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7673
阅读:4810
发表:2019/9/23
93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战火中的年轻人》第23-24章
1-5
…
23-24
91-92
9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23章 牵线搭桥
两天后,赵婉玲从郑家庄赶回赵家寨村,准备向父母和叔叔说明自己的婚事。进村后,她看到街道上悬挂着一串串花花绿绿的彩纸。各家大门上也都贴上了新对联。人们个个喜笑颜开,一派欢渡新春的喜庆气氛。
赵婉玲走到自己家门外,就看到她家大门上,也贴着一副新对联。她顾不上琢磨对联,直接走进自己家门。院里打扫得很干净,也悬挂了好多彩条,墙上贴着几个“福”字。赵婉玲看到自己的叔叔赵武华刚挑水回来,正在往水瓮里倒水。她也没和叔叔答话,便走进自己屋里,拿起洗脸盆,到父母屋里倒了一盆热水,开始洗脸。
赵婉玲知道,对自己的婚事,爹和娘都不会强行做主,最难办的就是自己的叔叔。也就是说,只要把叔叔说通,大事就算成了。现在,她一边洗着脸,一边琢磨怎样向叔叔提这件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等她洗好脸,也就下定了决心。她来到院里,对正在练拳的赵武华说:“叔叔,你过来,我跟你商量个事。”
赵武华一边跟着她往屋里走,一边问:“什么事啊?”
赵婉玲说:“到屋里再说。”
来到屋里,赵婉玲让叔叔坐到椅子上,这才红着脸说:“叔叔,你不是经常催俺爹快些把我嫁出去吗?这一次你马上就要如愿以偿啦。”
“我如愿以偿?……你要嫁人啦?”赵武华立刻瞪大两只眼睛,盯着赵婉玲问:“男方是谁?”
赵婉玲低声说:“说出来你也认识。就是咱们抗日政府的郑书记。”
“郑书记?”赵武华眼睛瞪得更大了:“就是县委书记郑紫旺?”
“对呀。”赵婉玲说:“从第一次见到他,我就喜欢上他了。虽然我跟他见面不多,甚至连话都很少说,但我心里一直想着他。现在,我已经离不开他了。”她随后又撒娇似的说:“叔叔,在这件事上,你可要帮我呀!”
“这……”赵武华愣在那里,陷入了沉默之中。这件事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突然了。听了赵婉玲的话,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门婚事不合适,简直不可思议。他之所以这样想,除了两个人年龄相差太多以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郑紫旺在他们心里,是一个老革命,老干部,是他们十分崇敬的高高在上的领导人。而赵婉玲却只是个毛手毛脚、调皮捣蛋的小丫头。把他们两个放到一起,这简直不可想象。
当然,就郑紫旺的条件来说,除了年龄大的多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没的挑。同时,赵武华也知道,自己的侄女跟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只是给自己面子。就赵婉玲那倔强的性格,她认准的事,肯定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如果有人想扭转她的决定,那肯定要碰一鼻子灰,最终还是自讨没趣。再说,侄女要嫁的人,正是自己的老领导,自己也不好出面干涉。赵武华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年龄大小是她自己的事,只要她自己不嫌,就由她去吧。于是,他向侄女问:“郑书记知道这件事吗?”
赵婉玲说:“不征得你和父母的同意,我敢让他知道吗?”
赵武华说:“我这儿没意见。就看你爹你娘同意不同意啦。”
赵婉玲笑着说:“只要你同意,就什么事都好办啦。”说完,她快步跑到院里,向着父母的房间喊道:“爹,娘,你们快过来。俺叔叔有事跟你们商量。”
赵武华一听,心里暗自叫苦:“这个鬼丫头!怎么成了我有事要跟他们商量啦?”
