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6453
阅读:7123
发表:2016/3/29
20章 主旋律 小说
《妈妈的摇篮》第1-4章
1-4
5-6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哥说:咱村堂二舅家的江哥,还有上寨二里舖堂大舅家姑妈的儿子和媳妇。
阿妹可有疑虑了,说:堂大舅姑妈的儿子和媳妇?究竟是…哪位?
阿哥打手势了说:就是二里舖村大姨妈家的阿非和他老婆。
阿妹终于明白了,说:哦,还是那懒鬼?那懒鬼怎会去碰到你?
哥说:听他们说,都是跟江哥于年前腊月二十九了在厦门碰面后才从厦门转车去的。这两个狗日的真烦人,从正月初八起天天叫我陪他们到处跑找工,可一直跑到正月二十四才碰上一家酒店经理可怜我,收留了他们让男的去当门卫,让女的去洗碗。
妹笑了说:广东老板也会可怜你?
哥也笑了说:那经理说我曾跟他哥写过字,他认识我。
阿妹可沉静下来:啊,那两个烂崽咋那样不通情达理?竟耽搁你去那么多时间?
哥说了:谁知道!找什么工给他们做都说不合适,只想找轻松的收入又高的工作。可是,他们一没文凭,而没技术,人家老板咋会收你哩?
妹也说了:那脏的累人的工他们就不愿干喽?
哥说:对,他们就怕脏怕累呀。
当妹的吴芳可叹息了,坐下来还喃喃自语:世上真还有这样的人?难啊。她吴芳紧接着又说:好可怜他老妈啊,都七十了吧,如今还要干男人的活打田犁地。
当哥的问:你听谁说过?
阿妹说了:还是姨妈亲口跟我讲的。
阿哥问:她在哪儿碰上你呀?
阿妹说:噫,春节初四她姨妈走婆家来,我也刚好走婆家去,在小林大舅家我们碰面了,并同一桌吃饭。大舅妈向她介绍了我,又向我介绍了她。这样,彼此就相识了。那晚,她大姨妈还跟我来了我们家同我休息了两晚上才回去哩。
哥问:真这样?她老人家咋愿来了我们家?
妹说了:那是在舅家,我跟她姨妈提到了,我们可怜的妈才四十七、八,还年富力强,就突然性不知为啥急病辞别我们走了。并说了就为此一点,你才迫不得已卖掉了猪,卖掉了牛,四处去借了几百块钱来办丧事,最后因考取大学了也没学费去交了你才在“八•一”节时候借了路费狠心下广东去打工。她恰听到我这样说,虽未哭出声来,泪水却如雨点似的掉下地来,瞬间她老人家也便吃不成饭了。
阿哥也说道:看来老姨妈很同情我们啊!
阿妹说:是的,我也很同情她的遭遇。
阿哥问:她姨妈也跟我们同样命运吗?
阿妹动情说了:她比我们还惨。也是正月初四那天,也是在舅家,大舅爹都说,她那儿子阿非真不是人,书又读不去,又好吃懒做,年年逛来游去,庄稼成熟了只会来家大挑大挑的挑去卖。此时,她大姨妈也补充了说,她都估计阿非这辈子成不了家啦,谁知道就是在去年夏季,也是我们升学考试的那段时间,他阿非这不争气的儿却突然间在一天傍晚领来了个穿短裙的漂亮城里小姐。也是因为领了这位妖精来,把她当妈的牛、猪都拉上拖拉机开进城去卖掉拉回来一车家具,两个狗男女就天天在家耍、闹,一天活都不愿干。结果娶媳妇来家才半个月,就把家底挖空了,这才借钱又用车拉家具回城里去租房住。
但没过几天去,阿非又回家来逼当妈的去帮忙借钱,姨妈稍一迟疑那厮儿又打她,但姨妈最终还是借不到钱,他吴非就卖了掉两棵大树。后来又说生意不好做,在那个农历七月半左右的一天晚上,请木料贩子开拖拉机进他们村边来停起,再由他阿非带几个在城里请来的小工去把几棵老椿树砍断了锯好全部抬出来放进车子开走啦。第二天当妈的去看,去哭,而也是村里年青人告诉她,就是阿非所干。可是,同情她姨妈的他们村两大汉找上城去。那天她姨妈是边诉苦边掉泪下来呀。
当哥的吴言可愤怒极了,站起来说:真想不到阿非这狗日的比畜生不如。他不敬不孝老人,以后也没好死。
当妹的用手指他,轻蔑地笑他:看你!看你!感情用事啦。阿非在哪儿等你嘛!
经阿妹这样一说,他吴言才坐下来,并说:好,趁现在还早,你跟我跑去小海家店子称两、三斤白糖来,我们哥妹去看她老姨妈一下。
吴芳翻左手望了望电子表,说:已五点半钟了,恐怕回来要黑哩。
当哥的伸手进裤兜去摸出了一张拾元的票子出来递给阿妹。吴芳接过钱赶忙跑了出去。当哥的吴言也钻进他寝房去找了手电筒。
一路上,哥朝前,妹跟后。哥还扭脸过来问:我都回来了这么长时间,你咋不提到?
妹伸手推了他,说:你一回来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去,会抽得时间去哪里?
当哥的这下笑了,当妹的也笑了。
3
翻到第三天仅到下午两点钟,吴言、吴芳兄妹所请到的亲戚朋友都陆陆续续到来,吴言家门口也时不时有那么一两串炮竹炸响了起来。年青人大都喜欢热闹,他们不像那些老人家只要带点东西来就行,他们不管手提一瓶两瓶啤酒或可乐饮料,也始终忘不了带一串一、两块甚至三、四块钱的炮竹来放。特别一进入下午三点半钟后,他吴言家的门口可足足有半个钟头多像电影战场上的机关枪一样在噼噼啪啪地炸响炮竹。除外村亲戚外,全村凡在家的都有一人代表全家的心愿来祝贺在同年一道考取职业学校的兄妹俩啦。而这天所来的客人中自然也少不了吴非的老妈——陈英子。
这天,正是下午四时。吴言兄妹摆了十桌出来宴请了远近来客吃了一餐饭,并四处去借来了几十个小酒杯由两个好朋友来组织请所来的年青人猜拳打码。
时间才到五点半钟,所来的客人中稍年长的和一些年青媳妇也陆陆续续告辞走了。吴非的老妈陈英子此时也向吴言、吴芳两哥妹告辞,打算要回去守牛守猪,若不去的话又担心晚上一来会让强盗偷了去。这时吴言问他:您姨妈来时交待给了谁看没有。她当姨妈的陈英子可说了:“叫过王东家的翠喜晚上来帮看家,也得交待过她,若我回来晚了或者来不了一定要去叫她的哥或她的兄弟来帮她守着。她答应了我才放心来。”吴言听了,说:“这就没问题,您已交待过,人家是要尽力而为的,您来就放心住了这一晚。”此时的他妹吴芳也问了:大姨妈,那翠喜平常跟您关系怎么样?
