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7720
阅读:8566
发表:2016/3/25
喜剧
小说
不老的金矿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杨总回答道,不远,半个小时,即可到达,景大爷,您稍安勿躁。
房车这个移动的家,让老景好好享受的同时,觉得新奇,他不好意思向杨总等人问这问那,心里一直在猜测,杨总会把自己带到哪儿?会让自己做什么工作?
目的地到了,是一座空荡荡的小学校园。老景下车后,抬头见到一座不高的青山,自言自语道,这不是灵岩山吗?
杨总说,是的,景大爷,您熟悉这儿?
老景告诉杨总等四人,自己十年前来过,那是九九重阳节,单位组织中老年员工登高,自己和一帮同事顺着山路,一步步登上灵岩山顶峰,朝四面八方看一看,知道有这么一所学校。
杨总说,这所小学校园闲置三四年了,我已同镇政府签下了为期50年的租用协议。
景大爷说,这个校园从今以后就姓杨啦。光头男一边说着,一边拿钥匙打开了校园大门。
参观校园时,杨总问老景,景大爷,您喜欢这里吗?
老景随口回答道,喜欢。
杨总又问,您和太太长期住在这儿,会习惯吗?
老景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反问道,杨总,你租下这个校园,要做什么?难道要我和老伴为你看场子?
杨总摆了摆手说,NO,NO,NO,我和您夫人在这里看门,岂不是杀鸡用牛刀?告诉您,我要这里办一个整个南京规模最大的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吸引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巢老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吸引城里人这里品尝乡村美食。景大爷,您就是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的餐饮部主管,职务是美食总监,从现在起,我们叫您“景总”。
眼镜男附和道,对,杨总得对!景总,民以食为天,我们要把“舌尖上的管大爷”,打造成像贵阳老干妈那样的传奇。
老景家里常备老干妈,他从电视上认识了老干妈的女老板,知道她大字不识一个,靠着卖瓣酱成为远近闻名的亿万富豪,带动当地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杨总为什么要在江北雄州镇租校园创办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为什么要重用老景?
原来,那天,他在张警官的劝说下,与T恤男、光头男、眼镜男离开老景家时,心情不太好,就没急着回北京,而是在江北雄州镇找了一家最好的宾馆,开了两个房间,住了下来。房车再高档,毕竟比不上宾馆。
当天晚上,杨总等四人找了一家高档的饭店用餐。尝遍满桌菜肴,杨总都觉得比不上老景的厨艺,草草吃完饭,他对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说,如果不是景小奎带人前来搅局,我会动员老景带着老伴,跟我们一起回北京,当我的私人厨师。
眼镜男分析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般都不愿背井离乡。
杨总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在宾馆里好好睡了一觉,杨总等四人白天在镇上闲逛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青壮年很少,老人很多,随处可见。一打听,镇上的青壮年大多进城打工了,那些老人的身上都像老景老俩口一样贴着“空巢老人”的标签。这么多的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长期没有专业人士照顾,怎么能行呢?在商海里闯荡一直没有找到好项目、与景大奎合伙办公司又遭遇滑铁卢的杨总,认定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他灵机一动,决定办一个专门为空巢老人服务,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托老所。
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都认为,托老所这个创意好,不难实施,只要经营得好,赚钱不是什么难事,财富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杨总连连点头。
眼镜男说,现在各行各业的生意确实不好做,而且越来越不好做,很多大富豪的财富都缩水了,都是产能过剩给闹的。只有与孩子、女人和老人有关的钱,才好赚。
对于地点的选择,T恤男主张在北京郊区找一个地方,光头男和眼镜男建议杨总考虑一下石家庄。杨总当即拍板决定,京郊免谈,石家庄也免谈,我们就在江北雄州镇扎根,这里应该是创业的好地方。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面面相觑,不知道杨总为什么对景大奎的老家这么感兴趣?
杨总对T恤男等三人说,江北雄州镇的阳光好,空气好,人口密度小,没什么工业污染,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儿办个托老所,成本要比京郊和石家庄低得多。实不相瞒,坐着房车前来江北雄州镇找景大爷讨债的这几天,我思前想后,觉得自己与景大奎合伙开公司之所以失败,归根到底,是我缺乏成本意识,从未考虑过为公司节约成本。
听到这儿,光头男眨了眨眼睛,问,景大爷?
