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7341
成片时长:每集约41分钟
阅读:7014
发表:2021/3/16 修改:2021/3/18
20集 悬疑,古装 电视剧剧本
《施公案之血色迷情》第1-3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1-A-01003】
撂下茶盅。
施公:血迹?
骆玉峰:不错。这些血迹新鲜,尚没有凝固。可见滴落的时间并不长。
施公:如此容我问一句,林四本人,是如何来解释这些洒落在地上的鲜血?
骆玉峰:据林四讲,当天晚上他见众人上门,一是热情好客,再一个觉得菜肴不够丰盛,于是让老婆宰杀了一只鸡。炖给大家吃。谁知这个女人笨手笨脚,斩了一刀,那只鸡并没有死,扑着翅膀满院子乱飞。这些血迹应该就是那时留下的。
施公:这段供词得到证实了没有?
骆玉峰:我们通过对当事人逐一排查、讯问,证明那晚桌上确实有一盆大枣老姜枸杞炖鸡块,而且林四的妻子王氏也承认,那天关于杀鸡不死的细节完全属实,并非胡编。
施公:那你有没有问过王氏,当天晚上,陆子建究竟是何时从她家出走的?
骆玉峰:这女人也说不太清楚。他们这些人在外间喝酒,她在屋里做针线,只道是恍惚三更天左右。
施公:当时陆子建状况如何?
骆玉峰:喝的酩酊大醉,一步三摇,说话连舌头都有些短了。
施公:告别之时王氏出门了吗?
骆玉峰:王氏本来在屋内缝补衣服,听到男人在外间叫,说陆兄弟喝多了,迤逦歪斜,怕他磕碰,所以要送他一程。王氏这才从里屋走出……
施公(端起茶盅,慢慢饮了一口):噢,当晚林四还曾亲自送过陆子建。
骆玉峰:是这样。
施公:那他又是什么时候回到家?
骆玉峰:大约半个时辰以后。
施公:送一个人而已,为何要去那么久?
骆玉峰:据王氏讲,林四将陆子建送出村口,因为对方再三推让,他也就没往前走。折头返回。走了二三十步,忽然觉得酒劲上来,头昏眼花,就在路旁的柳树下吐了几口。又坐了一阵,方觉轻松。
施公:关于这个说法,除了王氏,当事人还能找到其他的证人吗?
骆玉峰:那会儿已是三更天左右,夜色昏黑,街上寂寥,到哪里去找人?
施公脸色不愉:大凡杀人,必有动机。陆子建与林四先前虽有嫌隙,产生矛盾,但经过大伙的解劝,已然和好。他为何还要以身试法,犯下如此的弥天大罪?
骆玉峰思量: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他大量饮酒之后,头脑发昏,失去了判断的理性,这时忽又想起两人往日恩怨……
施公不能苟同:这仅仅是你的猜测,推断,中间还缺少大量的相关证据。
骆玉峰:当时陆子建的妻子陈美兰一口咬定,是曾有宿怨的包工头林四将其男人杀害,如不秉公而断,她要上诉州衙。我们不得已才将林四收监。
施公:那就怪了。按《大清律》规定,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嫌犯一般不能无限羁押。为何林四至今仍旧在狱中?
骆玉峰:这也是下官费思难解之处。
施公:骆知县这是哪里话?有何不解之处,可否说来我听听?
骆玉峰(起身,在屋内慢慢踱步):我昔日与年兄供职刑部,担任巡检吏,岂能不通晓法理?虽然看上去林四乃为本案重要疑犯,但若是没有相关物证支撑,也不能长久拘押。
施公(摆弄案卷,若有所思):明白就好。
骆玉峰:最近都察院御史台的廖大人,回乡丁忧,路过本地……
施公:廖云笙?
骆玉峰:正是,廖大人上达知府,严令督促迅速结案上报。年兄你也知道,御史台那帮言官,虽然品秩不高,但一封弹劾奏折能直达天听!又个个簧口利舌,长嘴乌鸦一般,岂是轻易可以招惹的?
施公:哼,你也知道厉害。
骆玉峰:大家只好连夜突审,穷追不舍,上面知府大人又限定了破案期限,先是三天,不得口供。又是五天,仍然没有结果——唉,为了这个案子、连负责刑讯的两位县衙捕头都挨了板子。
施公:竟有此事?
