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1682
成片时长:约69分钟
阅读:10566
发表:2013/7/12
20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饮恨昌谷》第25集
1
…
24
25
26
…
9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巴童:“不会吧?要说小的三脚猫功夫,那倒是真的。不过您可是老爷的嫡传弟子呀?”
李贺苦笑着摇了摇头。
两人各自躺在自己的竹吊床上荡游着…
李贺荡游着竹吊床:“嗯,嗯,舒服,舒服!”他侧身看着巴童,“老巴,你猜我现在想的什么?”
巴童:“您想的什么?”
李贺看着竹屋顶子:“嘿嘿,我在想啊?老爷当年睡在这吊床上的情形!”
巴童:“这啊?呵呵,当然!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点您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李贺:“拉倒吧!捡好听的?”
巴童:“不是,不是,奴才说的是真的。”
李贺眯着眼:“这话倒是真的,要不怎叫父子哩。”
巴童:“我就是怕少爷身体吃不消?”
李贺:“我没事!不是说过,咱本少爷可不是纸糊的驴大。”
“主子的毅力和耐实劲,奴才早就领教过。不过…”巴童翻了一下身,“少爷,这南园竹屋不比家里,它的保暖性差;现在正处于春寒的季节。夜里风大天寒,您可要盖好被褥呀?小的也有照顾不到的时候。”
李贺笑着:“放心吧!我会的。”
巴童:“少爷,您要是不习惯这竹吊床荡游和吱嘎声,明天一早我把它们结连起来,两张吊床连在一起,那就安稳多了。”
李贺甜蜜地笑着:“挺好的。这样忽悠着,咱们瞌睡来的快,可以治失眠?嘿嘿,那竹床的吱吱嘎嘎声更是我期盼的催眠曲。你最好不要动它们!哎?老巴,你说几十年前,老爷和他的书童是怎么在这里读书做学问的?”
巴童:“少爷,您的联想思维也太丰富了?这我一个下人可猜不到。少爷,咱们睡吧?”
“那你先睡吧!”李贺看着屋顶低吟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巴童抬头眯着惺忪的眼睛:“这个…少爷,您怎么突然诵起了诗仙的名句来?”
李贺浅笑着:“没事,没事!我是说咱们俩人辞别北园老家,也是在这烟花三月来到这南园竹屋,是不是多少有点当年诗仙送别孟浩然的情景?啊!我是说依依惜别的味道!咱这南园竹屋,是不是诗仙当年憧憬的扬州?”他和衣坐了起来,“扬州,那是多少文人骚客梦里葩影水乡的地方。巴童,本少爷为了做学问成大事,住在这竹林老屋里,是不是有点孤帆远影走到了天籁之涯?嘿嘿,哎?兵无退路则勇!为了大唐帝国,为了国仇家恨,本少爷的心里的远大理想就象挂在天边上的一轮孤月一样!哎?哎?巴童,巴童!”
