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6339
成片时长:约84分钟
阅读:11082
发表:2013/7/30
20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饮恨昌谷》第29集
1
…
28
29
30
…
96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权璩不服气地:“这有什么?它又不是宝贝!哼。”放肆地在手里把玩着…
“哎呀,它就是宝贝!”李贺佯装正经地,“啧,权大圭,您摸它干什么?啊!呵,要是摸坏了,您小子赔得起吗?这可是在下与仆人苦心钻研的伟大成果!”
“金的?银的?这么宝贝!”权璩一脸不屑放了下来,“切,你老屋呀简直就是藏宝屋了?”
崔植一推权璩:“傻帽,人家长吉兄给你开玩笑的!咦,咦,还上脸了?”
权璩“扑哧”一笑:“谁上脸啦?他李贺耍幽默,就不许在下玩诙谐!”
王参元、杨敬之走了过来:“李昌谷,你不但诗书文章诡谲,连你的老屋都透着让人不解的鬼气。不是大圭兄说你,那是什么玩艺?喝,这么多,干什么的?”
李贺拿起一个黄泥“活”字体,眉飞色舞地:“呵呵,呵呵,古有四大发明之一活字术,今有昌谷移字法!它们这些就是在下自创的黄泥“活”字,专为我等读书人节俭笔墨纸砚而创的,绝不绝?嘿嘿。”
权璩重又捡起那个黄泥“活”字体,张大眼睛瞪着:“我的娘哎?李昌谷还有这手,看走眼了,看走眼了!呵呵,呵呵。”
7,京洛驰道,日,外。
李贺人众一会儿提驴向东,一会儿提驴向西…
众人面孔上有些不耐烦,指手画脚地说着什么…
王参元停驴笑着:“呵呵,长吉兄,今儿咱们倒是往哪儿去采风啊?”
李贺用手扶了扶书生帽:“参元兄,这个…这个嘛,在下也不好说,您们说去哪儿,咱就去哪儿!”
王参元:“嗨!我哪知道哇?看您这话说的,客随主家便呀!”
杨敬之笑呵呵地凑过来:“长吉兄,我们来昌谷也有些天了,你们福昌的八大景咱也觅的烂熟,您再想想,还有那些好去处让我们激情?”
“好去处,好去处!”李贺挠着首,“杨八兄,这好去处还是有的,但不知咱去哪儿游觅好啊?”
王参元:“那就一锅烩全游!好风光,人人赏而宝之,挨个咱全游!”
杨敬之盯着王参元:“人家长吉兄说的意思,就是咱们先从那个风景点游觅?您王河东不是号称风物行家,还是您老兄说吧?”
王参元看了一眼众人:“茂孝兄,您在将我的军?这里不是我们河东道,这里是河南道,我知道什么呀?咱们还不是听人家长吉兄的?”
权璩提着驴子过来嚷着:“您们嚷嚷什么?下驴,下驴!大家计议好再去,省得多跑冤枉路。”
众人没奈何地下了驴子,将驴拴在路边树上…
崔植踱着步揶揄地笑着:“嘿嘿,长吉兄,您说咱福昌县是大唐帝国的名山大川宝地,这回咱们没处可去了?嘿嘿,黔之驴,没辙了吧?”
“谁说我们没处可去了?在下是说这景儿多的没法去了!哈哈,哈哈。”李贺诙谐地笑着,“公修兄,您这是什么话?什么叫黔之驴,没辙了啊?”
众人喝彩着:“呵呵,呵呵,长吉兄到底有水平,公修兄您还有何话说?”
“他这是巧言利辩?”崔植解嘲地笑着,“名动京城的才子,在下我甘拜下风,在下我甘拜下风!呵呵,呵呵。”
“公修兄,您耍我?”李贺嬉笑着,“众位仁兄台!河南道八府首推洛阳,宜阳郡三县推福昌!我福昌县是大唐帝国的泱泱大县,这里有听不完的美丽传说,这里有数不完的动人风光,怎么会是黔之驴?怎么叫没辙了呢?”他盯着崔植讥笑着,“公修兄,您倒是说说,在下愿闻其详。”
崔植有点吃惊:“哎呀,长吉兄!您怨我?”