吴非妈陈英子说:很好的。她大约十五、六岁吧,不爱说话,但对老人太好,这两年来月月大多日子都是她挑水给我吃的,我一去哪里她都不会推迟来跟我守屋。
吴言一手拍了大腿说:好啊!这世间还竟埋没这样的好人!”他说着扭脸过来看了阿妹说;“前天我们去咋不会多买点糖去?
阿妹说:你不认识,我也不认识,且也不知道她们村里竟会有这么一个好姑娘在关心着姨妈。
阿哥吴言疑神了说:“嗯。”停了一下又说:行啦,大姨妈,既然有这样一位好人来帮守家,您就安心住一晚了,明早天麻麻亮时我们哥妹再陪你去看她一看,她若跑回家了,您也要去请她来。
吴非妈陈英子可笑了说:可以,那我就麻烦你哥妹一晚了,到明儿再回去,不过你们也得要陪我走哩。
吴言摆手,说:唉呀,您这大姨妈…,我妈去了,您就是我们的妈呀。
当姨妈的陈英子一时间泪水盈眶只好停脚。这时,由阿妹吴芳挽着她当姨妈的手慢慢回到屋里来。当哥的吴言继续去挽留不想多留下来猜拳而告辞回去的来客。
这天,猜拳打码的年青人一直玩到了傍晚七点来钟。吴言、吴芳在五点半钟至六点半钟时候就送走了年长的客人并挽留吴非妈陈英子回到家里来后,便由阿芳去陪着了她老人家暂时聊聊了。他吴言便也为感激在座的哥们对他兄妹的关心,一个去敬一杯酒后再跟大家热闹猜了几拳。
时间恰移到傍晚七点,年青人就纷纷离席抱拳告辞走了。待他妹吴芳跑出来挽留几句,大家都频频挥手祝福他兄妹从此步步高升,岁岁顺意,然后再摇摇晃晃回了家去。最终兄妹俩又跟他吴言玩好的三位朋友一道,收拾碗筷、盘碟回屋来。之后还扛桌子提长条凳去归还了从外面借来的人家。这时,那三位朋友也说没时间聊了,只能改天再来。
此时的吴言也看还剩三包香烟,就说:“我一个人不大抽烟,都拿去抽吧。”他一说过便一位丢了一包过去,朋友们也就这样告辞走了。这时刚好到了晚上八点钟,天正黑定下来,他兄妹俩便自然回屋来关好大门陪陪了大姨妈陈英子聊聊天起来。
4
次日天大早,吴非的老妈陈英子就仅只在天麻麻亮便叫了吴言、吴芳兄妹俩早起,说了她得要快点回去,好让她翠喜在挑了水来家后好去放牛或掏猪菜。若她当姨妈的去晚了,可要耽误她翠喜出工,且她老爹老妈也会说她懒。如此她当姨妈的在以后想去哪儿也不好再请她翠喜来帮忙守了屋。他吴言两兄妹听了,便一骨碌起床来,并放动作迅速地快快漱了口洗好脸,打水好等老人家来洗脸,然后由阿妹吴芳去找来了她的一个花布袋子,当哥的吴言即刻快速地抓来几盒糖。接着打开箱子捡来折好的四米青色料子布在老姨妈还自顾洗脸时塞进了花布袋子去。
最后是当妹的对大姨妈说:大姨妈,您老说忙,那我们就走吧。
“好,走就走。”当姨妈的陈英子扭过脸来说。
当哥的吴言也笑起来说:又到我们去麻烦您姨妈了哩。
当姨妈的边站起来边说:我会有什么好吃的招待你哥妹!
吴言说:“有凉水都甜呀。”姨母侄三人一前一后跨出了门槛。吴芳在后面锁门,他们说说笑笑来到了村边。突然,当姨妈的陈英子发现他妹吴芳提了一只花布袋子胀鼓鼓的,她自然知道他们两兄妹又要回送什么珍贵的东西来了。她当姨妈的手指过去吼起他们:“我看你们又要带什么去,你俩马上就上学了要交很多钱,请提回去。”吴芳往后退去笑了,而吴言两手伸开拦住她大姨妈,说:“没什么,就只两三盒糖。妈去了我们唤不醒,有您老在就等于我们有了妈。”他吴言仅仅这样说就连拉带扶起她当姨妈的走了。
他当大姨妈的可真无法,唯有眼挂泪花喉管哽喑口里说不出什么话来。
二里舖,确实也只隔他们杨树村仅仅三个华里,他们姨母侄三人边走边聊也只需二十来分钟就走到了她姨妈家屋前距堂屋门不过三几十米远。
这时,他们姨母侄三人都见到了大姨妈的旧瓦屋大门已开,从后面一条小巷道穿过来的正是一位甩条长辫子,下身穿条淡青色长裤、上装配一件浅绿短袖的女子侧面挑一担水正往姨妈家走来。他大姨妈此时便叫了:“嗨,翠喜,你还这样早起就跟我去挑水来呀!”挑水的姑娘扭脸过来看,正是姨妈他们,立即笑了说:哎,大姨妈您回来啦?
吴芳这时赶忙递花布袋子给阿哥就闪电般地奔过去,要接她翠喜担子,可对方说:已到家了,我挑去倒来就行。
翠喜恰说过就担水进了家去,吴芳也甩着她的齐耳短发跟后,并随后她进了神堂后面的厨房去说:下一担换到我来挑,你来引路。
翠喜放下了担子,提水桶边倒水进水缸去边说:水缸已满啦,不用挑了。
才晚一步跨进门槛来的英子正听见了她翠喜说话的声音,也说了:哟,你还快当,我都还没走到家你就挑得了四挑。
她翠喜恰倒完第一桶,第二桶吴芳即放动作迅速地提上来接着倒进水缸里去,她翠喜也恰一放好桶就要告辞出来。这时,当姨妈的英子才赶忙伸手过来拉住了她,说:慢,我们恰一到家你就马上走,这怎么行?若我来晚了一点,你不是还要等我回来才回家的?
吴芳倒好水也跑过来挽她翠喜的手说:“我们送姨妈来就是想来陪陪你坐一坐的。”而当姨妈的陈英子也硬啦硬扯起她翠喜的手请她坐下来。
在最后进屋来的吴言也用心平气和的口气劝了劝她说:她也是我们哥妹俩的姨妈,咱们这四个都是姨母侄,大家在一起有什么不好说话的?