(闪回)
1—23 县衙公堂 日 内
周剑、孟昭义上来。
跪下叩头。
骆玉峰:限你二人五日之内,将本案凶手拿获,如有迟延,重罪不饶。
周剑:老爷,此案尚无一点线索,到目前为止,甚至连死者陆子建的尸首都没有找到,又往何处去缉拿凶手?
骆玉峰(拍案):无用奴才,连这点事都办不了,还在本县应役吗?分明偷闲躲懒、存心抗命?来呀,给我拉下去打!
两边衙差发一声喊,将周、孟二捕头按倒。
每人打了十五板。
(闪回结束)
1—24 书斋 夜 内
骆玉峰蹙眉。
长叹不止。
骆玉峰:州府限期破案,时间紧迫。大家百思无计,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目前已知的唯一线索林四身上。
施公:看来不是刑讯那么简单——跟我说,你们是不是对疑犯用刑逼供?
骆玉峰矢口否认:这不可能。我曾经三令五申,不许私自动刑。
施公:后来怎样?
骆玉峰:经过两天一夜的突审,林四的防线终于全面崩溃,他双手捧脸,失声痛哭。全部彻底地交代了自己由怨生恨、一时糊涂犯下的杀人罪行。
施公不信:真有此事?
骆玉峰转身,从架子上又取出一札卷宗。
放在桌上。
骆玉峰:这里有他亲笔画押的供词。
施公:我还是觉得林四的杀人动机不够充分。
骆玉峰:一开始我也不相信,再三叮嘱办案差役、捕头,人命关天,一定要注重证据。但是随着一件物证的出现,开始改变了我的想法。
施公(翻阅卷宗):你说,是什么?
骆玉峰:血衣。
施公:血衣?
骆玉峰:对,沾血的衣裤。
施公:接着说。
骆玉峰(轻蔑地一笑):当林四有所松动之时,主审孟捕头、周捕头决定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一举挖出所有的犯罪物证!
施公:所有的物证?
骆玉峰:诸如凶器、染血的衣服,最重要的是,死者的尸身。
施公:林四怎么说?
骆玉峰:当问到这些东西时,他只说了句“河边壕沟”,就晕过去了。
施公:好好的一个人,如何会昏厥呢?
骆玉峰:据主审官孟昭义讲,为了突击审讯林四,他们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
施公(双目放光,盯着骆玉峰):等一等,骆知县。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口供,能够予以采信吗?
骆玉峰:司法程序上确有这样的规定。当然,如果不符合法理,我也不会任由下边人胡搞。
施公一笑,没有答话。
骆玉峰:不过既然有了口供,不论真假,县衙总得派人去查上一查。第二天天还不亮,孟捕头、周捕头就带着捕快按林四所说的方向,一路勘查,结果在他们家附近村口的壕沟里,发现有一处土质松动。捕快遂找来锹铲,向下便挖……
施公:嗯。
骆玉峰:挖了不到一尺,就从土里扒出个包裹——众人高兴,打开一瞧,嗬嗬,里面竟有一身带血的衣裤!
施公:此事颇令人费解。
骆玉峰:捕快们将血衣带回县衙,马上叫来那些工匠、与陆子建的妻子陈美兰,经过大家辨认,这套衣裤的确为陆子建失踪那天所穿。
施公:凶器又在何处?
骆玉峰:衙差在林家的厨房,搜出一把沾满血迹的菜刀。
施公:既有人证,又有物证,这不是可以具结上报了吗?贵县还要拖着我来这里干嘛——难道要我为你庆功祝贺?
骆玉峰(摇头不迭):哪里哪里,年兄你不知道,麻烦远不仅如此。
施公:还有什么麻烦?
骆玉峰:尸体。
施公:陆子建的尸体?
骆玉峰:不错,到现在为止,死者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叫我怎么结案?
施公:继续审讯林四。他既能说出血衣裤的下落,焉能不晓得尸首埋在哪儿?
骆玉峰:奇就奇在这。接下来几天,审问林四,他虽然供出了几个埋尸的地方,但捕快们前去挖掘,均扑了个空。包括今天的河边之行。
施公:陆子建的尸体一直不出现?这令人奇怪万分。事情怎么会这样呢?
骆玉峰(将身子坐回椅子):年兄在侦缉破案上的本事,那是最令人佩服不过。此番前来,定能助我勘破奇案、不负众望。
施公打断:骆知县休要虚奉,我又不是神仙。加之公务在身,实实不能过多逗留,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
骆玉峰言辞恳切:年兄这是不愿帮我了?