“精彩,精彩!”杨敬之拍着手走动着,“高,高!呵呵,崔公植不亏为高人一筹!这‘激将法’用得高明,连人称足智多谋的诗鬼李长吉也被蒙在鼓里,是不是呀参元兄、大圭兄?”
权璩困惑地:“那是,那是…”
王参元笑嘻嘻地:“公修兄、杨八兄,您们呀串通一气,逼、激长吉兄说出福昌的好地方,长吉兄果然上当!”
“什么?什么什么?”李贺噱头似地追赶着崔植、杨敬之,“哎呀,好一个崔公修、杨老八!您们居然合伙骗我?要不是王兄当众揭穿,那在下险些被骗了!招打,招打!”他嬉笑着扬手追攆着…
崔植和杨敬之一边躲闪着,一边朗声大笑着…
杨敬之张手告饶地:“长吉兄,这不干我的事,这都是崔公修一人的主意。”
李贺举着驴鞭让过杨敬之,转向崔植用驴鞭佯装抽打:“呀!崔公修遭打!”
崔植哆嗦了一下,急忙躲过抽来的驴鞭:“哎?哎哎?李贺,您怎么偏信一言动真格的?哎呀!您想屈打成招吗?救命啊!救命啊!”他蓦地跳出圈外,用手指着杨敬之笑骂,“杨老八!在下就知道,您小子是个叛徒?嘿嘿,扛不住李长吉的剽悍攻击?”
王参元站在人群中打着圆场:“好了,好了!都快娶婆姨的人了还这么淘?哎?哎哎?都不要闹腾了!这太阳都上三竿了,还是让长吉兄说说咱们应该到那儿去能凑好热闹。”
众人狎昵地围在一起…
李贺兴高采烈地:“哎?哎?各位仁兄台,诗艺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意蕴!我们要想作出炉火纯青的诗书文章,就要花大力气!啊,卖大力!哈哈哈,要使出孩提时代那种吃足奶儿的劲头…”
众人在戏笑着。
权璩点着李贺:“嘿嘿,别看长吉兄一脸斯文,今儿也要露馅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李贺摆动着两手:“大家不要笑,不要笑!我们知道读书讲究的是烂熟于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道理。同样咱们到外边采风,游觅祖国的山山水水时,也需要举一反三地去观光、去考察,而不是走驴观花!哎?有道是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唐帝国这只绚丽的‘万花筒’装在心里,记在心里!我们写出的诗书文章才能放射出万紫千红的奇葩!”他姗姗地笑了一下,“在下建议有时间大家要重游东都八大景,重走福昌八大景!不过,今天在下要满足众兄台的心愿,哈哈,哈哈,到您们没去过的地方,保大家一百个乐呵!嘿嘿。”
王参元眼睛一亮:“什么地方?”
李贺一字一顿地:“河洛水边、锦屏麓下,千年古刹灵山寺!”
杨敬之:“哎呀,卖什么关子?那又是什么地方!”
“杨八兄这您就不知道了吧?”王参元笑着,“长吉兄说的地方,在下知道!那是佛祖当年立地成佛的庙宇。”
崔植拍手乐着:“哎呀,这个我也知道!灵山寺的神灵对我们客家人最灵,听家父讲,哪儿的大佛的眼睛是看远不看近的。呵呵。”
权璩:“怪哉,什么庙宇?”
“哎?权兄怎么说话呀。”王参元迷惑地,“长吉兄,可有这事?”
李贺正色地:“公修兄说的是实情,这远近的百姓人家都知道。”
王参元看着杨敬之:“杨八兄,咱们去看看那美丽的传说?”
“好!”杨敬之点头:“贺兄如此说,咱们就去感受感受!”
“既然是天花点缀的地方,咱们没来由不去?”权璩不耐烦地,“大家蘑菇什么?上驴,快上驴!”
众人执驴欲上。
李贺一摆手:“慢!”
众人大惑不解。
崔植惊问:“哎哎?东家,您又要鼓捣什么?”
李贺阴险地笑着“呵呵,呵呵。我不想干什么。”
杨敬之打着手势:“那咱们走啊?”
李贺顽皮地笑着:“茂孝兄,您走不了!”他慢慢地从背后锦囊里取出纸砚,放在地上,神色异常严肃,“公修兄,茂孝兄,您们两人居然合伙捉弄我李长吉,这笔帐咱们是要算的?现在我罚公修兄替我研墨,罚茂孝兄替在下宽纸条,本少爷我要挥毫记下采风轶事。哼哼,哈哈。”
崔植、杨敬之膛目结舌地:“啊!您要我们替您?”
