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033
阅读:5540
发表:2016/2/19
主旋律
小说
玉菊
免费
【本作品可免费使用。免费条件:1、取得作者授权;2、拍摄方为影视公司】
一
菊花谷绝非徒有虚名。
绵延十几里的山谷长满了清一色的野黄菊,嫩绿的菊棵上顶着一朵朵灿黄灿黄的菊花,整整齐齐,严严实实地铺了一地。那颜色黄的耀眼,黄的纯粹,谷里像流着一条黄色的河流。整个谷里的空气也都弥漫了黄橙橙的香味,在风的摇摆下轻轻地舞着。
菊花谷的中央,流着一条不宽的河,被茂密的菊棵遮掩得时隐时现,没有人叫它什么河,河水在菊根旁无声无息地流淌,清凉的河水被菊花的香味熏染着直到流出谷很远依旧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香味融在水里。下游的人们都相互传诉着,世世代代喝着这被菊花染香的河水,人们捧着清凉的河水,仔细地咀嚼品味,谷、水、菊花香就这么融为了一体。
没有人能说出菊花谷菊花是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生长的,连一个传说也没有,只知道菊花每年在春天准时开放,被冬雪捂了一个冬天已经枯腐了的菊棵里,冒出鲜嫩的小芽,一天天长大,长整整一个夏天,一直到秋天,当天变得瓦蓝瓦蓝,谷里的空气也凉了的时候,这些菊棵的顶端才会鼓足了劲,竞相地出一朵朵灿黄灿黄的野黄菊。谷里也就热闹起来,空气也不安分了,到处飘着时浓时淡的香味,一缕一缕地在谷里相互追逐着,嬉戏着,直到太阳爬过山谷,谷里地空气也透凉透凉的了它们才聚集在一起聚集在菊棵里,或飘浮在水面上,守候着清凉的夜。
菊花谷就这样被命名了,谷里的菊花并非是唯一的主人,一直都不是。谷的两侧,高耸平坦向阳的地方散落着几户人家,宅子有大有小,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与菊花和谐地相处,谁也不惊扰谁,谁又都把彼此当作当然的主人,相互谦让着敬畏着。菊花一年一年地生长,人平静地生活。
二
菊香居算不上是最大的宅子,一座规整的四合院。宽厚的灰色方砖垒就的基墙,使整个房子显得结实厚重大气。磨砖对缝的灰色砖墙,簇拥着山式的门楼,房背的两端,高耸着造型简洁的欧吻,椽头之上,整齐地镶着一排三角形的滴水,檐下便是朴素庄重的大门。
大门内是一道影壁,瓦顶砖基,四周装饰着砖雕,中间一面粉墙,无字无画,像一片清澈的月光。影壁底部一盘根错节的老藤,虬龙般盘曲而上,沿着几茎竹竿,缠绕着茂密的枝干,绿叶如荫。
绕过这道影壁,便到了四合院的中央。正房是五间瓦房,几净窗明,东西两侧三间厢房,和正房把整个院子围上。院子中种着海棠、石榴,枝叶婆娑,每有微风,院子里飘着幽香沁人心脾。
无论从宅子的选址,还是从设计布局,都显得宅子宁静优雅,连同谷里的清秀,房子与周围的环境融合的相得益彰,让人立即会联想到主人“适得返自然”的超脱。其实菊香居的主人既非文人雅士,也非高官显贵,主人龚亦臣是个做玉的工匠,菊香居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琢玉作坊。但是不同于闹市的玉器行,菊香居只是做玉,并不靠买进卖出,从中渔利。菊香居靠的是手艺,雇主自己带来璞玉和样式图案,少则一二十天,多则三两个月,就会得到想要的玉件。
月光下,院子里清凉如水。石榴红了、月季花、茉莉花,在窗下开着,融着残留在院子里菊花的香味,让人陶醉。墙根下,草丛里蛐蛐轻轻地唱着“嘘……嘘……”
西厢房琢玉房,窗纸透着微微的光。“沙沙”的磨玉声隐约可现。虚掩的门内,一老一少正在做活,坐在一个小方凳上,前面放着一个四条腿支起的木凳,工匠都叫它水凳。说起来十分简单,四条腿支撑着一块木板,一边装着转轴,一边带着磨玉用的坨子——砂轮状的磨具,旁边挖一个凹槽,盛着磨玉用的金刚砂,清槽头上开一个小平口,带着三角形的支架,下面放着一个水盆,玉匠用脚踏动下面的踏板,带动凳面上的转轴,那轮子转动起来,他左手托着玉件,凑在轮子锋利的边缘,右手不停的蘸着金刚砂,抹在坨子和玉件中间,为降低温度,需要不断加水,水凳因此得名。拭具就是这么简单,工艺却十分复杂,一个玉件,从粗磨到细,要不断更换坨子,逐渐递进细腻的程度。活形状各异,方方圆圆,凹凹凸凸,全靠手艺上的功夫,操作起来手忙脚乱,却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两只眼睛像被磁石吸住了,一颗心被无形的绳子吊住似的,以至于连呼吸都及其均匀,沙沙的磨玉声掩盖了一切。做活的人把什么都忘了。
龚亦臣瘦削的身体,弓在水凳上,深深凹陷的双眼埋在眼眶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三四层纹路。眉毛和双鬓被玉粉沾染着像冰雪中的树挂。年少的是他的儿子龚子清,子清显得高大结实,浓眉大眼,红润的面庞,显得结实健康,眉宇间透着年轻人的活力。他坐在和父亲相同的水凳前面,一样的手艺,一样的专注。
正房中间的屋子里,亮着灯。灯光透过窗纸浸透外面院子里的一小块空间,几个小虫子在里面舞着。龚亦臣的女儿龚子洁正在缝补衣服。人如其名,龚子洁长得冰清玉洁,肌肤像是羊指玉雕琢成的。子洁天子聪颖,心灵手巧,自然是父亲的掌上明珠,菊香居上上下下,如大的宅子全靠她一个人打理,宅子的一草一木,一间一宅都收拾的井井有条。而且菊香居的帐房也全归她料理,哪个主顾的玉件做好了,什么时候来取,收没有收钱,最近又接了多少活,什么时候交活,子洁都一五一十的记录着。
子洁的手突然颤抖了一下,迅速地抽回来,娴熟地把手放在嘴里,紧紧地咬住。
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从谷里传出来,从极其细微变得越来越响亮,可以清晰地听到马蹄踩在水和石板上的声音,清脆、响亮、急促。那声音越来越大似乎已经到了院子里,随着马蹄声音的停止,接着就是一片嘈杂,紧接一连串急促的砸门的声响。
“开门,开门,快开门。”
龚子清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声响,手放慢了速度,他看了看父亲,依旧均匀地踏着转轴,一点都不慌乱。右手不停的向玉件和砂轮之间添着金刚砂。龚子清走出西厢房,看到正房的灯还亮着,就进屋熄了灯,关严实房门,去开门了。
大门刚刚被龚子清打开一条缝,外面的一群人就蜂拥而入。见西厢房的灯开着,径直闯进去,领头的穿一身黑色制服,满脸横肉,杂乱的胡子,更现几分狰狞,腰间一把用黄牛皮做的套子里一把手枪,后面跟进两个人,其余的都在外面守着。
领头的扫视了一下屋子,看到龚亦臣还在做玉,稍微顿了一会,然后朝后面的人一摆头,后面的人就抬出一个一尺见方的紫檀木盒子,打开里面是用白色锦缎包裹的一块十寸见方的玉,那玉通体洁白,色泽细腻。
袁大总统任命段祺瑞为总理,现在要做玉印一枚,领头的那个人说着拿出一张图纸,放在龚亦臣眼前。
龚亦臣看了一眼说,菊香居从不把玉作为印章。
为何?
