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7720
阅读:8570
发表:2016/3/25
喜剧
小说
不老的金矿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老景过意不去,送两位民警下楼时,只见单元楼道门前,一群居民围住牵着欢的英子,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虽然听不清具体的内容,但老景能够猜出与杨总等三人上门讨债、小奎等四人前来论理,和两位民警出面调解有关。
当众人的目光一起投射过来时,老景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遂在心里埋怨英子,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你即使长得八张嘴,怎能解释得清大奎和杨总之间的债务纠纷?
一个与老景年龄相仿的老人,忍不住凑到老景面前,问了一句,你没事吧?
老景说,我没事。
老景正准备喊英子回家,又觉得这样不太好。如此两难处境,是张警官帮他解了围。
张警官高声说道,大家都散了吧,散了吧。
众人纷纷散去之后,张警官和那位同事这才同老景挥手说“再见”。老景目送两位民警上了停在不远处的警车,对英子说,咱们回家吧。
进屋后,英子坐在沙发上哭了,满是皱纹的脸上被泪水打湿了。老景心疼不已,他知道英子活了这么大,很少在家里抹眼泪,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唠叨唠叨就过去了,她不好的情绪像是一阵怪风,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年来,老景乐于做她的情绪垃圾桶。
老景去了一趟地下车库,取回存折和房产证,交到英子手中。她只哭泣,不说话,这可把老景给吓坏了。他走到英子身旁,拉了她一下手,说,你有什么苦水,就倒出来吧,我替你接着。
英子缩回那只手,还是不说话。老景故意冷落她,开始动手收拾整理客厅。英子起身去了卧室,低低的哭声一路跟随。老景的耳根一下子清静了,竟然有点儿不太适应。
等到客厅干净如初,老景顾不得劳累,赶紧走进卧室。英子仍在哭着,身上裹着毛巾被,空调和电风扇都没开。老景打开放在床头柜上的电风扇,设置成摇头状态。房间里有了习习的凉风,老景坐在床边,碰了碰她的手,说,你别哭了,家是一个让人开心、让人放松的地方,这话是你说的,我一直记得牢牢的。
英子止住了哭声,又在埋怨大奎害人,折自己的寿。
老景说,算了,你别同大奎计较了,他在北京做生意,眼下杨总又追着讨要600万,大奎要顶住多大压力啊。
英子没再纠缠这个话题,说,这回,大奎让咱们出丑出大了。
老景不解地问道,出什么丑?
英子撇了撇嘴,说,小区里的人都知道了大奎欠人家600万的事情,正在笑话咱们呢,有人说我们把这套房子卖掉抵债,也不够,以后的日子怎么往下过?
大奎毕竟是咱们的亲儿子啊,你就别同他计较了。老景开始劝和了,说了一会儿,见英子的脸色有所缓和,他开导她,又不是我和你欠杨总600万,你不要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
大奎实在太不像话了,给咱们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唉,刚才在楼下,我这张老脸都被大奎给丢尽了,他让我和你的这两张老脸往哪儿搁?英子的话里透出一股怨气。
老景问,左邻右舍是怎么知道这回事的?
英子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道理你不会不知道吧?杨总和小奎在屋子里大吵大闹,门窗关不住那么高的声响,邻居们的耳朵尖着呢,一个人知道了,就会让十个人知道;十个人知道了,就会让一百个人知道。要不了多久,整个小区里人都知道了。我牵着欢欢从小区外面回来时,大家都追着问我,大奎欠人家600万是怎么一回事?我哪能说得清楚啊?邻居们就当着我的面,猜这猜那,五花八门,听得我真想钻地缝。
老景笑着说,我告诉你,大奎欠债杨总讨债的事情,解决啦,三个月之内,大奎拿出600万给杨总,杨总再也不会来打扰咱们了,你放心地过自己的日子吧。
英子不敢相信,急切地问道,什么什么?大奎真的能在三个月之内拿出600万?
老景肯地说,大奎在电话中向张警官作了保证,千真万确,你不必有任何怀疑。
老景说到这儿,英子就发飙了,她从床上爬起来,站在他的面前,开始数落大奎。虽然是老话重提,老景却津津有味地听着,不知时机地开导英子几句。
英子对大奎不满,有意见,除了这次600万债务风波,还有一条就是自己和老景没得到多少好处。
大奎下海经商发财后,先是南京,然后在北京买房子,不是豪宅,就是别墅,要老景和英子退休后,就搬过去住。当时,老景和英子住在江北雄州镇的一套拆迁安置房内,两室一厅,简单装修。英子不好意思向大奎开口,就对老景唠叨说,在江北雄州镇换一套大房子,老俩口才会住得宽敞一些。老景不同意,认为房子小,才聚人气,自己和英子年事已高,说不定哪一天有一个就驾鹤西游了,剩下另一个,住着像螺蛳壳那样的小房子,也觉得空空荡荡。后来,大奎出资二三十万,帮助小奎在南京买了套房子,另外又出了些钱,让小奎的婚礼风风光光,英子这才无话可说。
撇开大奎没主动给老景和英子在江北雄州镇换房子这件事不谈,单说他在经济上对父母的孝敬吧。他第一年经商,给了老俩口2000元,第二年起增至5000元,五年后一直保持着每年一万元的额度。刚开始是现金,后来直接打到英子的银行卡上。得知好几个人在大奎的手下打工都发了财,年收入从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英子的心理不平衡了,对老景说,我和你退休了没事做,不如去大奎的公司里帮忙。老景劝她打消这个念头,理由是,你和我懂什么?大奎开公司用的都是年轻人,咱们老俩口去那儿,帮不了忙,只会添乱。英子不以为然,打电话给大奎,说出自己的意图,果然碰了一鼻子灰。此后,她再也没有拨过一次大奎的手机。老景知道,英子的心里留下了疙瘩。他只能老生常谈,一次次安慰道,咱俩老俩口都有退休金,够过日子不就行了吗?你能吃多少,喝多少?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零花钱,不就行了吗?假设大奎一时兴起给你100万,你舍得花吗?你和我百年之后,都得连本带息还给大奎。这样的道理,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在英子的心里奏了效,让老景感觉到她和大奎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
英子和老景对大奎的生意情况一无所知,每次问他,他都不要老俩口操心。这也是英子对大奎不满的一个表现。前几年,英子拐弯抹角听别人说,大奎的生意做得很大,在北京买了别墅和写字楼。她知道别墅就是小洋楼,以为写字楼是专门用来供孩子们写字画画的楼,闹出了一个笑话,传遍了整个小区。老景劝英子说,我和你都不懂生意,大奎即使说了,咱们也不明白,以后你就别问了,儿孙就有儿孙福,你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心里装的东西太多,累,而且,很容易生病!