8,万岁山,日,外。
驴子在山路上蹒跚而行,铃铛在脖子下面“叮当,叮当”响着…
权璩在驴上挥着汗:“长吉兄,这天已过下午,是不是下驴到坡顶歇息歇息,吃点干粮,喝点小酒提提神?”
李贺看看王参元,又看看杨敬之,故意摇摇头。
权璩急了:“嗨,嗨嗨!李昌谷,您这是什么意思啊?您在那灵山寺又是跳呀,又是笑呀,一会儿舞文弄墨,把个背后锦囊都弄的鼓瘪起来,一会儿又拉着和尚、姑尼们象没出五辈似地虚长问短地…我们那不是都依您长吉兄,现在歇歇脚力都不成吗?
李贺讥笑着:“嘿嘿,嘿嘿,大圭兄!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中甜?亏您还是我们读书人中的习武之人啊!”
权璩拍着胸脯光火:“长吉兄,您说这话在下就不爱听了?我们练武人怎么了?我们练武之人怎么了?”
李贺觊觎的眼神。
杨敬之陪着笑脸:“长吉兄,我们下驴喘喘气吧?嗯,哈。”他拿眼扫描了一下激动中的权璩。
王参元同感地点了点头。
“嘿,倔驴子。”李贺“扑哧”一笑,翻身下驴,“大圭兄,我逗你玩哩,您仁兄较什么真?其实我早想下驴歇了!呵呵,您们是千金玉体,咱也不是铁打的罗汉。”
“这还象句人话?”权璩蹦下驴子转怨为笑,“这还差不多!我不恼呀,您那时间老抠把功夫看得命似地,您能答应吗?嘿嘿,嘿嘿。”
“德行,心里还藏着一本小九九?大圭兄,这读书人啊最难侍候?呵呵。”李贺摇头笑着,“好了,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心里慌!在下又不是超人,怎敢有拂众议?”
王参元:“长吉兄这话,兄弟爱听!”
众人众星拱月地围在一起,吃着干粮,传喝着小酒…
权璩巴咂着嘴巴又喝下一口小酒,把小酒瓮递向李贺:“来!长吉兄,您也整一口?提提气!”
“谢谢,谢谢!”李贺吃着干粮摇手,“大圭兄,我从来不挨那东西?家父是因酒获祸,在下不能不铭心刻骨啊!”
崔植凑过嘴巴:“兄能为伯父之事守志,兄弟佩服,佩服!但是伯父受辱之事,已是过眼云烟的历史,咱不能因历史之事,就误自身呀?”
李贺眼里垂泪:“公修兄,家父当年蒙冤之事,兄弟就是不能忘怀。”
“我知道兄耿耿于怀!这是应该的,搁谁也一样。”崔植,“不忘历史,那是根本,当然是大事!不过,咱也得展望未来呀?呵呵,让在下还是说说对酒水的浅见吧。酒这东西是双刃剑,它虽能坏事,但亦能成事!要说起令尊大人当年饮酒罪事,那纯属天意,纯属天意!不过,您是一代大家,应当知道,在我们大唐的历史上,那一个文人骚客不是嗜酒郎?李白、杜甫,还有白乐天!那一个不是酒中之人?我敢说,文人不食酒,那他写出的诗书文章就没有风骨!”
李贺蹙起了眉头。
王参元看了一眼李贺,呵呵笑着:“公修兄虽然说的有偏见,但是在我们大唐为数不少啊?李白是诗仙,他狂酒!杜子美是诗圣,他疯酒!白乐天是人仙,他那一天不痴酒?就说您恩师韩文公,还有您老哥哥皇甫湜,他们那一天不是提着大碗炊呀?要不他们怎么有文章巨公、东京才子的绰号呢?呵呵,酒是好东西呀!惟有天下的诗鬼是个例外呀?”