施公:骆知县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此等些许小案,在你岂非信手拈来?何须他人相助?
骆玉峰:你就不要跟我开玩笑了。咱们共事多年,你想必晓得,我有偏头疼的毛病。
施公:这个,倒略知一二。
骆玉峰:我这病,一痛起来,药石罔效,恰好溧水县这边乡村有个七十余岁的老中医,陶元菊,擅治此病。辅以针灸,效果更佳。这不,这两天我偏头痛又犯了,寝食难安。小弟打算今夜就赶往乡下,延医治疗。
施公一时不明白:你什么意思?
骆玉峰嘻嘻一笑:你既来此,我索性将陆子建失踪一案托付于你,依例断处。年兄精通刑律,擅于侦破,定然不负所托。
施公:贤弟这话何从说起,我不过一个过客。路过溧水,权且盘桓,官衙之事岂可越俎代庖?
骆玉峰:不打紧,不打紧。县衙里也没有大事,填写公文,申详具奏,依样画葫芦便是。眼下棘手的失踪案子有线索最好,没有就任其搁置。当它不存在就是。年兄只管在此逍遥几日。溧水虽小,颇负盛名,唐李阳冰曾担任县令,迎奉诗仙李白,筑建草堂。乃千古流传之佳话。其遗迹至今可寻。待小弟治病回来与年兄前往,小酌如何?
施公:不可,不可,我此来溧水,只为许多时不见贤弟,叙叙阔别之情。你还是不要强人所难。
骆玉峰(拱手一拜,从腰间解下官印):这有何难?我已吩咐乌师爷,这里官署衙务,刑房掌案,你一人管治。捕快皂隶,牢头禁子,也由你一手分拨。年兄还是不要推卸。念在多年交情,给小弟一点时间去治愈头痛?
施公左右为难:这个……
踌躇之际,骆玉峰已然将印信放在桌上,飘然出屋。
第 2 集
2—1 书斋 夜 内
夜已深沉,谯楼早起了更。
书案上铜烛台的烛火映照在施公略显苍白的面颊上。
英公然:这个罗知县,怎么好说走就走了?
施公:他原有头痛之疾,近日发作,疼不能忍。去往乡间诊治……
英公然将一应文牍、案卷、簿册全数抱过。
堆在桌上。
英公然:这里一堆乱事,丢给我们,可怎么弄?
施公:让你干点活,别怨气冲天——难道你还怕受到牵连吗?
英公然担心:我一个小小统领,受什么连累?倒是大人您,卷入太深,反而不容易摆脱。
施公:如何决断,我自有分寸。
凑近灯下,翻了翻卷宗,又无奈地合上。
施公:无论怎么看,这包工头林四杀人的动机都不能够成立。可是为何桩桩件件不利的证据都指向于他呢?
英公然犹豫:大人,你真想接管这个案子。
施公:反正我们现在又没有事情可做,就当打发日子吧。否则坐在屋里干么?你也知道,一遇到无事可做的时候,我会心绪不宁。
英公然:依我看,还是少管闲事。
施公:况且这对于你,一个想当名捕的官府中人,不也是一个绝佳的锤炼机会吗。
英公然:就算想管,也无处入手。我们今天才来溧水,对于此案的详情本末一无所知,该怎么来查起?
施公:如果你想查案,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被千头万绪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抓住主线,直达中心。这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冠怒张,枝叶纷披,但是主干只有一个。
英公然:你说林四?
施公:我总觉得这个包工头作案的理由过于牵强,于情理不合,可一时又找不出破绽所在。
英公然:要是咱们不能推翻原来的判定,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证据,这个林四会不会被判处死刑?
施公:这很有可能。尤其上面对这个案子追的又紧!
英公然思虑:可要说他没杀人,为何又能准确地指出血衣裤的埋藏之地?从他家又搜出行凶的器械……
施公:这也正是我目前百思不解之处。
英公然:该从何查起?
施公(突然起身):你去通知乌师爷,速来县衙,我要去狱中,连夜提审林四!
英公然嘀咕:提审林四?
2—2 监狱 夜 内
灯光昏暗,气氛阴森。
走廊内不时有禁卒来回巡视。
门口把守着掮刀持枪的官府兵丁。
2—3 书斋 夜 内
乌师爷走进书房。
头戴一顶黑弁帽,身穿紫色便袍。
留一撮山羊胡子。
乌师爷(双手一抱):见过施大人。
施公:血迹?
