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61028
阅读:9752
发表:2016/4/8
都市,校园
小说
情侣春归来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老妈秀兰平静地说:我们不怕,孩子呀,你也别怕,要坚强些。
她也马上反应极快地说:那---这么说,就是要继续斗喽?
她爸海彬也如此坚决地说:对,就是要敢于斗这些人。
但她海琴却显得极为痛苦地说:我们家都没人看得起喽,就我出门都挺显得孤零零的,都找不到跟谁说上一句话哩。
这时当妈的秀兰听了,基本上弄明白她又想到了自己的学校生活。这时,作为母亲的秀兰便不得不这样对她说:兰儿呀,我们都要有点勇气才行啊。
“咋的?”她问问老人,连眼球一时间都闪现出了亮光,挺亮晶晶地望着双亲发呆。
可老两口却不约而同地欢呼道:春天来了------
“来了?来了可干什么呢?”她更显得惊喜地说。
当妈的秀兰这样对孩子说:春天可以鼓足我们从绝望中重新振作新的勇气,鼓励我们下决心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同时又急促地问道:我懂了,阿爸、阿妈,我能不能有那种精神呢?
当老爸的可坚决地说:你不但要有,且还要---。
她默默了有好一会儿才说:我要把书读好,努力做个诚实的人,永远听你们的话,听党的话。她海琴就这样挺高兴地说了。
这天,她从两老的嘴里头探得来了不少的课外知识,初步懂得了人世间的“变幻莫测”。她说她跟老的学得了别人所没有学到的知识,这“知识”又无形中更增强了她年幼的灵魂的进化,激发了自己的精神、意志。勇气更大了。使得她不再为双亲是“黑帮”人物而深感痛苦、悲凉,乃至多灾多难的家庭了。
就是这新年春天,这家老少三口已不再显得满面愁容啦。她很乖痴地在双亲的身边认真学习,一本书接一本书认真地看下去,直到能默默稍微思考一下便可把它写下来。两老也常常指导她学习,帮助她解答一些疑难问题。他们老的早把全部心思都放到了自己研究领域中去。她的老爸海彬每晚都在苦苦思索,继续探讨新的东西,力求取得新的学问。她再也不哭不闹了。自己在家里静静地看书,当妈妈的又还教她多钻研基础知识,解答一些她还没真正弄懂的练习题,老人说,凡遇着不懂的东西要多问问老人。也恰恰是在这一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地飞上蓝天,它终于向全世界宣告:科学已战胜了造化的庄严。确实,人类正不断聪明,从个人到群体都在不断努力奋斗。天才是离不开美好的时代,它同落后的封建意识相比,可说已隔了“千年”、“万年”啦。他们深信自己付出的汗水终究会获得成功,获得胜利的。从此以后,他们就暗暗庆幸。孤独的心一天天走向更加坚定。有一次,上面下来调查。开始了认真查询他们家的真情实况,海家两口子的上级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战胜神权”的历史规律。对了,教育事业并非是社会主义的“向背”,是“影响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歪理邪说。其实,搞科研也好,搞创作也罢,这何曾不是为了使得祖国变得繁荣富强起来!过了好一段时间,上级才下公文来指示:要彻底地为他们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了才行呀。经过几次波折几次斗争,他们一家人才至于迎来了灿烂的曙光,最终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再补发给部分被扣去的工资。由于起初的文件还未正式下达要给他们海家进行彻底地平反昭雪他们才被扣上帽子的冤假错案,他们的“解放”在这一年还是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就是说,他海家老两口的工资还是很低的,一个仅领到手三十几块,而上级又总是不通知他们去上班。但是这对于一个从事科研工作和一个搞教育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来说,一来是他们海家两口子的“工作狂”一时间得不到发挥,二来是怪上级领导考虑得不够“周全”。也可以这么说吧,这主要是他们海家两口子的共同上级还要慎重考虑一番,即必须“按上级的文件办事”。不过,他们也不因此气馁啦,就是说,只要能“工作”就是“万幸”了。他们说了,党就是慈善的母亲,祖国好比一个大家庭。那么,母亲有生身之恩,祖国有养育之德。自己作为孩儿的难道不多一点为她尽力么?一旦想到这方面来,他们更应该抢时间,抓速度了。正是这年秋天,小海琴得到上中学读书了,从此,她又开始步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从刚刚上学的第一天起,她都按老人说的话做去,出了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外,课余时间还多钻研一些课外知识,特别更爱找些书报、杂志来读读,来思考。