吴芳也不放她翠喜出去,还硬拉硬扯着她翠喜坐下来聊一聊。
她翠喜无法,只好腼腆着怯生生地找了小方凳坐下来。她英子和吴言、吴芳兄妹俩也面对面她翠喜围成一小圈坐下来。
最终还是当姨妈的英子首先开了口:“翠喜,这两个就是我昨天去他们家做客来的小元、小芳。我跟他俩提到了你后他们就如何也留我住一晚,并说到今早上一定送我来。哪知道这哥妹俩咋安排呢?偏提了一花布袋子跟我后面来。”她翠喜很害羞地垂下头去。
当妹的吴芳可马上伸手过去抓了放在阿哥身后的花布袋子过来,并抓出了四合波波糖出来交给了大姨妈,当姨妈的英子一时间自有说不出的高兴发话道:“翠喜,来,我们几姨母侄一个吃一盒。”他当姨妈的先递了一盒糖过来给翠喜。而翠喜起初不好意思不愿接过来。此时的吴言接来了一盒说:“我知道我兄妹不先动嘴你们不会吃的。”他吴言话一说过就“哗”一下子撕破了包装袋,然后抬手倒出两三颗波波糖丢进嘴里去。是时他妹吴芳也看着大姨妈说了:“姨妈,您撕开吃了吧。”当姨妈的英子这才慢慢撕开包装纸拣了一颗丢进嘴里去嚼。只有翠喜没动手。
这时吴芳也看了她说了:你---撕开纸尝尝几颗吧。我不知该叫你姐还是叫你妹哩。
翠喜细声细声地说:我十六岁了。
吴芳可喜出望外地说:噫!咋会一样呢?
翠喜抬眼着正视吴芳:你也是十六岁?
吴芳可心平静气地回答:对,满十六超几个月,你…你哪个月生的?
翠喜答:农历九月,你呢?
吴芳答:哦,你还比我小,我是春三月。
翠喜脸泛红了:那……
吴芳嘴麻利:我是姐,你是妹。
吴言丢了他的那包糖到桌上去:你俩是亲姐妹,都是我的好妹妹。
翠喜面露笑容了,咧嘴细细的叫:你是哥?
吴言爽朗地答道:对,从今起你叫我元哥。
这时,当姨妈的陈英子也站了上来,丢了她的那包糖到桌上去,说:你们先坐坐,等我去做点饭来。
翠喜可马上站了起来,说:姨妈,不做了,我还有事。
紧跟着她又扭脸过来对他们兄妹俩说:哥、姐,到我家去坐坐一趟吧。
当大哥的吴言可站上来,说:“妹,不必忙走,我还有话要说。”而当妹的吴芳也对当姨妈的英子喊:“姨妈,暂不忙去做饭,先转回来坐坐,我哥妹再跟你们说几句话可要先回家去了。”她吴芳恰说过,就伸手去拉了翠喜。
当姨妈的英子可转回来问:要说什么,先吃了饭再说不行呀?
“不,是急事,您快过来。”吴芳说话有点紧迫。当姨妈的只好带着疑团说:好吧,那有什么话就快说,我好去做饭。
吴言这时方从花布袋子抓出两块叠好的料子布来对着大姨妈和翠喜说到:姨妈、翠喜,实在对不起你们,我哥妹只带得这两寸布料,就请收下打件衣服穿做活路吧。
当姨妈的这下惊呆了,叫道:嗨,你俩咋这样送东西来?请带回去!
她当姨妈的说着就跑进了厨房去。
翠喜也掉泪了,哽咽了准备脱手就跑。可吴芳又抓牢她的手,说:妹,我们太对不住你,不知道你长年累月都跟大姨妈挑水,干重活,样样都关心她,这尺布是点小意思,请收下量量打件衣裳穿吧。
翠喜揉揉眼了,想挣脱吴芳的手跑出去,干脆到哪去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好些。这一早上,只见她抽噎了几下,方从喉管里挤出低低的声音来:姐、哥,我咋敢接受你们礼物呢?你们去年遇上了那样大的天灾,我都帮不了你们什么忙,今年你们又要读大学读中专去了,谁知道还要花多少钱哩。
当哥的吴言可摆了手说:妹,别担心。哥跑广东去一年来,勉强弄得到了一笔钱回家来,你别担心。
吴芳也掉了泪下来说:妹,咱们都是亲姊妹,你再不接受,你就对不住我们。
翠喜总是摇着头,吴芳可说了:你就收了吧,咱哥会劝了姨妈收下的。
吴言将一份塞给了吴芳来劝翠喜收下,他自己则带了一份跑到厨房去。当姨妈的英子早在厨房里默默地掉泪如瀑了。想接受又不好,想不接受他哥妹是不会再提回去的。她说她这当姨妈的此时的心情是真不知咋“安慰”了才好。
当哥的把料子布放在灶台上边就跑了出来。当妹的把料子布硬塞在翠喜手上就跑了。
待当姨妈的和老实人翠喜一道跑出来叫他们哥妹时,吴言和吴芳已跑了去无影无踪。
5
这个九六年,时间才恰进九月一日,他们兄妹就各自扛行李出了门,当哥的一到城里就取了款分成两股各自带去交了自己的书学杂费及其它费用。至于守家问题就由在村里的舅母和他们家十三岁的表妹轮流来看管了。吴芳除办理入学手续应交二千四百元的学费以及十元的床押金和四十元的书籍管理费,再加二十元的治安管理费外。当哥的吴言还另给了七百元补她做四个月的生活费并让她买上一套秋装,一对价钱不高的皮鞋来穿。
于是乎他吴言总共交出了三千一百五十元给阿妹。而他个人却只带了四千九百元上省城去,尚还留近千元存在银行里并说以备家庭急需时取用。他吴言跟妹交待说,他除交每年一次性书费四千三百块外(包括两年书费),顶多在省城有书籍管理费、押金费、户口管理费、水电费、治安费等,他估计这些项目也不会超过四百元去。可以说,他至少还剩下一百块的生活费。这样,只要办理完入学手续后,他便可马上随便上街去寻了兼职干。他吴言说了阿妹你不用担心,他个人的生活费他保证找得了的,连一个二十岁了的大男人出门都找不上饭吃还算什么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特别是农村进城的人,好工可做,苦工也能做得了才行。一个农村人不能总选择那既轻松收入又高的职业才干。就像他吴言哪怕叫他去挑大粪泼菜有何不可?自己在家里本来也要挑大粪嘛。
在这九六年九月一日他吴言乘公共汽车到校报了名,交了费、注了册、扛行李去找到了八个人的寝室后,他所带去的人民币刚好也只剩下了一百五十元,这还连一张饭菜票也未买到手哩。当天下午六点钟时候他吴言先花了二十元去买十张饭菜票后开始第一顿饭到学校食堂就餐。之后,在饭恰吃饱后他便回寝室来了,因为说从家里来就忙了几乎一整天便去休息了。
次日又逢礼拜六,他先去熟悉了教室后,一进中午十一点半吃中饭后就开始去寻兼职干了。是因为从下午起至次日(礼拜天)两天就是双休日。如此在星期六那天他只吃过中饭正是12:30,仅仅随便冲洗了一下餐具,就不用睡午觉(其实他也不习惯搞午休)即匆匆跨出了校门来,不用乘车就凭脚底板跑出去闯随便去找兼职干。当然,他这天说起来也挺幸运,才出校门到大街上走走不到一个小时的路,就觅上了一份家教。其经过是这样的:九月二日下午一点半钟,他走啊走,恰走到一个新工厂厂房门前,便见铁门边张贴了一张寻觅家教的广告。他于是便按照广告所指定的地点找去,大约过二十分钟之后,就很快找寻得到了一条小巷道且在小菜场附近一幢普通民居张贴了一张寻觅一名家教老师的广告,那广告上需要的条件是中师以上文凭,专、兼职均可,着重辅导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七点至九点,定每小时给币五元;周六是从下午二点至四点,晚上同样是七点至九点;周日是从早上八点半至是十点半,下午和晚上跟周六的相同(而且用括号说明对双休日的报酬是每小时六元)。
他吴言看了想着,若真这样的话,他上完一周家教下来,可以有两百来元的毛收入了。另外,菜场还聘请写手,凡对隶、行、楷、草各体皆工,并具一定书法天赋的人均可应聘,当然也包括已被聘任来搞家教的同志。只要能正楷用毛笔写满一张大红纸字给币八角,写大白纸字给币七毛,时间就安排在家教时间前后,凡符合条件者请即速上菜场菜市管理所三楼办公室应聘。
