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053
                                    
                                    
                                        阅读:6993
                                    
                                    
										发表:2018/12/28
                                    
                                    
                                    
                                        
                                                主旋律,家庭 
                                            小说
                                    
                                    
                                    
                                    
                                        坑爹证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1
胖乎乎的乐乐,两个月不到,就骨瘦如柴了。
夫妻俩赶紧把送进医院,看儿科。
儿科主任是个大个,精瘦,白大褂一穿,细长细长,活脱脱一把镊子。“镊子”坐在椅上,两腿将乐乐夹住,托着下颏,喊张嘴,伸舌头,看了一下舌苔,诊断出来:营养不良。夫妻俩佩服,四只眼一对,同时竖起拇指:神医啊!
骑速派奇回家,丈夫坐中央掌控,儿子站前,妻子坐后。妻子手拿平板,见熟人就摇,拜拜!潇洒呀。
出医院不远是游乐场,尽是古城堡、旋转跑马厅、磁石钓鱼、卖植物僵尸、卖小刀小枪……全是吸孩子钱的。两岁开始,只要到了这地方,乐乐就不走,也不坑声,只抱住爸的腿摇晃,意思是要进城堡。五岁了,不爬城堡,要骑马,还要爸在一旁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那时,丈夫轻易不敢带儿子来这儿,来一次少也得花五块钱。五块钱,在当今富得到处淌油的时代,当然算不得什么,可对丈夫来说,这真不是个小数目,因为妻子每天只给他十元钱香烟费,黄山牌,锦绣级的。要是花去五元,那他只得抽国宾级了。这个小祖宗!今天舍得,因为儿子的病因已查出,回家可以对症下药,他高兴,一咬呀,国宾就国宾吧!乐乐,骑马吗?爸给你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儿子无力地闪了一眼吱呀转动的马儿,摇了摇沉重的脑袋。妻就骂,骑你妈的头,乐乐瘦得都能被风吹走了,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丈夫不再吱声,继续前行。身边尽是车,大客,轿车,的士,摩托……来来往往。奇了,动物都是小怕大,车怎么就是大怕小呢?呼,摩托飙到轿车的士前面去了;嗞,轿车的士超越了大客……有儿子在车上,丈夫不敢快,将车速拧到最低档,慢悠悠行驶在道边。
因为慢,满街的景致就如电影慢镜头一幕幕闪现在眼前,还配着无处不在的清甜的幽香!正是这味儿,又让丈夫那瘾上来,就伸长脖颈,翘起下颏,咻咻吸动鼻翼……丈夫本有个很帅的鼻子,挺直的鼻梁,挺拔的鼻尖,据说当年貌美若仙的妻就是因为看上这只帅鼻才一见钟情!坏就坏在这些年小城变化太大。满城高楼大厦,盘盘焉,囷囷焉,他视而不见;满城灯红酒绿,明星荧荧,绿云扰扰,他无心领略;唯一上心的,就是嗅那满街充溢的香水的味儿!他也曾读过《阿房宫赋》,知那“渭流涨腻”一说,可那时止有皇宫才见,小城哪有?现在小城不仅有了,更是连大街小巷,庭舍院落,无一处不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弥散着一种香的精灵!什么叫耳濡目染?什么是环境使然?这就是!绝对是!闻长了,闻久了,就成了一种瘾,就嗅得他那高挺的鼻尖越来越短,直到最后萎缩成一小撮。妻子震怒了,闻,闻你妈的头,多漂亮的鼻尖,硬把闻成了蒜头!从此,“蒜头”就成了丈夫的另一个雅号。
“蒜头”开着车,嗅着香味,心中舒坦,难以尅制,自然一声长啸:啊,好香啊!女人的香!“苏菲娜”的香!“蒂思岚”的香!……他分得清楚。这是妻的功劳,是妻熏陶的硕果,数百元上千元一瓶,妻说不贵,他只得说不贵,心想,花了钱,你敷在肌肤上,我吸进肚子里,看谁和谁会享受?
风在脸上摩挲,摩挲中又多了一种香味。“蒜头”一惊,就知到了什么地方。这多年,他已摸出一条铁的定律,大凡白天有油炸香味的地方,必定有学校。乐乐从上一年级开始,只要散学经过那,就不走,死抱住爸的腿摇晃。“蒜头”说,儿子,鸡翅不能吃,那里面有坏东东。儿子不说话,也不走,一个劲地扭动胖乎乎的身子!只得买,自己就吃了一天国宾。天天去接,天天如此。这学期,也就是两个月前的那个下午,再经过那地方,“蒜头”正准备将早已准备好的五元纸币递给那烧烤摊的胖女人,已读四年级的乐乐一把夺过,拉着爸就往家走。“蒜头”奇了,把眼睛瞪得如玻璃弹子,咋不要了?吃厌了?不吃,就是不吃!儿子难得说话,嘎嘣脆。
“蒜头”知道儿子言语少,就不再问。这一定是老师不让吃零食!想着,就赶紧去街边小店买了包锦绣黄山,极其陶醉地深深吸上一口,从心底发出:久违啊!
有开始就有发展。
起初,乐乐不仅爱吃油炸鸡翅,更爱吃鸡腿,每餐少则三个,多则五个六个。“蒜头”每见桌上啃剩的鸡腿骨,就戏说,乐乐,知道吗?你一年吃掉一个养鸡场嘞。妻狠剜丈夫一眼,鸡腿有激素,吃多了会早熟的。丈夫和奶奶不敢说话。乐乐不听,还是吃,只吃得满嘴油腻,天昏地暗,身上的肉哟,就一天天长堆起来。
现在儿子不仅不吃鸡翅,连鸡腿也不吃了;不仅不吃鸡腿,连凡是长眼睛的菜都一律不吃!只吃素菜,纯素,青菜,萝卜,茄子,豇豆……
丈夫急了,说乐乐,光吃素菜,对发育不好。
妻子又是瞪眼,还怎么发育?瞧这,都长圆了!就用雪花藕似的嫩手拍打儿子肉墩墩的屁股。
给丈夫言中了,儿子在一天天消瘦,原来圆嘟嘟的小圆脸拉长了,三道箍的脖颈也瘦成了两根筋,还要艰难地支撑一个硕大的鸭梨脑袋,那颤颤巍巍的小长颈哟,随时都有折断的危险。我的妈呀!
  