李贺嫣然地笑了一下。
杨敬之风趣地玩笑着:“呵呵,不喝酒不算罪过,但是饮酒的确是乐趣!当然国仇家恨是兄的诗书文章的血液,您博大精深的学问就是您的魂魄,如果您兄再适当饮酒,那就是为诗书文章燃烧的心火!在下有个感觉,我们赋诗做文章,最忌讳表面文章,我们要从内心里发出呐喊,去震撼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可是我们生活在这脆弱的乱世里,我们激情不起来,那我们何不借助酒精的力量,用文刀武枪去绞杀?‘醉里乾坤大,壶里日夜长’,就是当年李太白所推崇的,试问他不喝酒能写出千古绝唱的诗篇吗?他不喝酒,他有胆量横眉冷对千夫指,舌战群儒吗?”
众人鼓起掌来…
李贺抬头看着众人:“众兄台,真的是这样吗?”
王参元拍拍李贺肩头:“我看有这方面的因素。您不是说近来作诗写文章无成,我看很可能和激情有关联,因为我们没有力量,没有灵感从心底呐喊出来呀?”他把玩了一下手里的小酒瓮,“嘿,所以咱们要借助这东西!”
李贺满面春风地瞪大眼:“哎呀,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呵呵。”
杨敬之拍拍李贺:“这就对了!”
权璩递过小酒瓮:“长吉兄,来,闹两口?”
李贺端着小酒瓮迟疑地:“这个…这…”
众人鼓励的眼光。
王参元、杨敬之鼓动着:“长吉兄,闹两口!”
李贺颤抖着双手,左右看着,面有难色:“我不行,我不行…”
崔植爽朗地笑着:“长吉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嘿嘿,诗鬼一旦喝酒,那就是锦绣诗篇的前夜!好样的,喝呀!”
李贺颤抖着手臂,他蓦然闭上了眼睛,捧起小酒瓮送到了嘴边,咕嘟了两大口,剧烈地干咳起来。旋即扔掉了手中的小酒瓮:“妈的,什么味道?”有些晕眩…
[特写] 天地在眼前转动着…
李贺以手加额地蹲了下去。
权璩一跺脚:“好极了!”
众人在李贺的身前调侃、乐呵着…
9,万岁山青苔绿草前,日,外。
李贺一行酒意盎然地骑着驴子走了过来…
杨敬之看着王参元一笑:“参元兄,您是写观光游记的圣手,那您说这青山绿水的,应是什么地方?”
“这我那知道呀?”王参元怔了一下,他窘迫地看着周围,“茂孝兄,您可把在下给难住了!兄弟孤陋寡闻,再说我这逛风光的主也是业余的,这…这恐怕得问问咱的东家了?”
杨敬之得意一笑,转向了李贺。
李贺用驴鞭指着眼前的青山绿水:“风景不错吧?这山叫万岁山,或者叫皇帝山。”
众人不解。
“什么意思?”崔植,“长吉兄,说说嘛,这万岁山,或者皇帝山怎么称谓。”
众人的眼神向四处睃顾着…
[特写] 万岁山的层峦叠嶂若隐若现…
李贺含蓄地笑着:“各位仁兄台,要说这万岁山的来历嘛,它是我福昌县不尽的美丽传说中的一朵奇葩,它就象我们刚才喝过的醇酒一样吸引着四方的客家游子。相传当年佛祖悉达多·释迦牟尼…”
众人骑着驴子在万岁山的青山绿水间走动着…
画外音:“当初佛祖为了躲避婆罗门教的残酷迫害,为了早日能够寻求渴望的成佛之地,于是就和他的舅父,一个天竺附属小国的皇帝,结伴来东土寻求成佛之地—灵山。他们不远万里地走呀走呀,走过了千山万水,走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终于到达了东土的土地上…”
李贺俏皮地探手摘取了眼前的一株老树上的小花,在鼻端嗅着:“这一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他们就来到了咱们现在所处的位置,那位老皇帝实在走不动了,就问释迦牟尼道,‘甥儿,这东土的灵山还有多远呀?朕实在是走不动了。’释迦牟尼暗暗笑了,心想,这个呆皇帝!这灵山近在咫尺,他还蒙在鼓里?不过,舅父要是到了那里成了佛,那还有我吃的呀?嘿嘿,可他眼花昏眊看不到远处…于是就骗老皇帝,‘哎哟,舅舅呀,这灵山还远在十万八千里,咱们才走了多少路呀?咱们还是得慢慢的找啊?’老皇帝终于绝望了,他再也支持不住了,便倒地死在这山丘上…”
权璩嚷嚷着:“那后来又怎么样了?”