杨总肯定地说,对,老景值得我们尊重,从今以后,我们只要遇到他,都得喊他“景大爷”。
T恤男和眼镜男点头称是。
杨总引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古话,真诚地说,我们这次跑到江北雄州镇讨债,做得确实有点儿过了,景大爷老俩口是无辜的受害者。表面上看,景大奎欠我600万,实际上,是我欠景大奎的,但是,600万的欠条又不好撕掉,我这个臭脾气,不可能低头向景大奎认错,怎么办?考虑再三,我打算高薪聘请景大爷负责这个托老所,在他身上投资,一个字,值。
光头男说,杨总,您这是菩萨心肠啊。
T恤男竖起大拇指,说,杨总,您的仁义,没人能比得上。
杨总用手掌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你们别当吹鼓手啦。稍作停顿,他模仿着老景的语气说,你们别把我捧得那么高,小心把我捧上天,又重重地摔下来,那就惨了。
眼镜男哈哈大笑着说,杨总,您不愧为幽默大师啊。
T恤男和光头男跟着笑起来,笑声特别响亮。
等到三个助手笑够了,杨总这才开口说道,惭愧惭愧。对了,我发现景大爷还有一个优点,他性格温顺,像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棉花糖。脾气再火爆的人,到了景大爷面前,都会没了脾气,打个比方,景大爷能让一群狮子变成绵羊。有一句成语叫做化什么来着?
眼镜男说,化……化……化干戈为玉帛。
杨总点了点头,说,对对对,就是化干戈为玉帛。
T恤男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杨总,您重用景大爷,肯定是对的,但是,他老人家的身体能行吗?
杨总肯定地说,景大爷不到七十岁,身体保养得好,看起来像五十出头,他在咱们的托老所里服务十年,应该没问题。更让我欣赏的是,景大爷是个老玩童,心理年龄比我还要小。
一位满头白发、西装革履、拎着公文包的老大爷,从杨总等四人的身旁走过。杨总注视良久,直至老人的背影消失,这才若有所思地说,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发挥余热的退休老人比比皆是,有的还担任公司高管,年收入上百万。对于景大爷,我准备每年给他60万的年薪,另外还有分红。你们觉得如何?
眼镜男抢先开口,他说,杨总言之有理,看来,您对读心术大有研究啊。您这一招,可以称之为“曲线救国”。
杨总抬头看了一下阴沉沉的天空,说,我这不叫曲线救国,叫做曲线认错,我和景大奎再也做不成兄弟了,但不做仇人,改做普通朋友,其实并不难,甚至做要好的朋友,还是大有希望的。景大奎看在他老父亲被我高薪聘用的份上,不会连这点子面子都不给我。
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一致称赞杨总深得人心,并把他独具慧眼重用景大爷的举措上升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高度。
杨总几近乐翻天,他得意地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老板要做得大,必须舍得与手下的人分享财富。对了,等我在江北雄州镇的事业走上正轨,一定给你们大幅度加薪。
光头男立马表态说,跟着杨总有肉吃,我们一定好好干!
光头男拍着胸脯说,杨总请放心,我们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随后,杨总等四人围绕着“托老所如何一炮打响”这个话题,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好长一会儿,终于达成共识。
眼镜男问杨总,我们马上去拜访景大爷吗?
