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66656
成片时长:每集约35分钟
阅读:10778
发表:2017/10/18
20集 悬疑,犯罪 电视剧剧本
《豫西迷案:柏子山计划》第9-14集
1-4
5-9
9-14
15-18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看我根正苗红,让我从事教育工作,还让我当孔庙小学校长。”
杨 括:“你啥时下放的?因为什么?”
陈青岩:(又擦了擦额头的汗)“51年春镇压反革命,因为陈国清畏罪自缢,我当
时是校长被牵连!1955年复职至今。”
杨 括:“陈国清为什么畏罪自缢?”
谢青岩:“51年春豫西县搞镇反运动,武汉军区截获了台湾蒋特的无线电密码内容,电文指使孔庙镇的特务实施《柏子山计划》。豫西县孔庙镇兵役部和学校对陈国清进行了严格政审,怀疑陈国清是潜伏的特务。”
杨 括:“有证据吗?”
陈青岩:“据陈国清自己交代,他和他的老师也是俺的老师于才厚在重庆一中领导组织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而被捕关进白公馆。1949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渣滓洞、白公馆革命者,唯有他们19人被白公馆看守班长杨钦典放出来,我县公安局对陈国清进行审问,陈国清承认自己是潜伏下来的特务,还说家藏有手枪和电台。”
扬 括:“手枪和电台呢?”
陈青岩:“当时没有搜到。可是今年春天,陈国清的儿子陈得索在嵖岈山上拿出一支手枪和一部电台,正是陈国清从重庆拿回来的!”
杨 括:“当时,处理陈国清和你的问题的领导是谁?”
陈青岩:“宋名、单虎、谢先。”
扬 括:“还有谁能证明陈国清是畏罪自缢?”
陈青岩:“吴明法。”
扬 括:“他现在哪里?”
陈青岩:“他因陈国清自缢而被判刑,后释放在家务农。”
场:11——32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扬括转移话题,继续问——
杨 括:“抗日战争时期,陈国清的父亲陈子义被谋杀在柏子山柏树坟,是否与你
有关?”
陈青岩:“今年春天,嵖岈山派出所已调查过,陈子义是被丁苟、毛领这些人暗杀
的。”
杨 括:“毛领和丁苟还在吗?”
陈青岩:“1947年12月,毛领在嵖岈山拒不向解放军投降被我打死。丁苟躲在嵖岈山当和尚,今年春季畏罪失踪……”
杨 括:“你和陈国清谁的问题大?”
陈青岩:(脖子挺着,理直气壮)“当然陈国清问题大!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时处于
新中国刚建立,为巩固国家政权,组织对陈国清处理是过左了一些!”
杨 括:(把笔录递给陈青岩)“若你没意见,请把你的名字签上,回来,你再把你
的情况详细地写出来,交到县委‘知识分子落实办公室’。”
场:11——33
时:日
景:陈得索家院内
人:陈得索、艾灵、小芳、陈冰莹、扬括、朱晓
画外音:“同日上午。朱晓陪杨括,又到陈得索家。陈得索咬伤陈青岩后,被嵖岈山派出所勒令回家。他正在修理破旧的草房。”
△小芳正帮陈得索和泥巴,掂送……
△母亲艾灵在厨房料理。
△冰莹在室内做作业……
朱 晓:(走进院内,大声喊)“陈得索!”
陈得索:(在房坡应)“唉!”
△小芳把铁掀放到一边,呆站着。艾灵从厨房走出,诚惶诚恐……
朱 晓:“县委知识分子落实办公室来调查你父亲呢!”
△陈得索颤微微地从房坡踩着墙架木板,跳下来,抖抖身上的泥巴,洗手,
抹脸,进屋。艾灵也跟进。
杨 括:“我们是来调查落实你父亲陈国清的历史问题。请你们如实陈述。”
△陈得索黯然泪下。他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
艾 灵:(也落泪)“俺终于有说话的机会了,天,还是长眼,地,还是讲理的!”
朱 晓:“都不要难过,慢慢说!”