2
快到家了,家在花园A区六楼,妻子甩动一下飘然长发,脑袋从丈夫腋间探出,儿子,饿吗?饿。那就不上楼了,直接去奶奶家,妻命令丈夫。不,就在家吃,儿子声音微弱,像从遥远的地方飘来。那怎行?家里好长时间没开伙,碗筷都上霉了,咋做饭?还是到奶奶家去吃!就在家吃!就在家吃!就哄,儿子,你没听那首歌?就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尾音拖得细长细长。两句唱完又说,儿子,去奶奶家吃饭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去看奶奶,要不,奶奶会想我们的!
儿子说,吃饭要钱!
妻说,奶奶有钱。
“奶奶没钱。”
“奶奶有钱。你没看见,奶奶天天吃虫草哩!没钱,还能吃得起虫草?”
儿子坚持,奶奶瘦。
妻说,那叫瘦?那叫精干,有钱难买老来瘦,你没见隔壁曹奶奶天天用拳头捶肚皮,“嘣嘣”的,干吗?不就是想瘦嘛!乖儿子,去奶奶家,让奶奶买牛脯、老鳖给你吃……医生说了,你营养不良,要大补!
硕大的脑袋一蔫,无力地耷拉在速派奇车把上。
  
3
奶奶家住天堂B区一楼,此后的日子,自然还是在奶奶家吃饭。每顿将牛脯、甲鱼……端上桌面,媳妇都赞不绝口,啧啧,儿子,都是大补哩,全是为你做的!乐乐看一眼满脸丝瓜篓般的奶奶,只得埋头吃饭,吃索菜。妻问,儿子,这大补怎不吃呢?就帮着搛。儿子将搛来的退回,一边小声嘀咕,不吃奶奶,不吃奶奶……“蒜头”斥责,怎么说话呢?还是嘀咕,不吃奶奶!不吃奶奶!夫妻俩惊讶,就一起制止,儿子不再说,又低头吃饭,吃青菜萝卜茄子豇豆。妻子见儿子不再说话,自己就吃得狼吞虎咽,时有长发裹嘴,也顾不得用手,只用筷头挑着长发顺耳根匆匆往后一拨,接着吃……
儿子吃了一阵,停下篾筷,又看那丝瓜篓脸,再嘀咕,不吃奶奶,不吃奶奶……
                                            
