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19 天后开课 去看看
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6453
阅读:7121
发表:2016/3/29
20章 主旋律 小说
《妈妈的摇篮》第1-4章
罗一民 [贵州安顺]
 出售价格:只要网站或报刊媒体给予一定报酬即可。 [如何联系作者]
1-4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6-B-01921】


  败家子  尽孝  拼搏  争气

  吴非、姗姗真是缺德没良心哟。姗姗才跟吴非懒鬼来他家刚好四十六天,吴非就把玉米卖完了,还把黄豆也卖完了。连稻谷也仅留五、六十斤给老妈吃。而且说没路费搬家具进城便逼老妈去借了三百元钱让老妈来背这笔债。想起来,不该有儿才好,有这样的儿加上这样的儿媳好让人操心。当妈的英子不止一次说过,养儿不养心。小时候你怕他病死,到处求钱背他上医院打针购药。又求人借钱买猪肉,买鸡蛋,甚至借高利贷也要买一、两只鸡来给他补补身子。倘若知道他今天会变得这样无良心的话,不如任由他在小时候生了病不治不医听天由命最好。她英子说她白白冤枉养大了这个龟儿子啊。
  然而,他们岂会可怜母亲的一片苦心!他们虽然搬进城里去寻生意做做来糊口了,但他两口子哪是做买卖的料。他们借高利贷款(百分之十利息)三百去,除开拉家具返程的车费六十元外,就只剩下二百四十元了。且说还要用一百元去租房一个月(即月租一百元),仅七天就把所剩下的钱花光了。在刚好有七天时间吴非就跑回了家来,命令他老妈随便到哪去借也好也得要去借它四、五百块钱来给他们做生意,不然他们可要真的饿死在城里了。当妈的英子都哭了,说:“你们刚借去三百元才七天你又回来逼我去借,现在家里又没猪没牛,谁还会放心借给我?”而当儿子的吴非可马上猛踢了老妈一脚,并大吼道:“你这老不死的!想整死我,想让姗姗跑了教我光棍你就不用花钱,你就高兴!”他阿非边吼边扇了老妈两刮耳。当妈的一时哭着跑出去又不忍心割断母子情,又再为他去借钱。可跑遍了村里,人家都说没钱借了。她回屋来不得不老实“交待”。说了已问过这家又问那家,人家都说没钱,不信,你阿非可随老妈再去问问一回来。
  此时,他吴非这烂崽又打了她当妈的几巴掌,还破口大骂道:“唉!你真没本事!你特意整我!还教全村人都跟我过不去,滚!”他这龟儿子就这样大吼起老妈,并还举起巴掌上来吓唬老人。
  这天,他吴非因为老妈四处去借不到钱而大发牢骚。他大骂老妈哭着跑到山上地头去抽泣。他吴非自己就在村里活动,并大声宣扬出去了,他要卖掉村边自留地里是老妈栽的已有二十多年的五棵老椿树。乡亲们都规劝他,说你要卖掉这样的好木料,对新房子楼板,神榜都未装修好,老的都快要七十了,况且只你这么一个儿子,难道还留给谁?但他吴非却摆出了一大串道理来:大妈、大叔、大婶、大嫂,我是知道的,房子也好,椿树也好,我妈都是留给我的。可我在城里只租上房子就没钱吃饭了,别说做生意糊口,就连活命都成问题。现在就任由你们老的来评评,究竟是让我活命好哇还是让我死掉留房子、留椿树好呢?
  众乡亲都笑了,说:难道----难道就真的严重到这地步去呀?
  “你们老人可以随后我进城去看看。”他嘴边说边溢出了泡沫出来。
  “好吧,那允许你卖一棵,你家大妈回来我再跟她解释。”有一位五十三、四的大汉对他这样说。
  他吴非可哀求起来:我的好大叔,只准卖一棵咋够做生意呢?我和姗姗在城里一天至少要破费十五块左右。你说我们能活得了多少天?加之,一棵树也卖不到三百元哩。
  “瞎说,四百我都给你。”那大汉吼起了他。
  他吴非又差不多哭着哀求道:大叔呀,我闭嘴,但也得卖了三棵才做成了生意吧。
  “不行!谁敢跟你买,我家几哥弟就去揍扁了他!”那大汉边抽旱烟边吼起他。
  他“扑通”一声双膝跪下来了,抹泪哀求那大汉:大叔,那让我卖了两棵大的吧。我进城去实在不好过日子呀,哪怕摆个凉粉摊也得要本钱,要交摊位费,交卫生费呀。
  所来围观看热闹的众乡亲都议论纷纷了起来,觉得在如此年月里穷人确实也不好做人,大家都规劝了那大汉干脆让他阿非卖了两棵。而那大汉也慢慢想,七、八百块钱在城里也做不成什么大生意,想活命,就得靠苦力。于是他这样对吴非说:“行啦,我没钱,只要一棵大的和一棵小的,给你七百块。”话恰说过便跑回了家去翻了柜子数起足有七张“100”票子出来如数点给了吴非这厮儿且对他这样说:若你妈来了准卖一棵明早老子还得坐趟车进城去跟你拿回三百元哩。
  他吴非此时连连向那大汉叩头了又再叩头。
  