场:11——34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陈得索:(痛哭申诉)“我父亲在抗日战争前就读于孔庙镇孔庙小学。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因为是精英少年随学校部分师生到重庆一中就读,后留校任教,被于才厚老师发展为地下共产党员。1949年11月,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他跟随于才厚积极参与重庆一中“四•二一”运动而被捕,在国民党白公馆狱中,他不屈不挠,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品格。11月27日,国民党对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志士大屠杀,看守班长杨钦典被罗广斌、于才厚等人策反,举大义释放了罗广斌、于才厚和我父亲等19人。1949年12月底,我父母回孔庙小学教学。1951年春镇反运动,被孔庙小学教导主任吴明法诬告是《柏子山计划》中的特务。单虎、谢先主观臆断,听信诬告,刑逼我父亲承认是潜伏的‘特务’。为了保护杨钦典和于才厚不再受牵连,父亲只得违心承认是‘特务’。当时,陈青岩别有用心地说,‘是特务,那肯定有电台、手枪。’从而导致谢先、吴明法等人的疯狂搜查。我父亲根本不是叛徒,特务,那有什么电台、手枪?尽管他们反复到家搜查,但仍一无所获。结果我父亲一次次惨遭毒打,不得不上吊自杀……”陈得索说到此抹去眼泪,愤怒吼道,“而罪恶累累的陈青岩却逍遥法外!”
杨 括:(作着记录,脸色阴沉起来,他盯住陈得索)“得索,现在是拔乱反正,讲
究的是实事求是和证据。你说你父亲是共产党员,谁能证明?”
陈得索:“他的老师于才厚能证明!”
杨 括:“他在那里?”
陈得索:“在柏国农场。他曾给我留有手迹证明。娘!快把于老师的手迹找出来!”
场:11——35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艾灵打开破木箱,从中摸出一个方格手绢,从里间走出来。她从手绢里揭开几层,露出一张折叠而皱黄的纸烟盒。
△艾灵把纸烟盒递到杨括的手里。杨括打开,纸烟盒上赫然写道——
于才厚:(画外音)“陈国清不是叛徒、特务,而是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柏子山计划》案中的特务,另有其人。证明人:于才厚 1969年12月8日。”
△杨括看罢,小心地放到自已皮夹里——
扬 括:“于才厚的手迹对你父亲很有利。我想,我们还是最好见见他本人。由他出
示一个完整的证言材料。你同意跟我们去一趟柏国农场吗?”
陈得索:(异常兴奋)“我做梦都想去!”
音乐由低沉而渐渐高昂……
第十二集
场:12——1
时:日
景:柏国农场/罗成村
人:陈得索、扬括、朱晓
镜头鸟瞰——
△豫西洪汝河流域。西,山峦如皱,东,平原如砥。洪汝河蜿蜒东去,两岸村庄隐约……
镜头随陈得索目光扫描(中距平视)——
△柏国农场。路随田沟曲折,坑塘走势弯弯。稻田、麦地,片片相连,偶有小桥流水。
△柏国农场总部。红砖瓦房排排,破旧。房前房后杨树参差,高树有几个喜鹊窝,群喜鹊在枝头,扭着头喳喳地叫。农场总部院内。无人。但有停放的胶轮红拖拉机,其上盖有白色薄膜。
△陈得索带扬括、朱晓朝罗成村走来。罗成村。饮烟枭枭,家家红砖红瓦,户数比过去增多一倍。陈得索母子和于才厚、于秋叶共住的草房没有了踪迹。
场:12——2
时:日
景:淤泥河大桥
人:陈得索、扬括、朱晓
△陈得索带杨括、朱晓朝北淤泥河方向走来。
△陈得索登上河堤,放眼望,河坡内青苇翻滚,河水波光粼粼。
△陈得索脑际泛起和于秋叶在河苇内用青花瓷罈子捕鱼的画面……
陈得索:(画外音)“秋叶,你在哪里?”
△音乐响起,重播(男女二重唱)(画外歌)《勿忘我》——
女 声:我的哥。
男 声:我的妹。
女 声:你保重。
男 声:你保重。
女 声:你的根,我留下。
男 声:你的情,我带走。
女 声:天若有情,再相会。
男 声:地若有意,根发芽!
女 声:我的哥,勿忘我。
男 声:我的妹,勿忘我。
女 声:你的根,会发芽。
男 声:你的情,会开花。
女 声:天若有眼,来见证。
男 声:地若有道,根结果!
△陈得索和杨括、朱晓朝北淤泥河石桥向河北曹集村方向走去……
场:12——3
时:日
景:曹山家大门楼下/室内
人:陈得索、扬括、朱晓、曹山(男,1960——1982年,38——60岁。曹家集村长,大队长, 后任柏国农场总场长)、曹枝(女,1973——1982年,1——9岁。于秋叶和曹大有的女儿)
△曹山家大门。红门楼,砖院墙。
△门楼下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看陈得索、杨括、朱晓站在她跟前,没搭话,
急忙跑进院——
曹 枝:“爷爷,来人啦!”
