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农村,家庭
电影剧本
妈妈的摇篮(下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姗姗在后面拉起了新房的门关上。
54、吴非家新屋,下午,内
吴非找的木料老板正是两年前曾开五菱车来拉木料去的那个人。
下午一点,一位戴墨镜的中年人用摩托车载他吴非来到新家看木料并讲定价钱。
吴非要价一千一百元,可买主砍价九百元。吴非摆手:必须得到一千元才卖。
可木料贩子摇头:如果是白天来拉,我可以给你一千元,甚至还多加五十都行。但你只准我晚上十二点钟后才来装车,我就只能给你九百了。主要是晚上不好开车。
这戴墨镜的就摸出了一张“100”递给吴非做定金:今晚十二点钟车子就开到村前石拱桥外头,到时候你必须来桥头带队去扛木料来上车。否则,往后碰见你吴非,非刮你一层皮不可。
吴非爽性答应人家。
那木料老板便掉转车头骑着他的摩托车回县城去了。
55、吴非家,夜,内
吴非吃过晚饭后就休息去了。姗姗也跟着钻了进狗窝去。
待老妈稍晚一点去休息并睡熟后。夜里十一点半,吴非就悄悄起床来了。
56、村前桥头,夜,外
吴非提着手电筒,轻手轻脚地来到村前桥头上等人。
吴非看手表正到零点过几分,一架五菱拖拉机便开过来在桥头外停下。
随即跳下十个大男八汉跟吴非到他家那幢新屋去抬木料过来上了车。
五分钟过去,拉木料的车老板便数了八张“100”补齐,就把车开走了。
全村除了三、四家他新屋的邻居听到声音外,全村百分之九十人家户都不知道。
57、县城,日,外
次日天未麻麻亮两口子就起床来了。
嘴不漱脸不洗就悄悄拉了门赶早去镇场坝,乘最早的从县城发往各乡镇的专线客车回县城去了。
他们用这九百块钱加上身上还剩的三百块在城里挑选名茶。
58、自留地里,上午,外
陈英子第二天起得特别早,步履匆匆地上村边去看看她的自留地。
村人见了,问她:大妈,您老为啥起得这么早?
英子说:我怕我那龟儿子来砍了树卖掉哩。
女邻居:恐怕也真卖吧,昨晚十二点过我听到你家新屋有响动。
当妈的可惊呆了,问:我那新屋子?
女邻居极肯定地点头:是的,我们全家都听到,就是你家阿非请人来扛树走的。
当妈的马上站不稳了,伤心的泪水立刻落下来。
59、吴家新屋,日,内
陈英子踉跄着急忙跑回村里来,她急匆匆地跑去看看她的新屋。
当她掏出钥匙开门进来看时,她惊呆了。紧接着她便瘫软到地上去。
陈英子呼天抢地嚎哭起来。
60、吴家新屋,日,内
新屋左邻右舍闻讯后,都纷纷过来安慰陈英子。
全村男女老少也纷纷过来劝慰英子莫伤透了心,免得弄坏身体支撑不了这个家。
两个出于关心她的大汉:大娘,让我们去收拾他来,去逼他将卖出去的木料追回来。
61、姗姗家,日,内
两大汉亲口告诉姗姗的父母。
她父母马上骂娘起来:都是这两个不要脸的东西一回来就让老人操心。只要他们一回来我们就立马打死他们,让老人家往后也好安心过日子。
上城来的这两个大汉直跺脚:唉,他妈的偏不在家。
两大汉话恰这样说过,就只好走出她姗姗的娘家来。
62、大街上,日,外
字幕:两天后。吴非到处去找人借钱做路费。
但无论吴非找谁借,谁也总是摇头。
两口子商量:干脆回去偷卖几百斤毛谷,再砍卖自留地里的几棵老椿树才有钱买车票下广东去。
63、吴非家,夜,内
这天下午六点钟(家里的钟表显示),这对狗男女从外面回到了家来。
晚上八点钟,想教训吴非的两大汉便在天正黑邀约一位四十七、八的大汉每人提一根棍子进到家里来找吴非。
几位年青人也怕两大汉吃亏都相互眨眼睛,吹口哨后悄悄来到他吴非家门口。
陈英子天黑时牵牛返回屋后,正在厨房里做菜准备吃晚饭。
陈英子画外音:只有阿非不在家,我才有安宁的日子。
吴言画外音:这都是您姨妈以前过于溺爱他了。
这晚,恰推门进屋来的两大汉右手拎起短棍紧贴大腿。
吴非和姗姗仍裹在他们的狗窝里说“悄悄话”。
只剩当妈的在厨房里当奴隶。堂屋显得静悄悄。
两大汉推门时有“吱呀”的声音,但没见人走到堂屋来。
他们两大汉恰进屋里来就喊了:阿非,在哪?出来!