玉乃温和之物,与印不相融合。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少废话,七七四十九天我来取印,印不成人不在。
那伙人随着领头的,带着一阵嘈杂消失在菊花谷的夜色里。菊花谷又恢复了平静,菊香居磨玉声依旧。
三
夕阳西下,傍晚的菊花谷灿黄灿黄的菊花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绯红,菊花香也渐渐的落下去了。深秋的菊花谷多少有些凄凉。玉儿独自坐在菊香居的门槛上等着父亲回来。父亲已经去了三天了,若大的宅子给小玉儿带来了不少的寂寞和恐惧,玉儿每天都坐在这里看着谷里的菊花,有时候也跑到谷里去,坐在大石头上面,数着谷里的菊花,从早到晚这么数着。菊花谷的菊花可真多啊,玉儿眼睛都累了,直到再不能看到东西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太阳的最后一缕光也终于消失了,当她起身要回家的时候,玉儿发现谷的远处飘出了盼望许久的身影,玉儿飞起身来跑过去,跑着跑着,玉儿停了下来,站在谷里的菊花从中,是父亲一点也不错,可父亲的身边分明站着一个和自己个子差不多的小男孩,小男孩同样看着玉儿。父亲领着玉儿回家了,三个人走在谷里。
淡淡的菊花香。
龚亦臣告诉玉儿,以后你就有哥哥了,哥哥就永远生活在我们家了,永远也不会走了。
玉儿打量这个小男孩,大大的眼睛,瘦瘦的身材,脸上还有几处伤痕,眼睛中有一种说部出的神情。
玉儿问你真的就永远也不走了吗?
小男孩点点头,又看了看龚亦臣,龚亦臣点了点头,说你以后就叫“龚子清”吧。
第二天,玉儿领着哥哥来到菊花谷,说我以前天天坐在这里数着菊花,每天都来,你看到过这么多的菊花吗?清儿摇了摇头说没有,从来都没有。两个孩子就这样每天守候在菊花谷里守候着这片菊花。
从秋天一直数到冬天,寒冷的北风吹干了本来鲜嫩的菊花,吹落了本来繁茂的花瓣,也把灿黄灿黄的颜色吹得不那么耀眼不那么纯粹了。冬天的雪终于飘起来了,大片大片的雪花盖住了整个菊花谷,玉儿急了,哭着说,我再不能数菊花了。
子清用他的小手给玉儿擦去了眼泪说,迟早有一天我要让菊花在冬天也能开放。
四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菊香居正房中间的门两侧的柱子上一副对联赫然地刻在暗红的门柱上,字迹苍劲有力。房门紧闭,龚亦臣独自一个人坐在里面,这是会客厅也是书房,他正在端着一本书看,右手吃力地远离眼睛,几十年的琢玉生涯,龚亦臣自己也琢成了一个玉人了,那一双眸子从原来的清亮乌黑还泛着蓝光,现在变得像暮霭中的山冈,黯淡的托着瞳仁的眼白布了一层淡黄。
他放下手中的书,倒背着手,在屋子里踱着。随手拿起一些陈旧的东西仔细欣赏一番。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记忆又活跃起来。人老了总爱不自觉地盘点往事。
他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发黄的卷宗,这是龚家的家谱,纸早已发黄,字迹却清晰如初:
1861年,咸丰一十一年,造玉闲居,咸丰帝亲自书写牌匾,同年咸丰寿辰送皇帝双龙捧珠玉壶一对,咸丰帝赐黄马褂一件。
……
1865年,同治四年,玉闲居为皇帝做玉玺,因琢玉失误而遭满门抄斩,独十二子幸免于难。
……
次年生一子,取名龚亦臣。
龚亦臣看着发黄的家谱,心中勾勒着玉闲居的轮廓,肯定会比现在的菊香居气派许多,当时的玉闲居在京城可是响当当的店铺,比现在的同仁堂还要气派,时光流转,人事已非,那繁华与气派都已不再,没有改变的是龚家的技艺,一直都没有断过,这是祖先们留下的东西。龚亦臣看着家谱,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条玉的河流,河中流淌这晶莹剔透的玉,它是从什么地方来得,流到什么地方都看不清,只是知道它正在流到自己的脚下,自己好像也融入其中了。
龚亦臣是拿着玉长大的,从懵懂时对玉的摸索对玉的把玩,再到以后自己亲自做玉,玉好像融入了自己的血液,玉从指尖一点一点的流向身体的最深出。玉已经不止是一块洁白的石子,而是一种信仰,一种传承,生命不惜这种追求久不能停止。
做玉的人是需要理解玉的,这种理解也是世世代代的积淀和传承,更需要不断的修补,“玉有五德,温为其首”温和才是玉的灵魂,玉的本性。
龚亦臣的思路渐渐的沉静下来。
龚子清推门而入。
见到父亲在看家谱,放轻了脚步,给父亲的茶杯里到了水。他把自己的外衣脱掉,刚刚从外面会来,是去送活了,还没有来得及歇脚。
梁亦看了看儿子说,活都送到了?
