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11783
成片时长:约39分钟
阅读:6321
发表:2019/12/24 修改:2020/2/5
24集 主旋律,商战 电视剧剧本
《医院风云》第14集
1-6
…
13
14
15
…
24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A-03676】
24、 外景 冬天的山上 白天
悄然响起背景歌曲,是彩色故事片《红雨》的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从第二段唱起:“(独)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伴走万丈崖……”
身穿冬衣的李泽南背着萝筐在山上采中草药。
旁白兼字幕:有空时上山采中草药……
背景歌曲延续到下一幕。
25、 外景 一幢砖混结构的小屋 白天
门口的白色木牌,木牌上的黑色美术字:“收购站”
背景歌曲渐渐停止。
穿冬衣、背着装满中草药的萝筐的李泽南走入门内。
旁白兼字幕:把采来的中草药拿去收购站换钱买盐、油、牙膏和书……
26、 内景 一间泥砖瓦片屋里 白天
墙上的毛主席画像。
一个弱不禁风、衣着破旧的老大爷躺在一张木板和木凳搭成的床上,旁边坐着同情之心溢于言表的李泽南。窗外北风呼啸,下着大雨;风吹打着木窗,发出有节奏的“嘭哒、嘭哒、嘭哒……”的响声。
老大爷的脸和肖像画上的那个人有八、九分相似。
旁白兼字幕:一天,他发现一个独居的老大爷病了,此刻正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没人照料。怎么会没人照料呢?一打听才知道,老大爷老伴早死,儿子儿媳在城里被打成“走资派”关进“牛棚”去了。李泽南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利用新近学到的中草药知识,参照祖传医书《笔花医镜》……
一本纸质粗糙的古籍,封面上的竖排手写毛笔字:“笔花医镜”
旁白兼字幕:《寿世保元》……
另一本纸质粗糙的古籍,封面上与《笔花医镜》不同笔迹的竖排手写毛笔字:“寿世保元”
旁白兼字幕:祖父李泽民的处方……
一本用粗萱纸、针线自行装订而成的比巴掌大一些的笔记本,封面上的竖排手写毛笔字:“中医李泽民处方”;字下的私章,私章上的隶书:“李泽民”
旁白兼字幕:和新买的《赤脚医生参考丛书》……
一本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书,封面上的字:
“赤脚医生参考丛书①
基础医学问答”
旁白兼字幕:试着给老大爷治疗……不知是李泽南幸运呢还是他幸运,是偶然呢还是必然,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老大爷的病终于开始好转了。
27、 内景 同上一幕 夜晚
所不同的是没有下雨,但风仍呼啸着,吹击着木窗。
李泽南坐在炉子旁边煎药,火炉上的瓦煲冒着热气。
老大爷表情痛苦的脸。
〔叠化〕
李泽南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药递给老大爷。
老大爷含着热泪接过去,举到嘴边。
〔叠化〕
老大爷脸上痛苦的表情消失了。
李泽南神情欣慰的脸。
窗外的风停止。
28、 内景 田间地头 白天
一片金黄的稻田上,身穿冬衣的老大爷在收割。
同样身穿冬衣的李泽南在他旁边收割。
旁白兼字幕:不久,老大爷终于有精神下床走动了,到冬稻成熟时竟能下田收割,兴之所致还引吭高歌呢……
〔叠化〕
老大爷直起腰来小歇,引吭高歌。
老大爷:(充满深情地)“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渐止)
画外渐响起背景歌曲:彩色故事片《红雨》原唱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
背景歌曲:“(女声)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哪,一颗红心暖千家,暖千家……”
旁白兼字幕:可是李泽南不是赤脚医生,他“没资格”当赤脚医生,虽然他出生中医世家,四代行医,勤奋好学,已掌握一些医药知识和实用技术——虽然如此,他还是高兴极了。从此稍有闲暇,便照料老大爷;或研读医书;或在山间徘徊,沉思默想,和看一本叫《红雨》的描写赤脚医生在工作和斗争中成长的中篇小说……
一本纸质发黄的书,封面上的字:“红雨”
旁白兼字幕:医书和小说伴着他生活,带给他温馨,带给他希望……
〔叠化〕
李泽南的笑脸。
一朵向阳花。
老大爷的笑脸。
几朵向阳花。
周围一起收割的贫下中农的笑脸。
一片向阳花。
继续响起背景歌曲:“(女声)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伴走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啊……”
旁白兼字幕:后来,他的父亲有幸告别“牛棚”,他的境况也因此而好转了。在回城之前的某一天……