巴童响起了一阵阵的鼾声…
李贺摇头苦笑着:“这巴蛔虫?睡吧,那就睡吧。”身子挺了下去。
两只竹吊床在半空中越游越慢,最后慢慢地停下了。〔定格〕
5,南园竹屋外,夜,外。
月光下。
那只驴子被拴在老竹树上,低头在肯着绿草…
6,南园竹屋,日,内。
拂晓。
李贺坐在书案前读着书:“…古人云:‘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挥其锋。’兵法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处也…’”
7,竹棚下,日,外。
晨光下。
炊烟袅袅升起…
巴童挥斧劈柴,然后又点火烧锅。他将熟炊饼放在蒸锅箅上,然后盖上蒸笼,在炉膛里填柴烧着…
8,南园竹屋,日,内。
李贺眯着眼睛慢慢地合上了书本。他出神地望着窗外…
一只春燕鸣叫着飞过窗前。
李贺眼睛一亮。
[窗外] 几只花白相间的雏燕在竹泉边的溪水之上雀跃着,然后跃身登在竹林深处一株盛开蓓蕾的桃树枝条上“叽喳”着叫个不停。成群的蜜蜂在桃花中“嗡嗡”地飞来飞去,然后摇着小尾巴扑着花蜜钻进窗前竹屋檐下的蜂巢里,来来往往…
李贺为之动容。
一抹朝霞透过竹林射进窗子,照在书架上,形成殷红的光晕…
[窗外] 竹林深处隐约现出连昌河的渔船上,鱼儿被鱼叟的钓钩慢慢地钓上了石矶,鳞光闪闪…
李贺翻开书扉朗读着:“…‘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功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尹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
9,竹棚下,日,外。
蒸锅在冒着腾腾的白色炊烟…
巴童停下了劈柴,他走了过来退出了炉膛的柴火。不禁抽了一下鼻子:“嗯,嗯,真香!”然后他起身揭开蒸笼,吹着袅袅的白烟,将热气腾腾的炊饼、油条等放在食盘里,端着走进屋去。
10,南园竹屋,日,内。
李贺伏案读书的背影。
画外音:“…‘杀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巴童将食盘放在小饭桌上,他又端来了两碗冒烟的清水…
李贺合上了书扉,扭头抽着鼻子:“嗯,什么东西!真香?”
巴童笑哈哈地走动着:“哦,少爷,这是昨天俏俏送来的剩炊饼、剩油条,小的又把它上火熘了熘,咱们凑合着吃吧?这不没有汤水,咱就喝点蒸汤水吧?”
李贺站起来笑容可掬走了过来:“哦,我说呢?好,很好!”他坐在饭桌前提起一个炊饼咬了一口,指了指巴童,“嗯,嗯,老巴,你也过来吃?”
巴童拿着一个炊饼,端着一碗蒸汤水在一边咬着吃:“哎哟,少爷!您怎么忘了规矩?我一个下人岂敢和主子同桌吃饭?”
“切,行啦!那有那么多规矩?”李贺诡笑着招手,“过来,过来!什么下人不下人的?这儿又没外人看见,快过来陪本少爷吃饭,少废话!”
巴童怯生生地:“少爷,那那不好吧?咱不能破了规矩,这…这让让老夫人、小姐知道了,我…我可吃吃罪不起?”
李贺笑着:“天高皇帝远!她们都不在,这里我作主,快呀?”
巴童嗫嚅着:“那…那不好吧?”
李贺拧着通眉:“混蛋!在这里你到底听谁的?”他又笑了,“过来,过来。”
巴童战战兢兢地坐在李贺的面前。
两人对吃着…
李贺咬了一口炊饼,又捧碗喝了一口蒸汤水:“呀,巴童!这里的竹泉水可比咱北园的水甜多了,甘味绵口。”
巴童停住了吃喝,盯着李贺半响点点头:“嗯,嗯。”
李贺吧咂着嘴笑着:“这儿的竹泉水绵甜吧?要是品茶大师陆羽知道了,没准他那天下名泉的茶经里就会记载上咱昌谷南园大名鼎鼎的竹泉水?哈哈,你说是不是?”
巴童:“嗐!少爷,他那茶经里的天下百名泉,哪有咱这昌谷南园的竹林神泉好喝呀?”
李贺用筷子点着巴童:“我看你也成了巴大吹了?你就吹吧!啊?你…”他目光一闪放下碗筷,站起身走到书案前,向窗外凝望着…
巴童嬉笑着:“少爷,这也没准?”
李贺向后摆着手:“别,别别!巴童,你先停下吃饭,啊,有现成的墨汁没有?”
巴童不解地站起来:“少爷,咱们在吃饭呀?您的诗情来了!”
李贺满面春风的回头:“啊,对,对!”
