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5700
成片时长:约85分钟
阅读:7813
发表:2021/1/7
主旋律,古装
电影剧本
稷下学宫风云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1-A-00111】
环渊: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的本根, 持定存在的本原。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拒绝人间的学问,保持无忧无虑的心。
齐威王点头。
齐威王:嗯,这个说的好。
环渊:翘著脚就站立不住,蹦著高就走不成路。自以为能看见的是瞎子,自以为聪明的是傻子。自我夸耀的徒劳无功,自高自大的不能为首。从道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像多余的饭,累赘的事,只会让人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的。道,通常不显露其名份。
齐威王连连点头。
齐威王:好,好。
环渊:存在的本原,即道的本体,虽然精渺微小,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他。王侯若能持守他,万物会自动归顺。天地相和,降下甘露,无人分配,自然均匀。
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 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齐威王连连点头。
齐威王:好,好。
环渊: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洼的得充满,将残的得新生,缺乏的便获得,富有的便迷惑。所以,圣人与道合一,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 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
齐威王伸出手示意两个鼓手击鼓。
两名鼓手击鼓。
鼓声雷动。
环渊稳稳当当地站起,慢慢走下亭台,盘腿坐下。
众学子交头接耳。
场号:011
时间:日
人物:齐威王(中年)、四名武士、宫人、淳于髡、慎到、环渊、彭蒙、田骈、众学子、两名鼓手、邹忌
场景:稷下学宫内
慎到往两边略看一下,站起来快速走向亭台,盘腿坐下。
(慎到的头像旁播放慎到名字的字样)
慎到:天有无限的光明,不必担忧人间存在的黑暗;地有无穷的财富,不必担忧人间存在的贫穷;圣人具有美好的德行,不必担忧人间存在的危难。天虽然不担忧人间的黑暗,人们开辟门窗,一定会使自己取得光明,那么天就没有事了。地虽然不担忧人间的贫穷,人们伐木割草,一定会使自己取得财富,那么地就没有事了。圣人虽然不担忧人间的危难,人们都效法于上,亲近于下,就一定能得到社会的安定,那么圣人就没有事了。因此,圣人处在上位,能够做到不损害人,却不能使人们不危害自己,那么百姓就要除掉他们的祸害。圣人能够统治天下,是接受了人民的重托,不是自己私自窃取的。百姓对于圣人,是奉养他,而不是靠圣人来养活自己,那么圣人就没有事了。
齐威王连连点头。
齐威王:好,好。
慎到:天下最美丽的女子,要是让她们穿上兽皮和粗麻布衣,那么看见的人都会马上跑开;要是让她们换上漂亮的细麻布衣,那么过路的人都会停下来观看。由此看来,则是好看的细麻布衣资助的结果。美女不穿好看的衣服而穿难看的衣服,就会让人产生嫌恶。背着沉重的东西长途跋涉,走完山谷与原野,跑了十多里路,是因为把东西捆绑在背上的缘故。如果把东西不捆绑好放在背上,就无法走路。所以,腾蛇趁雾游行,飞龙乘云往来,如果云消雾散,腾蛇、飞龙与蚯蚓没有什么两样,这是因为它们失掉了依托的缘故。因此,贤人之所以屈服于不肖者,是因为贤人的权力太轻;而不肖者能服从于贤人,是因为贤人的地位尊贵。唐尧作为普通百姓,不能指使他的邻家;等到他坐北朝南称王的时候,就能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由此看来,贤德并不能使不肖者服从,而权势地位却能使贤人屈服。
