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0587
成片时长:每集约56分钟
阅读:6977
发表:2019/7/10
43集 主旋律,军事 电视剧剧本
《浙南赤卫队》第1-3集
1-3
…
38-40
41-43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东民妈:过年了,妈想跟你一起吃个团圆饭。你看,菜都凉了。妈给你热一下。
王东民:我来。妈,您坐!
东民妈心疼地:还是我来吧,你都已经累了一天了。整天不着家,真让人操心呐。
王东民:没事,妈,您儿子命大。你就放十八个心吧!
12.王东民家 日
家门口贴着一堆红对联。
东民妈坐在门前的稻草堆下缝补衣服,眼睛不时地向路上张望。
王东民在屋里聚精会神地写东西。
陈素素在房间门口向内张望了一下,敲门走进来,与王东民打招呼:东民哥。
王东民放下纸笔,转头看了看素素:是素素啊,你有事吗?
陈素素:没,没事。这么冷的天,你在写什么呢?
王东民呵着手:我在写一份材料。
陈素素:哦。
陈素素不知是害羞地低着头,还是借故低着头,见王东民脚上穿的布鞋已破,脚指头都露在外面好几个,对王东民说:东民哥,你的鞋都破了。
王东民站起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脚指头往里缩了缩:没事,还能穿。
陈素素红着脸:我这里有一双鞋,不知道给你穿合不合适。
陈素素把藏在身后的的布鞋递到王东民跟前。
王东民欲伸手去接,又马上推脱:不用了,素素,我这双鞋还能穿几个月,你拿回去给你哥穿吧!
陈素素把鞋塞到王东民手里:我是给你做的,又不是给我哥做的。他已经有的穿了。
王东民把鞋拿在手中:这……这……
陈素素:这什么,赶快穿上试试吧,看合不合脚。大过年的,身上总要有一样新东西。我本来年前就送给你的,可找你好几次你都不在。
王东民:哦,让你费心了。
陈素素:快穿上试试吧!
王东民欣赏着鞋:不用穿了,你做的肯定合适。
陈素素:你穿都没穿,怎么知道合适?
王东民:我看得出来。
陈素素:那就换上新的呗。
王东民:还是,还是先放着吧,等以后再穿。
陈素素见王东民坚持不穿,也不再要求,他看了看桌上的纸笔:哎,东民哥,你写的是农会的事吗?
王东民点点头:嗯!
陈素素:听人说农会的队伍散了,农会也要解散吗?
王东民:不,农会的队伍没有散,农会更不会解散,我们只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的斗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陈素素:东民哥你可要处处小心,吴冕的家丁和警察都在到处抓你呢!
王东民:我知道。素素啊,我经常不在家,我妈身体又不太好,你如果有空,麻烦你多来看看她。
陈素素点点头:你放心吧,我会常来的。
王东民:那就谢谢了!
陈素素看了看窗外:时候不早了,我去把大妈给换回来。这么冷的天,她老人家在外面给你放哨,可别冻坏了。
王东民感激地点点头。
13.海边 日
海浪拍打着礁石。浪花被击得粉碎。几只海鸥在海面上飞翔着、盘旋着。
王东民和张培忠在海边一路走来,边走边说。
王东民:培忠啊,目前的形势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了,春节刚过,许多农民就已经断粮,而且连食盐也买不到了。再不解决粮食和食盐问题,恐怕农民们会对农会失去信心啊!
张培忠:是啊,我也一直担心这个问题。可粮食问题哪有这么好解决啊?那些地主老财们给我们弄了一两次后,也加强了防范,如果我们再下手,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东民:我们应该想想别的办法。
张培忠:别的办法?什么办法?
王东民:年前,我让李晖他们组织人员对南江镇和丽川镇一带的粮食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大家根据当前粮食供求的现状,想出了一个粮食平粜的办法,我觉得挺不错的,但不知道能不能推广得起来。
张培忠:粮食平粜?怎么个平粜法,快说来听听!
