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0423
阅读:14485
发表:2016/2/12
其他作品
22集纪录片甲本《中华御茶》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积淀厚重的茶文化
什么是茶文化?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茶文化是一种集发现、种植和利用茶叶作为食品、饮品、礼品、贡品和祭品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理念、信仰、情感等思想观念的各种文化形态统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人们所食的茶以及习俗等都有不同之处。因此,茶文化具有社会性、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以及区域性的特点。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和研究的价值,值得人们传承和不断发展、发扬和光大。
一、 茶的起源
1. 关于茶发源地的考证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几种说法:
⑴西南:“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较高。
⑵四川: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1]”言下之意是,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如果“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一些。
⑶云南:有人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⑷川东鄂西:此说法源于陆羽的《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2]”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有人将其理解为茶叶,尚且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⑸江浙:近来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氏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范围。
2. 饮茶方式源远流长
人类是怎样发明并形成饮茶习惯的?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目前学界给出了多种答案:
⑴祭品: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作为祭品,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3],最终成为饮料。
⑵药物: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4]。
⑶食物:“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⑷、“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5]”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茶作为品饮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多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有三个方面:
⑴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6]。
⑵从地质变迁来看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应该定论为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⑶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于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什么是茶文化?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茶文化是一种集发现、种植和利用茶叶作为食品、饮品、礼品、贡品和祭品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理念、信仰、情感等思想观念的各种文化形态统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人们所食的茶以及习俗等都有不同之处。因此,茶文化具有社会性、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以及区域性的特点。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和研究的价值,值得人们传承和不断发展、发扬和光大。
一、 茶的起源
1. 关于茶发源地的考证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几种说法:
⑴西南:“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较高。
⑵四川: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1]”言下之意是,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如果“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一些。
⑶云南:有人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⑷川东鄂西:此说法源于陆羽的《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2]”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有人将其理解为茶叶,尚且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⑸江浙:近来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氏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范围。
2. 饮茶方式源远流长
人类是怎样发明并形成饮茶习惯的?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目前学界给出了多种答案:
⑴祭品: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作为祭品,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3],最终成为饮料。
⑵药物: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4]。
⑶食物:“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⑷、“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5]”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茶作为品饮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历史学家无从考证的问题,最后由植物学家解决了。他们按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多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有三个方面:
⑴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6]。
⑵从地质变迁来看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应该定论为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⑶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于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