等到英子说完了,说累了,老景给她倒了一小杯凉白开水,服侍她喝下去,然后放下杯子,夸她会持家过日子,是个打着灯笼也难以找到的好女人。这话,她特别爱听,从来没有听腻的时候。实际上,老景最想说的是,你太抠门了,一分钱都要掰成几瓣花,只有我这个好男人才忍受得了你,幸亏你没有嫁给别的男人,不然的话,你早就被甩掉了,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过着苦日子,这辈子岂不是太失败了?
提到英子的抠门,老景憋着一肚子话,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最有代表性的是,她为了省下一些水费,将厨房和卫生间的水龙头拧得很小,让一滴滴水缓慢地滴到盆里和桶里。这样,聚少成多,每天从早到晚所收集的自来水,足够家里洗衣做饭了,而水表没转,等于是外快。老景看不惯她的这一做派,费尽口舌,也难以让她“见好就收”。几年前,老景晨练时,不慎摔了一跤,造成左腿髋骨和胫骨轻微骨折,英子扶他去医院打上了石膏,他拄上了拐杖。回到家里,他上卫生间,看到正在滴水的水龙头,气不打一处来,冲她发火道,你这样贪图蝇头小利,在自来水龙头上做文章,能省下来多少钱?我看这就是“祸水不断”!英子这才识趣地拧紧水龙头,从此没再这样做了。不过,望着家里流下来的自来水,英子心疼得要命,说这些水都是白花花的钞票。为此,淘米的水,被她用来洗菜;洗菜的水,被她用来浇花;洗衣的水,被她用来拖地和冲马桶。这样的循环利用,老景自然看不惯,却不好说什么。
这次,老景为了逗英子开心,再一次搬出“蟹黄豆腐”的旧事。英子退休那年,大奎开车,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江北雄州镇过生日,坚决不肯在家里吃饭,不由分说地将父母带到金陵饭店。一桌五个人,大奎要求每人点三道菜,英子只点了一碗蟹黄豆腐。吃完饭,英子得知大奎花掉一千多,连声说太贵了。大奎说,这点钱,算什么?爸、妈,你们老了,一次也没进过五星级饭店,我这次就是要带你们老俩口开开眼界,花再多的钱,都值!在返回江北雄州镇的车上,英子得知自己点的一块豆腐,加上那么一点蟹黄,居然需要68元,心疼得要命,说,我点的这道菜,没有家里做的青菜豆腐好吃,早知道就不点了。大奎一边开车,一边说,在五星级饭店里用餐,吃的不是饭菜,而是环境、氛围和品位。同样一个鹅头,在街头巷尾的卤菜里,5块钱可以买到,但在金陵饭店里,至少需要20块,坐在金陵饭店里有滋有味地啃鹅头,是成功人士的享受,与在自己家里啃鹅头,不可同日而语。老景赞同大奎的观点,对英子开玩笑道,你只是省钱的命,不是花钱的命。大奎一家三口都忍不住笑了,大奎说,妈,我可不希望你做储蓄罐,只希望你和爸多多花钱,提高生活质量,开开心心,健康长寿。
果然英子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起伏,直至平缓着陆。她带着浅浅的笑意说,又是蟹黄豆腐,我都听腻了,老头子你能不能讲点新鲜的?
老景想了想,说,咱们俩的今生今世,一眼就能望到头了,你回答一个问题, 来生来世,你还会嫁给我吗?
英子一本正经地说,不嫁,我凭什么嫁给你?
老景拉住英子的一只手,说,我求你来生来世嫁给我。
英子打了一个哈欠,说,到时候再说吧,我累了,要睡一会儿,你去看看欢欢吧。
舅妈一个人躲在卧室里抹眼泪,那条心爱的狗狗可怜巴巴地蜷缩在墙角。
12
杨总不远千里追讨600万债务的阴影很快散去,老景和英子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小区居民的议论声再也听不到了,大家各得其所,各安天命。这是一个充满喧哗与骚动的世界,耳聪目明者要关注的事情多如牛毛,何况两位空巢老人被讨债,并没有造成什么令人扼腔叹息的流血事件,换来的是大家的注意力转移。
在江北雄州镇,持续几天的阴雨,加上习习凉风,给这个炎火夏日大幅度降温,给人带来了天凉好个秋的错觉。每逢雨天,英子都不允许老景出门,理由是,外面路滑,你一不小心摔伤了,怎么办啊?至于非办不可的买菜和购物,英子干脆请相对年轻一些的邻居代劳。
老景闭门不出,除了看电视解闷,就是打电话给大奎,让他给自己解开疑团。
对于自己的前合作伙伴杨维业,景大奎滔滔不绝说出的是另一个版本——
杨维业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也是一个罕见的奇葩老板。我与他在北京共同投资1600万,创办福如东海公司,从一开始就注定以失败而告终。直到现在,我仍然痛恨自己当初遇人不淑吃了猪油蒙了心,眼睛又一块黑布罩上了。
在公司里,他不仅夸夸其谈,而且自命不凡,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听他的,哪怕他说的是错话,别人也只能当作真理来执行,绝对不能说半个“不”字。大家都不服从他,他动不动要开除这个,开除那个,将好好的一个公司弄得人心慌慌,人人自危。员工经常向我告状,我被弄得左右为难。我一次次对他说,你拢不住员工的心,以后谁会跟着你干啊?他振振有词地说,只要我们每月按时足额发工资,还怕招不到人吗?他把那些我舍不得开除的员工都当作我的亲信,认为我发动亲信,想方设法孤立、排挤、打击、架空他。我的心胸,有他所说的那么狭隘吗?他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爸,你说,他这样的作派,我能容忍吗?事实上,我忍气吞声,一忍再忍,为了公司的大局和利益,我没同他计较,而是一次次帮他擦屁股。
谁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赚钱是任何一家公司的第一要务。福如东海公司作为一家新公司,在收入少的前提下,要确保生存下来,必须尽可能压缩支出,等到真正赚钱了,而且所赚的钱越来越多,支出增加一些,无可厚非。姓杨的,不会挣钱,只会花钱。如果他花的钱,都是必须的,对公司发展有利,哪怕是100万,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问题在于,他擅自提高自己的工资标准,从每月两万元增至4万元,而我在福如东海公司,每月的工资一直是两万元。不仅如此,他在公司里直接签字,拿到财务部报销的票据最多,而且五花八门,开钟点房的费用,给女朋友买高档内衣的费用,他都要报销。他的女朋友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这是私事,我不便干涉,但是,他花在女朋友身上的费用,与公司经营无关,不应该让公司为他买单啊。更让我生气的是,他动不动就打飞的,住五星级酒店,当然不是一个人,每次都要携带女朋友。国内玩玩也就算了,他居然有“国际眼光”!想去哪个国家,就去哪个国家,打着考察市场的幌子,实际上是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
作为福如东海公司总经理和大股东,他带头不团结,花钱如流水,这样的公司怎能活得很好?怎能做得长远?常言道,一好遮百丑,只要赚钱了,什么都好说;倘若亏钱了,矛盾一大堆。
一年下来,福如东海公司亏了650万。杨维业居然指责我管理无方,说我这个董事长不称职,一心多用,只顾着自己的老公司,把福如东海当成野孩子,当作私生子。拐弯抹角听到他这番恶毒的话,我的肺都快气炸了。我一时激动,就找到他,冒出一句,算你狠,我把650万的损失全部兜下来,咱俩散伙!
