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604
阅读:3542
发表:2020/11/17 修改:2020/11/23
83章 爱情 小说
《罗曼蒂克家族》第74章:曹奶奶与聂妍
1-3
…
74
82
8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74章、曹奶奶与聂妍
一天,趁吹叔结束了一天的误乐,我用车将他接到佛光酒楼,安排在“如汝意厅”,让小粉脸特意点了吹叔最爱吃的旺蛋和一盘海虾,一盘佛手,另叫厨房专门送来几块猪排,那是给鹰的美餐。
我站着恭敬地为吹叔满满斟上一杯。
“侄啊?这么好酒好菜,准是有事吧?”吹叔照例把鹰放在木椅上啄猪排,自己翘着二郎腿,抓起桌上那瓶54°的“五华佛酒”摇了摇,眯着快活的小眼睛问我。
对吹叔,我没有必要绕弯子,就把曹奶奶找我的事全盘托出。
不等我说完,他“叽溜”声将我斟的酒干了,说:“哈哈,侄啊,我不是早说了,拳头向外打,胳膊朝里弯嘛!”
我一怔,又给自己斟满酒,低低地举到吹叔面前,说:“叔,来,先敬您老一杯!”待吹叔受宠若惊地将酒喝下,我又问:“叔,侄正要请教您老,什么叫‘胳膊朝里弯’呀?”
吹叔用手背抹着湿润的嘴唇,眨着小眼睛笑着看我,问:“曹奶奶与冷家有一段千丝万缕的故事,你没听说过?”
尽管我自小就隐隐约约听到过冷家那些风流艳事,但可从来没听说关于曹奶奶与冷家也有什么瓜葛。
“叔,你老也是三代以上的人了,可不能在我们小辈面前拿曹奶奶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开玩笑哦。”我故意用激将法呛他。
吹叔双手抱着“佛手”呲牙咧嘴地啃着,不时用手指抠着牙缝中的残物,见我问,他偏着脑袋,诡谲地冲我笑着说:“啸啊,冷少宣追求小姑娘的故事,你听说过吧?”
那是当然。但那时我还小,对大人的事从来就不甚关心,至于艳冰祖父与追求那小姑娘的细枝末节,我就不清楚了。现在吹叔重新提起,敏感使我不得不急切地问:“吹叔,那小姑娘是谁?”
“就、就是曹姑娘啊。”吹叔啃着佛手,言词不清。
“曹姑娘?曹姑娘是谁?”
“瞧你们这些年青人,这点弯子都转不过来?曹姑娘就是现在的曹奶奶呀!”
“啊?”我惊讶得几乎怀疑吹叔是否又在胡吹乱侃!
“曹奶奶也不是我们清风庄人,冷少宣怎么会认识她?”我追问着。
吹叔已啃完一只“佛手”,可能是感觉嘴角腻得难受,从桌上抽出纸巾一边狠命擦拭一番,接着摸了摸正在身旁椅上啄猪排的鹰,又闪着小眼看着我:
“曹家庄你知道吗?”
曹家庄就在梅山脚下,是我们清风寨大山深处最大的一个村庄,我当然知道?吹叔见我点头,又抽了一张餐巾纸擦了擦手,说:“那时候不都说我们清风庄出美女吗?其实啊,出美女的村庄何止是我们清风庄,曹家庄那时才是真是出了个大美女!她姓曹,叫栀子,那时曹栀子也不过十二三岁吧,长得苗条,白净,眉清目秀,我一点都不夸张,她那指头呀,细得就像刚出土的笋芽芽,又长又尖;胳膊哟,那真叫藕段呀,白白嫩嫩;开口说话银铃响,走路扭腰柳摆风,那真是貌美若仙啊!”
吹牛是吹叔的强项,我当然不与他计较,只是静静地听讲。
“那时老菜花、小菜花不是在梅山做了大罗二罗的‘压寨夫人’吗?可她这两个‘压寨夫人’并不是整天坐在山上压寨,而是隔三差五就要到山下帮助大罗二罗做些‘民运’工作。于是就经常带着小少宣以要饭为名,到曹家庄一带活动,渐渐地,小少宣就认识了那个叫曹栀子的小姑娘。那时他俩正好年龄相仿,都在十二三岁,小少宣生得大头大脑,机灵活泛,二罗更是疼爱他,想把他留在身边当勤务,也好随时教他些文化。可小少宣从小就是个情种,他人跟着二罗,但心里时时想的还是那个曹栀子,只要瞅住空,就溜到曹家庄,想吃曹栀子那只‘天鹅肉’……”
说到这里,吹叔像说书人样卖了关子,端起酒杯,满满吞了一杯,手一抹,嘴一咂,接着说:“我们那地方自古不是有个说法,叫‘腊月烤火,正月过年,二月看灯,三月看戏,四月抹牌,五月种田’吗?冷少宣为了追求曹栀子,腊月里,他以帮着生火堆为名,去曹家见栀子,去捏栀子那起着梅花氹的小嫩手,栀子不嗔不怒,只用火钳夹火炭烫他的手;大年初一,他借着放雷炮去看栀子,栀子不忸不怩,只把点着的雷炮对准他,炸得他双脚乱弹;看灯机会好,可栀子专要他去夺小丑那把破巴蕉扇,被小丑打得他满头是包;看戏的机会更妙,他拉栀子到远离戏台的草堆旁,一边将那油炸的锯齿状油炸臭豆干往栀子嘴里塞,一边动手动脚摸……你想,曹栀子虽然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但家境至少要比那个流浪的冷少宣家强,何况那时冷家那些风流艳事,清风寨一带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曹栀子会把一个靠流浪生活的穷小子看在眼里吗?那次,正在少宣向栀子动手动脚的时候,栀子的母亲出现了,揪住小少宣就是一顿恶打,恶打过后,又拖到梅山大罗二罗处告了一状,直将小少宣被关了七七四十九天禁闭,才算一场风波平息……”
听到这里,我确实为冷家那种自小风流的遗传习性感到尴尬,同时也为那位曹小姐的冷酷无情而愤慨不已!
