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542
阅读:781
发表:2023/3/14 修改:2023/9/27
180章 历史 小说
《荆公为政》第86章:王府迎亲
1-2
…
85
86
87
…
180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86章 王府迎亲
荆公收到文状,当即奏明圣上。
神宗心心念念不忘石越,问道:“此次查验磨勘如此顺利,石越可有贡献?”
荆公回道:“商主簿说,此次若非子明连夜广布流言,实难很快获取虞椒、谯阳等县磨勘行贿的证据。”
神宗更是高兴,赞道:“石越果非凡才也。”
君臣二人商议,最后决定由大理寺卿许遵牵头,从三法司各抽派二人,直接去虞椒、谯阳提审两位县令。在珠宝店老板提供的证据面前,二位县令只得如实承认,共供出三年来为磨勘及举荐人行贿受贿官员共一百三十六人次;共计贿品有黄金二千八百四十两,玉如意一千六百柄,珍珠手串一千七百串,绸绢八百五十匹,高级野参六百三十五斤,紫赤灵芝二百五十斤,貂裘一百件。其中同收黄金白银过五百两以上、珍珠玉器十件以上、绸绢十匹以上、貂裘两件以上共十八人,其余受贿多少不等。
听过禀奏,神宗震怒,当即问大理寺卿:“根据大宋律法,这些官员该当何罪?”
许遵回道:“陛下,根据《宋刑统》,诸监临主司受财而枉法者,一尺仗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根据目下行贿受贿之事实,至少有十人以上已达极刑,三十人已达刺字流放……”
神宗一怔,想到贪墨官员如此之多,且受刑之重,一时拿捏不定,只得将几位宰执召到偏殿,待环坐后,问道:“此次磨勘受贿官员之多,受贿数额之大,朕考虑,能否对重刑者减半处治?”
荆公立马奏道:“陛下,此万万不可,这是大宋律法所规定,何能随意更改?”
左相曾公立略作沉思,说道:“王大人错了,大宋律法也有改动的先例。真宗朝就曾下诏,对赃重及情理蠹害者并未处以重刑,只是将他们赶出京师,仍授以诸州参军之职,其余轻者改授判司,京朝官、幕职、令录簿尉等第甄续。这是先帝的仁慈,宽大为怀呀。”
荆公争辩道:“真宗帝虽是仁义之君,以宽大为怀,体恤百官,而正是这种宽大为怀的体恤,扭曲了我朝赃吏不得叙用的规定,惩治赃吏的律法开始松弛,致使后来我朝贪墨屡禁不止,祸害无穷,大有危及大朝根基之虞。”说到此,荆公已激动得须髯抖动,“陛下,治国有法,兴国更得依法,有法不依,虫鼠竞噬,国体必丧。官员是朝廷的脊檩栋梁、股肱臂膀,官员若不忠耿正直清廉,仅凭狗苟蝇营贿赂买官,如此的平庸龌龊之官,何能支撑朝纲,何能舒畅朝政?陛下,开宝六年,李守信受诏贩卖秦陇木材,被查贪污巨万官钱,先帝毫不手软,将其处之弃市,没收全部家产,方使贪官污吏一时大有收敛。现在的磨勘,正是为选拔官员择优劣汰,而磨勘中的作弊,恰恰混淆了朝廷遴选官员的初衷,若执法不严,让平庸者、拍马溜须者凭贿赂混进朝廷,既是削弱了朝廷的稳固,更是阻塞了政令的畅通,如此摧毁朝廷根基之弊病,如何还能对他们讲仁义,行宽大呢?”