背景歌曲延续到下一幕。
〔叠化〕
29、 外景 一间砖木结构的瓦屋 傍晚
背景音乐:“(合唱)革命路上铺彩霞,铺彩霞……”
屋顶的烟囱升起饮烟,屋里传出令人愉快的嘈杂声。
身穿冬衣的老大爷脚步稳当走进去。
(字幕)李泽南的房东家
背景歌曲继续:“(女声)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啊……”
背景歌曲延续到下一幕。
30、 内景 屋内 傍晚
背景歌曲:“(女声)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
老大爷走进来。
墙上毛主席、华主席的画像。
几个穿旧棉袄的小孩在泥地的客厅里欢快地追遂着。
从客厅看去,一侧是厨房,有一男一女的两个中年人在做饭,热气腾腾。
另一侧是李泽南的房间,他正在收拾衣服、日用品、书刊等。
老大爷:(现出慈祥的笑容,对小孩)小心呀!(对厨房)做吃啊?(未等回答便走入李泽南的房间)
31、 内景 李泽南的房间 傍晚
背景歌曲的尾声:“(合唱)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啊,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渐止)
墙上白求恩大夫的画像。
老大爷:(双手握着李泽南的一只手)我舍不得你走啊!
李泽南:(把一只手放到三只手上)我也忘不了你啊。
〔叠化〕
李泽南拿着一本速写簿和一支碳笔对着老大爷写生。
旁白兼字幕:李泽南在校时是班宣传委员,能写会画……
李泽南:(深深地凝视着老大爷的脸)我要把这幅画带回去,作为第一次给人治病的留念。
手中的笔在纸上不停地画呀画呀,一条条线条渐渐形成老大爷的脸。
旁白兼字幕:于是就有了这幅画,他带回来装上镜框,一直挂在这上面,直到现在。
〔闪回•黑白结束〕
32、 内景 李泽南老家三楼的房间(同本集第20幕) 黎明
月光照不进房里来了,肖像画在朦胧的绿光下仿佛很遥远很遥远,如梦似幻。
旁白兼字幕:李泽南早已经是一名医生了,他有很多病人,他们病好之后都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或在学校读书,或在家里愉快地生活着——但唯有那位老大爷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因为他是他的第一个病人,也是他立志学医的开始……
天开始亮了,晨光映亮房间,肖像画沐浴在晨光中。
李泽南沐浴在晨光中。
旁白兼字幕: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回到这祖屋里,缅怀过去,畅想未来,从中吸取精神力量。这祖屋原是一家中医诊所……
〔闪回•黑白〕
33、 内景 同本集后面的第42幕 白天
一个留着长瓣子、长胡须、鹤发童颜、面部轮廓酷似李泽南的清朝装束的老大爷坐在一张诊桌前给病人诊病。
旁白兼字幕:最先由他曾曾祖父李昆山开……
〔叠化〕
一个留短发、胡须剃得干干净净、面部轮廓酷似李泽南的穿中式服装的老大爷坐在诊桌前给病人诊病。
旁白兼字幕:然后由他曾祖父李铁柱开……
〔叠化〕
一个留西装头、胡须剃得干干净净、面部轮廓酷似李泽南的穿中山装的老大爷坐在诊桌前给病人诊病。
旁白兼字幕:再然后由他祖父李泽民开……
〔叠化〕
一个留西装头、胡须剃得干干净净、面部轮廓酷似李泽南的穿西装的中年人坐在诊桌前给病人诊病;与现在相比年轻很多的李泽南身穿白大褂在中年人后面的药柜前抓药、秤药、打包……一张长木沙发上坐满了候诊病人,另外几个坐在木条凳、竹椅上。
旁白兼字幕:最后由他父亲李泽中开。他去医院干前曾跟他父亲干过一段时间。他们一家五代都在这里行医。他出生时他父亲请他祖父给他起个名字,他祖父给他起“泽南”,意即希望他长大后继承祖业,惠泽南州市百姓。那时南州市还不叫“南州市”,叫“南县”。他长大后遵循祖训学医,但不是学中医,因为当时没开中医专业;毕业后他没继承诊所,而是到医院干……
〔叠化〕
34、 外景 南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大楼(同第六集第15幕) 白天
所不同的是,外墙装饰比第六集第15幕时残旧得多。
〔叠化〕
悄然响起背景歌曲,是彩色故事片《红雨》的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从第二段唱起:“(独)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伴走万丈崖……”
身穿冬衣的李泽南背着萝筐在山上采中草药。
旁白兼字幕:有空时上山采中草药……
背景歌曲延续到下一幕。
25、 外景 一幢砖混结构的小屋 白天
门口的白色木牌,木牌上的黑色美术字:“收购站”
背景歌曲渐渐停止。
穿冬衣、背着装满中草药的萝筐的李泽南走入门内。
旁白兼字幕:把采来的中草药拿去收购站换钱买盐、油、牙膏和书……
26、 内景 一间泥砖瓦片屋里 白天
墙上的毛主席画像。
一个弱不禁风、衣着破旧的老大爷躺在一张木板和木凳搭成的床上,旁边坐着同情之心溢于言表的李泽南。窗外北风呼啸,下着大雨;风吹打着木窗,发出有节奏的“嘭哒、嘭哒、嘭哒……”的响声。