  9
  
  可是,蠢人终归是蠢人,不会营生的人始终不会营生。他吴非从卖树得到七百元后跑回城里去,他说是拿钱去跑买卖,可跑不到两周就把本钱跑光了。这回他们小两口商量了,在本地生意实在难做,唯一只好又返回去卖掉一、两棵大树做路费外出打工了。于是,他在城里,悄悄跟木料贩子讲好价钱,一棵便宜几十至百元卖给了人家,然后选在一个星月皎洁的夜里请了城里的哥们几个坐上木料贩子的拖拉机回到了他们村边来。连家也不回一趟他便带人上后山去砍了老妈自留地里的三棵老椿树了,并还连夜请人帮忙抬上车来便拉回城去。这回他得到手的人民币是一千元。
  次日早老妈去看,便呼天抢地的哭喊着,还以为是强盗偷走哩。但村里一些经常外出做坏事的年轻人告诉她:“会是谁?就是你家阿非这烂崽请人过来砍的呀,他肯定是卖给了木料老板去了。昨晚上在拖拉机上讲话的就有他的声音。”当妈的英子这时候更哭得死去活来。此时那原跟他吴非买树的汉子便请他兄弟跟他一道,往腰间里插起一把宰猪刀就上车进县城去,说要去找他吴非算账,逼他把卖树得来的钱提回来交给英子。
  众乡亲谁都太可怜这孤寡无靠的老妇陈英子哟。然而他阿非这廝儿一卖树给木料老板得钱到手后,当晚就移交行李(包括家具)到了姗姗家去,次日天才麻麻亮就上了车进省城去买车票下东南沿海打工了。那大汉因为在八点钟才听到村里年青人说就是他吴非带人来砍去的,他这才不得不对一位孤寡妇人抱有极大的同情心而特意上城里去专找吴非把钱逼回来啊。
  然而,那大汉在早上十点半钟才在乡场上乘客车去,待到城里下车已近中午十一点钟。且几经周折,问过了好几处地方才找到她吴非、姗姗两个狗男女的租屋处,也问了好久才找到了姗姗的娘家后,时间正走到下午两点钟。那大汉哥弟俩方知道他两口子在天仅麻麻亮就扛了一大背包乘客车上了省城去。这时那大汉好烦恼哟,他在心头这样想,省城那样大,你能到哪去找得到他们呢?况且,等你再一个又花二、三十元乘客车到省城时,天晓得他们又乘了哪趟列车出省去呢。
  就这样,那大汉哥弟俩又只好唉声叹气地回客车站来买车票乘坐返回了家来。他们一回到家后就只好这样对陈英子说了:待他回家来,我们会帮忙你收拾他的。
  此时的英子不得不掉了泪下来说:难啊,女人真的教育不了孩子。养儿不养心,小时候不如在他生了病不医不治让他死掉好点。
  就这样,他吴非小两口在立秋过后没多久就出去了。他们一出去就是整整两年。两年时间,他们不写一封信也不汇一分钱来家。但是,当妈的英子说,只要他们晚回来一天,他英子也少操心一天,她没饭吃没衣裳穿她不用他们考虑。就在他们离家出去的那年农历七月上旬,当妈的英子就因不争气的两个狗男女回来乱花乱卖了她的粮食、木料和猪、牛,害得她一个老人家早不早就上了坡剥嫩玉米做成稀饭吃有半个月时间。紧跟着又再吃纯玉米饭近一个月后水稻方能够打回家来接济。
  而不争气的媳儿俩所借去的高利贷直到秋后当妈的把谷子晒干后打成米挑到乡场上去出售,一直卖了两、三场才有钱去还账。而此时已刚好有三月半,本息合币近五百元。她英子从此不止一次对左邻右舍说,他们永远不回家来都好,即使要来也最好在她死后再回来,她当妈的那时候眼不见心不烦啊。
  在此,自不用说,她当妈的英子也是在这年秋后卖掉了近两千斤稻谷出去才勉强买得来一头近千元的黄牯牛来耕田犁地。接着又再卖掉三百来斤稻谷才买到一头四十来斤毛重的小猪来喂养。她当妈的对谁都说:没儿没媳在家找她吵找她闹,就是最好的报答了。她说她哪怕没口水喝也心安多了。就哪怕生大病挑不来水他凭四脚爬去提水来喝她也不怨天不怨地不怪任何人。
  