参政王珪也说道:“陛下,通过这次对磨勘贿赂的查验,臣以为,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不仅对违法者不能减半处治,更应该恢复我大宋初期的律法,对京朝、幕职州县官犯赃除名发配诸州者,纵逢恩赦,所在不得放还,有司不得续用的规定外,更应对那些不论是官非官的行贿者,一律同样加倍重罚,同时对朝廷派下去监察的官员也要加以监督,一旦发现他们知法犯法,更应罪加一等。”
不停捋须的荆公更是赞同,说道:“王参政说得极是。臣建议,此后对官员的磨勘、遴选,一定得有一套完善的惩治买官贿官的律法新规。”
神宗见两位宰相都在眼巴巴等着自己拿主张,经一番斟酌,只得说道:“就依二位王卿说的办理,将此次磨勘中出现的所有贪墨官员一律按大宋律法,请——”
神宗本想让荆公牵头处理,但想到荆公家中近日有喜事,不好耽搁;就瞅了左相曾公立一眼,见他年迈,又于心不忍,最后将目光投到右相陈甚之面前,说道:“此案牵涉的官员甚多,还请陈丞相出面,与三法司协同处理后,再将详情具奏朕知。”
陈甚之见圣上已说到这份上,只得施礼答应。
荆公见磨勘案告一段落,于是请了假,回府为长子王雱筹办婚事。
“准备得怎样了?”趁夫人帮着更换朝服时,荆公问道。
“你不是问过了,如何又问?”夫人吴氏边为荆公换服装边嗔怪道。
荆公“哦哦”两声,说道:“这是大事,我是担心是否有遗漏,这才多问了。”
吴氏数落道:“帖子已交换了,‘许口酒’、‘回鱼箸’已送过去了。你不是说,现在朝廷事多,你只有几天假,好友就不接了,只把近亲和庞府那边的人接过来,办上三五桌就行了;办酒的大菜已买齐,红白案大厨已请好,他们在接亲的头天就过来。只有请柬,你说他人写了不够尊重,这事只有等你了。”
荆公见夫人安排得有条不紊,想到儿子的新婚大事,自己过问得少,甚是愧疚,听说要他写请柬,自是觉得应该,于是回到书房,拿出请柬,一一写好,再找管家王水安排人手,先送了自己和王雱母舅家的亲戚,以及女婿吴安持、毛脚女婿蔡卞两家的父母。江宁同父异母的两位长兄更是早派人去接了,一两日便到。安国安礼是自家兄弟,侄儿办大事,自是无须下请柬。
接亲的前三天,荆公备了礼品,亲自到城北金水河南司马府,请月老司马君实届时领着队伍去庞府迎亲。
司马光见荆公送来锦袍、罗绢及京城最好的糕点,笑着连连捋着胡须说道:“介甫啊,你这不是把老夫看外了?你我是何等关系,贤侄办终身大事,老夫跑点腿,还不是理所该当,如何带来这么多贵重的东西呢?”
荆公再三感谢道:“迎亲那天,庞府那边还烦君实兄多多担待。”
司马光满口答应:“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迎亲前一天,司马光已带了王府的凤冠霞帔、婚衣、镜、粉等去庞家下了催妆礼,庞家自然也回送新姑爷锦衣、花团、幞头等娉礼。
按照规矩,女方当天也派人去男方家布置新房,铺设婚床,挂上喜庆的幔帐,摆放好嫁妆等等,只等第二天新娘新郎进入洞房……
迎亲这天一早,荆公将三弟安礼喊到面前,交待道:“三弟,这日客人多,在接待方面你得细心点,千万别出差池。”
安礼说:“大哥放心,小弟自会安排。”
荆公知道三弟办事沉稳,自是放心;又与夫人吴氏商量,亲家那边人来了,该在哪儿休息,该由谁来接待,该由哪些人作陪等等,一一作了安排。
就在这时,检正五房公事曾布带着两个陌生人匆匆进来。
荆公以为是来送礼的,说道:“子宣来了,快到客厅坐。”
曾布摇头道:“大人,我们有急事相告。”说过,匆匆找了一圈,打听到负责礼仪的是安礼,过去将礼包送了,又回到荆公面前,“大人,这天是大喜的日子,子宣本不该来打扰,但事关紧要,又无人敢管,下官不得不来禀告大人。”
荆公见曾布神色慌张,问道:“出了何事?”