老大爷的脸和肖像画上的那个人有八、九分相似。
旁白兼字幕:一天,他发现一个独居的老大爷病了,此刻正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没人照料。怎么会没人照料呢?一打听才知道,老大爷老伴早死,儿子儿媳在城里被打成“走资派”关进“牛棚”去了。李泽南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利用新近学到的中草药知识,参照祖传医书《笔花医镜》……
一本纸质粗糙的古籍,封面上的竖排手写毛笔字:“笔花医镜”
旁白兼字幕:《寿世保元》……
另一本纸质粗糙的古籍,封面上与《笔花医镜》不同笔迹的竖排手写毛笔字:“寿世保元”
旁白兼字幕:祖父李泽民的处方……
一本用粗萱纸、针线自行装订而成的比巴掌大一些的笔记本,封面上的竖排手写毛笔字:“中医李泽民处方”;字下的私章,私章上的隶书:“李泽民”
旁白兼字幕:和新买的《赤脚医生参考丛书》……
一本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书,封面上的字:
“赤脚医生参考丛书①
基础医学问答”
旁白兼字幕:试着给老大爷治疗……不知是李泽南幸运呢还是他幸运,是偶然呢还是必然,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老大爷的病终于开始好转了。
27、 内景 同上一幕 夜晚
所不同的是没有下雨,但风仍呼啸着,吹击着木窗。
李泽南坐在炉子旁边煎药,火炉上的瓦煲冒着热气。
老大爷表情痛苦的脸。
〔叠化〕
李泽南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药递给老大爷。
老大爷含着热泪接过去,举到嘴边。
〔叠化〕
老大爷脸上痛苦的表情消失了。
李泽南神情欣慰的脸。
窗外的风停止。
28、 内景 田间地头 白天
一片金黄的稻田上,身穿冬衣的老大爷在收割。
同样身穿冬衣的李泽南在他旁边收割。
旁白兼字幕:不久,老大爷终于有精神下床走动了,到冬稻成熟时竟能下田收割,兴之所致还引吭高歌呢……
〔叠化〕
老大爷直起腰来小歇,引吭高歌。
老大爷:(充满深情地)“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渐止)
画外渐响起背景歌曲:彩色故事片《红雨》原唱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
背景歌曲:“(女声)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哪,一颗红心暖千家,暖千家……”
旁白兼字幕:可是李泽南不是赤脚医生,他“没资格”当赤脚医生,虽然他出生中医世家,四代行医,勤奋好学,已掌握一些医药知识和实用技术——虽然如此,他还是高兴极了。从此稍有闲暇,便照料老大爷;或研读医书;或在山间徘徊,沉思默想,和看一本叫《红雨》的描写赤脚医生在工作和斗争中成长的中篇小说……
一本纸质发黄的书,封面上的字:“红雨”
旁白兼字幕:医书和小说伴着他生活,带给他温馨,带给他希望……
〔叠化〕
李泽南的笑脸。
一朵向阳花。
老大爷的笑脸。
几朵向阳花。
周围一起收割的贫下中农的笑脸。
一片向阳花。
继续响起背景歌曲:“(女声)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伴走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啊……”
旁白兼字幕:后来,他的父亲有幸告别“牛棚”,他的境况也因此而好转了。在回城之前的某一天……
背景歌曲延续到下一幕。
〔叠化〕
29、 外景 一间砖木结构的瓦屋 傍晚
背景音乐:“(合唱)革命路上铺彩霞,铺彩霞……”
屋顶的烟囱升起饮烟,屋里传出令人愉快的嘈杂声。
身穿冬衣的老大爷脚步稳当走进去。
(字幕)李泽南的房东家
背景歌曲继续:“(女声)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啊……”
背景歌曲延续到下一幕。
30、 内景 屋内 傍晚
背景歌曲:“(女声)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
老大爷走进来。
墙上毛主席、华主席的画像。
几个穿旧棉袄的小孩在泥地的客厅里欢快地追遂着。
从客厅看去,一侧是厨房,有一男一女的两个中年人在做饭,热气腾腾。
另一侧是李泽南的房间,他正在收拾衣服、日用品、书刊等。
老大爷:(现出慈祥的笑容,对小孩)小心呀!(对厨房)做吃啊?(未等回答便走入李泽南的房间)
31、 内景 李泽南的房间 傍晚
背景歌曲的尾声:“(合唱)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啊,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渐止)
墙上白求恩大夫的画像。
老大爷:(双手握着李泽南的一只手)我舍不得你走啊!