王东民: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让余粮户的粮食平价出售,以当前一块银元32斤大米的价格卖给缺粮户,在购买数量上,对缺粮户实行按人口控制。这样,既可以解决缺粮户的粮食问题,又可以按人口对粮食进行计划管理,防止有人借此囤粮。你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张培忠点点头:这个办法好是好,但推广起来比较难,恐怕那些余粮户特别是那些大户,不会同意这个做法。
王东民:是啊,像吴冕这样的顽固分子,是绝对不会同意平价出售大米的。但是培忠,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利用我们的影响,给这些土豪劣绅们施加一点压力,只要有几户的工作做通了,接下来肯定就会好办的多。我们呢,能推广到什么程度,就推广到什么程度。
张培忠:嗯,那就由我牵头,先在丽川地区搞一两个地方试点吧?丽川的基础比南江镇要好,只要这一两个地方搞成功了,下一步全县就好推广了。
王东民笑了笑:我就知道你是个急性子,耐不住。好,就由你负责,在丽川地区搞试点。但你可要多加小心呐,特别是对王得标他们。据说吴冕正在到处联络他和一些大户,准备对我们进行报复呢!
张培忠:吴冕这条疯狗,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到处咬人,总有一天我们会找他算账。
王东民:那就等着吧,机会总会有的。
一个大浪撞击在岩石上,发出巨大的响声。
王东民弯腰拾起一块小鹅卵石,用劲将它抛向海中
张培忠:东民啊,这些天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该发展几个党员了?现在就你、我、王大叔等几个人,力量太小了。
王东民高兴地转身拍了拍张培忠的手臂:我们真是想到一块儿去了。告诉你个好消息,听说上级最近要派人来恢复党组织呢!
张培忠激动地: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王东民:下一步,我们可有事做了,我们要借这个东风,重新把队伍集中起来。
张培忠兴奋地:好啊!我就等着这一天呢!
14.王得标家客厅 日
客厅内,张培忠、游世光、叶昌雨、李晖等四人与王家文正面对座着。
站在门口的丫环:老爷来了!
一个家丁带王得标和王雪红来到客厅。
王家文起立,与王得标打招呼:老爷!
王雪红见到张培忠先愣了一下,马上镇定过来。
张培忠也盯着王雪红看了一下,然后起身向王得标示意。
王得标和王雪红在王家文身旁坐下。
张培忠也坐下来:王老爷,我们今天来,是代表农会和你们商议推广粮食平粜事宜的。关于粮食平粜的办法,前几天,我们已经给你发了通知书,刚才我们也跟王管家聊了一下。我们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
王得标咳嗽了一下:我冒昧地问一句,你也是王家宅农会的吗?我以前好像没看到过你。
李晖:他是鼎平县农民协会的张会长,这一段时间,他在我们这里蹲点。
王得标点点头:哦。张会长,我刚才已经听说了你们的粮食平粜办法。恕我直言张会长,你们确定的这个粮食价格,我无法接受。
张培忠:那按照王老爷的意思,这个价格应该是多少合适呢?
王得标:这个嘛,我不好说,你得去问市场。现在市面上的粮食一天一个价,我也不好说这个价格到底是多少合适。
张培忠:是啊,你说得没错。现在市面上的粮食确实是一天一个价,但这个价格,你不觉得是商户们自己一天一天人为地将它抬高的吗?我们总不能说,是买不起粮食的穷人,自己要将粮价抬高得吧?你说是吗,王老爷?
王得标:这个我管不了。镇上米店不止我王记米店一家,余粮户哪村哪寨都有。俗话说“随行就市”,别人粮食涨价了,哪有我王记不涨价的道理?你们呀,还是到其他米店和余粮户那里去说说吧!
张培忠:我们知道王老爷在镇子里德高望重,王老爷如果能支持我们的工作了,其他商户肯定也会支持的。所以,我们希望王老爷能带个好头。其他米店和余粮户那里,我们也会去拜访的。王老爷,可能你也听到了风声,由于缺米,商户惜售,最近,一些米店遭到了购买者的哄抢。百姓们没有饭吃,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来呀!为了百姓不会饿死,社会能够稳定,我们希望王老爷能够慎重地考虑考虑。
王得标觉得张培忠说的有些道理,思索了一下说:既然你们这么说了,那好吧,我可以比市场价低一点,也可以比其他商户的价格低一点,但不能按照你们确定的这么低的价格出售粮食。张会长,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赔本的买卖谁都不会做,是吧?你们确定的这个价格,我是会赔本的。你们总不能要求我赔本吧?