关掉福如东海公司时,有不少货物和办公用品,我没分给杨维业,全部由我揽下来了,属于他的那些物品折价150万,我全部收购。当时,我的老公司里没有那么多现金流,就给了他200万现金和一张600万的欠条,确保他所投资的800万分文不少。爸,你说我这样做,对杨维业够仁义,够朋友,够意思吧?
大奎说到这儿,停了下来,估计是嗓子累了。老景针对他提出的与“容忍”和“仁义”有关的两个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这个上了年纪的局外人,都能看得清,你只适合与杨总做朋友,不适合捆绑在一起做生意,结果,福如东海公司毁掉了,你和他连普通朋友都做不起来。照我看来,主要责任在你,不能推到杨总身上,打个比方,你挑选合伙人就像男人找老婆一样,把错的女人当成对的,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糟糕透顶,无论男人怎么努力,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得到幸福。你和杨总每个拿出500万,合伙开公司,按照常理,赚了,你们俩一人一半,亏了,也是一人一半。你明明没有那么多钱,却打肿脸充胖子,为他揽下600万的亏空,他感谢你了吗?
感谢我?大奎在电话中轻咳一声,接着说,我对杨维业仁至义尽,他没拿我当做仇人,我就谢天谢地了。
老景说,“宁可跌倒屎上,也不能跌在纸上”,这句老话,你不会不知道吧?你为什么要给杨总写下600万的欠条?那张欠条,等于给他提供了把柄。
大奎说,我不后悔自己给他写欠条。
老景问,大奎,你同我说实话,你现在是不是破产了,落魄了?
大奎长叹一声,反问道,爸,我原来的公司仍然活着,别墅仍然住着,奔驰仍然坐着,破产和落魄从何谈起?即使我的真的破产、落魄了,咸鱼翻身也好,东山再起也好,其实并不难。我只要抓住一个好项目,我就会一飞冲天,或者说,运气来了,连门板都挡不住。爸,我需要的是时间,其次是耐心,你不必替我烦这个神。
大儿子的处境并没有像杨总说得那样糟糕透顶,老景悬着的心顿时平安着陆,他说出“你没破产,没落魄,我就放心了”这句话,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你有钱,为什么不拿出600万给杨总,而是一拖再拖?
大奎说,我欠杨维业600万,还有人欠我800万呢。生意场上,三角债是避免不了的。天下老板,都喜欢拿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我和杨维业一拍两散之后,由于新项目的上马,公司账面上的资金一直不太宽裕,偏偏他不停地讨债,我要他宽限一些日子,等我的新项目见到效益了,600万会一分不少地付给他。他在北京找我死缠烂打要钱也就算了,竟然跑到江北雄州镇找你们老俩口,他这样做,实在让我寒心和痛心啊。
最后,老景提出一个问题,你在三个月之内能不能拿出600万还给杨总?
我就是砸锅卖钱,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也要把钱给他,不会欠他一分钱。大奎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老景觉得有点儿累了,这才挂断了电话。
老景与大奎通电话时,用的是座机,按下的是免提键,便于站在一旁的英子听得清楚。
屏声静气地听完父子俩的电话,英子说,人家都说养儿防老,我生下大奎,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容易吗?他发财了,我没沾到光,反而受了不少气,想想真是窝囊。大奎手头紧张,却答应给杨维业600万,这不是冤大头吗?
老景说,你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一个字,钱!你别怪大奎不孝顺,他给你再多的钱,你也舍不得花。再说,大奎和杨总合伙做生意的纠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都被弄糊涂了,你哪能理出个头绪?
英子双手叉腰,转了转脖子,说,我只知道大奎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但他赚了多少,我是一问三不知。
老景再也听不下去了,强压着脾气,高声问道,你要知道这个做什么?
英子没再吭声,转身去看欢欢了。在她看来,大奎和小奎加起来,也没有欢欢亲,这个可爱的小动物,胜过两个亲生儿子。
13
那天下午,老景终于盼来了雨霁天晴,他在家里实在憋不住了,对英子说,你带欢欢出去接地气,我要到公园里散散心。
连日来,老景稍稍觉得不安的是,自己瞒着杨总等四人,把存折和房产证藏起来,不太道德,有点亏心。他活了大半辈子,简单透明得如同一杯白开水,从来没有同任何人玩过一次阴谋诡计,除了这次转移存折和房产证。他没办法告诉近在眼前的英子、远在北京的大奎和不远不近的小奎,只能独自慢慢消化。所以,他需要出去散心。
凤凰山公园里,老景对着一棵水桶粗的古樟树,大口大口地吸气和吐气,双臂不停地推送着。这样的养生运动,让他全身舒坦,恍惚中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洞房花烛夜,洞房是单位提供的单身宿舍,床是单人床,床单是新的、绿的,上面印着细碎的红花,被子也是新的,红绸缎做的被面,透出一股喜气。他关上了白炽灯,点上了红蜡烛,喘着粗气把她抱上了床,两个人都手忙脚乱,交出了自己的第一次……
锻炼半个多小时,老景停了下来,自言自语道,老了老了,“当年勇”还是别去想喽。
当老景从公园里回到小区门口时,被杨总和T恤男、光头男、眼镜男堵住去路。
杨总笑容可掬地招呼道,景大爷,您好!