巴童:“那咱吃完饭不行吗?咱昨天刚到这里,哪有现成的?这研墨可老半天呐。”
李贺板着面孔:“胡说!要是吃完饭,本少爷的诗情妙义早溜的没影了!”
巴童车转着身子搓手“哎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李贺:“什么怎么办?快拿竹枝在大锅底上划上黑灰,快去,快去!”
巴童笑着:“嘿嘿,还是少爷聪明?”跑了出去。
李贺拍了一下脑门。
巴童将大锅底翻在上面搬了进来,放在竹屋中央…
李贺笑了:“天无绝人之路!这锅灰是上好的墨迹。”
巴童手里拿着竹枝在锅底上划拉几下:“少爷,往那儿写呀?”
李贺左右看了看,给了巴童一个脊背:“老巴,往我后背上的白大褂子上写!听着,春水初生乳燕飞—,”
巴童双手哆嗦着:“少爷,怎么能往您背上写?要写就写在巴童的大褂上吧!您的是新衣,我的是旧衣呀?”他“唰”地脱下衣服铺在书案上,递过竹枝,“少爷,您请?您请?”
李贺瞪着眼睛:“我作诗还是你作诗?少废话!往我背上写呀?”
巴童倔犟地挥着竹枝在自己的衣褂上歪歪扭扭的写下了“春水初生乳燕飞”的几个大字:“呵呵,少爷,您请?您请?”
李贺急了:“哎?哎?巴童,你这是干什么?我作诗凭啥埋汰你的衣服!”
巴童顽皮地笑着:“谁让我是您的下人呀?”
“真是一头犟驴子!真拿你没辙。”李贺叹息着踱步,“哦,哦哦,黄蜂小尾扑花归。…”
巴童写了下来,看着李贺。
李贺向窗外望了一眼:“这个,这个…窗含远色通〔长指爪点向书旗〕书幌,…”
巴童写了下来。他又看着李贺。
李贺眺望了一下窗外竹林半掩映着的连昌河水里的鱼钓船一眼。他回过头猛推了一下半空中的两只竹吊床…
两只竹吊床游荡起来…
巴童惊惧的躲避着。
李贺看着忽悠着的两只竹吊床秋千似地荡游着笑了。他咬着牙喊着:“鱼拥香钩近石矶!”
巴童目瞪口呆地:“少爷,天底下哪有您这样的诗人,这作诗还费这么大劲?您呀简直是在向全世界呐喊!”
11,南园竹林,日,外。
李贺踩着松软的残竹叶,在碧绿的竹行间踱着方步而行…
巴童牵着毛驴身随其后。
李贺边走边吟:“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巴童讶然地:“少爷,您这些天是怎么啦?”
李贺凄楚地:“不怎么,我没事。”
巴童:“多愁善感,要不能吟出这等诗句?”
李贺苦笑着:“呵呵,你真是巴蛔虫?连本少爷的心事也能猜得到。”
巴童:“少爷,连您也取笑俺?这不是小的和主人投缘,让小姐嫉妒骂俺的绰号…”娇嗔的神色。
李贺自抽了一个嘴巴:“呵呵,看我这张臭嘴?”
巴童慌忙拉住李贺的手:“少爷,您这是干什么!谁不说个笑话?哎呀,巴童不怪您!”
李贺站了下来感慨着:“小奚子,你虽是下人,但也是我的知音。咱们无话不谈!想本少爷七岁遇到韩恩师、皇甫老哥哥之相知,也算是名动京城之人。愚意原认为诗书文章少年得志,自命不凡,能够得到恩师的赏识和帮助,能够在大唐帝国国学界崭露头角。可现在本少爷明白了,我什么也不是,狗屁不是!我恩师在哪儿?皇甫老哥哥又在哪儿?就是本少爷把南园竹屋以南的竹子都劈成竹板,作成诗,写成文章,又有谁来赏识呢?还不是到老来去,闲的去做小河水边的钓叟老头?”他的眼里溢出了涔涔泪花,“巴童,你说我这辈子命苦,怀才不遇呀?”