骆玉峰:不错。这些血迹新鲜,尚没有凝固。可见滴落的时间并不长。
施公:如此容我问一句,林四本人,是如何来解释这些洒落在地上的鲜血?
骆玉峰:据林四讲,当天晚上他见众人上门,一是热情好客,再一个觉得菜肴不够丰盛,于是让老婆宰杀了一只鸡。炖给大家吃。谁知这个女人笨手笨脚,斩了一刀,那只鸡并没有死,扑着翅膀满院子乱飞。这些血迹应该就是那时留下的。
施公:这段供词得到证实了没有?
骆玉峰:我们通过对当事人逐一排查、讯问,证明那晚桌上确实有一盆大枣老姜枸杞炖鸡块,而且林四的妻子王氏也承认,那天关于杀鸡不死的细节完全属实,并非胡编。
施公:那你有没有问过王氏,当天晚上,陆子建究竟是何时从她家出走的?
骆玉峰:这女人也说不太清楚。他们这些人在外间喝酒,她在屋里做针线,只道是恍惚三更天左右。
施公:当时陆子建状况如何?
骆玉峰:喝的酩酊大醉,一步三摇,说话连舌头都有些短了。
施公:告别之时王氏出门了吗?
骆玉峰:王氏本来在屋内缝补衣服,听到男人在外间叫,说陆兄弟喝多了,迤逦歪斜,怕他磕碰,所以要送他一程。王氏这才从里屋走出……
施公(端起茶盅,慢慢饮了一口):噢,当晚林四还曾亲自送过陆子建。
骆玉峰:是这样。
施公:那他又是什么时候回到家?
骆玉峰:大约半个时辰以后。
施公:送一个人而已,为何要去那么久?
骆玉峰:据王氏讲,林四将陆子建送出村口,因为对方再三推让,他也就没往前走。折头返回。走了二三十步,忽然觉得酒劲上来,头昏眼花,就在路旁的柳树下吐了几口。又坐了一阵,方觉轻松。
施公:关于这个说法,除了王氏,当事人还能找到其他的证人吗?
骆玉峰:那会儿已是三更天左右,夜色昏黑,街上寂寥,到哪里去找人?
施公脸色不愉:大凡杀人,必有动机。陆子建与林四先前虽有嫌隙,产生矛盾,但经过大伙的解劝,已然和好。他为何还要以身试法,犯下如此的弥天大罪?
骆玉峰思量: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他大量饮酒之后,头脑发昏,失去了判断的理性,这时忽又想起两人往日恩怨……
施公不能苟同:这仅仅是你的猜测,推断,中间还缺少大量的相关证据。
骆玉峰:当时陆子建的妻子陈美兰一口咬定,是曾有宿怨的包工头林四将其男人杀害,如不秉公而断,她要上诉州衙。我们不得已才将林四收监。
施公:那就怪了。按《大清律》规定,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嫌犯一般不能无限羁押。为何林四至今仍旧在狱中?
骆玉峰:这也是下官费思难解之处。
施公:骆知县这是哪里话?有何不解之处,可否说来我听听?
骆玉峰(起身,在屋内慢慢踱步):我昔日与年兄供职刑部,担任巡检吏,岂能不通晓法理?虽然看上去林四乃为本案重要疑犯,但若是没有相关物证支撑,也不能长久拘押。
施公(摆弄案卷,若有所思):明白就好。
骆玉峰:最近都察院御史台的廖大人,回乡丁忧,路过本地……
施公:廖云笙?
骆玉峰:正是,廖大人上达知府,严令督促迅速结案上报。年兄你也知道,御史台那帮言官,虽然品秩不高,但一封弹劾奏折能直达天听!又个个簧口利舌,长嘴乌鸦一般,岂是轻易可以招惹的?
施公:哼,你也知道厉害。
骆玉峰:大家只好连夜突审,穷追不舍,上面知府大人又限定了破案期限,先是三天,不得口供。又是五天,仍然没有结果——唉,为了这个案子、连负责刑讯的两位县衙捕头都挨了板子。
施公:竟有此事?
(闪回)
1—23 县衙公堂 日 内
周剑、孟昭义上来。
跪下叩头。
骆玉峰:限你二人五日之内,将本案凶手拿获,如有迟延,重罪不饶。
周剑:老爷,此案尚无一点线索,到目前为止,甚至连死者陆子建的尸首都没有找到,又往何处去缉拿凶手?