送到了爹,龚子清回答,然后凑到父亲身边说,爹,城里都传说着传国又玉玺现身了。
什么?龚亦臣平静的神情立刻又紧张起来。
五
菊花谷的菊花一茬接一茬,秋盛冬枯,周而复始。
菊花谷的菊花没有因为每年冬天的凋谢而变得苍凉,相反菊花香一年香比一年。玉儿和清儿一天天长大了,两个幼小的孩子在被菊花香熏染了的河水的滋润下健康的成长,玉儿更显得冰清玉洁,婷婷玉立;清儿也变得高大结实,菊花谷的几年生活渐渐磨去了他的内敛,他真的变成一个男子汉了。
玉儿和清儿每天早晨都早早的来菊花谷,到河里打水,菊花谷每天都是被他们两个唤醒。扒开一丛菊花,会冒出清冽的河水,和水吸足了菊花的清香,更显得香甜。春天的菊花故事最安静的时候,干菊花棵里刚刚冒出小芽,菊花谷才开始慢慢变绿,清明过后,菊花谷一天一个样,不多久谷里就满是绿油油一片了。清明节,清儿会一整天都坐在谷里,看着满谷的绿色发呆。玉儿知道他在想什么,哥哥在想它的家人了。玉儿说,你在想你的妈妈和爸爸吗?清儿说是啊,只可惜他们都没有看到过菊花谷,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菊花。玉儿说我的妈妈也很早就死去了,她是在冬天死去的,她临死的时候就是说希望看看菊花谷盛开的样子,只可惜没有等到。玉儿说咱们把你的爸爸和妈妈移葬到这里来吧,清儿同意了。平平的菊花谷的边上多了两个不大的土堆,他们两个在土堆上栽好菊花,菊花棵的嫩绿掩盖了图的淡黄。玉儿对两个土堆说,父亲母亲,我虽然没有见到过你们,但是我就是你们的亲女儿,哥哥在菊花谷生活得很好,你们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哥哥的,你们看看菊花谷的菊花,到了秋天的时候可漂亮呢。哥哥经常陪我来这里看菊花,他还说让我冬天也能看到菊花。
六
菊香居台阶边那丛绿了一个夏天的草也开始渐渐发黄了,丛中叫了整整一个夏天的虫儿也了无声息,时间把改退去的都唤去了。
石榴红的耀眼,所剩无几的树叶再无法遮掩他们,一个个尽情地炫耀着。如水的影壁下那堆已经枯掉叶子的老藤盘根错节地堆在那里,好像已经很累很累了。
天真的凉了。
龚亦臣换上了玉儿洗好的棉衣,肥厚的衣服也无法掩盖着他瘦削的身躯。刀刻样的皱纹堆在眼角,龚亦臣刚要迈进西厢房又退了出来,随手把门关好。
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停的思考着。又是一个传国玉玺现身的谣言,人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不让它安生呢?做玉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传国玉玺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嬴政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把自己称作皇帝,并且把从赵国那里得来的玉中之王“和氏璧”做成印章,为了区别一般臣子,它把自己的印章称作玺,其他人绝对不可以这么用。史载传国玉玺为蓝田玉和氏璧做成,玉为正青色。玉玺的字体为“龙蚓鸟鱼”的大篆,玺文为“授命于天,既受永昌”,为当时的丞相大书法家李斯所写,刻玺的是南阳玉工孙寿。因而,后来不少玉匠把孙寿拜为祖师爷,就像油画匠的始祖是吴道子,铁匠的始祖是要老军,饮食行业供累组,泥瓦匠拜鲁班一样。然而秦朝二世而亡,并没有像秦始皇所料想的那样“既受永昌”。传国玉玺由秦始皇的孙子亲手交给了刘邦,传国玉玺成了秦朝的亡国玺。自此以后,传国玉玺成了历朝皇帝上任最为重要的标志,否则自己也会觉得名不正言不顺。
唐朝取代隋朝,唐朝皇帝建立唐朝的时候还没有拿到传国玉玺,一直耿耿于怀,一直到了后来唐朝强大之后打败东突厥,萧太后从东突厥回到唐朝,把传国玉玺带回献给皇帝,唐朝皇帝才真正得到传国玉玺,萧太后也因此而得到优厚的待遇。
唐末,石敬塘投靠契丹,逼后主李丛珂自焚,皇宫付之一炬,石敬塘丛瓦砾之中捡了几块残骨作为李丛珂的遗骨,但是怎么也没有找到传国玉玺。从此以后传国玉玺在中国的史料中消失了。传国玉玺到底是被提前转移出去还是一直留在瓦砾之中?两者都有诸多疑点,李丛珂自己性命难保怎么会有心思再去理会玉玺?如果没有转移那么近千年的考古发掘怎么会一点线索也没有?