吹叔可能是见我神情有些激动,缓缓呷下一口小酒,唉叹道:“啸啊,穷无穷根,富无富苗。这你大概听说过,解放后,冷少宣不是当上清风庄的人民代表,以后又当上清风寨的区委书记和公社一把手吗?”
这些,我不仅知道,更记得那句流传至今的“清风寨的天,属于冷少宣”的顺口溜!
我问:“叔,这与曹栀子有什么关系呢?”
吹叔又自抿一杯,两眼朦胧,说,“冷少宣被二罗关了禁闭后,曹栀子就嫁给了本村一个叫杨柏清的人。梅花坳一战,大罗二罗整个连队几乎全军覆没,解放后镇压反革命,先以为出卖了大罗二罗的是菜花母女俩,就把她俩打成了‘革命叛徒’。后来二罗来了,重新组织调查,就查出给国民党透露消息的是曹栀子夫妇俩……”
“她夫妻俩为什么要出卖大罗二罗?莫不是嫉恨冷少宣当年纠缠栀子的事?”我追问道。
“那倒不是。因为曹家庄就在梅山脚下,为了打听大罗二罗他们的活动情况,独立十三旅先是派人将菜花母女俩抓去审问,什么也没得到后,又派特务到梅山一带打听。一天,曹栀子夫妇俩在梅山脚下锄豆草,无意中谈到大罗二罗的住处,不料被特务听到,回报给独立十三旅,十三旅就派兵突袭了梅花坳……”
哦,是这样。
一天,趁吹叔结束了一天的误乐,我用车将他接到佛光酒楼,安排在“如汝意厅”,让小粉脸特意点了吹叔最爱吃的旺蛋和一盘海虾,一盘佛手,另叫厨房专门送来几块猪排,那是给鹰的美餐。
我站着恭敬地为吹叔满满斟上一杯。
“侄啊?这么好酒好菜,准是有事吧?”吹叔照例把鹰放在木椅上啄猪排,自己翘着二郎腿,抓起桌上那瓶54°的“五华佛酒”摇了摇,眯着快活的小眼睛问我。
对吹叔,我没有必要绕弯子,就把曹奶奶找我的事全盘托出。
不等我说完,他“叽溜”声将我斟的酒干了,说:“哈哈,侄啊,我不是早说了,拳头向外打,胳膊朝里弯嘛!”
我一怔,又给自己斟满酒,低低地举到吹叔面前,说:“叔,来,先敬您老一杯!”待吹叔受宠若惊地将酒喝下,我又问:“叔,侄正要请教您老,什么叫‘胳膊朝里弯’呀?”
吹叔用手背抹着湿润的嘴唇,眨着小眼睛笑着看我,问:“曹奶奶与冷家有一段千丝万缕的故事,你没听说过?”
尽管我自小就隐隐约约听到过冷家那些风流艳事,但可从来没听说关于曹奶奶与冷家也有什么瓜葛。
“叔,你老也是三代以上的人了,可不能在我们小辈面前拿曹奶奶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开玩笑哦。”我故意用激将法呛他。
吹叔双手抱着“佛手”呲牙咧嘴地啃着,不时用手指抠着牙缝中的残物,见我问,他偏着脑袋,诡谲地冲我笑着说:“啸啊,冷少宣追求小姑娘的故事,你听说过吧?”
那是当然。但那时我还小,对大人的事从来就不甚关心,至于艳冰祖父与追求那小姑娘的细枝末节,我就不清楚了。现在吹叔重新提起,敏感使我不得不急切地问:“吹叔,那小姑娘是谁?”
“就、就是曹姑娘啊。”吹叔啃着佛手,言词不清。
“曹姑娘?曹姑娘是谁?”
“瞧你们这些年青人,这点弯子都转不过来?曹姑娘就是现在的曹奶奶呀!”
“啊?”我惊讶得几乎怀疑吹叔是否又在胡吹乱侃!