骆玉峰(拍案):无用奴才,连这点事都办不了,还在本县应役吗?分明偷闲躲懒、存心抗命?来呀,给我拉下去打!
两边衙差发一声喊,将周、孟二捕头按倒。
每人打了十五板。
(闪回结束)
1—24 书斋 夜 内
骆玉峰蹙眉。
长叹不止。
骆玉峰:州府限期破案,时间紧迫。大家百思无计,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目前已知的唯一线索林四身上。
施公:看来不是刑讯那么简单——跟我说,你们是不是对疑犯用刑逼供?
骆玉峰矢口否认:这不可能。我曾经三令五申,不许私自动刑。
施公:后来怎样?
骆玉峰:经过两天一夜的突审,林四的防线终于全面崩溃,他双手捧脸,失声痛哭。全部彻底地交代了自己由怨生恨、一时糊涂犯下的杀人罪行。
施公不信:真有此事?
骆玉峰转身,从架子上又取出一札卷宗。
放在桌上。
骆玉峰:这里有他亲笔画押的供词。
施公:我还是觉得林四的杀人动机不够充分。
骆玉峰:一开始我也不相信,再三叮嘱办案差役、捕头,人命关天,一定要注重证据。但是随着一件物证的出现,开始改变了我的想法。
施公(翻阅卷宗):你说,是什么?
骆玉峰:血衣。
施公:血衣?
骆玉峰:对,沾血的衣裤。
施公:接着说。
骆玉峰(轻蔑地一笑):当林四有所松动之时,主审孟捕头、周捕头决定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一举挖出所有的犯罪物证!
施公:所有的物证?
骆玉峰:诸如凶器、染血的衣服,最重要的是,死者的尸身。
施公:林四怎么说?
骆玉峰:当问到这些东西时,他只说了句“河边壕沟”,就晕过去了。
施公:好好的一个人,如何会昏厥呢?
骆玉峰:据主审官孟昭义讲,为了突击审讯林四,他们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
施公(双目放光,盯着骆玉峰):等一等,骆知县。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口供,能够予以采信吗?
骆玉峰:司法程序上确有这样的规定。当然,如果不符合法理,我也不会任由下边人胡搞。
施公一笑,没有答话。
骆玉峰:不过既然有了口供,不论真假,县衙总得派人去查上一查。第二天天还不亮,孟捕头、周捕头就带着捕快按林四所说的方向,一路勘查,结果在他们家附近村口的壕沟里,发现有一处土质松动。捕快遂找来锹铲,向下便挖……
施公:嗯。
骆玉峰:挖了不到一尺,就从土里扒出个包裹——众人高兴,打开一瞧,嗬嗬,里面竟有一身带血的衣裤!
施公:此事颇令人费解。
骆玉峰:捕快们将血衣带回县衙,马上叫来那些工匠、与陆子建的妻子陈美兰,经过大家辨认,这套衣裤的确为陆子建失踪那天所穿。
施公:凶器又在何处?
骆玉峰:衙差在林家的厨房,搜出一把沾满血迹的菜刀。
施公:既有人证,又有物证,这不是可以具结上报了吗?贵县还要拖着我来这里干嘛——难道要我为你庆功祝贺?
骆玉峰(摇头不迭):哪里哪里,年兄你不知道,麻烦远不仅如此。
施公:还有什么麻烦?
骆玉峰:尸体。
施公:陆子建的尸体?
骆玉峰:不错,到现在为止,死者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叫我怎么结案?
施公:继续审讯林四。他既能说出血衣裤的下落,焉能不晓得尸首埋在哪儿?
骆玉峰:奇就奇在这。接下来几天,审问林四,他虽然供出了几个埋尸的地方,但捕快们前去挖掘,均扑了个空。包括今天的河边之行。
施公:陆子建的尸体一直不出现?这令人奇怪万分。事情怎么会这样呢?
骆玉峰(将身子坐回椅子):年兄在侦缉破案上的本事,那是最令人佩服不过。此番前来,定能助我勘破奇案、不负众望。
施公打断:骆知县休要虚奉,我又不是神仙。加之公务在身,实实不能过多逗留,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
骆玉峰言辞恳切:年兄这是不愿帮我了?
