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9147
成片时长:约96分钟
阅读:8733
发表:2018/9/24
主旋律,古装,军事
电影剧本
金戈映羃䍦(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马三宝闭上双眼点了点头,泪水顺颊而下。谢郎中左手按住秦蕊儿的伤口,右手用力一拔,“喳”地一下箭头顺势而出,紫黑色的血痂凝结在伤口处,顺着箭头流出一丝污血。秦蕊儿“嗯”了一声,身体微微动了一下,仍旧昏迷。
谢郎中叹了一口气:哎,这个麻烦了!
马三宝急切地:怎么了?
谢郎中:万幸的是箭头没有伤到内脏,但是,她受伤的时间太长了,淤血已回流体内,要马上想办法引出来,否则,秦蕊儿过不了明天啊!
马三宝:那怎么把淤血引出来呢?
谢郎中:现在这么个情况,也只能大力吮吸了,可我这个瘦弱郎中,如何有那么大的劲儿呢!
马三宝恳求:我是习武之人,让我来试试吧!
谢郎中无可奈何地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马三宝伏下身去,小心解下秦蕊儿的铠甲,轻轻拨开里面鲜血浸透的衬衫,露出白皙的肌肤,听着谢郎中的指令,深吸一口气,对着伤口撮起嘴,紧紧贴住,使劲吮吸。
△第一口只吸出一点污血,马三宝扭头吐到床榻前的木盆里,然后深深吸气,接着再来,如此不停地重复做着。伤口里的血由污变清,木盆里也积起厚厚的一层污血,马三宝满脸涨红,汗珠淋淋。
谢郎中:好了,我来给她敷上金疮药,包扎好后,你立即她抱到火炕上去!
马三宝抹汗:好勒!
△马三宝呆呆地坐着,目不转睛地盯着暖炕上的秦蕊儿,看着看着,他眼眶湿润,喉头一哽,不禁伸出手去,轻轻握住秦蕊儿的双手,看到她的脸色慢慢转暖,马三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秦蕊儿的眼皮微微地颤了颤,吃力地眯开了一道缝儿。马三宝紧紧拉起秦蕊儿的双手,放到自己的脸颊下,眼泪扑哧扑哧地滚落下来,“呜呜呜”地像个孩子似的抽泣起来。
秦蕊儿声气微弱地:三宝哥,我……我还活着?
马三宝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嗯,活着,活着!
秦蕊儿:三宝哥,我想回南梦溪……
马三宝使劲点头:等打仗完了,我就带你回去,咱们男耕女织,生一堆娃……
△秦蕊儿轻轻点头,甜甜地微笑。
△谢郎中在一旁碾药,笑:你这个妮儿啊,命大,是三宝帮忙把你从阎王爷那里给拽回来了,我这就去禀报军帅……
六十四 义军伤兵营 (夜/内)
△李三娘正站在伤兵营帐的门边,准备进去巡查,得知自己的爱将性命无虞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默默立定,双手合十,仰面朝天,感谢上天的眷顾,谢郎中站在一边,微笑地看着。
△听到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李三娘循声看去,百十个伤兵裹缠着血迹斑斑的绷带躺在木床上,有的头上缠布,有的腿脚包扎,有的赤裸上身紧系绷带,有的腰间裹布仍在浸血,四、五个郎中满头大汗地穿梭其中,敷药的敷药,缠裹的缠裹。
李三娘抬脚迈步,不动声色地走了进去,旁边的几个伤兵看见了,欣喜地高喊:军帅来了!军帅来了!
△听到喊声,凡能够站立的伤兵纷纷起身,相互搀扶着瞩目李三娘,郎中们也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等待着军帅的命令。李三娘快步上前,扶住一个腿部受伤、倚仗而立的老兵,安慰了他几句,然后抬手理了理发髻,环顾众人。
李三娘大声地:众位兄弟,大家受苦了!咱们在临川岗打了漂亮的一仗,歼灭了敌人的铁盾龟甲阵,现在,对面营寨中的敌人已成了瓮中之鳖,这都是各位的功劳啊!天下涂炭日久,推翻暴政需要付出牺牲,今日各位赴义在前,他日三娘慷慨从后,舍得我李唐义军的生命和鲜血,换得一个太平清宁的世界!