曹 山:(正在当门编织芦苇缨草鞋,头也没抬)“来就来呗!”
陈得索:(走进屋内,大步上前)“曹大伯!”
曹 山:(抬头,惊愕,瞪大眼睛)“你——?”
陈得索:“我是得索呀!”
曹 山:(站起,一把抓住得索的手)“咳哟,我的好侄子,你咋回来了?”转头对曹枝喊,“快找你奶奶,还有你爸,就说西乡的得索回来了!”
场:12——4
时:日
景:曹山家室内
人:陈得索、扬括、朱晓、曹山
曹 山:(扫视杨括、朱晓,招呼)“坐,坐,都坐!”
陈得索:“这是咱县落实我父亲问题的两位领导。”
曹 山:“好呀,听于老师说,你老爸可是品学兼优,忧国忧民的好老师和堂堂正正
的共产党员呀!”
陈得索:“领导就是找于伯伯,调查我父亲在重庆是不是历史清白。”
△曹山脸拉长,痛苦地闭上眼,只摇头,不说话。
陈得索:(吃惊地)“于伯伯……?”
曹 山:(长叹一声)“你于伯伯,他,他早已离开了我们!”
陈得索:(猛地站起来)“于伯伯去世了?秋叶呢?
场:12——5
时:同上
景:同上
人:陈得索、曹山、扬括、朱晓、曹大有、大有母
△曹山把烟头扔掉,准备开口。此时,曹大有及母亲走进屋。
曹大有:(抱住陈得索)“得索,你回来啦!”
△陈得索顾不得和曹大有打招呼,他推开曹大有——
陈得索:(仍重复刚才的话)“于伯伯去世了?秋叶呢?”
曹 山:(给大家摆摆手)“都坐下,我们慢慢说!”
△大家落座。
曹 山:(续道)“1969年冬,你和你母亲因‘一打三反运动’被清退回原籍后,于教授窝心愧疚,加之白天和知青、社员一道奋战治苇工地,晚上又遭宋得九等造反小将的批斗,让他交待历史问题。这样,折腾了一段时间,于老师的身体逐渐消瘦,低烧,后来吐血,昏迷。一天——”
转入曹山回忆——
场:12——6
时:日
景:曹家集大队卫生院室内
杨 括:“你啥时下放的?因为什么?”
陈青岩:(又擦了擦额头的汗)“51年春镇压反革命,因为陈国清畏罪自缢,我当
时是校长被牵连!1955年复职至今。”
杨 括:“陈国清为什么畏罪自缢?”
谢青岩:“51年春豫西县搞镇反运动,武汉军区截获了台湾蒋特的无线电密码内容,电文指使孔庙镇的特务实施《柏子山计划》。豫西县孔庙镇兵役部和学校对陈国清进行了严格政审,怀疑陈国清是潜伏的特务。”
杨 括:“有证据吗?”
陈青岩:“据陈国清自己交代,他和他的老师也是俺的老师于才厚在重庆一中领导组织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而被捕关进白公馆。1949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渣滓洞、白公馆革命者,唯有他们19人被白公馆看守班长杨钦典放出来,我县公安局对陈国清进行审问,陈国清承认自己是潜伏下来的特务,还说家藏有手枪和电台。”
扬 括:“手枪和电台呢?”
陈青岩:“当时没有搜到。可是今年春天,陈国清的儿子陈得索在嵖岈山上拿出一支手枪和一部电台,正是陈国清从重庆拿回来的!”
杨 括:“当时,处理陈国清和你的问题的领导是谁?”
陈青岩:“宋名、单虎、谢先。”
扬 括:“还有谁能证明陈国清是畏罪自缢?”
陈青岩:“吴明法。”
扬 括:“他现在哪里?”
陈青岩:“他因陈国清自缢而被判刑,后释放在家务农。”
场:11——32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扬括转移话题,继续问——
杨 括:“抗日战争时期,陈国清的父亲陈子义被谋杀在柏子山柏树坟,是否与你
有关?”
陈青岩:“今年春天,嵖岈山派出所已调查过,陈子义是被丁苟、毛领这些人暗杀
的。”
杨 括:“毛领和丁苟还在吗?”
陈青岩:“1947年12月,毛领在嵖岈山拒不向解放军投降被我打死。丁苟躲在嵖岈山当和尚,今年春季畏罪失踪……”
杨 括:“你和陈国清谁的问题大?”
