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65566
阅读:10880
发表:2016/2/21
20章 主旋律 小说
《粮食啊粮食》第3章:下
1
1
1
2
2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扶子本名叫蒋扶林,父母均已过世,兄弟姐妹四人,扶子最小。俩姐早已出嫁外地,大哥数年前在一次拆除旧房施工时被倒塌的砖墙压埋身亡,嫂子已带着年幼的孩子改嫁。扶子这些年不仅没有回过家,连电话都没有同村里人联系过,晨嫂留的扶子的电话早已消号,提供的同村几个工友的电话,施云一联系,又都说早已不在这个单位或工地干了。虽说施云同扶子就同住在这一个城市,但人海茫茫,要找一个人也难。施去只好求助勤勤,利用公安的人口数据库系统以及户籍处人口流动科查询,勤勤费了好大功夫,不负所望,终于查了出来,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出租屋里。
施云问勤勤还认不认得扶子,勤勤直摇头,只是想扶子应该会记得勤勤这个名字的,于是一同去找扶子。
二人到了扶子出租屋的地方一看,才深深感到,无论多么现代化的都市,城乡结合部的这个“三不管”的地方,永远都是治理松散的地方,到处是脏乱差,垃圾遍地,蟑鼠横窜,棚屋乱搭,污水刺鼻。扶子的出租屋,是一栋陈旧的三层小楼。楼上的墙壁到处长满深绿色的苔藓。楼前电线、电缆蛛网般穿过,房前路面是一滩滩的泥沙,两旁是一堆堆的垃圾。施云感叹,这些人,宁愿住在这破旧脏乱的地方,却不愿回乡过干净自在的日子。
一楼的门前坐着一位穿着桔黄色毛线衣衫和牛崽裤的二十多岁的少妇,怀抱一位幼儿在喂奶,一双警惕的眼神盯着施云和勤勤。勤勤看了看门牌号,微笑着向少妇打了声招呼,问:“这里有一个叫蒋扶林的,认不认识?”少妇警觉地问:“你们找他干吗?”勤勤笑笑说:“我是他一个村的老乡,过来看看他。”这少妇听了,忙一脸堆下笑来,一手搂着孩子,一手进屋取了凳子出来,说:“坐呀,坐呀,他出去做事了,我是他的老婆。”施云、勤勤同时一惊,相互对望了一眼。也不便再问,只好坐下来,看少妇进屋一次又一次地端来两杯热茶,又取了糖果瓜子来,高兴地说:“我跟扶子几年了,还从来没有他的亲戚和家乡人找过他,我也觉得奇怪,谁没有个亲戚或同村人哩,我问过他,他什么都不说。”勤勤问:“他现在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少妇说:“在做装修工,也没有个固定地点,有活干的时候,几天也不回的。”施云和勤勤就一起抱了抱孩子,孩子却也不认生,还会冲二人甜甜的笑,把两人喜得不行。
勤勤问:“你们结婚多久了?”少妇就有些为难,沉默了半天,说:“不怕老乡笑话,我们还没有办证哩。扶子说,要办,就回老家去办,明媒正娶办个婚礼,说是这么说,也没有回去的机会,就这么拖着,不过他说了,今年春节,一定回去办的。”
施云点了点头,看了勤勤一眼,勤勤会意,对少妇说:“这样吧,现在晓得扶子在这里就好了,以后有时间我们常常来,你告诉他,我叫蒋勤勤,是蒋云初的女儿,他就晓得了。这位叫施云,我的男朋友,我们都留个电话吧,以后再联系。”少妇就报了男人的电话给勤勤记下了,也记了施云、勤勤的电话。施云走前,掏出了五百元钱,塞到孩子怀里,少妇忙要送还,二人忙急急走开,勤勤说:“初次来,没有来得及给孩子买些什么,算是给孩子买些奶粉吧。”
一路上,施云生气地说:“这扶子也太不像话了,那边还没有离呢,这边孩子都有了,这不就是事实上的重婚罪吗!”勤勤叹叹气,说:“这类事,你觉得稀罕,其实这样的事,在现在城市打工群中多了去了,就像超生一样,政府也管不过来。刚才当着那女子的面,我们也不好说。你找个时间,约扶子见个面,把情况同他说清楚,赶快回去先把婚离了,再把婚结了。”施云笑笑说:“干嘛我约呀,是你的老乡的事!你就不能找他?”勤勤呸了一声:“是你要讨好那晨嫂,自己向她打包票揽下来,管我屁事?”