齐威王连连点头。
慎到:因此,没有名望的人能决断一切,是由于权重的缘故;弓弩不强而矰射得高,是凭借风势的缘故;自身不贤而命令却能得到推行,是借助于众人的力量。所以,托负重物跨越高处的人,一定不会忽视把东西捆绑好;喜爱婴儿的人,一定不会慢待伺候婴儿的人;经过艰难险阻长途跋涉的人,一定不会轻视驾御车马的本领。这是因为得到帮助就会成功,失去帮助就会失败。古代三王、五伯的德行,可与天地相参,可与鬼神相通,可以遍及万物,这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广泛的帮助。
齐威王思索。
齐威王:嗯······
慎到:古时候,工匠不兼做其它事情,士人不兼任其他官职。工匠不兼做其它事情,事情就不多,事情不多就容易做好。士人不兼任其他官职,职责就少,职责少就容易胜任。所以士人的职位可以世代相继,工匠的职业可以长期不变。各种工匠的子弟不用学习就能做工,这不是他们生来就心灵手巧,而是说他们能经常看到做工的缘故。现在国家没有长期稳定的政策,官吏没有常久实行的法令,因此国家政治日趋谬误。实行教化虽然很有成效,但各级官吏缺乏且多数不称职;官吏缺乏又不称职,治理国家的方法就匮竭;治理国家的方法匮竭,就会仰慕渴求贤能智慧的人;仰慕渴求贤能智慧的人,那么国家政治的关键就完全操纵在一个人的手中。
齐威王思索。
齐威王:嗯······
众学子交头接耳。
慎到迟疑地看看齐威王。
齐威王:接着讲,接着讲。
慎到:古时候,拥立天子而使他尊贵,并不是让天子一个人得到利益。这是说:天下没有一位尊贵的君主,那么国家的法令就行不通,让法令行得通是为了治理好天下。所以拥立天子是为了治理好天下,并不是设置天下来为天子一个人服务;拥立国君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并不是建立国家来为国君一个人服务;设置官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并不是设置官职来为长官个人享乐。国家的法制虽然还不完善,但还是胜过没有法制,法制可以用来统一人心。
齐威王拍一下桌案。
齐威王:讲得好!
慎到抬高了声调。
慎到:用拈阄来分配财物,用抽签来分配马匹,不是说拈阄、抽签是最均平的,而是借用这种公正的方式方法,让那些分得好东西的人不知道对谁感恩戴德,让那些分得坏东西的人不知道对谁抱怨怀恨,这样来堵塞人们的各种欲望。所以用蓍龟占卜吉凶祸福来确立公正的认识,用秤称量物体轻重来确立公正的标准,用文书契约来确立公正的信誉,用度量丈量物体的长短来确立公正的审查准则,用法令制度、礼仪典章来确立公正的道义。凡是确立公正的准则,都是为了摒弃私心。圣明的君主做事论功,一定要凭借聪明才智;确定奖赏和分配财物,一定要遵循国家制定的统一法规;施行德政要做到恰到好处,一定要符合礼仪规范。所以君主的欲望不能错过时机,爱好不能违犯法制,尊贵贤人不能超过亲族辈分,赏赐俸禄不能超过官职爵位。士人不得兼任其它官职,工匠不得兼做其它事务,根据才能的大小分配合适的工作;根据工作中的贡献赏给相应的报酬。如果能做到这样,君主和官吏就不会滥用赏赐,臣下和百姓就不会贪收财物。
齐威王听的聚精会神,以致慎到讲完了还在聚精会神的听,猛然醒悟,伸出手示意两个鼓手击鼓。
两名鼓手击鼓。
鼓声雷动。
慎到不好意思地站起,慢慢走下亭台,盘腿坐下。
众学子交头接耳。
邹忌急急走进宫内,走到齐威王身边耳语。
场号:012
时间:日
人物:楚国将领、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众楚国兵士
场景:军队行进中
军队行进中,上写“楚”字的旌旗飘荡。
骑在马上的楚国副将试探着问楚国将领。
一楚国副将:大将军,这次我们伐齐,是不是远离宋国的方向?
另一楚国副将:没必要,我们公开打出伐齐的声势,就是在安抚宋国。
楚国将领得意的笑笑。
楚国将领:说的对,我们公开打出伐齐的声势,一是安抚宋国,再有就是震慑齐国,瓦解齐国的士气。
一楚国副将转回头催促着。
一楚国副将:快些跟上,速速行进!
两名校官转回头催促着。
两名校官:快些跟上,速速行进!