张培忠:不瞒你说,王老爷,这个价格有的商户已经接受了。我们也做过测算,按照这个价格,你们不会赔本,只是赚得少了点。而如果再抬高这个价格,我们还要考虑农民们能不能承受得住。可以这样说,这个价格是比较适中的。
王得标见张培忠他们有备而来,已经感觉到事情基本已成定局,但仍坚持着不让步:不,不,不,你们可能还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成本、仓库和店铺的租金,还有工人的工钱吧?如果把这些都加进去,我们哪还有什么赚头啊?再说,我们在收租的时候,已经减了不少租税了,再让我们这么低价出售大米,我们不仅没有赚头,还会亏了不少钱呐。
张培忠笑道:王老爷真不愧是个精明人呐,考虑问题周到细致,值得我们学习呀!
不过,王老爷,就如你所说,如果你真的亏了,你损失的仅仅是几个钱,穷人们失去的可是生命呀!
叶昌雨插话:是啊,王老爷,你只要走出你的大院就会看到,现在有多少人还在挨饿?你就忍心为了多收几个钱,让他们饿死街头?再说,你的店铺和仓库都是你自己的财产,粮食大部分是你收租收过来的,工人的工钱你一个月给他多少?这些算不了多少成本呀!
王得标无言以答。
张培忠:王老爷,积善行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你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家境又这么丰裕,如果你给大家做个榜样,会受到很多人爱戴的!
王雪红轻声劝道:爸爸,算了吧,救人要紧!要是妈妈在世,也会劝你积善行德的。
王得标看了看王家文,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张培忠道:那好吧,你们让我考虑考虑。管家,你和小姐替我送送客人。
王家文起身:是,老爷!
张培忠起身报拳与王得标告辞:那我们就先告辞了!王老爷,再会!
15.王得标书房 日
王得标满脸不悦地走进书房,朝门口的丫鬟吩咐道:给我端一壶茶来!
丫鬟行礼:是!
王得标坐在书桌前,静静地思考着。
王雪红送走客人往回走。
丫鬟端着茶水往书房送去,与王雪红打招呼:小姐好!
王雪红:你给谁送茶水?
丫鬟:给老爷送。
王雪红:老爷在书房吗?
丫鬟点点头:嗯,老爷刚刚过来。
王雪红:你把茶水给我!我来送。
丫鬟:是!
王雪红从女佣手里接过茶盘,往书房送去。
王雪红走进书房,将茶盘放在书桌上,从茶壶里倒了一杯茶端到父亲面前:爸爸,您喝茶!
王得标“嗯”了一声,头也没抬。
王雪红把茶盘放在一边,站在王得标的面前,小心地问道:爸爸,我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我刚才惹你生气了?
王得标:不,爸爸没生气呢。
王雪红撒娇地:那你怎么一脸的严肃?弄得我紧张兮兮的。
王得标:爸爸在思考问题呢!
王雪红:那,肯定与刚才农会干部谈的粮食平粜问题有关吧?
王得标:是啊!这些农会的人太可恶了,就想着让我平价出售大米。
王雪红:我觉得,他们讲的蛮有道理的。
王得标:哼,还蛮有道理呢,他们在设圈套让你老爸钻进去呢!
王雪红:怎么会呢?我觉得他们讲的都很有道理,真正在为穷人着想。
王得标白了王雪红一眼:你个白眼狼,胳膊肘往外拐!你就没有考虑过我们家的损失?
王雪红笑笑:这个我真没有。
王得标: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我们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盘算,可能真的会引起灾荒。
王雪红:如果真引起了灾荒,那肯定有人会乱来。
王得标:可如果依了他们吧,我们的损失真是太大了。
王雪红:嗨,算了吧,爸爸,你不要想得这么多了,古人云,“钱财乃身外之物”。你就这么两个子女,哥哥又在国外,我呢,一个女孩子,你给我这么多财产,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管理。依我看,你还是依了那些农会的人吧,就把它当作做了一次善事,让老天保佑我们一家大小平平安安的!
王得标:臭丫头,就你想得开。
王雪红嘿嘿笑着。
王得标:不过,你妈妈在世的时候,也老劝我做些善事。可我那时没在意,老想着怎么多赚点钱留给你们两个。嗨,现在倒好,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在国外,怎么劝也不回来;你呢,不好好念书,偏要参加什么学生会。你们两个真是让我操心呐!
王雪红拉着父亲的一只胳膊摇晃着:啊呀老爸,你又说我参加学生会的事了。参加学生会跟好好念书是两码事嘛。我学生会参加了,可我学习成绩好着呢!
王得标象是自言自语,又象是对王雪红道:要是你妈还在那该多好啊!