△李三娘话音刚落,身边的那位老兵振臂高呼道:誓死跟随,推翻暴政!顷刻间,整个伤兵营区“誓死跟随,推翻暴政!”的呼喊声电闪雷鸣般响起,震耳欲聋。李三娘深深地躬下身去,揖拜众人,眼中已是泪水朦胧。
△ 在谢郎中的陪同下,李三娘在营帐中逐一看望伤重的士卒,好言抚慰,热情激励。来到营中的一席帷帘处,里面烛光闪烁,人影晃动,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孩子,你要是受不了,就大声的叫出来吧!”
△李三娘好奇,掀帘而进,原来是郎中正在给一个大腿受伤坏死的小士卒截肢,一名三十多岁的老兵泪流满面,正拉着小兵的手在安慰他。那个小兵仰面躺在床榻上,十四、五岁的样子,稚嫩的脸庞苍白如纸,已痛得几乎扭曲了,牙关紧咬,瑟瑟发抖,却始终没有吭出一声。见李三娘进来,正在施术的郎中正要停下,李三娘摆摆手,示意继续。老兵抹了抹泪水,上前来向李三娘躬腰揖拜。
李三娘小声问老兵:这个孩子这么小,怎么就参军作战了?
老兵叹了一口气:哎,军帅,这个孩子命苦啊!他母亲早死,与父亲、兄长相依为命,去年一家三口都被官家抓夫去了辽东,结果父亲累死在军营里,兄长带他逃了回来。结果,兄长又被官家抓去江都修龙船,几个月浸泡在江水里做工,腰下都生蛆了,奄奄一息时被抬回家来,没两天也死了,剩下他一个人无依无靠,在村里乞讨过活。两个月前,义军招兵买马,他就跟着我们参军了,没想到昨夜的战斗,这孩子受了重伤,哎……
△李三娘难过地点点头,凝视小兵,然后向前两步,握住小兵苍白瘦弱的手,弯下腰去,轻声安慰。
李三娘:孩子,我是李三娘,你要坚持住啊,实在受不了就喊出来,会好受些的。
小兵微睁双眼,气若游丝:军帅,我…我好痛啊…我没有…没有力气叫出来,我想睡觉了…永远也不要醒来,在…在这个世上太…太痛苦了…
△小兵话未说完,眼睛一闭,双手沉沉地落了下去。郎中赶忙深掐他的人中,却没有反应,再用手指压在他的脖子上时,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这孩子已经去了……
△站在营帐门边,李三娘向外望去,满面忧戚,眼中泪光莹莹。
谢郎中:军帅,您不要太难过了,战斗中难免有牺牲啊……
李三娘哀伤:刚才的那个小兵让我想到了五弟智云……都是总角年纪的少年,本是诵读塾馆,嬉戏山野的好年华,却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承受着世间的痛苦,匆匆地结束了生命。
谢郎中点头,难过地:军帅……
李三娘目光沉沉地:这个世道如此不公,必须有人出来砸烂它!真希望后人能够知道今天的人们所遭受的战乱,所付出的牺牲,如同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清宁世道的每一天……
△李三娘掏出那枚弟弟留给自己的玉佩,在手中摩挲着。(闪回)李智云在匼河岸边宿营时,稚气未脱的笑脸……
六十五 中军大帐内 (晨/内)
△李三娘在中军大帐中接见萧之藏和高羽成。李三娘眼圈发黑,颧骨突出,尽显疲态。
萧之藏:军帅,连日来战事繁忙,军中千头万绪,您可要保重身体啊!
李三娘莞尔一笑:还好,自幼跟随家父读书习武,身体的底子还行。两位将军不顾昨晚夜战的疲乏,一早便来相见,想必有要事吧?
高羽成气呼呼地:军帅,萧将军一直把我压在箱底,不让出战,真是憋死了,我要来找您讨个说法!
李三娘笑:是吗?
萧之藏扬起淡眉:呵呵,高将军稍安勿躁,压轴戏当然要放到最后出场啊!
高羽成不解地:压轴戏?
李三娘:陏军的营寨就在对面,如何攻拔,我也想听听萧将军的见解。
萧之藏收起笑容:军帅,从近日交手的情形来看,对面的陏军是长安城里的精锐啊,这既令人高兴又让人忧虑!