陈青岩:(脖子挺着,理直气壮)“当然陈国清问题大!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时处于
新中国刚建立,为巩固国家政权,组织对陈国清处理是过左了一些!”
杨 括:(把笔录递给陈青岩)“若你没意见,请把你的名字签上,回来,你再把你
的情况详细地写出来,交到县委‘知识分子落实办公室’。”
场:11——33
时:日
景:陈得索家院内
人:陈得索、艾灵、小芳、陈冰莹、扬括、朱晓
画外音:“同日上午。朱晓陪杨括,又到陈得索家。陈得索咬伤陈青岩后,被嵖岈山派出所勒令回家。他正在修理破旧的草房。”
△小芳正帮陈得索和泥巴,掂送……
△母亲艾灵在厨房料理。
△冰莹在室内做作业……
朱 晓:(走进院内,大声喊)“陈得索!”
陈得索:(在房坡应)“唉!”
△小芳把铁掀放到一边,呆站着。艾灵从厨房走出,诚惶诚恐……
朱 晓:“县委知识分子落实办公室来调查你父亲呢!”
△陈得索颤微微地从房坡踩着墙架木板,跳下来,抖抖身上的泥巴,洗手,
抹脸,进屋。艾灵也跟进。
杨 括:“我们是来调查落实你父亲陈国清的历史问题。请你们如实陈述。”
△陈得索黯然泪下。他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
艾 灵:(也落泪)“俺终于有说话的机会了,天,还是长眼,地,还是讲理的!”
朱 晓:“都不要难过,慢慢说!”
场:11——34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陈得索:(痛哭申诉)“我父亲在抗日战争前就读于孔庙镇孔庙小学。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因为是精英少年随学校部分师生到重庆一中就读,后留校任教,被于才厚老师发展为地下共产党员。1949年11月,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他跟随于才厚积极参与重庆一中“四•二一”运动而被捕,在国民党白公馆狱中,他不屈不挠,表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品格。11月27日,国民党对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志士大屠杀,看守班长杨钦典被罗广斌、于才厚等人策反,举大义释放了罗广斌、于才厚和我父亲等19人。1949年12月底,我父母回孔庙小学教学。1951年春镇反运动,被孔庙小学教导主任吴明法诬告是《柏子山计划》中的特务。单虎、谢先主观臆断,听信诬告,刑逼我父亲承认是潜伏的‘特务’。为了保护杨钦典和于才厚不再受牵连,父亲只得违心承认是‘特务’。当时,陈青岩别有用心地说,‘是特务,那肯定有电台、手枪。’从而导致谢先、吴明法等人的疯狂搜查。我父亲根本不是叛徒,特务,那有什么电台、手枪?尽管他们反复到家搜查,但仍一无所获。结果我父亲一次次惨遭毒打,不得不上吊自杀……”陈得索说到此抹去眼泪,愤怒吼道,“而罪恶累累的陈青岩却逍遥法外!”
杨 括:(作着记录,脸色阴沉起来,他盯住陈得索)“得索,现在是拔乱反正,讲
究的是实事求是和证据。你说你父亲是共产党员,谁能证明?”
陈得索:“他的老师于才厚能证明!”
杨 括:“他在那里?”
陈得索:“在柏国农场。他曾给我留有手迹证明。娘!快把于老师的手迹找出来!”
场:11——35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艾灵打开破木箱,从中摸出一个方格手绢,从里间走出来。她从手绢里揭开几层,露出一张折叠而皱黄的纸烟盒。
△艾灵把纸烟盒递到杨括的手里。杨括打开,纸烟盒上赫然写道——
于才厚:(画外音)“陈国清不是叛徒、特务,而是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柏子山计划》案中的特务,另有其人。证明人:于才厚 1969年12月8日。”
△杨括看罢,小心地放到自已皮夹里——
扬 括:“于才厚的手迹对你父亲很有利。我想,我们还是最好见见他本人。由他出
示一个完整的证言材料。你同意跟我们去一趟柏国农场吗?”
陈得索:(异常兴奋)“我做梦都想去!”
