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3802
阅读:11249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3章
1
2
3
4
…
11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三个月后,何佳一家四人从武昌南站登上了始发北京的列车,她的婆婆心脏病加重已住进医院,他们是去见最后一面。列车在沿途很快一拨一拨地上满了手臂带着印有“红卫兵”字样红袖章的学生,他们挤满了过道,座位下和行李架上也都挤满了,这些红卫兵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到北京去学习造反经验,然后到处串联,去全国各地播洒革命的种子。他们一上车就用最高昂的激情和宏亮的嗓音念语录和唱革命歌曲,好像在互相比试谁最忠心,谁最革命,歌声在狭窄的车厢里震耳欲聋,这个场景一直持续到夜色降临。
何佳对这场运动完全不知所然,不像对以前那些运动能理解到多少有些针对性,这场运动来得太突然、太猛烈了,打击对象太多了,还多是领导干部,他们几乎在一夜间被夺了权,随即拉到大庭广众下遭受批斗。她看见那些昔日的老革命脖子上挂着各式牌子在舞台上低着头、深弯着腰,诚惶诚恐地承认他们的“罪行”,甚至在夜间被拉到偏僻的小屋子里遭到造反派的毒打。她深感迷惘,虽然干活的速度同从前一样,但内心已不再唱出欢快的歌,想着那种万众一心大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场面已离她远去,一种不安甚至恐惧向她袭来。母亲也很少说话,学校已经停课,学生们都冲出了校园进行串联的征程,她的心一直在颤抖,为那些无辜被抓的教师和到处造反的学生,同时也为自己,预感到厄运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何佳在医院尽力做好媳妇的责任,什么事都抢着干,整晚地陪在婆婆身边,如同婆婆曾经照顾她的那样,只是气氛完全相反。她在深夜里看到婆婆生命垂危地躺在床上,想着婆婆含辛茹苦的一生和对她的关怀备至,还有长年累月为家庭的生计缝制手套有时禁不住流下眼泪。刘英仍然感受到了何佳全部的爱,沧桑忙碌的一生能有这样的结局使她无比欣慰,即在弥留之际不仅坦然面对,还用最后的生命之火赞美人生。
“佳佳,我对不起你,没能给孩子更多的照顾,让你和你父母都受累了。”刘英使出了全部力气呼唤何佳,艰难地对她说道,并欲拿出手来。北京的亲人围在了床边。
何佳拿出婆婆的手握住,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婆婆,说道:“妈妈,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你真是一个好妈妈。”
刘英又说道:“你是个好媳妇,是我们曲家的福份,这么多年经常给我写信,问寒问暖,我一直感到像在一起生活似的。”
“妈妈,别这样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何佳又亲切地说道:“妈妈,你休息会再说。”
“不。还有,我还有一件遗憾的事,不能去见甘肃那位大姐,我说过想见见她,但已经不可能了。她给了我们长期的帮助,我们就好像是一对亲姐妹。”刘英没有力气说下去了。
“是的,妈妈,我会去看望她的。代表你,我向你保证。”
“佳佳,我知道你有梦想和追求,可我没有给你什么帮助,你遇到的困难太多了,只有坚强,要坚
强。”过了好一会,刘英用尽全部力气一字一字说完了一生最后一句话。
何佳含着眼泪说道:“我知道了,妈妈,你放心。”眼泪如泉涌般流了出来。
何佳的婆婆刘英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何佳在安葬好婆婆后几天才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她和曲良带着孩子们又来到了颐和园,昆明湖仍是原来的样子,她记得多年前,湖面上荡漾着无数的小船,传来欢快的歌声和手风琴声,据说有不少情侣是在这湖面上产生的,拥挤的游船碰撞出了许多爱情的火花,而现在游船少多了,游客中许多是从全国各地来北京的革命师生,他们大多带着军帽和袖章,排着整齐的队伍,趁到京的机会游揽一下名胜古迹,其它游客都对他们敬而远之。他们带着孩子还游览了其它几个地方,都没有一丝愉快的心情,只是因为孩子,来一趟不容易。另外,何佳想多等两天,九月十五日是毛主席第三次接见革命小将的日子,她想到天安门广场去。
何佳和曲良大清早就赶往天安门广场。他们看到无数整齐的人流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上,附近的街道也挤满了革命师生,广场上红旗飘扬,充满革命豪情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尽管是漫长的等待,这些歌声一直持续到下午五时。