杨总摆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们先得把江北雄州镇转个遍,尽快找到合适的地点,租下场地,然后去找景大爷。
14
任何人,只要时来了,运转了,无论做什么,都是顺风顺水,春风得意。杨总等四人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空荡荡的灵岩小学校园。
杨总站在高处,双手叉腰,兴奋地说,这里有山有水,风景如画,是个好地方。
眼镜男说,看样子,学校的房子闲置很久了,没有人气,让人心里难受。
杨总拍了拍手掌,眉飞色舞地说,这座校园,过去是孩子们的天堂,托的是小。现在,在这久办个托老所,托的是老,再合适不过了,
很快进入与江北雄州镇政府商谈租用灵岩小学校园的环节。马镇长对此全力支持,表示特事特办,一路绿灯,确保杨总的托老所以最快的速度掀开红盖头。
杨总灵机一动,说,我除了在这里办托老所,还要推出一个乡村美食汇,托老所带有公益慈善的性质,只要能保本经营就行了,乡村美食汇是我的盈利点,赚的是城里人的钱,现在乡村自驾游多红火啊,灵岩山这么好的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只是尚未开发利用,我这个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对外营业后,对城里人肯定有吸引力。
马镇长举双手赞成,鼓励杨总的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开张大吉后,进一步做大做强,朝着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最终让江北乐万家投资管理公司全线飘红,成为一家囊括养老、餐饮、住宿、旅游、娱乐、商务、运动等多种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杨总表态说,让我们共同朝着美好的蓝图冲刺吧。
在场的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当天的招待晚宴上,马镇长与杨总连杯了三杯白酒,激动地说,杨总,您的托老所,想不成功都难啊,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一个都不少,而且达到了最佳组合。
杨总放下杯子,紧紧握住马镇长的手说,托马镇长和江北雄州镇人民的福啊,我一定不辱使命,让灵岩山下的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成为江北雄州镇的一张闪亮名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一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眼镜男站起身,举起杯,敬了马镇长一杯酒,说,马镇长,我们杨总肯定能给您、给江北雄州镇人民争光添彩!一块场地,一套人马,两块招牌,两种业务,我们杨总灵机一动,想出了这个办法,不愧为商界奇人啊。
杨总用筷子夹起一块当地特产盐水鹅,送入嘴里,迅速吐出骨头,连皮带肉吃下肚,说,我不能没有成本意识啊?吃一堑,长一智,福如东海公司付诸东流,这个教训够深刻的了。
福如东海公司?马镇长疑惑地望着杨总。
杨总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赶紧改口道,这是电视剧上的一个案例,我一直牢记在心,自己在打理公司的过程中,一方面千方百计拓展业务,另一方面百计千方控制成本。
眼镜男担心杨总的话里露出破绽,遂补充道,马镇长,我们杨总在石家庄的房地产项目非常成功,年销售额一直保持在10个亿的规模。
马镇长放下筷子,猛地一拍桌子,说,杨总你也可以在我们江北雄州镇搞房地产啊,你看中哪一块地,我这里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杨总说,马镇长,房地产开发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当务之急是让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尽快对外营业。
马镇长说,好好好,咱们听杨总的!来,大家一起喝酒!
酒足饭饱,杨总等四人回到宾馆后,睡不着觉,索性聚在一起打扑克。
杨总一边抓牌,一边问,晚上我们吃的菜,同景大爷做出的菜相比,你们感觉怎么样?
杨总的左手一挥,说,我要就是你们这句话!
杨总以每年两万元的超低价格拿下灵岩小学校园的50年使用权之后,与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一起来到老景所住的小区,发现小区居民都在用怪异的眼光看着自己和同伴,有人居然在杨总等四人的背后说,这伙人,不是前几天到老景家讨债的吗?等到杨总等四人转过身去,那人飞快地拐进一个墙角,连背影都看不清楚。
光头男有点恼火,说,奇了怪了,这个小区里的人对咱们有敌意。
杨总笑着说,这里的民风不错,大家都同情弱者,还有,景大爷老俩口的人缘不错。我请景大爷担任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的餐饮部主管,绝对没错。
眼镜男开玩笑说,或许景大爷能带来一些客源呢。
杨总胸有成竹地说,那是自然。对了,开业那天,咱们多请些记者过来,报道的标题,就叫做《讨债讨出一个托老所,人间真情在这里流淌》,这样,可以省下不少广告费啊。
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一致认为,杨总高,实在是高,天高也比不上杨总的点子高。
站在老景家所在的单元楼道前,光头男摁响了门铃,只是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回音。杨总说,咱们去小区门口吧。
正巧有几个居民向这幢楼走过来,T恤男向他们打听景大爷和太太去了哪儿,他们不是摇头,就是说“不知道”。
光头男不无炫耀地说,我们这次不是来讨债的,而是请景大爷出马,担任灵岩山下的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的餐饮部主管,这个职务相当于大饭店里的厨师长。
那几个居民无不露出惊讶的神色……
离开灵岩小学校园,又一次坐在房车上,老景的脑子里晕晕乎乎的,如同一个不胜酒力的醉汉。他做梦都不会想到,杨总等四人登门讨债,竟然讨出了这么一个结果,问题在于,英子、大奎和小奎会答应吗?自己亲手做出的菜,真的能给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带来源源不断的回头客吗?