李三娘点头:嗯,让人高兴的是,敌人精兵出城,城中防守的力量必然削弱,他日,父亲率大军进入关中时,攻取长安便如探囊取物了。
萧之藏:对,但同时,令人忧虑的是,这支精锐的陏军战力甚强,昨晚我军苦战一个时辰,未能攻拔其营便是明证。
高羽成皱眉:我听说,这支陏军的主将是阴世师的侄儿、骑兵将军阴弘言,此人跟随其叔父征战多年,是一员悍将,要攻破他的营寨确实不易呀!
萧之藏:是啊,另外,我估摸着长安城中的陏军很快会出动援兵,以打通阴弘言护粮回城的道路。
李三娘忧虑地:据长安城的哨探回报,城中的重甲骑兵开始集结了……
萧之藏:平原作战,重甲骑兵可以威力尽显。
高羽成焦急地:那怎么办?
李三娘目光一闪:萧将军,你是不是打算让高将军迎战对方的援军?
萧之藏:正是!
高羽成一脸迷惑:我手下的弟兄多是渔家出身,对付步卒尚可拼杀一番,可要去对付重甲骑兵,我们将如何施展?
萧之藏笑:高将军,前番你在渭河中击破敌人水军,缴获的那些机发长矟要派上大用场了!
高羽成眨眼:咹?
萧之藏:这水面作战与平地作战有一个相通之处,都立足一个‘平’字,可前日的临川岗之战,坡斜路陡,自然只能委屈高将军作壁上观了。
高羽成开怀大笑:哦,明白了,原来如此!
李三娘也笑了起来,但很快收住笑容:如果长安的陏军出动了,我们对于阴弘言也是要做些防范的。
△ 萧、高二人点头称是。
△凤鸢匆匆走进来,禀报:主子,柴绍将军身边的侍从校尉求见,说有书信从黄河对岸带来。
△萧之藏和高羽成对视一眼,起身告辞,李三娘也不挽留,向两人点点头,把手一抬:(对凤鸢)让他进来吧。
侍从校尉单膝跪地:大唐马军总管柴绍将军麾下侍从校尉,拜见军帅!
李三娘笑:孟校尉,你不是外人,快起来说话吧!
孟校尉躬身一揖:军帅,这是柴将军给您的信,请过目。
△李三娘接过信来,手指颤抖,略显激动。
(旁白【柴绍的声音】:吾妻如晤:一别数月,至为牵盼!战局向好,重逢之期指日可待。我军在东岸大破陏军,痛歼数万人马,兵锋直指蒲津渡,待扫灭残敌后,大军随即渡河入关。听闻爱妻于关中高擎义旗,众至万人,攻略数城,不啻巾帼壮举,为夫感动莫名!值此烽火之际,刀剑无情,镞矢无眼,妻当谨慎为战,以保始终无虞。心中千言万语,凝为笔尖滴墨数行,待关中相见之日,执手倾述衷肠!)
△李三娘喜极而泣,泪眼蒙蒙,发觉孟校尉还在座中待命,自己有些失态了,李三娘连忙抹去泪水,理了理云髻。
李三娘:家父可好?我的兄弟们和夫君近况如何?
孟校尉拱手:回军帅,唐公安好,东岸大捷后,众人推举唐公为大丞相,增置官属,四方义士皆来投奔,麾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大丞相性情愉悦,意气风发!
李三娘喜:好哇!你们在对岸打得漂亮,咱们在关中才有盼头,我们夫妻也能尽快团圆了。孟校尉,你一路辛苦了,休息两日后,就留在我的营中效力吧!
孟校尉起身揖拜:军帅,恕末将难以从命。出发时,柴将军有军令,将信件送到您的手中后,务必了解关中的军情民意,然后速回东岸,禀报实情,为大军入关作准备。
李三娘点头:嗯,既如此,那我也不便留你。哦,对了, 你一路走来,是否遭遇陏军,可有梗阻?
孟校尉乐呵呵地:一路顺畅哩!我们在东岸就听说了,您领导关中义军大破陏军的水师,又将对方精锐分割包围,那长安守将阴世师想必已成惊弓之鸟了,只能婴城自守,已无力巡查京畿之地!
