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13442
阅读:16351
发表:2014/12/13
主旋律
小说
蓝色游戏
推荐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怎么,给咱贴上标签儿啦?”米歌赶紧爬起来拿镜子照着,发愁地冲着镜子把肿了的嘴唇撅得高高的。
进入七月的东北,树林浓绿野花似锦。繁忙的夏收夏种刚刚结束。今年粮食收成特别好,为了犒劳一下大家,宋场长提出全分场的人开着拖拉机上县城去转转。自从来到农场,因为没有交通工具,离县城又有近二十里的路程。大伙还真是没到县城去过。这一次能自己开着拖拉机集体逛逛县城,男孩子们还第一次有了在路上开车的机会,自然高兴得哄哄的。
第二天一大早,男孩子们就起床把大小拖拉机擦洗的锃亮,加满油和水,打足了气,吃过早饭,小臭娃子他们开着小拖拉机,羽风米歌开着大拖拉机,载着全分场的人一路欢歌笑语直奔了县城。
到县城里找了个僻静的小街道停了车,约好了集合回场的时间,大家就分散开来,各自结伙奔自己的目标去了。羽风米歌要去新华书店转转,给财来财宝买些教材和书,因为时间充裕,两人把大拖拉机锁好,沿着街道悠然前行。
新华书店在县城中心。两个人进店门的时候,有两三个青年男女边回头边兴冲冲往门外跑,在门口还撞了羽风一下,却没说任何道歉的话就跑了过去。
“怎么啦!?”米歌略带不满不解地朝着那几个人嘟囔了一句,那几个人却跑散不见了。
书店里人不多,羽风米歌在林立的书架前各自翻看着感兴趣的书,忽然一群人闹哄哄地挤进了书店,朝一排书架前围过去,在刚才跑出去那几个人的指点下,后面还不断有人涌进来。
“干什么呀这是?”米歌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连羽风也不由自主地向那边观望。那排书架不一会儿就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严严实实,围着的人对着里边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有的女孩子还捂了嘴笑。米歌十分好奇,拽了羽风往人群中挤过去,等挤进人群伸头一望,两个人都不由得一呆——书架前是一个那么美丽的女孩子,她肌肤雪白,双唇红润,眉眼黑亮,乌润的头发在脑后扎了条不太长的独辫,上身一件湛蓝色纱绸短衫,下身一条亚麻短裤,腰间一条白色皮带松松地束着细腰,拎着一个白色提袋,脸儿羞得粉红,正惶惑不安地躲闪着人们的目光,并用提袋无助地遮掩着双腿。两个人回过神来,望望身边的人,这才发现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姑娘的短裤和裸露的双腿上。这些目光显然给姑娘带来了很大的羞辱,她张惶地寻找着人群的缝隙,但人们围的水泄不通,很明显她无路可逃。姑娘的眼中有一种绝望,就像落入陷阱的小鹿,那双眼睛清澈如水,绝望中仿佛含了一层泪。看着这一幕羽风米歌同时产生了一种冲动,两人互相望了一眼,会意地交流了一下眼神,同时冲过去架了那女孩子,奋力拨开人群跑出书店,书店里的那群人追出来嚷嚷着:“还有两个帅小伙呢……”
三个人气喘吁吁拐进停放拖拉机的那条小街道,羽风打开大拖拉机驾驶室的门钻进去,又返身把姑娘也拉了上去,米歌四下观察一番也钻了进来,三个人伏了身子,等追赶的人群散了远了这才抬起头来。面对羽风米歌两人的注视,姑娘羞红了双颊垂了眼睛说:“谢谢你们的搭救……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收场……在北京女生穿短裤很平常啊……” 想起先前的尴尬,姑娘又窘迫起来,她用手向后指了指,喃喃道“大堡市离这里只有几十里,在那儿还什么事儿都没有……没想到……”
“没想到人们的见识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没想到几十里的距离会有天壤之别的境遇是吗?……” 羽风是米歌从未见过的温柔语气,“我也没想到……在老松爷家听说屯子里几乎没有人见过火车我就很震撼,其实铁路离屯子就几十里远……今天更震撼……唉……”羽风很深沉地叹口气但很快又回过神来,“哎,你叫什么名字,也是知青吗?”