至于第一个问题,老景认定,年薪60万加上年终分红,应该有一百万的优厚待遇,谁也挡不住这个诱惑,自己只要在杨总手下干了五六年,等于替大奎挽回了600万的损失,还额外挣到一笔可观的养老钱,英子、大奎和小奎应该没有反对的理由。再说,人老了,多多活动,对身体只好好处,没有坏处,很少求医问药,尽可能多地节省医药费,有什么不好?
至于第二个问题,老景的心里没谱,他在自家厨房里亲手做出的那些菜,虽然亲戚朋友都爱吃,但他毕竟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家餐馆掌过勺。常言道,众口难调,最厉害的厨师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不可能赢得每一个人的夸奖,老景最怕的就是这个。
见杨总专注地望着窗外,老景主动发出了邀请,杨总,我请你们跟我回家,再一次尝尝我亲手做的拿手菜,作为对我的一次面试,你看这样可以吗?
杨总望着老景,先是一阵哈哈大笑,然后故意拿腔捏调说,面试?景大爷,您在家里做了大半辈子菜,肯定能抓住所有人的胃,是我打着灯笼也难以找到的美食总监啊。
眼镜男附和道,是啊,景大爷,我们杨总念念不忘您老人家做出的拿手菜。
T恤男说,景大爷,您在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任职,我们杨总不会让您累着,只是让您带带徒弟,指导厨师做菜,一旦来了重要的客人,才会请您亲自施展一下厨艺。
光头男一边开车,一边说,景大爷,您遇到我们杨总,走的是狗屎运啊,不对,走的应该是买彩票中大奖的好运。
杨总的目光在眼镜男和T恤男的脸上扫了一遍,说,兄弟们,你们说得都对,我举双手赞成。
话音刚落,杨总定定地望着老景,激动地说,景大爷,我发现我喜欢上您,爱上您了,您年轻时没有遇到贵人相助,耽误掉了。我要成为您生命中的贵人,您就甩开膀子,跟着咱们好好干吧!您这座不老的金矿肯定不会让所有人失望!
眼镜男和T恤男鼓起了掌,杨总受到感染,也鼓起掌来,老景像是一个受到老师狠狠表扬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喃喃自语道,我怎么感觉到这是一场梦?老景的声音比蚊子的嗡嗡还要低,连他自己都听不到。
当时,杨总真想亲亲热热地喊老景一声“爸爸”。这是他重用老景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他没向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透露出一丝一毫。杨总虽然与老景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却能感觉到他比自己的亲生父亲称职得多,也优秀得多。在杨总的印象中,父亲永远是一架会行走的挣钱机器,始终读不懂自己,也难以走到自己的心中。
杨总对父亲不满,主要表现为,一是父亲从来没有为他做过一顿饭,家里的厨师总是换来换去,无非是图个新鲜,可是,那些厨师做出的菜,同老景做出的菜相比,立马显出高低。那些厨师做出的菜不能说不好吃,但是,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里,惟独缺少一种叫做亲情的元素。二是父亲活着的惟一目的,除了赚钱,还是赚钱,在商言商,身上弥漫着浓浓的钱味,没有什么人情味。大把大把赚钱,成了父亲生命中的主旋律。赚钱对父亲来说,至关重要,重如泰山,别的可有可无,轻若鸿毛。三是父亲与他的代沟越来越深,除了给钱,没给过他什么,亲情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有时,他心里憋着许多话,特别想同父亲交流,但父亲忙得连听他倾诉的时间都没有,三言两语就让他打住,说,我知道了,你不用说了。他同老景在一起时,无论说什么,都觉得轻松有趣。虽然他在老景家里为讨债闹出了一些不愉快,但是,从总体上说,他对老景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依恋之情,像是叛逆儿子与优秀父亲之间特有的情感,尽管他与老景毫无血缘关系,却能感觉到久违的父爱离自己近在咫尺。
爸爸,爸爸,爸爸……一连串的“爸爸”,这个蜂拥而至的热词,堵在了杨总的喉咙口,为避免在老景及T恤男、光头男、眼镜男面前失态,他赶紧说了句,我与空巢老人有缘啊。
这个世界上,只有杨总本人知道,他那颗年轻而又寂寞的心,其实就是一只硕大的空巢,再多的钞票也难以装满,急急如律令般渴望得到与父爱有关的温暖与抚慰。
那,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房车这个移动的家,让老景好好享受的同时,觉得新奇,他不好意思向杨总等人问这问那,心里一直在猜测,杨总会把自己带到哪儿?会让自己做什么工作?
