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2351
阅读:9918
发表:2016/10/26 修改:2016/10/28
校园
小说
乌河镇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乌河镇1-12章》
第一章 东村人喝黄泥水
乌河镇傍依乌河而得名。这河以前颇负盛名, 后来逐渐衰微。雨季时才有水流,平日里乱石涌涌,干涸而不美丽,黄风沙一刮,一幅迷茫苍凉之态。不仅地表少水,地下挖到十几丈深也常绞不上水来。为吃水困扰的人们,耗费了很多精力,也还是穷于应付。时事变迁到适宜的时代,地里劳作的农人停活歇息时,却才看见几个背仪器的人,由镇里的水利员高俊杰领着,满地里跑着测量,一询问才弄清楚是勘测洋井的。
一伙人来来回回跑了十来天,也没确定下个井位来,却发现这僻壤之地,山势形态各具情趣。南有森林茂密的玉泉山,厚实丰泽;西有香火不断的妙香山,青烟袅袅;北有蕴含玄机的七星山,神秘含蓄;东有奔腾咆哮的莲花汖。惊艳绝伦。随手一指一点,意到心随,到处就有山的影迹,满是写意。而每一座山,或坡或岭,又都各各纵错着众多的沟壑。沟壑又各有各的气势:或红粘土质,深丈许十几丈,令鸿鸟胆寒;或一派郁嫩茸茸,像在湖海里浸泡过一样,通透着一种弹力。真是万壑难一。一行人观看山壑,评说了一通,其中一位资深的老勘测员灵感上来说了一句:“盐碱地下含石油,秃头里面出高智慧。”于是,大家商量把井口定在离镇近的一座红崖底下,果然,井钻下去水喷如涌。
几个月后,白哗哗的清水从镇上的水管里流了出来。可这水只荫泽了西村、北村、南村三个村里的百姓,东村人却只有眼气的份儿。原来策划钻井时,东村拿不出钱来投资。偏偏去冬至今一直干旱,人们半夜就得爬起来去绞水,去的早的还能担些洁净的,去迟了只能左半桶右半桶的掏些黄泥糊回家澄着吃。为这事吵嘴打架时有发生,恰又赶上村里要举行换届选举,村委会大门口深更半夜贴了一张大白纸,上面用墨笔歪歪扭扭写了几句顺口溜:
辛辛苦苦三十年,抠下百姓二十万。
别村吃着清亮水,东村群众掏黄泥。
人们涌堵着这张纸刚刚看了一天,趁着天黑无人,一个细腿细脖颈叫闫小茂的年轻人把这纸小心揭下来揣了,送到书记王益恒家里。王益恒拿这张纸左看右看看了个遍,撕个粉碎扔进了灶火点燃,来到镇政府找领导。领导让他寻水利员高俊杰上水利局申请拔些款应应急。
高俊杰难为情的说:“老王,水利款你也知道,那是给山村窝铺那些特困村的,你们村平平展展,地势优越,又是几十年出了名的老先进。你说人家能给你吗?”
“先进?”王益恒扯大嗓门说:“那时候为了一个响名,我确实是没明没夜的干来,在方圆几十里,咱村的工分值最高,帐上存款最多,在那个年月,穷的当当响的村子多的是,村里有存款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高俊杰笑问“那你的存款哪去了?
“你这后生算是问对了,这后来形势一变,镇里要投资办工厂,领导出面借钱,你不能不借给吧?可工厂后来又黑塌了,你向谁要?”
“你不是还有一辆小车?要不卖了吧?”
王益恒拧起眉头说:“不能卖!那可不能卖!我下那么大本钱就得着这么一辆破车,它如今就是我的腿,赶这年月,你上哪办事容易?早上去了,说不定半夜才能找着人说上句话,你没辆车行吗?”
高俊杰沉思说:“不好办。像你的情况就是去了也不准成。”
“好办不好办,领导都放话了,你和我都大不过领导吧?”
