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9066
阅读:7046
发表:2016/4/13
44章 农村 小说
《老北风滚过黑土地》第42章
5
23
30
31
32
42
43
44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干了一春八夏,汗珠子流成了河,晒掉了好几层皮,磨出了锅底厚的老茧子,——秋天到底来了!
当家的就开始琢磨,先割洼地呢,先割岗地呢?打头的也寻思,先割高粱呢,先割谷子呢?老板子也想,先拉近的呢,先拉远的呢?家里的老娘们也问,先腌酸菜呢,先腌咸菜呢?先扒南炕呢,先扒北炕呢?哪天挖菜窖?
过了一些日子,黄豆被放成铺子,高粱被立成码子,谷子被堆成垛;老板子赶着车贪黑起早往场院拉,七八匹马的是花轱辘大车,三四匹马的是胶皮大车;场院被铲平了,浇上几挑子水,石头磙子吱吱叫,把场院压的溜光,就有人大喊一声“打场了!”
李年有一家先打高粱,他想一边打场,一边出荷,不在场院堆着。李年有让大霞找出一份春天发的登记表,这登记表叫“农产物种植面积、预收量、出荷粮谷登记表”。上面详细写着:户主姓名,年龄,家庭人口,劳力数,雇佣人数,牲畜数,耕地面积,自种面积,租种面积,分作物品种收获量,出荷量数,已付契约金,等等,还有一份《粮谷出荷证》,写着出荷品种和数量。
李年有仔细一看,自家出荷品种是高粱、谷子、大豆和小麦,没有其它杂粮。今年李家种了两亩小麦,这得交一麻袋,自己偷偷留一点,过年吃顿饺子,这可是偷着留的,要是被经济警察抓住,就得蹲监坐狱。李家还种了两亩棉花,留自己用,现在私卖棉花和大布,都犯法。
打了几场高粱,李年有自己赶车,让长明掌包,起大早就去了怀德街。第二天晚上,两个人把车赶回来,贪黑点灯吃饭,李年有好像有一肚子气,就说:“你说说,这啥事?咱家高粱多好?扬得干干净净的,可他给一验,二等!再一过秤,又少三四百多斤!……都能把人气死!”李万喜问:“跟人家好好说说,兴许是马虎!”长明接过话茬说:“说啥?人山人海的,排老长的队,那警察那邪乎!前边有一老板子,不干,跟人家争,挨好几个耳雷子……那警察那邪乎!”看来两个人都有气。大霞就插嘴说:“咱家不也有警察,找找牤子,备不住就能行!”李年有一听,眉头立马就舒展开了,说:“哎!这招中,咋就忘了咱牤子!下次你跟着,你跟牤子说!”
过了两天,李年有又摞一车麻袋,让大霞坐麻袋顶上,长明跟着,起大早往怀德街跑。李年有赶的是胶皮大车,又轻快又稳当,也不用浇油,一路上超了好多车。从迎恩门入城,一直赶到牤子家,这时,太阳早就蹽没影了,黑灯瞎火地敲门,牤子开门一见,是姐姐!就乐得喜笑颜看,忙张罗做饭,一边吃饭,大霞就把这事说了,牤子说,明天我去!我得看看是谁!
第二天起早,李年有就套车,三个人就去兴农合作社交出荷粮。
三个人一走,家里就剩大霞和杨素月两个人,大霞心里一直惦记这个兄弟,就跟杨素月说:“她舅母,没个孩子也不行,要不我让他三叔给你抓几副药喝喝?”杨素月说:“姐,不是没喝过,也没少喝!”大霞又说:“哎!我过门子四年都没怀上,一看妯娌都有,那把我急的!后来我去老城北门求狐仙,哎!你猜咋样?就一次!第二年就有了麦籽!……要不,你也去试试?”杨素月说:“我也去了好几次,每次都跪半天!也不行。”大霞没了主意,过了一会儿,又问:“那啥,你刚过门子不是怀上了吗?后来咋丢啦?”这一问,杨素月眼泪就下来了,嘤嘤哭,说:“姐姐,这都怨我,我咋那么唬?那年孩子都九个多月了,跟牤子打仗,我说不过了,跟你打罢刀!牤子说,不过了,我给你休书!……那把我气得!一口气就蹽回金家屯了,挺个大肚子,……我娘一看,也不骂我,气得哇哇哭,说我咋生这么一个二唬吧唧的闺女!结果没几天,孩子就生下来了,一看,还挺壮实,一摸小脸蛋,对着我笑……我爹说,找牤子来吧?我说,跟他打罢刀!咋劝都没用……我爹说,要是打罢刀,就不能养个带葫芦子,要不咋找人家?就把孩子扔到老城西门了……”说到这,她就泣不成声,趴在炕上放声大哭,过了一会儿,又哽咽着说:“孩子一扔,我就想这孩子,奶子也涨得疼,哭得死去活来的,我爹一看,说,这可咋整?再抱回来吧!又去找,找了半天回来说,孩子没了,八成让狗叼去了!——也不知我爹是不是哐我——姐,你说我咋这么唬?……过了一些日子,牤子又来找我,劝我回来过日子,爹娘也劝我,说牤子不坏。我说孩子死了!牤子说,死了咱再生,怕啥?我就跟着回来了……唉!我咋这么唬!”