目的地到了,是一座空荡荡的小学校园。老景下车后,抬头见到一座不高的青山,自言自语道,这不是灵岩山吗?
杨总说,是的,景大爷,您熟悉这儿?
老景告诉杨总等四人,自己十年前来过,那是九九重阳节,单位组织中老年员工登高,自己和一帮同事顺着山路,一步步登上灵岩山顶峰,朝四面八方看一看,知道有这么一所学校。
杨总说,这所小学校园闲置三四年了,我已同镇政府签下了为期50年的租用协议。
景大爷说,这个校园从今以后就姓杨啦。光头男一边说着,一边拿钥匙打开了校园大门。
参观校园时,杨总问老景,景大爷,您喜欢这里吗?
老景随口回答道,喜欢。
杨总又问,您和太太长期住在这儿,会习惯吗?
老景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反问道,杨总,你租下这个校园,要做什么?难道要我和老伴为你看场子?
杨总摆了摆手说,NO,NO,NO,我和您夫人在这里看门,岂不是杀鸡用牛刀?告诉您,我要这里办一个整个南京规模最大的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吸引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巢老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吸引城里人这里品尝乡村美食。景大爷,您就是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的餐饮部主管,职务是美食总监,从现在起,我们叫您“景总”。
眼镜男附和道,对,杨总得对!景总,民以食为天,我们要把“舌尖上的管大爷”,打造成像贵阳老干妈那样的传奇。
老景家里常备老干妈,他从电视上认识了老干妈的女老板,知道她大字不识一个,靠着卖瓣酱成为远近闻名的亿万富豪,带动当地数以万计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杨总为什么要在江北雄州镇租校园创办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为什么要重用老景?
原来,那天,他在张警官的劝说下,与T恤男、光头男、眼镜男离开老景家时,心情不太好,就没急着回北京,而是在江北雄州镇找了一家最好的宾馆,开了两个房间,住了下来。房车再高档,毕竟比不上宾馆。
当天晚上,杨总等四人找了一家高档的饭店用餐。尝遍满桌菜肴,杨总都觉得比不上老景的厨艺,草草吃完饭,他对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说,如果不是景小奎带人前来搅局,我会动员老景带着老伴,跟我们一起回北京,当我的私人厨师。
眼镜男分析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般都不愿背井离乡。
杨总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在宾馆里好好睡了一觉,杨总等四人白天在镇上闲逛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青壮年很少,老人很多,随处可见。一打听,镇上的青壮年大多进城打工了,那些老人的身上都像老景老俩口一样贴着“空巢老人”的标签。这么多的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长期没有专业人士照顾,怎么能行呢?在商海里闯荡一直没有找到好项目、与景大奎合伙办公司又遭遇滑铁卢的杨总,认定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他灵机一动,决定办一个专门为空巢老人服务,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托老所。
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都认为,托老所这个创意好,不难实施,只要经营得好,赚钱不是什么难事,财富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杨总连连点头。
眼镜男说,现在各行各业的生意确实不好做,而且越来越不好做,很多大富豪的财富都缩水了,都是产能过剩给闹的。只有与孩子、女人和老人有关的钱,才好赚。
对于地点的选择,T恤男主张在北京郊区找一个地方,光头男和眼镜男建议杨总考虑一下石家庄。杨总当即拍板决定,京郊免谈,石家庄也免谈,我们就在江北雄州镇扎根,这里应该是创业的好地方。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面面相觑,不知道杨总为什么对景大奎的老家这么感兴趣?
杨总对T恤男等三人说,江北雄州镇的阳光好,空气好,人口密度小,没什么工业污染,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儿办个托老所,成本要比京郊和石家庄低得多。实不相瞒,坐着房车前来江北雄州镇找景大爷讨债的这几天,我思前想后,觉得自己与景大奎合伙开公司之所以失败,归根到底,是我缺乏成本意识,从未考虑过为公司节约成本。
听到这儿,光头男眨了眨眼睛,问,景大爷?