二十八
金不换接任村支书没儿天,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不换这时候才晓得,这邹支书还留下了不晓得有多少破烂的事让他来收拾。
首先找上门来的是二队的田宝和爱莲俩口子,一对老实巴交的种田人。爱莲满脸委屈说,金书记要为我作主呀!那王东霞霸了我们的地,我们忍了两年了,现在只盼金书记为我们主持公道!不换问怎么回事?爱莲说:“她家盖楼房,她那宅基地是邹支书批的,她在宅基地建房,占用耕地,就不说了,留下前面一大块的地不建,说是要作停车和晒谷坪,偏把楼房紧靠建在我的水田地界线边,这也就罢了,毕竟也没有越线吧,可是房子建好后,她又在屋后建起了一道围墙,那围墙围过来三四米宽,将我家的地圈出了一大块。我们多次找邹书记评理,邹书记得了她家好处,就替她家说话,反来劝我,说是毕竟人家的房子建也建了,要我家发扬风格,和睦相处,说什么邻里之间,斗来斗去只为墙,让她三尺又何妨?还什么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后来我找镇上,被那朱镇长臭骂一顿出来,说他一个镇干部,要管上百个村几十万人,哪还有功夫来管你们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事。”
不换听说过,这王东霞年青时养了一串五个孩子,老公死得早,家里没有吃的,经常揭不开锅,常常到队里的地里偷粮偷菜,也经常被看菜地的光棍抓过,这王东霞有手段,弄得那光棍不但不将她报送队长,还经常自己偷了菜送她家去。没想到现今苦尽甘来,五个孩子都在外打工,老大,老五都成了老板,几兄弟都赚了些钱,这王东霞也就阔卓起来,两年前新建了一栋五层大楼。
不换问:“你们有什么证据说邹支书得了她家好处?”爱莲说:“哎呀金书记,没听说呀!这邹书记年轻时候同这个王东霞就有一腿,这队里哪个不晓得。现在这王东霞家里有了钱了,做什么事不是用钱来买通?她原来那老房子的宅基地,才不到三四亩,按规定,他的房子在水田中间,建新房时就应该搬到山地边去,不能再占耕地,你看,这王东霞不光是仍占用那块地,邹支书还多批了三亩耕地给她,她如果不花钱,这上面能批?她白白占了我家的耕地,却像是没有事一样?”
不换说:“这王东霞花没花钱买通上面领导,你们没有证据,不能乱说,不过,她占了你们的地,这个事,我会去看看再说,还你们一个公道。”爱莲千恩万谢,田宝提醒说:“金书记,那王东霞不好惹,是个滚刀肉,你可得有思想准备。”不换点点头,说:“她滚刀肉,还能滚过律法?”
吃过午饭,不换正要去找王东霞,竹村的一对父子找上门来,不换一问,原来这父亲叫王普,七十多岁了,养的一个儿子,患少儿麻痹症,双腿走路就有些瘸,一双脚走起路来,不像是在走路,倒像是在扫地,外出打工是不行了,只好在家种地糊口,日子也就过得艰难。家里养了一头老黄牛,精壮精壮的,一家人爱牛如爱子。这年清明,峪口村邹式堂子女回乡扫墓,放炮烧纸,引发山火,整个一面山被烧个精光,王普家的牛正好那天在这山上吃草,被活活烧死。王普找邹式堂赔牛,邹式堂仗着自己是邹书记的堂哥,一个儿子又在省政府工作,不但不赔,还说王普家堂客在他家祖坟边骂人,将他家祖宗几代都骂了,反要王普家先赔礼道歉。
不换就很气愤,说:“那片山原来就是邹式堂烧的,村镇处理了没有?”王普说:“处理过鬼!上面派人来调查,被邹支书糊弄过去,说是没有查到烧山的人,我们去镇上告状,镇上朱镇长又让我们找两个村干部解决,我去找我们村的王书记,王书记让我来找邹书记,我们找了几次邹书记,邹书记就不耐烦了,说什么,也是你家的牛到了我们村的山上吃草,才被烧死的,你要不放到我们村的山上来,哪会被烧死。你说,这还有天理吗?”
