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诊断
剧本诊断
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5767
阅读:10255
发表:2016/2/19 修改:2016/2/20
20章 主旋律 小说
《粮食啊粮食》第1章:上 免费
马村主堂 [广东广州]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6-B-01267】

  【本作品可免费使用。免费条件:1、取得作者授权;2、条件面议】


  农村题材  农耕文学  主旋律  历史  现代

  十一
  
  夜深了,王顺水才提了一支中正式回到家,见一家人都坐在门前,爹娘和顺山哥嫂都在呢。娘端了饭菜出来,是一碗堆得冒尖的白米饭,一碗煎拍青椒,上面卧一个煎蛋,一碗丝瓜汤,还有一碗蒸地瓜。顺水问:“这米饭二老都吃了吗?”他娘说:“你吃吧,我们都吃完了。”大嫂在一旁说:“哪吃呀,爹娘都吃的地瓜,这米饭和鸡蛋专门犒劳你的。”顺水就说:“刚收了粮,大家就先敞开吃它几天呗。”顺水爹说:“你不当家不晓得柴米贵。今年说是丰收了,可日子一样难算计。这十亩地,收了不到五十石谷子,交了三十多石租,还要还欠的六石,剩下的就这么几石,要敞开吃,能吃几天?”顺水说:“这谭万山也太狠了,将军粮派我们交也就算了,还要借一还二,这么一借二还,都叫这全村人一年喝西北风。”顺水爹说:“田是人家的田,祖祖辈辈就这么个规矩,你还能怎样。”顺水说:“听说共产党那边搞土改,有些地方搞二五分租,还要分田呢。”顺水爹说:“共产党十年前在我们这近县也闹过,唉,成不了气候,被赶出去了,后来听说政府还杀了不少共产党人。”顺水说:“可是听说人家在有些地方又成气候了。”他爹说:“要改祖宗的规矩,难哩,共产党要能变这世道,除非他是天神。”
  顺水见娘在试泪。就问:“娘您这是干嘛?”他娘埋怨说:“你参加护粮队,事先也不让娘晓得,你兄弟俩上次九死一生,娘现在还在做恶梦哩。”王顺水说:“娘!您也不怕人家笑话。参加护粮队这么多人,有哪个还事先要同爹娘商量嘛。您快莫说上次那事了,一提起那事,我现在还觉得对不起人家金木匠和全村人呢。”他娘说:“你都快二十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王顺水忙打断娘的话,说:“别人都舍得,我就舍不得,哥还想参加呢,小青说一家只能参加一个,还说了我一人无牵无挂,就我了。再说了,还要留一个种粮的传后哩…”。
  王顺水兄弟的爹王成丰,村里人公认的种田能手。父子三人种了谭万山的十亩水田,成了葫芦嘴村的样板田。谭万山每年在稻子快成熟估产的时候,第一个必定要来王成丰家的稻田,因为每年稻子长得最好的就是这一家。就是平时,谭万山有事没事都要到这父子三人的稻田走走看看,看稻秧茂盛地拨节,茁壮地抽穗,娇艳地杨花,饱满地灌浆,沉甸甸地成熟。就想,这王成丰父子真是天上难寻,地上难找的种粮人呢,常常在中年太阳最毒的时候,还能见他父子顶着斗笠,在稻田除草;在雷雨暴风时,也能常常看到他父子披蓑带笠在田垄中巡视,生怕暴雨浸了田,狂风毁了秧。在他家的稻田里,你看不到一根稗子,找不到一棵杂草。正因为如此,往年在抽丁实行两丁抽一时,谭爷使了不少手段,硬是没有让在两兄弟中抽走人。从谭万山祖辈起,每年收租时,谭家都要赏他家一石粮,给全村树个样板。王成丰也成了这个村小队的甲长,而且是在村里的几个甲长之中说话最管用的一个,要不是担心影响种庄稼,谭万山就一定会让王成丰来当这村里的保长,成丰要是当了保长,一定比这陈猴子服众。
  王成丰今年快五十岁了,除生有顺山顺水二个崽外,还有大女顺云早已嫁到峪口村,二个儿子自然就传承他的庄稼手艺。王成丰的一生,除了种稻子,好像还没有别的爱好,他一生的聪明才智,似乎就是为这水稻而生而长的。与谭万山不同的是,谭万山的享受过程是看到稻子入仓的时候,王成丰的享受却是稻子生长成熟的过程。王成丰常对儿子说,这庄稼也有情有义呀,你伺候它好了,它就一定会报答你。我们去看它,它也在看我呢,它渴了,你给它水,它饿了,你给它肥,它虽然不会说话,它却在成天冲你笑呀。
  前一阵子,日本人打死了金木匠,虽然后来事情搞清楚了,他还是觉得自己在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今天,自己的儿子第一个报名参加护粮队,总算给自己要回了一回面子,他家人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于是就对顺水说:“其他事就不要说了,既然参加了,就不要当怕死鬼。我们王家虽说没钱没粮没有势力,但总没有做过辱没祖宗的事。”王顺水一听,说:“爹,我晓得的,我不会给祖宗丢脸。”
  