赵婉玲的父母先后走进屋来。两个人坐下后,都睁大眼睛盯着赵武华,意思是问他有什么事。赵婉玲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叔叔,意思是让他先开口。赵武华这时正在生侄女的气,埋怨她不该拿自己当挡箭牌。于是,他也和赵婉玲较上了劲,只见他把头一低,把眼皮一垂,任凭赵婉玲再怎么瞪大双眼看他,他也不说一句话。赵婉玲一连瞪了叔叔好几眼之后,发现他还是头不抬眼不瞟,没有说话的意思。心中暗想:“你不说话,我也要拿你做挡箭牌。”于是她便开口说:“爹,娘,我在外面订了一门亲事。就是咱县的县委书记郑紫旺。他虽然比我大了十来岁,但我对他一见钟情。请两位老人成全我。”
赵婉玲的父母听后,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就在父母愣神的功夫,赵婉玲又接着说:“俺叔叔觉得这门亲事挺好,他举双手赞成。”
赵武华心里更加委屈:“我什么时候觉得这门婚事挺好啦?更没有举双手赞成。”然而,事到如今,他也只好点点头:“嗯,我同意了。”
赵婉玲马上又转向父母问:“俺叔叔都同意了,你们两个人呢?你们不会不同意吧?”
在赵婉玲的追问下,她的父母也只好点头同意。
赵婉玲立即站起身向外跑去,边跑边笑着说:“你们都同意,我就没什么顾虑喽。我走喽!”说完,她的身影便消失在门外。
屋里只剩下呆呆发愣的三个人。
……
赵婉玲兴冲冲地回到妇救会驻地。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妇女们有的在练功,有的在做军鞋,有的在缝军装,忙得不亦乐乎。郑紫若站在院子当中,一边缝着军鞋,一边纠正几个姑娘练功的不规范之处。赵婉玲见郑紫若正在忙着,便决定下了班再告诉她。于是她走到几个正在缝军装的姑娘跟前,拿起针线也缝起来。可她的心思怎么也无法集中,第一针就扎到了手指上。疼得她不由得“啊”了一声。
旁边的魏月英关切地问:“怎么啦,婉玲?”
赵婉玲连忙说:“没事。扎了手一下。”
魏月英说:“慢点。别着忙。”
“嗯。”赵婉玲答应一声,便又继续干活。没缝几针就又扎了手。这一次比上一次扎得更厉害,手指头都流血了。疼得她一边吸溜嘴,一边摄着被扎的手指,使劲揉着。
魏月英看到后,忍不住笑着问:“婉玲,你今天是怎么啦?老是心不在焉的?”
赵婉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想:“看来不把这好消息告诉紫若姐,自己这活是干不下去啦。”于是她放下针线,走到郑紫若身边,低声说:“紫若姐,你跟我来一下。”
“什么事啊?”郑紫若一边跟着她往外走,一边问。
赵婉玲向大家扫了一眼,发现都没注意她俩,这才说:“我有好消息告诉你。”
郑紫若问:“什么好消息?”
赵婉玲说:“咱们前两天说的那件事,我已经说通啦。”
郑紫若一听,也喜出望外:“真的?全都说通啦?”
赵婉玲点点头:“全说通啦。紫若姐,这回就看你的啦。你可不能让我白费劲哪!”
郑紫若说:“你放心。我有把握。”
……
傍晚收工后,郑紫若没有回家,而是专程赶到县政府大院。因为她的哥哥郑紫旺就在这里办公,也在这里过夜。郑紫若进院后,径自走向郑紫旺的办公室。她知道,自己要办的这件事,肯定会遭到哥哥的强烈反对。她一边走,一边琢磨着怎样说服哥哥。来到门外,果然看到哥哥还在忙着。她停在门前,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郑紫旺头也没抬,边工作边说。
郑紫若推开门,走进屋里:“哥哥,你还没下班呀?”
“快啦。一会儿就下班。”郑紫旺随后又问:“你怎么来啦?有事吗?”
“没事就不能来看看你吗?”
郑紫旺低下头不吭声,继续他的工作。大约过了两分钟,他的工作告一段落。他这才抬起头说:“你这时候来找我,肯定有事。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郑紫若低下头,在心里斟酌了一下词句,然后才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哥哥,你说这话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郑紫旺随口回答,紧接着又问:“你没头没脑地问这么一句。是什么意思呀?”
郑紫若说:“我想给你介绍个对象。这总可以吧?”
“你就知道瞎操心。”
“你整天忙工作,顾不上自己的婚事。我不操心谁操心啊?”
“好好……你操心吧。你介绍的女方是谁?”
“这个人你也熟悉。就是前几天来接你的赵婉玲。”
郑紫旺立刻瞪起双眼:“你胡闹!她才多大?都能叫我父亲了。你这不是胡扯吗?”