T恤男、光头男、眼镜男也跟着招呼道,景大爷,您好!
杨总等四人热情的态度,让老景难以相信,他说,杨总,你们又来啦,是不是有东西丢在我家里了?
杨总一边挥舞双臂,做扩胸运动,一边说,没有,我们这几天没离开江北雄州镇。
T恤男得意地,杨总这几天带着我们考察市场,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项目。
杨总指了指停在不远处的房车说,景大爷,请您跟我们上车谈一谈吧。
老景犹豫不决,他感到疑惑的是,杨总要同自己谈什么呢?难道是催促大奎在一个月、半个月或一周内拿出600万,以便于他在江北雄州镇的某个项目尽快上马?
老景,难道你怕我们把你拐卖了不成?杨总同老景开起了玩笑。
老景忍不住哈哈大笑,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老景止住笑声,说,我这个糟老头子,没人稀罕,谁要谁背上一个沉甸甸的包袱。
杨总顺着老景的话说,景大爷,我稀罕你。
景大爷?老景疑惑地望着杨总。
杨总一本正经地说,对,景大爷,从今以后,我和手下的三个兄弟,都得尊称您为“景大爷”,这是必须的。
光头男伸出手,朝老景做出一个“请”的标准姿势,说,景大爷,您还没有参观过我们杨总的奔驰房车呢,正好上车开开眼界。
恭敬不如从命,老景跟着杨总等四人,登上了房车,感觉车内就是一个上档次的家。
杨总请老景在客厅的沙发上坐定,亲自从冰箱里给他拿出一瓶果汁,并帮他拧开盖子,说,景大爷,您喝点果汁,润润喉咙。
老景只喝了一口果汁,就放下了瓶子,站起身,深深呼吸几下,朝杨总鞠了一个躬,这才说道,杨总,对不起,实在对不起,你们前几天登门讨债时,我把存折和房产证藏进了自家的地下车库,现在回想起来,我有点亏心,也缺一些德。
杨总呵呵一笑,说,景大爷,您真是一个诚实可爱的孩子,是个老玩童,有意思,真有意思,竟然让存折和房产证同我们躲猫猫啊。
老景称自己当时是一时糊涂,事后回想起来,觉得这样做不妥,心里一直动荡不安。
杨总等四人专注地听着,谁也没有开口。老景喝了一口果汁,接着说,杨总,倘若大奎在三个月之内拿不出600万给你,我就把江北雄州镇的这套拆迁安置房,连同家里的所有存款,都交给你,房子大概能卖出30万,存款不到22万,加起来,50万是有的。
光头男发出“啊”的一声惊叹,他做梦也没想到,京城大富豪景大奎的父母辛苦一辈子的积蓄不过50万,景大奎对待父母实在太抠门了,太舍不得投入了。
为了让杨总等四人对自己的话深信不疑,老景强调说,天地良心,我如有半句谎言,天打五雷轰!
杨总吃惊地望着老景,愣了一会儿,开口问道,景大爷,您拿房子抵债,老俩口住在什么地方啊?
老景说,我和老伴去住镇上的养老院,每月的退休金足够了。
杨总万万没有想到,景大奎给亲生父母的钱,极其有限而可怜,老俩口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积蓄不到22万,仅有的一套房子还是拆迁得来的。作为景大奎的前合伙人,他开始反思自己在福如东海公司花钱如流水的逍遥日子。老景和老伴如同一面镜子,让他看到自己的短处,敬意蓦地从心底袅袅升起。
想到这里,杨总再次请老景坐下,说,我已经考虑好了,大奎的还款期限,从三个月朝后延长,延长到没有期限。景大爷,您看,这样可以吗?
杨总,你这是?老景被杨总弄成了摸不着头脑的丈二和尚。
杨总说,景大爷,您是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合伙人!我要让你的晚年大放异彩,大出风头。
眼镜男附和道,对呀,杨总说得对,景大爷您人不错,我们杨总要让你老来红、老来俏,让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光头男说,对呀,景大爷,我们杨总打算重用您。
T恤男说,景大爷,您遇到我们杨总,想不时来运转都难。
老景呆住了,他像是被动地进入片场,与杨总等四人在一起演戏,只是剧情反转得太快,让他难以适应。
眼镜男给杨总端来一杯咖啡,他优雅地喝了一口,说,景大爷,请您相信我们的话,您本是是一座金矿,您人虽老,但金矿不会老。我决定,聘请您担任我的左膀右臂,年薪60万,包您和太太的食宿,年终还有分红。
老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道,什么什么?年薪60万,包食宿,有分红?杨总,你这不是骗故事,哄我这个老朽开心吧?
杨总笑着说,景大爷,您尽管放心,一百二十个放心,您别担心口说无凭,我会白纸黑字同您签协议,预付给您第一年的60万年薪。
老景这回信以为真了,他连连摆手说,杨总,我已风烛残年,没多少年可活了,整个身子骨都快全部埋入土里了,根本不值这个价,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杨总认真地说,景大爷,您宝马不老,身体倍儿棒,不但值这个价,而且超值。您的含金量,我估计大大超过一千万,甚至过亿,所以,我要好好开发您这座不老的金矿。
T恤男附和道,景大爷,我们杨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光头男点了点头,说,景大爷,我们杨总言必行,行必果。
眼镜男笑容可掬地说,景大爷,我们杨总绝对看好您,您等着大显身手吧。
如果优厚的待遇,一年的收入抵得上老景在农机公司上班三十年,可是,他却不敢让自己动心,当务之急是弄清杨总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老景正要开口询问,随着杨总的一声令下,光头男开着房车,带着大家上路了。
杨总说,景大爷,我们带您去一个地方,到那儿,您什么都明白了。
老景问,远吗?