  第二天一早,小青就将全副武装的谭伟、不换、顺水等三十人领到了狼牙口。这是两面都是石壁的小峡,一条小路伴随从村里流出来的河水穿出这山峡通向峪口。山路靠河的一面,山太高太陡,人上不去,靠路的一面,是近六十米高的绝壁,人更是上不来,但却可以从向村里方向四里余地外的山嘴上山,沿着山脊走向这石壁顶上。山顶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松树和灌木。从顶上可清楚地看到山脚的小路和来往方向,山脚下却看不到山顶上的人。小青好像听说过,葫芦嘴村的祖先们是苗人,为反抗清军进剿而在这里修建了防御工事,并派人在这里驻守过,这里还有用石头垒过的石墙,虽然石墙早已倒塌,剩下一大堆青得发黑的石头。这石头对他来说太有用了,既可用来修筑简易的掩体,又可作为攻击敌人的武器。
  一群人到了这里,早已累得瘫坐在地上,三面都是绝壁,面向着进出村的方向,往下一看,有几个人腿就有些发软。小青说:“以后来多了,就习惯了。”顺水说:“我们就用这石头围成一个围子,大家躲在这围子里,下面子弹打不进来。”小青说:“不行,你是不晓得,鬼子还有那小钢炮哩,那炮往上一轰,炮弹从我们头顶上往下掉。要是我们挤在一堆,一炮就完了,我们不仅得防枪,还得防炮。”这些人听说鬼子还有炮,就有点发懵,问:“那炮怎么防?”小青说:“那小炮叫迫击炮,炮弹跟手雷差不多大,杀伤力不大,鬼子随身带的也不会很多,几炮就轰完了,我们也不用怕。只是要注意,不管是鬼子向我们打炮还是开枪,大家都不要站起来乱跑,那样就容易中弹,只要趴着不动,就不容易中弹。再有,我们要分开部署,人越分散越好。”顺水忙说:“对哩,在峪口村,我看到那鬼子专门向跑的人开枪,一枪一个准,那趴下的就没有事。”小青说:“对,我们就两人一组,分头找掩体,只要能够看到路面,能向路面射击就行,分开越远越好。”
  于是大家跟着小青,一路围着山顶找掩体,找好后就趴在地上用枪瞄了瞄,各射击点距山下路面的射程不远,也就七十米距离,隐蔽安全性也好,大家都兴奋起来,都说这个位置好,那个位置也好,一会都找好了。小青向大家喊:“从现在起,每天早晨准时到这里来,各自在找好的地方练瞄准,太阳下山时回去。”
  午饭是由谭万山供的,每餐都有白饭和腊肉,由村子里人准时送来。大家看到这香喷喷的白米饭和肥油油的腊肉,就欢喜异常,吃得满嘴流油。就有人说,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谭万山这么大方过呢,这次怎么就舍得开恩破例。又有人道,这叫什么开恩什么破例,他这是让我们替他卖命保粮。他那几仓粮食,还不值这几顿腊肉白饭?有人就说,吃吧吃吧,我们吃上这几顿,死了也不亏。
  村里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谭万山照样收租,在他看来,这收下的谷子,只有放在他的仓里,他才能踏实。村子里的佃户,一年种下的稻米,除了七成交租,还要按“一斗还二斗”还债,剩下的也就不多了,今年要还的欠粮更多,一些借得多的户产的粮还不够还的,只得还欠着。虽然大家都有怨言,但有怨言又能怎样,何况现在日本人要抢粮了,这粮最终还不晓得落到哪个手里呢,又不晓得这小青能不能成事,会不会给村里人带来灾难。村子里人就在这忐忑不安的心情下,交租还债。
  村里农家没有了谷子,还好在村子四周旱地和山坡,到处可以种上地瓜、土豆、玉米和高粱等;河岸两旁、水塘四周还可以种上黄瓜、东瓜、南瓜等各样瓜菜,用这些粗粮填肚子,饱一餐饥一顿的,总可以吃到过年。大年三十夜,一家人吃一顿白米饭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碰上年景好,收入丰,村里的食物就可以挨到夏末,初秋还是要借粮的。年景不好了,到了夏初,就开始有人断粮了,断了粮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到谭万山家借粮救命。老天似乎很眷顾这里的土地和村民,从大山深处流出的溪水,永远不会干涸;雷风暴雨时,遭洪水浸泡最多不过两天,是淹不了能长到一人高的稻子的,再多的水也会顺着这一条溪水滚滚流去村外,因此,这里也断不会因旱涝造成大量的灾民。村子里的人祖祖辈辈没有因生活不下去外出逃荒的,他们对这片祖辈传承的家园已经很知足了。
  