  第 三 章
  1
  
  前面说到吴非、姗姗小两口偷卖老妈亲手栽的树得钱就下了东南沿海去打工。确实呀,正是在那个早上,那个天才麻麻亮他们就各背了一大背包上省城去买火车票。他们因听信朋友的劝告,说去福建好找工,所以是买车票先乘车去了福建。那年初秋,他们一到福州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工作后,仅呆了一个多星期就转车到了厦门来。因为厦门乃闽南三角地带,是对外开放区,也是国家重点经济开发地,开发区一定需要各式各类人才,他两口子就因此才满怀百分之百的希望来到了这座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跑了这么长的路(即从家乡到厦门)他俩已破费去了四百多元。手上所剩的已不到六百元块了。
  这回,他们可一个告诫一个说,不必要专找什么好的工种做了,只要能找上弄得来钱的职业都得马上做了。他们所带去的证件是:吴非有身份证,有七六、七七、七八这近三年的奖状式高中毕业证书。姗姗同样带上身份证,带去八五年的红胶壳初中毕业证书。他俩的求职要求是:吴非找会计、出纳、仓管、保安、管工等等;而姗姗找会计、统计、出纳、文员、领班等等。可是,他们都找了几家职业介绍所,都交了好几个地方的求职中介费去三百来元,最后也找不到什么工作。他们一直在厦门呆了一个多月,把钱都几乎花光了,最后两个才各自寻得了一份“普工”干,并且两个都还不在一个厂子里上班哩。
  这时又到农历八月了,吴非和姗姗才分行李进了各自的厂家去上班。
  吴非这厮进的厂家是五金厂,该厂大都靠手工劳动,是按计件领取报酬的。这活儿又苦又脏,吴非入厂后见了,直接唉声叹气,但不愿做又没钱花没饭吃了。只好笨人做笨活,忍气吞声坚持做下来。姗姗进的厂家是制衣厂,大都用车床生产服装。可她又是生手,必须先见习当学徒二至三个月变成熟手了才能领取计件工资。在学徒期间只能保证有饭吃并且还要认真学习,千万不能损坏老板的任何东西(哪怕是一颗针),否则要扣当月工资的百分之十至五十。姗姗恰进厂就真的苦笑不得,想不做又真的没车费回家来。他们各自所进的这些厂家都需要交押金,但是他们小两口由于跑职介所到处交了职介费加上吃饭找工还要用车费,到头来是一分钱也几乎不剩了。他们能用什么做押金钱呢,无法。他们几乎是哀求老板就从各月工资中扣除,老板最终也同意了。
  对吴非所进的那个五金厂,老板规定的入厂押金是八百元,加上第一个月生活费需交一百八十元,则总共要扣九百八十元。按老板说,是生手,试用期每月工资可领四百至六百元,但是要上班正常,并认真做,且多加班做才能领得到手四百至六百元。唯有这样,用不了两个月就可扣请。对姗姗所进的那个制衣厂,押金费是六百元,学徒费是一百元,生活费是第一个月先交一百五十元。只要是熟手每月工薪可领得九百至一千二百元,姗姗虽是学徒属见习期,但只要认真做头三个月每月也能领得到手三百至四百元。
  这样,按老板所说,只要一心一意地学,认认真真地干,也只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可扣清押金和学徒费培训费及头一个月生活费,其余的就是你实际所得了。而厂家也都承诺,押金在大年夜到来之前全部退还给打工仔、打工妹。就凭此话,他们咋不好好安心呆在厂家听老板,听带工(领班人员)训斥呢。原因是,人没钱花就无法喽,没钱花就办不成什么事,吴非这懒鬼不止一次这样说,且也常常如此抱怨:为何他偏偏生在长在家庭成份不好,而到新时期来家里又找不上什么钱的家庭呢?他恨他没父亲,他恨母亲没力量跟他找到一份好工作。不过,现实已明摆着嘛,他们既然已来到了异地他乡,离家千山万水,怎样想揍母亲一顿以解闷也无法了,真无法了。
  不争气的人始终不争气。吴非因为懒惯了,七六年高中毕业时已十七周岁。按他母亲陈英子的话说,十七周岁的人也该成家了。偏偏他比全村同龄人都懒,成绩又差,又还坚持补课,连续复读了几年高中也考不上什么专业学校去为止。你说这不怪其大脑笨怪什么?是他也好,是谁也好,作为农家孩子,十七、八岁,理应早该会打田耕地才行。可是犁怎样用,耙怎样使,他从十七、八岁到二十几岁,以至离家闯到沿海去的三十多岁了仍然不会干粗活。至于算熟手的唯一是偷家,是趁母亲不在家时悄悄地挑粮背米去卖。他既要抽好烟,又爱打扮。有时每周的消费他一个人要从四、五十元上涨到一百多元。而且人越大花钱就越多,以至于把家都偷光。待讨得老婆来家,没什么可偷了才偷卖老妈三十多年前亲手栽培的老椿树,最后才决意下海打工。