杨总肯定地说,对,老景值得我们尊重,从今以后,我们只要遇到他,都得喊他“景大爷”。
T恤男和眼镜男点头称是。
杨总引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古话,真诚地说,我们这次跑到江北雄州镇讨债,做得确实有点儿过了,景大爷老俩口是无辜的受害者。表面上看,景大奎欠我600万,实际上,是我欠景大奎的,但是,600万的欠条又不好撕掉,我这个臭脾气,不可能低头向景大奎认错,怎么办?考虑再三,我打算高薪聘请景大爷负责这个托老所,在他身上投资,一个字,值。
光头男说,杨总,您这是菩萨心肠啊。
T恤男竖起大拇指,说,杨总,您的仁义,没人能比得上。
杨总用手掌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你们别当吹鼓手啦。稍作停顿,他模仿着老景的语气说,你们别把我捧得那么高,小心把我捧上天,又重重地摔下来,那就惨了。
眼镜男哈哈大笑着说,杨总,您不愧为幽默大师啊。
T恤男和光头男跟着笑起来,笑声特别响亮。
等到三个助手笑够了,杨总这才开口说道,惭愧惭愧。对了,我发现景大爷还有一个优点,他性格温顺,像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棉花糖。脾气再火爆的人,到了景大爷面前,都会没了脾气,打个比方,景大爷能让一群狮子变成绵羊。有一句成语叫做化什么来着?
眼镜男说,化……化……化干戈为玉帛。
杨总点了点头,说,对对对,就是化干戈为玉帛。
T恤男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杨总,您重用景大爷,肯定是对的,但是,他老人家的身体能行吗?
杨总肯定地说,景大爷不到七十岁,身体保养得好,看起来像五十出头,他在咱们的托老所里服务十年,应该没问题。更让我欣赏的是,景大爷是个老玩童,心理年龄比我还要小。
一位满头白发、西装革履、拎着公文包的老大爷,从杨总等四人的身旁走过。杨总注视良久,直至老人的背影消失,这才若有所思地说,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发挥余热的退休老人比比皆是,有的还担任公司高管,年收入上百万。对于景大爷,我准备每年给他60万的年薪,另外还有分红。你们觉得如何?
眼镜男抢先开口,他说,杨总言之有理,看来,您对读心术大有研究啊。您这一招,可以称之为“曲线救国”。
杨总抬头看了一下阴沉沉的天空,说,我这不叫曲线救国,叫做曲线认错,我和景大奎再也做不成兄弟了,但不做仇人,改做普通朋友,其实并不难,甚至做要好的朋友,还是大有希望的。景大奎看在他老父亲被我高薪聘用的份上,不会连这点子面子都不给我。
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一致称赞杨总深得人心,并把他独具慧眼重用景大爷的举措上升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高度。
杨总几近乐翻天,他得意地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老板要做得大,必须舍得与手下的人分享财富。对了,等我在江北雄州镇的事业走上正轨,一定给你们大幅度加薪。
光头男立马表态说,跟着杨总有肉吃,我们一定好好干!
光头男拍着胸脯说,杨总请放心,我们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随后,杨总等四人围绕着“托老所如何一炮打响”这个话题,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好长一会儿,终于达成共识。
眼镜男问杨总,我们马上去拜访景大爷吗?
