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9011
阅读:10177
发表:2016/2/19
20章 主旋律 小说
《粮食啊粮食》第1章:中
1
1
1
2
2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每次进洞前,先要将自家的狗栓在家里,这狗还不到一岁,很不懂事,比原来家的麻宝差远了,虽然这狗也叫麻宝。他到哪它跟到哪,轰也轰不开,要让它在洞里钻来钻去就麻烦了。还要准备了一盏马灯和一些擦枪布,擦汗的毛巾。进得洞来,打开两只木箱盖,小心掀开油纸,一杆杆闪着寒光的枪就呈现在眼前。子弹是铜的,在灯下闪着金光。每支枪他都要拆开,看看有没有锈迹,也不管有没有,都要擦她几遍,摸她几遍,再小心地装上,将一颗颗黄灿灿的子弹压进弹仓,推枪机上弹,对着洞口瞄瞄。这是他进洞后必做的一套动作,他喜欢嗅这枪弹带枪油的铁腥味,喜欢听枪机哗啦啦的装退子弹和扣动板机时击锤的声音,这气味和声音,使他陶醉,这是不换心中金山银山都换不来的巨大的财富。
柚子坐吃山空,秋收完了,想找小红商量,向谭万山租几亩水田。小红向公公说起这事。谭万山说:“不是不想租给她,他那伢子,像个种田人么,这种水稻,不比他搬弄那枪,这庄稼要靠些手艺呢。柚子一个妇人家,管得住他么。”小红就为难起来,说:“终不成看着干娘家饿死呀。”谭万山见媳妇犯难,就说:“这样吧,你爹也是个种粮好手,让你爹多租几亩,带携带携柚子不换,田租的事,能交多少交多少,总得让柚子家有几口吃的吧。”小红感激地点了点头。
自打小红进了家门,谭万山慢慢改变了对小红的成见,小红在家低眉顺眼,恭敬孝道,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平时吃用花费十分节俭,从不浪费。谭万山就想,看来儿子的眼光比他强呢,大户人家的女儿,未必有这顺心遂意。
十九
旱灾灾情还在继续。
到了第二年春夏,洪关镇以及全县乃至整个湘西南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饿死人数不断增加。《湖南省志》及《湖南国民日报》载,至初夏,湖南饥荒造成流民二千万人,饿死三百多万人,其中,衡阳受灾面积百分之七十以上,“一片赤地,河川断绝,二月至四月饿死、病死九万人,因饿至病二十余万人”。因饥荒造成米价飞涨,原来一块大洋还能买到一升米,之后是有价无市,灾民只能采食野菜、树皮、草根、“观音土”充饥,甚至“割食死尸”。饥荒还造成大批灾民“抢大户”及抢米风潮。
葫芦嘴村虽然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和外逃饥民,但外村的灾民“抢大户”及抢米风潮,使得谭万山心惊胆战。
陆续有在外村的亲戚逃荒到葫芦嘴村来。王成丰的女儿王顺云也一家老小拖儿带女回娘家来了。
王顺云当初嫁出的这婆家,也是一户拥有数十亩地的小地主,往年顺云回娘家,还带来一袋袋的米面腊肉,如今却是举家回娘家讨吃的来了,王成丰不免感叹这世道的多舛,越发感受到上天对葫芦嘴村人的眷顾和村子里这水田的珍贵。顺云说,要不是这沿途太远且路上没有吃的救济,村外的人没有气力走完这二十多里的山路,恐怕那饥民早已蜂涌而来了。
王成丰也到谭万山家借粮来了。
王成丰从祖辈起,就没有向东家借过粮。王成丰是个爱面子的人,平时没有细粮吃,只要有一口粗粮,一家人饱一顿饥一餐,也能凑和着过,如今突然来了女儿这么一大家子,虽说不能保证吃上细粮,也不能让亲家太过意不去,连粗粮都吃不饱,在他家饿着肚子过日子,饿着事少,面子事大。