龚亦臣思考着这些一直迷惑着世人也迷惑着自己的问题,传国玉玺自唐朝之后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传国玉玺现身的事情发生,但大多都经不住推敲,很容易被找出破绽。北宋宋哲宗四年,长安地方官把一颗玉玺送到朝廷说这颗玉玺是南阳一个农民发现的。这颗玉玺在朝廷广为流传,有的人说是好兆头。经过众目审视,使哲宗吃惊的见解出来了,玉玺上的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经过仔细排列辨认估计是“受命于天,即受用场”,这时候出来一个叫李公麟的人,他从玉的品质和玉的文字一口断定是秦朝的传国玉玺,而这时候,本来态度模棱两可的翰林大学士蔡京出来说话,断定是秦朝的传国玉玺以讨好皇上。至此朝廷上下一致认为是传国玉玺现身,并恭祝皇上万寿无疆,哲宗一时欣喜过望,忘乎所以,举行盛大庆典,希望天下可以”即受永昌”。然而只过了一年,年纪轻轻的哲宗就归天了而且没有生出他一直盼望的太子。还有一次,就是元三十一年,元成宗年间,御史中丞敬献一颗玉玺,造成全国轰动,从他的《惊传国玺笺》一文可以知道传国玺发现时的轰动场面,并且认为宋朝发现的就是传国玉玺就是秦朝的玉玺,后来传到了木华黎的手中,只是后来元朝攻打中原慌乱之中,玉玺丢失在中原,从此下落不明。现在御史认定就是那颗元朝先祖曾经所有的传国玉玺,并且,恭祝“皇太孙龙飞之时,不求而见,此乃天示其瑞也”。然而元朝并没有因此而昌盛倒是日渐衰落。
龚亦臣想,这些史料经过后人分析这些不过是由于政治需要而故意虚张声势,都没有像统治者希望的,反而走向了反面。传国玉玺现身,倒成了不祥之兆。
龚亦臣思考着,玉本来是温和的东西,可是人们却把它误接到如此的地步,玉的温和与玺的冷厉肮脏怎么能够融合为一体。传国玉玺做成之初,就变成了发号施令的工具,焚书坑儒,修建长城,阿房宫,多少人死于劳苦之下。战争结束了,可是秦朝的驿路成了由战马化成的长龙,多少战马累死在驿站边上。
这就是玉……
时间一天天过着,秋越来越深了。那对人马之走后二十天又回来了,还是那么突然和迅速。他们看到西厢房的紫檀木盒子依旧如故地放在那里,上面还落了一层灰尘,盛水的水盆里的水早就干了,积了一层玉粉。
领头的人只说了一句话,绑人。他的手下就把龚子清绑了起来。说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你们好自为之。龚亦臣,玉儿,龚子清三个人在冷清的西厢房,龚子清说爹,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这印咱们不能做,玉是龚家的根啊,咱们不能毁了玉不能毁了龚家。又对玉儿说,你要照顾好爹。
龚子清走了,菊香居冷清了许多。菊香居凌乱不堪,风吹散了的叶子在院子里乱窜,哗哗作响。风吹倒了干枯的草,歪歪斜斜的倒在那里,紫红色的石榴落了,不再紫得耀眼,失去了光泽,咧着嘴,很痛苦的样子。玉儿每天只是憋在自己的屋子里,从不迈出半步。龚亦臣不断的吸烟,烟一点点的消失在空中。他两只眼睛望着西厢房,想着,难到我真的错了吗?一开始就错了?不会,他马上就把这个想法否定了,他想我没有错,一点都没有错,那到底是谁错了,是啊到底是谁错了?
龚亦臣还是走到了西厢房的房门,吃力地推开房门,迈进了西厢房,水凳冷冰冰的,它取出紫檀木盒子里的玉做在水凳边上,水凳的冰冷和玉的温和同一时间交汇在龚亦臣的身体内。玉晶莹剔透,像一汪水一样,那么温和。
龚亦臣用脚踏上踏板,转轴又均匀的转动起来,龚亦臣头脑里的所有的东西迅速的舞动起来,有的疯狂地向外逃窜,有的在缓缓地沉淀,都在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做玉的人一旦上了水凳,什么事情都恢复了自然,恢复了平静。
七
菊花谷变样了,变得冷清了,安静了,整谷的嫩绿的菊棵变得暗淡无光,没有一点生气,玉儿偶尔来到菊花谷看到两道被马蹄踩出的口子,象是两道深深的伤疤,河中流的水像是流淌的血液。
被马踩到的菊花棵淹没在水中,碎了的菊花瓣飘在河水中,好像抓紧最后的机会把最后的香味融在水里。
下雪了,一飘一飘的雪花,天冷的很,空气都不流动了,被凝住了,空气也像结成了冰丝,风吹着能听到风撞击冰丝的声音,脆急了,也低极了,和菊花裂开的声音一样。雪越下越大,满山遍野都白茫茫了,整个世界逐渐被单一的白色所侵占,菊花谷干枯的菊棵上全是白了。枝枝杈杈蓬在半空里,落过的叶子枯在菊棵下,没有枯过的叶子都干卷在枝条上,因为枯,因为雪,现在菊花却呈现了半黄半褐色了,在枝条上摇着,和果实一样,原来的灿黄灿黄的颜色现在再也找不到了,而是脱俗脱媚了,多了几分的成熟,他们只是不甘心这么退去,留恋着这个世界,哪怕是冰天雪地。
玉儿似乎看到了潮湿的菊花的香味,一群一股的跳在半空的风里,像雀群,像蝶群,在谷里和风里跑着,一起一跳,随风而舞,和飞雪碰着、飞着、跑着、跃着,玉儿好像听到了和雪花碰撞的声音。
玉儿浑身被冻木了。
玉儿冻木了的身体里有一股暖暖的东西在激荡的泛着。
一阵风吹过,带来时断时续,时浓时淡的香味,与以往不同的时没有那种暖稠了,而变得更加的冰凉了,如水洗过一样,杂味不在了。玉儿从来没有闻到过这纯纯正的香味。
八
龚子清果然在走后的十天回来了,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玉儿看到哥哥回来,反而哭了起来,把这几天积蓄的痛苦一并发泄出来。龚亦臣苍茫的眼睛中多了几分光亮。
龚子清说,袁世凯被迫下台了,现在城里乱的很,他们也就被放了出来。又说,原来玉玺的事是袁世凯编造出来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龚亦臣听着清儿的叙述,一句话也没有说,默默地走到西厢房,打开房门,把自己的水凳搬到东厢房,他说这是他最后一件活了,以后再也不会做玉了,所以要静静的做。从早到晚,东厢房磨玉的声音不断,细微的沙沙声飘在菊香居的院子里。
谁也不知道龚亦臣磨了多少天,只知道在一天清晨,磨玉的声音突然的停止了。玉儿和清儿打开房门,龚亦臣坐在水凳旁边,像是睡着了,嘴角还有一丝微笑,身边放着一朵晶莹剔透的菊花。
九
菊花谷菊香清幽依旧。
菊花谷绝非徒有虚名。
绵延十几里的山谷长满了清一色的野黄菊,嫩绿的菊棵上顶着一朵朵灿黄灿黄的菊花,整整齐齐,严严实实地铺了一地。那颜色黄的耀眼,黄的纯粹,谷里像流着一条黄色的河流。整个谷里的空气也都弥漫了黄橙橙的香味,在风的摇摆下轻轻地舞着。