毛主席终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整个广场立刻沸腾起来,百万双手一次又一次地高高举起红色的语录,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翻滚着红色浪涛的海洋。革命小将们不停地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他们个个情绪激动,斗志高昂,欢呼声经久不息,响彻云霄。
检阅终于开始,何佳在曲良的护卫下随着人流尽量往前挤。他们终于看见了天安门城楼,看见了毛主席,尽管看不清楚,何佳依然无比高兴和激动,她已忘记了一切,只想着新中国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就在眼前,多么希望再一次看到那个火红的年代。
他们返回武汉时轻松多了,因为按照中央文革的指示为串联的红卫兵增加了许多火车专列,这样就避免了同乘客的矛盾,又极大地增加了串联的队伍,有利于快速传播文化大革命的经验,使运动推向更大的高潮。这个运动已震撼全国,波及到每个单位和家庭。
武汉大学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就成了运动的主要战场,全国的大专院校都是如此,首先党委被造反派夺了权,党政领导被青年学生揪到“斗鬼台”批斗,罪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接着一些长期进行教学的学者和教授也被他们的学生拉到台上低头认罪,他们的罪名是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那些对他们无比尊敬和崇拜的学生们此刻完全变了另一种模样,他们出于对党和祖国的忠心,真诚地相信党和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因而盲目和狂热地充当了革命闯将。有一位年青的女教师,因为曾经是印尼华侨,也被拉出来批斗,她被认定是里通外国的阶级敌人,由于被剃成“阴阳头”多次在台上示众,精神几乎崩溃,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周怡注意到了,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导她,温和体贴和远视未来的开导,使她竖立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并平静地保证不论如何都会坚持下去,顽强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周怡常想到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没有轮到我,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有更多被怀疑的地方,明摆着的,在台湾有一群人同我秘密联系,多年来从未间断,这些比前面那些被怀疑的人和事要严重得多。也许他们确认我是好人,我同师生们建立的亲切的信任关系也许起到了决定作用,但这是场风暴,任何幻想和侥幸心都是没有用的,她非常清楚这一点。她只有拿出预知未来的勇气,已有了思想准备,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何阳正在家里的客厅刨光一只大樟木箱,这只樟木箱的六方已经完成,只剩下把它锯开形成密闭良好的箱体和箱盖,它是最后一道重要的工序。这只木箱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很有难度,板块间的噱头连接不是一般学徒做得好的,要求计算准确,做工精细。何阳虽然几十年未干木匠活,曾经艰辛地当作谋生的手段,他的根底还在,劳动改造时就感觉出来了。全家人围着活儿转,都想看到即将出炉的成品,周怡坐在一边织毛衣,看着丈夫在忙乎,想到以前的承诺,说道:“何阳,你说过要做几个折叠凳子的,乘这股劲,多做几个。”
“是的,我是说过。”何阳直起腰看着光洁的箱面,用手摸了摸,“有好多年啦,我明天就开始做,一刻也不耽搁,这次一定算数。这真是一只好箱子,多亏曲良从大冶弄来了这些樟木板。好了,现在我就要把箱子刨光啦!然后把它锯开,这样箱体和箱盖就出来了,这可是正宗的手艺活。”
“爸爸的身体真好,好像不费多少劲,看来木工活并不难。”何佳想说出一些好听的话,实际上并不称心如意。