李贺将手里的花瓣,一个一个地扔在空中…
那花瓣在空中妖冶地飞舞着,坠落向了大地。
“哎呀,它就是宝贝!”李贺佯装正经地,“啧,权大圭,您摸它干什么?啊!呵,要是摸坏了,您小子赔得起吗?这可是在下与仆人苦心钻研的伟大成果!”
“金的?银的?这么宝贝!”权璩一脸不屑放了下来,“切,你老屋呀简直就是藏宝屋了?”
崔植一推权璩:“傻帽,人家长吉兄给你开玩笑的!咦,咦,还上脸了?”
权璩“扑哧”一笑:“谁上脸啦?他李贺耍幽默,就不许在下玩诙谐!”
王参元、杨敬之走了过来:“李昌谷,你不但诗书文章诡谲,连你的老屋都透着让人不解的鬼气。不是大圭兄说你,那是什么玩艺?喝,这么多,干什么的?”
李贺拿起一个黄泥“活”字体,眉飞色舞地:“呵呵,呵呵,古有四大发明之一活字术,今有昌谷移字法!它们这些就是在下自创的黄泥“活”字,专为我等读书人节俭笔墨纸砚而创的,绝不绝?嘿嘿。”
权璩重又捡起那个黄泥“活”字体,张大眼睛瞪着:“我的娘哎?李昌谷还有这手,看走眼了,看走眼了!呵呵,呵呵。”
7,京洛驰道,日,外。
李贺人众一会儿提驴向东,一会儿提驴向西…
众人面孔上有些不耐烦,指手画脚地说着什么…
王参元停驴笑着:“呵呵,长吉兄,今儿咱们倒是往哪儿去采风啊?”
李贺用手扶了扶书生帽:“参元兄,这个…这个嘛,在下也不好说,您们说去哪儿,咱就去哪儿!”
王参元:“嗨!我哪知道哇?看您这话说的,客随主家便呀!”
杨敬之笑呵呵地凑过来:“长吉兄,我们来昌谷也有些天了,你们福昌的八大景咱也觅的烂熟,您再想想,还有那些好去处让我们激情?”
“好去处,好去处!”李贺挠着首,“杨八兄,这好去处还是有的,但不知咱去哪儿游觅好啊?”
王参元:“那就一锅烩全游!好风光,人人赏而宝之,挨个咱全游!”
杨敬之盯着王参元:“人家长吉兄说的意思,就是咱们先从那个风景点游觅?您王河东不是号称风物行家,还是您老兄说吧?”
王参元看了一眼众人:“茂孝兄,您在将我的军?这里不是我们河东道,这里是河南道,我知道什么呀?咱们还不是听人家长吉兄的?”
权璩提着驴子过来嚷着:“您们嚷嚷什么?下驴,下驴!大家计议好再去,省得多跑冤枉路。”
众人没奈何地下了驴子,将驴拴在路边树上…
崔植踱着步揶揄地笑着:“嘿嘿,长吉兄,您说咱福昌县是大唐帝国的名山大川宝地,这回咱们没处可去了?嘿嘿,黔之驴,没辙了吧?”
“谁说我们没处可去了?在下是说这景儿多的没法去了!哈哈,哈哈。”李贺诙谐地笑着,“公修兄,您这是什么话?什么叫黔之驴,没辙了啊?”
众人喝彩着:“呵呵,呵呵,长吉兄到底有水平,公修兄您还有何话说?”
“他这是巧言利辩?”崔植解嘲地笑着,“名动京城的才子,在下我甘拜下风,在下我甘拜下风!呵呵,呵呵。”
“公修兄,您耍我?”李贺嬉笑着,“众位仁兄台!河南道八府首推洛阳,宜阳郡三县推福昌!我福昌县是大唐帝国的泱泱大县,这里有听不完的美丽传说,这里有数不完的动人风光,怎么会是黔之驴?怎么叫没辙了呢?”他盯着崔植讥笑着,“公修兄,您倒是说说,在下愿闻其详。”
崔植有点吃惊:“哎呀,长吉兄!您怨我?”
“精彩,精彩!”杨敬之拍着手走动着,“高,高!呵呵,崔公植不亏为高人一筹!这‘激将法’用得高明,连人称足智多谋的诗鬼李长吉也被蒙在鼓里,是不是呀参元兄、大圭兄?”