“我……我叫蓝黛儿,今年刚高中毕业,马上要下放,我想下放到爷爷奶奶的村子里,先来看一看……还没到爷爷奶奶家呢,路过县城想给爷爷奶奶买点礼物,刚到这儿……就碰上了这事儿”,像鸟儿一样婉转的声音越来越低下去。
“你爷爷奶奶家在哪儿?我们可以开车送你过去”,羽风话说的平缓,却掩饰不住关切。
“不,不用……只是……只是……”姑娘结结巴巴的,“你们车上有没有长裤什么的可以借我穿一下。”
“有,在座位下面有一个塑料袋,袋里是我的工装裤,但是……可能不太干净,是干活时穿的”,羽风指指他和姑娘坐着的后排座位。
“没关系,只要能避免刚才的……就行”,姑娘说话轻轻的。
“那我们出去,你自己拿了换上吧”,羽风说着起身钻出驾驶室。
坐在前排的米歌很反常的始终没有讲话,只是傻傻地看着听着,又傻傻的跟着羽风一起跳出了驾驶室。
蓝黛儿穿了羽风的长裤轻盈地跳下拖拉机,羞滴滴地抻抻衣衫,低着头伸出手,“谢谢你们俩,还想问一下你们是哪个农场的,叫什么名字……”,说着抬头忽闪着毛茸茸的眼睛扫了二人一眼,“到时候……好去还裤子”,轻轻说完咬了咬嘴唇。
“噢,我们是三岔河国营农场六分场的,我叫徐羽风”,羽风手在衣服上蹭蹭伸过去浅浅地握了握蓝黛儿的手。米歌也有些慌张地伸手握了握蓝黛儿的手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米歌”。
“我记下了,再次谢谢你们,再见”,蓝黛儿轻轻说着对二人浅浅一笑。
“再见”,羽风摆摆手。
“再见”,米歌如耳语般喃喃了一句。
蓝黛儿转身走了,走的那么轻盈,轻盈的就像一团气、一朵云,飘着浮着离开了二人的视线。二人目送蓝黛儿走远不见了,羽风轻轻拍了一下还呆呆站在那里的米歌,“我们去买买要买的东西吧”。
九月下旬,老松爷带着六分场的孩子们去捉山蛤蟆了。山蛤蟆又叫哈士蟆,因为在东北寒冷的冬季能在冰冷的水中冬眠三四个月,所以又叫雪蛤,是极为珍贵的食材和药材。
去之前,松爷让大家都穿上比较厚的长袖衣衫,因为在这个季节,林中的蚊虫小咬是很厉害的。松爷说不用带锅碗,他在那地方藏有一口锅,每人带个搪瓷缸子就行了。
去的地方是一个半山腰,那里有一条小道,小道一边是密密的松林,另一边有一条小河,河水平缓。老松爷说这是一条蛤蟆道,每年的这个时候,山蛤蟆就会从林子里回到河水中准备过冬了,这时候的山蛤蟆也是最肥的时候。山蛤蟆肚子里的蛤蟆油最多,因为山蛤蟆要靠着这些油的营养在水中度过整个冬眠期。人只要在蛤蟆道上捕捉山蛤蟆就行了。
果然,不断有山蛤蟆从松树林子里钻出来,在蛤蟆道上蹦蹦跳跳往河水中去。年轻人欢叫着分散开抓捕。老松爷从一个小石头洞里掏出一口锅,在蛤蟆道一头支起灶烧水处理抓到的山蛤蟆。水不能烧的太热,太热会把蛤蟆皮烫烂。在水温合适的时候,把山蛤蟆放进水里,山蛤蟆立刻伸直了腿变成了蛤蟆棍。老松爷把蛤蟆棍捞出来铺在地上晾,中午的时候,他用带来的花生和盐,专门挑了那些个头小的山蛤蟆棍清炖了几锅分给大家吃,还削了些细树枝分给大家当筷子。女生们刚开始不敢尝,秀清没有任何顾忌,率先夹了一只小小地咬了一口,闭着眼品味了一下,“嗯——好鲜美”,随即大口啖食起来。其他女生看了这才都盛了来尝,一尝果然极为鲜美。
“蛤蟆肚子里的那一小块白的东西不要吃,捡出来扔了,其它都能吃”。松爷看孩子们吃的惊美,心里很舒畅,笑吟吟交待着。怕影响大家食欲,他没有讲明那块白色的东西其实是山蛤蟆的胃,山蛤蟆是吃虫子的,胃里可能会有些没消化掉的。