杨总摆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们先得把江北雄州镇转个遍,尽快找到合适的地点,租下场地,然后去找景大爷。
14
任何人,只要时来了,运转了,无论做什么,都是顺风顺水,春风得意。杨总等四人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空荡荡的灵岩小学校园。
杨总站在高处,双手叉腰,兴奋地说,这里有山有水,风景如画,是个好地方。
眼镜男说,看样子,学校的房子闲置很久了,没有人气,让人心里难受。
杨总拍了拍手掌,眉飞色舞地说,这座校园,过去是孩子们的天堂,托的是小。现在,在这久办个托老所,托的是老,再合适不过了,
很快进入与江北雄州镇政府商谈租用灵岩小学校园的环节。马镇长对此全力支持,表示特事特办,一路绿灯,确保杨总的托老所以最快的速度掀开红盖头。
杨总灵机一动,说,我除了在这里办托老所,还要推出一个乡村美食汇,托老所带有公益慈善的性质,只要能保本经营就行了,乡村美食汇是我的盈利点,赚的是城里人的钱,现在乡村自驾游多红火啊,灵岩山这么好的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只是尚未开发利用,我这个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对外营业后,对城里人肯定有吸引力。
马镇长举双手赞成,鼓励杨总的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开张大吉后,进一步做大做强,朝着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最终让江北乐万家投资管理公司全线飘红,成为一家囊括养老、餐饮、住宿、旅游、娱乐、商务、运动等多种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杨总表态说,让我们共同朝着美好的蓝图冲刺吧。
在场的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当天的招待晚宴上,马镇长与杨总连杯了三杯白酒,激动地说,杨总,您的托老所,想不成功都难啊,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要素一个都不少,而且达到了最佳组合。
杨总放下杯子,紧紧握住马镇长的手说,托马镇长和江北雄州镇人民的福啊,我一定不辱使命,让灵岩山下的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成为江北雄州镇的一张闪亮名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一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眼镜男站起身,举起杯,敬了马镇长一杯酒,说,马镇长,我们杨总肯定能给您、给江北雄州镇人民争光添彩!一块场地,一套人马,两块招牌,两种业务,我们杨总灵机一动,想出了这个办法,不愧为商界奇人啊。
杨总用筷子夹起一块当地特产盐水鹅,送入嘴里,迅速吐出骨头,连皮带肉吃下肚,说,我不能没有成本意识啊?吃一堑,长一智,福如东海公司付诸东流,这个教训够深刻的了。
福如东海公司?马镇长疑惑地望着杨总。
杨总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赶紧改口道,这是电视剧上的一个案例,我一直牢记在心,自己在打理公司的过程中,一方面千方百计拓展业务,另一方面百计千方控制成本。
眼镜男担心杨总的话里露出破绽,遂补充道,马镇长,我们杨总在石家庄的房地产项目非常成功,年销售额一直保持在10个亿的规模。
马镇长放下筷子,猛地一拍桌子,说,杨总你也可以在我们江北雄州镇搞房地产啊,你看中哪一块地,我这里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杨总说,马镇长,房地产开发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当务之急是让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尽快对外营业。
马镇长说,好好好,咱们听杨总的!来,大家一起喝酒!
酒足饭饱,杨总等四人回到宾馆后,睡不着觉,索性聚在一起打扑克。
杨总一边抓牌,一边问,晚上我们吃的菜,同景大爷做出的菜相比,你们感觉怎么样?
杨总的左手一挥,说,我要就是你们这句话!
杨总以每年两万元的超低价格拿下灵岩小学校园的50年使用权之后,与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一起来到老景所住的小区,发现小区居民都在用怪异的眼光看着自己和同伴,有人居然在杨总等四人的背后说,这伙人,不是前几天到老景家讨债的吗?等到杨总等四人转过身去,那人飞快地拐进一个墙角,连背影都看不清楚。
光头男有点恼火,说,奇了怪了,这个小区里的人对咱们有敌意。
杨总笑着说,这里的民风不错,大家都同情弱者,还有,景大爷老俩口的人缘不错。我请景大爷担任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的餐饮部主管,绝对没错。
眼镜男开玩笑说,或许景大爷能带来一些客源呢。
杨总胸有成竹地说,那是自然。对了,开业那天,咱们多请些记者过来,报道的标题,就叫做《讨债讨出一个托老所,人间真情在这里流淌》,这样,可以省下不少广告费啊。
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一致认为,杨总高,实在是高,天高也比不上杨总的点子高。
站在老景家所在的单元楼道前,光头男摁响了门铃,只是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回音。杨总说,咱们去小区门口吧。
正巧有几个居民向这幢楼走过来,T恤男向他们打听景大爷和太太去了哪儿,他们不是摇头,就是说“不知道”。
光头男不无炫耀地说,我们这次不是来讨债的,而是请景大爷出马,担任灵岩山下的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的餐饮部主管,这个职务相当于大饭店里的厨师长。
那几个居民无不露出惊讶的神色……
离开灵岩小学校园,又一次坐在房车上,老景的脑子里晕晕乎乎的,如同一个不胜酒力的醉汉。他做梦都不会想到,杨总等四人登门讨债,竟然讨出了这么一个结果,问题在于,英子、大奎和小奎会答应吗?自己亲手做出的菜,真的能给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带来源源不断的回头客吗?