郑紫若也急了:“你以为我闲得没事干啊,给你介绍个这么小的。是人家看上你啦,托我来跟你说的。”
“那也不行!绝对不行!”
“哥哥,我可告诉你!赵婉玲的脾气你也知道。她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她已经跟我说了:这辈子非你不嫁。还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要是再不答应,出了什么意外,可要由你负责。”
“你们总不能强迫我吧?”
“那你说,你为什么不同意娶赵婉玲?”
郑紫旺没好气地说:“因为她才十八岁,和我年龄差得太多。”
郑紫若:“谁规定的两个人结婚,必须要一般大?年龄相差很多的夫妻有的是。你们这才差十四岁,还有差二十岁、三十岁的呢。再说了,人家大部分男人都喜欢年龄小一些的。可你却嫌人家年龄太小,这有些不合情理吧?”
郑紫旺反驳说:“这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年龄相差这么多的夫妻少之又少。你能找出几个?”
郑紫若见他的态度有些软化,连忙又说:“这可多啦。你看过去的财主和当官的,都爱娶小老婆。还有过去的皇帝,人都七老八十的了,还专门娶十七八的小姑娘呢!”
郑紫若一听就生了气:“你提这些人干什么?我是共产党员,是革命者,跟这些人有可比性吗?你再把我跟这些人往一块扯,我就把你轰出去。”
郑紫若也觉得自己最后这几句话有些不妥当,赶紧陪礼说:“哥哥,是我说错啦。我不该拿这些人举例子。你就原谅我吧。”
郑紫旺低着头坐在那里,没有吭声。
郑紫若继续陪礼:“我知道我说错话了,向你陪礼道歉。这还不行吗?”
郑紫旺依旧低着头,不吭声。
郑紫若不由得也着了急:“哥哥,你难道就忍心伤害一个对你一片痴情的姑娘吗?”
郑紫旺低声说:“你容我考虑考虑好吗?”
郑紫若:“有什么可考虑的。人家婉玲姑娘,是人品配不上你,还是容貌配不上你?”
“这不是配上配不上的问题。而是她……她……”
“别你呀他的了。你说个痛快话,到底答应不答应?”
“我……这……”郑紫旺红着脸,吱吱唔唔不肯说。
郑紫若两眼盯着他:“你这个态度……我可认为你是默许了。”
郑紫旺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随你的便。”
郑紫旺开心地笑了。她学着赵婉玲的样子,调皮地说:“我的任务完成喽。我走喽!”说完,笑着向外跑去。
剩下郑紫旺在屋里,红着脸,不住地摇头。
第24章 出使友军
“蒋司令,快请坐。”郑紫旺望着走进屋来的蒋恒寿,笑着问:“你这么远专程赶来,一定有什么事吧?”
蒋恒寿走过去坐在一个高凳子上,也笑着说:“陈队长,我是有事求你来啦。”
陈耀星:“你我之间,何用‘求’字呢?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蒋恒寿低下头想了想,然后才说:“自从上次你们帮我歼灭了孟建奎之后,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你们的部队能够不愄强敌,屡战屡胜?”
陈耀星连忙说:“蒋司令,也不是这样的。”
蒋恒寿用手止住陈耀星,接着又说:“我经过认真分析,终于找到了原因。原因有两个:一是你们的政治教育做得好,你们的战士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为祖国,为民族而战。被这样一个崇高目标凝聚在一起的部队,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部队。”
陈耀星谦虚地说:“蒋司令,你过奖了。”
蒋恒寿摆了摆手,又接着说:“另一个原因,就是你们采用了游击战术。忽东忽西,避实击虚,灵活而机动。每一次战斗,都把敌人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一个政治信仰,一个游击战术,这就是你们克敌制胜的两大法宝。而这恰恰是我们国民党军队所不具备的。因此,我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正式请求你们向我们队伍里派遣政治干部,帮助我们教育士兵。同时,也向我军传授你们独有的游击战术。不知你是否答应?”