巴童捋了一下“咴咴”而叫的毛驴:“少爷,自古英雄出少年。您千万不要灰心!您恩师韩员外和皇甫老哥哥去年底还不是给您修书了吗?他们尺牍上不是一再褒奖和鼓励您吗?啊,哈,兴许他们实在忙,没有时间来看望您,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不关心您,只要您的诗文成熟了,或许有一天他们来了,把您的诗书文章拿给皇上看了,皇上一激动,那少爷您不就鱼跳龙门啦?少爷,您可、您可千万不要松劲呀?”
李贺摘了一片嫩绿的竹叶把玩着笑了:“呵呵,老巴,也许你说的有道理?唉,怎么说呢?我是有点失落…”
巴童盯着李贺:“少爷,说真的,您不能这样了,您得振作起来,要不…”他有点动情,“我是个下人,是个四六不懂的奴仆,或许不应该对主子说三道四?但咱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交心玩伴呀?您的一言一行、一覃一笑,巴童是看在眼里,刻在心里。巴童要是再不说,那就是对主人不忠,对不起老爷,对不起少爷您呀?”
“巴童,看你都说了些啥?”李贺笑着,“本少爷啥时把你当外人了?客气什么!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巴童:“少爷,我知道老家出家这件事,对您打击最大!您心里疼,总想着为老爷报仇雪恨?可这报仇之事谈何容易,而且他们是那样的强大…您现在正处在少年壮志读书阶段,如果不努力学习,总是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的去做学问,若干年后,要是真的名落孙山…少爷,那您才叫真的把自个毁了,您懂吗少爷?”他声泪俱下…
李贺震撼了。他的脸颊上滚淌着大颗的泪珠…
[回忆] 巴童举着鹅卵石砸河冰和在河水里抓鱼的情景…
天籁之音:“…您现在正处在少年壮志读书阶段,如果不努力学习,总是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的去作学问,若干年后,要是真的名落孙山…少爷,那您才叫真的把自个毁了,您懂吗少爷?您懂吗少爷?”
李贺苦笑着摇了摇头。
两人各自躺在自己的竹吊床上荡游着…
李贺荡游着竹吊床:“嗯,嗯,舒服,舒服!”他侧身看着巴童,“老巴,你猜我现在想的什么?”
巴童:“您想的什么?”
李贺看着竹屋顶子:“嘿嘿,我在想啊?老爷当年睡在这吊床上的情形!”
巴童:“这啊?呵呵,当然!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点您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李贺:“拉倒吧!捡好听的?”
巴童:“不是,不是,奴才说的是真的。”
李贺眯着眼:“这话倒是真的,要不怎叫父子哩。”
巴童:“我就是怕少爷身体吃不消?”
李贺:“我没事!不是说过,咱本少爷可不是纸糊的驴大。”
“主子的毅力和耐实劲,奴才早就领教过。不过…”巴童翻了一下身,“少爷,这南园竹屋不比家里,它的保暖性差;现在正处于春寒的季节。夜里风大天寒,您可要盖好被褥呀?小的也有照顾不到的时候。”
李贺笑着:“放心吧!我会的。”
巴童:“少爷,您要是不习惯这竹吊床荡游和吱嘎声,明天一早我把它们结连起来,两张吊床连在一起,那就安稳多了。”
李贺甜蜜地笑着:“挺好的。这样忽悠着,咱们瞌睡来的快,可以治失眠?嘿嘿,那竹床的吱吱嘎嘎声更是我期盼的催眠曲。你最好不要动它们!哎?老巴,你说几十年前,老爷和他的书童是怎么在这里读书做学问的?”
巴童:“少爷,您的联想思维也太丰富了?这我一个下人可猜不到。少爷,咱们睡吧?”
“那你先睡吧!”李贺看着屋顶低吟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巴童抬头眯着惺忪的眼睛:“这个…少爷,您怎么突然诵起了诗仙的名句来?”