                                            
                                胖乎乎的乐乐,两个月不到,就骨瘦如柴了。
夫妻俩赶紧把送进医院,看儿科。
儿科主任是个大个,精瘦,白大褂一穿,细长细长,活脱脱一把镊子。“镊子”坐在椅上,两腿将乐乐夹住,托着下颏,喊张嘴,伸舌头,看了一下舌苔,诊断出来:营养不良。夫妻俩佩服,四只眼一对,同时竖起拇指:神医啊!
骑速派奇回家,丈夫坐中央掌控,儿子站前,妻子坐后。妻子手拿平板,见熟人就摇,拜拜!潇洒呀。
出医院不远是游乐场,尽是古城堡、旋转跑马厅、磁石钓鱼、卖植物僵尸、卖小刀小枪……全是吸孩子钱的。两岁开始,只要到了这地方,乐乐就不走,也不坑声,只抱住爸的腿摇晃,意思是要进城堡。五岁了,不爬城堡,要骑马,还要爸在一旁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那时,丈夫轻易不敢带儿子来这儿,来一次少也得花五块钱。五块钱,在当今富得到处淌油的时代,当然算不得什么,可对丈夫来说,这真不是个小数目,因为妻子每天只给他十元钱香烟费,黄山牌,锦绣级的。要是花去五元,那他只得抽国宾级了。这个小祖宗!今天舍得,因为儿子的病因已查出,回家可以对症下药,他高兴,一咬呀,国宾就国宾吧!乐乐,骑马吗?爸给你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儿子无力地闪了一眼吱呀转动的马儿,摇了摇沉重的脑袋。妻就骂,骑你妈的头,乐乐瘦得都能被风吹走了,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丈夫不再吱声,继续前行。身边尽是车,大客,轿车,的士,摩托……来来往往。奇了,动物都是小怕大,车怎么就是大怕小呢?呼,摩托飙到轿车的士前面去了;嗞,轿车的士超越了大客……有儿子在车上,丈夫不敢快,将车速拧到最低档,慢悠悠行驶在道边。
因为慢,满街的景致就如电影慢镜头一幕幕闪现在眼前,还配着无处不在的清甜的幽香!正是这味儿,又让丈夫那瘾上来,就伸长脖颈,翘起下颏,咻咻吸动鼻翼……丈夫本有个很帅的鼻子,挺直的鼻梁,挺拔的鼻尖,据说当年貌美若仙的妻就是因为看上这只帅鼻才一见钟情!坏就坏在这些年小城变化太大。满城高楼大厦,盘盘焉,囷囷焉,他视而不见;满城灯红酒绿,明星荧荧,绿云扰扰,他无心领略;唯一上心的,就是嗅那满街充溢的香水的味儿!他也曾读过《阿房宫赋》,知那“渭流涨腻”一说,可那时止有皇宫才见,小城哪有?现在小城不仅有了,更是连大街小巷,庭舍院落,无一处不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弥散着一种香的精灵!什么叫耳濡目染?什么是环境使然?这就是!绝对是!闻长了,闻久了,就成了一种瘾,就嗅得他那高挺的鼻尖越来越短,直到最后萎缩成一小撮。妻子震怒了,闻,闻你妈的头,多漂亮的鼻尖,硬把闻成了蒜头!从此,“蒜头”就成了丈夫的另一个雅号。
“蒜头”开着车,嗅着香味,心中舒坦,难以尅制,自然一声长啸:啊,好香啊!女人的香!“苏菲娜”的香!“蒂思岚”的香!……他分得清楚。这是妻的功劳,是妻熏陶的硕果,数百元上千元一瓶,妻说不贵,他只得说不贵,心想,花了钱,你敷在肌肤上,我吸进肚子里,看谁和谁会享受?