陈耀星慌忙说:“我当然答应。不过,你们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蒋恒寿:“别这么说。还是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我看这样吧:你挑选一些有政治素养的人,让我带回去做我们的政治干部。”
“那好吧。”陈耀星只好答应。但他接着又说:“现在让你带回去,恐怕来不及。我看这样吧:三天以后,我让他们到你们部队里去报到。”
“好,咱们一言为定。”
……
蒋恒寿走后,陈耀星立刻找到副队长窦路山,和他一起研究向抗日义勇军派遣政治干部的事。窦路山说:“那就让我们第二连的政治指导员钱六申去吧。他平时在连里政治工作做得非常好,大家都愿意跟他谈心。”
陈耀星说:“好,就由钱六申带队,再加上李恒亮和陈怀钦。我想,他们一定会把抗日义勇军的政治工作,做得焕然一新。”
窦路山说:“好,就这样办。”
……
于是,他们很快便把钱六申、李恒亮、陈怀钦找到办公室。陈耀星马上给他们布置任务:“组织上决定,派你们三个人,到抗日义勇军里去当政治辅导员。”
李恒亮有些担心地说:“老钱在我们这里就是政治干部,他做政治工作是内行。而我只是个副排长,让我带领一排战士冲锋陷阵,我完全能胜任。可让我去做政治工作,我担心我做不好。”
窦路山说:“不必担心。咱们的干部怎么教育你们的,你们就怎么教育他们。”
陈耀星说:“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你们到了那里,无论是生活还是战斗,都要以身作则。要让他们感觉到,你们的行动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这样,你们再讲出话来,他们才会从心眼里佩服。”
李恒亮点了点头,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
两天后,以钱六申为首的三个人,来到了蒋恒寿的队伍里。蒋恒寿亲自迎到大街上,把他们接进司令部。然后便在他的部队里成立了政治部。由钱六申担任政治部主任,李恒亮和陈怀钦担任副主任。政治部里一共九个成员,除了钱六申等三个人以外,蒋恒寿又给他们派来六名有宣传能力的士兵。政治部的驻地就在蒋家洲村西头的一座小院里。
第二天,蒋恒寿在全军排长以上的干部大会上,郑重地说:“最近,我通过和八路军打交道,发现他们在打仗的时候,不论是官还是兵,都能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就是打散了,士兵也都能自动找回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政治工作做得好。八路军的官兵,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为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而战。再看看我们的部队,思想混乱,作风散漫;表面上是正规军,实际上跟一群乌合之众差不多。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官兵没有共同的信仰,他们各自为战,更谈不上相互配合。大家想一想,这样一支没有灵魂、没有崇高信念的军队,怎么能够打胜仗呢?”
许多官兵都频频点头,表示赞成。
蒋恒寿继续说:“因此,我决定在我们的部队里成立政治部。由三名八路军干部担任政治部的负责人。”说到这里,他转身指着钱六申等三个人,分别介绍说:“这位是我从八路军那里请来的政治干部钱六申,他将担任政治部主任。还有两位,李恒亮和陈怀钦,他俩将担任政治部副主任。今后,抗日义勇军也要效仿八路军的样子,把政治工作放到第一位。一个军队要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政治工作。从此以后,我们的所有官兵,也包括我在内,在生活和作风方面,都要接受政治部的指导,服从政治部的安排。”
……
会议结束后,钱六申一边往政治部驻地走,一边在心里琢磨:“自己刚来到这里,对各方面的情况都不了解。以后的工作从哪里入手,怎样才能对症下药?……”这时,他忽然想起了几个月前,八路军在这里设立的联络处,陶志勇等三个人的音容笑貌又俘现在他的脑海里:“我应该去向他们了解一下情况。可他们住在哪儿呢?”
钱六申不由得抬起头,向四周寻视。就见前面有一个士兵向他这里走过来。他伸手拦住那位士兵,客气地问:“我跟你打听一下,到八路军联络处怎么走?”
那士兵往北一指,说:“顺着这条小街往北走,走到那个十字街往西一拐就到了。联络处的大门口挂着牌子呢。”
钱六申道过谢后,便加快脚步向北走。
到了十字街,他往西一拐,果然看到了“八路军联络处”的牌子。钱六申心里一阵喜悦,立即走过去敲门。
出来开门的是一位年轻人,他望着钱六申问:“你是……?”