在学校里,她有好些次无不曾这样说过:自家要想多学到高深的知识,只有勤学苦钻,认真听讲,努力进取,不断探讨,多读名人名作,多研究作家的灵感,并不断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在阅读别人文章的同时,觉得要理通真意,要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着困难前进。海琴她们一家人都常常这样说:要时刻准备着,不惜一切代价去奋斗,去追求,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她海琴觉得好像只有一瞬间就跨到了七三年。七月份一来就是她的初中阶段结束了,紧跟着在同年九月份就进到新学校去念了书,也就是跨进了市一中去读高中。此后,她的眼界更宽了,见识也更广了。而同学也更多起来。当然,老师也新,同学也新,大家都变高变大了。她海琴走到这年头来,虽然只有十六虚岁,却已高过了妈妈,她没发现自己转眼间变成了大人。她从此才说了自己长得真快,够快。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真的不等人呀。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她越学越想学,甚至一天到晚都在学习。渐渐地,她海琴结识得到了不少同学,还跟不少同学结成了“老情人”啦。正是在此时此地,她头一天认识的就是本班的一个男生——江波。打这以后,两个从陌生慢慢地变成了“老熟人”。慢慢儿,她也从他嘴里头,探得到了他江波的双亲也是搞科研工作的,且也跟她海家相类似——久遭大难,早被化成了“黑帮家庭”,且还挂上了名号“反革命的资产阶级走狗学者的代表”,遭蒙受的冤屈确实不轻。她还听得到老人还给拉进大牢里去蹬整整有三年时间哩。三年多前(即六八冬——七二年夏),据说他老妈就是为了这悲惨的命运才离开这凡间尘世到另一世界去。等到他们父子已完全获得解放时,他江波的老妈早已长眠于地下去整整有两年光阴了。命运好凄惨呀,可以说,比自己家的还更凄惨。她听了他讲述自己家的遭遇后在自己心里头直打寒战起来。她听他说他的老妈并非吃药而死的,也不是上吊死的,更不是自杀的,而是患重病死的,就是死在了家里头,这太值不得啦。本来那刚刚发现的肺结核是能够医治得了的,可偏偏就发生在那段不幸的凄惨岁月里——就是那段酷热的夏季。他江波记得清清楚楚的哟,医生曾对他说,无论他们咋办也医不好,因为,他们只是当医生的根本没药呀。就因为一人倒霉,全家倒霉,以至于日复一日,最后只好断气在床头上。当然,连老婆死了当丈夫的都不知道。那一天,他阿妈的死,是一朵白花也没有人送的,且也不敢有人送花给他江家,因为他们江家在政治上还没有解放。不仅没有一朵白花,连一块白布也没有挽在儿子的头上送老人上山安葬。就哪怕是一张白纸吧,也弄不到来盖在当妈的头部上面。他阿妈就在那样的炎炎夏日里离开尘世的,就像一朵飘然而去的晚云,又像拂晓前的星星,不知不觉就黯淡下去了。他江波的老妈死的那一天,是给围着看热闹的那伙叫“红色队伍”的人抬走的。儿子也不知道妈妈究竟被抬到了哪儿去。在他的记忆里,他江波记得他是被当大官的一脚给踢飞到了街心去了,并给抓着投掷到人家墙角街心去。从此,这个印象在他脑子里头,不管走到了何年何月去也永远抹不掉呀。他实在清楚得很,就是说哪怕一点儿他也忘不了。他江波记得,在阿妈刚刚过不了一会儿,一群耀武扬威的标枪队就匆匆忙忙地赶过来了,也正是这一天,是他江波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了。总而言之,妈妈是被那些佩戴红袖章的抢走的。他这样对她叙述起自家当年的不幸。他曾这样说道:自从给当官的给踢了一脚,几次被拎上来了又扔出去之后,他就没机会再回到原来的家啦,一天到晚都在大街小巷里徘徊。后来还到过很远的乡下去讨起饭吃来哩。那是七零年开春时起,他伙同乡间七、八个小孩子鬼混在一起,当了差不多有一年时间的流浪生活,直到后来阿爹去找到他了,他这才开始回到久别的城里来。他说着说着还掉下了一把心酸泪来。这时他还说到,当老妈将死的时候,他竟不知道当爸的给关在哪个监牢里,或是还在哪个审讯室里正接受当官的提审哩。他江波也正是这样说:当阿爸听说当孩子的妈突然死了,当爹的还昏过去了整整两、三天哩。这时他江波还说了,老爹一听说当儿子的江波还不知去向时,当爹的还两手紧抓铁门大哭大闹。偏偏等过了几天后老人才打听到当儿子的他仍在本市境内当流浪儿时,当爹的这才落了一块心,也才赶忙向监管人员求情,就恳求他们官人去帮他找找他的儿子回来。可这些人非但不理睬孩子的爹,还嘲讽道:你还敢想儿子?他可恨死你哩,他都曾这么说过了:老爹老妈竟然是这样的人,这可叫他在往后的日子里该怎么过日子哟。他说他再活下去已没什么意思了,前段时间就干脆跳河死去了。“卫兵”们干脆如此哄骗他说。