风在脸上摩挲,摩挲中又多了一种香味。“蒜头”一惊,就知到了什么地方。这多年,他已摸出一条铁的定律,大凡白天有油炸香味的地方,必定有学校。乐乐从上一年级开始,只要散学经过那,就不走,死抱住爸的腿摇晃。“蒜头”说,儿子,鸡翅不能吃,那里面有坏东东。儿子不说话,也不走,一个劲地扭动胖乎乎的身子!只得买,自己就吃了一天国宾。天天去接,天天如此。这学期,也就是两个月前的那个下午,再经过那地方,“蒜头”正准备将早已准备好的五元纸币递给那烧烤摊的胖女人,已读四年级的乐乐一把夺过,拉着爸就往家走。“蒜头”奇了,把眼睛瞪得如玻璃弹子,咋不要了?吃厌了?不吃,就是不吃!儿子难得说话,嘎嘣脆。
“蒜头”知道儿子言语少,就不再问。这一定是老师不让吃零食!想着,就赶紧去街边小店买了包锦绣黄山,极其陶醉地深深吸上一口,从心底发出:久违啊!
有开始就有发展。
起初,乐乐不仅爱吃油炸鸡翅,更爱吃鸡腿,每餐少则三个,多则五个六个。“蒜头”每见桌上啃剩的鸡腿骨,就戏说,乐乐,知道吗?你一年吃掉一个养鸡场嘞。妻狠剜丈夫一眼,鸡腿有激素,吃多了会早熟的。丈夫和奶奶不敢说话。乐乐不听,还是吃,只吃得满嘴油腻,天昏地暗,身上的肉哟,就一天天长堆起来。
现在儿子不仅不吃鸡翅,连鸡腿也不吃了;不仅不吃鸡腿,连凡是长眼睛的菜都一律不吃!只吃素菜,纯素,青菜,萝卜,茄子,豇豆……
丈夫急了,说乐乐,光吃素菜,对发育不好。
妻子又是瞪眼,还怎么发育?瞧这,都长圆了!就用雪花藕似的嫩手拍打儿子肉墩墩的屁股。
给丈夫言中了,儿子在一天天消瘦,原来圆嘟嘟的小圆脸拉长了,三道箍的脖颈也瘦成了两根筋,还要艰难地支撑一个硕大的鸭梨脑袋,那颤颤巍巍的小长颈哟,随时都有折断的危险。我的妈呀!
2
快到家了,家在花园A区六楼,妻子甩动一下飘然长发,脑袋从丈夫腋间探出,儿子,饿吗?饿。那就不上楼了,直接去奶奶家,妻命令丈夫。不,就在家吃,儿子声音微弱,像从遥远的地方飘来。那怎行?家里好长时间没开伙,碗筷都上霉了,咋做饭?还是到奶奶家去吃!就在家吃!就在家吃!就哄,儿子,你没听那首歌?就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尾音拖得细长细长。两句唱完又说,儿子,去奶奶家吃饭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去看奶奶,要不,奶奶会想我们的!
儿子说,吃饭要钱!
妻说,奶奶有钱。
“奶奶没钱。”
“奶奶有钱。你没看见,奶奶天天吃虫草哩!没钱,还能吃得起虫草?”
儿子坚持,奶奶瘦。
妻说,那叫瘦?那叫精干,有钱难买老来瘦,你没见隔壁曹奶奶天天用拳头捶肚皮,“嘣嘣”的,干吗?不就是想瘦嘛!乖儿子,去奶奶家,让奶奶买牛脯、老鳖给你吃……医生说了,你营养不良,要大补!
硕大的脑袋一蔫,无力地耷拉在速派奇车把上。
3
奶奶家住天堂B区一楼,此后的日子,自然还是在奶奶家吃饭。每顿将牛脯、甲鱼……端上桌面,媳妇都赞不绝口,啧啧,儿子,都是大补哩,全是为你做的!乐乐看一眼满脸丝瓜篓般的奶奶,只得埋头吃饭,吃索菜。妻问,儿子,这大补怎不吃呢?就帮着搛。儿子将搛来的退回,一边小声嘀咕,不吃奶奶,不吃奶奶……“蒜头”斥责,怎么说话呢?还是嘀咕,不吃奶奶!不吃奶奶!夫妻俩惊讶,就一起制止,儿子不再说,又低头吃饭,吃青菜萝卜茄子豇豆。妻子见儿子不再说话,自己就吃得狼吞虎咽,时有长发裹嘴,也顾不得用手,只用筷头挑着长发顺耳根匆匆往后一拨,接着吃……
儿子吃了一阵,停下篾筷,又看那丝瓜篓脸,再嘀咕,不吃奶奶,不吃奶奶……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