王雪红:如果我妈还在,她肯定会让你积善行德的。所以,爸爸,你没必要为刚才的事情伤脑筋的。
王得标思考了一下,点点头道:你去跟王叔叔说吧,让他明天给农会回个话,就说我同意他们的平粜办法。
16.王家大院的一个房间内 日
这是一间专门为王雪红母亲设置的房间。房间内有床铺、梳妆台、衣橱、椅子等用具。一张灵台靠在床铺的一边,上面摆着灵牌、香炉、烛台等,王雪红母亲的遗像摆放在灵台的正中位置。从遗像上看,这是一位端庄、富态、慈祥的中年妇女,五官端正,面带微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
房门被推开又被关上。王得标走进来。走到灵台前,他静静地注视着遗像,仿佛与遗像中的人对视着。稍顷,他从灵台上拿起火柴,点燃了煤油灯,然后将一双蜡烛在煤油灯上点燃,将它插在烛台上。又从边上的香包里抽出三柱香点燃,握着香虔诚地对着遗像深深地鞠了一躬,再将香插在香炉上。
做完这一切,王得标在灵台旁的椅子上坐下,静静地注视着闪烁的香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17.吴冕卧室 日
吴冕靠在太师椅上,闭着眼睛,两只脚伸直放在凳子上。
丫鬟小莲坐在他前面给他做脚部按摩。他的一个小妾陪坐在他的一边,嘴里不停地啃着瓜子。
管家吴耀祖进来报告:老爷,几个农会的干部来求见,想与您谈谈平价出售大米的事。
吴冕一听睁开了眼睛,生气地:不见。什么平价出售大米?他们以为米店是他们开的?上次的事还没完呢,老子正想着找机会跟他们算账,竟敢还找上门来。叫几个人把他们轰走。
吴耀祖:老爷,依我看,是不是先把他们应付过去再说?
吴冕:不行。你就明确告诉他们,平价出售大米,不可能。
吴耀祖欲言又止。
吴冕见管家没有离去,吼道:快去呀!
吴耀祖应着退出:是,是!
小妾边嗑瓜子边说:老爷,干吗对自己人发这么大火啊?
吴冕放下脚,坐直身体:我一听农会就来气。他们还敢跟我提什么平价出售大米?
小妾把吴冕又抚倒靠在太师椅上,安慰道:跟他们生气划不来。这帮泥腿子不懂规矩,我们大不了不理他们就是了,何必动气呢?
王东民:我来。妈,您坐!
东民妈心疼地:还是我来吧,你都已经累了一天了。整天不着家,真让人操心呐。
王东民:没事,妈,您儿子命大。你就放十八个心吧!
12.王东民家 日
家门口贴着一堆红对联。
东民妈坐在门前的稻草堆下缝补衣服,眼睛不时地向路上张望。
王东民在屋里聚精会神地写东西。
陈素素在房间门口向内张望了一下,敲门走进来,与王东民打招呼:东民哥。
王东民放下纸笔,转头看了看素素:是素素啊,你有事吗?
陈素素:没,没事。这么冷的天,你在写什么呢?
王东民呵着手:我在写一份材料。
陈素素:哦。
陈素素不知是害羞地低着头,还是借故低着头,见王东民脚上穿的布鞋已破,脚指头都露在外面好几个,对王东民说:东民哥,你的鞋都破了。
王东民站起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脚指头往里缩了缩:没事,还能穿。
陈素素红着脸:我这里有一双鞋,不知道给你穿合不合适。
陈素素把藏在身后的的布鞋递到王东民跟前。
王东民欲伸手去接,又马上推脱:不用了,素素,我这双鞋还能穿几个月,你拿回去给你哥穿吧!
陈素素把鞋塞到王东民手里:我是给你做的,又不是给我哥做的。他已经有的穿了。
王东民把鞋拿在手中:这……这……
陈素素:这什么,赶快穿上试试吧,看合不合脚。大过年的,身上总要有一样新东西。我本来年前就送给你的,可找你好几次你都不在。
王东民:哦,让你费心了。
陈素素:快穿上试试吧!
王东民欣赏着鞋:不用穿了,你做的肯定合适。
陈素素:你穿都没穿,怎么知道合适?
王东民:我看得出来。
陈素素:那就换上新的呗。
王东民:还是,还是先放着吧,等以后再穿。
陈素素见王东民坚持不穿,也不再要求,他看了看桌上的纸笔:哎,东民哥,你写的是农会的事吗?
王东民点点头:嗯!