“曹奶奶也不是我们清风庄人,冷少宣怎么会认识她?”我追问着。
吹叔已啃完一只“佛手”,可能是感觉嘴角腻得难受,从桌上抽出纸巾一边狠命擦拭一番,接着摸了摸正在身旁椅上啄猪排的鹰,又闪着小眼看着我:
“曹家庄你知道吗?”
曹家庄就在梅山脚下,是我们清风寨大山深处最大的一个村庄,我当然知道?吹叔见我点头,又抽了一张餐巾纸擦了擦手,说:“那时候不都说我们清风庄出美女吗?其实啊,出美女的村庄何止是我们清风庄,曹家庄那时才是真是出了个大美女!她姓曹,叫栀子,那时曹栀子也不过十二三岁吧,长得苗条,白净,眉清目秀,我一点都不夸张,她那指头呀,细得就像刚出土的笋芽芽,又长又尖;胳膊哟,那真叫藕段呀,白白嫩嫩;开口说话银铃响,走路扭腰柳摆风,那真是貌美若仙啊!”
吹牛是吹叔的强项,我当然不与他计较,只是静静地听讲。
“那时老菜花、小菜花不是在梅山做了大罗二罗的‘压寨夫人’吗?可她这两个‘压寨夫人’并不是整天坐在山上压寨,而是隔三差五就要到山下帮助大罗二罗做些‘民运’工作。于是就经常带着小少宣以要饭为名,到曹家庄一带活动,渐渐地,小少宣就认识了那个叫曹栀子的小姑娘。那时他俩正好年龄相仿,都在十二三岁,小少宣生得大头大脑,机灵活泛,二罗更是疼爱他,想把他留在身边当勤务,也好随时教他些文化。可小少宣从小就是个情种,他人跟着二罗,但心里时时想的还是那个曹栀子,只要瞅住空,就溜到曹家庄,想吃曹栀子那只‘天鹅肉’……”
说到这里,吹叔像说书人样卖了关子,端起酒杯,满满吞了一杯,手一抹,嘴一咂,接着说:“我们那地方自古不是有个说法,叫‘腊月烤火,正月过年,二月看灯,三月看戏,四月抹牌,五月种田’吗?冷少宣为了追求曹栀子,腊月里,他以帮着生火堆为名,去曹家见栀子,去捏栀子那起着梅花氹的小嫩手,栀子不嗔不怒,只用火钳夹火炭烫他的手;大年初一,他借着放雷炮去看栀子,栀子不忸不怩,只把点着的雷炮对准他,炸得他双脚乱弹;看灯机会好,可栀子专要他去夺小丑那把破巴蕉扇,被小丑打得他满头是包;看戏的机会更妙,他拉栀子到远离戏台的草堆旁,一边将那油炸的锯齿状油炸臭豆干往栀子嘴里塞,一边动手动脚摸……你想,曹栀子虽然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但家境至少要比那个流浪的冷少宣家强,何况那时冷家那些风流艳事,清风寨一带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曹栀子会把一个靠流浪生活的穷小子看在眼里吗?那次,正在少宣向栀子动手动脚的时候,栀子的母亲出现了,揪住小少宣就是一顿恶打,恶打过后,又拖到梅山大罗二罗处告了一状,直将小少宣被关了七七四十九天禁闭,才算一场风波平息……”
听到这里,我确实为冷家那种自小风流的遗传习性感到尴尬,同时也为那位曹小姐的冷酷无情而愤慨不已!
吹叔可能是见我神情有些激动,缓缓呷下一口小酒,唉叹道:“啸啊,穷无穷根,富无富苗。这你大概听说过,解放后,冷少宣不是当上清风庄的人民代表,以后又当上清风寨的区委书记和公社一把手吗?”
这些,我不仅知道,更记得那句流传至今的“清风寨的天,属于冷少宣”的顺口溜!
我问:“叔,这与曹栀子有什么关系呢?”
吹叔又自抿一杯,两眼朦胧,说,“冷少宣被二罗关了禁闭后,曹栀子就嫁给了本村一个叫杨柏清的人。梅花坳一战,大罗二罗整个连队几乎全军覆没,解放后镇压反革命,先以为出卖了大罗二罗的是菜花母女俩,就把她俩打成了‘革命叛徒’。后来二罗来了,重新组织调查,就查出给国民党透露消息的是曹栀子夫妇俩……”
“她夫妻俩为什么要出卖大罗二罗?莫不是嫉恨冷少宣当年纠缠栀子的事?”我追问道。
“那倒不是。因为曹家庄就在梅山脚下,为了打听大罗二罗他们的活动情况,独立十三旅先是派人将菜花母女俩抓去审问,什么也没得到后,又派特务到梅山一带打听。一天,曹栀子夫妇俩在梅山脚下锄豆草,无意中谈到大罗二罗的住处,不料被特务听到,回报给独立十三旅,十三旅就派兵突袭了梅花坳……”
哦,是这样。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