“看你说哪去了?我还不定哪天就回家种地去了,我是怕你白跑。”
“白跑黑跑是我的事,你只管坐坐车引引路,又不累你什么。”
高俊杰同王益恒上了一趟县水利局找着领导,领导对王益恒说水利款可不是随随便便说拨就拨的,鉴于你们村的现状先回去打份报告,至于能不能给还是难说,还得等研究之后再说。
两人从县城回来时已经很晚,高俊杰嘱咐王益恒回去写报告,商定好等高俊杰姐姐后天完过婚后再去。
第二章秋风初识溶秀面
乌河镇以十字街为分界线划分为四个村子,分别为东村、西村、南村、北村,且以十字街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商贸集散地。四面主要街道店铺林立,摊点摊贩云集,过往商旅络绎不绝。这种布局早在明清时就已形成,并且更为壮观富丽。镇内高楼堡垣,各据通道;三街六巷,自成格局。街上按阴阳八卦布局而建有文庙、关圣庙、观音寺、大觉寺、土地庙、五道庙、钟楼、鼓楼;庙的对面建有戏台。庙宇、戏台,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大气富态;店铺栉比,兴盛繁荣。后来,随着岁月的自然凋敝,战火毁坏,破“四旧”捣毁,埋葬在不断的新建造中,有的做了库房、有的圈了羊。恰如二八佳人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太婆,衰败到想象不出当年的美貌风韵。
相传为杨姓家族祖上所建基业。当时,田园数倾,富甲一方。在嘉靖年间,本县境内连续四年遭灾。老弱辗转,壮者流离,甚至木皮草子亦将索然,而卖子鬻妻苟延旦夕。杨家祖上慷慨输粟千石以济民,存活者甚众。嘉靖皇帝曾两次下旨旌表,并立圣旨碑记之。
另据传说,清代一位皇帝巡视到镇,遴选一位美貌的女子陪寝。可不知什么原因,皇帝走时并没有把这位妃子带走。后来,当然由镇上的百姓轮流进贡供养着这位妃子一直到寿终。因此,乌河镇别名也叫妃子镇。这位妃子就出在高俊杰这个高姓家族,因此,高家的姑娘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是如花似玉,貌若天仙。而那位积德行善的杨家后人,依附得天独厚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曾经出过好几个进士。高俊杰姐姐要嫁的人就是杨家的后世子之孙杨光明。
第一章 东村人喝黄泥水
乌河镇傍依乌河而得名。这河以前颇负盛名, 后来逐渐衰微。雨季时才有水流,平日里乱石涌涌,干涸而不美丽,黄风沙一刮,一幅迷茫苍凉之态。不仅地表少水,地下挖到十几丈深也常绞不上水来。为吃水困扰的人们,耗费了很多精力,也还是穷于应付。时事变迁到适宜的时代,地里劳作的农人停活歇息时,却才看见几个背仪器的人,由镇里的水利员高俊杰领着,满地里跑着测量,一询问才弄清楚是勘测洋井的。
一伙人来来回回跑了十来天,也没确定下个井位来,却发现这僻壤之地,山势形态各具情趣。南有森林茂密的玉泉山,厚实丰泽;西有香火不断的妙香山,青烟袅袅;北有蕴含玄机的七星山,神秘含蓄;东有奔腾咆哮的莲花汖。惊艳绝伦。随手一指一点,意到心随,到处就有山的影迹,满是写意。而每一座山,或坡或岭,又都各各纵错着众多的沟壑。沟壑又各有各的气势:或红粘土质,深丈许十几丈,令鸿鸟胆寒;或一派郁嫩茸茸,像在湖海里浸泡过一样,通透着一种弹力。真是万壑难一。一行人观看山壑,评说了一通,其中一位资深的老勘测员灵感上来说了一句:“盐碱地下含石油,秃头里面出高智慧。”于是,大家商量把井口定在离镇近的一座红崖底下,果然,井钻下去水喷如涌。
几个月后,白哗哗的清水从镇上的水管里流了出来。可这水只荫泽了西村、北村、南村三个村里的百姓,东村人却只有眼气的份儿。原来策划钻井时,东村拿不出钱来投资。偏偏去冬至今一直干旱,人们半夜就得爬起来去绞水,去的早的还能担些洁净的,去迟了只能左半桶右半桶的掏些黄泥糊回家澄着吃。为这事吵嘴打架时有发生,恰又赶上村里要举行换届选举,村委会大门口深更半夜贴了一张大白纸,上面用墨笔歪歪扭扭写了几句顺口溜:
辛辛苦苦三十年,抠下百姓二十万。
别村吃着清亮水,东村群众掏黄泥。
人们涌堵着这张纸刚刚看了一天,趁着天黑无人,一个细腿细脖颈叫闫小茂的年轻人把这纸小心揭下来揣了,送到书记王益恒家里。王益恒拿这张纸左看右看看了个遍,撕个粉碎扔进了灶火点燃,来到镇政府找领导。领导让他寻水利员高俊杰上水利局申请拔些款应应急。
高俊杰难为情的说:“老王,水利款你也知道,那是给山村窝铺那些特困村的,你们村平平展展,地势优越,又是几十年出了名的老先进。你说人家能给你吗?”