他吴言读着读着真是喜出望外。于是便急速上了三楼来找寻招聘办公室。自然他很快找得到了招聘处。可他惊讶了,里面已站着好几名男青年和几位女青年。他见着一个接一个地面对着负责招工的是位四十七、八左右的先生和一位大约四十四、五的女士面对排着长队试讲普通话和抽卷并请用两分钟时间阅卷完毕后再用两分钟时间回答试卷内的问题,然后再被请进里间去写三笔字。
他吴言也仅等待不过一小时,就轮到他上前应试了。这时他照样本能地摸出自己的红壳子高中毕业证书出来,并再摸出自己的身份证出来交给对方过目,对方也迅速地登记着,且那女士先用普通话问了他一些问题,他自然能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了她的诸多问题,并自我介绍了自己今秋刚刚考入省师大来学习,尚未办理学生证。紧跟着,那位先生也手指着桌子上请他随便抽取一张试卷先阅读两分钟,再用两分钟回答试卷里的问题。当然他也轻而易举地回答了一系列问题,最后他又被请进里间去写起了三笔字(毛笔、粉笔、钢笔),原来那里间还安排有两位年青小伙负责应聘者的三笔字评分。他吴言仅一来到里间第一关就是先提一支粉笔用两分钟正楷写出一行对方指定的文字。再被请坐下来须两分钟用钢笔正楷书写指定的四个词语和两个成语。然后又被请起提毛笔用两分钟正楷抄写一首他们指定的五言律诗。对以上所有工作一经完成后,那两位年青人便互相使了眼色后便有一位走了出来,对那两位都四十多岁的先生和女士说:“刘所长、林主任,请你们进里间来看看吴先生的三笔字一下。”这时,坐外间负责普通话和抽卷提问考评的先生和女士马上说了:“好,外面工作先暂停。”话恰说过就站上来进了里间去。
他们这两位恰一脚踏进里间来,就一眼看见了黑板上工整流利的字体。而且他们还看见了书桌上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字确实写得够好。他们都同时赞扬了吴言三笔字颇具书法天才。于是当所长的女士拍板了说:“吴先生,你有才能,我们录用你了。”当主任的先生也说:“你准备办手续,从后天晚上起就开始上班。”吴言也说:“谢谢了!不过,我只需要兼职。”那当所长的刘女士也说:“我们就需要兼职。”马上那女士就走出来对大家说了话:谢谢了,各位。我们菜馆所已录聘了吴先生,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于是,大家便陆陆续续走了出来下了楼梯去。
当主任的那位先生请吴言到外间来填了一份表并交一张半身相片去办个工作证了。
就这样,学校才正式上课,他吴言就没有一个晚上能够进教室上了晚自习。而且他也在正式开学的第一周星期一下午四点半钟时候去找了负责本班工作的导师说了,他吴言因为家居农村,经济条件差,他不得不去找了兼职干,因此,他便不能够再上得了晚自习,唯请老师原谅。而负责他这个班的导师也表态了:“我知道,农村来的有些在经济来源上比较困难,对晚自习可不强求。但一定要注意好劳逸结合,不能因为兼职而耽误了自己的功课以至赶不上别人。”他吴言一一点头答应了。
因自己力所能及,他吴言既安心求学,又没有误兼职的每节课。他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一个月下来,在学校里,因高中阶段功底扎实,接受起新课来毫不费力。也由于掌握各门基础知识深厚、牢固,各项技能技巧他都能灵活自如地把握运用,他吴言所去兼职的那单位职工子女业余家教班均获得该单位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好评。故原规定的授课报酬是每小时五元,但只过了正好半个月,当领导的就来宣布了每个小时加一元。而且开初他每天只有到下午六点钟了才开始从学校步行去。要进六点钟才走到菜馆所。他跟该单位的职工的子女从晚上七点上到九点后,又用半个至一个小时抄写该单位领导交给的抄写任务。可半个月过去任务就更重了,菜馆所领导不得不要求他每天下午一放学后就得赶紧来,先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去,六点钟在该单位吃饭后就接着辅导孩子们,然后从晚九点至十点再完成别的任务。
就因如此紧张的工作,一个月下来结算工资,除开饭钱外,他能捞得到手的纯收入就是一千二百多元。此时此刻,他吴言口口声声说他任务太重了。他说他天天都奔忙于学校到菜馆所之间,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况且,若家里一旦有点什么急事,他自然脱不开身。因此,从国庆节起,他恳求了菜馆所领导再聘任一位大中专学生来分担他的部分家教工作。这样,该单位又四处张贴广告出去,于是恰有两天过去才招来了一位正读师专二年级的女生。
于是,根据该单位的工作调整,他吴言方才可免掉一、三、五三个晚上不用跑。但因新聘任来的女生三笔字毕竟不如吴言,对菜馆所的什么商品信息,经济咨询呀等等须用毛笔写在大张红、白纸上就得由吴言一个人来完成。如此,他虽然可免掉一、三、五三个晚上不用去辅导孩子们,但他的任务还是很重的。
十月份恰过,单位给他结算工资,他又还能得到千元。他这时更提出了要求,干脆教学就全由新聘来的女老师担任,他吴言只完成写字就行了,可该单位的领导就是不同意,他为此不得不提出了因任务重不免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他于是再苦苦恳求菜馆所领导,该所领导才答应免掉他礼拜四晚上的“家教”工作转给十月份新聘来任教的女教师承担。
此后,十一、十二月下来,他每月的工资也才降到了九百来块。他工作稍轻松点了,如此也才能够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终于,他吴言在十一月、十二月勉强挤得出时间来学写了几篇“豆腐块”发到校报上去跟同学跟外面读者见了面。教授们只有到此时才真发现了他吴言愿来还是块好料。
也因为到外面兼职打工,他吴言兄妹俩在生活上才有了保障,也因为吴言外出兼职两头忙,他收入才那么丰厚。因此,他方在那个十一月初给读中师的阿妹吴芳汇了五百元来,并附寄了一封信说明,即你小芳若可以节约点的话,请在哪个周六回家去提百来至两百块给大姨妈(陈英子)买些油盐为好。她这么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家本来就为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够伤脑筋的了,偏偏又还要碰上个没孝心的儿媳妇就更焦心了。
恰恰在这年公历十一月下旬的某天,她吴芳也就真的送去了二百元回来亲自交给大姨妈陈英子。尽管她当妈的陈英子说什么也不肯接收,但吴芳已按照她哥吴言的意思硬塞给了她(吴非妈)后,便拔腿跑去无影无踪。
阿妹可有疑虑了,说:堂大舅姑妈的儿子和媳妇?究竟是…哪位?