菊花谷的中央,流着一条不宽的河,被茂密的菊棵遮掩得时隐时现,没有人叫它什么河,河水在菊根旁无声无息地流淌,清凉的河水被菊花的香味熏染着直到流出谷很远依旧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香味融在水里。下游的人们都相互传诉着,世世代代喝着这被菊花染香的河水,人们捧着清凉的河水,仔细地咀嚼品味,谷、水、菊花香就这么融为了一体。
没有人能说出菊花谷菊花是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生长的,连一个传说也没有,只知道菊花每年在春天准时开放,被冬雪捂了一个冬天已经枯腐了的菊棵里,冒出鲜嫩的小芽,一天天长大,长整整一个夏天,一直到秋天,当天变得瓦蓝瓦蓝,谷里的空气也凉了的时候,这些菊棵的顶端才会鼓足了劲,竞相地出一朵朵灿黄灿黄的野黄菊。谷里也就热闹起来,空气也不安分了,到处飘着时浓时淡的香味,一缕一缕地在谷里相互追逐着,嬉戏着,直到太阳爬过山谷,谷里地空气也透凉透凉的了它们才聚集在一起聚集在菊棵里,或飘浮在水面上,守候着清凉的夜。
菊花谷就这样被命名了,谷里的菊花并非是唯一的主人,一直都不是。谷的两侧,高耸平坦向阳的地方散落着几户人家,宅子有大有小,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与菊花和谐地相处,谁也不惊扰谁,谁又都把彼此当作当然的主人,相互谦让着敬畏着。菊花一年一年地生长,人平静地生活。
二
菊香居算不上是最大的宅子,一座规整的四合院。宽厚的灰色方砖垒就的基墙,使整个房子显得结实厚重大气。磨砖对缝的灰色砖墙,簇拥着山式的门楼,房背的两端,高耸着造型简洁的欧吻,椽头之上,整齐地镶着一排三角形的滴水,檐下便是朴素庄重的大门。
大门内是一道影壁,瓦顶砖基,四周装饰着砖雕,中间一面粉墙,无字无画,像一片清澈的月光。影壁底部一盘根错节的老藤,虬龙般盘曲而上,沿着几茎竹竿,缠绕着茂密的枝干,绿叶如荫。
绕过这道影壁,便到了四合院的中央。正房是五间瓦房,几净窗明,东西两侧三间厢房,和正房把整个院子围上。院子中种着海棠、石榴,枝叶婆娑,每有微风,院子里飘着幽香沁人心脾。
无论从宅子的选址,还是从设计布局,都显得宅子宁静优雅,连同谷里的清秀,房子与周围的环境融合的相得益彰,让人立即会联想到主人“适得返自然”的超脱。其实菊香居的主人既非文人雅士,也非高官显贵,主人龚亦臣是个做玉的工匠,菊香居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琢玉作坊。但是不同于闹市的玉器行,菊香居只是做玉,并不靠买进卖出,从中渔利。菊香居靠的是手艺,雇主自己带来璞玉和样式图案,少则一二十天,多则三两个月,就会得到想要的玉件。
月光下,院子里清凉如水。石榴红了、月季花、茉莉花,在窗下开着,融着残留在院子里菊花的香味,让人陶醉。墙根下,草丛里蛐蛐轻轻地唱着“嘘……嘘……”
西厢房琢玉房,窗纸透着微微的光。“沙沙”的磨玉声隐约可现。虚掩的门内,一老一少正在做活,坐在一个小方凳上,前面放着一个四条腿支起的木凳,工匠都叫它水凳。说起来十分简单,四条腿支撑着一块木板,一边装着转轴,一边带着磨玉用的坨子——砂轮状的磨具,旁边挖一个凹槽,盛着磨玉用的金刚砂,清槽头上开一个小平口,带着三角形的支架,下面放着一个水盆,玉匠用脚踏动下面的踏板,带动凳面上的转轴,那轮子转动起来,他左手托着玉件,凑在轮子锋利的边缘,右手不停的蘸着金刚砂,抹在坨子和玉件中间,为降低温度,需要不断加水,水凳因此得名。拭具就是这么简单,工艺却十分复杂,一个玉件,从粗磨到细,要不断更换坨子,逐渐递进细腻的程度。活形状各异,方方圆圆,凹凹凸凸,全靠手艺上的功夫,操作起来手忙脚乱,却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两只眼睛像被磁石吸住了,一颗心被无形的绳子吊住似的,以至于连呼吸都及其均匀,沙沙的磨玉声掩盖了一切。做活的人把什么都忘了。
龚亦臣瘦削的身体,弓在水凳上,深深凹陷的双眼埋在眼眶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三四层纹路。眉毛和双鬓被玉粉沾染着像冰雪中的树挂。年少的是他的儿子龚子清,子清显得高大结实,浓眉大眼,红润的面庞,显得结实健康,眉宇间透着年轻人的活力。他坐在和父亲相同的水凳前面,一样的手艺,一样的专注。
正房中间的屋子里,亮着灯。灯光透过窗纸浸透外面院子里的一小块空间,几个小虫子在里面舞着。龚亦臣的女儿龚子洁正在缝补衣服。人如其名,龚子洁长得冰清玉洁,肌肤像是羊指玉雕琢成的。子洁天子聪颖,心灵手巧,自然是父亲的掌上明珠,菊香居上上下下,如大的宅子全靠她一个人打理,宅子的一草一木,一间一宅都收拾的井井有条。而且菊香居的帐房也全归她料理,哪个主顾的玉件做好了,什么时候来取,收没有收钱,最近又接了多少活,什么时候交活,子洁都一五一十的记录着。
子洁的手突然颤抖了一下,迅速地抽回来,娴熟地把手放在嘴里,紧紧地咬住。
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从谷里传出来,从极其细微变得越来越响亮,可以清晰地听到马蹄踩在水和石板上的声音,清脆、响亮、急促。那声音越来越大似乎已经到了院子里,随着马蹄声音的停止,接着就是一片嘈杂,紧接一连串急促的砸门的声响。
“开门,开门,快开门。”
龚子清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声响,手放慢了速度,他看了看父亲,依旧均匀地踏着转轴,一点都不慌乱。右手不停的向玉件和砂轮之间添着金刚砂。龚子清走出西厢房,看到正房的灯还亮着,就进屋熄了灯,关严实房门,去开门了。
大门刚刚被龚子清打开一条缝,外面的一群人就蜂拥而入。见西厢房的灯开着,径直闯进去,领头的穿一身黑色制服,满脸横肉,杂乱的胡子,更现几分狰狞,腰间一把用黄牛皮做的套子里一把手枪,后面跟进两个人,其余的都在外面守着。
领头的扫视了一下屋子,看到龚亦臣还在做玉,稍微顿了一会,然后朝后面的人一摆头,后面的人就抬出一个一尺见方的紫檀木盒子,打开里面是用白色锦缎包裹的一块十寸见方的玉,那玉通体洁白,色泽细腻。
袁大总统任命段祺瑞为总理,现在要做玉印一枚,领头的那个人说着拿出一张图纸,放在龚亦臣眼前。
龚亦臣看了一眼说,菊香居从不把玉作为印章。
为何?