  但是他这懒鬼能做得成什么呢?第一天去上班,干了不过两小时,把手整得打起了血泡。于是他这厮儿便在车间里骂骂咧咧起来。带工的此时以为他随口骂了老板和工头,还叫保安人员过来拎起他衣领,并扇了他两巴掌。此时,他方不得不辩解说:“我没有骂谁呀,我只是骂我的手咋这样不争气,你看,都出血了。”管工的和保安人员见了他手真出血了才放手,并大吼道:“手出血了也不能哼,影响别人。”他这才赶忙向人家磕头。而人家才一走,他又东混西混起来。
  次日大早,他摸着头去找工头请假,他慌称说他病了,要求休息一天。整月下来,请假休息占一半以上天数,得到正式上班的也就不过十三、四天。
  至于说姗姗呢,不仅脑子笨,手脚也笨。一个城里贫民家庭出生的女孩子,理应从小勤学好问,心灵手巧,偏偏她比谁都笨手笨脚。书虽读到八五年已十八、九岁了,才勉强弄得一本红壳子初中毕业文凭。此后她在社会上浪来荡去了好些年,早养成了一惯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跟公子哥儿经常鬼混在一起的恶习。常年累月出入于三星级宾馆里,充当老板的花瓶。就为获得一点点蝇头小利竟甘当色魔的三陪女,接受某些官僚去跟洋商跳舞,陪聊。
  以至于初中恰毕业后才三、四年,即仅仅迈进二十二、三年纪轻轻,便只好自掏腰包上医院去请妇科医师帮忙堕胎有一、两次。后来因为团伙流氓犯被公安部门收监劳教一年多,待释放回来又受父母监管在家闲居两、三年后。到九五这一年,人已年近三十了方经“友人”介绍结识了乡下懒鬼吴非。而其父母也认为吴非乃农村人,又是个帅哥,他总比城里浪荡公子哥儿纯洁而在心里头说女儿这回可交了好运该放心啦。谁知道她和他仍保持着蠢牛还是蠢牛,笨猪还是笨猪,不单害己还让别人也反受其害哩。现请你看看她姗姗所进的那个制衣厂是怎么当学徒啊------
  那天,她和吴非分好了行李各自进了他们所找好的厂家后,次日一早八点整便开始上班,愿带她姗姗这个学徒的“师姐”先请她随后去认真看。第一是手把手指着车床讲清各部件的功能,再按通电源解说车床的生产流程即作业程序。可她姗姗就是听了十多遍也总不清不楚,带学徒的打工妹都烦恼极了,差不多发火了她仍然听不懂且什么也不会。这不但耽误了自己的工作时间,也耽误了当她“师傅”的打工妹的产品数量。这因为绝大多数厂家都实行计件工资,一月乃至一天你交出的货物少了,无形中工资就比别人少领。为此,第一个当她“师傅”的打工妹因见她姗姗这样笨,第二天都不愿带了。当领班的又再另请了别的打工妹来带她学车床。可是第二个“师傅”也嫌她笨,仅带了一天也同样不愿带她了;第三天当领班的又只好换人来带她。这样一直换了五、六个“师傅”。她姗姗方勉强独立上了车床自己操作起来。而到此时此刻她离家已刚好是两个多月了。
  吴非和姗姗各自在自己所进的厂家打工,直到旧历大年年底将近五个月。
  在临近大年三十夜的腊月二十六,厂方结账下来,吴非还欠厂家四百六十元,他去找老板评理,说厂里已扣去他的押金去八百元,尽管头一、两个月扣不完,还留到第三月来扣。但按厂方合同,不论进厂的打工仔是何时入厂,到年底来均全部要退还押金。因此,从押金这一笔来算,他至少还要得到八百块的。若厂方硬不给钱,他和工仔们是要将合同书如实交到劳动管理部门去寻求解决的。最后又因广大工仔和请来的律师的坚决斗争,厂方最后迫不得已按合同书退了押金给大家。此时,已临近大年三十夜了的农历腊月二十七日下午五点钟了,吴非才从出纳员手里领到手人民币七百元,对不发的一百元老板将之作为治安费扣下了。
  至于她姗姗所在的那个制衣厂呢?制衣厂领班以至老板都说她太笨,前两个月当学徒所做的工都不够生活费 ,甭说用来扣押金。第三个月才超生活费几十元,第四个月所超生活费也不过二百来块,第五个月也超生活费不过二百五十元,并还未扣学徒费,连押金都不够,还能领什么工资?所有大多数新进厂不到半年时间的打工妹都去找老板闹,老板也不给。最后她们请了一名很同情打工人员的律师来帮助打官司。这位律师凭借法律武器击败了厂方代表,说:按劳动合同书规定押金费是应交六百元加一百元学徒费,对押金和学徒费按甲、乙双方约定已从工资中扣除。而打工妹们在年底前的几个月劳动中除开支生活费去以外,每月所余的工资累计下来是达不到七百元,但按合同书规定,年底是要全部将押金退回。
  因此,对凡是已扣为押金的那部分即每月哪怕只扣得到一百元或者几十元、甚至仅仅一毛钱,但对所扣去的这些钱就是押金费就得全部退回,而总不能等到押金费已扣足六百才退押金费给工人。直到此时此刻,法官最终不得不拍案称绝,一槌定音速判了厂方必须将所有扣下的押金款如数退给工人。
  这一年直到临近大年夜的腊月二十八日下午六点钟,姗姗才从一脸阴沉的女出纳员(老板之妻)手里领得到押金款三百五十元(还有一百元老板说用作学徒费坚决不给)。
  