不换问:“你说那火是他放的,有证据么?”王普说:“他自己都承认了,再说了,那片山,只有他家有那片祖坟地,别家的都没有。当时那现场,我儿子都照了相的。”就让儿子把照片拿出来,不换看了,说:“这照片,我先拿着,你们回去吧,这件事,我们一定会处理的。”
不换就先到了王东霞家,看这家的新楼确实气派,与别的楼房不同,楼顶用的是青色的瓷瓦,同天安门故宫那大殿上的房顶一模一样,外墙贴的是仿古青砖,一扇大门高大宽敞,一派明清建筑风格。门前一片水泥坪,足有三四个篮球场大。王东霞烫着个鸡窝头,着一式宽大的金色长毛衫,脖子上挂一串筷子粗的金项链,金光闪闪,正同一男二女三个老人在门前坪上打纸牌,各人桌前放了一堆散钱。
那王东霞见不换来了,忙站起来打了声招呼,又坐了下来,说:“金书记有事呀?”不换看出这王东霞还要继续打牌的意思,就说:“你这牌就先莫打了吧,找你谈点事。”王东霞拿的一手牌还是没有放,笑了笑说:“是那爱莲去你家告我的状了吧。”一边说着一手还在取牌,不换就气上来,上前将桌上的牌收了,对其他三人说:“你们没事,下次再来吧,我们要谈事哩。”这三人只得匆匆收了钱,悻悻走了。
王东霞脸就沉了下来,说:“金书记,你是刚上任,很多情况你都不太清楚,那爱莲的事,是镇上处理过的,你不要跟我谈,我也不想跟你谈,要谈,你找镇长谈去。”
不换也不答理她,就背着手,转到她屋后,王东霞只得跟了上来,不换看了看那围墙,也是青瓷瓦盖顶,仿古青砖贴墙,不换估算了一下,从围墙外围到楼房墙基,足有近四米宽,占用田宝家的地,少说也有近半亩地的面积。
不换看完了,铁青着脸,到了房门前坐了。看王东霞也跟了上来。不换问:“你说镇上是处理过的,镇上是怎么处理的?”
王东霞说:“那爱莲去镇里告了,朱镇长也和解了,说,邻里之间的事,还是要和睦相处,不要为一点点地闹得日夜不宁,说当初建房子时,你不来反映,现在人家这楼都建好了,你总不能让我带人去拆楼吧?那爱莲还要纠缠,被朱镇长骂了出来。”
不换问:“这就算镇上处理了?”
王东霞说:“那还要怎么样?我也是没得办法,你刚才也看了的,要不加个围墙,他这田里的水就直接浸到我家地基了,这地基一下沉,屋内浸水,还怎么住得了人,哪个还敢住!”
不换说:“你看看,前面空出这么大一块地你不建,偏要建在人家水田旁边。”
王东霞说:“我不围出这么一块坪来,我家到哪里晒谷子去,你也看到了,我家的屋顶盖的是瓦,不像别家的人,屋顶是水泥坪,可以用来晒谷。我当时也骂这孩子,这楼顶建个坪,用来晒谷多好,又干净又放心,偏要建这么个瓦顶,还有,这坪,以后要办酒席,也有个摆桌子的地方。”
施云问勤勤还认不认得扶子,勤勤直摇头,只是想扶子应该会记得勤勤这个名字的,于是一同去找扶子。
二人到了扶子出租屋的地方一看,才深深感到,无论多么现代化的都市,城乡结合部的这个“三不管”的地方,永远都是治理松散的地方,到处是脏乱差,垃圾遍地,蟑鼠横窜,棚屋乱搭,污水刺鼻。扶子的出租屋,是一栋陈旧的三层小楼。楼上的墙壁到处长满深绿色的苔藓。楼前电线、电缆蛛网般穿过,房前路面是一滩滩的泥沙,两旁是一堆堆的垃圾。施云感叹,这些人,宁愿住在这破旧脏乱的地方,却不愿回乡过干净自在的日子。
一楼的门前坐着一位穿着桔黄色毛线衣衫和牛崽裤的二十多岁的少妇,怀抱一位幼儿在喂奶,一双警惕的眼神盯着施云和勤勤。勤勤看了看门牌号,微笑着向少妇打了声招呼,问:“这里有一个叫蒋扶林的,认不认识?”少妇警觉地问:“你们找他干吗?”勤勤笑笑说:“我是他一个村的老乡,过来看看他。”这少妇听了,忙一脸堆下笑来,一手搂着孩子,一手进屋取了凳子出来,说:“坐呀,坐呀,他出去做事了,我是他的老婆。”施云、勤勤同时一惊,相互对望了一眼。也不便再问,只好坐下来,看少妇进屋一次又一次地端来两杯热茶,又取了糖果瓜子来,高兴地说:“我跟扶子几年了,还从来没有他的亲戚和家乡人找过他,我也觉得奇怪,谁没有个亲戚或同村人哩,我问过他,他什么都不说。”勤勤问:“他现在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少妇说:“在做装修工,也没有个固定地点,有活干的时候,几天也不回的。”施云和勤勤就一起抱了抱孩子,孩子却也不认生,还会冲二人甜甜的笑,把两人喜得不行。