可在寝房里的阿非仍在谈论他们狗男女的“悄悄话”。
于是两大汉火冒三丈,高声大叫道:阿非,你小子快出来!
片刻,才见吴非穿起拖鞋走到堂屋来。
这两大汉马上厉声喝问:上前晚你干什么去了?
“没干什么呀?”吴非一时没反应过来。
一大汉举起木棍砸向吴非脊背,吴非“哎哟!”叫一声,立即扭转身跑进寝房去提刀。
另一大汉马上跳过去挡住去路并对他右臂再扫一棒,吴非又大叫“哎哟”。
左手顺便去捞起一根约四尺来长的棍子乱舞起来。
第一个先动手的大汉随便抓起挂在墙壁的一把锄头就对着阿非一道舞起来。
陈英子闻声从厨房跑出来,连连哀求了:大伯,大叔,别打了!别打了!
那五十几岁正握锄头柄的大汉可发了话:您教育不了他,我们帮您教育他。
紧握短棍的大汉:他都长这么大了也不知道可怜老妈,只要从外面回来就总是偷家,败家子!败家子!
吴非还举起长棍子要砸人,可那握紧锄头柄的大汉也抬起锄头口对准他吴非。
这两大汉一前一后把吴非围起来。
姗姗这癞婆娘低低的哭声正从寝房里传出来。
当妈的差不多哭了:两边都放手喽,都别打了,我求求你们!
吴非不愿放下木棍。两眼放射出仇恨的怒火。
两位过来教训吴非的大汉也不甘示弱。
64、吴非家,夜,内
站在门口的四、五个年青人冲进家里来劝架
因为屋里已发生打架,四、五个青年即刻跑进家来了,大吼道:两边都放下武器,要不然我们可动手了。
那大汉慢慢放下锄头来,吴非这才放下木棍。那四十八、九岁的大汉这才丢下短棍到地上去。
那两个年青人,分别去收缴了吴非的长棍子和那位五十几岁大汉的锄头。
三个年青人走过来分别对他们三人说:有什么话先坐下来好好说,不能动手动脚呀。
那身材稍高些的大汉仍愤愤不平地说:这厮儿都长这么大了,还偷家,不教育他咋行!
那年纪稍小点的大汉也说:他都四十上了,也不晓得老妈长年累月那么辛苦!
当妈的这时也哽咽着,说不出什么话来即刻跑进厨房去。
65、吴非家屋外,夜,外
全村人都纷纷跑来围在他吴家门前听新闻。
大家都在他家门前议论纷纷。
66、吴非家,夜,内
有不少人还挤进他家堂屋来。其中就有全村最老实的翠喜。
翠喜这时带着哭声:大表哥,你也总不能老偷家里的东西卖了。大姨妈天天起早上工又摸黑回来。可是,连肥料钱、煤火钱、油钱和衣服都是杨树村元哥、芳姐兄妹俩给的钱呀。
两个年青人马上睁大眼问:元哥?就是去年考取省师大已上学快有一年去了的那个小伙吧?还有他妹听说正上中专?
翠喜泪眼朦胧没说什么话,只会点点头。
另一个小伙:听说他妹考取的是师范学校,两个都在同一年升学去了哩。
有几个妇人都抹了泪。还见到几个小伙子竟干脆扭头一边去悄悄用袖子擦起了眼角。
老实诚稳的翠喜竟跑去厨房偎依在姨妈陈英子怀里。
只有吴非这时无话可说,唯蹲下来垂着头不说什么。
67、吴非家,夜,内
片刻,当妈的从厨房里抬来一大碗土豆菜,翠喜也随后抬来一大碗嫩南瓜汤。
于是所进屋来的人便纷纷退出去。
当妈的跑过去拉人:大娘、二娘、大婶、二婶、大叔、小松---你们都过来吃了饭再走吧。
众人都纷纷摆手:吃过了,谢谢啦,我们都吃过了,谢谢!