李贺浅笑着:“没事,没事!我是说咱们俩人辞别北园老家,也是在这烟花三月来到这南园竹屋,是不是多少有点当年诗仙送别孟浩然的情景?啊!我是说依依惜别的味道!咱这南园竹屋,是不是诗仙当年憧憬的扬州?”他和衣坐了起来,“扬州,那是多少文人骚客梦里葩影水乡的地方。巴童,本少爷为了做学问成大事,住在这竹林老屋里,是不是有点孤帆远影走到了天籁之涯?嘿嘿,哎?兵无退路则勇!为了大唐帝国,为了国仇家恨,本少爷的心里的远大理想就象挂在天边上的一轮孤月一样!哎?哎?巴童,巴童!”
巴童响起了一阵阵的鼾声…
李贺摇头苦笑着:“这巴蛔虫?睡吧,那就睡吧。”身子挺了下去。
两只竹吊床在半空中越游越慢,最后慢慢地停下了。〔定格〕
5,南园竹屋外,夜,外。
月光下。
那只驴子被拴在老竹树上,低头在肯着绿草…
6,南园竹屋,日,内。
拂晓。
李贺坐在书案前读着书:“…古人云:‘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挥其锋。’兵法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处也…’”
7,竹棚下,日,外。
晨光下。
炊烟袅袅升起…
巴童挥斧劈柴,然后又点火烧锅。他将熟炊饼放在蒸锅箅上,然后盖上蒸笼,在炉膛里填柴烧着…
8,南园竹屋,日,内。
李贺眯着眼睛慢慢地合上了书本。他出神地望着窗外…
一只春燕鸣叫着飞过窗前。
李贺眼睛一亮。
[窗外] 几只花白相间的雏燕在竹泉边的溪水之上雀跃着,然后跃身登在竹林深处一株盛开蓓蕾的桃树枝条上“叽喳”着叫个不停。成群的蜜蜂在桃花中“嗡嗡”地飞来飞去,然后摇着小尾巴扑着花蜜钻进窗前竹屋檐下的蜂巢里,来来往往…
李贺为之动容。
一抹朝霞透过竹林射进窗子,照在书架上,形成殷红的光晕…
[窗外] 竹林深处隐约现出连昌河的渔船上,鱼儿被鱼叟的钓钩慢慢地钓上了石矶,鳞光闪闪…
李贺翻开书扉朗读着:“…‘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功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尹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
9,竹棚下,日,外。
蒸锅在冒着腾腾的白色炊烟…
巴童停下了劈柴,他走了过来退出了炉膛的柴火。不禁抽了一下鼻子:“嗯,嗯,真香!”然后他起身揭开蒸笼,吹着袅袅的白烟,将热气腾腾的炊饼、油条等放在食盘里,端着走进屋去。
10,南园竹屋,日,内。
李贺伏案读书的背影。
画外音:“…‘杀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巴童将食盘放在小饭桌上,他又端来了两碗冒烟的清水…
李贺合上了书扉,扭头抽着鼻子:“嗯,什么东西!真香?”
巴童笑哈哈地走动着:“哦,少爷,这是昨天俏俏送来的剩炊饼、剩油条,小的又把它上火熘了熘,咱们凑合着吃吧?这不没有汤水,咱就喝点蒸汤水吧?”
李贺站起来笑容可掬走了过来:“哦,我说呢?好,很好!”他坐在饭桌前提起一个炊饼咬了一口,指了指巴童,“嗯,嗯,老巴,你也过来吃?”
巴童拿着一个炊饼,端着一碗蒸汤水在一边咬着吃:“哎哟,少爷!您怎么忘了规矩?我一个下人岂敢和主子同桌吃饭?”
“切,行啦!那有那么多规矩?”李贺诡笑着招手,“过来,过来!什么下人不下人的?这儿又没外人看见,快过来陪本少爷吃饭,少废话!”