玉乃温和之物,与印不相融合。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少废话,七七四十九天我来取印,印不成人不在。
那伙人随着领头的,带着一阵嘈杂消失在菊花谷的夜色里。菊花谷又恢复了平静,菊香居磨玉声依旧。
三
夕阳西下,傍晚的菊花谷灿黄灿黄的菊花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绯红,菊花香也渐渐的落下去了。深秋的菊花谷多少有些凄凉。玉儿独自坐在菊香居的门槛上等着父亲回来。父亲已经去了三天了,若大的宅子给小玉儿带来了不少的寂寞和恐惧,玉儿每天都坐在这里看着谷里的菊花,有时候也跑到谷里去,坐在大石头上面,数着谷里的菊花,从早到晚这么数着。菊花谷的菊花可真多啊,玉儿眼睛都累了,直到再不能看到东西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太阳的最后一缕光也终于消失了,当她起身要回家的时候,玉儿发现谷的远处飘出了盼望许久的身影,玉儿飞起身来跑过去,跑着跑着,玉儿停了下来,站在谷里的菊花从中,是父亲一点也不错,可父亲的身边分明站着一个和自己个子差不多的小男孩,小男孩同样看着玉儿。父亲领着玉儿回家了,三个人走在谷里。
淡淡的菊花香。
龚亦臣告诉玉儿,以后你就有哥哥了,哥哥就永远生活在我们家了,永远也不会走了。
玉儿打量这个小男孩,大大的眼睛,瘦瘦的身材,脸上还有几处伤痕,眼睛中有一种说部出的神情。
玉儿问你真的就永远也不走了吗?
小男孩点点头,又看了看龚亦臣,龚亦臣点了点头,说你以后就叫“龚子清”吧。
第二天,玉儿领着哥哥来到菊花谷,说我以前天天坐在这里数着菊花,每天都来,你看到过这么多的菊花吗?清儿摇了摇头说没有,从来都没有。两个孩子就这样每天守候在菊花谷里守候着这片菊花。
从秋天一直数到冬天,寒冷的北风吹干了本来鲜嫩的菊花,吹落了本来繁茂的花瓣,也把灿黄灿黄的颜色吹得不那么耀眼不那么纯粹了。冬天的雪终于飘起来了,大片大片的雪花盖住了整个菊花谷,玉儿急了,哭着说,我再不能数菊花了。
子清用他的小手给玉儿擦去了眼泪说,迟早有一天我要让菊花在冬天也能开放。
四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菊香居正房中间的门两侧的柱子上一副对联赫然地刻在暗红的门柱上,字迹苍劲有力。房门紧闭,龚亦臣独自一个人坐在里面,这是会客厅也是书房,他正在端着一本书看,右手吃力地远离眼睛,几十年的琢玉生涯,龚亦臣自己也琢成了一个玉人了,那一双眸子从原来的清亮乌黑还泛着蓝光,现在变得像暮霭中的山冈,黯淡的托着瞳仁的眼白布了一层淡黄。
他放下手中的书,倒背着手,在屋子里踱着。随手拿起一些陈旧的东西仔细欣赏一番。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记忆又活跃起来。人老了总爱不自觉地盘点往事。
他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发黄的卷宗,这是龚家的家谱,纸早已发黄,字迹却清晰如初:
1861年,咸丰一十一年,造玉闲居,咸丰帝亲自书写牌匾,同年咸丰寿辰送皇帝双龙捧珠玉壶一对,咸丰帝赐黄马褂一件。
……
1865年,同治四年,玉闲居为皇帝做玉玺,因琢玉失误而遭满门抄斩,独十二子幸免于难。
……
次年生一子,取名龚亦臣。
龚亦臣看着发黄的家谱,心中勾勒着玉闲居的轮廓,肯定会比现在的菊香居气派许多,当时的玉闲居在京城可是响当当的店铺,比现在的同仁堂还要气派,时光流转,人事已非,那繁华与气派都已不再,没有改变的是龚家的技艺,一直都没有断过,这是祖先们留下的东西。龚亦臣看着家谱,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条玉的河流,河中流淌这晶莹剔透的玉,它是从什么地方来得,流到什么地方都看不清,只是知道它正在流到自己的脚下,自己好像也融入其中了。
龚亦臣是拿着玉长大的,从懵懂时对玉的摸索对玉的把玩,再到以后自己亲自做玉,玉好像融入了自己的血液,玉从指尖一点一点的流向身体的最深出。玉已经不止是一块洁白的石子,而是一种信仰,一种传承,生命不惜这种追求久不能停止。
做玉的人是需要理解玉的,这种理解也是世世代代的积淀和传承,更需要不断的修补,“玉有五德,温为其首”温和才是玉的灵魂,玉的本性。
龚亦臣的思路渐渐的沉静下来。
龚子清推门而入。
见到父亲在看家谱,放轻了脚步,给父亲的茶杯里到了水。他把自己的外衣脱掉,刚刚从外面会来,是去送活了,还没有来得及歇脚。
梁亦看了看儿子说,活都送到了?