李三娘淡然一笑:对付阴世师,牵制关中的陏军,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啊!我们既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也是为东岸的唐军而战!
孟校尉:军帅,您的义举早已传遍了东岸,将士们对您钦佩得很哩!消灭阴世师,只是迟早的事儿啊!
李三娘话锋一转,表情严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同关中的陏军仍有硬仗要打,我李三娘同他阴世师还有一笔血帐要算!你此番回去复命,路上还应多加小心,不可大意啊!
孟校尉躬身拜谢:谨遵军帅教诲!
六十六 义军营寨 (日/外)
△平原秋色,落木萧萧,一望无际。突然,马蹄隆隆,扬尘阵阵,大队骑兵从长安城方向疾驰而来,重甲骑兵风驰电掣,旌旗林立,呈雁形阵势,朝义军营寨压了过来。
△义军大营内号角长鸣,战鼓咚咚,士卒奔跑就位,上垒反击。
△隋军骑兵距离义军营寨越来越近。大纛下,众将拱卫的李三娘拔出佩剑,大喝一声,营垒边,数百士卒同时用劲,猛拉手中如腕粗细的麻绳,营外的黄土中“嚓嚓嚓”地腾起一排排尖尖的木栅,斜斜地指向奔涌而来大队骑兵。
△陏军猝不及防,在锋利的排栅前顿时人仰马翻。前面的骑兵撞到排栅上,非死即伤,摔落马下;后面的骑兵不明情况,蜂拥而至,对着前面的骑兵碰撞挤压,践踏而过,死伤一片。
△陏军阵中号角响起,“嘟嘟”低沉,四方可闻,强攻的命令让重甲骑兵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击,后面的骑兵狠抽马鞭,猛拉缰绳,踏着同伴的尸首,跃过排栅,继续朝营寨扑来。
李三娘杏眼圆睁,命令:高将军,是时候了!
高羽成躬身一揖:是!
△高羽成手握令旗,大步上垒。
△义军垒壁上‘吱吱嘎嘎’地推出数十架木制机弩,弩上的凹槽中,平行插入八支马腿粗细的长矟,矟头锋利,寒光闪闪,机弩后端的牛筋大弦紧绷在机键上,蓄势待发。
△高羽成令旗挥下,士卒们同时举起大锤向机键砸去,“呯呯呯”地弦响之后,长矟“呼呼呼”地脱机飞出,在空中留下一道道长长的黑影。
△长矟势大力沉,猛不可挡,一支飞来便洞穿两三名骑兵,骑手们惨叫坠地。陏军惊惧不已,方寸大乱,有的继续冲击,有的勒马立定,有的拉绺回撤,整个骑兵阵营方寸大乱,无复队形。
△大纛下,李三娘凝视战线,轻舒了一口气。哨骑策马来报,对面阴弘言的军营有动静,大队步卒离营而出,直扑义军营垒的另一侧。
李三娘:(对萧之藏)果不其然,前后夹击,欲搏我营。
萧之藏点头,笑:有备无患,让他有来无回了。
李三娘将令旗分别交给向善志和周孝谟,命令:两翼齐出,合围来敌;中军坚守,不得擅出!
三将异口同声:遵命!
△义军营寨两侧,寨门大开,骑兵杀出,沙尘滚滚,钳击敌人。
△隋军列阵,长矛护住两翼,刀手上前攻垒。失去了铁盾龟甲阵的陏军,面对义军的骑兵洪流,力不从心,长矛刺落前面的骑手后,很快遭到后续骑兵的砍杀,隋军的两翼在艰难抵抗。
△陏军在正面强攻义军的营垒,刀枪相碰,血肉横飞。
△两军搏杀正酣,义军的一名军校领着鄠县赶来的张贵福,向中军大纛疾驰而来。
张贵福翻身下马,跪地痛哭:主子,主子,不好了!陏军大队人马逼近鄠县,钱管家让我飞马来报,求您派兵援救!
△李三娘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苍白,她稍稍摇晃,有些站立不稳。
张贵福:主子,快发兵,救救鄠县吧!
李三娘定了定神:逼近鄠县的陏军,有多少人马?
张贵福收住泪水:唔,大约有两千多人。
李三娘:是些什么队伍?