权璩困惑地:“那是,那是…”
王参元笑嘻嘻地:“公修兄、杨八兄,您们呀串通一气,逼、激长吉兄说出福昌的好地方,长吉兄果然上当!”
“什么?什么什么?”李贺噱头似地追赶着崔植、杨敬之,“哎呀,好一个崔公修、杨老八!您们居然合伙骗我?要不是王兄当众揭穿,那在下险些被骗了!招打,招打!”他嬉笑着扬手追攆着…
崔植和杨敬之一边躲闪着,一边朗声大笑着…
杨敬之张手告饶地:“长吉兄,这不干我的事,这都是崔公修一人的主意。”
李贺举着驴鞭让过杨敬之,转向崔植用驴鞭佯装抽打:“呀!崔公修遭打!”
崔植哆嗦了一下,急忙躲过抽来的驴鞭:“哎?哎哎?李贺,您怎么偏信一言动真格的?哎呀!您想屈打成招吗?救命啊!救命啊!”他蓦地跳出圈外,用手指着杨敬之笑骂,“杨老八!在下就知道,您小子是个叛徒?嘿嘿,扛不住李长吉的剽悍攻击?”
王参元站在人群中打着圆场:“好了,好了!都快娶婆姨的人了还这么淘?哎?哎哎?都不要闹腾了!这太阳都上三竿了,还是让长吉兄说说咱们应该到那儿去能凑好热闹。”
众人狎昵地围在一起…
李贺兴高采烈地:“哎?哎?各位仁兄台,诗艺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意蕴!我们要想作出炉火纯青的诗书文章,就要花大力气!啊,卖大力!哈哈哈,要使出孩提时代那种吃足奶儿的劲头…”
众人在戏笑着。
权璩点着李贺:“嘿嘿,别看长吉兄一脸斯文,今儿也要露馅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李贺摆动着两手:“大家不要笑,不要笑!我们知道读书讲究的是烂熟于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道理。同样咱们到外边采风,游觅祖国的山山水水时,也需要举一反三地去观光、去考察,而不是走驴观花!哎?有道是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唐帝国这只绚丽的‘万花筒’装在心里,记在心里!我们写出的诗书文章才能放射出万紫千红的奇葩!”他姗姗地笑了一下,“在下建议有时间大家要重游东都八大景,重走福昌八大景!不过,今天在下要满足众兄台的心愿,哈哈,哈哈,到您们没去过的地方,保大家一百个乐呵!嘿嘿。”
王参元眼睛一亮:“什么地方?”
李贺一字一顿地:“河洛水边、锦屏麓下,千年古刹灵山寺!”
杨敬之:“哎呀,卖什么关子?那又是什么地方!”
“杨八兄这您就不知道了吧?”王参元笑着,“长吉兄说的地方,在下知道!那是佛祖当年立地成佛的庙宇。”
崔植拍手乐着:“哎呀,这个我也知道!灵山寺的神灵对我们客家人最灵,听家父讲,哪儿的大佛的眼睛是看远不看近的。呵呵。”
权璩:“怪哉,什么庙宇?”
“哎?权兄怎么说话呀。”王参元迷惑地,“长吉兄,可有这事?”
李贺正色地:“公修兄说的是实情,这远近的百姓人家都知道。”
王参元看着杨敬之:“杨八兄,咱们去看看那美丽的传说?”
“好!”杨敬之点头:“贺兄如此说,咱们就去感受感受!”
“既然是天花点缀的地方,咱们没来由不去?”权璩不耐烦地,“大家蘑菇什么?上驴,快上驴!”
众人执驴欲上。
李贺一摆手:“慢!”
众人大惑不解。
崔植惊问:“哎哎?东家,您又要鼓捣什么?”
李贺阴险地笑着“呵呵,呵呵。我不想干什么。”
杨敬之打着手势:“那咱们走啊?”
李贺顽皮地笑着:“茂孝兄,您走不了!”他慢慢地从背后锦囊里取出纸砚,放在地上,神色异常严肃,“公修兄,茂孝兄,您们两人居然合伙捉弄我李长吉,这笔帐咱们是要算的?现在我罚公修兄替我研墨,罚茂孝兄替在下宽纸条,本少爷我要挥毫记下采风轶事。哼哼,哈哈。”
崔植、杨敬之膛目结舌地:“啊!您要我们替您?”