送到了爹,龚子清回答,然后凑到父亲身边说,爹,城里都传说着传国又玉玺现身了。
什么?龚亦臣平静的神情立刻又紧张起来。
五
菊花谷的菊花一茬接一茬,秋盛冬枯,周而复始。
菊花谷的菊花没有因为每年冬天的凋谢而变得苍凉,相反菊花香一年香比一年。玉儿和清儿一天天长大了,两个幼小的孩子在被菊花香熏染了的河水的滋润下健康的成长,玉儿更显得冰清玉洁,婷婷玉立;清儿也变得高大结实,菊花谷的几年生活渐渐磨去了他的内敛,他真的变成一个男子汉了。
玉儿和清儿每天早晨都早早的来菊花谷,到河里打水,菊花谷每天都是被他们两个唤醒。扒开一丛菊花,会冒出清冽的河水,和水吸足了菊花的清香,更显得香甜。春天的菊花故事最安静的时候,干菊花棵里刚刚冒出小芽,菊花谷才开始慢慢变绿,清明过后,菊花谷一天一个样,不多久谷里就满是绿油油一片了。清明节,清儿会一整天都坐在谷里,看着满谷的绿色发呆。玉儿知道他在想什么,哥哥在想它的家人了。玉儿说,你在想你的妈妈和爸爸吗?清儿说是啊,只可惜他们都没有看到过菊花谷,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菊花。玉儿说我的妈妈也很早就死去了,她是在冬天死去的,她临死的时候就是说希望看看菊花谷盛开的样子,只可惜没有等到。玉儿说咱们把你的爸爸和妈妈移葬到这里来吧,清儿同意了。平平的菊花谷的边上多了两个不大的土堆,他们两个在土堆上栽好菊花,菊花棵的嫩绿掩盖了图的淡黄。玉儿对两个土堆说,父亲母亲,我虽然没有见到过你们,但是我就是你们的亲女儿,哥哥在菊花谷生活得很好,你们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哥哥的,你们看看菊花谷的菊花,到了秋天的时候可漂亮呢。哥哥经常陪我来这里看菊花,他还说让我冬天也能看到菊花。
六
菊香居台阶边那丛绿了一个夏天的草也开始渐渐发黄了,丛中叫了整整一个夏天的虫儿也了无声息,时间把改退去的都唤去了。
石榴红的耀眼,所剩无几的树叶再无法遮掩他们,一个个尽情地炫耀着。如水的影壁下那堆已经枯掉叶子的老藤盘根错节地堆在那里,好像已经很累很累了。
天真的凉了。
龚亦臣换上了玉儿洗好的棉衣,肥厚的衣服也无法掩盖着他瘦削的身躯。刀刻样的皱纹堆在眼角,龚亦臣刚要迈进西厢房又退了出来,随手把门关好。
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停的思考着。又是一个传国玉玺现身的谣言,人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不让它安生呢?做玉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传国玉玺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嬴政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把自己称作皇帝,并且把从赵国那里得来的玉中之王“和氏璧”做成印章,为了区别一般臣子,它把自己的印章称作玺,其他人绝对不可以这么用。史载传国玉玺为蓝田玉和氏璧做成,玉为正青色。玉玺的字体为“龙蚓鸟鱼”的大篆,玺文为“授命于天,既受永昌”,为当时的丞相大书法家李斯所写,刻玺的是南阳玉工孙寿。因而,后来不少玉匠把孙寿拜为祖师爷,就像油画匠的始祖是吴道子,铁匠的始祖是要老军,饮食行业供累组,泥瓦匠拜鲁班一样。然而秦朝二世而亡,并没有像秦始皇所料想的那样“既受永昌”。传国玉玺由秦始皇的孙子亲手交给了刘邦,传国玉玺成了秦朝的亡国玺。自此以后,传国玉玺成了历朝皇帝上任最为重要的标志,否则自己也会觉得名不正言不顺。
唐朝取代隋朝,唐朝皇帝建立唐朝的时候还没有拿到传国玉玺,一直耿耿于怀,一直到了后来唐朝强大之后打败东突厥,萧太后从东突厥回到唐朝,把传国玉玺带回献给皇帝,唐朝皇帝才真正得到传国玉玺,萧太后也因此而得到优厚的待遇。
唐末,石敬塘投靠契丹,逼后主李丛珂自焚,皇宫付之一炬,石敬塘丛瓦砾之中捡了几块残骨作为李丛珂的遗骨,但是怎么也没有找到传国玉玺。从此以后传国玉玺在中国的史料中消失了。传国玉玺到底是被提前转移出去还是一直留在瓦砾之中?两者都有诸多疑点,李丛珂自己性命难保怎么会有心思再去理会玉玺?如果没有转移那么近千年的考古发掘怎么会一点线索也没有?