荆公收到文状,当即奏明圣上。
神宗心心念念不忘石越,问道:“此次查验磨勘如此顺利,石越可有贡献?”
荆公回道:“商主簿说,此次若非子明连夜广布流言,实难很快获取虞椒、谯阳等县磨勘行贿的证据。”
神宗更是高兴,赞道:“石越果非凡才也。”
君臣二人商议,最后决定由大理寺卿许遵牵头,从三法司各抽派二人,直接去虞椒、谯阳提审两位县令。在珠宝店老板提供的证据面前,二位县令只得如实承认,共供出三年来为磨勘及举荐人行贿受贿官员共一百三十六人次;共计贿品有黄金二千八百四十两,玉如意一千六百柄,珍珠手串一千七百串,绸绢八百五十匹,高级野参六百三十五斤,紫赤灵芝二百五十斤,貂裘一百件。其中同收黄金白银过五百两以上、珍珠玉器十件以上、绸绢十匹以上、貂裘两件以上共十八人,其余受贿多少不等。
听过禀奏,神宗震怒,当即问大理寺卿:“根据大宋律法,这些官员该当何罪?”
许遵回道:“陛下,根据《宋刑统》,诸监临主司受财而枉法者,一尺仗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根据目下行贿受贿之事实,至少有十人以上已达极刑,三十人已达刺字流放……”
神宗一怔,想到贪墨官员如此之多,且受刑之重,一时拿捏不定,只得将几位宰执召到偏殿,待环坐后,问道:“此次磨勘受贿官员之多,受贿数额之大,朕考虑,能否对重刑者减半处治?”
荆公立马奏道:“陛下,此万万不可,这是大宋律法所规定,何能随意更改?”
左相曾公立略作沉思,说道:“王大人错了,大宋律法也有改动的先例。真宗朝就曾下诏,对赃重及情理蠹害者并未处以重刑,只是将他们赶出京师,仍授以诸州参军之职,其余轻者改授判司,京朝官、幕职、令录簿尉等第甄续。这是先帝的仁慈,宽大为怀呀。”
荆公争辩道:“真宗帝虽是仁义之君,以宽大为怀,体恤百官,而正是这种宽大为怀的体恤,扭曲了我朝赃吏不得叙用的规定,惩治赃吏的律法开始松弛,致使后来我朝贪墨屡禁不止,祸害无穷,大有危及大朝根基之虞。”说到此,荆公已激动得须髯抖动,“陛下,治国有法,兴国更得依法,有法不依,虫鼠竞噬,国体必丧。官员是朝廷的脊檩栋梁、股肱臂膀,官员若不忠耿正直清廉,仅凭狗苟蝇营贿赂买官,如此的平庸龌龊之官,何能支撑朝纲,何能舒畅朝政?陛下,开宝六年,李守信受诏贩卖秦陇木材,被查贪污巨万官钱,先帝毫不手软,将其处之弃市,没收全部家产,方使贪官污吏一时大有收敛。现在的磨勘,正是为选拔官员择优劣汰,而磨勘中的作弊,恰恰混淆了朝廷遴选官员的初衷,若执法不严,让平庸者、拍马溜须者凭贿赂混进朝廷,既是削弱了朝廷的稳固,更是阻塞了政令的畅通,如此摧毁朝廷根基之弊病,如何还能对他们讲仁义,行宽大呢?”