进入七月的东北,树林浓绿野花似锦。繁忙的夏收夏种刚刚结束。今年粮食收成特别好,为了犒劳一下大家,宋场长提出全分场的人开着拖拉机上县城去转转。自从来到农场,因为没有交通工具,离县城又有近二十里的路程。大伙还真是没到县城去过。这一次能自己开着拖拉机集体逛逛县城,男孩子们还第一次有了在路上开车的机会,自然高兴得哄哄的。
第二天一大早,男孩子们就起床把大小拖拉机擦洗的锃亮,加满油和水,打足了气,吃过早饭,小臭娃子他们开着小拖拉机,羽风米歌开着大拖拉机,载着全分场的人一路欢歌笑语直奔了县城。
到县城里找了个僻静的小街道停了车,约好了集合回场的时间,大家就分散开来,各自结伙奔自己的目标去了。羽风米歌要去新华书店转转,给财来财宝买些教材和书,因为时间充裕,两人把大拖拉机锁好,沿着街道悠然前行。
新华书店在县城中心。两个人进店门的时候,有两三个青年男女边回头边兴冲冲往门外跑,在门口还撞了羽风一下,却没说任何道歉的话就跑了过去。
“怎么啦!?”米歌略带不满不解地朝着那几个人嘟囔了一句,那几个人却跑散不见了。
书店里人不多,羽风米歌在林立的书架前各自翻看着感兴趣的书,忽然一群人闹哄哄地挤进了书店,朝一排书架前围过去,在刚才跑出去那几个人的指点下,后面还不断有人涌进来。
“干什么呀这是?”米歌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连羽风也不由自主地向那边观望。那排书架不一会儿就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严严实实,围着的人对着里边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有的女孩子还捂了嘴笑。米歌十分好奇,拽了羽风往人群中挤过去,等挤进人群伸头一望,两个人都不由得一呆——书架前是一个那么美丽的女孩子,她肌肤雪白,双唇红润,眉眼黑亮,乌润的头发在脑后扎了条不太长的独辫,上身一件湛蓝色纱绸短衫,下身一条亚麻短裤,腰间一条白色皮带松松地束着细腰,拎着一个白色提袋,脸儿羞得粉红,正惶惑不安地躲闪着人们的目光,并用提袋无助地遮掩着双腿。两个人回过神来,望望身边的人,这才发现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姑娘的短裤和裸露的双腿上。这些目光显然给姑娘带来了很大的羞辱,她张惶地寻找着人群的缝隙,但人们围的水泄不通,很明显她无路可逃。姑娘的眼中有一种绝望,就像落入陷阱的小鹿,那双眼睛清澈如水,绝望中仿佛含了一层泪。看着这一幕羽风米歌同时产生了一种冲动,两人互相望了一眼,会意地交流了一下眼神,同时冲过去架了那女孩子,奋力拨开人群跑出书店,书店里的那群人追出来嚷嚷着:“还有两个帅小伙呢……”
三个人气喘吁吁拐进停放拖拉机的那条小街道,羽风打开大拖拉机驾驶室的门钻进去,又返身把姑娘也拉了上去,米歌四下观察一番也钻了进来,三个人伏了身子,等追赶的人群散了远了这才抬起头来。面对羽风米歌两人的注视,姑娘羞红了双颊垂了眼睛说:“谢谢你们的搭救……不然,真不知道怎么收场……在北京女生穿短裤很平常啊……” 想起先前的尴尬,姑娘又窘迫起来,她用手向后指了指,喃喃道“大堡市离这里只有几十里,在那儿还什么事儿都没有……没想到……”
“没想到人们的见识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没想到几十里的距离会有天壤之别的境遇是吗?……” 羽风是米歌从未见过的温柔语气,“我也没想到……在老松爷家听说屯子里几乎没有人见过火车我就很震撼,其实铁路离屯子就几十里远……今天更震撼……唉……”羽风很深沉地叹口气但很快又回过神来,“哎,你叫什么名字,也是知青吗?”