“先进?”王益恒扯大嗓门说:“那时候为了一个响名,我确实是没明没夜的干来,在方圆几十里,咱村的工分值最高,帐上存款最多,在那个年月,穷的当当响的村子多的是,村里有存款可是件了不起的事。”
高俊杰笑问“那你的存款哪去了?
“你这后生算是问对了,这后来形势一变,镇里要投资办工厂,领导出面借钱,你不能不借给吧?可工厂后来又黑塌了,你向谁要?”
“你不是还有一辆小车?要不卖了吧?”
王益恒拧起眉头说:“不能卖!那可不能卖!我下那么大本钱就得着这么一辆破车,它如今就是我的腿,赶这年月,你上哪办事容易?早上去了,说不定半夜才能找着人说上句话,你没辆车行吗?”
高俊杰沉思说:“不好办。像你的情况就是去了也不准成。”
“好办不好办,领导都放话了,你和我都大不过领导吧?”
“看你说哪去了?我还不定哪天就回家种地去了,我是怕你白跑。”
“白跑黑跑是我的事,你只管坐坐车引引路,又不累你什么。”
高俊杰同王益恒上了一趟县水利局找着领导,领导对王益恒说水利款可不是随随便便说拨就拨的,鉴于你们村的现状先回去打份报告,至于能不能给还是难说,还得等研究之后再说。
两人从县城回来时已经很晚,高俊杰嘱咐王益恒回去写报告,商定好等高俊杰姐姐后天完过婚后再去。
第二章秋风初识溶秀面
乌河镇以十字街为分界线划分为四个村子,分别为东村、西村、南村、北村,且以十字街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商贸集散地。四面主要街道店铺林立,摊点摊贩云集,过往商旅络绎不绝。这种布局早在明清时就已形成,并且更为壮观富丽。镇内高楼堡垣,各据通道;三街六巷,自成格局。街上按阴阳八卦布局而建有文庙、关圣庙、观音寺、大觉寺、土地庙、五道庙、钟楼、鼓楼;庙的对面建有戏台。庙宇、戏台,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大气富态;店铺栉比,兴盛繁荣。后来,随着岁月的自然凋敝,战火毁坏,破“四旧”捣毁,埋葬在不断的新建造中,有的做了库房、有的圈了羊。恰如二八佳人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太婆,衰败到想象不出当年的美貌风韵。
相传为杨姓家族祖上所建基业。当时,田园数倾,富甲一方。在嘉靖年间,本县境内连续四年遭灾。老弱辗转,壮者流离,甚至木皮草子亦将索然,而卖子鬻妻苟延旦夕。杨家祖上慷慨输粟千石以济民,存活者甚众。嘉靖皇帝曾两次下旨旌表,并立圣旨碑记之。
另据传说,清代一位皇帝巡视到镇,遴选一位美貌的女子陪寝。可不知什么原因,皇帝走时并没有把这位妃子带走。后来,当然由镇上的百姓轮流进贡供养着这位妃子一直到寿终。因此,乌河镇别名也叫妃子镇。这位妃子就出在高俊杰这个高姓家族,因此,高家的姑娘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是如花似玉,貌若天仙。而那位积德行善的杨家后人,依附得天独厚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曾经出过好几个进士。高俊杰姐姐要嫁的人就是杨家的后世子之孙杨光明。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