巴童怯生生地:“少爷,那那不好吧?咱不能破了规矩,这…这让让老夫人、小姐知道了,我…我可吃吃罪不起?”
李贺笑着:“天高皇帝远!她们都不在,这里我作主,快呀?”
巴童嗫嚅着:“那…那不好吧?”
李贺拧着通眉:“混蛋!在这里你到底听谁的?”他又笑了,“过来,过来。”
巴童战战兢兢地坐在李贺的面前。
两人对吃着…
李贺咬了一口炊饼,又捧碗喝了一口蒸汤水:“呀,巴童!这里的竹泉水可比咱北园的水甜多了,甘味绵口。”
巴童停住了吃喝,盯着李贺半响点点头:“嗯,嗯。”
李贺吧咂着嘴笑着:“这儿的竹泉水绵甜吧?要是品茶大师陆羽知道了,没准他那天下名泉的茶经里就会记载上咱昌谷南园大名鼎鼎的竹泉水?哈哈,你说是不是?”
巴童:“嗐!少爷,他那茶经里的天下百名泉,哪有咱这昌谷南园的竹林神泉好喝呀?”
李贺用筷子点着巴童:“我看你也成了巴大吹了?你就吹吧!啊?你…”他目光一闪放下碗筷,站起身走到书案前,向窗外凝望着…
巴童嬉笑着:“少爷,这也没准?”
李贺向后摆着手:“别,别别!巴童,你先停下吃饭,啊,有现成的墨汁没有?”
巴童不解地站起来:“少爷,咱们在吃饭呀?您的诗情来了!”
李贺满面春风的回头:“啊,对,对!”
巴童:“那咱吃完饭不行吗?咱昨天刚到这里,哪有现成的?这研墨可老半天呐。”
李贺板着面孔:“胡说!要是吃完饭,本少爷的诗情妙义早溜的没影了!”
巴童车转着身子搓手“哎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李贺:“什么怎么办?快拿竹枝在大锅底上划上黑灰,快去,快去!”
巴童笑着:“嘿嘿,还是少爷聪明?”跑了出去。
李贺拍了一下脑门。
巴童将大锅底翻在上面搬了进来,放在竹屋中央…
李贺笑了:“天无绝人之路!这锅灰是上好的墨迹。”
巴童手里拿着竹枝在锅底上划拉几下:“少爷,往那儿写呀?”
李贺左右看了看,给了巴童一个脊背:“老巴,往我后背上的白大褂子上写!听着,春水初生乳燕飞—,”
巴童双手哆嗦着:“少爷,怎么能往您背上写?要写就写在巴童的大褂上吧!您的是新衣,我的是旧衣呀?”他“唰”地脱下衣服铺在书案上,递过竹枝,“少爷,您请?您请?”
李贺瞪着眼睛:“我作诗还是你作诗?少废话!往我背上写呀?”
巴童倔犟地挥着竹枝在自己的衣褂上歪歪扭扭的写下了“春水初生乳燕飞”的几个大字:“呵呵,少爷,您请?您请?”
李贺急了:“哎?哎?巴童,你这是干什么?我作诗凭啥埋汰你的衣服!”
巴童顽皮地笑着:“谁让我是您的下人呀?”
“真是一头犟驴子!真拿你没辙。”李贺叹息着踱步,“哦,哦哦,黄蜂小尾扑花归。…”
巴童写了下来,看着李贺。
李贺向窗外望了一眼:“这个,这个…窗含远色通〔长指爪点向书旗〕书幌,…”
巴童写了下来。他又看着李贺。
李贺眺望了一下窗外竹林半掩映着的连昌河水里的鱼钓船一眼。他回过头猛推了一下半空中的两只竹吊床…
两只竹吊床游荡起来…
巴童惊惧的躲避着。
李贺看着忽悠着的两只竹吊床秋千似地荡游着笑了。他咬着牙喊着:“鱼拥香钩近石矶!”