李泽南:(把一只手放到三只手上)我也忘不了你啊。
〔叠化〕
李泽南拿着一本速写簿和一支碳笔对着老大爷写生。
旁白兼字幕:李泽南在校时是班宣传委员,能写会画……
李泽南:(深深地凝视着老大爷的脸)我要把这幅画带回去,作为第一次给人治病的留念。
手中的笔在纸上不停地画呀画呀,一条条线条渐渐形成老大爷的脸。
旁白兼字幕:于是就有了这幅画,他带回来装上镜框,一直挂在这上面,直到现在。
〔闪回•黑白结束〕
32、 内景 李泽南老家三楼的房间(同本集第20幕) 黎明
月光照不进房里来了,肖像画在朦胧的绿光下仿佛很遥远很遥远,如梦似幻。
旁白兼字幕:李泽南早已经是一名医生了,他有很多病人,他们病好之后都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或在学校读书,或在家里愉快地生活着——但唯有那位老大爷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因为他是他的第一个病人,也是他立志学医的开始……
天开始亮了,晨光映亮房间,肖像画沐浴在晨光中。
李泽南沐浴在晨光中。
旁白兼字幕: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回到这祖屋里,缅怀过去,畅想未来,从中吸取精神力量。这祖屋原是一家中医诊所……
〔闪回•黑白〕
33、 内景 同本集后面的第42幕 白天
一个留着长瓣子、长胡须、鹤发童颜、面部轮廓酷似李泽南的清朝装束的老大爷坐在一张诊桌前给病人诊病。
旁白兼字幕:最先由他曾曾祖父李昆山开……
〔叠化〕
一个留短发、胡须剃得干干净净、面部轮廓酷似李泽南的穿中式服装的老大爷坐在诊桌前给病人诊病。
旁白兼字幕:然后由他曾祖父李铁柱开……
〔叠化〕
一个留西装头、胡须剃得干干净净、面部轮廓酷似李泽南的穿中山装的老大爷坐在诊桌前给病人诊病。
旁白兼字幕:再然后由他祖父李泽民开……
〔叠化〕
一个留西装头、胡须剃得干干净净、面部轮廓酷似李泽南的穿西装的中年人坐在诊桌前给病人诊病;与现在相比年轻很多的李泽南身穿白大褂在中年人后面的药柜前抓药、秤药、打包……一张长木沙发上坐满了候诊病人,另外几个坐在木条凳、竹椅上。
旁白兼字幕:最后由他父亲李泽中开。他去医院干前曾跟他父亲干过一段时间。他们一家五代都在这里行医。他出生时他父亲请他祖父给他起个名字,他祖父给他起“泽南”,意即希望他长大后继承祖业,惠泽南州市百姓。那时南州市还不叫“南州市”,叫“南县”。他长大后遵循祖训学医,但不是学中医,因为当时没开中医专业;毕业后他没继承诊所,而是到医院干……
〔叠化〕
34、 外景 南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大楼(同第六集第15幕) 白天
所不同的是,外墙装饰比第六集第15幕时残旧得多。
〔叠化〕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