谭万山听到成丰说明来意,也不免有些吃惊,问:“这么说你那亲家就这么败了?”成丰说:“灾前还有数百十石谷子,亲家公贪钱,看到粮价发疯地涨,就忍不住全都卖了,剩下的口粮,哪晓得会挨到这时候,这不,咣啷啷带了这大堆光洋到我家来,看着挨饿,废银一堆。”谭万山就感慨,说:“也只能怪你这亲家不识时务。人不可以不贪财,却不可以失了根本。什么是根本,人的身家性命是本,粮食就是根,无根岂有本。这是个什么年头,还去舍根求财,可见也糊涂到家了。”
成丰说:“也算好了,你原来那个没有成亲的亲家周大口,被饥民吃了大户,祖辈积下的粮食被吃了个空,一家子逃到城里亲戚家去了。”谭万山吃惊问:“什么时候的事?”成丰说:“也是听顺云说,只怪这周大口太刻薄,眼见成群的人饿死饿倒在他家门口,也舍不得施一口粥,出一粒粮。”谭万山就惊出一身冷汗。成丰说:“东家,我说句不该说的话,也不晓得这样下去会闹出什么结果,你说得好,这粮食是人的命根,可是人的命总比粮食珍贵呢,粮食没了,地里还能种还能长,这人命要是没了,就不能复生了,人饿急了,什么事做不出来。东家你可要好好盘算盘算,总要不饿死人才好。”谭万山点了点头,说:“放心,我不会像那周大口的,你也眼见的,什么时候,我让村里人饿死过么。”
就在谭万山提心吊胆的日子里,洪关镇刘镇长带了二十多个保安到了葫芦嘴村。
谭万山晓得,刘镇长能亲自来这里,不会有别的事,一定是来向他要粮的。
果然刘镇长说:“今年不比往年,虽说这灾十年一遇,往年这政府还能接济接济,这一次政府却拨不出一粒粮来,这日本人虽说走了,国库却已是一空,国军还要抽丁征粮剿共防共。现在,数万人围在镇公所,镇里粥已施尽,如不相救,恐怕连他这个镇长也会被灾民生吞活剥吃了”。
谭万山说:“天理良心,我谭万山已做到人至义尽了,该交政府的粮我已交了,该捐的已捐了,灾民找政府是应该的,再找我要,没有道理。”
刘镇长说:“但凡要是还能想出一丁点法子,我也不会跑这几十里山路,拉下这付老脸来求谭爷了。我这一路来,也看到有不少人抬着死人去埋,那死去的人,都是一身皮包骨,两个眼窝都陷到骨头里去了,看了就瘆人,连具薄板都没有,草席一卷,那埋的人,连挖坑的力气都没有,草草处理就完事,那坟堆臭去方圆几里远,这还好了,有些倒在河沟里,池塘里泡的死人,都泡烂了,也没有人来收,唉,这世道,人命贱,不如狗。”
谭万山面如死灰。
刘镇长说:“谭爷,如果你实在没有法子,我也不强求,也好,我这就回去,让那几万人自己到你这来找粮吃吧。”
谭万山也明白,这刘镇长是有备而来,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现在要他出粮,他说归说,心疼归心疼,但不会有用的,他要不出这粮,这刘镇长可不是说着玩的,真要是将灾民往他这赶,那对他来说更是一场恶梦,周大口就是教训,他不能眼看着一群群人抢光他的粮,眼看一群群人饿死在他面前。就是割自己身上的肉,也得割呀。
这是什么世道哪!谭万山心里发恨,连死的心都有了。
刘镇长说:“我也不敢要多,就三百石吧,也只能挺过一时是一时,挺过一天是一天。”
谭万山咬咬呀,说:“现在是救命粮,我也没有二话,只是这粮不能白给,你得给我打个欠条,明年征粮或税粮,我就用这个相抵。”
刘镇长救急要紧,以后的事,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这年头,还不晓得有没有条命能留到明年,也不晓得他这个镇长能挺到那个时候,就忙写了欠条。说:“这粮,要在这村里磨好,磨好后连米带糠一起送出去,我怕这谷子到了镇里,还没有开磨就被抢光吃了。”
村子里有磨的户,全都磨起谷子来,有用推磨的,有用舂打的。整整磨了一天,米糠收齐,分两不少。刘镇长感叹,这村里的人,尚且保留如此淳风,真难得了。陈保长说,这个地方,不过是世外桃源,远离官场,没有受到污渍罢了。陈保长立时雇了四百多人,要连夜将粮食挑走。