“我……我叫蓝黛儿,今年刚高中毕业,马上要下放,我想下放到爷爷奶奶的村子里,先来看一看……还没到爷爷奶奶家呢,路过县城想给爷爷奶奶买点礼物,刚到这儿……就碰上了这事儿”,像鸟儿一样婉转的声音越来越低下去。
“你爷爷奶奶家在哪儿?我们可以开车送你过去”,羽风话说的平缓,却掩饰不住关切。
“不,不用……只是……只是……”姑娘结结巴巴的,“你们车上有没有长裤什么的可以借我穿一下。”
“有,在座位下面有一个塑料袋,袋里是我的工装裤,但是……可能不太干净,是干活时穿的”,羽风指指他和姑娘坐着的后排座位。
“没关系,只要能避免刚才的……就行”,姑娘说话轻轻的。
“那我们出去,你自己拿了换上吧”,羽风说着起身钻出驾驶室。
坐在前排的米歌很反常的始终没有讲话,只是傻傻地看着听着,又傻傻的跟着羽风一起跳出了驾驶室。
蓝黛儿穿了羽风的长裤轻盈地跳下拖拉机,羞滴滴地抻抻衣衫,低着头伸出手,“谢谢你们俩,还想问一下你们是哪个农场的,叫什么名字……”,说着抬头忽闪着毛茸茸的眼睛扫了二人一眼,“到时候……好去还裤子”,轻轻说完咬了咬嘴唇。
“噢,我们是三岔河国营农场六分场的,我叫徐羽风”,羽风手在衣服上蹭蹭伸过去浅浅地握了握蓝黛儿的手。米歌也有些慌张地伸手握了握蓝黛儿的手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米歌”。
“我记下了,再次谢谢你们,再见”,蓝黛儿轻轻说着对二人浅浅一笑。
“再见”,羽风摆摆手。
“再见”,米歌如耳语般喃喃了一句。
蓝黛儿转身走了,走的那么轻盈,轻盈的就像一团气、一朵云,飘着浮着离开了二人的视线。二人目送蓝黛儿走远不见了,羽风轻轻拍了一下还呆呆站在那里的米歌,“我们去买买要买的东西吧”。
九月下旬,老松爷带着六分场的孩子们去捉山蛤蟆了。山蛤蟆又叫哈士蟆,因为在东北寒冷的冬季能在冰冷的水中冬眠三四个月,所以又叫雪蛤,是极为珍贵的食材和药材。
去之前,松爷让大家都穿上比较厚的长袖衣衫,因为在这个季节,林中的蚊虫小咬是很厉害的。松爷说不用带锅碗,他在那地方藏有一口锅,每人带个搪瓷缸子就行了。
去的地方是一个半山腰,那里有一条小道,小道一边是密密的松林,另一边有一条小河,河水平缓。老松爷说这是一条蛤蟆道,每年的这个时候,山蛤蟆就会从林子里回到河水中准备过冬了,这时候的山蛤蟆也是最肥的时候。山蛤蟆肚子里的蛤蟆油最多,因为山蛤蟆要靠着这些油的营养在水中度过整个冬眠期。人只要在蛤蟆道上捕捉山蛤蟆就行了。
果然,不断有山蛤蟆从松树林子里钻出来,在蛤蟆道上蹦蹦跳跳往河水中去。年轻人欢叫着分散开抓捕。老松爷从一个小石头洞里掏出一口锅,在蛤蟆道一头支起灶烧水处理抓到的山蛤蟆。水不能烧的太热,太热会把蛤蟆皮烫烂。在水温合适的时候,把山蛤蟆放进水里,山蛤蟆立刻伸直了腿变成了蛤蟆棍。老松爷把蛤蟆棍捞出来铺在地上晾,中午的时候,他用带来的花生和盐,专门挑了那些个头小的山蛤蟆棍清炖了几锅分给大家吃,还削了些细树枝分给大家当筷子。女生们刚开始不敢尝,秀清没有任何顾忌,率先夹了一只小小地咬了一口,闭着眼品味了一下,“嗯——好鲜美”,随即大口啖食起来。其他女生看了这才都盛了来尝,一尝果然极为鲜美。
“蛤蟆肚子里的那一小块白的东西不要吃,捡出来扔了,其它都能吃”。松爷看孩子们吃的惊美,心里很舒畅,笑吟吟交待着。怕影响大家食欲,他没有讲明那块白色的东西其实是山蛤蟆的胃,山蛤蟆是吃虫子的,胃里可能会有些没消化掉的。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