施公:骆知县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此等些许小案,在你岂非信手拈来?何须他人相助?
骆玉峰:你就不要跟我开玩笑了。咱们共事多年,你想必晓得,我有偏头疼的毛病。
施公:这个,倒略知一二。
骆玉峰:我这病,一痛起来,药石罔效,恰好溧水县这边乡村有个七十余岁的老中医,陶元菊,擅治此病。辅以针灸,效果更佳。这不,这两天我偏头痛又犯了,寝食难安。小弟打算今夜就赶往乡下,延医治疗。
施公一时不明白:你什么意思?
骆玉峰嘻嘻一笑:你既来此,我索性将陆子建失踪一案托付于你,依例断处。年兄精通刑律,擅于侦破,定然不负所托。
施公:贤弟这话何从说起,我不过一个过客。路过溧水,权且盘桓,官衙之事岂可越俎代庖?
骆玉峰:不打紧,不打紧。县衙里也没有大事,填写公文,申详具奏,依样画葫芦便是。眼下棘手的失踪案子有线索最好,没有就任其搁置。当它不存在就是。年兄只管在此逍遥几日。溧水虽小,颇负盛名,唐李阳冰曾担任县令,迎奉诗仙李白,筑建草堂。乃千古流传之佳话。其遗迹至今可寻。待小弟治病回来与年兄前往,小酌如何?
施公:不可,不可,我此来溧水,只为许多时不见贤弟,叙叙阔别之情。你还是不要强人所难。
骆玉峰(拱手一拜,从腰间解下官印):这有何难?我已吩咐乌师爷,这里官署衙务,刑房掌案,你一人管治。捕快皂隶,牢头禁子,也由你一手分拨。年兄还是不要推卸。念在多年交情,给小弟一点时间去治愈头痛?
施公左右为难:这个……
踌躇之际,骆玉峰已然将印信放在桌上,飘然出屋。
第 2 集
2—1 书斋 夜 内
夜已深沉,谯楼早起了更。
书案上铜烛台的烛火映照在施公略显苍白的面颊上。
英公然:这个罗知县,怎么好说走就走了?
施公:他原有头痛之疾,近日发作,疼不能忍。去往乡间诊治……
英公然将一应文牍、案卷、簿册全数抱过。
堆在桌上。
英公然:这里一堆乱事,丢给我们,可怎么弄?
施公:让你干点活,别怨气冲天——难道你还怕受到牵连吗?
英公然担心:我一个小小统领,受什么连累?倒是大人您,卷入太深,反而不容易摆脱。
施公:如何决断,我自有分寸。
凑近灯下,翻了翻卷宗,又无奈地合上。
施公:无论怎么看,这包工头林四杀人的动机都不能够成立。可是为何桩桩件件不利的证据都指向于他呢?
英公然犹豫:大人,你真想接管这个案子。
施公:反正我们现在又没有事情可做,就当打发日子吧。否则坐在屋里干么?你也知道,一遇到无事可做的时候,我会心绪不宁。
英公然:依我看,还是少管闲事。
施公:况且这对于你,一个想当名捕的官府中人,不也是一个绝佳的锤炼机会吗。
英公然:就算想管,也无处入手。我们今天才来溧水,对于此案的详情本末一无所知,该怎么来查起?
施公:如果你想查案,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被千头万绪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抓住主线,直达中心。这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冠怒张,枝叶纷披,但是主干只有一个。
英公然:你说林四?
施公:我总觉得这个包工头作案的理由过于牵强,于情理不合,可一时又找不出破绽所在。
英公然:要是咱们不能推翻原来的判定,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证据,这个林四会不会被判处死刑?
施公:这很有可能。尤其上面对这个案子追的又紧!
英公然思虑:可要说他没杀人,为何又能准确地指出血衣裤的埋藏之地?从他家又搜出行凶的器械……
施公:这也正是我目前百思不解之处。
英公然:该从何查起?
施公(突然起身):你去通知乌师爷,速来县衙,我要去狱中,连夜提审林四!
英公然嘀咕:提审林四?
2—2 监狱 夜 内
灯光昏暗,气氛阴森。
走廊内不时有禁卒来回巡视。
门口把守着掮刀持枪的官府兵丁。
2—3 书斋 夜 内
乌师爷走进书房。
头戴一顶黑弁帽,身穿紫色便袍。
留一撮山羊胡子。
乌师爷(双手一抱):见过施大人。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