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576
成片时长:约28分钟
阅读:7247
发表:2019/10/28 修改:2019/10/29
小品剧本
四幕话剧《沈其震》
免费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一幕 1939年 上海 【背景是一个小型展览厅,有“新四军战绩展览”几个大字,展台上有一些新四军战斗生活图片和战利品】
【一部小型电影放映机,正在放映新四军战斗生活和医务工作的实况。
【随着电影的播放,沈其震缓缓地介绍道。
沈其震:“七七事变”以后,日寇疯狂扩大事态,“八一三”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长江下游成为抗日的前线。国共两党正式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南方8省14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成了一支抗日武装——新四军,由叶挺将军担任军长,在与日寇的殊死较量中,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这是新四军缴获的日寇军旗、钢盔和武器。
【在场的人议论纷纷。
沈其震:新四军在艰苦残酷的条件下,药品和医疗器材都十分缺乏。所以我们要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呼吁,请求国际社会支援新四军,呼吁社会各界援助新四军药品、食品和棉衣。
【灯亮。
耿丽淑:你好,我是耿丽淑,保卫中国同盟总干事,宋庆龄先生的秘书。
沈其震:你好,叶挺军长这次派我到上海,让我务必联系上宋庆龄先生。
【沈其震拿起一把小刀,轻轻调破了衣角,抽出一个白色的手帕。
沈其震:这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女士给宋庆龄先生的信,为防止搜查,我们用打字机把文字打在手帕上。
【沈其震把手帕交给耿丽淑。
沈其震:史沫特莱女士亲眼看到了新四军处境的艰险、药品的匮乏,她呼吁国际社会支援新四军。
耿丽淑:好,我尽快联系你和宋庆龄先生见面。
【耿丽淑下。
鲍威尔:你好,我是英国《密勒氏评论报》的记者鲍威尔。
【沈其震与鲍威尔握手。
沈其震:你好,鲍威尔先生。你在《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的谴责日寇侵略的文章,我们都看了。感谢你对我们的声援。
鲍威尔:这位是英国驻上海的公使寇尔爵士。
【沈其震与寇尔爵士握手。
沈其震:你好,寇尔先生。
寇尔爵士:你好,我们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痛恨和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沈其震:谢谢你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寇尔爵士:我们正准备向新四军赠送两卡车药品。
沈其震:两卡车吗?太好了,谢谢你,寇尔先生。
【耿丽淑上。
耿丽淑:刚刚和宋庆龄先生通了电话,今天下午她会抽时间接见你。宋先生说,史沫特莱女士的抗战报道她已经读过了,新四军缺医少药的情况她也是知道的。宋先生说,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保卫中国同盟已经在香港成立,国际上主持正义的一些团体,都在响应保卫中国同盟的号召,我们已经募捐到了一些医药器材和救济物资。她还亲临前线慰问伤员。
沈其震:战士们看了宋庆龄先生到前线慰问将士的新闻,都深受鼓舞。
耿丽淑:宋先生呼吁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同情中国人民的朋友,援助中国反侵略前线的战士们。她让我们马上把一批急需的手术器械和药品,运往新四军根据地。
沈其震:太好了,太好了。
耿丽淑:宋先生还要向国际社会介绍新四军医疗工作面临的艰苦困境,呼吁各方力量,援助中国的伤病员战士,募捐一些食品、被服和文化用品。
沈其震:谢谢宋先生。
耿丽淑:宋先生说,有一批“白浪多息尔”。
沈其震:白浪多息尔?磺胺消炎药?
耿丽淑:对,这是世界上刚刚生产,国内还没有用过的最新产品,这批消炎药随后也会从香港运往新四军医院。
沈其震:好,好。非常感谢。
【林可胜走近沈其震。
林可胜:其震,别来无恙啊。
沈其震:林教授,您好!