当众人的目光一起投射过来时,老景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遂在心里埋怨英子,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你即使长得八张嘴,怎能解释得清大奎和杨总之间的债务纠纷?
一个与老景年龄相仿的老人,忍不住凑到老景面前,问了一句,你没事吧?
老景说,我没事。
老景正准备喊英子回家,又觉得这样不太好。如此两难处境,是张警官帮他解了围。
张警官高声说道,大家都散了吧,散了吧。
众人纷纷散去之后,张警官和那位同事这才同老景挥手说“再见”。老景目送两位民警上了停在不远处的警车,对英子说,咱们回家吧。
进屋后,英子坐在沙发上哭了,满是皱纹的脸上被泪水打湿了。老景心疼不已,他知道英子活了这么大,很少在家里抹眼泪,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唠叨唠叨就过去了,她不好的情绪像是一阵怪风,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年来,老景乐于做她的情绪垃圾桶。
老景去了一趟地下车库,取回存折和房产证,交到英子手中。她只哭泣,不说话,这可把老景给吓坏了。他走到英子身旁,拉了她一下手,说,你有什么苦水,就倒出来吧,我替你接着。
英子缩回那只手,还是不说话。老景故意冷落她,开始动手收拾整理客厅。英子起身去了卧室,低低的哭声一路跟随。老景的耳根一下子清静了,竟然有点儿不太适应。
等到客厅干净如初,老景顾不得劳累,赶紧走进卧室。英子仍在哭着,身上裹着毛巾被,空调和电风扇都没开。老景打开放在床头柜上的电风扇,设置成摇头状态。房间里有了习习的凉风,老景坐在床边,碰了碰她的手,说,你别哭了,家是一个让人开心、让人放松的地方,这话是你说的,我一直记得牢牢的。
英子止住了哭声,又在埋怨大奎害人,折自己的寿。
老景说,算了,你别同大奎计较了,他在北京做生意,眼下杨总又追着讨要600万,大奎要顶住多大压力啊。
英子没再纠缠这个话题,说,这回,大奎让咱们出丑出大了。
老景不解地问道,出什么丑?
英子撇了撇嘴,说,小区里的人都知道了大奎欠人家600万的事情,正在笑话咱们呢,有人说我们把这套房子卖掉抵债,也不够,以后的日子怎么往下过?
大奎毕竟是咱们的亲儿子啊,你就别同他计较了。老景开始劝和了,说了一会儿,见英子的脸色有所缓和,他开导她,又不是我和你欠杨总600万,你不要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
大奎实在太不像话了,给咱们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唉,刚才在楼下,我这张老脸都被大奎给丢尽了,他让我和你的这两张老脸往哪儿搁?英子的话里透出一股怨气。
老景问,左邻右舍是怎么知道这回事的?
英子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道理你不会不知道吧?杨总和小奎在屋子里大吵大闹,门窗关不住那么高的声响,邻居们的耳朵尖着呢,一个人知道了,就会让十个人知道;十个人知道了,就会让一百个人知道。要不了多久,整个小区里人都知道了。我牵着欢欢从小区外面回来时,大家都追着问我,大奎欠人家600万是怎么一回事?我哪能说得清楚啊?邻居们就当着我的面,猜这猜那,五花八门,听得我真想钻地缝。
老景笑着说,我告诉你,大奎欠债杨总讨债的事情,解决啦,三个月之内,大奎拿出600万给杨总,杨总再也不会来打扰咱们了,你放心地过自己的日子吧。
英子不敢相信,急切地问道,什么什么?大奎真的能在三个月之内拿出600万?
老景肯地说,大奎在电话中向张警官作了保证,千真万确,你不必有任何怀疑。
老景说到这儿,英子就发飙了,她从床上爬起来,站在他的面前,开始数落大奎。虽然是老话重提,老景却津津有味地听着,不知时机地开导英子几句。
英子对大奎不满,有意见,除了这次600万债务风波,还有一条就是自己和老景没得到多少好处。
大奎下海经商发财后,先是南京,然后在北京买房子,不是豪宅,就是别墅,要老景和英子退休后,就搬过去住。当时,老景和英子住在江北雄州镇的一套拆迁安置房内,两室一厅,简单装修。英子不好意思向大奎开口,就对老景唠叨说,在江北雄州镇换一套大房子,老俩口才会住得宽敞一些。老景不同意,认为房子小,才聚人气,自己和英子年事已高,说不定哪一天有一个就驾鹤西游了,剩下另一个,住着像螺蛳壳那样的小房子,也觉得空空荡荡。后来,大奎出资二三十万,帮助小奎在南京买了套房子,另外又出了些钱,让小奎的婚礼风风光光,英子这才无话可说。
撇开大奎没主动给老景和英子在江北雄州镇换房子这件事不谈,单说他在经济上对父母的孝敬吧。他第一年经商,给了老俩口2000元,第二年起增至5000元,五年后一直保持着每年一万元的额度。刚开始是现金,后来直接打到英子的银行卡上。得知好几个人在大奎的手下打工都发了财,年收入从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英子的心理不平衡了,对老景说,我和你退休了没事做,不如去大奎的公司里帮忙。老景劝她打消这个念头,理由是,你和我懂什么?大奎开公司用的都是年轻人,咱们老俩口去那儿,帮不了忙,只会添乱。英子不以为然,打电话给大奎,说出自己的意图,果然碰了一鼻子灰。此后,她再也没有拨过一次大奎的手机。老景知道,英子的心里留下了疙瘩。他只能老生常谈,一次次安慰道,咱俩老俩口都有退休金,够过日子不就行了吗?你能吃多少,喝多少?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零花钱,不就行了吗?假设大奎一时兴起给你100万,你舍得花吗?你和我百年之后,都得连本带息还给大奎。这样的道理,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在英子的心里奏了效,让老景感觉到她和大奎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
英子和老景对大奎的生意情况一无所知,每次问他,他都不要老俩口操心。这也是英子对大奎不满的一个表现。前几年,英子拐弯抹角听别人说,大奎的生意做得很大,在北京买了别墅和写字楼。她知道别墅就是小洋楼,以为写字楼是专门用来供孩子们写字画画的楼,闹出了一个笑话,传遍了整个小区。老景劝英子说,我和你都不懂生意,大奎即使说了,咱们也不明白,以后你就别问了,儿孙就有儿孙福,你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心里装的东西太多,累,而且,很容易生病!