他江波的父亲一听到后又即刻昏死过去。这时他江波说了,他阿爹曾这样说过:从此我就感到这个社会实在太黑暗了。可当爸爸的又不得不这样想这样说:不过,党中央还在北京,毛主席还在北京呀,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会很快就被一时“得志的小人”给改变的,可最高统帅部咋要让这么一伙乱党乱国的奸臣贼子在到处张牙舞爪呢?为何国家领导人咋不赶快除掉“秦桧”、“魏忠贤”这样的败类呢?要赶紧点哟!广大人民蒙受的冤屈实在太悲哀了,实在太凄惨啦。他江波的老爹就是这样在心里想也是这样在心里头这么说呀。当然,他爹始终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伟大的毛主席呀,伟大的党中央,这些经过万里长征一路走过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在北京城里“指点江山”,最终总会替人民着想的。也许现在就开始清查“叛逆”吧!这些狗日的乱臣贼子呀,人民的死敌,你们终要垮台的。他江波说过,他爹曾在自己心里头这么想也这么说,最后,老人咬紧牙关咬破了齿,忍受了一天又一天,坚定最高领导人终有一天会解放到他们家来的,好不容易一个月过后,就听说林彪死了,党中央,毛主席已取得了彻底粉碎阴谋者的巨大胜利。我们的党又会很快及时下来解放受苦受难的“忠良”啦。就这样,一直蒙受冤假错案的他老爹也马上得到“平反昭雪”喽。从此以后,他们江家父子才重见了天日,真正享受到了太阳的光辉是那么的美好。他江波的爸爸出狱后,立马就奔赴“疆场”去奋不顾身战斗了。且也通过好几次调查,他江波的老爸终于找到了当儿子的他——江波。父子俩终于得到了相见,此时此刻,那激动的泪珠终于滚落了下来。他当孩子爹的实在太感谢了这个社会还是光明的啊。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蒙冤受屈的科技工作者终于有了归宿的家,有了自由之身,这是新时代赋予他们一片璀璨的曙光。在他江家的生活历程中,虽说有点儿曲折,但这和旧时代根本不同。他父子俩都深信:从今儿起,再也不会重演这么凄惨的悲剧了。因为,那随便给人扣上一顶帽子的坏蛋已被推翻了,叛党叛国者已被根除了,还用怕他干什么呢------
也正是到了七三年秋季,江波也终于得到上新学校去就读高中了,生活面从此就如同广阔的天空,他江波从此更加热爱新生活,热爱自由,热爱劳动,从一开始进校起,就不断地开始跟人接触、谈心、想办法找知心朋友,与人聊聊知心话题。而且,他江波希望何人都能理解得了他江波的心,知晓一点他过去的遭遇,了解了解当今社会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和历史曾经给予他们江家一段非同寻常的不幸。当然最容易接近得了他的正是她——海琴。两个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却也算是“异床同梦”。反正,没过好长时间去,同学之间的心与心便能联接在一起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个季度紧跟着另一个季度翻篇过去,海琴和江波两个终于成了心心相印的好朋友了。正是在她海琴完全了解得到他江波的真情实况后,她海琴就很愿意接近了他江波,更愿意跟他江波走在一块。从此,她海琴也愿意把自家的全部不幸都毫无保留地一一叙述了出来,她希望他能了解得了她海琴一家在刚刚过去的这几年来的不幸。他江波在此时此刻也不得不开始吟诵起白居易给世人留下的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她海琴知道,这句诗最恰当不过地表达出了他们两家的境遇。也许说,这世道里再也难有哪两个朋友的家庭与家庭之间就跟他们两家一模一样哟。为着这,她不仅更加需要接近他,还很愿意地跟了他---,同他结为相濡以沫的战友。两个在班上又爱学习,从不任意浪费、耽误一分一秒过。谁都在抓紧时间刻苦学习,认真完成当天作业,课余时间抓紧复习功课,以巩固所学知识。他们天天如此,平常到吃饭时候了都还不回家,总是坚持呆在教室里自习,做作业或看看其它书籍加深知识面。同时还要边读边议论,并谈谈自己和别人相关的学习方法。经常性地见到女方向男方指出男方听不懂的课,也常常听到男方跟女方讲讲女方很难弄得懂的习题。于是,几经来日方长,他们两个的感情也愈来愈加深了,后来谁也不愿离开了谁。从此,每天早上天未大亮,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开始上学校来了,而算来得早最先见到有人埋头在教室里学习的就是他们俩了。并且彼此间一问一答很上瘾,搞得大家都真弄不明白他俩是何时来到教室的。为着理想,他俩共同战斗在一起了。
第三章
海琴结识了江波,这消息非常灵通,很快就传遍了校内外啦。当初,有一些老师还骂了他们,同学们也斜着眼看他们,后来连校长、支书都知道了,在全校同学集会上,教务主任代表学校领导公开“批评”了他们俩。从此后,他们俩又痛苦了有好一长段日子。而且班主任老师还常常说:学生阶段,谁也不能够忙着考虑谈恋爱,---这会影响到学习的。他们岂敢顶一句嘴!于是,只好悄无声息地进入“秘密活动”啦。当时,他们又有一小段时间没讲过话。就连早上自习课两个也不敢走一路进教室了,这样的无味生活持续了将近半年时间。即使两个想在一块儿谈谈些话,都只好提前约会到远离学校的城边哪个僻静处去呆一会儿。可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的理想和信念始终改变不了他们的意志。