场号:013
时间:日
人物:齐威王(中年)、淳于髡、宫人
场景:齐王府内
齐威王端坐,宫人立在旁。
齐威王对淳于髡说。
齐威王:楚国伐齐,命你带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速速向赵国求援,务必使赵国出兵相救。
淳于髡行礼。
淳于髡:遵命。
场号:014
时间:黄昏
人物:楚国将领、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众楚国兵士
场景:军队行进中
军队行进中
一楚国兵士骑马从对面跑来,到骑着马的楚国将领马前,下马单腿跪拜。
一楚国兵士:大将军,此离齐国边关还有三十里。
骑着马的楚国将领巡视了一下周围,对四名骑着马的楚国副将下令。
楚国将领:安营扎寨。
骑着马的楚国将领对一楚国兵士。
骑着马的楚国将领:再探再报。
一楚国兵士拜。
一楚国兵士:是。
一楚国兵士翻身上马,跑向来的方向。
四名楚国副将骑马分别到队伍两侧,喊。
四名楚国副将:停止行进!安营扎寨!
队伍前面的众楚国兵士停止行进,散开。
八名校官骑马奔向后面的队伍,喊。
八名校官:停止行进!安营扎寨!
场号:015
时间:晚
人物:淳于髡、赵王、众文官、众武将
场景:赵王府内
赵王端坐在桌案前,众文官将将分列在两边。
淳于髡站在赵王对面,对赵王说。
淳于髡:楚国伐齐,齐王命我带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速速向赵国求援,务必使赵国出兵相救。
赵王:楚国伐齐,与我赵国何干?
淳于髡:齐赵两国相邻,自来相安,楚国一向窥测北方,一旦攻下齐国,想赵国自然成了楚国嘴下的肥肉。
一文官出列,行礼。
一文官:大王,齐国来使说的是一番道理,楚国地面宽阔,物资丰富,人员充足,一向窥测北方,不但企图于齐国,而且也企图我赵国。
赵王思考。
淳于髡:有齐国相隔于楚国,赵国自然不会受楚国的骚扰,齐国以自己之力不敌楚国,赵国以自己之力也不会敌楚国,可一旦齐国与赵国合力,楚国自然会不敌,请大王考虑。
又一文官出列,行礼。
又一文官:大王,齐国来使说的是一番道理,俗话说,一手不敌双拳,虽然我赵国弱小,但与齐国联合,想楚国自然不成对手。
淳于髡:如若齐国被灭,赵国相邻的,就不会再是与赵国相安的齐国,而是虎视眈眈垂涎北方的齐国,大王想一想吧,那就如同在大王旁边放了一个火炉,恐怕大王屁股底下就不会再是这安稳的座椅,也会变成一个火炉,想大王···啊。
赵王不由自主地挪屁股动了动。
再一文官出列,行礼。
再一文官:大王,有齐国在,总比将来只是我们面对楚国强,何况齐国又送来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赵王侧头巡视一下众武将。
众武将一齐出列行礼。
众武将:愿听大王派遣。
赵王下了决心,对淳于髡说。
赵王:立派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共同抗楚!
场号:016
时间:夜
人物:楚国将领、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一楚国兵士
场景:军帐内
楚国将领正与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围在桌案边。
一楚国兵士跑进军帐内,单腿跪拜。
一楚国兵士:大将军,赵国派出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正在奔赴齐国边关。
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立刻分列桌案两旁。
楚国将领:赵国居然派出精兵十万······
楚国将领单腿踩凳单手支在腿上托腮思考。
一名楚国副将出列行礼。
一名楚国副将:大将军,咱们只是十万人马,赵国派出精兵十万援齐,如再加上齐国的人马,恐咱们在人马上已经是劣势。
又一名楚国副将出列行礼。
又一名楚国副将:大将军,齐赵联合,他们军需给养,比咱们供给方便,人员又超过咱们,恐此时不宜于讨伐齐国。
楚国将领恼怒地将托腮的单手攥拳砸向桌案。
楚国将领:立刻拔营起寨!撤!
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一楚国兵士立刻跑出军帐。
外面传来一片敲梆声。
场号:017
时间:日
人物:齐威王(中年)、淳于髡、邹忌、宫人
场景:齐王府内摆宴
酒宴吃喝气氛热烈。
齐威王兴高采烈地。
齐威王:不辱使命!值得庆贺!稷下学宫出来的人,各个都是英才!