等到英子说完了,说累了,老景给她倒了一小杯凉白开水,服侍她喝下去,然后放下杯子,夸她会持家过日子,是个打着灯笼也难以找到的好女人。这话,她特别爱听,从来没有听腻的时候。实际上,老景最想说的是,你太抠门了,一分钱都要掰成几瓣花,只有我这个好男人才忍受得了你,幸亏你没有嫁给别的男人,不然的话,你早就被甩掉了,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过着苦日子,这辈子岂不是太失败了?
提到英子的抠门,老景憋着一肚子话,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最有代表性的是,她为了省下一些水费,将厨房和卫生间的水龙头拧得很小,让一滴滴水缓慢地滴到盆里和桶里。这样,聚少成多,每天从早到晚所收集的自来水,足够家里洗衣做饭了,而水表没转,等于是外快。老景看不惯她的这一做派,费尽口舌,也难以让她“见好就收”。几年前,老景晨练时,不慎摔了一跤,造成左腿髋骨和胫骨轻微骨折,英子扶他去医院打上了石膏,他拄上了拐杖。回到家里,他上卫生间,看到正在滴水的水龙头,气不打一处来,冲她发火道,你这样贪图蝇头小利,在自来水龙头上做文章,能省下来多少钱?我看这就是“祸水不断”!英子这才识趣地拧紧水龙头,从此没再这样做了。不过,望着家里流下来的自来水,英子心疼得要命,说这些水都是白花花的钞票。为此,淘米的水,被她用来洗菜;洗菜的水,被她用来浇花;洗衣的水,被她用来拖地和冲马桶。这样的循环利用,老景自然看不惯,却不好说什么。
这次,老景为了逗英子开心,再一次搬出“蟹黄豆腐”的旧事。英子退休那年,大奎开车,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江北雄州镇过生日,坚决不肯在家里吃饭,不由分说地将父母带到金陵饭店。一桌五个人,大奎要求每人点三道菜,英子只点了一碗蟹黄豆腐。吃完饭,英子得知大奎花掉一千多,连声说太贵了。大奎说,这点钱,算什么?爸、妈,你们老了,一次也没进过五星级饭店,我这次就是要带你们老俩口开开眼界,花再多的钱,都值!在返回江北雄州镇的车上,英子得知自己点的一块豆腐,加上那么一点蟹黄,居然需要68元,心疼得要命,说,我点的这道菜,没有家里做的青菜豆腐好吃,早知道就不点了。大奎一边开车,一边说,在五星级饭店里用餐,吃的不是饭菜,而是环境、氛围和品位。同样一个鹅头,在街头巷尾的卤菜里,5块钱可以买到,但在金陵饭店里,至少需要20块,坐在金陵饭店里有滋有味地啃鹅头,是成功人士的享受,与在自己家里啃鹅头,不可同日而语。老景赞同大奎的观点,对英子开玩笑道,你只是省钱的命,不是花钱的命。大奎一家三口都忍不住笑了,大奎说,妈,我可不希望你做储蓄罐,只希望你和爸多多花钱,提高生活质量,开开心心,健康长寿。
果然英子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起伏,直至平缓着陆。她带着浅浅的笑意说,又是蟹黄豆腐,我都听腻了,老头子你能不能讲点新鲜的?
老景想了想,说,咱们俩的今生今世,一眼就能望到头了,你回答一个问题, 来生来世,你还会嫁给我吗?
英子一本正经地说,不嫁,我凭什么嫁给你?
老景拉住英子的一只手,说,我求你来生来世嫁给我。
英子打了一个哈欠,说,到时候再说吧,我累了,要睡一会儿,你去看看欢欢吧。
舅妈一个人躲在卧室里抹眼泪,那条心爱的狗狗可怜巴巴地蜷缩在墙角。
12
杨总不远千里追讨600万债务的阴影很快散去,老景和英子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小区居民的议论声再也听不到了,大家各得其所,各安天命。这是一个充满喧哗与骚动的世界,耳聪目明者要关注的事情多如牛毛,何况两位空巢老人被讨债,并没有造成什么令人扼腔叹息的流血事件,换来的是大家的注意力转移。
在江北雄州镇,持续几天的阴雨,加上习习凉风,给这个炎火夏日大幅度降温,给人带来了天凉好个秋的错觉。每逢雨天,英子都不允许老景出门,理由是,外面路滑,你一不小心摔伤了,怎么办啊?至于非办不可的买菜和购物,英子干脆请相对年轻一些的邻居代劳。
老景闭门不出,除了看电视解闷,就是打电话给大奎,让他给自己解开疑团。
对于自己的前合作伙伴杨维业,景大奎滔滔不绝说出的是另一个版本——
杨维业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也是一个罕见的奇葩老板。我与他在北京共同投资1600万,创办福如东海公司,从一开始就注定以失败而告终。直到现在,我仍然痛恨自己当初遇人不淑吃了猪油蒙了心,眼睛又一块黑布罩上了。
在公司里,他不仅夸夸其谈,而且自命不凡,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听他的,哪怕他说的是错话,别人也只能当作真理来执行,绝对不能说半个“不”字。大家都不服从他,他动不动要开除这个,开除那个,将好好的一个公司弄得人心慌慌,人人自危。员工经常向我告状,我被弄得左右为难。我一次次对他说,你拢不住员工的心,以后谁会跟着你干啊?他振振有词地说,只要我们每月按时足额发工资,还怕招不到人吗?他把那些我舍不得开除的员工都当作我的亲信,认为我发动亲信,想方设法孤立、排挤、打击、架空他。我的心胸,有他所说的那么狭隘吗?他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爸,你说,他这样的作派,我能容忍吗?事实上,我忍气吞声,一忍再忍,为了公司的大局和利益,我没同他计较,而是一次次帮他擦屁股。
谁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赚钱是任何一家公司的第一要务。福如东海公司作为一家新公司,在收入少的前提下,要确保生存下来,必须尽可能压缩支出,等到真正赚钱了,而且所赚的钱越来越多,支出增加一些,无可厚非。姓杨的,不会挣钱,只会花钱。如果他花的钱,都是必须的,对公司发展有利,哪怕是100万,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问题在于,他擅自提高自己的工资标准,从每月两万元增至4万元,而我在福如东海公司,每月的工资一直是两万元。不仅如此,他在公司里直接签字,拿到财务部报销的票据最多,而且五花八门,开钟点房的费用,给女朋友买高档内衣的费用,他都要报销。他的女朋友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这是私事,我不便干涉,但是,他花在女朋友身上的费用,与公司经营无关,不应该让公司为他买单啊。更让我生气的是,他动不动就打飞的,住五星级酒店,当然不是一个人,每次都要携带女朋友。国内玩玩也就算了,他居然有“国际眼光”!想去哪个国家,就去哪个国家,打着考察市场的幌子,实际上是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
作为福如东海公司总经理和大股东,他带头不团结,花钱如流水,这样的公司怎能活得很好?怎能做得长远?常言道,一好遮百丑,只要赚钱了,什么都好说;倘若亏钱了,矛盾一大堆。
一年下来,福如东海公司亏了650万。杨维业居然指责我管理无方,说我这个董事长不称职,一心多用,只顾着自己的老公司,把福如东海当成野孩子,当作私生子。拐弯抹角听到他这番恶毒的话,我的肺都快气炸了。我一时激动,就找到他,冒出一句,算你狠,我把650万的损失全部兜下来,咱俩散伙!