阿哥打手势了说:就是二里舖村大姨妈家的阿非和他老婆。
阿妹终于明白了,说:哦,还是那懒鬼?那懒鬼怎会去碰到你?
哥说:听他们说,都是跟江哥于年前腊月二十九了在厦门碰面后才从厦门转车去的。这两个狗日的真烦人,从正月初八起天天叫我陪他们到处跑找工,可一直跑到正月二十四才碰上一家酒店经理可怜我,收留了他们让男的去当门卫,让女的去洗碗。
妹笑了说:广东老板也会可怜你?
哥也笑了说:那经理说我曾跟他哥写过字,他认识我。
阿妹可沉静下来:啊,那两个烂崽咋那样不通情达理?竟耽搁你去那么多时间?
哥说了:谁知道!找什么工给他们做都说不合适,只想找轻松的收入又高的工作。可是,他们一没文凭,而没技术,人家老板咋会收你哩?
妹也说了:那脏的累人的工他们就不愿干喽?
哥说:对,他们就怕脏怕累呀。
当妹的吴芳可叹息了,坐下来还喃喃自语:世上真还有这样的人?难啊。她吴芳紧接着又说:好可怜他老妈啊,都七十了吧,如今还要干男人的活打田犁地。
当哥的问:你听谁说过?
阿妹说了:还是姨妈亲口跟我讲的。
阿哥问:她在哪儿碰上你呀?
阿妹说:噫,春节初四她姨妈走婆家来,我也刚好走婆家去,在小林大舅家我们碰面了,并同一桌吃饭。大舅妈向她介绍了我,又向我介绍了她。这样,彼此就相识了。那晚,她大姨妈还跟我来了我们家同我休息了两晚上才回去哩。
哥问:真这样?她老人家咋愿来了我们家?
妹说了:那是在舅家,我跟她姨妈提到了,我们可怜的妈才四十七、八,还年富力强,就突然性不知为啥急病辞别我们走了。并说了就为此一点,你才迫不得已卖掉了猪,卖掉了牛,四处去借了几百块钱来办丧事,最后因考取大学了也没学费去交了你才在“八•一”节时候借了路费狠心下广东去打工。她恰听到我这样说,虽未哭出声来,泪水却如雨点似的掉下地来,瞬间她老人家也便吃不成饭了。
阿哥也说道:看来老姨妈很同情我们啊!
阿妹说:是的,我也很同情她的遭遇。
阿哥问:她姨妈也跟我们同样命运吗?
阿妹动情说了:她比我们还惨。也是正月初四那天,也是在舅家,大舅爹都说,她那儿子阿非真不是人,书又读不去,又好吃懒做,年年逛来游去,庄稼成熟了只会来家大挑大挑的挑去卖。此时,她大姨妈也补充了说,她都估计阿非这辈子成不了家啦,谁知道就是在去年夏季,也是我们升学考试的那段时间,他阿非这不争气的儿却突然间在一天傍晚领来了个穿短裙的漂亮城里小姐。也是因为领了这位妖精来,把她当妈的牛、猪都拉上拖拉机开进城去卖掉拉回来一车家具,两个狗男女就天天在家耍、闹,一天活都不愿干。结果娶媳妇来家才半个月,就把家底挖空了,这才借钱又用车拉家具回城里去租房住。
但没过几天去,阿非又回家来逼当妈的去帮忙借钱,姨妈稍一迟疑那厮儿又打她,但姨妈最终还是借不到钱,他吴非就卖了掉两棵大树。后来又说生意不好做,在那个农历七月半左右的一天晚上,请木料贩子开拖拉机进他们村边来停起,再由他阿非带几个在城里请来的小工去把几棵老椿树砍断了锯好全部抬出来放进车子开走啦。第二天当妈的去看,去哭,而也是村里年青人告诉她,就是阿非所干。可是,同情她姨妈的他们村两大汉找上城去。那天她姨妈是边诉苦边掉泪下来呀。
当哥的吴言可愤怒极了,站起来说:真想不到阿非这狗日的比畜生不如。他不敬不孝老人,以后也没好死。
当妹的用手指他,轻蔑地笑他:看你!看你!感情用事啦。阿非在哪儿等你嘛!
经阿妹这样一说,他吴言才坐下来,并说:好,趁现在还早,你跟我跑去小海家店子称两、三斤白糖来,我们哥妹去看她老姨妈一下。
吴芳翻左手望了望电子表,说:已五点半钟了,恐怕回来要黑哩。
当哥的伸手进裤兜去摸出了一张拾元的票子出来递给阿妹。吴芳接过钱赶忙跑了出去。当哥的吴言也钻进他寝房去找了手电筒。
一路上,哥朝前,妹跟后。哥还扭脸过来问:我都回来了这么长时间,你咋不提到?
妹伸手推了他,说:你一回来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去,会抽得时间去哪里?
当哥的这下笑了,当妹的也笑了。
3
翻到第三天仅到下午两点钟,吴言、吴芳兄妹所请到的亲戚朋友都陆陆续续到来,吴言家门口也时不时有那么一两串炮竹炸响了起来。年青人大都喜欢热闹,他们不像那些老人家只要带点东西来就行,他们不管手提一瓶两瓶啤酒或可乐饮料,也始终忘不了带一串一、两块甚至三、四块钱的炮竹来放。特别一进入下午三点半钟后,他吴言家的门口可足足有半个钟头多像电影战场上的机关枪一样在噼噼啪啪地炸响炮竹。除外村亲戚外,全村凡在家的都有一人代表全家的心愿来祝贺在同年一道考取职业学校的兄妹俩啦。而这天所来的客人中自然也少不了吴非的老妈——陈英子。
这天,正是下午四时。吴言兄妹摆了十桌出来宴请了远近来客吃了一餐饭,并四处去借来了几十个小酒杯由两个好朋友来组织请所来的年青人猜拳打码。
时间才到五点半钟,所来的客人中稍年长的和一些年青媳妇也陆陆续续告辞走了。吴非的老妈陈英子此时也向吴言、吴芳两哥妹告辞,打算要回去守牛守猪,若不去的话又担心晚上一来会让强盗偷了去。这时吴言问他:您姨妈来时交待给了谁看没有。她当姨妈的陈英子可说了:“叫过王东家的翠喜晚上来帮看家,也得交待过她,若我回来晚了或者来不了一定要去叫她的哥或她的兄弟来帮她守着。她答应了我才放心来。”吴言听了,说:“这就没问题,您已交待过,人家是要尽力而为的,您来就放心住了这一晚。”此时的他妹吴芳也问了:大姨妈,那翠喜平常跟您关系怎么样?
吴非妈陈英子说:很好的。她大约十五、六岁吧,不爱说话,但对老人太好,这两年来月月大多日子都是她挑水给我吃的,我一去哪里她都不会推迟来跟我守屋。
吴言一手拍了大腿说:好啊!这世间还竟埋没这样的好人!”他说着扭脸过来看了阿妹说;“前天我们去咋不会多买点糖去?