过来教训他吴非的两大汉和来劝架的那几个年青人也开始走了。
当妈的不得不拉住他们:大伯、大叔,小富、小海,别忙走,都过来喝口酒再走吧。
陈英子扭脸去看翠喜:翠喜呀,碗柜里有一个塑料壶装着两斤酒,你帮我去提来吧。
54、吴非家新屋,下午,内
吴非找的木料老板正是两年前曾开五菱车来拉木料去的那个人。
下午一点,一位戴墨镜的中年人用摩托车载他吴非来到新家看木料并讲定价钱。
吴非要价一千一百元,可买主砍价九百元。吴非摆手:必须得到一千元才卖。
可木料贩子摇头:如果是白天来拉,我可以给你一千元,甚至还多加五十都行。但你只准我晚上十二点钟后才来装车,我就只能给你九百了。主要是晚上不好开车。
这戴墨镜的就摸出了一张“100”递给吴非做定金:今晚十二点钟车子就开到村前石拱桥外头,到时候你必须来桥头带队去扛木料来上车。否则,往后碰见你吴非,非刮你一层皮不可。
吴非爽性答应人家。
那木料老板便掉转车头骑着他的摩托车回县城去了。
55、吴非家,夜,内
吴非吃过晚饭后就休息去了。姗姗也跟着钻了进狗窝去。
待老妈稍晚一点去休息并睡熟后。夜里十一点半,吴非就悄悄起床来了。
56、村前桥头,夜,外
吴非提着手电筒,轻手轻脚地来到村前桥头上等人。
吴非看手表正到零点过几分,一架五菱拖拉机便开过来在桥头外停下。
随即跳下十个大男八汉跟吴非到他家那幢新屋去抬木料过来上了车。
五分钟过去,拉木料的车老板便数了八张“100”补齐,就把车开走了。
全村除了三、四家他新屋的邻居听到声音外,全村百分之九十人家户都不知道。
57、县城,日,外
次日天未麻麻亮两口子就起床来了。
嘴不漱脸不洗就悄悄拉了门赶早去镇场坝,乘最早的从县城发往各乡镇的专线客车回县城去了。
他们用这九百块钱加上身上还剩的三百块在城里挑选名茶。
58、自留地里,上午,外
陈英子第二天起得特别早,步履匆匆地上村边去看看她的自留地。
村人见了,问她:大妈,您老为啥起得这么早?
英子说:我怕我那龟儿子来砍了树卖掉哩。
女邻居:恐怕也真卖吧,昨晚十二点过我听到你家新屋有响动。
当妈的可惊呆了,问:我那新屋子?
女邻居极肯定地点头:是的,我们全家都听到,就是你家阿非请人来扛树走的。
当妈的马上站不稳了,伤心的泪水立刻落下来。
59、吴家新屋,日,内
陈英子踉跄着急忙跑回村里来,她急匆匆地跑去看看她的新屋。
当她掏出钥匙开门进来看时,她惊呆了。紧接着她便瘫软到地上去。
陈英子呼天抢地嚎哭起来。
60、吴家新屋,日,内
新屋左邻右舍闻讯后,都纷纷过来安慰陈英子。
全村男女老少也纷纷过来劝慰英子莫伤透了心,免得弄坏身体支撑不了这个家。
两个出于关心她的大汉:大娘,让我们去收拾他来,去逼他将卖出去的木料追回来。
61、姗姗家,日,内
两大汉亲口告诉姗姗的父母。
她父母马上骂娘起来:都是这两个不要脸的东西一回来就让老人操心。只要他们一回来我们就立马打死他们,让老人家往后也好安心过日子。
上城来的这两个大汉直跺脚:唉,他妈的偏不在家。
两大汉话恰这样说过,就只好走出她姗姗的娘家来。
62、大街上,日,外
字幕:两天后。吴非到处去找人借钱做路费。
但无论吴非找谁借,谁也总是摇头。
两口子商量:干脆回去偷卖几百斤毛谷,再砍卖自留地里的几棵老椿树才有钱买车票下广东去。
63、吴非家,夜,内
这天下午六点钟(家里的钟表显示),这对狗男女从外面回到了家来。
晚上八点钟,想教训吴非的两大汉便在天正黑邀约一位四十七、八的大汉每人提一根棍子进到家里来找吴非。
几位年青人也怕两大汉吃亏都相互眨眼睛,吹口哨后悄悄来到他吴非家门口。
陈英子天黑时牵牛返回屋后,正在厨房里做菜准备吃晚饭。
陈英子画外音:只有阿非不在家,我才有安宁的日子。
吴言画外音:这都是您姨妈以前过于溺爱他了。
这晚,恰推门进屋来的两大汉右手拎起短棍紧贴大腿。
吴非和姗姗仍裹在他们的狗窝里说“悄悄话”。
只剩当妈的在厨房里当奴隶。堂屋显得静悄悄。
两大汉推门时有“吱呀”的声音,但没见人走到堂屋来。
他们两大汉恰进屋里来就喊了:阿非,在哪?出来!