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在一起了。渐渐儿,那些老师,以及他们的同学最终来都只好“熟视无睹”了,就是说,管他妈的别人咋议论也好喽,针对他俩,唯有懒得多管闲事了。没满一个学年,大家都知晓了他们俩是非常要好的一对,就活像“哥们”“姐们”义气的那种派头。但是,人家只是从作为同学间结合在一块,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能尽快实现得了远大目标而共同奋斗在一起,你只是一名旁观者又有啥子办法呢?你又有什么理由随便眼红人家呢?的确,他们俩也正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为了伟大的理想而努力结合在一起。其实,说起来,谁不想向着美好未来高攀?他和她谁不希望以后再也不走老爸老妈那样“波折”的路!因为多年来他们两家,当然也包括他们这一辈年轻人,十数载以来都一直遭受无情的打击,一直遭受浪花波涛的猛撞,你说还敢安心吗?不过,那毕竟是过去的年代过去的事啦。他们要有美满的幸福生活而不管一切地努力寻觅着,为了一生中能做出点微不足道的贡献而在苦苦追求,再追求。同学们每每见到他俩在一起时,便“呐喊”起来:他们今生要结合到一块儿来吧,否则咋会像这样!就是说,他们不可能只为了结成义兄义妹吧?说来大家的猜测也够真的吧,他们俩不是在建立一种正常的男女关系吗?大家都看到他俩确实比亲兄弟姊妹还亲。因为她海琴经常性到他江波家里去玩玩儿,还帮他买买点菜,帮帮他做些家务活。他江波的父亲又总爱夸奖她,说她真是“一个好姑娘”。确实,她海琴也真够算得上一位标准的“才女”啦。她海琴正同她阿妈一样,也是值得别人可敬可爱的,特别是年轻异性(当然也包括部分中年男子)。主要是她温柔贤惠,性格和蔼。她在她的家里头,从不会对老人怄气,也不曾挨两老的臭骂,而且也不愿跟别人吵架。在学校里更不爱跟同学惹祸。由此,他不管走到哪儿去,都常常得到别人的好评。有的甚至还想同她结为姊妹,况且她也常常带他上自家走走。她的父亲还特意拿起难得吃的零食招待他,且还做些好饭好菜留他在家里吃饭。她老妈更欢迎他常来他们海家玩玩儿。随便是哪一次去,两老都经常同他江波拉家常谈个没完没了的。他江波去海家多次了,海琴的父母还特意扯到他们的私事去。谁都很关心他们能早点成家立业,早点完成了大事才好。他江波经常帮助她做做零碎活,两个年轻人一向得到双亲的怜爱。老的认为这一对孩子真不愧是“孪生兄弟”。她双亲也巴望着,女儿她今生今世要是能够得到这么一位帅哥作伴侣那该多好呀!要是她小兰也能有命享受到这份幸福就OK了。然而,孩子呀,你能不能抓到这份幸福呢?不过,作为年轻人的他们两个也正是为了能够追求得到一份幸福而努力。他也在努力,她也在追求。他江波的父亲都很支持他们,并还规劝儿子想办法找条件去跟她海琴在一起,并说了将来他们两个的日子一定过得很幸福。终于有一天,他俩便开始悠闲地游逛马路,开始享受着两性间在一起倾心交谈的温馨。他们在一起共同憧憬着美好未来。正当他们站在马路中间时,外人纵眼一望,见到一对高挑挑的情侣(当然都是二十好几的年青人啦。)正在谈笑风生时,谁都满怀着远大理想和无尽追求。虽各有各的看法,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应该早点有另一半才行。他们不停地向前继续走去。为了生活,为了享受得到如意的生活,应该努力奔向理想的时代去。他们俩也正好向着这条缤纷路奔去。此时此地,谁都满怀着一种无以言表的豪情,极兴奋地,只听他先如此问道:
海琴,咱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咱要准备做点什么事好呢?
她听到了,转脸瞅瞅他,回答道:“当然,是要继续读书呀,只有靠在学校里多读,多练,争取尽快成长为一名国家有用之材。”她海琴这时用委婉的口气回答他。
他江波听了,深感为难地说:万一考不上呢,咋办?
她海琴却挺有信心地说:继续补课嘛。
“可现在上级都不准补课了。”他江波失望地说。
“为什么?请说说其中的原因。”她海琴对他江波这样说。
他江波听了,只好对她“诉苦”道:你还不知道?今年是七四年了,中央又下发了文件下来,明年要下放一批高中毕业生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去跟农民一道建设山村。就连大专生都得要“从哪儿来,就回到哪儿去”呀,你还考什么?
她海琴沉默了好一趟才说:嗯,那咱们也到农村去,就到广阔的天地去见识见识,去看看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怎么样了。农民生活还苦么?我们也可从那儿锻炼到自己的意志,并亲身体验到现实生活,也多少一、二了解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她说着说着,深情地瞅瞅他,紧接着又继续说道:咱只有抱着奋斗不息的决心和信心,才使得自己敢于在坎坷逆境中勇往直前。也只有敢于在荆棘丛生、尖针花刺中奋飞才会见得到一块美好的幸福园地。
她也马上反应极快地说:那---这么说,就是要继续斗喽?