张贵福:有步卒,也有骑兵。
李三娘:是骑兵多还是步卒多?
张贵福:大约各占一半。
李三娘咬牙切齿:阴世师这个老贼,果然是只‘狡狐’!
△李三娘一筹莫展,低头按剑,默不作声,陷入沉思。
谢郎中叹了一口气:哎,这个麻烦了!
马三宝急切地:怎么了?
谢郎中:万幸的是箭头没有伤到内脏,但是,她受伤的时间太长了,淤血已回流体内,要马上想办法引出来,否则,秦蕊儿过不了明天啊!
马三宝:那怎么把淤血引出来呢?
谢郎中:现在这么个情况,也只能大力吮吸了,可我这个瘦弱郎中,如何有那么大的劲儿呢!
马三宝恳求:我是习武之人,让我来试试吧!
谢郎中无可奈何地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马三宝伏下身去,小心解下秦蕊儿的铠甲,轻轻拨开里面鲜血浸透的衬衫,露出白皙的肌肤,听着谢郎中的指令,深吸一口气,对着伤口撮起嘴,紧紧贴住,使劲吮吸。
△第一口只吸出一点污血,马三宝扭头吐到床榻前的木盆里,然后深深吸气,接着再来,如此不停地重复做着。伤口里的血由污变清,木盆里也积起厚厚的一层污血,马三宝满脸涨红,汗珠淋淋。
谢郎中:好了,我来给她敷上金疮药,包扎好后,你立即她抱到火炕上去!
马三宝抹汗:好勒!
△马三宝呆呆地坐着,目不转睛地盯着暖炕上的秦蕊儿,看着看着,他眼眶湿润,喉头一哽,不禁伸出手去,轻轻握住秦蕊儿的双手,看到她的脸色慢慢转暖,马三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秦蕊儿的眼皮微微地颤了颤,吃力地眯开了一道缝儿。马三宝紧紧拉起秦蕊儿的双手,放到自己的脸颊下,眼泪扑哧扑哧地滚落下来,“呜呜呜”地像个孩子似的抽泣起来。
秦蕊儿声气微弱地:三宝哥,我……我还活着?
马三宝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嗯,活着,活着!
秦蕊儿:三宝哥,我想回南梦溪……
马三宝使劲点头:等打仗完了,我就带你回去,咱们男耕女织,生一堆娃……
△秦蕊儿轻轻点头,甜甜地微笑。
△谢郎中在一旁碾药,笑:你这个妮儿啊,命大,是三宝帮忙把你从阎王爷那里给拽回来了,我这就去禀报军帅……
六十四 义军伤兵营 (夜/内)
△李三娘正站在伤兵营帐的门边,准备进去巡查,得知自己的爱将性命无虞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默默立定,双手合十,仰面朝天,感谢上天的眷顾,谢郎中站在一边,微笑地看着。
△听到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李三娘循声看去,百十个伤兵裹缠着血迹斑斑的绷带躺在木床上,有的头上缠布,有的腿脚包扎,有的赤裸上身紧系绷带,有的腰间裹布仍在浸血,四、五个郎中满头大汗地穿梭其中,敷药的敷药,缠裹的缠裹。
李三娘抬脚迈步,不动声色地走了进去,旁边的几个伤兵看见了,欣喜地高喊:军帅来了!军帅来了!
△听到喊声,凡能够站立的伤兵纷纷起身,相互搀扶着瞩目李三娘,郎中们也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等待着军帅的命令。李三娘快步上前,扶住一个腿部受伤、倚仗而立的老兵,安慰了他几句,然后抬手理了理发髻,环顾众人。
李三娘大声地:众位兄弟,大家受苦了!咱们在临川岗打了漂亮的一仗,歼灭了敌人的铁盾龟甲阵,现在,对面营寨中的敌人已成了瓮中之鳖,这都是各位的功劳啊!天下涂炭日久,推翻暴政需要付出牺牲,今日各位赴义在前,他日三娘慷慨从后,舍得我李唐义军的生命和鲜血,换得一个太平清宁的世界!