可在寝房里的阿非仍在谈论他们狗男女的“悄悄话”。
于是两大汉火冒三丈,高声大叫道:阿非,你小子快出来!
片刻,才见吴非穿起拖鞋走到堂屋来。
这两大汉马上厉声喝问:上前晚你干什么去了?
“没干什么呀?”吴非一时没反应过来。
一大汉举起木棍砸向吴非脊背,吴非“哎哟!”叫一声,立即扭转身跑进寝房去提刀。
另一大汉马上跳过去挡住去路并对他右臂再扫一棒,吴非又大叫“哎哟”。
左手顺便去捞起一根约四尺来长的棍子乱舞起来。
第一个先动手的大汉随便抓起挂在墙壁的一把锄头就对着阿非一道舞起来。
陈英子闻声从厨房跑出来,连连哀求了:大伯,大叔,别打了!别打了!
那五十几岁正握锄头柄的大汉可发了话:您教育不了他,我们帮您教育他。
紧握短棍的大汉:他都长这么大了也不知道可怜老妈,只要从外面回来就总是偷家,败家子!败家子!
吴非还举起长棍子要砸人,可那握紧锄头柄的大汉也抬起锄头口对准他吴非。
这两大汉一前一后把吴非围起来。
姗姗这癞婆娘低低的哭声正从寝房里传出来。
当妈的差不多哭了:两边都放手喽,都别打了,我求求你们!
吴非不愿放下木棍。两眼放射出仇恨的怒火。
两位过来教训吴非的大汉也不甘示弱。
64、吴非家,夜,内
站在门口的四、五个年青人冲进家里来劝架
因为屋里已发生打架,四、五个青年即刻跑进家来了,大吼道:两边都放下武器,要不然我们可动手了。
那大汉慢慢放下锄头来,吴非这才放下木棍。那四十八、九岁的大汉这才丢下短棍到地上去。
那两个年青人,分别去收缴了吴非的长棍子和那位五十几岁大汉的锄头。
三个年青人走过来分别对他们三人说:有什么话先坐下来好好说,不能动手动脚呀。
那身材稍高些的大汉仍愤愤不平地说:这厮儿都长这么大了,还偷家,不教育他咋行!
那年纪稍小点的大汉也说:他都四十上了,也不晓得老妈长年累月那么辛苦!
当妈的这时也哽咽着,说不出什么话来即刻跑进厨房去。
65、吴非家屋外,夜,外
全村人都纷纷跑来围在他吴家门前听新闻。
大家都在他家门前议论纷纷。
66、吴非家,夜,内
有不少人还挤进他家堂屋来。其中就有全村最老实的翠喜。
翠喜这时带着哭声:大表哥,你也总不能老偷家里的东西卖了。大姨妈天天起早上工又摸黑回来。可是,连肥料钱、煤火钱、油钱和衣服都是杨树村元哥、芳姐兄妹俩给的钱呀。
两个年青人马上睁大眼问:元哥?就是去年考取省师大已上学快有一年去了的那个小伙吧?还有他妹听说正上中专?
翠喜泪眼朦胧没说什么话,只会点点头。
另一个小伙:听说他妹考取的是师范学校,两个都在同一年升学去了哩。
有几个妇人都抹了泪。还见到几个小伙子竟干脆扭头一边去悄悄用袖子擦起了眼角。
老实诚稳的翠喜竟跑去厨房偎依在姨妈陈英子怀里。
只有吴非这时无话可说,唯蹲下来垂着头不说什么。
67、吴非家,夜,内
片刻,当妈的从厨房里抬来一大碗土豆菜,翠喜也随后抬来一大碗嫩南瓜汤。
于是所进屋来的人便纷纷退出去。
当妈的跑过去拉人:大娘、二娘、大婶、二婶、大叔、小松---你们都过来吃了饭再走吧。
众人都纷纷摆手:吃过了,谢谢啦,我们都吃过了,谢谢!
过来教训他吴非的两大汉和来劝架的那几个年青人也开始走了。
当妈的不得不拉住他们:大伯、大叔,小富、小海,别忙走,都过来喝口酒再走吧。
陈英子扭脸去看翠喜:翠喜呀,碗柜里有一个塑料壶装着两斤酒,你帮我去提来吧。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