  2
  
  就这样,他们只好离开了厂家流落到街头来了。因为连这点微薄的押金款他们当工仔的都要通过闹,通过打官司老板才挤出几块点钱出来。打工仔、打工妹们都说,外地老板确实无情啊,一年到头(最少几个月)跟他们辛辛苦苦地干苦工,偏偏还要东砍西扣,原以为在年底预计会得到手一、两千元,想不到一算账下来竟说你仍欠他们的生活费,连扣去的押金也不认账,吴非所进的那厂家即五金厂老板已退给押金费七百元后就宣布只准住这一晚上了,反正到第二天早上在九点钟之前必须离厂。否则,老板非叫保安人员将工仔的行李扔到垃圾桶里去不可。凭此恰到次日一早,他吴非最后在厂家食堂吃了一顿早餐馒头,便只好提着行李出厂来并直接冲到姗姗所在的制衣厂来看看。
  腊月二十八这天将近上午十点他吴非终于来到某制衣厂职工宿舍。他先问了两、三个小妹,最后才很快找得到姗姗等几个打工妹休息的地方。这天,吴非直接提了手提包进了她们宿舍去,并问了她姗姗制衣厂今天是否给工人结算发了钱?她姗姗告诉他吴非说,还想得钱?老板说她且包括一些打工妹因做工太慢都还欠厂家生活费几百元,连扣去的押金都还不退,她们都派代表五、六个去请律师来跟厂家对质哩,晓得最后的结果如何啊。
  多亏老天也会可怜人。这天的“官司”才进行到下午四点钟厂家就输了。在执法机关的威严催逼下,老板只好打开了保险柜抓出一叠人民币出来,在傍晚六点钟时就全部将扣去的押金款退给了打工妹。而且才退押金下来不过五分钟,厂家保安就上职工宿舍楼来指名道姓地宣布了哪些人必须马上滚蛋离厂。姗姗的大名自然是排在首位。
  只有到此时此刻的她,才泪水盈眶差不多哭了出来。唯有那些入厂时间长,早就是熟手并可当别人“师傅”的打工妹才不被写进驱逐名单。而这些可当别人师傅的打工妹也莫不对姗姗等人产生了同情。于是她们这些人都纷纷出去恳求老板,说了都临近大年夜了,要让她们流落到哪个街头去呢?可人家老板哪会同情你,已逼你出去你就得立马给他滚蛋出门去,顶多给你住这腊月二十八日的晚上,到二十九早上九点前你必须滚出去,并还要每人先交二十元的看管费方给住下来。由于姗姗以往过贵族生活惯了,才从厂家出纳员手里领得来三百五十元就以为有钱用了,说既然人家请出去就出去吧,反正在厂家住还要开钱,不如干脆去住旅馆。于是就快快地卷走了行李塞进手提包便跟懒鬼吴非一道冲出了制衣厂的大门来。
  这一晚,他俩就是恰出厂门来便去找了一家饭馆先“改善生活”。连吴非也这样说,管它吃去四十还是五十,并且还花了二百元去住了一家私人旅馆包了一个房间睡下了。他们悄悄说了先重温他们已“分居”了五个多月,对双方需要“碰头”的问题到明儿再说。
  