△李三娘话音刚落,身边的那位老兵振臂高呼道:誓死跟随,推翻暴政!顷刻间,整个伤兵营区“誓死跟随,推翻暴政!”的呼喊声电闪雷鸣般响起,震耳欲聋。李三娘深深地躬下身去,揖拜众人,眼中已是泪水朦胧。
△ 在谢郎中的陪同下,李三娘在营帐中逐一看望伤重的士卒,好言抚慰,热情激励。来到营中的一席帷帘处,里面烛光闪烁,人影晃动,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孩子,你要是受不了,就大声的叫出来吧!”
△李三娘好奇,掀帘而进,原来是郎中正在给一个大腿受伤坏死的小士卒截肢,一名三十多岁的老兵泪流满面,正拉着小兵的手在安慰他。那个小兵仰面躺在床榻上,十四、五岁的样子,稚嫩的脸庞苍白如纸,已痛得几乎扭曲了,牙关紧咬,瑟瑟发抖,却始终没有吭出一声。见李三娘进来,正在施术的郎中正要停下,李三娘摆摆手,示意继续。老兵抹了抹泪水,上前来向李三娘躬腰揖拜。
李三娘小声问老兵:这个孩子这么小,怎么就参军作战了?
老兵叹了一口气:哎,军帅,这个孩子命苦啊!他母亲早死,与父亲、兄长相依为命,去年一家三口都被官家抓夫去了辽东,结果父亲累死在军营里,兄长带他逃了回来。结果,兄长又被官家抓去江都修龙船,几个月浸泡在江水里做工,腰下都生蛆了,奄奄一息时被抬回家来,没两天也死了,剩下他一个人无依无靠,在村里乞讨过活。两个月前,义军招兵买马,他就跟着我们参军了,没想到昨夜的战斗,这孩子受了重伤,哎……
△李三娘难过地点点头,凝视小兵,然后向前两步,握住小兵苍白瘦弱的手,弯下腰去,轻声安慰。
李三娘:孩子,我是李三娘,你要坚持住啊,实在受不了就喊出来,会好受些的。
小兵微睁双眼,气若游丝:军帅,我…我好痛啊…我没有…没有力气叫出来,我想睡觉了…永远也不要醒来,在…在这个世上太…太痛苦了…
△小兵话未说完,眼睛一闭,双手沉沉地落了下去。郎中赶忙深掐他的人中,却没有反应,再用手指压在他的脖子上时,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这孩子已经去了……
△站在营帐门边,李三娘向外望去,满面忧戚,眼中泪光莹莹。
谢郎中:军帅,您不要太难过了,战斗中难免有牺牲啊……
李三娘哀伤:刚才的那个小兵让我想到了五弟智云……都是总角年纪的少年,本是诵读塾馆,嬉戏山野的好年华,却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承受着世间的痛苦,匆匆地结束了生命。
谢郎中点头,难过地:军帅……
李三娘目光沉沉地:这个世道如此不公,必须有人出来砸烂它!真希望后人能够知道今天的人们所遭受的战乱,所付出的牺牲,如同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清宁世道的每一天……
△李三娘掏出那枚弟弟留给自己的玉佩,在手中摩挲着。(闪回)李智云在匼河岸边宿营时,稚气未脱的笑脸……
六十五 中军大帐内 (晨/内)
△李三娘在中军大帐中接见萧之藏和高羽成。李三娘眼圈发黑,颧骨突出,尽显疲态。
萧之藏:军帅,连日来战事繁忙,军中千头万绪,您可要保重身体啊!
李三娘莞尔一笑:还好,自幼跟随家父读书习武,身体的底子还行。两位将军不顾昨晚夜战的疲乏,一早便来相见,想必有要事吧?
高羽成气呼呼地:军帅,萧将军一直把我压在箱底,不让出战,真是憋死了,我要来找您讨个说法!
李三娘笑:是吗?
萧之藏扬起淡眉:呵呵,高将军稍安勿躁,压轴戏当然要放到最后出场啊!
高羽成不解地:压轴戏?
李三娘:陏军的营寨就在对面,如何攻拔,我也想听听萧将军的见解。
萧之藏收起笑容:军帅,从近日交手的情形来看,对面的陏军是长安城里的精锐啊,这既令人高兴又让人忧虑!