巴童目瞪口呆地:“少爷,天底下哪有您这样的诗人,这作诗还费这么大劲?您呀简直是在向全世界呐喊!”
11,南园竹林,日,外。
李贺踩着松软的残竹叶,在碧绿的竹行间踱着方步而行…
巴童牵着毛驴身随其后。
李贺边走边吟:“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巴童讶然地:“少爷,您这些天是怎么啦?”
李贺凄楚地:“不怎么,我没事。”
巴童:“多愁善感,要不能吟出这等诗句?”
李贺苦笑着:“呵呵,你真是巴蛔虫?连本少爷的心事也能猜得到。”
巴童:“少爷,连您也取笑俺?这不是小的和主人投缘,让小姐嫉妒骂俺的绰号…”娇嗔的神色。
李贺自抽了一个嘴巴:“呵呵,看我这张臭嘴?”
巴童慌忙拉住李贺的手:“少爷,您这是干什么!谁不说个笑话?哎呀,巴童不怪您!”
李贺站了下来感慨着:“小奚子,你虽是下人,但也是我的知音。咱们无话不谈!想本少爷七岁遇到韩恩师、皇甫老哥哥之相知,也算是名动京城之人。愚意原认为诗书文章少年得志,自命不凡,能够得到恩师的赏识和帮助,能够在大唐帝国国学界崭露头角。可现在本少爷明白了,我什么也不是,狗屁不是!我恩师在哪儿?皇甫老哥哥又在哪儿?就是本少爷把南园竹屋以南的竹子都劈成竹板,作成诗,写成文章,又有谁来赏识呢?还不是到老来去,闲的去做小河水边的钓叟老头?”他的眼里溢出了涔涔泪花,“巴童,你说我这辈子命苦,怀才不遇呀?”
巴童捋了一下“咴咴”而叫的毛驴:“少爷,自古英雄出少年。您千万不要灰心!您恩师韩员外和皇甫老哥哥去年底还不是给您修书了吗?他们尺牍上不是一再褒奖和鼓励您吗?啊,哈,兴许他们实在忙,没有时间来看望您,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不关心您,只要您的诗文成熟了,或许有一天他们来了,把您的诗书文章拿给皇上看了,皇上一激动,那少爷您不就鱼跳龙门啦?少爷,您可、您可千万不要松劲呀?”
李贺摘了一片嫩绿的竹叶把玩着笑了:“呵呵,老巴,也许你说的有道理?唉,怎么说呢?我是有点失落…”
巴童盯着李贺:“少爷,说真的,您不能这样了,您得振作起来,要不…”他有点动情,“我是个下人,是个四六不懂的奴仆,或许不应该对主子说三道四?但咱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交心玩伴呀?您的一言一行、一覃一笑,巴童是看在眼里,刻在心里。巴童要是再不说,那就是对主人不忠,对不起老爷,对不起少爷您呀?”
“巴童,看你都说了些啥?”李贺笑着,“本少爷啥时把你当外人了?客气什么!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巴童:“少爷,我知道老家出家这件事,对您打击最大!您心里疼,总想着为老爷报仇雪恨?可这报仇之事谈何容易,而且他们是那样的强大…您现在正处在少年壮志读书阶段,如果不努力学习,总是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的去做学问,若干年后,要是真的名落孙山…少爷,那您才叫真的把自个毁了,您懂吗少爷?”他声泪俱下…
李贺震撼了。他的脸颊上滚淌着大颗的泪珠…
[回忆] 巴童举着鹅卵石砸河冰和在河水里抓鱼的情景…
天籁之音:“…您现在正处在少年壮志读书阶段,如果不努力学习,总是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的去作学问,若干年后,要是真的名落孙山…少爷,那您才叫真的把自个毁了,您懂吗少爷?您懂吗少爷?”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