关掉福如东海公司时,有不少货物和办公用品,我没分给杨维业,全部由我揽下来了,属于他的那些物品折价150万,我全部收购。当时,我的老公司里没有那么多现金流,就给了他200万现金和一张600万的欠条,确保他所投资的800万分文不少。爸,你说我这样做,对杨维业够仁义,够朋友,够意思吧?
大奎说到这儿,停了下来,估计是嗓子累了。老景针对他提出的与“容忍”和“仁义”有关的两个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这个上了年纪的局外人,都能看得清,你只适合与杨总做朋友,不适合捆绑在一起做生意,结果,福如东海公司毁掉了,你和他连普通朋友都做不起来。照我看来,主要责任在你,不能推到杨总身上,打个比方,你挑选合伙人就像男人找老婆一样,把错的女人当成对的,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糟糕透顶,无论男人怎么努力,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得到幸福。你和杨总每个拿出500万,合伙开公司,按照常理,赚了,你们俩一人一半,亏了,也是一人一半。你明明没有那么多钱,却打肿脸充胖子,为他揽下600万的亏空,他感谢你了吗?
感谢我?大奎在电话中轻咳一声,接着说,我对杨维业仁至义尽,他没拿我当做仇人,我就谢天谢地了。
老景说,“宁可跌倒屎上,也不能跌在纸上”,这句老话,你不会不知道吧?你为什么要给杨总写下600万的欠条?那张欠条,等于给他提供了把柄。
大奎说,我不后悔自己给他写欠条。
老景问,大奎,你同我说实话,你现在是不是破产了,落魄了?
大奎长叹一声,反问道,爸,我原来的公司仍然活着,别墅仍然住着,奔驰仍然坐着,破产和落魄从何谈起?即使我的真的破产、落魄了,咸鱼翻身也好,东山再起也好,其实并不难。我只要抓住一个好项目,我就会一飞冲天,或者说,运气来了,连门板都挡不住。爸,我需要的是时间,其次是耐心,你不必替我烦这个神。
大儿子的处境并没有像杨总说得那样糟糕透顶,老景悬着的心顿时平安着陆,他说出“你没破产,没落魄,我就放心了”这句话,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你有钱,为什么不拿出600万给杨总,而是一拖再拖?
大奎说,我欠杨维业600万,还有人欠我800万呢。生意场上,三角债是避免不了的。天下老板,都喜欢拿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我和杨维业一拍两散之后,由于新项目的上马,公司账面上的资金一直不太宽裕,偏偏他不停地讨债,我要他宽限一些日子,等我的新项目见到效益了,600万会一分不少地付给他。他在北京找我死缠烂打要钱也就算了,竟然跑到江北雄州镇找你们老俩口,他这样做,实在让我寒心和痛心啊。
最后,老景提出一个问题,你在三个月之内能不能拿出600万还给杨总?
我就是砸锅卖钱,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也要把钱给他,不会欠他一分钱。大奎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老景觉得有点儿累了,这才挂断了电话。
老景与大奎通电话时,用的是座机,按下的是免提键,便于站在一旁的英子听得清楚。
屏声静气地听完父子俩的电话,英子说,人家都说养儿防老,我生下大奎,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容易吗?他发财了,我没沾到光,反而受了不少气,想想真是窝囊。大奎手头紧张,却答应给杨维业600万,这不是冤大头吗?
老景说,你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一个字,钱!你别怪大奎不孝顺,他给你再多的钱,你也舍不得花。再说,大奎和杨总合伙做生意的纠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都被弄糊涂了,你哪能理出个头绪?
英子双手叉腰,转了转脖子,说,我只知道大奎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但他赚了多少,我是一问三不知。
老景再也听不下去了,强压着脾气,高声问道,你要知道这个做什么?
英子没再吭声,转身去看欢欢了。在她看来,大奎和小奎加起来,也没有欢欢亲,这个可爱的小动物,胜过两个亲生儿子。
13
那天下午,老景终于盼来了雨霁天晴,他在家里实在憋不住了,对英子说,你带欢欢出去接地气,我要到公园里散散心。
连日来,老景稍稍觉得不安的是,自己瞒着杨总等四人,把存折和房产证藏起来,不太道德,有点亏心。他活了大半辈子,简单透明得如同一杯白开水,从来没有同任何人玩过一次阴谋诡计,除了这次转移存折和房产证。他没办法告诉近在眼前的英子、远在北京的大奎和不远不近的小奎,只能独自慢慢消化。所以,他需要出去散心。
凤凰山公园里,老景对着一棵水桶粗的古樟树,大口大口地吸气和吐气,双臂不停地推送着。这样的养生运动,让他全身舒坦,恍惚中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洞房花烛夜,洞房是单位提供的单身宿舍,床是单人床,床单是新的、绿的,上面印着细碎的红花,被子也是新的,红绸缎做的被面,透出一股喜气。他关上了白炽灯,点上了红蜡烛,喘着粗气把她抱上了床,两个人都手忙脚乱,交出了自己的第一次……
锻炼半个多小时,老景停了下来,自言自语道,老了老了,“当年勇”还是别去想喽。
当老景从公园里回到小区门口时,被杨总和T恤男、光头男、眼镜男堵住去路。
杨总笑容可掬地招呼道,景大爷,您好!