李三娘点头:嗯,让人高兴的是,敌人精兵出城,城中防守的力量必然削弱,他日,父亲率大军进入关中时,攻取长安便如探囊取物了。
萧之藏:对,但同时,令人忧虑的是,这支精锐的陏军战力甚强,昨晚我军苦战一个时辰,未能攻拔其营便是明证。
高羽成皱眉:我听说,这支陏军的主将是阴世师的侄儿、骑兵将军阴弘言,此人跟随其叔父征战多年,是一员悍将,要攻破他的营寨确实不易呀!
萧之藏:是啊,另外,我估摸着长安城中的陏军很快会出动援兵,以打通阴弘言护粮回城的道路。
李三娘忧虑地:据长安城的哨探回报,城中的重甲骑兵开始集结了……
萧之藏:平原作战,重甲骑兵可以威力尽显。
高羽成焦急地:那怎么办?
李三娘目光一闪:萧将军,你是不是打算让高将军迎战对方的援军?
萧之藏:正是!
高羽成一脸迷惑:我手下的弟兄多是渔家出身,对付步卒尚可拼杀一番,可要去对付重甲骑兵,我们将如何施展?
萧之藏笑:高将军,前番你在渭河中击破敌人水军,缴获的那些机发长矟要派上大用场了!
高羽成眨眼:咹?
萧之藏:这水面作战与平地作战有一个相通之处,都立足一个‘平’字,可前日的临川岗之战,坡斜路陡,自然只能委屈高将军作壁上观了。
高羽成开怀大笑:哦,明白了,原来如此!
李三娘也笑了起来,但很快收住笑容:如果长安的陏军出动了,我们对于阴弘言也是要做些防范的。
△ 萧、高二人点头称是。
△凤鸢匆匆走进来,禀报:主子,柴绍将军身边的侍从校尉求见,说有书信从黄河对岸带来。
△萧之藏和高羽成对视一眼,起身告辞,李三娘也不挽留,向两人点点头,把手一抬:(对凤鸢)让他进来吧。
侍从校尉单膝跪地:大唐马军总管柴绍将军麾下侍从校尉,拜见军帅!
李三娘笑:孟校尉,你不是外人,快起来说话吧!
孟校尉躬身一揖:军帅,这是柴将军给您的信,请过目。
△李三娘接过信来,手指颤抖,略显激动。
(旁白【柴绍的声音】:吾妻如晤:一别数月,至为牵盼!战局向好,重逢之期指日可待。我军在东岸大破陏军,痛歼数万人马,兵锋直指蒲津渡,待扫灭残敌后,大军随即渡河入关。听闻爱妻于关中高擎义旗,众至万人,攻略数城,不啻巾帼壮举,为夫感动莫名!值此烽火之际,刀剑无情,镞矢无眼,妻当谨慎为战,以保始终无虞。心中千言万语,凝为笔尖滴墨数行,待关中相见之日,执手倾述衷肠!)
△李三娘喜极而泣,泪眼蒙蒙,发觉孟校尉还在座中待命,自己有些失态了,李三娘连忙抹去泪水,理了理云髻。
李三娘:家父可好?我的兄弟们和夫君近况如何?
孟校尉拱手:回军帅,唐公安好,东岸大捷后,众人推举唐公为大丞相,增置官属,四方义士皆来投奔,麾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大丞相性情愉悦,意气风发!
李三娘喜:好哇!你们在对岸打得漂亮,咱们在关中才有盼头,我们夫妻也能尽快团圆了。孟校尉,你一路辛苦了,休息两日后,就留在我的营中效力吧!
孟校尉起身揖拜:军帅,恕末将难以从命。出发时,柴将军有军令,将信件送到您的手中后,务必了解关中的军情民意,然后速回东岸,禀报实情,为大军入关作准备。
李三娘点头:嗯,既如此,那我也不便留你。哦,对了, 你一路走来,是否遭遇陏军,可有梗阻?
孟校尉乐呵呵地:一路顺畅哩!我们在东岸就听说了,您领导关中义军大破陏军的水师,又将对方精锐分割包围,那长安守将阴世师想必已成惊弓之鸟了,只能婴城自守,已无力巡查京畿之地!
李三娘淡然一笑:对付阴世师,牵制关中的陏军,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啊!我们既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也是为东岸的唐军而战!
孟校尉:军帅,您的义举早已传遍了东岸,将士们对您钦佩得很哩!消灭阴世师,只是迟早的事儿啊!