“不,你不知道,佳佳,木匠活是最巧的活,也是天底下最累的活。在旧社会,木匠的收入非常少,活路少全家人就要遭饿,有活干自己就会遭累,你爷爷就是因此过早去世的。好啦,不说这个啦,我现在把箱子锯开。”何阳拿起锯子,沿着画好的直线准确地锯开了木箱。”
曲良拿来一些老式配件和锁递给岳父,说道:“爸爸,你看这些东西怎样?同这些樟木板一样,也是托人从大冶弄来的,这些都是铜制的老式样儿。”
“太好了,真是精美无比。听说那儿是我们国家青铜器的发源地,战国时就开始挖铜矿,炼青铜了。”
“是的。”
何佳对这场运动完全不知所然,不像对以前那些运动能理解到多少有些针对性,这场运动来得太突然、太猛烈了,打击对象太多了,还多是领导干部,他们几乎在一夜间被夺了权,随即拉到大庭广众下遭受批斗。她看见那些昔日的老革命脖子上挂着各式牌子在舞台上低着头、深弯着腰,诚惶诚恐地承认他们的“罪行”,甚至在夜间被拉到偏僻的小屋子里遭到造反派的毒打。她深感迷惘,虽然干活的速度同从前一样,但内心已不再唱出欢快的歌,想着那种万众一心大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场面已离她远去,一种不安甚至恐惧向她袭来。母亲也很少说话,学校已经停课,学生们都冲出了校园进行串联的征程,她的心一直在颤抖,为那些无辜被抓的教师和到处造反的学生,同时也为自己,预感到厄运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何佳在医院尽力做好媳妇的责任,什么事都抢着干,整晚地陪在婆婆身边,如同婆婆曾经照顾她的那样,只是气氛完全相反。她在深夜里看到婆婆生命垂危地躺在床上,想着婆婆含辛茹苦的一生和对她的关怀备至,还有长年累月为家庭的生计缝制手套有时禁不住流下眼泪。刘英仍然感受到了何佳全部的爱,沧桑忙碌的一生能有这样的结局使她无比欣慰,即在弥留之际不仅坦然面对,还用最后的生命之火赞美人生。
“佳佳,我对不起你,没能给孩子更多的照顾,让你和你父母都受累了。”刘英使出了全部力气呼唤何佳,艰难地对她说道,并欲拿出手来。北京的亲人围在了床边。
何佳拿出婆婆的手握住,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婆婆,说道:“妈妈,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你真是一个好妈妈。”
刘英又说道:“你是个好媳妇,是我们曲家的福份,这么多年经常给我写信,问寒问暖,我一直感到像在一起生活似的。”
“妈妈,别这样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何佳又亲切地说道:“妈妈,你休息会再说。”
“不。还有,我还有一件遗憾的事,不能去见甘肃那位大姐,我说过想见见她,但已经不可能了。她给了我们长期的帮助,我们就好像是一对亲姐妹。”刘英没有力气说下去了。
“是的,妈妈,我会去看望她的。代表你,我向你保证。”
“佳佳,我知道你有梦想和追求,可我没有给你什么帮助,你遇到的困难太多了,只有坚强,要坚
强。”过了好一会,刘英用尽全部力气一字一字说完了一生最后一句话。
何佳含着眼泪说道:“我知道了,妈妈,你放心。”眼泪如泉涌般流了出来。
何佳的婆婆刘英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何佳在安葬好婆婆后几天才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她和曲良带着孩子们又来到了颐和园,昆明湖仍是原来的样子,她记得多年前,湖面上荡漾着无数的小船,传来欢快的歌声和手风琴声,据说有不少情侣是在这湖面上产生的,拥挤的游船碰撞出了许多爱情的火花,而现在游船少多了,游客中许多是从全国各地来北京的革命师生,他们大多带着军帽和袖章,排着整齐的队伍,趁到京的机会游揽一下名胜古迹,其它游客都对他们敬而远之。他们带着孩子还游览了其它几个地方,都没有一丝愉快的心情,只是因为孩子,来一趟不容易。另外,何佳想多等两天,九月十五日是毛主席第三次接见革命小将的日子,她想到天安门广场去。
何佳和曲良大清早就赶往天安门广场。他们看到无数整齐的人流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上,附近的街道也挤满了革命师生,广场上红旗飘扬,充满革命豪情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尽管是漫长的等待,这些歌声一直持续到下午五时。
毛主席终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整个广场立刻沸腾起来,百万双手一次又一次地高高举起红色的语录,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翻滚着红色浪涛的海洋。革命小将们不停地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他们个个情绪激动,斗志高昂,欢呼声经久不息,响彻云霄。