钱六申说:“我叫钱六申。有事要见你们的陶志勇主任。”
“你等一下。”那士兵转身回去禀报。
不一会儿,就见陶志勇一溜小跑从里面出来。他一看到钱六申,便高兴地说:“你一来我就听说了,却一直没抽出时间去看你。”
两天后,赵婉玲从郑家庄赶回赵家寨村,准备向父母和叔叔说明自己的婚事。进村后,她看到街道上悬挂着一串串花花绿绿的彩纸。各家大门上也都贴上了新对联。人们个个喜笑颜开,一派欢渡新春的喜庆气氛。
赵婉玲走到自己家门外,就看到她家大门上,也贴着一副新对联。她顾不上琢磨对联,直接走进自己家门。院里打扫得很干净,也悬挂了好多彩条,墙上贴着几个“福”字。赵婉玲看到自己的叔叔赵武华刚挑水回来,正在往水瓮里倒水。她也没和叔叔答话,便走进自己屋里,拿起洗脸盆,到父母屋里倒了一盆热水,开始洗脸。
赵婉玲知道,对自己的婚事,爹和娘都不会强行做主,最难办的就是自己的叔叔。也就是说,只要把叔叔说通,大事就算成了。现在,她一边洗着脸,一边琢磨怎样向叔叔提这件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等她洗好脸,也就下定了决心。她来到院里,对正在练拳的赵武华说:“叔叔,你过来,我跟你商量个事。”
赵武华一边跟着她往屋里走,一边问:“什么事啊?”
赵婉玲说:“到屋里再说。”
来到屋里,赵婉玲让叔叔坐到椅子上,这才红着脸说:“叔叔,你不是经常催俺爹快些把我嫁出去吗?这一次你马上就要如愿以偿啦。”
“我如愿以偿?……你要嫁人啦?”赵武华立刻瞪大两只眼睛,盯着赵婉玲问:“男方是谁?”
赵婉玲低声说:“说出来你也认识。就是咱们抗日政府的郑书记。”
“郑书记?”赵武华眼睛瞪得更大了:“就是县委书记郑紫旺?”
“对呀。”赵婉玲说:“从第一次见到他,我就喜欢上他了。虽然我跟他见面不多,甚至连话都很少说,但我心里一直想着他。现在,我已经离不开他了。”她随后又撒娇似的说:“叔叔,在这件事上,你可要帮我呀!”
“这……”赵武华愣在那里,陷入了沉默之中。这件事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突然了。听了赵婉玲的话,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门婚事不合适,简直不可思议。他之所以这样想,除了两个人年龄相差太多以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郑紫旺在他们心里,是一个老革命,老干部,是他们十分崇敬的高高在上的领导人。而赵婉玲却只是个毛手毛脚、调皮捣蛋的小丫头。把他们两个放到一起,这简直不可想象。
当然,就郑紫旺的条件来说,除了年龄大的多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没的挑。同时,赵武华也知道,自己的侄女跟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只是给自己面子。就赵婉玲那倔强的性格,她认准的事,肯定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如果有人想扭转她的决定,那肯定要碰一鼻子灰,最终还是自讨没趣。再说,侄女要嫁的人,正是自己的老领导,自己也不好出面干涉。赵武华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年龄大小是她自己的事,只要她自己不嫌,就由她去吧。于是,他向侄女问:“郑书记知道这件事吗?”
赵婉玲说:“不征得你和父母的同意,我敢让他知道吗?”
赵武华说:“我这儿没意见。就看你爹你娘同意不同意啦。”
赵婉玲笑着说:“只要你同意,就什么事都好办啦。”说完,她快步跑到院里,向着父母的房间喊道:“爹,娘,你们快过来。俺叔叔有事跟你们商量。”
赵武华一听,心里暗自叫苦:“这个鬼丫头!怎么成了我有事要跟他们商量啦?”