参政王珪也说道:“陛下,通过这次对磨勘贿赂的查验,臣以为,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不仅对违法者不能减半处治,更应该恢复我大宋初期的律法,对京朝、幕职州县官犯赃除名发配诸州者,纵逢恩赦,所在不得放还,有司不得续用的规定外,更应对那些不论是官非官的行贿者,一律同样加倍重罚,同时对朝廷派下去监察的官员也要加以监督,一旦发现他们知法犯法,更应罪加一等。”
不停捋须的荆公更是赞同,说道:“王参政说得极是。臣建议,此后对官员的磨勘、遴选,一定得有一套完善的惩治买官贿官的律法新规。”
神宗见两位宰相都在眼巴巴等着自己拿主张,经一番斟酌,只得说道:“就依二位王卿说的办理,将此次磨勘中出现的所有贪墨官员一律按大宋律法,请——”
神宗本想让荆公牵头处理,但想到荆公家中近日有喜事,不好耽搁;就瞅了左相曾公立一眼,见他年迈,又于心不忍,最后将目光投到右相陈甚之面前,说道:“此案牵涉的官员甚多,还请陈丞相出面,与三法司协同处理后,再将详情具奏朕知。”
陈甚之见圣上已说到这份上,只得施礼答应。
荆公见磨勘案告一段落,于是请了假,回府为长子王雱筹办婚事。
“准备得怎样了?”趁夫人帮着更换朝服时,荆公问道。
“你不是问过了,如何又问?”夫人吴氏边为荆公换服装边嗔怪道。
荆公“哦哦”两声,说道:“这是大事,我是担心是否有遗漏,这才多问了。”
吴氏数落道:“帖子已交换了,‘许口酒’、‘回鱼箸’已送过去了。你不是说,现在朝廷事多,你只有几天假,好友就不接了,只把近亲和庞府那边的人接过来,办上三五桌就行了;办酒的大菜已买齐,红白案大厨已请好,他们在接亲的头天就过来。只有请柬,你说他人写了不够尊重,这事只有等你了。”
荆公见夫人安排得有条不紊,想到儿子的新婚大事,自己过问得少,甚是愧疚,听说要他写请柬,自是觉得应该,于是回到书房,拿出请柬,一一写好,再找管家王水安排人手,先送了自己和王雱母舅家的亲戚,以及女婿吴安持、毛脚女婿蔡卞两家的父母。江宁同父异母的两位长兄更是早派人去接了,一两日便到。安国安礼是自家兄弟,侄儿办大事,自是无须下请柬。
接亲的前三天,荆公备了礼品,亲自到城北金水河南司马府,请月老司马君实届时领着队伍去庞府迎亲。
司马光见荆公送来锦袍、罗绢及京城最好的糕点,笑着连连捋着胡须说道:“介甫啊,你这不是把老夫看外了?你我是何等关系,贤侄办终身大事,老夫跑点腿,还不是理所该当,如何带来这么多贵重的东西呢?”
荆公再三感谢道:“迎亲那天,庞府那边还烦君实兄多多担待。”
司马光满口答应:“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迎亲前一天,司马光已带了王府的凤冠霞帔、婚衣、镜、粉等去庞家下了催妆礼,庞家自然也回送新姑爷锦衣、花团、幞头等娉礼。
按照规矩,女方当天也派人去男方家布置新房,铺设婚床,挂上喜庆的幔帐,摆放好嫁妆等等,只等第二天新娘新郎进入洞房……
迎亲这天一早,荆公将三弟安礼喊到面前,交待道:“三弟,这日客人多,在接待方面你得细心点,千万别出差池。”
安礼说:“大哥放心,小弟自会安排。”
荆公知道三弟办事沉稳,自是放心;又与夫人吴氏商量,亲家那边人来了,该在哪儿休息,该由谁来接待,该由哪些人作陪等等,一一作了安排。
就在这时,检正五房公事曾布带着两个陌生人匆匆进来。
荆公以为是来送礼的,说道:“子宣来了,快到客厅坐。”
曾布摇头道:“大人,我们有急事相告。”说过,匆匆找了一圈,打听到负责礼仪的是安礼,过去将礼包送了,又回到荆公面前,“大人,这天是大喜的日子,子宣本不该来打扰,但事关紧要,又无人敢管,下官不得不来禀告大人。”
荆公见曾布神色慌张,问道:“出了何事?”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