T恤男、光头男、眼镜男也跟着招呼道,景大爷,您好!
杨总等四人热情的态度,让老景难以相信,他说,杨总,你们又来啦,是不是有东西丢在我家里了?
杨总一边挥舞双臂,做扩胸运动,一边说,没有,我们这几天没离开江北雄州镇。
T恤男得意地,杨总这几天带着我们考察市场,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项目。
杨总指了指停在不远处的房车说,景大爷,请您跟我们上车谈一谈吧。
老景犹豫不决,他感到疑惑的是,杨总要同自己谈什么呢?难道是催促大奎在一个月、半个月或一周内拿出600万,以便于他在江北雄州镇的某个项目尽快上马?
老景,难道你怕我们把你拐卖了不成?杨总同老景开起了玩笑。
老景忍不住哈哈大笑,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老景止住笑声,说,我这个糟老头子,没人稀罕,谁要谁背上一个沉甸甸的包袱。
杨总顺着老景的话说,景大爷,我稀罕你。
景大爷?老景疑惑地望着杨总。
杨总一本正经地说,对,景大爷,从今以后,我和手下的三个兄弟,都得尊称您为“景大爷”,这是必须的。
光头男伸出手,朝老景做出一个“请”的标准姿势,说,景大爷,您还没有参观过我们杨总的奔驰房车呢,正好上车开开眼界。
恭敬不如从命,老景跟着杨总等四人,登上了房车,感觉车内就是一个上档次的家。
杨总请老景在客厅的沙发上坐定,亲自从冰箱里给他拿出一瓶果汁,并帮他拧开盖子,说,景大爷,您喝点果汁,润润喉咙。
老景只喝了一口果汁,就放下了瓶子,站起身,深深呼吸几下,朝杨总鞠了一个躬,这才说道,杨总,对不起,实在对不起,你们前几天登门讨债时,我把存折和房产证藏进了自家的地下车库,现在回想起来,我有点亏心,也缺一些德。
杨总呵呵一笑,说,景大爷,您真是一个诚实可爱的孩子,是个老玩童,有意思,真有意思,竟然让存折和房产证同我们躲猫猫啊。
老景称自己当时是一时糊涂,事后回想起来,觉得这样做不妥,心里一直动荡不安。
杨总等四人专注地听着,谁也没有开口。老景喝了一口果汁,接着说,杨总,倘若大奎在三个月之内拿不出600万给你,我就把江北雄州镇的这套拆迁安置房,连同家里的所有存款,都交给你,房子大概能卖出30万,存款不到22万,加起来,50万是有的。
光头男发出“啊”的一声惊叹,他做梦也没想到,京城大富豪景大奎的父母辛苦一辈子的积蓄不过50万,景大奎对待父母实在太抠门了,太舍不得投入了。
为了让杨总等四人对自己的话深信不疑,老景强调说,天地良心,我如有半句谎言,天打五雷轰!
杨总吃惊地望着老景,愣了一会儿,开口问道,景大爷,您拿房子抵债,老俩口住在什么地方啊?
老景说,我和老伴去住镇上的养老院,每月的退休金足够了。
杨总万万没有想到,景大奎给亲生父母的钱,极其有限而可怜,老俩口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积蓄不到22万,仅有的一套房子还是拆迁得来的。作为景大奎的前合伙人,他开始反思自己在福如东海公司花钱如流水的逍遥日子。老景和老伴如同一面镜子,让他看到自己的短处,敬意蓦地从心底袅袅升起。
想到这里,杨总再次请老景坐下,说,我已经考虑好了,大奎的还款期限,从三个月朝后延长,延长到没有期限。景大爷,您看,这样可以吗?
杨总,你这是?老景被杨总弄成了摸不着头脑的丈二和尚。
杨总说,景大爷,您是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合伙人!我要让你的晚年大放异彩,大出风头。
眼镜男附和道,对呀,杨总说得对,景大爷您人不错,我们杨总要让你老来红、老来俏,让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光头男说,对呀,景大爷,我们杨总打算重用您。
T恤男说,景大爷,您遇到我们杨总,想不时来运转都难。
老景呆住了,他像是被动地进入片场,与杨总等四人在一起演戏,只是剧情反转得太快,让他难以适应。
眼镜男给杨总端来一杯咖啡,他优雅地喝了一口,说,景大爷,请您相信我们的话,您本是是一座金矿,您人虽老,但金矿不会老。我决定,聘请您担任我的左膀右臂,年薪60万,包您和太太的食宿,年终还有分红。
老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道,什么什么?年薪60万,包食宿,有分红?杨总,你这不是骗故事,哄我这个老朽开心吧?
杨总笑着说,景大爷,您尽管放心,一百二十个放心,您别担心口说无凭,我会白纸黑字同您签协议,预付给您第一年的60万年薪。
老景这回信以为真了,他连连摆手说,杨总,我已风烛残年,没多少年可活了,整个身子骨都快全部埋入土里了,根本不值这个价,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杨总认真地说,景大爷,您宝马不老,身体倍儿棒,不但值这个价,而且超值。您的含金量,我估计大大超过一千万,甚至过亿,所以,我要好好开发您这座不老的金矿。
T恤男附和道,景大爷,我们杨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光头男点了点头,说,景大爷,我们杨总言必行,行必果。
眼镜男笑容可掬地说,景大爷,我们杨总绝对看好您,您等着大显身手吧。
如果优厚的待遇,一年的收入抵得上老景在农机公司上班三十年,可是,他却不敢让自己动心,当务之急是弄清杨总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老景正要开口询问,随着杨总的一声令下,光头男开着房车,带着大家上路了。
杨总说,景大爷,我们带您去一个地方,到那儿,您什么都明白了。
老景问,远吗?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