检阅终于开始,何佳在曲良的护卫下随着人流尽量往前挤。他们终于看见了天安门城楼,看见了毛主席,尽管看不清楚,何佳依然无比高兴和激动,她已忘记了一切,只想着新中国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就在眼前,多么希望再一次看到那个火红的年代。
他们返回武汉时轻松多了,因为按照中央文革的指示为串联的红卫兵增加了许多火车专列,这样就避免了同乘客的矛盾,又极大地增加了串联的队伍,有利于快速传播文化大革命的经验,使运动推向更大的高潮。这个运动已震撼全国,波及到每个单位和家庭。
武汉大学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就成了运动的主要战场,全国的大专院校都是如此,首先党委被造反派夺了权,党政领导被青年学生揪到“斗鬼台”批斗,罪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接着一些长期进行教学的学者和教授也被他们的学生拉到台上低头认罪,他们的罪名是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那些对他们无比尊敬和崇拜的学生们此刻完全变了另一种模样,他们出于对党和祖国的忠心,真诚地相信党和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因而盲目和狂热地充当了革命闯将。有一位年青的女教师,因为曾经是印尼华侨,也被拉出来批斗,她被认定是里通外国的阶级敌人,由于被剃成“阴阳头”多次在台上示众,精神几乎崩溃,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周怡注意到了,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导她,温和体贴和远视未来的开导,使她竖立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并平静地保证不论如何都会坚持下去,顽强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周怡常想到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没有轮到我,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有更多被怀疑的地方,明摆着的,在台湾有一群人同我秘密联系,多年来从未间断,这些比前面那些被怀疑的人和事要严重得多。也许他们确认我是好人,我同师生们建立的亲切的信任关系也许起到了决定作用,但这是场风暴,任何幻想和侥幸心都是没有用的,她非常清楚这一点。她只有拿出预知未来的勇气,已有了思想准备,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何阳正在家里的客厅刨光一只大樟木箱,这只樟木箱的六方已经完成,只剩下把它锯开形成密闭良好的箱体和箱盖,它是最后一道重要的工序。这只木箱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很有难度,板块间的噱头连接不是一般学徒做得好的,要求计算准确,做工精细。何阳虽然几十年未干木匠活,曾经艰辛地当作谋生的手段,他的根底还在,劳动改造时就感觉出来了。全家人围着活儿转,都想看到即将出炉的成品,周怡坐在一边织毛衣,看着丈夫在忙乎,想到以前的承诺,说道:“何阳,你说过要做几个折叠凳子的,乘这股劲,多做几个。”
“是的,我是说过。”何阳直起腰看着光洁的箱面,用手摸了摸,“有好多年啦,我明天就开始做,一刻也不耽搁,这次一定算数。这真是一只好箱子,多亏曲良从大冶弄来了这些樟木板。好了,现在我就要把箱子刨光啦!然后把它锯开,这样箱体和箱盖就出来了,这可是正宗的手艺活。”
“爸爸的身体真好,好像不费多少劲,看来木工活并不难。”何佳想说出一些好听的话,实际上并不称心如意。
“不,你不知道,佳佳,木匠活是最巧的活,也是天底下最累的活。在旧社会,木匠的收入非常少,活路少全家人就要遭饿,有活干自己就会遭累,你爷爷就是因此过早去世的。好啦,不说这个啦,我现在把箱子锯开。”何阳拿起锯子,沿着画好的直线准确地锯开了木箱。”
曲良拿来一些老式配件和锁递给岳父,说道:“爸爸,你看这些东西怎样?同这些樟木板一样,也是托人从大冶弄来的,这些都是铜制的老式样儿。”
“太好了,真是精美无比。听说那儿是我们国家青铜器的发源地,战国时就开始挖铜矿,炼青铜了。”
“是的。”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