【沈其震向身边的人介绍说。
沈其震:这是我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时的导师林可胜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就在欧洲战场参加过战地救护。抗战爆发后,林教授谢绝了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高薪聘请,志愿参加中国战区的救死扶伤。
【沈其震转向林可胜。
沈其震:教授,听说您正在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友好国家支援中国抗战的医药物资,大多都交给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了。
林可胜:是的,救护总队已经陆续向全国各地抗日武装派遣救护队、分发救急药品,你们现在最需要什么药品?
沈其震:我们急需磺胺、奎宁这些消炎药。
林可胜:我可以调拨给你们200万片奎宁。
沈其震:200万片?太好了,太好了。谢谢,谢谢。另外我们还需要医务人员,由于缺少医生,许多伤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医生,伤员就有活下来的希望。
林可胜:我手里有一个志愿参加战地救护工作的医生名单,你可以和他们谈谈。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参加你们的队伍。
【林可胜递给沈其震一个名单,沈其震认真看名单,用笔在名单上划着。
沈其震:我们希望挑选一些家乡沦陷、对日寇有深仇大恨,跑到关内来参加抗战的热血青年。最好挑选一些有实践经验、会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宫乃泉:我叫宫乃泉,盛京医学院毕业,我早就想参加游击队打鬼子了。
沈其震:好,我们就需要你这样有觉悟、有文化的青年人。
吴之理:我是吴之理,上海医学院毕业的。
章央芬:我是章央芬,也是上海医学院毕业的。
宫乃泉:我们早就想参加八路军,但苦于路途遥远,投奔无门。
吴之理:我们都想到抗战前线救死扶伤。
沈其震:好,好,欢迎你们。
【沈其震拿着名单,和宫乃泉等商量。
沈其震:这份名单里,还有一些是志愿参加战地救护的医生,你能帮我找到崔义田、王聿先、齐仲桓、郑迺光这几个医师吗?
宫乃泉:崔义田、王聿先他们几个是我同学,现在都在陆军重伤医院救护伤员,我带你去找他们。
沈其震:你们愿意放弃在国民党军队当军医的优厚待遇,跟着我到新四军工作?新四军的条件可艰苦啊。
吴之理:我们愿意,愿意跟着你到新四军参加救护工作。
章央芬:我们愿意,多么艰苦我们都不怕。
沈其震:好,你们几个人是我招募到新四军的第一批医务人员。
【沈其震等下。
第二幕 1940年 云岭 【背景是云岭小河口医院】
【前方医院战地救护所,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
宫乃泉:快,快,给他包扎一下。
【卫生员在忙着包扎。
宫乃泉:清洗一下伤口,马上止血。抓紧时间抢救重伤员。
【宫乃泉等人为伤员做手术、止血、包扎。
护士甲:院长,院长,这个小战士腹部受伤了。
护士乙:呀,肠子都露出来了。
宫乃泉:快,抬进手术室。马上清洗伤口、止血钳……
【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护士趴在伤员身上。
【运送伤员的担架还在源源不断地抬过来。
【宫乃泉晕倒在手术台前。
护士甲:宫院长,宫院长。
【护士把宫乃泉扶到旁边大树下休息。
【沈其震带三个医生上。
沈其震:宫乃泉、宫乃泉、宫大炮、宫大炮,醒醒,醒醒。他怎么了?
护士乙:救护所里能做手术的医生太少了,宫院长连续做手术,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
沈其震:快,你们几个进去把手术做完。
【沈其震和三个年轻医生穿上手术服,在消毒盆里消毒,然后冲进手术室。
【炮声渐小,宫乃泉苏醒过来,沈其震从手术室走出来。
宫乃泉:部长,你什么时候来的呀?
沈其震:在你昏过去的时候,你这个大炮今天怎么哑火啦?