刘镇长一定要领着谭万山去镇里慰劳那些灾民,谭万山不想去,刘镇长说:“这是你舍的粮,你是他们的救星呢,那些灾民看看你,也好给他们留个念想,说不定还会为你设个牌位,多少人保佑你。再说,也让你长个见识。”谭万山禁不住镇长再三苦劝,就跟着去了。到了峪口,天已黑了,刘镇长趁黑夜立马把粮食装在大车上,外面还铺上厚厚一层石灰。刘镇长说,不能让沿途的饥民晓得这运的是粮食,不然这粮食是运不到镇里的。
柚子坐吃山空,秋收完了,想找小红商量,向谭万山租几亩水田。小红向公公说起这事。谭万山说:“不是不想租给她,他那伢子,像个种田人么,这种水稻,不比他搬弄那枪,这庄稼要靠些手艺呢。柚子一个妇人家,管得住他么。”小红就为难起来,说:“终不成看着干娘家饿死呀。”谭万山见媳妇犯难,就说:“这样吧,你爹也是个种粮好手,让你爹多租几亩,带携带携柚子不换,田租的事,能交多少交多少,总得让柚子家有几口吃的吧。”小红感激地点了点头。
自打小红进了家门,谭万山慢慢改变了对小红的成见,小红在家低眉顺眼,恭敬孝道,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平时吃用花费十分节俭,从不浪费。谭万山就想,看来儿子的眼光比他强呢,大户人家的女儿,未必有这顺心遂意。
十九
旱灾灾情还在继续。
到了第二年春夏,洪关镇以及全县乃至整个湘西南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饿死人数不断增加。《湖南省志》及《湖南国民日报》载,至初夏,湖南饥荒造成流民二千万人,饿死三百多万人,其中,衡阳受灾面积百分之七十以上,“一片赤地,河川断绝,二月至四月饿死、病死九万人,因饿至病二十余万人”。因饥荒造成米价飞涨,原来一块大洋还能买到一升米,之后是有价无市,灾民只能采食野菜、树皮、草根、“观音土”充饥,甚至“割食死尸”。饥荒还造成大批灾民“抢大户”及抢米风潮。
葫芦嘴村虽然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和外逃饥民,但外村的灾民“抢大户”及抢米风潮,使得谭万山心惊胆战。
陆续有在外村的亲戚逃荒到葫芦嘴村来。王成丰的女儿王顺云也一家老小拖儿带女回娘家来了。
王顺云当初嫁出的这婆家,也是一户拥有数十亩地的小地主,往年顺云回娘家,还带来一袋袋的米面腊肉,如今却是举家回娘家讨吃的来了,王成丰不免感叹这世道的多舛,越发感受到上天对葫芦嘴村人的眷顾和村子里这水田的珍贵。顺云说,要不是这沿途太远且路上没有吃的救济,村外的人没有气力走完这二十多里的山路,恐怕那饥民早已蜂涌而来了。
王成丰也到谭万山家借粮来了。
王成丰从祖辈起,就没有向东家借过粮。王成丰是个爱面子的人,平时没有细粮吃,只要有一口粗粮,一家人饱一顿饥一餐,也能凑和着过,如今突然来了女儿这么一大家子,虽说不能保证吃上细粮,也不能让亲家太过意不去,连粗粮都吃不饱,在他家饿着肚子过日子,饿着事少,面子事大。
谭万山听到成丰说明来意,也不免有些吃惊,问:“这么说你那亲家就这么败了?”成丰说:“灾前还有数百十石谷子,亲家公贪钱,看到粮价发疯地涨,就忍不住全都卖了,剩下的口粮,哪晓得会挨到这时候,这不,咣啷啷带了这大堆光洋到我家来,看着挨饿,废银一堆。”谭万山就感慨,说:“也只能怪你这亲家不识时务。人不可以不贪财,却不可以失了根本。什么是根本,人的身家性命是本,粮食就是根,无根岂有本。这是个什么年头,还去舍根求财,可见也糊涂到家了。”
