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168
阅读:1420
发表:2022/11/18 修改:2023/9/24
180章 历史 小说
《荆公为政》第59章:中书出了人命
彊疆 [安徽芜湖]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59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2-B-06632】


  王荆公  王安石

  第59章 中书出了人命
  荆公既为中书参知政事,又同领条例司,自是比他人更加繁忙。
  这天,他在政事堂刚听完刑部对侵盗漕运货物人员的处理意见,宰相曾公立又将大理事卿许遵草拟的大宋刑法修改案送来,要他审阅后,再交中书讨论。
  荆公也不推辞,坐下来,抬手在脸上用力搓揉了三五下,再翻开草案从头至尾一一看起。
  正看得深入,吕惠卿拿着一扎文牒过来,呈给荆公,说道:“大人,吉甫与子由已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等新法草案拟好,请大人过目。”
  听说新法草案已拟出来,荆公很是高兴,立马放下刑法草案,接过新法,见是厚厚一扎,“啪啪啪”从头至尾翻过一遍,再从头逐页看起。
  见荆公看得不时点头,吕惠卿知道草拟的新法草案甚合荆公意愿,心中自是溢出一种美滋滋的感觉。
  中书几位阁老这天正在政事堂等着讨论大宋刑法修正草案,见年轻的吕惠卿那沾沾自喜的模样,一个个就将厌恶的目光投过去,暗地骂道:“瞧他轻狂的样儿!”
  偏在这时,吕惠卿看见荆公桌上那份《大宋律法草案》,更是迫不及待地拿起翻了几页,凭他一目十行的机警,已知草案写的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他这天过于高兴,竟忘了自己的身份,更未想到此处是中书省政事堂,是几位宰执议事的重地,他竟手拍律法草案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太及时了!太及时了!”又俯身对荆公说道,“参政大人,阿云一案充分说明,祖上的东西确实有过时之处,大宋的律法要是不及时修正,那今后冤死的就不仅仅是阿云姑娘一人,怕有更多的阿云屈死在那些陈腐的律法上!”
  吕惠卿此言一出,原本只是侧目相视的四位宰执的眼神突然变成一支支利箭射向吕惠卿:宰相曾公立因年纪老迈两眼昏花,“利箭”虽是射去,但终究没有多少力量,只是泛泛地睥睨一下,就摇头收回;另一位宰相富璧可能这时正因腿疼,当那“利箭”射过之后,就忙着去搓揉他的老腿;参政赵抃虽是气恼,也只是咧动几下嘴角,再就摇头,不作声张;唯独花甲之年的老臣唐介坐不住了,他不仅射出了“利箭”,更是一拍书案,纵身站起,指着吕惠卿厉声喝道:“这是政事堂,你一个小小的检详文字在此叫嚷什么?”
  唐介那大得吓人的声音,自然引起政事堂不远的条例司里的一班年轻人的惊讶,章惇、曾布、苏辙等纷纷来到政事堂门外看热闹。
  自从荆公进入中书,另设一个置制三司条例司,将好多本属中书和三司办的政令公文,一时竟然全被一个小小的条例司给独揽过去,能不引发众议?宰相曾公立老迈,知道事情多了自己也顾及不得,索性装着视而不见;新任宰相富璧腿脚不便,遇事能让则让;赵参政是个怕干事的人,见大多事情被条例司揽去,觉得少一事比多一事好,更是巴求不得;唯有唐介唐参政不同,他觉得成立条例司不仅扰乱了大宋的纲纪,更是夺了中书及三司的权力,尤其是见到原本一个平平静静的中书大院,自从条例司设在这儿办公,那班毛头小子整天在这大院里奔来奔去,叫叫嚷嚷,他越听越是生气,越看越是恼火!
  这次见条例司那班青年一起涌到政事堂门前,唐介再也按捺不住,表面只是恶狠狠地冲着吕惠卿,实则是冲着那班青年官员吼道:“你们整天在这叫叫嚷嚷的,是不是存心让我们中书不办事呀?要是不想要我们办事,你们干脆把我们这些老家伙赶出中书,让你们进来好了,何必整天在此大叫大嚷的?”
  吕惠卿知道自己这天声音确实过大,再者,自己是个八品小官,在中书这些大人面前确实是小巫见大巫,哪能大声喧哗,干扰他们?于是赶紧收敛,小心陪礼道:“唐大人,吉甫失礼了,多有得罪。”
  唐介见吕惠卿陪着不是,仍不解恨,嗓门更高:“你们这条例司整天叫嚷改、改、改,这祖宗之法也是你们这班青年小子随便能改好的?你们这条例司究竟想干什么?难道真想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宋给搞乱不成?”
  吕惠卿虽然官小,但变法的决心坚定,见唐参政这么一说,觉得不能忍让了,遂反问道:“唐大人,如果旧法不改,像阿云这样的小姑娘不是白白被冤屈死了?改是为了与时俱新,免伤无辜啊。”
  站在府外的章惇更是冲到府门口责问道:“唐大人,照你这么说,世上的事只有你们这些老者才可去做,我们做小辈的就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了?”
  唐介听出话中带刺,更是火上加火,大声斥责道:“章子厚,我大宋律法施行百年,早已尽善,你们这班青年有什么权力要妄加更改?”