邹忌态度谦和地。
邹忌:不才够不上英才。
齐威王兴高采烈地。
齐威王:嗯!怎么够不上英才?即时无缓地提供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邹忌态度谦和地举杯向淳于髡祝酒。
齐威王点头。
齐威王:嗯,这个说的好。
环渊:翘著脚就站立不住,蹦著高就走不成路。自以为能看见的是瞎子,自以为聪明的是傻子。自我夸耀的徒劳无功,自高自大的不能为首。从道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像多余的饭,累赘的事,只会让人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的。道,通常不显露其名份。
齐威王连连点头。
齐威王:好,好。
环渊:存在的本原,即道的本体,虽然精渺微小,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他。王侯若能持守他,万物会自动归顺。天地相和,降下甘露,无人分配,自然均匀。
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 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齐威王连连点头。
齐威王:好,好。
环渊: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洼的得充满,将残的得新生,缺乏的便获得,富有的便迷惑。所以,圣人与道合一,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 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
齐威王伸出手示意两个鼓手击鼓。
两名鼓手击鼓。
鼓声雷动。
环渊稳稳当当地站起,慢慢走下亭台,盘腿坐下。
众学子交头接耳。
场号:011
时间:日
人物:齐威王(中年)、四名武士、宫人、淳于髡、慎到、环渊、彭蒙、田骈、众学子、两名鼓手、邹忌
场景:稷下学宫内
慎到往两边略看一下,站起来快速走向亭台,盘腿坐下。
(慎到的头像旁播放慎到名字的字样)
慎到:天有无限的光明,不必担忧人间存在的黑暗;地有无穷的财富,不必担忧人间存在的贫穷;圣人具有美好的德行,不必担忧人间存在的危难。天虽然不担忧人间的黑暗,人们开辟门窗,一定会使自己取得光明,那么天就没有事了。地虽然不担忧人间的贫穷,人们伐木割草,一定会使自己取得财富,那么地就没有事了。圣人虽然不担忧人间的危难,人们都效法于上,亲近于下,就一定能得到社会的安定,那么圣人就没有事了。因此,圣人处在上位,能够做到不损害人,却不能使人们不危害自己,那么百姓就要除掉他们的祸害。圣人能够统治天下,是接受了人民的重托,不是自己私自窃取的。百姓对于圣人,是奉养他,而不是靠圣人来养活自己,那么圣人就没有事了。
齐威王连连点头。
齐威王:好,好。
慎到:天下最美丽的女子,要是让她们穿上兽皮和粗麻布衣,那么看见的人都会马上跑开;要是让她们换上漂亮的细麻布衣,那么过路的人都会停下来观看。由此看来,则是好看的细麻布衣资助的结果。美女不穿好看的衣服而穿难看的衣服,就会让人产生嫌恶。背着沉重的东西长途跋涉,走完山谷与原野,跑了十多里路,是因为把东西捆绑在背上的缘故。如果把东西不捆绑好放在背上,就无法走路。所以,腾蛇趁雾游行,飞龙乘云往来,如果云消雾散,腾蛇、飞龙与蚯蚓没有什么两样,这是因为它们失掉了依托的缘故。因此,贤人之所以屈服于不肖者,是因为贤人的权力太轻;而不肖者能服从于贤人,是因为贤人的地位尊贵。唐尧作为普通百姓,不能指使他的邻家;等到他坐北朝南称王的时候,就能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由此看来,贤德并不能使不肖者服从,而权势地位却能使贤人屈服。
齐威王连连点头。