她爸海彬也如此坚决地说:对,就是要敢于斗这些人。
但她海琴却显得极为痛苦地说:我们家都没人看得起喽,就我出门都挺显得孤零零的,都找不到跟谁说上一句话哩。
这时当妈的秀兰听了,基本上弄明白她又想到了自己的学校生活。这时,作为母亲的秀兰便不得不这样对她说:兰儿呀,我们都要有点勇气才行啊。
“咋的?”她问问老人,连眼球一时间都闪现出了亮光,挺亮晶晶地望着双亲发呆。
可老两口却不约而同地欢呼道:春天来了------
“来了?来了可干什么呢?”她更显得惊喜地说。
当妈的秀兰这样对孩子说:春天可以鼓足我们从绝望中重新振作新的勇气,鼓励我们下决心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同时又急促地问道:我懂了,阿爸、阿妈,我能不能有那种精神呢?
当老爸的可坚决地说:你不但要有,且还要---。
她默默了有好一会儿才说:我要把书读好,努力做个诚实的人,永远听你们的话,听党的话。她海琴就这样挺高兴地说了。
这天,她从两老的嘴里头探得来了不少的课外知识,初步懂得了人世间的“变幻莫测”。她说她跟老的学得了别人所没有学到的知识,这“知识”又无形中更增强了她年幼的灵魂的进化,激发了自己的精神、意志。勇气更大了。使得她不再为双亲是“黑帮”人物而深感痛苦、悲凉,乃至多灾多难的家庭了。
就是这新年春天,这家老少三口已不再显得满面愁容啦。她很乖痴地在双亲的身边认真学习,一本书接一本书认真地看下去,直到能默默稍微思考一下便可把它写下来。两老也常常指导她学习,帮助她解答一些疑难问题。他们老的早把全部心思都放到了自己研究领域中去。她的老爸海彬每晚都在苦苦思索,继续探讨新的东西,力求取得新的学问。她再也不哭不闹了。自己在家里静静地看书,当妈妈的又还教她多钻研基础知识,解答一些她还没真正弄懂的练习题,老人说,凡遇着不懂的东西要多问问老人。也恰恰是在这一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地飞上蓝天,它终于向全世界宣告:科学已战胜了造化的庄严。确实,人类正不断聪明,从个人到群体都在不断努力奋斗。天才是离不开美好的时代,它同落后的封建意识相比,可说已隔了“千年”、“万年”啦。他们深信自己付出的汗水终究会获得成功,获得胜利的。从此以后,他们就暗暗庆幸。孤独的心一天天走向更加坚定。有一次,上面下来调查。开始了认真查询他们家的真情实况,海家两口子的上级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战胜神权”的历史规律。对了,教育事业并非是社会主义的“向背”,是“影响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歪理邪说。其实,搞科研也好,搞创作也罢,这何曾不是为了使得祖国变得繁荣富强起来!过了好一段时间,上级才下公文来指示:要彻底地为他们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了才行呀。经过几次波折几次斗争,他们一家人才至于迎来了灿烂的曙光,最终恢复了原来的工作,再补发给部分被扣去的工资。由于起初的文件还未正式下达要给他们海家进行彻底地平反昭雪他们才被扣上帽子的冤假错案,他们的“解放”在这一年还是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就是说,他海家老两口的工资还是很低的,一个仅领到手三十几块,而上级又总是不通知他们去上班。但是这对于一个从事科研工作和一个搞教育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来说,一来是他们海家两口子的“工作狂”一时间得不到发挥,二来是怪上级领导考虑得不够“周全”。也可以这么说吧,这主要是他们海家两口子的共同上级还要慎重考虑一番,即必须“按上级的文件办事”。不过,他们也不因此气馁啦,就是说,只要能“工作”就是“万幸”了。他们说了,党就是慈善的母亲,祖国好比一个大家庭。那么,母亲有生身之恩,祖国有养育之德。自己作为孩儿的难道不多一点为她尽力么?一旦想到这方面来,他们更应该抢时间,抓速度了。正是这年秋天,小海琴得到上中学读书了,从此,她又开始步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从刚刚上学的第一天起,她都按老人说的话做去,出了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外,课余时间还多钻研一些课外知识,特别更爱找些书报、杂志来读读,来思考。在学校里,她有好些次无不曾这样说过:自家要想多学到高深的知识,只有勤学苦钻,认真听讲,努力进取,不断探讨,多读名人名作,多研究作家的灵感,并不断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在阅读别人文章的同时,觉得要理通真意,要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着困难前进。