音乐由低沉而渐渐高昂……
第十二集
场:12——1
时:日
景:柏国农场/罗成村
人:陈得索、扬括、朱晓
镜头鸟瞰——
△豫西洪汝河流域。西,山峦如皱,东,平原如砥。洪汝河蜿蜒东去,两岸村庄隐约……
镜头随陈得索目光扫描(中距平视)——
△柏国农场。路随田沟曲折,坑塘走势弯弯。稻田、麦地,片片相连,偶有小桥流水。
△柏国农场总部。红砖瓦房排排,破旧。房前房后杨树参差,高树有几个喜鹊窝,群喜鹊在枝头,扭着头喳喳地叫。农场总部院内。无人。但有停放的胶轮红拖拉机,其上盖有白色薄膜。
△陈得索带扬括、朱晓朝罗成村走来。罗成村。饮烟枭枭,家家红砖红瓦,户数比过去增多一倍。陈得索母子和于才厚、于秋叶共住的草房没有了踪迹。
场:12——2
时:日
景:淤泥河大桥
人:陈得索、扬括、朱晓
△陈得索带杨括、朱晓朝北淤泥河方向走来。
△陈得索登上河堤,放眼望,河坡内青苇翻滚,河水波光粼粼。
△陈得索脑际泛起和于秋叶在河苇内用青花瓷罈子捕鱼的画面……
陈得索:(画外音)“秋叶,你在哪里?”
△音乐响起,重播(男女二重唱)(画外歌)《勿忘我》——
女 声:我的哥。
男 声:我的妹。
女 声:你保重。
男 声:你保重。
女 声:你的根,我留下。
男 声:你的情,我带走。
女 声:天若有情,再相会。
男 声:地若有意,根发芽!
女 声:我的哥,勿忘我。
男 声:我的妹,勿忘我。
女 声:你的根,会发芽。
男 声:你的情,会开花。
女 声:天若有眼,来见证。
男 声:地若有道,根结果!
△陈得索和杨括、朱晓朝北淤泥河石桥向河北曹集村方向走去……
场:12——3
时:日
景:曹山家大门楼下/室内
人:陈得索、扬括、朱晓、曹山(男,1960——1982年,38——60岁。曹家集村长,大队长, 后任柏国农场总场长)、曹枝(女,1973——1982年,1——9岁。于秋叶和曹大有的女儿)
△曹山家大门。红门楼,砖院墙。
△门楼下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看陈得索、杨括、朱晓站在她跟前,没搭话,
急忙跑进院——
曹 枝:“爷爷,来人啦!”
曹 山:(正在当门编织芦苇缨草鞋,头也没抬)“来就来呗!”
陈得索:(走进屋内,大步上前)“曹大伯!”
曹 山:(抬头,惊愕,瞪大眼睛)“你——?”
陈得索:“我是得索呀!”
曹 山:(站起,一把抓住得索的手)“咳哟,我的好侄子,你咋回来了?”转头对曹枝喊,“快找你奶奶,还有你爸,就说西乡的得索回来了!”
场:12——4
时:日
景:曹山家室内
人:陈得索、扬括、朱晓、曹山
曹 山:(扫视杨括、朱晓,招呼)“坐,坐,都坐!”
陈得索:“这是咱县落实我父亲问题的两位领导。”
曹 山:“好呀,听于老师说,你老爸可是品学兼优,忧国忧民的好老师和堂堂正正
的共产党员呀!”
陈得索:“领导就是找于伯伯,调查我父亲在重庆是不是历史清白。”
△曹山脸拉长,痛苦地闭上眼,只摇头,不说话。
陈得索:(吃惊地)“于伯伯……?”
曹 山:(长叹一声)“你于伯伯,他,他早已离开了我们!”
陈得索:(猛地站起来)“于伯伯去世了?秋叶呢?
场:12——5
时:同上
景:同上
人:陈得索、曹山、扬括、朱晓、曹大有、大有母
△曹山把烟头扔掉,准备开口。此时,曹大有及母亲走进屋。
曹大有:(抱住陈得索)“得索,你回来啦!”
△陈得索顾不得和曹大有打招呼,他推开曹大有——
陈得索:(仍重复刚才的话)“于伯伯去世了?秋叶呢?”
曹 山:(给大家摆摆手)“都坐下,我们慢慢说!”
△大家落座。
曹 山:(续道)“1969年冬,你和你母亲因‘一打三反运动’被清退回原籍后,于教授窝心愧疚,加之白天和知青、社员一道奋战治苇工地,晚上又遭宋得九等造反小将的批斗,让他交待历史问题。这样,折腾了一段时间,于老师的身体逐渐消瘦,低烧,后来吐血,昏迷。一天——”
转入曹山回忆——
场:12——6
时:日
景:曹家集大队卫生院室内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