  峪口村来人带来消息,说是日本兵到镇里了,通知陈保长去镇里,日本人要对各村保长训话。
  陈保长有了底气,就说:“碰他娘的鬼哟!他日本人什么东西,找我训话!”他告诉来人说:“碰他娘的鬼,老子不去。”
  陈保长虽说在来人面前豪气了一番,心里却虚,来找谭万山讨教。谭万山说:“去还是不去,这事你得问小青。”于是又来找小青,小青一听,说:“保长,这事你还是得去,你不去,我们摸不到情况。再说了,你要不去,他们要是马上派人来,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你去后,就说答应交,拖他几天,然后回来报信。”陈保长只得答应马上就去。小青还嘱咐:“要搞清鬼子有多少人,带了些什么武器装备,对限期交不上粮的要采取什么行动等,能模清多少算多少。”
  陈保长第二天早饭后出门,一路上只靠两个脚板走路,到了镇上时天快黑了。一看镇公所空荡荡的不见一人,他就感觉心里直发凉,好不容易看到厨房老张师傅一人在吃晚饭。老张师傅见陈保长来了,忙问:“你怎么没去喝酒。”陈保长疑惑地问:“去哪喝酒?”那老张师傅一拍大腿说:“嗐!你是刚到吧,快去洪关酒店去喝酒吧,他们都在那里闹哩。”陈保长还是有些懵,问:“那日本人呢。”老张师傅说:“你还不晓得呀,日本人一早全都撒回城了,说是不晓得哪里打了败仗了,要调兵哩。这粮也不抢了,城里来的什么自卫军保安队该回城的全都回城了。这不,镇公所的人都欢喜的不行,闹着去喝酒庆贺哩。”
  陈保长一时怔了半天,嘴张了半天没有合拢,拍了拍脑袋,弄清自己还是不是在做梦,就听老张师傅说:“我听他们说呀,日本人这帮畜牲,原想打通这粤汉铁路线,可是到今天也没有通车,北面的武汉,南面的广州,全被破坏,这抢的粮食,哪运得走!他们的日子长不了了,他们在南洋被美国人打败了,都打到日本人自己的国土上来了,日本人死的成万成千,人都快打完了,兵员不够,要从中国调兵。日本人的帮凶德国人也被苏联人打败了,中国人,美国人,苏联人都准备大反攻。这老天有眼,恶人终有恶报……。”
  情况变化太出乎陈保长的意料,陈保长也没有心思去喝那酒了,他叫来随他一同来的飞头和陈九,匆匆找老张师傅讨了几口饭吃了。事不宜迟,他要趁着月色连夜回村,尽快把这好消息告诉村里人。
  
  
  十二
  
  天还未亮,谭万山家就响起了鞭炮声,而且响了整整半个时辰,把村子里的人都搞懵了,猜不透在这个节骨眼上,谭家还能有什么喜事,不晓得又在玩什么花样。
  陈保长凌晨时分咚咚咚地敲谭宅的大门时,把谭万山吓得心惊胆战,以为日本人又进村了。只听陈保长咧着白森森的牙,有气无力地说是日本人回城了,不抢粮了,谭万山还以为陈保长累糊涂了,又狠狠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是不是在做梦。消息进一步证实了,谭万山一个箭步跨到祖宗灵前,伏在地上,祖宗呀祖宗地拜了起来。
  天亮后,村子人就陆续晓得了这个消息,原来是谭府为这件事庆幸放炮哩。不换是被欢喜的柚子在床上摇醒后告诉他的。全村人都在庆幸,不换与却欢喜不起来,相反是一种无奈和失望。这些天,他一直充满一种亢奋和期待,这种心情使他忘却烦恼,忘却愁恨,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去,期待枪杀日本兵的快感中。他誓言一定要用他手中的中正式,亲手射杀那些日本人,一定要让日本人尝到被他的子弹射中后的那种痛苦和绝望,就像他看到父亲中弹的那种情形一样。爹临死时的情景时常历历在目,他怎么也猜不透爹临死前想说的话是什么话,或许,在爹死后第一次的梦中就暗示过他了,爹要儿子替他报仇呢。
  可惜,不换又一次失去了这个机会。
  小青给不换的一支中正式,不换很快学会并掌握了枪的拆卸、擦试、装卸子弹和瞄准。尽管子弹珍贵,小青还是组织了两次实弹射击,每人三发子弹。一次固定,一次移动,地点就在狼牙口。移动的靶子,是用一头老牛拉着一串糊着靶纸的假人在路面上走,那牛在平时训练还行,实弹射击时,枪声一响,老牛就惊了,拉着一串假人一口气狂奔到了峪口。三十人的射击成绩,不换的成绩全是榜首。小青说,不换这家伙天生就是一个枪王。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飞扬在线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编剧
    牛大力
  • 学生
    gao
  • 学生
    sep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11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粮食啊粮食(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花开迟暮(主旋律)
青花梅瓶(主旋律)
狗与老人(主旋律)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蓝色游戏(主旋律)
血染的风采(主旋律)

同类最新作品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剑影(主旋律, 武侠动作, 军事)
活着再见(主旋律, 军事)
天行有常(主旋律)
咳,工会(主旋律)

同类随机作品

困难家庭补贴(小小说)(主旋律, 爱情, 校园)
活着再见(主旋律, 军事)
战国英侠传(主旋律, 爱情, 历史)
望京楼(主旋律)
想家(主旋律)
水泥男和玻璃女(主旋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