海琴她们一家人都常常这样说:要时刻准备着,不惜一切代价去奋斗,去追求,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她海琴觉得好像只有一瞬间就跨到了七三年。七月份一来就是她的初中阶段结束了,紧跟着在同年九月份就进到新学校去念了书,也就是跨进了市一中去读高中。此后,她的眼界更宽了,见识也更广了。而同学也更多起来。当然,老师也新,同学也新,大家都变高变大了。她海琴走到这年头来,虽然只有十六虚岁,却已高过了妈妈,她没发现自己转眼间变成了大人。她从此才说了自己长得真快,够快。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真的不等人呀。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她越学越想学,甚至一天到晚都在学习。渐渐地,她海琴结识得到了不少同学,还跟不少同学结成了“老情人”啦。正是在此时此地,她头一天认识的就是本班的一个男生——江波。打这以后,两个从陌生慢慢地变成了“老熟人”。慢慢儿,她也从他嘴里头,探得到了他江波的双亲也是搞科研工作的,且也跟她海家相类似——久遭大难,早被化成了“黑帮家庭”,且还挂上了名号“反革命的资产阶级走狗学者的代表”,遭蒙受的冤屈确实不轻。她还听得到老人还给拉进大牢里去蹬整整有三年时间哩。三年多前(即六八冬——七二年夏),据说他老妈就是为了这悲惨的命运才离开这凡间尘世到另一世界去。等到他们父子已完全获得解放时,他江波的老妈早已长眠于地下去整整有两年光阴了。命运好凄惨呀,可以说,比自己家的还更凄惨。她听了他讲述自己家的遭遇后在自己心里头直打寒战起来。她听他说他的老妈并非吃药而死的,也不是上吊死的,更不是自杀的,而是患重病死的,就是死在了家里头,这太值不得啦。本来那刚刚发现的肺结核是能够医治得了的,可偏偏就发生在那段不幸的凄惨岁月里——就是那段酷热的夏季。他江波记得清清楚楚的哟,医生曾对他说,无论他们咋办也医不好,因为,他们只是当医生的根本没药呀。就因为一人倒霉,全家倒霉,以至于日复一日,最后只好断气在床头上。当然,连老婆死了当丈夫的都不知道。那一天,他阿妈的死,是一朵白花也没有人送的,且也不敢有人送花给他江家,因为他们江家在政治上还没有解放。不仅没有一朵白花,连一块白布也没有挽在儿子的头上送老人上山安葬。就哪怕是一张白纸吧,也弄不到来盖在当妈的头部上面。他阿妈就在那样的炎炎夏日里离开尘世的,就像一朵飘然而去的晚云,又像拂晓前的星星,不知不觉就黯淡下去了。他江波的老妈死的那一天,是给围着看热闹的那伙叫“红色队伍”的人抬走的。儿子也不知道妈妈究竟被抬到了哪儿去。在他的记忆里,他江波记得他是被当大官的一脚给踢飞到了街心去了,并给抓着投掷到人家墙角街心去。从此,这个印象在他脑子里头,不管走到了何年何月去也永远抹不掉呀。他实在清楚得很,就是说哪怕一点儿他也忘不了。他江波记得,在阿妈刚刚过不了一会儿,一群耀武扬威的标枪队就匆匆忙忙地赶过来了,也正是这一天,是他江波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了。总而言之,妈妈是被那些佩戴红袖章的抢走的。他这样对她叙述起自家当年的不幸。他曾这样说道:自从给当官的给踢了一脚,几次被拎上来了又扔出去之后,他就没机会再回到原来的家啦,一天到晚都在大街小巷里徘徊。后来还到过很远的乡下去讨起饭吃来哩。那是七零年开春时起,他伙同乡间七、八个小孩子鬼混在一起,当了差不多有一年时间的流浪生活,直到后来阿爹去找到他了,他这才开始回到久别的城里来。他说着说着还掉下了一把心酸泪来。这时他还说到,当老妈将死的时候,他竟不知道当爸的给关在哪个监牢里,或是还在哪个审讯室里正接受当官的提审哩。他江波也正是这样说:当阿爸听说当孩子的妈突然死了,当爹的还昏过去了整整两、三天哩。这时他江波还说了,老爹一听说当儿子的江波还不知去向时,当爹的还两手紧抓铁门大哭大闹。偏偏等过了几天后老人才打听到当儿子的他仍在本市境内当流浪儿时,当爹的这才落了一块心,也才赶忙向监管人员求情,就恳求他们官人去帮他找找他的儿子回来。可这些人非但不理睬孩子的爹,还嘲讽道:你还敢想儿子?他可恨死你哩,他都曾这么说过了:老爹老妈竟然是这样的人,这可叫他在往后的日子里该怎么过日子哟。他说他再活下去已没什么意思了,前段时间就干脆跳河死去了。“卫兵”们干脆如此哄骗他说。