阿妹说:你不认识,我也不认识,且也不知道她们村里竟会有这么一个好姑娘在关心着姨妈。
阿哥吴言疑神了说:“嗯。”停了一下又说:行啦,大姨妈,既然有这样一位好人来帮守家,您就安心住一晚了,明早天麻麻亮时我们哥妹再陪你去看她一看,她若跑回家了,您也要去请她来。
吴非妈陈英子可笑了说:可以,那我就麻烦你哥妹一晚了,到明儿再回去,不过你们也得要陪我走哩。
吴言摆手,说:唉呀,您这大姨妈…,我妈去了,您就是我们的妈呀。
当姨妈的陈英子一时间泪水盈眶只好停脚。这时,由阿妹吴芳挽着她当姨妈的手慢慢回到屋里来。当哥的吴言继续去挽留不想多留下来猜拳而告辞回去的来客。
这天,猜拳打码的年青人一直玩到了傍晚七点来钟。吴言、吴芳在五点半钟至六点半钟时候就送走了年长的客人并挽留吴非妈陈英子回到家里来后,便由阿芳去陪着了她老人家暂时聊聊了。他吴言便也为感激在座的哥们对他兄妹的关心,一个去敬一杯酒后再跟大家热闹猜了几拳。
时间恰移到傍晚七点,年青人就纷纷离席抱拳告辞走了。待他妹吴芳跑出来挽留几句,大家都频频挥手祝福他兄妹从此步步高升,岁岁顺意,然后再摇摇晃晃回了家去。最终兄妹俩又跟他吴言玩好的三位朋友一道,收拾碗筷、盘碟回屋来。之后还扛桌子提长条凳去归还了从外面借来的人家。这时,那三位朋友也说没时间聊了,只能改天再来。
此时的吴言也看还剩三包香烟,就说:“我一个人不大抽烟,都拿去抽吧。”他一说过便一位丢了一包过去,朋友们也就这样告辞走了。这时刚好到了晚上八点钟,天正黑定下来,他兄妹俩便自然回屋来关好大门陪陪了大姨妈陈英子聊聊天起来。
4
次日天大早,吴非的老妈陈英子就仅只在天麻麻亮便叫了吴言、吴芳兄妹俩早起,说了她得要快点回去,好让她翠喜在挑了水来家后好去放牛或掏猪菜。若她当姨妈的去晚了,可要耽误她翠喜出工,且她老爹老妈也会说她懒。如此她当姨妈的在以后想去哪儿也不好再请她翠喜来帮忙守了屋。他吴言两兄妹听了,便一骨碌起床来,并放动作迅速地快快漱了口洗好脸,打水好等老人家来洗脸,然后由阿妹吴芳去找来了她的一个花布袋子,当哥的吴言即刻快速地抓来几盒糖。接着打开箱子捡来折好的四米青色料子布在老姨妈还自顾洗脸时塞进了花布袋子去。
最后是当妹的对大姨妈说:大姨妈,您老说忙,那我们就走吧。
“好,走就走。”当姨妈的陈英子扭过脸来说。
当哥的吴言也笑起来说:又到我们去麻烦您姨妈了哩。
当姨妈的边站起来边说:我会有什么好吃的招待你哥妹!
吴言说:“有凉水都甜呀。”姨母侄三人一前一后跨出了门槛。吴芳在后面锁门,他们说说笑笑来到了村边。突然,当姨妈的陈英子发现他妹吴芳提了一只花布袋子胀鼓鼓的,她自然知道他们两兄妹又要回送什么珍贵的东西来了。她当姨妈的手指过去吼起他们:“我看你们又要带什么去,你俩马上就上学了要交很多钱,请提回去。”吴芳往后退去笑了,而吴言两手伸开拦住她大姨妈,说:“没什么,就只两三盒糖。妈去了我们唤不醒,有您老在就等于我们有了妈。”他吴言仅仅这样说就连拉带扶起她当姨妈的走了。
他当大姨妈的可真无法,唯有眼挂泪花喉管哽喑口里说不出什么话来。
二里舖,确实也只隔他们杨树村仅仅三个华里,他们姨母侄三人边走边聊也只需二十来分钟就走到了她姨妈家屋前距堂屋门不过三几十米远。
这时,他们姨母侄三人都见到了大姨妈的旧瓦屋大门已开,从后面一条小巷道穿过来的正是一位甩条长辫子,下身穿条淡青色长裤、上装配一件浅绿短袖的女子侧面挑一担水正往姨妈家走来。他大姨妈此时便叫了:“嗨,翠喜,你还这样早起就跟我去挑水来呀!”挑水的姑娘扭脸过来看,正是姨妈他们,立即笑了说:哎,大姨妈您回来啦?
吴芳这时赶忙递花布袋子给阿哥就闪电般地奔过去,要接她翠喜担子,可对方说:已到家了,我挑去倒来就行。
翠喜恰说过就担水进了家去,吴芳也甩着她的齐耳短发跟后,并随后她进了神堂后面的厨房去说:下一担换到我来挑,你来引路。
翠喜放下了担子,提水桶边倒水进水缸去边说:水缸已满啦,不用挑了。
才晚一步跨进门槛来的英子正听见了她翠喜说话的声音,也说了:哟,你还快当,我都还没走到家你就挑得了四挑。
她翠喜恰倒完第一桶,第二桶吴芳即放动作迅速地提上来接着倒进水缸里去,她翠喜也恰一放好桶就要告辞出来。这时,当姨妈的英子才赶忙伸手过来拉住了她,说:慢,我们恰一到家你就马上走,这怎么行?若我来晚了一点,你不是还要等我回来才回家的?
吴芳倒好水也跑过来挽她翠喜的手说:“我们送姨妈来就是想来陪陪你坐一坐的。”而当姨妈的陈英子也硬啦硬扯起她翠喜的手请她坐下来。
在最后进屋来的吴言也用心平气和的口气劝了劝她说:她也是我们哥妹俩的姨妈,咱们这四个都是姨母侄,大家在一起有什么不好说话的?
吴芳也不放她翠喜出去,还硬拉硬扯着她翠喜坐下来聊一聊。
她翠喜无法,只好腼腆着怯生生地找了小方凳坐下来。她英子和吴言、吴芳兄妹俩也面对面她翠喜围成一小圈坐下来。
最终还是当姨妈的英子首先开了口:“翠喜,这两个就是我昨天去他们家做客来的小元、小芳。我跟他俩提到了你后他们就如何也留我住一晚,并说到今早上一定送我来。哪知道这哥妹俩咋安排呢?偏提了一花布袋子跟我后面来。”她翠喜很害羞地垂下头去。
当妹的吴芳可马上伸手过去抓了放在阿哥身后的花布袋子过来,并抓出了四合波波糖出来交给了大姨妈,当姨妈的英子一时间自有说不出的高兴发话道:“翠喜,来,我们几姨母侄一个吃一盒。”他当姨妈的先递了一盒糖过来给翠喜。而翠喜起初不好意思不愿接过来。此时的吴言接来了一盒说:“我知道我兄妹不先动嘴你们不会吃的。”他吴言话一说过就“哗”一下子撕破了包装袋,然后抬手倒出两三颗波波糖丢进嘴里去。是时他妹吴芳也看着大姨妈说了:“姨妈,您撕开吃了吧。”当姨妈的英子这才慢慢撕开包装纸拣了一颗丢进嘴里去嚼。只有翠喜没动手。
这时吴芳也看了她说了:你---撕开纸尝尝几颗吧。我不知该叫你姐还是叫你妹哩。
翠喜细声细声地说:我十六岁了。
吴芳可喜出望外地说:噫!咋会一样呢?