陈素素:听人说农会的队伍散了,农会也要解散吗?
王东民:不,农会的队伍没有散,农会更不会解散,我们只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的斗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陈素素:东民哥你可要处处小心,吴冕的家丁和警察都在到处抓你呢!
王东民:我知道。素素啊,我经常不在家,我妈身体又不太好,你如果有空,麻烦你多来看看她。
陈素素点点头:你放心吧,我会常来的。
王东民:那就谢谢了!
陈素素看了看窗外:时候不早了,我去把大妈给换回来。这么冷的天,她老人家在外面给你放哨,可别冻坏了。
王东民感激地点点头。
13.海边 日
海浪拍打着礁石。浪花被击得粉碎。几只海鸥在海面上飞翔着、盘旋着。
王东民和张培忠在海边一路走来,边走边说。
王东民:培忠啊,目前的形势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了,春节刚过,许多农民就已经断粮,而且连食盐也买不到了。再不解决粮食和食盐问题,恐怕农民们会对农会失去信心啊!
张培忠:是啊,我也一直担心这个问题。可粮食问题哪有这么好解决啊?那些地主老财们给我们弄了一两次后,也加强了防范,如果我们再下手,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东民:我们应该想想别的办法。
张培忠:别的办法?什么办法?
王东民:年前,我让李晖他们组织人员对南江镇和丽川镇一带的粮食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大家根据当前粮食供求的现状,想出了一个粮食平粜的办法,我觉得挺不错的,但不知道能不能推广得起来。
张培忠:粮食平粜?怎么个平粜法,快说来听听!
王东民: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让余粮户的粮食平价出售,以当前一块银元32斤大米的价格卖给缺粮户,在购买数量上,对缺粮户实行按人口控制。这样,既可以解决缺粮户的粮食问题,又可以按人口对粮食进行计划管理,防止有人借此囤粮。你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张培忠点点头:这个办法好是好,但推广起来比较难,恐怕那些余粮户特别是那些大户,不会同意这个做法。
王东民:是啊,像吴冕这样的顽固分子,是绝对不会同意平价出售大米的。但是培忠,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利用我们的影响,给这些土豪劣绅们施加一点压力,只要有几户的工作做通了,接下来肯定就会好办的多。我们呢,能推广到什么程度,就推广到什么程度。
张培忠:嗯,那就由我牵头,先在丽川地区搞一两个地方试点吧?丽川的基础比南江镇要好,只要这一两个地方搞成功了,下一步全县就好推广了。
王东民笑了笑:我就知道你是个急性子,耐不住。好,就由你负责,在丽川地区搞试点。但你可要多加小心呐,特别是对王得标他们。据说吴冕正在到处联络他和一些大户,准备对我们进行报复呢!
张培忠:吴冕这条疯狗,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到处咬人,总有一天我们会找他算账。
王东民:那就等着吧,机会总会有的。
一个大浪撞击在岩石上,发出巨大的响声。
王东民弯腰拾起一块小鹅卵石,用劲将它抛向海中
张培忠:东民啊,这些天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该发展几个党员了?现在就你、我、王大叔等几个人,力量太小了。
王东民高兴地转身拍了拍张培忠的手臂:我们真是想到一块儿去了。告诉你个好消息,听说上级最近要派人来恢复党组织呢!
张培忠激动地: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王东民:下一步,我们可有事做了,我们要借这个东风,重新把队伍集中起来。
张培忠兴奋地:好啊!我就等着这一天呢!
14.王得标家客厅 日
客厅内,张培忠、游世光、叶昌雨、李晖等四人与王家文正面对座着。
站在门口的丫环:老爷来了!
一个家丁带王得标和王雪红来到客厅。
王家文起立,与王得标打招呼:老爷!
王雪红见到张培忠先愣了一下,马上镇定过来。
张培忠也盯着王雪红看了一下,然后起身向王得标示意。
王得标和王雪红在王家文身旁坐下。
张培忠也坐下来:王老爷,我们今天来,是代表农会和你们商议推广粮食平粜事宜的。关于粮食平粜的办法,前几天,我们已经给你发了通知书,刚才我们也跟王管家聊了一下。我们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
王得标咳嗽了一下:我冒昧地问一句,你也是王家宅农会的吗?我以前好像没看到过你。
李晖:他是鼎平县农民协会的张会长,这一段时间,他在我们这里蹲点。
王得标点点头:哦。张会长,我刚才已经听说了你们的粮食平粜办法。恕我直言张会长,你们确定的这个粮食价格,我无法接受。
张培忠:那按照王老爷的意思,这个价格应该是多少合适呢?