他江波的父亲一听到后又即刻昏死过去。这时他江波说了,他阿爹曾这样说过:从此我就感到这个社会实在太黑暗了。可当爸爸的又不得不这样想这样说:不过,党中央还在北京,毛主席还在北京呀,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会很快就被一时“得志的小人”给改变的,可最高统帅部咋要让这么一伙乱党乱国的奸臣贼子在到处张牙舞爪呢?为何国家领导人咋不赶快除掉“秦桧”、“魏忠贤”这样的败类呢?要赶紧点哟!广大人民蒙受的冤屈实在太悲哀了,实在太凄惨啦。他江波的老爹就是这样在心里想也是这样在心里头这么说呀。当然,他爹始终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伟大的毛主席呀,伟大的党中央,这些经过万里长征一路走过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在北京城里“指点江山”,最终总会替人民着想的。也许现在就开始清查“叛逆”吧!这些狗日的乱臣贼子呀,人民的死敌,你们终要垮台的。他江波说过,他爹曾在自己心里头这么想也这么说,最后,老人咬紧牙关咬破了齿,忍受了一天又一天,坚定最高领导人终有一天会解放到他们家来的,好不容易一个月过后,就听说林彪死了,党中央,毛主席已取得了彻底粉碎阴谋者的巨大胜利。我们的党又会很快及时下来解放受苦受难的“忠良”啦。就这样,一直蒙受冤假错案的他老爹也马上得到“平反昭雪”喽。从此以后,他们江家父子才重见了天日,真正享受到了太阳的光辉是那么的美好。他江波的爸爸出狱后,立马就奔赴“疆场”去奋不顾身战斗了。且也通过好几次调查,他江波的老爸终于找到了当儿子的他——江波。父子俩终于得到了相见,此时此刻,那激动的泪珠终于滚落了下来。他当孩子爹的实在太感谢了这个社会还是光明的啊。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蒙冤受屈的科技工作者终于有了归宿的家,有了自由之身,这是新时代赋予他们一片璀璨的曙光。在他江家的生活历程中,虽说有点儿曲折,但这和旧时代根本不同。他父子俩都深信:从今儿起,再也不会重演这么凄惨的悲剧了。因为,那随便给人扣上一顶帽子的坏蛋已被推翻了,叛党叛国者已被根除了,还用怕他干什么呢------
也正是到了七三年秋季,江波也终于得到上新学校去就读高中了,生活面从此就如同广阔的天空,他江波从此更加热爱新生活,热爱自由,热爱劳动,从一开始进校起,就不断地开始跟人接触、谈心、想办法找知心朋友,与人聊聊知心话题。而且,他江波希望何人都能理解得了他江波的心,知晓一点他过去的遭遇,了解了解当今社会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和历史曾经给予他们江家一段非同寻常的不幸。当然最容易接近得了他的正是她——海琴。两个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却也算是“异床同梦”。反正,没过好长时间去,同学之间的心与心便能联接在一起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个季度紧跟着另一个季度翻篇过去,海琴和江波两个终于成了心心相印的好朋友了。正是在她海琴完全了解得到他江波的真情实况后,她海琴就很愿意接近了他江波,更愿意跟他江波走在一块。从此,她海琴也愿意把自家的全部不幸都毫无保留地一一叙述了出来,她希望他能了解得了她海琴一家在刚刚过去的这几年来的不幸。他江波在此时此刻也不得不开始吟诵起白居易给世人留下的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她海琴知道,这句诗最恰当不过地表达出了他们两家的境遇。也许说,这世道里再也难有哪两个朋友的家庭与家庭之间就跟他们两家一模一样哟。为着这,她不仅更加需要接近他,还很愿意地跟了他---,同他结为相濡以沫的战友。两个在班上又爱学习,从不任意浪费、耽误一分一秒过。谁都在抓紧时间刻苦学习,认真完成当天作业,课余时间抓紧复习功课,以巩固所学知识。他们天天如此,平常到吃饭时候了都还不回家,总是坚持呆在教室里自习,做作业或看看其它书籍加深知识面。同时还要边读边议论,并谈谈自己和别人相关的学习方法。经常性地见到女方向男方指出男方听不懂的课,也常常听到男方跟女方讲讲女方很难弄得懂的习题。于是,几经来日方长,他们两个的感情也愈来愈加深了,后来谁也不愿离开了谁。从此,每天早上天未大亮,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开始上学校来了,而算来得早最先见到有人埋头在教室里学习的就是他们俩了。并且彼此间一问一答很上瘾,搞得大家都真弄不明白他俩是何时来到教室的。为着理想,他俩共同战斗在一起了。
第三章
海琴结识了江波,这消息非常灵通,很快就传遍了校内外啦。当初,有一些老师还骂了他们,同学们也斜着眼看他们,后来连校长、支书都知道了,在全校同学集会上,教务主任代表学校领导公开“批评”了他们俩。从此后,他们俩又痛苦了有好一长段日子。而且班主任老师还常常说:学生阶段,谁也不能够忙着考虑谈恋爱,---这会影响到学习的。他们岂敢顶一句嘴!于是,只好悄无声息地进入“秘密活动”啦。当时,他们又有一小段时间没讲过话。就连早上自习课两个也不敢走一路进教室了,这样的无味生活持续了将近半年时间。即使两个想在一块儿谈谈些话,都只好提前约会到远离学校的城边哪个僻静处去呆一会儿。可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的理想和信念始终改变不了他们的意志。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在一起了。