翠喜抬眼着正视吴芳:你也是十六岁?
吴芳可心平静气地回答:对,满十六超几个月,你…你哪个月生的?
翠喜答:农历九月,你呢?
吴芳答:哦,你还比我小,我是春三月。
翠喜脸泛红了:那……
吴芳嘴麻利:我是姐,你是妹。
吴言丢了他的那包糖到桌上去:你俩是亲姐妹,都是我的好妹妹。
翠喜面露笑容了,咧嘴细细的叫:你是哥?
吴言爽朗地答道:对,从今起你叫我元哥。
这时,当姨妈的陈英子也站了上来,丢了她的那包糖到桌上去,说:你们先坐坐,等我去做点饭来。
翠喜可马上站了起来,说:姨妈,不做了,我还有事。
紧跟着她又扭脸过来对他们兄妹俩说:哥、姐,到我家去坐坐一趟吧。
当大哥的吴言可站上来,说:“妹,不必忙走,我还有话要说。”而当妹的吴芳也对当姨妈的英子喊:“姨妈,暂不忙去做饭,先转回来坐坐,我哥妹再跟你们说几句话可要先回家去了。”她吴芳恰说过,就伸手去拉了翠喜。
当姨妈的英子可转回来问:要说什么,先吃了饭再说不行呀?
“不,是急事,您快过来。”吴芳说话有点紧迫。当姨妈的只好带着疑团说:好吧,那有什么话就快说,我好去做饭。
吴言这时方从花布袋子抓出两块叠好的料子布来对着大姨妈和翠喜说到:姨妈、翠喜,实在对不起你们,我哥妹只带得这两寸布料,就请收下打件衣服穿做活路吧。
当姨妈的这下惊呆了,叫道:嗨,你俩咋这样送东西来?请带回去!
她当姨妈的说着就跑进了厨房去。
翠喜也掉泪了,哽咽了准备脱手就跑。可吴芳又抓牢她的手,说:妹,我们太对不住你,不知道你长年累月都跟大姨妈挑水,干重活,样样都关心她,这尺布是点小意思,请收下量量打件衣裳穿吧。
翠喜揉揉眼了,想挣脱吴芳的手跑出去,干脆到哪去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好些。这一早上,只见她抽噎了几下,方从喉管里挤出低低的声音来:姐、哥,我咋敢接受你们礼物呢?你们去年遇上了那样大的天灾,我都帮不了你们什么忙,今年你们又要读大学读中专去了,谁知道还要花多少钱哩。
当哥的吴言可摆了手说:妹,别担心。哥跑广东去一年来,勉强弄得到了一笔钱回家来,你别担心。
吴芳也掉了泪下来说:妹,咱们都是亲姊妹,你再不接受,你就对不住我们。
翠喜总是摇着头,吴芳可说了:你就收了吧,咱哥会劝了姨妈收下的。
吴言将一份塞给了吴芳来劝翠喜收下,他自己则带了一份跑到厨房去。当姨妈的英子早在厨房里默默地掉泪如瀑了。想接受又不好,想不接受他哥妹是不会再提回去的。她说她这当姨妈的此时的心情是真不知咋“安慰”了才好。
当哥的把料子布放在灶台上边就跑了出来。当妹的把料子布硬塞在翠喜手上就跑了。
待当姨妈的和老实人翠喜一道跑出来叫他们哥妹时,吴言和吴芳已跑了去无影无踪。
5
这个九六年,时间才恰进九月一日,他们兄妹就各自扛行李出了门,当哥的一到城里就取了款分成两股各自带去交了自己的书学杂费及其它费用。至于守家问题就由在村里的舅母和他们家十三岁的表妹轮流来看管了。吴芳除办理入学手续应交二千四百元的学费以及十元的床押金和四十元的书籍管理费,再加二十元的治安管理费外。当哥的吴言还另给了七百元补她做四个月的生活费并让她买上一套秋装,一对价钱不高的皮鞋来穿。
于是乎他吴言总共交出了三千一百五十元给阿妹。而他个人却只带了四千九百元上省城去,尚还留近千元存在银行里并说以备家庭急需时取用。他吴言跟妹交待说,他除交每年一次性书费四千三百块外(包括两年书费),顶多在省城有书籍管理费、押金费、户口管理费、水电费、治安费等,他估计这些项目也不会超过四百元去。可以说,他至少还剩下一百块的生活费。这样,只要办理完入学手续后,他便可马上随便上街去寻了兼职干。他吴言说了阿妹你不用担心,他个人的生活费他保证找得了的,连一个二十岁了的大男人出门都找不上饭吃还算什么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特别是农村进城的人,好工可做,苦工也能做得了才行。一个农村人不能总选择那既轻松收入又高的职业才干。就像他吴言哪怕叫他去挑大粪泼菜有何不可?自己在家里本来也要挑大粪嘛。
在这九六年九月一日他吴言乘公共汽车到校报了名,交了费、注了册、扛行李去找到了八个人的寝室后,他所带去的人民币刚好也只剩下了一百五十元,这还连一张饭菜票也未买到手哩。当天下午六点钟时候他吴言先花了二十元去买十张饭菜票后开始第一顿饭到学校食堂就餐。之后,在饭恰吃饱后他便回寝室来了,因为说从家里来就忙了几乎一整天便去休息了。
次日又逢礼拜六,他先去熟悉了教室后,一进中午十一点半吃中饭后就开始去寻兼职干了。是因为从下午起至次日(礼拜天)两天就是双休日。如此在星期六那天他只吃过中饭正是12:30,仅仅随便冲洗了一下餐具,就不用睡午觉(其实他也不习惯搞午休)即匆匆跨出了校门来,不用乘车就凭脚底板跑出去闯随便去找兼职干。当然,他这天说起来也挺幸运,才出校门到大街上走走不到一个小时的路,就觅上了一份家教。其经过是这样的:九月二日下午一点半钟,他走啊走,恰走到一个新工厂厂房门前,便见铁门边张贴了一张寻觅家教的广告。他于是便按照广告所指定的地点找去,大约过二十分钟之后,就很快找寻得到了一条小巷道且在小菜场附近一幢普通民居张贴了一张寻觅一名家教老师的广告,那广告上需要的条件是中师以上文凭,专、兼职均可,着重辅导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七点至九点,定每小时给币五元;周六是从下午二点至四点,晚上同样是七点至九点;周日是从早上八点半至是十点半,下午和晚上跟周六的相同(而且用括号说明对双休日的报酬是每小时六元)。
他吴言看了想着,若真这样的话,他上完一周家教下来,可以有两百来元的毛收入了。另外,菜场还聘请写手,凡对隶、行、楷、草各体皆工,并具一定书法天赋的人均可应聘,当然也包括已被聘任来搞家教的同志。只要能正楷用毛笔写满一张大红纸字给币八角,写大白纸字给币七毛,时间就安排在家教时间前后,凡符合条件者请即速上菜场菜市管理所三楼办公室应聘。
他吴言读着读着真是喜出望外。于是便急速上了三楼来找寻招聘办公室。自然他很快找得到了招聘处。可他惊讶了,里面已站着好几名男青年和几位女青年。他见着一个接一个地面对着负责招工的是位四十七、八左右的先生和一位大约四十四、五的女士面对排着长队试讲普通话和抽卷并请用两分钟时间阅卷完毕后再用两分钟时间回答试卷内的问题,然后再被请进里间去写三笔字。