  3
  
  就如此,在临近大年三十夜了两个各自辛辛苦苦打了五个月的工后厂方刚结账退给她们的押金下来,吴非仅领得到手七百元,而姗姗仅领得三百五十元。但他们仅一碰下头就在二十八日晚上至次日早上便破费去了二百五十元。这次,他们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早上十点钟,连旅馆老板都去叫唤了他们几次他们才开始慢慢儿起床来漱口、洗脸,最后才离开旅馆打算到哪个面粉馆去吃早点再慢慢去寻了别的厂家找工做。
  正是这个腊月二十九日的早上十一点来钟,他们两口子一人提了一个手提包首先进了一家牛肉粉面馆去,说是随便吃点东西待去寻得了一个厂家进再寻家餐馆大吃一顿。并说了这回两个干脆寻同一样工种挤在一个厂家上班算啦,这样也好彼此互相“关照”。但一时间牛肉馆老板正给他们上面条时,有人用手拍打在了吴非的臂膀上。他两口子扭脸过来看,果然是家乡人,就是二里邻村他母亲舅家的同族。若按他吴非已成家了,并且还有小孩的话,应依孩子呼其为表舅。这进来的小伙子比吴非小七、八岁且还未找上女朋友。他两口子恰扭脸过来,家乡人就笑着说了:“表哥,你们咋会跑到这儿来呢?”他话恰这样说过就马上递了一支好烟过来。此时,吴非顾不上答他话,却赶紧向面粉馆老板竖了一根拇指,其意是请再多加一碗牛肉面。
  “江湖之人”一见面,马上围到桌边来说话了。
  首先是拍打吴非臂膀的小伙子说了话:表哥,这位是表嫂吧?
  姗姗笑了,答道:正是,兄弟贵姓?
  小伙子笑了答道:我姓陈,叫陈江,是你以后的奶的母舅家小侄。
  很快,店老板就递了牛肉面过来一人一碗,他们便边吃面条边聊天。只听吴非这样说话:表弟,你都有个工作做了,想不到你也会跑到厦门来吃苦呢?
  那位名叫陈江的小伙子可笑了:表哥,不瞒你说,我才是一个财校毕业生,干了五、六年,工薪如今也领不到手三百元呢,上有老下有弟妹,月月都入不敷出。为此,国庆节后我才要求领导给办了停薪留职两年手续。我刚出来还不到三个月呀。你们呢?
  姗姗马上答话了:我们都出来半年多了,因为没文凭,找了一个多月才勉强进得了厂去。可一直干到前天,找老板结账,老板反而说你还欠他的钱。大家于是推选代表去请了律师来帮忙打官司,老板这才退给大家押金款。
  姗姗还未说完,吴非就抢了话头过去:“出门难,我领得到手虽是七百元,而她才领得到手三百五,昨晚我俩就花去了二百五。”吴非说过还仰头望天大笑了起来。
  名叫陈江的小伙子也笑了说:真这样惨啊?
  “真的!”姗姗挣大了眼说,还显得挺认真。
  陈江马上拍板了:好,那就由我来请客。
  接着他便扭脸过去对牛肉馆老板喊:喂,老板,请称一斤半牛肉来,再提三瓶啤酒、一包五块的香烟。
  帮店主人打工的一个小伙子马上极麻利地称好了牛肉并快快地切好加上佐料分装上两个菜盘子端过来。店主的女儿也提来了三瓶啤酒。
  吴非、姗姗都惊讶了,齐声问:噫?莫非表弟出来真找得到些钱?
  陈江平静地答道:表哥、表嫂,我也是出来浪了一个月才找得到工做的。我正是跟一家私企当统计员,老板原说定的,月薪是八百元并供吃住,可干了这两个月下来一道算工薪,老板却改口说今年没收入,每月就只给我七百元了,上个月我先预借来了五十元作小用,诚然一算账下来只得到手一千三百五十元了。我不干了,也离厂了有两、三天,都破费了去近两百元。打算今天就转车头去广东。不过,我先打算去邮局把八百块寄回家并写封信去安慰老的和弟妹再走。
  他陈江仅这样说过便扭开了瓶盖倒满了三杯啤酒,并说:先喝,吃饱了再去邮局。
  三个一齐碰了杯,也各自夹上了几回菜。
  吴非又开口问道:你要转去广东?
  陈江答道:是,打算今天下午就去。
  “有没有我们的份,表弟?”姗姗急切地问。
  “可以去。不过还不是现去找工。”陈江这样对她说。
  吴非可有疑惑了,说:没有熟人,恐怕又像刚来这里时一样麻烦。
  陈江可放下筷子了,说:没熟人在,哪敢去?告诉你,就是我们村我那堂姑妈家的儿子在那里打工,叫吴言。很重感情,况且大家都是挂角亲,他咋会不理睬!
  吴非可拍了大腿,高声说了:太好了!太好了!碰上你可算碰上了大救星。
  他说到此,大夹了两、三片肉塞进了嘴里,接着又带着疑问:不过,吴言,我咋不熟悉呢?
  “唉,就是那个小元,他都比我小得多,才十八、九岁吧,你咋会知道呢?”陈江这样对吴非说。