8,万岁山,日,外。
驴子在山路上蹒跚而行,铃铛在脖子下面“叮当,叮当”响着…
权璩在驴上挥着汗:“长吉兄,这天已过下午,是不是下驴到坡顶歇息歇息,吃点干粮,喝点小酒提提神?”
李贺看看王参元,又看看杨敬之,故意摇摇头。
权璩急了:“嗨,嗨嗨!李昌谷,您这是什么意思啊?您在那灵山寺又是跳呀,又是笑呀,一会儿舞文弄墨,把个背后锦囊都弄的鼓瘪起来,一会儿又拉着和尚、姑尼们象没出五辈似地虚长问短地…我们那不是都依您长吉兄,现在歇歇脚力都不成吗?
李贺讥笑着:“嘿嘿,嘿嘿,大圭兄!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中甜?亏您还是我们读书人中的习武之人啊!”
权璩拍着胸脯光火:“长吉兄,您说这话在下就不爱听了?我们练武人怎么了?我们练武之人怎么了?”
李贺觊觎的眼神。
杨敬之陪着笑脸:“长吉兄,我们下驴喘喘气吧?嗯,哈。”他拿眼扫描了一下激动中的权璩。
王参元同感地点了点头。
“嘿,倔驴子。”李贺“扑哧”一笑,翻身下驴,“大圭兄,我逗你玩哩,您仁兄较什么真?其实我早想下驴歇了!呵呵,您们是千金玉体,咱也不是铁打的罗汉。”
“这还象句人话?”权璩蹦下驴子转怨为笑,“这还差不多!我不恼呀,您那时间老抠把功夫看得命似地,您能答应吗?嘿嘿,嘿嘿。”
“德行,心里还藏着一本小九九?大圭兄,这读书人啊最难侍候?呵呵。”李贺摇头笑着,“好了,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心里慌!在下又不是超人,怎敢有拂众议?”
王参元:“长吉兄这话,兄弟爱听!”
众人众星拱月地围在一起,吃着干粮,传喝着小酒…
权璩巴咂着嘴巴又喝下一口小酒,把小酒瓮递向李贺:“来!长吉兄,您也整一口?提提气!”
“谢谢,谢谢!”李贺吃着干粮摇手,“大圭兄,我从来不挨那东西?家父是因酒获祸,在下不能不铭心刻骨啊!”
崔植凑过嘴巴:“兄能为伯父之事守志,兄弟佩服,佩服!但是伯父受辱之事,已是过眼云烟的历史,咱不能因历史之事,就误自身呀?”
李贺眼里垂泪:“公修兄,家父当年蒙冤之事,兄弟就是不能忘怀。”
“我知道兄耿耿于怀!这是应该的,搁谁也一样。”崔植,“不忘历史,那是根本,当然是大事!不过,咱也得展望未来呀?呵呵,让在下还是说说对酒水的浅见吧。酒这东西是双刃剑,它虽能坏事,但亦能成事!要说起令尊大人当年饮酒罪事,那纯属天意,纯属天意!不过,您是一代大家,应当知道,在我们大唐的历史上,那一个文人骚客不是嗜酒郎?李白、杜甫,还有白乐天!那一个不是酒中之人?我敢说,文人不食酒,那他写出的诗书文章就没有风骨!”
李贺蹙起了眉头。
王参元看了一眼李贺,呵呵笑着:“公修兄虽然说的有偏见,但是在我们大唐为数不少啊?李白是诗仙,他狂酒!杜子美是诗圣,他疯酒!白乐天是人仙,他那一天不痴酒?就说您恩师韩文公,还有您老哥哥皇甫湜,他们那一天不是提着大碗炊呀?要不他们怎么有文章巨公、东京才子的绰号呢?呵呵,酒是好东西呀!惟有天下的诗鬼是个例外呀?”
李贺嫣然地笑了一下。
杨敬之风趣地玩笑着:“呵呵,不喝酒不算罪过,但是饮酒的确是乐趣!当然国仇家恨是兄的诗书文章的血液,您博大精深的学问就是您的魂魄,如果您兄再适当饮酒,那就是为诗书文章燃烧的心火!在下有个感觉,我们赋诗做文章,最忌讳表面文章,我们要从内心里发出呐喊,去震撼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可是我们生活在这脆弱的乱世里,我们激情不起来,那我们何不借助酒精的力量,用文刀武枪去绞杀?‘醉里乾坤大,壶里日夜长’,就是当年李太白所推崇的,试问他不喝酒能写出千古绝唱的诗篇吗?他不喝酒,他有胆量横眉冷对千夫指,舌战群儒吗?”