宫乃泉:哎呀部长,你来得可太是时候啦。
沈其震:宫大炮,我给你带来了三个上海医学院毕业的医生。
【宫乃泉高兴地跳起来,接着一阵眩晕,险些摔倒。沈其震急忙扶住他。
宫乃泉:啊哈部长,还是你心疼我啊。这比送我三车药品还带劲呀。
沈其震:宫大炮,我可告诉你,你得把这三个宝贝儿给我看好喽。
宫乃泉:放心吧,部长,我就是把自己丢了,也不能丢了这三个宝贝儿。
沈其震:你这个救护所离攻城突击点不到2华里,太危险了。
宫乃泉:我们把手术点靠近前线,可以缩短救护的时间,重伤员能得到尽快的手术治疗。
沈其震:是啊,医生太少了,不少卫生员都没有经过训练,简单的包扎还行,可是做不了手术。
宫乃泉:我们这儿就是太缺人手了,特别是能做外科手术的医生。
沈其震: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这次从上海还带回来一个洋大夫。
宫乃泉:洋大夫?
沈其震:他叫罗生特,是奥地利著名的外科专家。
宫乃泉:在哪儿?在哪儿?
沈其震:在王雨田那儿。
宫乃泉:哎,哎,部长,这可不行啊,你得把洋大夫派我这儿来,王雨田那儿是后方医院,我们云岭可是前方医院,更需要外科大夫,我要洋大夫,我要洋大夫。
沈其震:好、好、好。你先去睡一觉,等一会儿,我让王雨田把洋大夫给你带过来。
【王雨田领着罗生特上。
宫乃泉:哎哟,王雨田,这么快就把洋大夫给我带来了?
王雨田:不快点把人给你带来,我怕你的大炮轰得部长脑瓜疼。
【沈其震热情地拉着罗生特的手。
沈其震:这是第一个加入新四军的国际人士。以前八路军里有个白求恩,现在我们新四军里有个罗生特。
宫乃泉:你好,罗大夫。我是宫乃泉。
罗生特:你好,宫大炮。老远就听见你的大炮声儿了。
宫乃泉:哈哈,欢迎你啊,我们的大鼻子神医。
【众人大笑。
沈其震: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医院。
【沈其震领着罗生特熟悉医院。
沈其震:新四军的任务是深入敌后打游击,没有固定根据地。大部分伤员完成急救包扎后,都分散到老百姓家养伤。
罗生特:这是什么地方?
沈其震:这里原先是一个寺庙,现在做我们前方医院的手术室。
罗生特:手术室?这么简陋?
沈其震:是啊,别看手术室这么破,许多负伤的战士都是在这儿得到救治,重新走上战场。
【一部小型电影放映机,正在放映新四军战斗生活和医务工作的实况。
【随着电影的播放,沈其震缓缓地介绍道。
沈其震:“七七事变”以后,日寇疯狂扩大事态,“八一三”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长江下游成为抗日的前线。国共两党正式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南方8省14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成了一支抗日武装——新四军,由叶挺将军担任军长,在与日寇的殊死较量中,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这是新四军缴获的日寇军旗、钢盔和武器。
【在场的人议论纷纷。
沈其震:新四军在艰苦残酷的条件下,药品和医疗器材都十分缺乏。所以我们要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呼吁,请求国际社会支援新四军,呼吁社会各界援助新四军药品、食品和棉衣。
【灯亮。
耿丽淑:你好,我是耿丽淑,保卫中国同盟总干事,宋庆龄先生的秘书。
沈其震:你好,叶挺军长这次派我到上海,让我务必联系上宋庆龄先生。
【沈其震拿起一把小刀,轻轻调破了衣角,抽出一个白色的手帕。
沈其震:这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女士给宋庆龄先生的信,为防止搜查,我们用打字机把文字打在手帕上。
【沈其震把手帕交给耿丽淑。
沈其震:史沫特莱女士亲眼看到了新四军处境的艰险、药品的匮乏,她呼吁国际社会支援新四军。
耿丽淑:好,我尽快联系你和宋庆龄先生见面。
【耿丽淑下。
鲍威尔:你好,我是英国《密勒氏评论报》的记者鲍威尔。
【沈其震与鲍威尔握手。
沈其震:你好,鲍威尔先生。你在《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的谴责日寇侵略的文章,我们都看了。感谢你对我们的声援。