渐渐儿,那些老师,以及他们的同学最终来都只好“熟视无睹”了,就是说,管他妈的别人咋议论也好喽,针对他俩,唯有懒得多管闲事了。没满一个学年,大家都知晓了他们俩是非常要好的一对,就活像“哥们”“姐们”义气的那种派头。但是,人家只是从作为同学间结合在一块,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能尽快实现得了远大目标而共同奋斗在一起,你只是一名旁观者又有啥子办法呢?你又有什么理由随便眼红人家呢?的确,他们俩也正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为了伟大的理想而努力结合在一起。其实,说起来,谁不想向着美好未来高攀?他和她谁不希望以后再也不走老爸老妈那样“波折”的路!因为多年来他们两家,当然也包括他们这一辈年轻人,十数载以来都一直遭受无情的打击,一直遭受浪花波涛的猛撞,你说还敢安心吗?不过,那毕竟是过去的年代过去的事啦。他们要有美满的幸福生活而不管一切地努力寻觅着,为了一生中能做出点微不足道的贡献而在苦苦追求,再追求。同学们每每见到他俩在一起时,便“呐喊”起来:他们今生要结合到一块儿来吧,否则咋会像这样!就是说,他们不可能只为了结成义兄义妹吧?说来大家的猜测也够真的吧,他们俩不是在建立一种正常的男女关系吗?大家都看到他俩确实比亲兄弟姊妹还亲。因为她海琴经常性到他江波家里去玩玩儿,还帮他买买点菜,帮帮他做些家务活。他江波的父亲又总爱夸奖她,说她真是“一个好姑娘”。确实,她海琴也真够算得上一位标准的“才女”啦。她海琴正同她阿妈一样,也是值得别人可敬可爱的,特别是年轻异性(当然也包括部分中年男子)。主要是她温柔贤惠,性格和蔼。她在她的家里头,从不会对老人怄气,也不曾挨两老的臭骂,而且也不愿跟别人吵架。在学校里更不爱跟同学惹祸。由此,他不管走到哪儿去,都常常得到别人的好评。有的甚至还想同她结为姊妹,况且她也常常带他上自家走走。她的父亲还特意拿起难得吃的零食招待他,且还做些好饭好菜留他在家里吃饭。她老妈更欢迎他常来他们海家玩玩儿。随便是哪一次去,两老都经常同他江波拉家常谈个没完没了的。他江波去海家多次了,海琴的父母还特意扯到他们的私事去。谁都很关心他们能早点成家立业,早点完成了大事才好。他江波经常帮助她做做零碎活,两个年轻人一向得到双亲的怜爱。老的认为这一对孩子真不愧是“孪生兄弟”。她双亲也巴望着,女儿她今生今世要是能够得到这么一位帅哥作伴侣那该多好呀!要是她小兰也能有命享受到这份幸福就OK了。然而,孩子呀,你能不能抓到这份幸福呢?不过,作为年轻人的他们两个也正是为了能够追求得到一份幸福而努力。他也在努力,她也在追求。他江波的父亲都很支持他们,并还规劝儿子想办法找条件去跟她海琴在一起,并说了将来他们两个的日子一定过得很幸福。终于有一天,他俩便开始悠闲地游逛马路,开始享受着两性间在一起倾心交谈的温馨。他们在一起共同憧憬着美好未来。正当他们站在马路中间时,外人纵眼一望,见到一对高挑挑的情侣(当然都是二十好几的年青人啦。)正在谈笑风生时,谁都满怀着远大理想和无尽追求。虽各有各的看法,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应该早点有另一半才行。他们不停地向前继续走去。为了生活,为了享受得到如意的生活,应该努力奔向理想的时代去。他们俩也正好向着这条缤纷路奔去。此时此地,谁都满怀着一种无以言表的豪情,极兴奋地,只听他先如此问道:
海琴,咱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咱要准备做点什么事好呢?
她听到了,转脸瞅瞅他,回答道:“当然,是要继续读书呀,只有靠在学校里多读,多练,争取尽快成长为一名国家有用之材。”她海琴这时用委婉的口气回答他。
他江波听了,深感为难地说:万一考不上呢,咋办?
她海琴却挺有信心地说:继续补课嘛。
“可现在上级都不准补课了。”他江波失望地说。
“为什么?请说说其中的原因。”她海琴对他江波这样说。
他江波听了,只好对她“诉苦”道:你还不知道?今年是七四年了,中央又下发了文件下来,明年要下放一批高中毕业生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去跟农民一道建设山村。就连大专生都得要“从哪儿来,就回到哪儿去”呀,你还考什么?
她海琴沉默了好一趟才说:嗯,那咱们也到农村去,就到广阔的天地去见识见识,去看看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怎么样了。农民生活还苦么?我们也可从那儿锻炼到自己的意志,并亲身体验到现实生活,也多少一、二了解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她说着说着,深情地瞅瞅他,紧接着又继续说道:咱只有抱着奋斗不息的决心和信心,才使得自己敢于在坎坷逆境中勇往直前。也只有敢于在荆棘丛生、尖针花刺中奋飞才会见得到一块美好的幸福园地。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