众人鼓起掌来…
李贺抬头看着众人:“众兄台,真的是这样吗?”
王参元拍拍李贺肩头:“我看有这方面的因素。您不是说近来作诗写文章无成,我看很可能和激情有关联,因为我们没有力量,没有灵感从心底呐喊出来呀?”他把玩了一下手里的小酒瓮,“嘿,所以咱们要借助这东西!”
李贺满面春风地瞪大眼:“哎呀,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呵呵。”
杨敬之拍拍李贺:“这就对了!”
权璩递过小酒瓮:“长吉兄,来,闹两口?”
李贺端着小酒瓮迟疑地:“这个…这…”
众人鼓励的眼光。
王参元、杨敬之鼓动着:“长吉兄,闹两口!”
李贺颤抖着双手,左右看着,面有难色:“我不行,我不行…”
崔植爽朗地笑着:“长吉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嘿嘿,诗鬼一旦喝酒,那就是锦绣诗篇的前夜!好样的,喝呀!”
李贺颤抖着手臂,他蓦然闭上了眼睛,捧起小酒瓮送到了嘴边,咕嘟了两大口,剧烈地干咳起来。旋即扔掉了手中的小酒瓮:“妈的,什么味道?”有些晕眩…
[特写] 天地在眼前转动着…
李贺以手加额地蹲了下去。
权璩一跺脚:“好极了!”
众人在李贺的身前调侃、乐呵着…
9,万岁山青苔绿草前,日,外。
李贺一行酒意盎然地骑着驴子走了过来…
杨敬之看着王参元一笑:“参元兄,您是写观光游记的圣手,那您说这青山绿水的,应是什么地方?”
“这我那知道呀?”王参元怔了一下,他窘迫地看着周围,“茂孝兄,您可把在下给难住了!兄弟孤陋寡闻,再说我这逛风光的主也是业余的,这…这恐怕得问问咱的东家了?”
杨敬之得意一笑,转向了李贺。
李贺用驴鞭指着眼前的青山绿水:“风景不错吧?这山叫万岁山,或者叫皇帝山。”
众人不解。
“什么意思?”崔植,“长吉兄,说说嘛,这万岁山,或者皇帝山怎么称谓。”
众人的眼神向四处睃顾着…
[特写] 万岁山的层峦叠嶂若隐若现…
李贺含蓄地笑着:“各位仁兄台,要说这万岁山的来历嘛,它是我福昌县不尽的美丽传说中的一朵奇葩,它就象我们刚才喝过的醇酒一样吸引着四方的客家游子。相传当年佛祖悉达多·释迦牟尼…”
众人骑着驴子在万岁山的青山绿水间走动着…
画外音:“当初佛祖为了躲避婆罗门教的残酷迫害,为了早日能够寻求渴望的成佛之地,于是就和他的舅父,一个天竺附属小国的皇帝,结伴来东土寻求成佛之地—灵山。他们不远万里地走呀走呀,走过了千山万水,走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终于到达了东土的土地上…”
李贺俏皮地探手摘取了眼前的一株老树上的小花,在鼻端嗅着:“这一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他们就来到了咱们现在所处的位置,那位老皇帝实在走不动了,就问释迦牟尼道,‘甥儿,这东土的灵山还有多远呀?朕实在是走不动了。’释迦牟尼暗暗笑了,心想,这个呆皇帝!这灵山近在咫尺,他还蒙在鼓里?不过,舅父要是到了那里成了佛,那还有我吃的呀?嘿嘿,可他眼花昏眊看不到远处…于是就骗老皇帝,‘哎哟,舅舅呀,这灵山还远在十万八千里,咱们才走了多少路呀?咱们还是得慢慢的找啊?’老皇帝终于绝望了,他再也支持不住了,便倒地死在这山丘上…”
权璩嚷嚷着:“那后来又怎么样了?”
李贺将手里的花瓣,一个一个地扔在空中…
那花瓣在空中妖冶地飞舞着,坠落向了大地。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