鲍威尔:这位是英国驻上海的公使寇尔爵士。
【沈其震与寇尔爵士握手。
沈其震:你好,寇尔先生。
寇尔爵士:你好,我们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痛恨和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沈其震:谢谢你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寇尔爵士:我们正准备向新四军赠送两卡车药品。
沈其震:两卡车吗?太好了,谢谢你,寇尔先生。
【耿丽淑上。
耿丽淑:刚刚和宋庆龄先生通了电话,今天下午她会抽时间接见你。宋先生说,史沫特莱女士的抗战报道她已经读过了,新四军缺医少药的情况她也是知道的。宋先生说,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保卫中国同盟已经在香港成立,国际上主持正义的一些团体,都在响应保卫中国同盟的号召,我们已经募捐到了一些医药器材和救济物资。她还亲临前线慰问伤员。
沈其震:战士们看了宋庆龄先生到前线慰问将士的新闻,都深受鼓舞。
耿丽淑:宋先生呼吁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同情中国人民的朋友,援助中国反侵略前线的战士们。她让我们马上把一批急需的手术器械和药品,运往新四军根据地。
沈其震:太好了,太好了。
耿丽淑:宋先生还要向国际社会介绍新四军医疗工作面临的艰苦困境,呼吁各方力量,援助中国的伤病员战士,募捐一些食品、被服和文化用品。
沈其震:谢谢宋先生。
耿丽淑:宋先生说,有一批“白浪多息尔”。
沈其震:白浪多息尔?磺胺消炎药?
耿丽淑:对,这是世界上刚刚生产,国内还没有用过的最新产品,这批消炎药随后也会从香港运往新四军医院。
沈其震:好,好。非常感谢。
【林可胜走近沈其震。
林可胜:其震,别来无恙啊。
沈其震:林教授,您好!
【沈其震向身边的人介绍说。
沈其震:这是我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时的导师林可胜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就在欧洲战场参加过战地救护。抗战爆发后,林教授谢绝了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高薪聘请,志愿参加中国战区的救死扶伤。
【沈其震转向林可胜。
沈其震:教授,听说您正在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友好国家支援中国抗战的医药物资,大多都交给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了。
林可胜:是的,救护总队已经陆续向全国各地抗日武装派遣救护队、分发救急药品,你们现在最需要什么药品?
沈其震:我们急需磺胺、奎宁这些消炎药。
林可胜:我可以调拨给你们200万片奎宁。
沈其震:200万片?太好了,太好了。谢谢,谢谢。另外我们还需要医务人员,由于缺少医生,许多伤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医生,伤员就有活下来的希望。
林可胜:我手里有一个志愿参加战地救护工作的医生名单,你可以和他们谈谈。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参加你们的队伍。
【林可胜递给沈其震一个名单,沈其震认真看名单,用笔在名单上划着。
沈其震:我们希望挑选一些家乡沦陷、对日寇有深仇大恨,跑到关内来参加抗战的热血青年。最好挑选一些有实践经验、会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宫乃泉:我叫宫乃泉,盛京医学院毕业,我早就想参加游击队打鬼子了。
沈其震:好,我们就需要你这样有觉悟、有文化的青年人。
吴之理:我是吴之理,上海医学院毕业的。
章央芬:我是章央芬,也是上海医学院毕业的。
宫乃泉:我们早就想参加八路军,但苦于路途遥远,投奔无门。
吴之理:我们都想到抗战前线救死扶伤。
沈其震:好,好,欢迎你们。
【沈其震拿着名单,和宫乃泉等商量。
沈其震:这份名单里,还有一些是志愿参加战地救护的医生,你能帮我找到崔义田、王聿先、齐仲桓、郑迺光这几个医师吗?