慎到:因此,没有名望的人能决断一切,是由于权重的缘故;弓弩不强而矰射得高,是凭借风势的缘故;自身不贤而命令却能得到推行,是借助于众人的力量。所以,托负重物跨越高处的人,一定不会忽视把东西捆绑好;喜爱婴儿的人,一定不会慢待伺候婴儿的人;经过艰难险阻长途跋涉的人,一定不会轻视驾御车马的本领。这是因为得到帮助就会成功,失去帮助就会失败。古代三王、五伯的德行,可与天地相参,可与鬼神相通,可以遍及万物,这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广泛的帮助。
齐威王思索。
齐威王:嗯······
慎到:古时候,工匠不兼做其它事情,士人不兼任其他官职。工匠不兼做其它事情,事情就不多,事情不多就容易做好。士人不兼任其他官职,职责就少,职责少就容易胜任。所以士人的职位可以世代相继,工匠的职业可以长期不变。各种工匠的子弟不用学习就能做工,这不是他们生来就心灵手巧,而是说他们能经常看到做工的缘故。现在国家没有长期稳定的政策,官吏没有常久实行的法令,因此国家政治日趋谬误。实行教化虽然很有成效,但各级官吏缺乏且多数不称职;官吏缺乏又不称职,治理国家的方法就匮竭;治理国家的方法匮竭,就会仰慕渴求贤能智慧的人;仰慕渴求贤能智慧的人,那么国家政治的关键就完全操纵在一个人的手中。
齐威王思索。
齐威王:嗯······
众学子交头接耳。
慎到迟疑地看看齐威王。
齐威王:接着讲,接着讲。
慎到:古时候,拥立天子而使他尊贵,并不是让天子一个人得到利益。这是说:天下没有一位尊贵的君主,那么国家的法令就行不通,让法令行得通是为了治理好天下。所以拥立天子是为了治理好天下,并不是设置天下来为天子一个人服务;拥立国君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并不是建立国家来为国君一个人服务;设置官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并不是设置官职来为长官个人享乐。国家的法制虽然还不完善,但还是胜过没有法制,法制可以用来统一人心。
齐威王拍一下桌案。
齐威王:讲得好!
慎到抬高了声调。
慎到:用拈阄来分配财物,用抽签来分配马匹,不是说拈阄、抽签是最均平的,而是借用这种公正的方式方法,让那些分得好东西的人不知道对谁感恩戴德,让那些分得坏东西的人不知道对谁抱怨怀恨,这样来堵塞人们的各种欲望。所以用蓍龟占卜吉凶祸福来确立公正的认识,用秤称量物体轻重来确立公正的标准,用文书契约来确立公正的信誉,用度量丈量物体的长短来确立公正的审查准则,用法令制度、礼仪典章来确立公正的道义。凡是确立公正的准则,都是为了摒弃私心。圣明的君主做事论功,一定要凭借聪明才智;确定奖赏和分配财物,一定要遵循国家制定的统一法规;施行德政要做到恰到好处,一定要符合礼仪规范。所以君主的欲望不能错过时机,爱好不能违犯法制,尊贵贤人不能超过亲族辈分,赏赐俸禄不能超过官职爵位。士人不得兼任其它官职,工匠不得兼做其它事务,根据才能的大小分配合适的工作;根据工作中的贡献赏给相应的报酬。如果能做到这样,君主和官吏就不会滥用赏赐,臣下和百姓就不会贪收财物。
齐威王听的聚精会神,以致慎到讲完了还在聚精会神的听,猛然醒悟,伸出手示意两个鼓手击鼓。
两名鼓手击鼓。
鼓声雷动。
慎到不好意思地站起,慢慢走下亭台,盘腿坐下。
众学子交头接耳。
邹忌急急走进宫内,走到齐威王身边耳语。
场号:012
时间:日
人物:楚国将领、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众楚国兵士
场景:军队行进中
军队行进中,上写“楚”字的旌旗飘荡。
骑在马上的楚国副将试探着问楚国将领。
一楚国副将:大将军,这次我们伐齐,是不是远离宋国的方向?
另一楚国副将:没必要,我们公开打出伐齐的声势,就是在安抚宋国。
楚国将领得意的笑笑。
楚国将领:说的对,我们公开打出伐齐的声势,一是安抚宋国,再有就是震慑齐国,瓦解齐国的士气。
一楚国副将转回头催促着。
一楚国副将:快些跟上,速速行进!
两名校官转回头催促着。
两名校官:快些跟上,速速行进!