龚亦臣思考着这些一直迷惑着世人也迷惑着自己的问题,传国玉玺自唐朝之后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传国玉玺现身的事情发生,但大多都经不住推敲,很容易被找出破绽。北宋宋哲宗四年,长安地方官把一颗玉玺送到朝廷说这颗玉玺是南阳一个农民发现的。这颗玉玺在朝廷广为流传,有的人说是好兆头。经过众目审视,使哲宗吃惊的见解出来了,玉玺上的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经过仔细排列辨认估计是“受命于天,即受用场”,这时候出来一个叫李公麟的人,他从玉的品质和玉的文字一口断定是秦朝的传国玉玺,而这时候,本来态度模棱两可的翰林大学士蔡京出来说话,断定是秦朝的传国玉玺以讨好皇上。至此朝廷上下一致认为是传国玉玺现身,并恭祝皇上万寿无疆,哲宗一时欣喜过望,忘乎所以,举行盛大庆典,希望天下可以”即受永昌”。然而只过了一年,年纪轻轻的哲宗就归天了而且没有生出他一直盼望的太子。还有一次,就是元三十一年,元成宗年间,御史中丞敬献一颗玉玺,造成全国轰动,从他的《惊传国玺笺》一文可以知道传国玺发现时的轰动场面,并且认为宋朝发现的就是传国玉玺就是秦朝的玉玺,后来传到了木华黎的手中,只是后来元朝攻打中原慌乱之中,玉玺丢失在中原,从此下落不明。现在御史认定就是那颗元朝先祖曾经所有的传国玉玺,并且,恭祝“皇太孙龙飞之时,不求而见,此乃天示其瑞也”。然而元朝并没有因此而昌盛倒是日渐衰落。
龚亦臣想,这些史料经过后人分析这些不过是由于政治需要而故意虚张声势,都没有像统治者希望的,反而走向了反面。传国玉玺现身,倒成了不祥之兆。
龚亦臣思考着,玉本来是温和的东西,可是人们却把它误接到如此的地步,玉的温和与玺的冷厉肮脏怎么能够融合为一体。传国玉玺做成之初,就变成了发号施令的工具,焚书坑儒,修建长城,阿房宫,多少人死于劳苦之下。战争结束了,可是秦朝的驿路成了由战马化成的长龙,多少战马累死在驿站边上。
这就是玉……
时间一天天过着,秋越来越深了。那对人马之走后二十天又回来了,还是那么突然和迅速。他们看到西厢房的紫檀木盒子依旧如故地放在那里,上面还落了一层灰尘,盛水的水盆里的水早就干了,积了一层玉粉。
领头的人只说了一句话,绑人。他的手下就把龚子清绑了起来。说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你们好自为之。龚亦臣,玉儿,龚子清三个人在冷清的西厢房,龚子清说爹,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这印咱们不能做,玉是龚家的根啊,咱们不能毁了玉不能毁了龚家。又对玉儿说,你要照顾好爹。
龚子清走了,菊香居冷清了许多。菊香居凌乱不堪,风吹散了的叶子在院子里乱窜,哗哗作响。风吹倒了干枯的草,歪歪斜斜的倒在那里,紫红色的石榴落了,不再紫得耀眼,失去了光泽,咧着嘴,很痛苦的样子。玉儿每天只是憋在自己的屋子里,从不迈出半步。龚亦臣不断的吸烟,烟一点点的消失在空中。他两只眼睛望着西厢房,想着,难到我真的错了吗?一开始就错了?不会,他马上就把这个想法否定了,他想我没有错,一点都没有错,那到底是谁错了,是啊到底是谁错了?
龚亦臣还是走到了西厢房的房门,吃力地推开房门,迈进了西厢房,水凳冷冰冰的,它取出紫檀木盒子里的玉做在水凳边上,水凳的冰冷和玉的温和同一时间交汇在龚亦臣的身体内。玉晶莹剔透,像一汪水一样,那么温和。
龚亦臣用脚踏上踏板,转轴又均匀的转动起来,龚亦臣头脑里的所有的东西迅速的舞动起来,有的疯狂地向外逃窜,有的在缓缓地沉淀,都在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做玉的人一旦上了水凳,什么事情都恢复了自然,恢复了平静。
七
菊花谷变样了,变得冷清了,安静了,整谷的嫩绿的菊棵变得暗淡无光,没有一点生气,玉儿偶尔来到菊花谷看到两道被马蹄踩出的口子,象是两道深深的伤疤,河中流的水像是流淌的血液。
被马踩到的菊花棵淹没在水中,碎了的菊花瓣飘在河水中,好像抓紧最后的机会把最后的香味融在水里。
下雪了,一飘一飘的雪花,天冷的很,空气都不流动了,被凝住了,空气也像结成了冰丝,风吹着能听到风撞击冰丝的声音,脆急了,也低极了,和菊花裂开的声音一样。雪越下越大,满山遍野都白茫茫了,整个世界逐渐被单一的白色所侵占,菊花谷干枯的菊棵上全是白了。枝枝杈杈蓬在半空里,落过的叶子枯在菊棵下,没有枯过的叶子都干卷在枝条上,因为枯,因为雪,现在菊花却呈现了半黄半褐色了,在枝条上摇着,和果实一样,原来的灿黄灿黄的颜色现在再也找不到了,而是脱俗脱媚了,多了几分的成熟,他们只是不甘心这么退去,留恋着这个世界,哪怕是冰天雪地。
玉儿似乎看到了潮湿的菊花的香味,一群一股的跳在半空的风里,像雀群,像蝶群,在谷里和风里跑着,一起一跳,随风而舞,和飞雪碰着、飞着、跑着、跃着,玉儿好像听到了和雪花碰撞的声音。
玉儿浑身被冻木了。
玉儿冻木了的身体里有一股暖暖的东西在激荡的泛着。
一阵风吹过,带来时断时续,时浓时淡的香味,与以往不同的时没有那种暖稠了,而变得更加的冰凉了,如水洗过一样,杂味不在了。玉儿从来没有闻到过这纯纯正的香味。
八
龚子清果然在走后的十天回来了,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玉儿看到哥哥回来,反而哭了起来,把这几天积蓄的痛苦一并发泄出来。龚亦臣苍茫的眼睛中多了几分光亮。
龚子清说,袁世凯被迫下台了,现在城里乱的很,他们也就被放了出来。又说,原来玉玺的事是袁世凯编造出来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龚亦臣听着清儿的叙述,一句话也没有说,默默地走到西厢房,打开房门,把自己的水凳搬到东厢房,他说这是他最后一件活了,以后再也不会做玉了,所以要静静的做。从早到晚,东厢房磨玉的声音不断,细微的沙沙声飘在菊香居的院子里。
谁也不知道龚亦臣磨了多少天,只知道在一天清晨,磨玉的声音突然的停止了。玉儿和清儿打开房门,龚亦臣坐在水凳旁边,像是睡着了,嘴角还有一丝微笑,身边放着一朵晶莹剔透的菊花。
九
菊花谷菊香清幽依旧。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