赵婉玲的父母先后走进屋来。两个人坐下后,都睁大眼睛盯着赵武华,意思是问他有什么事。赵婉玲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叔叔,意思是让他先开口。赵武华这时正在生侄女的气,埋怨她不该拿自己当挡箭牌。于是,他也和赵婉玲较上了劲,只见他把头一低,把眼皮一垂,任凭赵婉玲再怎么瞪大双眼看他,他也不说一句话。赵婉玲一连瞪了叔叔好几眼之后,发现他还是头不抬眼不瞟,没有说话的意思。心中暗想:“你不说话,我也要拿你做挡箭牌。”于是她便开口说:“爹,娘,我在外面订了一门亲事。就是咱县的县委书记郑紫旺。他虽然比我大了十来岁,但我对他一见钟情。请两位老人成全我。”
赵婉玲的父母听后,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就在父母愣神的功夫,赵婉玲又接着说:“俺叔叔觉得这门亲事挺好,他举双手赞成。”
赵武华心里更加委屈:“我什么时候觉得这门婚事挺好啦?更没有举双手赞成。”然而,事到如今,他也只好点点头:“嗯,我同意了。”
赵婉玲马上又转向父母问:“俺叔叔都同意了,你们两个人呢?你们不会不同意吧?”
在赵婉玲的追问下,她的父母也只好点头同意。
赵婉玲立即站起身向外跑去,边跑边笑着说:“你们都同意,我就没什么顾虑喽。我走喽!”说完,她的身影便消失在门外。
屋里只剩下呆呆发愣的三个人。
……
赵婉玲兴冲冲地回到妇救会驻地。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妇女们有的在练功,有的在做军鞋,有的在缝军装,忙得不亦乐乎。郑紫若站在院子当中,一边缝着军鞋,一边纠正几个姑娘练功的不规范之处。赵婉玲见郑紫若正在忙着,便决定下了班再告诉她。于是她走到几个正在缝军装的姑娘跟前,拿起针线也缝起来。可她的心思怎么也无法集中,第一针就扎到了手指上。疼得她不由得“啊”了一声。
旁边的魏月英关切地问:“怎么啦,婉玲?”
赵婉玲连忙说:“没事。扎了手一下。”
魏月英说:“慢点。别着忙。”
“嗯。”赵婉玲答应一声,便又继续干活。没缝几针就又扎了手。这一次比上一次扎得更厉害,手指头都流血了。疼得她一边吸溜嘴,一边摄着被扎的手指,使劲揉着。
魏月英看到后,忍不住笑着问:“婉玲,你今天是怎么啦?老是心不在焉的?”
赵婉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想:“看来不把这好消息告诉紫若姐,自己这活是干不下去啦。”于是她放下针线,走到郑紫若身边,低声说:“紫若姐,你跟我来一下。”
“什么事啊?”郑紫若一边跟着她往外走,一边问。
赵婉玲向大家扫了一眼,发现都没注意她俩,这才说:“我有好消息告诉你。”
郑紫若问:“什么好消息?”
赵婉玲说:“咱们前两天说的那件事,我已经说通啦。”
郑紫若一听,也喜出望外:“真的?全都说通啦?”
赵婉玲点点头:“全说通啦。紫若姐,这回就看你的啦。你可不能让我白费劲哪!”
郑紫若说:“你放心。我有把握。”
……
傍晚收工后,郑紫若没有回家,而是专程赶到县政府大院。因为她的哥哥郑紫旺就在这里办公,也在这里过夜。郑紫若进院后,径自走向郑紫旺的办公室。她知道,自己要办的这件事,肯定会遭到哥哥的强烈反对。她一边走,一边琢磨着怎样说服哥哥。来到门外,果然看到哥哥还在忙着。她停在门前,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郑紫旺头也没抬,边工作边说。
郑紫若推开门,走进屋里:“哥哥,你还没下班呀?”
“快啦。一会儿就下班。”郑紫旺随后又问:“你怎么来啦?有事吗?”
“没事就不能来看看你吗?”
郑紫旺低下头不吭声,继续他的工作。大约过了两分钟,他的工作告一段落。他这才抬起头说:“你这时候来找我,肯定有事。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郑紫若低下头,在心里斟酌了一下词句,然后才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哥哥,你说这话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郑紫旺随口回答,紧接着又问:“你没头没脑地问这么一句。是什么意思呀?”
郑紫若说:“我想给你介绍个对象。这总可以吧?”
“你就知道瞎操心。”
“你整天忙工作,顾不上自己的婚事。我不操心谁操心啊?”
“好好……你操心吧。你介绍的女方是谁?”
“这个人你也熟悉。就是前几天来接你的赵婉玲。”
郑紫旺立刻瞪起双眼:“你胡闹!她才多大?都能叫我父亲了。你这不是胡扯吗?”