  荆公见唐参政如此恼怒,本想忍住,但听到指责修改律法的不是,已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愤怒,而是牵涉到该不该变法的大政,于是放下手中文本,起身问道:“唐大人,既是祖宗之法尽善,那为何我大宋目下仍是民穷国弱?民穷国弱,只能说明祖宗之法还有待完善,更要与时化新,万不可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呀!”
  唐介早就嫉妒荆公进了中书,现见荆公这一接话,更是找到发泄的理由,也不顾自己的身份、气度,怒吼道:“简直是一派胡言!这祖宗之法是他们几个青年人能随心所欲改动的?你们这样改下去,我大宋朝政能不混乱!朝政混乱,势必危及我大宋社稷的稳固!危及了我大宋社稷的稳固,你们一个小小的条例司能担当得起这责任吗?啊?啊?啊?”
  见吵到这份上,两位宰相及怕事的赵参政也过来讲话了,纷纷指责荆公道:“王参政,凡事总得留个后路,过犹而不及呀!唐大人说得对,危及了大宋社稷的稳固,我们每一个做臣子的都推卸不了干系呀!”
  荆公知道这几位老臣是借机发泄,此时也不敢火上加油,只得重新坐回位上,缓缓说道:“诸位大人,变革是为了更好地强大国家,怎么就危及到大宋社稷的稳固呢?再说,墨守成规那是坐以待毙,自取消亡;唯有革故鼎新,兴利除弊,这才是我大宋唯一的振兴之路,强盛之本!诸位大人应该深思呀!”
  唐介长荆公十一岁,见荆公说得不慌不忙,以为是有意在挑动几位老臣的神经,更是火上加油,几近咆哮道:“王介甫,你到中书才几天?竟敢这样对老臣说话?竟敢教训起我们这些老臣来了?你、你、你、你——”
  吕惠卿见唐介如此指责荆公,实在看下去,上前一步,说道:“唐大人,你身居枢要,位在显贵,‘久壅化源’这道理你不会不懂吧?这样指责王大人,恐怕也缺少了一点气度吧?”
  曾布、章惇一齐过来责问道:“唐大人,历朝历代的振兴,哪次不是经过大刀阔斧的变法而实现?如像那些整日只知拿着朝廷的俸禄、悠哉游哉地混日子,看起来世态平和,实则正是衰亡的开始。难道这前车之鉴你唐大人一无所知不成?”
  唐介一听,以为是在讥刺自己对朝廷无所贡献,只气得七窍生烟,指着吕惠卿等骂道:“你、你、你们这一个个毛、毛头小子,也、也敢对老、老臣……”话说不下去,可拳头还是有力量,就“呼”地高高举起,向吕惠卿、曾巩等头上砸去。可没等拳头落下,那高扬的胳膊“唰”地一下垂挂下来——如此同时,他的整个身体也随着胳膊一道直挺挺地倒下去了!
  政事堂顿时慌乱一片。
  荆公急忙派人去叫医生,又叫曾布去叫马车……
  唐介送到家,紧治慢治,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听说唐大人是被三司条例司里的几位年青人给气死的,那些本就反对变法的老臣更是大肆向条例司泼脏水,要追究条例司的法律责任。
  同置制条例司的陈甚之,原是枢密院副使,虽属从二品官职,但那个“副”字听起来实在刺耳,大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委屈,当听说调他来同领置制三司条例司时,很是高兴了一阵,觉得这条例司不仅是个全新的部门,更是一个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大权统揽的官署,能来同领此官署,不仅大大超越了枢密副使的权限,更是连宰执、计相的权力都大大超越了!现在已甩掉那个带“副”字的头衔而来到条例司,正是自己大展手脚,轰轰烈烈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可到条例司不久就发觉,朝中大臣不仅反对变法,更是反对条例司这个新锐的机构!他开始后悔了。后悔不该进这个不受人欢迎的部门!偏在这时,条例司的人又将唐大人给活活气死,现在要追究条例司的责任,他这个同领条例司的官员能脱得了干系?说不准为此事竟会将他这个好端端的从二品的官帽给拿下哩!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寒石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sie
  • 学生
    akt
  • 学生
    rob
  • 学生
    k12
  • 学生
    f7c
  • 学生
    重生之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30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荆公为政(历史)
春暖花开(主旋律, 爱情, 校园)
第一船(主旋律)
高喇叭进城(喜剧)
蛙祭(主旋律, 悬疑, 儿童)
报复 (主旋律)
火祭/(主旋律, 儿童)
天鹅峰(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兄弟(历史)
北京东京南京(历史)

同类随机作品

夏春虎(主旋律, 家庭, 历史)
战国英侠传(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大河西流第1-27回(主旋律, 历史)
兄弟(历史)
洛阳微雨(历史)
关公(武侠动作, 历史)
雁箱十二卷(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