勤勤问:“你们结婚多久了?”少妇就有些为难,沉默了半天,说:“不怕老乡笑话,我们还没有办证哩。扶子说,要办,就回老家去办,明媒正娶办个婚礼,说是这么说,也没有回去的机会,就这么拖着,不过他说了,今年春节,一定回去办的。”
施云点了点头,看了勤勤一眼,勤勤会意,对少妇说:“这样吧,现在晓得扶子在这里就好了,以后有时间我们常常来,你告诉他,我叫蒋勤勤,是蒋云初的女儿,他就晓得了。这位叫施云,我的男朋友,我们都留个电话吧,以后再联系。”少妇就报了男人的电话给勤勤记下了,也记了施云、勤勤的电话。施云走前,掏出了五百元钱,塞到孩子怀里,少妇忙要送还,二人忙急急走开,勤勤说:“初次来,没有来得及给孩子买些什么,算是给孩子买些奶粉吧。”
一路上,施云生气地说:“这扶子也太不像话了,那边还没有离呢,这边孩子都有了,这不就是事实上的重婚罪吗!”勤勤叹叹气,说:“这类事,你觉得稀罕,其实这样的事,在现在城市打工群中多了去了,就像超生一样,政府也管不过来。刚才当着那女子的面,我们也不好说。你找个时间,约扶子见个面,把情况同他说清楚,赶快回去先把婚离了,再把婚结了。”施云笑笑说:“干嘛我约呀,是你的老乡的事!你就不能找他?”勤勤呸了一声:“是你要讨好那晨嫂,自己向她打包票揽下来,管我屁事?”
二十八
金不换接任村支书没儿天,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不换这时候才晓得,这邹支书还留下了不晓得有多少破烂的事让他来收拾。
首先找上门来的是二队的田宝和爱莲俩口子,一对老实巴交的种田人。爱莲满脸委屈说,金书记要为我作主呀!那王东霞霸了我们的地,我们忍了两年了,现在只盼金书记为我们主持公道!不换问怎么回事?爱莲说:“她家盖楼房,她那宅基地是邹支书批的,她在宅基地建房,占用耕地,就不说了,留下前面一大块的地不建,说是要作停车和晒谷坪,偏把楼房紧靠建在我的水田地界线边,这也就罢了,毕竟也没有越线吧,可是房子建好后,她又在屋后建起了一道围墙,那围墙围过来三四米宽,将我家的地圈出了一大块。我们多次找邹书记评理,邹书记得了她家好处,就替她家说话,反来劝我,说是毕竟人家的房子建也建了,要我家发扬风格,和睦相处,说什么邻里之间,斗来斗去只为墙,让她三尺又何妨?还什么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后来我找镇上,被那朱镇长臭骂一顿出来,说他一个镇干部,要管上百个村几十万人,哪还有功夫来管你们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事。”
不换听说过,这王东霞年青时养了一串五个孩子,老公死得早,家里没有吃的,经常揭不开锅,常常到队里的地里偷粮偷菜,也经常被看菜地的光棍抓过,这王东霞有手段,弄得那光棍不但不将她报送队长,还经常自己偷了菜送她家去。没想到现今苦尽甘来,五个孩子都在外打工,老大,老五都成了老板,几兄弟都赚了些钱,这王东霞也就阔卓起来,两年前新建了一栋五层大楼。
不换问:“你们有什么证据说邹支书得了她家好处?”爱莲说:“哎呀金书记,没听说呀!这邹书记年轻时候同这个王东霞就有一腿,这队里哪个不晓得。现在这王东霞家里有了钱了,做什么事不是用钱来买通?她原来那老房子的宅基地,才不到三四亩,按规定,他的房子在水田中间,建新房时就应该搬到山地边去,不能再占耕地,你看,这王东霞不光是仍占用那块地,邹支书还多批了三亩耕地给她,她如果不花钱,这上面能批?她白白占了我家的耕地,却像是没有事一样?”
不换说:“这王东霞花没花钱买通上面领导,你们没有证据,不能乱说,不过,她占了你们的地,这个事,我会去看看再说,还你们一个公道。”爱莲千恩万谢,田宝提醒说:“金书记,那王东霞不好惹,是个滚刀肉,你可得有思想准备。”不换点点头,说:“她滚刀肉,还能滚过律法?”