他吴言也仅等待不过一小时,就轮到他上前应试了。这时他照样本能地摸出自己的红壳子高中毕业证书出来,并再摸出自己的身份证出来交给对方过目,对方也迅速地登记着,且那女士先用普通话问了他一些问题,他自然能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了她的诸多问题,并自我介绍了自己今秋刚刚考入省师大来学习,尚未办理学生证。紧跟着,那位先生也手指着桌子上请他随便抽取一张试卷先阅读两分钟,再用两分钟回答试卷里的问题。当然他也轻而易举地回答了一系列问题,最后他又被请进里间去写起了三笔字(毛笔、粉笔、钢笔),原来那里间还安排有两位年青小伙负责应聘者的三笔字评分。他吴言仅一来到里间第一关就是先提一支粉笔用两分钟正楷写出一行对方指定的文字。再被请坐下来须两分钟用钢笔正楷书写指定的四个词语和两个成语。然后又被请起提毛笔用两分钟正楷抄写一首他们指定的五言律诗。对以上所有工作一经完成后,那两位年青人便互相使了眼色后便有一位走了出来,对那两位都四十多岁的先生和女士说:“刘所长、林主任,请你们进里间来看看吴先生的三笔字一下。”这时,坐外间负责普通话和抽卷提问考评的先生和女士马上说了:“好,外面工作先暂停。”话恰说过就站上来进了里间去。
他们这两位恰一脚踏进里间来,就一眼看见了黑板上工整流利的字体。而且他们还看见了书桌上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字确实写得够好。他们都同时赞扬了吴言三笔字颇具书法天才。于是当所长的女士拍板了说:“吴先生,你有才能,我们录用你了。”当主任的先生也说:“你准备办手续,从后天晚上起就开始上班。”吴言也说:“谢谢了!不过,我只需要兼职。”那当所长的刘女士也说:“我们就需要兼职。”马上那女士就走出来对大家说了话:谢谢了,各位。我们菜馆所已录聘了吴先生,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于是,大家便陆陆续续走了出来下了楼梯去。
当主任的那位先生请吴言到外间来填了一份表并交一张半身相片去办个工作证了。
就这样,学校才正式上课,他吴言就没有一个晚上能够进教室上了晚自习。而且他也在正式开学的第一周星期一下午四点半钟时候去找了负责本班工作的导师说了,他吴言因为家居农村,经济条件差,他不得不去找了兼职干,因此,他便不能够再上得了晚自习,唯请老师原谅。而负责他这个班的导师也表态了:“我知道,农村来的有些在经济来源上比较困难,对晚自习可不强求。但一定要注意好劳逸结合,不能因为兼职而耽误了自己的功课以至赶不上别人。”他吴言一一点头答应了。
因自己力所能及,他吴言既安心求学,又没有误兼职的每节课。他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一个月下来,在学校里,因高中阶段功底扎实,接受起新课来毫不费力。也由于掌握各门基础知识深厚、牢固,各项技能技巧他都能灵活自如地把握运用,他吴言所去兼职的那单位职工子女业余家教班均获得该单位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好评。故原规定的授课报酬是每小时五元,但只过了正好半个月,当领导的就来宣布了每个小时加一元。而且开初他每天只有到下午六点钟了才开始从学校步行去。要进六点钟才走到菜馆所。他跟该单位的职工的子女从晚上七点上到九点后,又用半个至一个小时抄写该单位领导交给的抄写任务。可半个月过去任务就更重了,菜馆所领导不得不要求他每天下午一放学后就得赶紧来,先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去,六点钟在该单位吃饭后就接着辅导孩子们,然后从晚九点至十点再完成别的任务。
就因如此紧张的工作,一个月下来结算工资,除开饭钱外,他能捞得到手的纯收入就是一千二百多元。此时此刻,他吴言口口声声说他任务太重了。他说他天天都奔忙于学校到菜馆所之间,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况且,若家里一旦有点什么急事,他自然脱不开身。因此,从国庆节起,他恳求了菜馆所领导再聘任一位大中专学生来分担他的部分家教工作。这样,该单位又四处张贴广告出去,于是恰有两天过去才招来了一位正读师专二年级的女生。
于是,根据该单位的工作调整,他吴言方才可免掉一、三、五三个晚上不用跑。但因新聘任来的女生三笔字毕竟不如吴言,对菜馆所的什么商品信息,经济咨询呀等等须用毛笔写在大张红、白纸上就得由吴言一个人来完成。如此,他虽然可免掉一、三、五三个晚上不用去辅导孩子们,但他的任务还是很重的。
十月份恰过,单位给他结算工资,他又还能得到千元。他这时更提出了要求,干脆教学就全由新聘来的女老师担任,他吴言只完成写字就行了,可该单位的领导就是不同意,他为此不得不提出了因任务重不免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他于是再苦苦恳求菜馆所领导,该所领导才答应免掉他礼拜四晚上的“家教”工作转给十月份新聘来任教的女教师承担。
此后,十一、十二月下来,他每月的工资也才降到了九百来块。他工作稍轻松点了,如此也才能够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终于,他吴言在十一月、十二月勉强挤得出时间来学写了几篇“豆腐块”发到校报上去跟同学跟外面读者见了面。教授们只有到此时才真发现了他吴言愿来还是块好料。
也因为到外面兼职打工,他吴言兄妹俩在生活上才有了保障,也因为吴言外出兼职两头忙,他收入才那么丰厚。因此,他方在那个十一月初给读中师的阿妹吴芳汇了五百元来,并附寄了一封信说明,即你小芳若可以节约点的话,请在哪个周六回家去提百来至两百块给大姨妈(陈英子)买些油盐为好。她这么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家本来就为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够伤脑筋的了,偏偏又还要碰上个没孝心的儿媳妇就更焦心了。
恰恰在这年公历十一月下旬的某天,她吴芳也就真的送去了二百元回来亲自交给大姨妈陈英子。尽管她当妈的陈英子说什么也不肯接收,但吴芳已按照她哥吴言的意思硬塞给了她(吴非妈)后,便拔腿跑去无影无踪。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