成丰说:“也算好了,你原来那个没有成亲的亲家周大口,被饥民吃了大户,祖辈积下的粮食被吃了个空,一家子逃到城里亲戚家去了。”谭万山吃惊问:“什么时候的事?”成丰说:“也是听顺云说,只怪这周大口太刻薄,眼见成群的人饿死饿倒在他家门口,也舍不得施一口粥,出一粒粮。”谭万山就惊出一身冷汗。成丰说:“东家,我说句不该说的话,也不晓得这样下去会闹出什么结果,你说得好,这粮食是人的命根,可是人的命总比粮食珍贵呢,粮食没了,地里还能种还能长,这人命要是没了,就不能复生了,人饿急了,什么事做不出来。东家你可要好好盘算盘算,总要不饿死人才好。”谭万山点了点头,说:“放心,我不会像那周大口的,你也眼见的,什么时候,我让村里人饿死过么。”
就在谭万山提心吊胆的日子里,洪关镇刘镇长带了二十多个保安到了葫芦嘴村。
谭万山晓得,刘镇长能亲自来这里,不会有别的事,一定是来向他要粮的。
果然刘镇长说:“今年不比往年,虽说这灾十年一遇,往年这政府还能接济接济,这一次政府却拨不出一粒粮来,这日本人虽说走了,国库却已是一空,国军还要抽丁征粮剿共防共。现在,数万人围在镇公所,镇里粥已施尽,如不相救,恐怕连他这个镇长也会被灾民生吞活剥吃了”。
谭万山说:“天理良心,我谭万山已做到人至义尽了,该交政府的粮我已交了,该捐的已捐了,灾民找政府是应该的,再找我要,没有道理。”
刘镇长说:“但凡要是还能想出一丁点法子,我也不会跑这几十里山路,拉下这付老脸来求谭爷了。我这一路来,也看到有不少人抬着死人去埋,那死去的人,都是一身皮包骨,两个眼窝都陷到骨头里去了,看了就瘆人,连具薄板都没有,草席一卷,那埋的人,连挖坑的力气都没有,草草处理就完事,那坟堆臭去方圆几里远,这还好了,有些倒在河沟里,池塘里泡的死人,都泡烂了,也没有人来收,唉,这世道,人命贱,不如狗。”
谭万山面如死灰。
刘镇长说:“谭爷,如果你实在没有法子,我也不强求,也好,我这就回去,让那几万人自己到你这来找粮吃吧。”
谭万山也明白,这刘镇长是有备而来,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现在要他出粮,他说归说,心疼归心疼,但不会有用的,他要不出这粮,这刘镇长可不是说着玩的,真要是将灾民往他这赶,那对他来说更是一场恶梦,周大口就是教训,他不能眼看着一群群人抢光他的粮,眼看一群群人饿死在他面前。就是割自己身上的肉,也得割呀。
这是什么世道哪!谭万山心里发恨,连死的心都有了。
刘镇长说:“我也不敢要多,就三百石吧,也只能挺过一时是一时,挺过一天是一天。”
谭万山咬咬呀,说:“现在是救命粮,我也没有二话,只是这粮不能白给,你得给我打个欠条,明年征粮或税粮,我就用这个相抵。”
刘镇长救急要紧,以后的事,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这年头,还不晓得有没有条命能留到明年,也不晓得他这个镇长能挺到那个时候,就忙写了欠条。说:“这粮,要在这村里磨好,磨好后连米带糠一起送出去,我怕这谷子到了镇里,还没有开磨就被抢光吃了。”
村子里有磨的户,全都磨起谷子来,有用推磨的,有用舂打的。整整磨了一天,米糠收齐,分两不少。刘镇长感叹,这村里的人,尚且保留如此淳风,真难得了。陈保长说,这个地方,不过是世外桃源,远离官场,没有受到污渍罢了。陈保长立时雇了四百多人,要连夜将粮食挑走。
刘镇长一定要领着谭万山去镇里慰劳那些灾民,谭万山不想去,刘镇长说:“这是你舍的粮,你是他们的救星呢,那些灾民看看你,也好给他们留个念想,说不定还会为你设个牌位,多少人保佑你。再说,也让你长个见识。”谭万山禁不住镇长再三苦劝,就跟着去了。到了峪口,天已黑了,刘镇长趁黑夜立马把粮食装在大车上,外面还铺上厚厚一层石灰。刘镇长说,不能让沿途的饥民晓得这运的是粮食,不然这粮食是运不到镇里的。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