王得标:这个嘛,我不好说,你得去问市场。现在市面上的粮食一天一个价,我也不好说这个价格到底是多少合适。
张培忠:是啊,你说得没错。现在市面上的粮食确实是一天一个价,但这个价格,你不觉得是商户们自己一天一天人为地将它抬高的吗?我们总不能说,是买不起粮食的穷人,自己要将粮价抬高得吧?你说是吗,王老爷?
王得标:这个我管不了。镇上米店不止我王记米店一家,余粮户哪村哪寨都有。俗话说“随行就市”,别人粮食涨价了,哪有我王记不涨价的道理?你们呀,还是到其他米店和余粮户那里去说说吧!
张培忠:我们知道王老爷在镇子里德高望重,王老爷如果能支持我们的工作了,其他商户肯定也会支持的。所以,我们希望王老爷能带个好头。其他米店和余粮户那里,我们也会去拜访的。王老爷,可能你也听到了风声,由于缺米,商户惜售,最近,一些米店遭到了购买者的哄抢。百姓们没有饭吃,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来呀!为了百姓不会饿死,社会能够稳定,我们希望王老爷能够慎重地考虑考虑。
王得标觉得张培忠说的有些道理,思索了一下说:既然你们这么说了,那好吧,我可以比市场价低一点,也可以比其他商户的价格低一点,但不能按照你们确定的这么低的价格出售粮食。张会长,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赔本的买卖谁都不会做,是吧?你们确定的这个价格,我是会赔本的。你们总不能要求我赔本吧?
张培忠:不瞒你说,王老爷,这个价格有的商户已经接受了。我们也做过测算,按照这个价格,你们不会赔本,只是赚得少了点。而如果再抬高这个价格,我们还要考虑农民们能不能承受得住。可以这样说,这个价格是比较适中的。
王得标见张培忠他们有备而来,已经感觉到事情基本已成定局,但仍坚持着不让步:不,不,不,你们可能还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成本、仓库和店铺的租金,还有工人的工钱吧?如果把这些都加进去,我们哪还有什么赚头啊?再说,我们在收租的时候,已经减了不少租税了,再让我们这么低价出售大米,我们不仅没有赚头,还会亏了不少钱呐。
张培忠笑道:王老爷真不愧是个精明人呐,考虑问题周到细致,值得我们学习呀!
不过,王老爷,就如你所说,如果你真的亏了,你损失的仅仅是几个钱,穷人们失去的可是生命呀!
叶昌雨插话:是啊,王老爷,你只要走出你的大院就会看到,现在有多少人还在挨饿?你就忍心为了多收几个钱,让他们饿死街头?再说,你的店铺和仓库都是你自己的财产,粮食大部分是你收租收过来的,工人的工钱你一个月给他多少?这些算不了多少成本呀!
王得标无言以答。
张培忠:王老爷,积善行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你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家境又这么丰裕,如果你给大家做个榜样,会受到很多人爱戴的!
王雪红轻声劝道:爸爸,算了吧,救人要紧!要是妈妈在世,也会劝你积善行德的。
王得标看了看王家文,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张培忠道:那好吧,你们让我考虑考虑。管家,你和小姐替我送送客人。
王家文起身:是,老爷!
张培忠起身报拳与王得标告辞:那我们就先告辞了!王老爷,再会!
15.王得标书房 日
王得标满脸不悦地走进书房,朝门口的丫鬟吩咐道:给我端一壶茶来!
丫鬟行礼:是!
王得标坐在书桌前,静静地思考着。
王雪红送走客人往回走。
丫鬟端着茶水往书房送去,与王雪红打招呼:小姐好!
王雪红:你给谁送茶水?
丫鬟:给老爷送。
王雪红:老爷在书房吗?
丫鬟点点头:嗯,老爷刚刚过来。
王雪红:你把茶水给我!我来送。
丫鬟:是!
王雪红从女佣手里接过茶盘,往书房送去。
王雪红走进书房,将茶盘放在书桌上,从茶壶里倒了一杯茶端到父亲面前:爸爸,您喝茶!
王得标“嗯”了一声,头也没抬。
王雪红把茶盘放在一边,站在王得标的面前,小心地问道:爸爸,我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我刚才惹你生气了?