至于第一个问题,老景认定,年薪60万加上年终分红,应该有一百万的优厚待遇,谁也挡不住这个诱惑,自己只要在杨总手下干了五六年,等于替大奎挽回了600万的损失,还额外挣到一笔可观的养老钱,英子、大奎和小奎应该没有反对的理由。再说,人老了,多多活动,对身体只好好处,没有坏处,很少求医问药,尽可能多地节省医药费,有什么不好?
至于第二个问题,老景的心里没谱,他在自家厨房里亲手做出的那些菜,虽然亲戚朋友都爱吃,但他毕竟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家餐馆掌过勺。常言道,众口难调,最厉害的厨师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不可能赢得每一个人的夸奖,老景最怕的就是这个。
见杨总专注地望着窗外,老景主动发出了邀请,杨总,我请你们跟我回家,再一次尝尝我亲手做的拿手菜,作为对我的一次面试,你看这样可以吗?
杨总望着老景,先是一阵哈哈大笑,然后故意拿腔捏调说,面试?景大爷,您在家里做了大半辈子菜,肯定能抓住所有人的胃,是我打着灯笼也难以找到的美食总监啊。
眼镜男附和道,是啊,景大爷,我们杨总念念不忘您老人家做出的拿手菜。
T恤男说,景大爷,您在托老所和乡村美食汇任职,我们杨总不会让您累着,只是让您带带徒弟,指导厨师做菜,一旦来了重要的客人,才会请您亲自施展一下厨艺。
光头男一边开车,一边说,景大爷,您遇到我们杨总,走的是狗屎运啊,不对,走的应该是买彩票中大奖的好运。
杨总的目光在眼镜男和T恤男的脸上扫了一遍,说,兄弟们,你们说得都对,我举双手赞成。
话音刚落,杨总定定地望着老景,激动地说,景大爷,我发现我喜欢上您,爱上您了,您年轻时没有遇到贵人相助,耽误掉了。我要成为您生命中的贵人,您就甩开膀子,跟着咱们好好干吧!您这座不老的金矿肯定不会让所有人失望!
眼镜男和T恤男鼓起了掌,杨总受到感染,也鼓起掌来,老景像是一个受到老师狠狠表扬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喃喃自语道,我怎么感觉到这是一场梦?老景的声音比蚊子的嗡嗡还要低,连他自己都听不到。
当时,杨总真想亲亲热热地喊老景一声“爸爸”。这是他重用老景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他没向T恤男、光头男和眼镜男透露出一丝一毫。杨总虽然与老景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却能感觉到他比自己的亲生父亲称职得多,也优秀得多。在杨总的印象中,父亲永远是一架会行走的挣钱机器,始终读不懂自己,也难以走到自己的心中。
杨总对父亲不满,主要表现为,一是父亲从来没有为他做过一顿饭,家里的厨师总是换来换去,无非是图个新鲜,可是,那些厨师做出的菜,同老景做出的菜相比,立马显出高低。那些厨师做出的菜不能说不好吃,但是,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里,惟独缺少一种叫做亲情的元素。二是父亲活着的惟一目的,除了赚钱,还是赚钱,在商言商,身上弥漫着浓浓的钱味,没有什么人情味。大把大把赚钱,成了父亲生命中的主旋律。赚钱对父亲来说,至关重要,重如泰山,别的可有可无,轻若鸿毛。三是父亲与他的代沟越来越深,除了给钱,没给过他什么,亲情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有时,他心里憋着许多话,特别想同父亲交流,但父亲忙得连听他倾诉的时间都没有,三言两语就让他打住,说,我知道了,你不用说了。他同老景在一起时,无论说什么,都觉得轻松有趣。虽然他在老景家里为讨债闹出了一些不愉快,但是,从总体上说,他对老景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依恋之情,像是叛逆儿子与优秀父亲之间特有的情感,尽管他与老景毫无血缘关系,却能感觉到久违的父爱离自己近在咫尺。
爸爸,爸爸,爸爸……一连串的“爸爸”,这个蜂拥而至的热词,堵在了杨总的喉咙口,为避免在老景及T恤男、光头男、眼镜男面前失态,他赶紧说了句,我与空巢老人有缘啊。
这个世界上,只有杨总本人知道,他那颗年轻而又寂寞的心,其实就是一只硕大的空巢,再多的钞票也难以装满,急急如律令般渴望得到与父爱有关的温暖与抚慰。
那,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