李三娘话锋一转,表情严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同关中的陏军仍有硬仗要打,我李三娘同他阴世师还有一笔血帐要算!你此番回去复命,路上还应多加小心,不可大意啊!
孟校尉躬身拜谢:谨遵军帅教诲!
六十六 义军营寨 (日/外)
△平原秋色,落木萧萧,一望无际。突然,马蹄隆隆,扬尘阵阵,大队骑兵从长安城方向疾驰而来,重甲骑兵风驰电掣,旌旗林立,呈雁形阵势,朝义军营寨压了过来。
△义军大营内号角长鸣,战鼓咚咚,士卒奔跑就位,上垒反击。
△隋军骑兵距离义军营寨越来越近。大纛下,众将拱卫的李三娘拔出佩剑,大喝一声,营垒边,数百士卒同时用劲,猛拉手中如腕粗细的麻绳,营外的黄土中“嚓嚓嚓”地腾起一排排尖尖的木栅,斜斜地指向奔涌而来大队骑兵。
△陏军猝不及防,在锋利的排栅前顿时人仰马翻。前面的骑兵撞到排栅上,非死即伤,摔落马下;后面的骑兵不明情况,蜂拥而至,对着前面的骑兵碰撞挤压,践踏而过,死伤一片。
△陏军阵中号角响起,“嘟嘟”低沉,四方可闻,强攻的命令让重甲骑兵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击,后面的骑兵狠抽马鞭,猛拉缰绳,踏着同伴的尸首,跃过排栅,继续朝营寨扑来。
李三娘杏眼圆睁,命令:高将军,是时候了!
高羽成躬身一揖:是!
△高羽成手握令旗,大步上垒。
△义军垒壁上‘吱吱嘎嘎’地推出数十架木制机弩,弩上的凹槽中,平行插入八支马腿粗细的长矟,矟头锋利,寒光闪闪,机弩后端的牛筋大弦紧绷在机键上,蓄势待发。
△高羽成令旗挥下,士卒们同时举起大锤向机键砸去,“呯呯呯”地弦响之后,长矟“呼呼呼”地脱机飞出,在空中留下一道道长长的黑影。
△长矟势大力沉,猛不可挡,一支飞来便洞穿两三名骑兵,骑手们惨叫坠地。陏军惊惧不已,方寸大乱,有的继续冲击,有的勒马立定,有的拉绺回撤,整个骑兵阵营方寸大乱,无复队形。
△大纛下,李三娘凝视战线,轻舒了一口气。哨骑策马来报,对面阴弘言的军营有动静,大队步卒离营而出,直扑义军营垒的另一侧。
李三娘:(对萧之藏)果不其然,前后夹击,欲搏我营。
萧之藏点头,笑:有备无患,让他有来无回了。
李三娘将令旗分别交给向善志和周孝谟,命令:两翼齐出,合围来敌;中军坚守,不得擅出!
三将异口同声:遵命!
△义军营寨两侧,寨门大开,骑兵杀出,沙尘滚滚,钳击敌人。
△隋军列阵,长矛护住两翼,刀手上前攻垒。失去了铁盾龟甲阵的陏军,面对义军的骑兵洪流,力不从心,长矛刺落前面的骑手后,很快遭到后续骑兵的砍杀,隋军的两翼在艰难抵抗。
△陏军在正面强攻义军的营垒,刀枪相碰,血肉横飞。
△两军搏杀正酣,义军的一名军校领着鄠县赶来的张贵福,向中军大纛疾驰而来。
张贵福翻身下马,跪地痛哭:主子,主子,不好了!陏军大队人马逼近鄠县,钱管家让我飞马来报,求您派兵援救!
△李三娘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苍白,她稍稍摇晃,有些站立不稳。
张贵福:主子,快发兵,救救鄠县吧!
李三娘定了定神:逼近鄠县的陏军,有多少人马?
张贵福收住泪水:唔,大约有两千多人。
李三娘:是些什么队伍?
张贵福:有步卒,也有骑兵。
李三娘:是骑兵多还是步卒多?
张贵福:大约各占一半。
李三娘咬牙切齿:阴世师这个老贼,果然是只‘狡狐’!
△李三娘一筹莫展,低头按剑,默不作声,陷入沉思。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