场号:013
时间:日
人物:齐威王(中年)、淳于髡、宫人
场景:齐王府内
齐威王端坐,宫人立在旁。
齐威王对淳于髡说。
齐威王:楚国伐齐,命你带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速速向赵国求援,务必使赵国出兵相救。
淳于髡行礼。
淳于髡:遵命。
场号:014
时间:黄昏
人物:楚国将领、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众楚国兵士
场景:军队行进中
军队行进中
一楚国兵士骑马从对面跑来,到骑着马的楚国将领马前,下马单腿跪拜。
一楚国兵士:大将军,此离齐国边关还有三十里。
骑着马的楚国将领巡视了一下周围,对四名骑着马的楚国副将下令。
楚国将领:安营扎寨。
骑着马的楚国将领对一楚国兵士。
骑着马的楚国将领:再探再报。
一楚国兵士拜。
一楚国兵士:是。
一楚国兵士翻身上马,跑向来的方向。
四名楚国副将骑马分别到队伍两侧,喊。
四名楚国副将:停止行进!安营扎寨!
队伍前面的众楚国兵士停止行进,散开。
八名校官骑马奔向后面的队伍,喊。
八名校官:停止行进!安营扎寨!
场号:015
时间:晚
人物:淳于髡、赵王、众文官、众武将
场景:赵王府内
赵王端坐在桌案前,众文官将将分列在两边。
淳于髡站在赵王对面,对赵王说。
淳于髡:楚国伐齐,齐王命我带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速速向赵国求援,务必使赵国出兵相救。
赵王:楚国伐齐,与我赵国何干?
淳于髡:齐赵两国相邻,自来相安,楚国一向窥测北方,一旦攻下齐国,想赵国自然成了楚国嘴下的肥肉。
一文官出列,行礼。
一文官:大王,齐国来使说的是一番道理,楚国地面宽阔,物资丰富,人员充足,一向窥测北方,不但企图于齐国,而且也企图我赵国。
赵王思考。
淳于髡:有齐国相隔于楚国,赵国自然不会受楚国的骚扰,齐国以自己之力不敌楚国,赵国以自己之力也不会敌楚国,可一旦齐国与赵国合力,楚国自然会不敌,请大王考虑。
又一文官出列,行礼。
又一文官:大王,齐国来使说的是一番道理,俗话说,一手不敌双拳,虽然我赵国弱小,但与齐国联合,想楚国自然不成对手。
淳于髡:如若齐国被灭,赵国相邻的,就不会再是与赵国相安的齐国,而是虎视眈眈垂涎北方的齐国,大王想一想吧,那就如同在大王旁边放了一个火炉,恐怕大王屁股底下就不会再是这安稳的座椅,也会变成一个火炉,想大王···啊。
赵王不由自主地挪屁股动了动。
再一文官出列,行礼。
再一文官:大王,有齐国在,总比将来只是我们面对楚国强,何况齐国又送来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赵王侧头巡视一下众武将。
众武将一齐出列行礼。
众武将:愿听大王派遣。
赵王下了决心,对淳于髡说。
赵王:立派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共同抗楚!
场号:016
时间:夜
人物:楚国将领、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一楚国兵士
场景:军帐内
楚国将领正与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围在桌案边。
一楚国兵士跑进军帐内,单腿跪拜。
一楚国兵士:大将军,赵国派出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正在奔赴齐国边关。
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立刻分列桌案两旁。
楚国将领:赵国居然派出精兵十万······
楚国将领单腿踩凳单手支在腿上托腮思考。
一名楚国副将出列行礼。
一名楚国副将:大将军,咱们只是十万人马,赵国派出精兵十万援齐,如再加上齐国的人马,恐咱们在人马上已经是劣势。
又一名楚国副将出列行礼。
又一名楚国副将:大将军,齐赵联合,他们军需给养,比咱们供给方便,人员又超过咱们,恐此时不宜于讨伐齐国。
楚国将领恼怒地将托腮的单手攥拳砸向桌案。
楚国将领:立刻拔营起寨!撤!
四名楚国副将、八名校官、一楚国兵士立刻跑出军帐。
外面传来一片敲梆声。
场号:017
时间:日
人物:齐威王(中年)、淳于髡、邹忌、宫人
场景:齐王府内摆宴
酒宴吃喝气氛热烈。
齐威王兴高采烈地。
齐威王:不辱使命!值得庆贺!稷下学宫出来的人,各个都是英才!
邹忌态度谦和地。
邹忌:不才够不上英才。
齐威王兴高采烈地。
齐威王:嗯!怎么够不上英才?即时无缓地提供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邹忌态度谦和地举杯向淳于髡祝酒。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