我会给你带回来惊喜的。”
17,锦屏山石径之路,日,外。
李贺在雾袅中攀爬着崎岖的山中之路,气喘吁吁地走着:“哎呀,这帮文人骚客,把诗屋建在这么神秘的地方?故意让诗者探幽觅胜吗?”他拽着草丛石棱继续向上攀爬着…
不远处,鲜花异草中掩映着一片瓦舍…
李贺眼睛一亮,精神抖擞地加快了步伐。
[特写] 瓦舍前,横着一页诗幌:锦屏山大骚诗栈。
李贺擦着脸上汗水,现出了笑容。
瓦舍里传出朗朗的对诗声…
李贺脸上又是一喜,四处望了一下。
画外音:“我的阿弥,可终于到地方了?那…那就这家吧。”
18,大骚诗栈门前,日,外。
文人骚客们在进进出出…
李贺踌躇着走了过来。
守门人上下打量着李贺:“哎?这位小爷,您是来对诗呀还是作诗呀?啧啧,还是个有志的少年郎,不简单!”
李贺莞尔一笑:“啊?兼而有之吧。”
守门人盯着李贺背后的竹剑:“哎呀,这位小爷,您还是练武之人吧?”
“啊!那里?那里?在下的只是一只竹剑。”李贺款款地笑着,“小可虽是读书人,但自幼‘崇文尚武’,所以有此竹剑随便佩着。呵呵,大哥不要误会,误会。”
“喔?原来是这样!”守门人放下心来,他忙拱手一让,“诗兄,请,请请!”
李贺亦拱手:“请,请!”迈步走了进去。
19,大骚诗栈,日,内。
文人骚客们在相互嬉闹着…
李贺严谨地迈着“书生步”走了进来。
众人停止了嬉闹,把目光落在了李贺的身上,有些吃惊…
诗客甲:“咦,还是个新来的,没见过?”
诗客乙鄙夷地笑着:“嘿嘿,一个半大小子充什么大头?装什么满腹经纶!他能作诗呀?”
诗客甲:“你是隔门缝看人,小孩子怎么啦?那昌谷的李长吉不是小孩吗?人家不是照样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书文章!”
诗客乙悻悻地:“哼,你这人不是抬杠吗?人家李贺那是神童,咱大唐你能找出几个?真是的。”
李贺微笑着谦恭地向众诗客做着揖:“列位尊师,小生这厢有礼了!”
一位秀才模样的长者站起来做了一揖:“哎呀,哎呀!贤弟快请,快请!看您弱冠之年但却气宇轩昂,定是诗骚界的高雅之士?哈哈哈。”有些揶揄。
李贺拧了一下通眉.但又笑容满面地抱拳拱让:“岂敢,岂敢!尊师太抬举小生啦?”
一位居长的老明经站起来,捋着胡须审度着:“哦,哦,小朋友,你姓甚名谁,何方人士?嘿嘿嘿。”
众人的眼光有些虎视眈眈。
李贺眼波睿智地扫了一下诗栈…
画外音:“哎呀,这里可没有读书人那种客气的友好,这里弥漫着一片争强好胜的嫉妒?莫非在下今天真是投错了地方?这位老明经问起在下的出处,那眼神分明有点不怀好意?碰上这种另类的人,绝对不能据实相告。在下是出来采风聆教的,如果告诉他们自己是李贺,说不定以诗会友不成,而且他们还会象苍蝇叮过来…”
李贺笑吟吟地:“小可姓李名吉,字天乐,祖居熊州渑池人士。”
老秀才奸笑着:“呵呵,这名字好,这位名字好!天乐老弟坐到这边来。”他指着一个空位子。
李贺又是一个长揖:“谢谢老尊师!”他并没有坐下来。
众人复杂的眼神仍然盯着李贺…
李贺不卑不亢的神色。
老明经眼珠转动着:“嘿嘿,天乐兄台,嗯,这个,这‘藐视诗友若草芥,单刀赴会敢平欺?’天乐兄台来头不小啊!”
李贺向老明经一揖:“尊师差矣,还有两句!‘当年一段英雄气,犹胜相如在渑池。’”他有些揶揄地,“这位尊师长,您把关云长单刀赴会的诗文给改动了,可是改动的有些不贴切!小可郑重的告诉列位,小可并不是蓄意来非难列位的堂诗会,更不是来踢场子的!而是真心向诸位拜师学艺来了!渑池虽然是个好地方,可小可并不蔺相如!”
众人震撼了。
老秀才惊的合不拢嘴巴。
老明经红着脸抱拳:“小兄台,小兄台高明!嘿嘿嘿,老朽自悔不如,老朽自悔不如…”
李贺抱拳:“尊师承让!”
老明经沮丧的神色。
老秀才干咳了几下:“呵呵,小兄台,您不是来对诗的吗?那咱们就以诗会友怎么样?”
李贺:“这样最好。”
“请,请!老朽先说上阙。”老秀才笑容可掬地,“‘垂钓绿弯去,春深杏花乱。’”他讥笑地看着李贺。
李贺轻笑一下:“‘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老秀才已经,继而盯着李贺:“谁的诗文?”
李贺脱口而出:“前朝诗人储光儀的田园诗。”
老秀才拍着手:“高明。”
李贺:“承让。”
老明经正色地:“‘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他斜眼看着李贺…
李贺抚掌大笑:“这有何难?‘雉雊麦苗秀,蚕眼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徵》。’”
老明经死鱼的眼睛:“谁的呀?”
李贺哂笑着:“王佑丞王维的大作。”
老明经抽了一口凉气:“你到底是何人?”
李贺:“渑池李天乐!”
老明经的脑袋无力地垂了下去。
众人哗然起来。
一个胖子站了起来,挑着手指头:“‘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李贺横眉冷对:“‘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胖子结巴着:“谁、谁的?”
李贺:“嘁,这还用问?无名氏的《哥舒翰》。”
一位廋子睁着斗鸡眼:“‘白景归西山,碧花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肆无忌惮地看着李贺。
李贺环顾了一下周围的群儒,微微有些动容。
画外音:“这些读书人真是迂腐的自讨没趣?这不是在大海面前卖水,在孔圣人面前卖诗吗?哼哼。”
李贺不耐烦地:“‘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廋子不住地睁着斗鸡眼:“呵呵,小兄台,高,就是高!可你知道它是何许人也的诗文?”
李贺冷冷地,有些厌恶地:“昌谷少年诗人李长吉的《古悠悠行》。”
众人大惊失色。
“天乐小兄台,您连我们福昌的少年诗人都知道呀?失敬,失敬!”老秀才尴尬地笑着,“小兄台呀,您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呀?舌战群儒,嘿嘿,佩服,佩服!今天愚兄就要和您好好切磋切磋怎么样?看您的才学也是诗书文章的练家子,咱们就切磋一下自家的诗文怎么样?老夫献丑,献丑!”
李贺冷漠地:“悉听尊便!”
老秀才迈着八字步,捋着胡须在屋里踱着:“东家有女年二八,不施粉黛美娇娃。老夫要是拥有她,心里还不乐开花?”
诗栈里爆发出一阵淫荡的笑声。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