  吴非慢慢摸起脑壳想了好一阵,才说:噫,我好像听谁说过,你们村有个叫小元的不是在我们县一中读高中?据说成绩还不错哩。
  陈江放下筷子挺认真起来:你说得不错------好可怜啊,成绩一直上等的高中生。村里人人都说她吴言前途无量,偏偏老爸死得早。而身体本来还算硬朗的老妈又突然性在毕业的春季不知染上什么急病死了。家里就只剩下他和个十四、五岁的小妹两人。他吴言正读到高三下学期、阿妹仅读到初二,哪个都要求辍学来干农活。最后在大忙时节,两个都不上学去一个多月,都在家种苞谷,打田插秧。后来连他吴言的班主任都下来要求他无论如何也要去参加高考,学校才发给他高中毕业证书。是这样他才回到学校去哩。
  吴非问:那他去考试了没有呢?
  陈江说:考了,听他同学说,尽管他无心应试也考到了五百三十几分,获得省大新闻系录取了。
  闪闪抬头上来问:那他咋不去读呢?
  陈江摇了摇头:他哪有钱去交啊!一年学费是四千多,况且还有书费、住宿费、治安费、保险费、卫生费等等不也要钱么?读四年下来,起码得要花两、三万吧。加之,他还有个妹,你当哥的就不让她继续读书吗?
  “那么,他就只好出来打工喽?”蠢人姗姗疑惑不解着说。
  “只有走这条路了。听他说,先打一至两年的工,待有点钱了再回家去考大学,并要能够留点钱给阿妹继续读书。”陈江极动情地说给他们听。
  陈江说过又再扭开了第二瓶啤酒,给每人再倒起一杯满满的,且催了说:咱快些喝,我好去邮局草几个字,争取下午两点出发。
  “行。”吴非应声喝了一口,又问:表弟,小元兄弟现在打的什么工?
  陈江正喝啤酒,一时顾不得回答他,而是将左手往衣兜里伸去掏出了两张折过两道的信签纸出来。姗姗伸手过去,接了过来打开看,内容如下:
  表哥,你好!
  你来信已收悉,信里你提到闽南工资不高,我想也是事实。其实,依我来看,老板给你工资,也得看你工作能力而定。我作为文科生,没有修理焊接方面的技术特长,只会写几个字,又没有学过微机。在“八一”建军节前一天就乘列车来到了广东,先跑了十来天且都问过了好几处,但哪家老板都不愿要。好歹到八月十二号吧,我才勉强栖身于一家私人写字楼帮一位大脑粗老板边守家边抄写文字了。用楷书写一页信签才给币五角,就是一天从早抄到晚,且晚上还要加班三个小时,我也只能抄到四十页,多亏他也兼搞招工以及各类经济信息咨询,那时他安排给我的工是写毛笔字多写钢笔字少。用毛笔正楷抄满一大张红纸给币八毛,一大张白纸给币七毛,按我的速度,一天可抄它二、三十张。这样平均毛收入我每天也可有二十三、四块了。然而,就不知怎么搞的,只跟他干了一个月多几天,他交给我的任务就一天比一天少了,如此收入上也从每天二十多慢慢下降了只有十三、四元了,以至于跟他干了一个多月(约四十天)吧,每天的毛收入就不过十来块了,我看这样鬼混下去不是好办法。于是,在他准许我出去玩一天的“假日”里,我去参观了几家废品收购站,最终我还是决定干脆辞职买架人力货三轮车收购垃圾。为此,从九月下旬起我就凭六百元起家用三百元买了一架旧三轮车收购起了纸箱、水泥袋等等去交给垃圾老板。如今我也勉强弄得到手了四几千块。国庆节期间我就跟家乡人借了四几百块补自己做生意所赚的钱汇了七百元回家给阿妹去请人帮忙收割稻谷和当初她借来的书学杂费了。翻倒这腊月初我又再给她汇去了五百元去过年,对她的过年这就请你放心。
  好啦,我现在很忙,你想过来就过来吧,表哥。我知道你是学会计的,来粤或许能找得到相关职业。看看命运如何喽,只要你来到,我再陪你去碰碰运气吧。
  时间有限,见面后再详谈。
  祝你来粤一帆风顺
  你表弟吴言敬笔
  九六年元月八日
  陈江这时扭头过来说:看完了吧?
  姗姗抬头答道:看完了,这吴言兄弟是在哪呢?
  陈江笑了说:他的信封还在我背包里哩,我们就按他信封里写的地址找去。
  他们又再倒第三瓶啤酒碰了杯一饮而尽后便站上来,要准备离开饭桌,这时候陈江也对店主喊:喂,老板,请结账。
  一位五十来岁戴白卫生帽的汉子马上走过来:一斤牛肉单价十八元,一斤半正好二十七元;一瓶啤酒四元,三瓶正好十二元,一共三十九元。另外的三碗牛肉面,一碗三元,三碗共九元。全部共四十八元。
  陈江立刻伸手插进西装内层衣兜摸出了一张“50”递过去,说:“一道付”。老板马上极麻利地摸出两张壹圆递过来。他们三人即刻走出牛肉馆,并很快消失在茫茫人海里。
  