郑紫若也急了:“你以为我闲得没事干啊,给你介绍个这么小的。是人家看上你啦,托我来跟你说的。”
“那也不行!绝对不行!”
“哥哥,我可告诉你!赵婉玲的脾气你也知道。她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她已经跟我说了:这辈子非你不嫁。还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要是再不答应,出了什么意外,可要由你负责。”
“你们总不能强迫我吧?”
“那你说,你为什么不同意娶赵婉玲?”
郑紫旺没好气地说:“因为她才十八岁,和我年龄差得太多。”
郑紫若:“谁规定的两个人结婚,必须要一般大?年龄相差很多的夫妻有的是。你们这才差十四岁,还有差二十岁、三十岁的呢。再说了,人家大部分男人都喜欢年龄小一些的。可你却嫌人家年龄太小,这有些不合情理吧?”
郑紫旺反驳说:“这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年龄相差这么多的夫妻少之又少。你能找出几个?”
郑紫若见他的态度有些软化,连忙又说:“这可多啦。你看过去的财主和当官的,都爱娶小老婆。还有过去的皇帝,人都七老八十的了,还专门娶十七八的小姑娘呢!”
郑紫若一听就生了气:“你提这些人干什么?我是共产党员,是革命者,跟这些人有可比性吗?你再把我跟这些人往一块扯,我就把你轰出去。”
郑紫若也觉得自己最后这几句话有些不妥当,赶紧陪礼说:“哥哥,是我说错啦。我不该拿这些人举例子。你就原谅我吧。”
郑紫旺低着头坐在那里,没有吭声。
郑紫若继续陪礼:“我知道我说错话了,向你陪礼道歉。这还不行吗?”
郑紫旺依旧低着头,不吭声。
郑紫若不由得也着了急:“哥哥,你难道就忍心伤害一个对你一片痴情的姑娘吗?”
郑紫旺低声说:“你容我考虑考虑好吗?”
郑紫若:“有什么可考虑的。人家婉玲姑娘,是人品配不上你,还是容貌配不上你?”
“这不是配上配不上的问题。而是她……她……”
“别你呀他的了。你说个痛快话,到底答应不答应?”
“我……这……”郑紫旺红着脸,吱吱唔唔不肯说。
郑紫若两眼盯着他:“你这个态度……我可认为你是默许了。”
郑紫旺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随你的便。”
郑紫旺开心地笑了。她学着赵婉玲的样子,调皮地说:“我的任务完成喽。我走喽!”说完,笑着向外跑去。
剩下郑紫旺在屋里,红着脸,不住地摇头。
第24章 出使友军
“蒋司令,快请坐。”郑紫旺望着走进屋来的蒋恒寿,笑着问:“你这么远专程赶来,一定有什么事吧?”
蒋恒寿走过去坐在一个高凳子上,也笑着说:“陈队长,我是有事求你来啦。”
陈耀星:“你我之间,何用‘求’字呢?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蒋恒寿低下头想了想,然后才说:“自从上次你们帮我歼灭了孟建奎之后,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你们的部队能够不愄强敌,屡战屡胜?”
陈耀星连忙说:“蒋司令,也不是这样的。”
蒋恒寿用手止住陈耀星,接着又说:“我经过认真分析,终于找到了原因。原因有两个:一是你们的政治教育做得好,你们的战士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为祖国,为民族而战。被这样一个崇高目标凝聚在一起的部队,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部队。”
陈耀星谦虚地说:“蒋司令,你过奖了。”
蒋恒寿摆了摆手,又接着说:“另一个原因,就是你们采用了游击战术。忽东忽西,避实击虚,灵活而机动。每一次战斗,都把敌人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一个政治信仰,一个游击战术,这就是你们克敌制胜的两大法宝。而这恰恰是我们国民党军队所不具备的。因此,我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正式请求你们向我们队伍里派遣政治干部,帮助我们教育士兵。同时,也向我军传授你们独有的游击战术。不知你是否答应?”