吃过午饭,不换正要去找王东霞,竹村的一对父子找上门来,不换一问,原来这父亲叫王普,七十多岁了,养的一个儿子,患少儿麻痹症,双腿走路就有些瘸,一双脚走起路来,不像是在走路,倒像是在扫地,外出打工是不行了,只好在家种地糊口,日子也就过得艰难。家里养了一头老黄牛,精壮精壮的,一家人爱牛如爱子。这年清明,峪口村邹式堂子女回乡扫墓,放炮烧纸,引发山火,整个一面山被烧个精光,王普家的牛正好那天在这山上吃草,被活活烧死。王普找邹式堂赔牛,邹式堂仗着自己是邹书记的堂哥,一个儿子又在省政府工作,不但不赔,还说王普家堂客在他家祖坟边骂人,将他家祖宗几代都骂了,反要王普家先赔礼道歉。
不换就很气愤,说:“那片山原来就是邹式堂烧的,村镇处理了没有?”王普说:“处理过鬼!上面派人来调查,被邹支书糊弄过去,说是没有查到烧山的人,我们去镇上告状,镇上朱镇长又让我们找两个村干部解决,我去找我们村的王书记,王书记让我来找邹书记,我们找了几次邹书记,邹书记就不耐烦了,说什么,也是你家的牛到了我们村的山上吃草,才被烧死的,你要不放到我们村的山上来,哪会被烧死。你说,这还有天理吗?”
不换问:“你说那火是他放的,有证据么?”王普说:“他自己都承认了,再说了,那片山,只有他家有那片祖坟地,别家的都没有。当时那现场,我儿子都照了相的。”就让儿子把照片拿出来,不换看了,说:“这照片,我先拿着,你们回去吧,这件事,我们一定会处理的。”
不换就先到了王东霞家,看这家的新楼确实气派,与别的楼房不同,楼顶用的是青色的瓷瓦,同天安门故宫那大殿上的房顶一模一样,外墙贴的是仿古青砖,一扇大门高大宽敞,一派明清建筑风格。门前一片水泥坪,足有三四个篮球场大。王东霞烫着个鸡窝头,着一式宽大的金色长毛衫,脖子上挂一串筷子粗的金项链,金光闪闪,正同一男二女三个老人在门前坪上打纸牌,各人桌前放了一堆散钱。
那王东霞见不换来了,忙站起来打了声招呼,又坐了下来,说:“金书记有事呀?”不换看出这王东霞还要继续打牌的意思,就说:“你这牌就先莫打了吧,找你谈点事。”王东霞拿的一手牌还是没有放,笑了笑说:“是那爱莲去你家告我的状了吧。”一边说着一手还在取牌,不换就气上来,上前将桌上的牌收了,对其他三人说:“你们没事,下次再来吧,我们要谈事哩。”这三人只得匆匆收了钱,悻悻走了。
王东霞脸就沉了下来,说:“金书记,你是刚上任,很多情况你都不太清楚,那爱莲的事,是镇上处理过的,你不要跟我谈,我也不想跟你谈,要谈,你找镇长谈去。”
不换也不答理她,就背着手,转到她屋后,王东霞只得跟了上来,不换看了看那围墙,也是青瓷瓦盖顶,仿古青砖贴墙,不换估算了一下,从围墙外围到楼房墙基,足有近四米宽,占用田宝家的地,少说也有近半亩地的面积。
不换看完了,铁青着脸,到了房门前坐了。看王东霞也跟了上来。不换问:“你说镇上是处理过的,镇上是怎么处理的?”
王东霞说:“那爱莲去镇里告了,朱镇长也和解了,说,邻里之间的事,还是要和睦相处,不要为一点点地闹得日夜不宁,说当初建房子时,你不来反映,现在人家这楼都建好了,你总不能让我带人去拆楼吧?那爱莲还要纠缠,被朱镇长骂了出来。”
不换问:“这就算镇上处理了?”
王东霞说:“那还要怎么样?我也是没得办法,你刚才也看了的,要不加个围墙,他这田里的水就直接浸到我家地基了,这地基一下沉,屋内浸水,还怎么住得了人,哪个还敢住!”
不换说:“你看看,前面空出这么大一块地你不建,偏要建在人家水田旁边。”
王东霞说:“我不围出这么一块坪来,我家到哪里晒谷子去,你也看到了,我家的屋顶盖的是瓦,不像别家的人,屋顶是水泥坪,可以用来晒谷。我当时也骂这孩子,这楼顶建个坪,用来晒谷多好,又干净又放心,偏要建这么个瓦顶,还有,这坪,以后要办酒席,也有个摆桌子的地方。”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