王得标:不,爸爸没生气呢。
王雪红撒娇地:那你怎么一脸的严肃?弄得我紧张兮兮的。
王得标:爸爸在思考问题呢!
王雪红:那,肯定与刚才农会干部谈的粮食平粜问题有关吧?
王得标:是啊!这些农会的人太可恶了,就想着让我平价出售大米。
王雪红:我觉得,他们讲的蛮有道理的。
王得标:哼,还蛮有道理呢,他们在设圈套让你老爸钻进去呢!
王雪红:怎么会呢?我觉得他们讲的都很有道理,真正在为穷人着想。
王得标白了王雪红一眼:你个白眼狼,胳膊肘往外拐!你就没有考虑过我们家的损失?
王雪红笑笑:这个我真没有。
王得标: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我们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盘算,可能真的会引起灾荒。
王雪红:如果真引起了灾荒,那肯定有人会乱来。
王得标:可如果依了他们吧,我们的损失真是太大了。
王雪红:嗨,算了吧,爸爸,你不要想得这么多了,古人云,“钱财乃身外之物”。你就这么两个子女,哥哥又在国外,我呢,一个女孩子,你给我这么多财产,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管理。依我看,你还是依了那些农会的人吧,就把它当作做了一次善事,让老天保佑我们一家大小平平安安的!
王得标:臭丫头,就你想得开。
王雪红嘿嘿笑着。
王得标:不过,你妈妈在世的时候,也老劝我做些善事。可我那时没在意,老想着怎么多赚点钱留给你们两个。嗨,现在倒好,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在国外,怎么劝也不回来;你呢,不好好念书,偏要参加什么学生会。你们两个真是让我操心呐!
王雪红拉着父亲的一只胳膊摇晃着:啊呀老爸,你又说我参加学生会的事了。参加学生会跟好好念书是两码事嘛。我学生会参加了,可我学习成绩好着呢!
王得标象是自言自语,又象是对王雪红道:要是你妈还在那该多好啊!
王雪红:如果我妈还在,她肯定会让你积善行德的。所以,爸爸,你没必要为刚才的事情伤脑筋的。
王得标思考了一下,点点头道:你去跟王叔叔说吧,让他明天给农会回个话,就说我同意他们的平粜办法。
16.王家大院的一个房间内 日
这是一间专门为王雪红母亲设置的房间。房间内有床铺、梳妆台、衣橱、椅子等用具。一张灵台靠在床铺的一边,上面摆着灵牌、香炉、烛台等,王雪红母亲的遗像摆放在灵台的正中位置。从遗像上看,这是一位端庄、富态、慈祥的中年妇女,五官端正,面带微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
房门被推开又被关上。王得标走进来。走到灵台前,他静静地注视着遗像,仿佛与遗像中的人对视着。稍顷,他从灵台上拿起火柴,点燃了煤油灯,然后将一双蜡烛在煤油灯上点燃,将它插在烛台上。又从边上的香包里抽出三柱香点燃,握着香虔诚地对着遗像深深地鞠了一躬,再将香插在香炉上。
做完这一切,王得标在灵台旁的椅子上坐下,静静地注视着闪烁的香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17.吴冕卧室 日
吴冕靠在太师椅上,闭着眼睛,两只脚伸直放在凳子上。
丫鬟小莲坐在他前面给他做脚部按摩。他的一个小妾陪坐在他的一边,嘴里不停地啃着瓜子。
管家吴耀祖进来报告:老爷,几个农会的干部来求见,想与您谈谈平价出售大米的事。
吴冕一听睁开了眼睛,生气地:不见。什么平价出售大米?他们以为米店是他们开的?上次的事还没完呢,老子正想着找机会跟他们算账,竟敢还找上门来。叫几个人把他们轰走。
吴耀祖:老爷,依我看,是不是先把他们应付过去再说?
吴冕:不行。你就明确告诉他们,平价出售大米,不可能。
吴耀祖欲言又止。
吴冕见管家没有离去,吼道:快去呀!
吴耀祖应着退出:是,是!
小妾边嗑瓜子边说:老爷,干吗对自己人发这么大火啊?
吴冕放下脚,坐直身体:我一听农会就来气。他们还敢跟我提什么平价出售大米?
小妾把吴冕又抚倒靠在太师椅上,安慰道:跟他们生气划不来。这帮泥腿子不懂规矩,我们大不了不理他们就是了,何必动气呢?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