  4
  
  这天,他们三人离开牛肉馆正是中午12;30 。待他们找到邮局,陈江即从背包里抓出一本信签来,随便潦草了不到一页的信件就撕它下来。然后,他再去快件窗口要来了一信封快快写上了回家乡的地址,交了两元一毛钱贴上邮票后又转头去汇款窗口排队等着办理汇款手续了。
  正好是下午1:40,他们三人才离开邮局,陈江又再摸出了一张伍元票来开三人所乘的中客进长途汽车站找寻了下广东的车。
  直到下午两点半钟,他们才得以上到了开往广东的车去。
  这天,长途客车一路颠簸,昼夜兼程,从下午2:40发车,途中只停了一次让旅客休息吃饭,直到次日即大年三十的中午十二点钟,长途客车方把他们拉到广州来。他们一下了车后,又再一个花了十元乘客车颠簸两个多小时才拉到珠江三角洲中部的一个小镇。他们一下了车后,陈江凡碰上一个相识的乡人都问他吴言真的在哪里。他一直问了三、四个人,最后方由一个小伙子领他们三人去找得到了吴言。
  来粤开人力货三轮车做垃圾生意的吴言,原来是在镇外一小村子里租了一间红砖砌成的旧屋,且屋檐都高不过八尺的青瓦旧房子,屋里面四壁未刷上白石灰,而且一眼看去至少有他吴言的年龄了。但是,按他吴言所说,仅这么一间且最多可摆放三杆三尺宽并排下来的单人床小房间,以及从四方八面拣来的木板并用铁钉钉成的小桌子和几只小凳,加上可在门边放一把小土炉的空间,月租金都是一百五十元。吴言说它的好处是不仅安有电灯,主要是大门宽,三轮车能推得进来,一关了门后即很安全。为此,他吴言才坚持住下来,且生意兴隆心情舒畅就没必要考虑多多的了。
  这个大年夜,直到下午四点整,在四方八面都有炮竹开始炸响的时候,吴非、姗姗、陈江三人方在那位乡人的引路下找到吴言。此刻的吴言也正忙碌着剥鸡毛。他见是熟人一喊,扭脸过来看正是陈江他们,赶忙丢鸡到脸盆里去,两手随便往衣服上一擦,就奔了过来,太高兴着叫起来:哎呀,我还以为你来不了,我正愁没人陪我过年哩。
  陈江也笑了说:咋不来?我一接到你的信后就赶紧过来了。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生命物语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编剧
    一个类
  • 学生
    莉莉丝
  • 编剧
    次年
  • 编剧
    执笔为
  • 神秘人
    xue
  • 导演
    335
共有 2 个评论
罗一民 作者   贵州安顺  2016/3/30 9:11:00 
只要读者和文学网站及报刊杂志的老师们愿意阅读我的作品,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学生我将感激不尽。当然,如果有编剧老师和文学网站及报刊杂志的高手(编剧老师)想把我的作品改编成各类剧本上演,则作品所设几到的经济利益请首先找我和中国编剧网联系,谢谢。
罗一民 作者   贵州安顺  2016/3/29 16:36:00 
您可以在网站发表,但涉及经济利益,请分我一杯羹。也准许您请人改编作品成剧本,并允许将剧本改编成电影。但涉及一定利益,也同样请分给我一杯羹。谢谢。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29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作家的璀璨人生(爱情, 都市)
2022年春天的爱情奔现(爱情, 校园, 农村)
农民工孩子的梦想(主旋律, 都市, 儿童)
几度风月几度情(主旋律, 爱情)
从地狱迈向天堂(喜剧, 都市, 校园)
从地狱迈向天堂(主旋律, 喜剧, 校园)
有奶便是娘(主旋律, 喜剧, 校园)
拼爹(主旋律, 喜剧, 农村)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花开迟暮(主旋律)
蓝色游戏(主旋律)
狗与老人(主旋律)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青花梅瓶(主旋律)
血染的风采(主旋律)

同类最新作品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剑影(主旋律, 武侠动作, 军事)
活着再见(主旋律, 军事)
天行有常(主旋律)
咳,工会(主旋律)

同类随机作品

秘密(主旋律)
女道(主旋律, 爱情, 青春)
难心事(主旋律)
鸿箭(主旋律, 军事)
讳莫如深情(主旋律, 喜剧, 爱情)
迟来的爱情(主旋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