陈耀星慌忙说:“我当然答应。不过,你们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蒋恒寿:“别这么说。还是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我看这样吧:你挑选一些有政治素养的人,让我带回去做我们的政治干部。”
“那好吧。”陈耀星只好答应。但他接着又说:“现在让你带回去,恐怕来不及。我看这样吧:三天以后,我让他们到你们部队里去报到。”
“好,咱们一言为定。”
……
蒋恒寿走后,陈耀星立刻找到副队长窦路山,和他一起研究向抗日义勇军派遣政治干部的事。窦路山说:“那就让我们第二连的政治指导员钱六申去吧。他平时在连里政治工作做得非常好,大家都愿意跟他谈心。”
陈耀星说:“好,就由钱六申带队,再加上李恒亮和陈怀钦。我想,他们一定会把抗日义勇军的政治工作,做得焕然一新。”
窦路山说:“好,就这样办。”
……
于是,他们很快便把钱六申、李恒亮、陈怀钦找到办公室。陈耀星马上给他们布置任务:“组织上决定,派你们三个人,到抗日义勇军里去当政治辅导员。”
李恒亮有些担心地说:“老钱在我们这里就是政治干部,他做政治工作是内行。而我只是个副排长,让我带领一排战士冲锋陷阵,我完全能胜任。可让我去做政治工作,我担心我做不好。”
窦路山说:“不必担心。咱们的干部怎么教育你们的,你们就怎么教育他们。”
陈耀星说:“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你们到了那里,无论是生活还是战斗,都要以身作则。要让他们感觉到,你们的行动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这样,你们再讲出话来,他们才会从心眼里佩服。”
李恒亮点了点头,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
两天后,以钱六申为首的三个人,来到了蒋恒寿的队伍里。蒋恒寿亲自迎到大街上,把他们接进司令部。然后便在他的部队里成立了政治部。由钱六申担任政治部主任,李恒亮和陈怀钦担任副主任。政治部里一共九个成员,除了钱六申等三个人以外,蒋恒寿又给他们派来六名有宣传能力的士兵。政治部的驻地就在蒋家洲村西头的一座小院里。
第二天,蒋恒寿在全军排长以上的干部大会上,郑重地说:“最近,我通过和八路军打交道,发现他们在打仗的时候,不论是官还是兵,都能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就是打散了,士兵也都能自动找回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政治工作做得好。八路军的官兵,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为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而战。再看看我们的部队,思想混乱,作风散漫;表面上是正规军,实际上跟一群乌合之众差不多。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官兵没有共同的信仰,他们各自为战,更谈不上相互配合。大家想一想,这样一支没有灵魂、没有崇高信念的军队,怎么能够打胜仗呢?”
许多官兵都频频点头,表示赞成。
蒋恒寿继续说:“因此,我决定在我们的部队里成立政治部。由三名八路军干部担任政治部的负责人。”说到这里,他转身指着钱六申等三个人,分别介绍说:“这位是我从八路军那里请来的政治干部钱六申,他将担任政治部主任。还有两位,李恒亮和陈怀钦,他俩将担任政治部副主任。今后,抗日义勇军也要效仿八路军的样子,把政治工作放到第一位。一个军队要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政治工作。从此以后,我们的所有官兵,也包括我在内,在生活和作风方面,都要接受政治部的指导,服从政治部的安排。”
……
会议结束后,钱六申一边往政治部驻地走,一边在心里琢磨:“自己刚来到这里,对各方面的情况都不了解。以后的工作从哪里入手,怎样才能对症下药?……”这时,他忽然想起了几个月前,八路军在这里设立的联络处,陶志勇等三个人的音容笑貌又俘现在他的脑海里:“我应该去向他们了解一下情况。可他们住在哪儿呢?”
钱六申不由得抬起头,向四周寻视。就见前面有一个士兵向他这里走过来。他伸手拦住那位士兵,客气地问:“我跟你打听一下,到八路军联络处怎么走?”
那士兵往北一指,说:“顺着这条小街往北走,走到那个十字街往西一拐就到了。联络处的大门口挂着牌子呢。”
钱六申道过谢后,便加快脚步向北走。
到了十字街,他往西一拐,果然看到了“八路军联络处”的牌子。钱六申心里一阵喜悦,立即走过去敲门。
出来开门的是一位年轻人,他望着钱六申问:“你是……?”
钱六申说:“我叫钱六申。有事要见你们的陶志勇主任。”
“你等一下。”那士兵转身回去禀报。
不一会儿,就见陶志勇一溜小跑从里面出来。他一看到钱六申,便高兴地说:“你一来我就听说了,却一直没抽出时间去看你。”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