宫乃泉:崔义田、王聿先他们几个是我同学,现在都在陆军重伤医院救护伤员,我带你去找他们。
沈其震:你们愿意放弃在国民党军队当军医的优厚待遇,跟着我到新四军工作?新四军的条件可艰苦啊。
吴之理:我们愿意,愿意跟着你到新四军参加救护工作。
章央芬:我们愿意,多么艰苦我们都不怕。
沈其震:好,你们几个人是我招募到新四军的第一批医务人员。
【沈其震等下。
第二幕 1940年 云岭 【背景是云岭小河口医院】
【前方医院战地救护所,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
宫乃泉:快,快,给他包扎一下。
【卫生员在忙着包扎。
宫乃泉:清洗一下伤口,马上止血。抓紧时间抢救重伤员。
【宫乃泉等人为伤员做手术、止血、包扎。
护士甲:院长,院长,这个小战士腹部受伤了。
护士乙:呀,肠子都露出来了。
宫乃泉:快,抬进手术室。马上清洗伤口、止血钳……
【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护士趴在伤员身上。
【运送伤员的担架还在源源不断地抬过来。
【宫乃泉晕倒在手术台前。
护士甲:宫院长,宫院长。
【护士把宫乃泉扶到旁边大树下休息。
【沈其震带三个医生上。
沈其震:宫乃泉、宫乃泉、宫大炮、宫大炮,醒醒,醒醒。他怎么了?
护士乙:救护所里能做手术的医生太少了,宫院长连续做手术,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
沈其震:快,你们几个进去把手术做完。
【沈其震和三个年轻医生穿上手术服,在消毒盆里消毒,然后冲进手术室。
【炮声渐小,宫乃泉苏醒过来,沈其震从手术室走出来。
宫乃泉:部长,你什么时候来的呀?
沈其震:在你昏过去的时候,你这个大炮今天怎么哑火啦?
宫乃泉:哎呀部长,你来得可太是时候啦。
沈其震:宫大炮,我给你带来了三个上海医学院毕业的医生。
【宫乃泉高兴地跳起来,接着一阵眩晕,险些摔倒。沈其震急忙扶住他。
宫乃泉:啊哈部长,还是你心疼我啊。这比送我三车药品还带劲呀。
沈其震:宫大炮,我可告诉你,你得把这三个宝贝儿给我看好喽。
宫乃泉:放心吧,部长,我就是把自己丢了,也不能丢了这三个宝贝儿。
沈其震:你这个救护所离攻城突击点不到2华里,太危险了。
宫乃泉:我们把手术点靠近前线,可以缩短救护的时间,重伤员能得到尽快的手术治疗。
沈其震:是啊,医生太少了,不少卫生员都没有经过训练,简单的包扎还行,可是做不了手术。
宫乃泉:我们这儿就是太缺人手了,特别是能做外科手术的医生。
沈其震: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这次从上海还带回来一个洋大夫。
宫乃泉:洋大夫?
沈其震:他叫罗生特,是奥地利著名的外科专家。
宫乃泉:在哪儿?在哪儿?
沈其震:在王雨田那儿。
宫乃泉:哎,哎,部长,这可不行啊,你得把洋大夫派我这儿来,王雨田那儿是后方医院,我们云岭可是前方医院,更需要外科大夫,我要洋大夫,我要洋大夫。
沈其震:好、好、好。你先去睡一觉,等一会儿,我让王雨田把洋大夫给你带过来。
【王雨田领着罗生特上。
宫乃泉:哎哟,王雨田,这么快就把洋大夫给我带来了?
王雨田:不快点把人给你带来,我怕你的大炮轰得部长脑瓜疼。
【沈其震热情地拉着罗生特的手。
沈其震:这是第一个加入新四军的国际人士。以前八路军里有个白求恩,现在我们新四军里有个罗生特。
宫乃泉:你好,罗大夫。我是宫乃泉。
罗生特:你好,宫大炮。老远就听见你的大炮声儿了。
宫乃泉:哈哈,欢迎你啊,我们的大鼻子神医。
【众人大笑。
沈其震: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医院。
【沈其震领着罗生特熟悉医院。
沈其震:新四军的任务是深入敌后打游击,没有固定根据地。大部分伤员完成急救包扎后,都分散到老百姓家养伤。
罗生特:这是什么地方?
沈其震:这里原先是一个寺庙,现在做我们前方医院的手术室。
罗生特:手术室?这么简陋?
沈其震:是啊,别看手术室这么破,许多负伤的战士都是在这儿得到救治,重新走上战场。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