听杨素月这么一说,大霞脑袋“嗡”地就炸开了,问:“你爹把孩子扔哪啦?”素月还在淌眼泪,说:“西门里,他说扔在高粱地了……我咋这么唬。”大霞把眼睛瞪溜圆,又问:“这是啥时候的事?”素月说:“都五年了,那是康德二年,六月初三。”大霞一听,这正是长新的生日!就觉得一阵眩晕,抓住杨素月的手,“哇”的一声扯着嗓子就嚎开了,把杨素月吓了一跳,问:“姐,你这是咋啦?”大霞哭了一会儿,又缓过神来,觉得没啥可哭的,就擦干眼泪,咬咬牙说:“姐把孩子给你!”杨素月一愣,问:“过继给我一个?”大霞说:“不是过继,是给你!”杨素月不明白,问:“给我,不就是过继给我吗?”大霞说:“不是过继,是你亲生的孩子!”她擦擦眼泪,就把那年捡长新的事儿讲了一遍。
杨素月一听,又放声哭开了,跪在炕上就给大霞“砰砰”磕头,说:“姐呀,你可是我的大恩人呐!”大霞连忙抱住她,一看,脑袋上已经磕出了几个大包,就说:“你别急,这事也得跟他爹合计,也得跟爷爷奶奶合计……等春天暖和了,我给你送来!”杨素月不干,说:“姐,我哪能等到那时候?还不急疯喽!……你下次出荷给我带来,也别合计,都说外甥是舅舅家的狗,打也不走,骂也不走。你先给我带来,就说去舅舅家串门,不就得啦?”大霞一听,有点舍不得,叹气说,我回去看吧!
二人下地做晚饭,杨素月心里敞亮多了,满脸都是笑,就觉得脚底下也轻了,年轻好几岁。饭还没做好,大车回来了,李年有进屋就招呼:“走!走!抽袋烟往回走!”大霞说:“我第一次来怀德街,还没出门呢,咋就回去?”李年有说:“家里活多,哪能住外边?”结果饭也没吃成,贪黑往回赶。一看,晚上沿路大车还真挺多。
李年有回到家,就说这次卖了个好价钱,验一等!也没敢给压秤。下次就好了,那几个警察牤子都认识。
接着,又送出荷粮,大霞真把长新哄去了,说怀德街好玩。长新一到舅舅家,杨素月抱过来仔细一看,真是自个的孩子,长得和牤子一样,就稀罕得不得了,给买糖葫芦,给做新衣服,说,等几年在舅家上小学吧,长新就留下了!杨素月偷偷跟牤子说:“他爹,你说我命咋这么好?跟别人一说,就好像编瞎话一样!”牤子就急眼了,说:“你跟谁说了?这事哪能说?”杨素月说:“没跟谁说,就是打个比方!”
这天李年有正忙着打场,李年春找他说:“二哥,还得花钱!”李年有问:“买啥?”李年春说:“买啥?这次得买人!”李年有看老四一眼,也不说话,李年春笑着说:“真是买人!说是按照啥《国兵法》,咱家长生二十三岁、长明二十一岁都得去验兵!验上了就得当国兵,咋整?得找人替,给人家一些钱。”结果,老四找了两个人,这些人叫“兵耗子”,每人给了二十元,这“兵耗子”都是大烟鬼,一验,不合格,这事也就完了。
又过几天,来了一群人,叫搜荷队,这领头的就是兴农合作社的老陈,他现在也是县里出荷督励班的头,挨户检查。李年有就拿出《粮谷出荷证》给他们看,说:“瞅瞅,交了一些,还没交完!”这伙人就走了。李年春说:“这伙人,可邪乎啦!”
当家的就开始琢磨,先割洼地呢,先割岗地呢?打头的也寻思,先割高粱呢,先割谷子呢?老板子也想,先拉近的呢,先拉远的呢?家里的老娘们也问,先腌酸菜呢,先腌咸菜呢?先扒南炕呢,先扒北炕呢?哪天挖菜窖?
过了一些日子,黄豆被放成铺子,高粱被立成码子,谷子被堆成垛;老板子赶着车贪黑起早往场院拉,七八匹马的是花轱辘大车,三四匹马的是胶皮大车;场院被铲平了,浇上几挑子水,石头磙子吱吱叫,把场院压的溜光,就有人大喊一声“打场了!”
李年有一家先打高粱,他想一边打场,一边出荷,不在场院堆着。李年有让大霞找出一份春天发的登记表,这登记表叫“农产物种植面积、预收量、出荷粮谷登记表”。上面详细写着:户主姓名,年龄,家庭人口,劳力数,雇佣人数,牲畜数,耕地面积,自种面积,租种面积,分作物品种收获量,出荷量数,已付契约金,等等,还有一份《粮谷出荷证》,写着出荷品种和数量。
李年有仔细一看,自家出荷品种是高粱、谷子、大豆和小麦,没有其它杂粮。今年李家种了两亩小麦,这得交一麻袋,自己偷偷留一点,过年吃顿饺子,这可是偷着留的,要是被经济警察抓住,就得蹲监坐狱。李家还种了两亩棉花,留自己用,现在私卖棉花和大布,都犯法。
打了几场高粱,李年有自己赶车,让长明掌包,起大早就去了怀德街。第二天晚上,两个人把车赶回来,贪黑点灯吃饭,李年有好像有一肚子气,就说:“你说说,这啥事?咱家高粱多好?扬得干干净净的,可他给一验,二等!再一过秤,又少三四百多斤!……都能把人气死!”李万喜问:“跟人家好好说说,兴许是马虎!”长明接过话茬说:“说啥?人山人海的,排老长的队,那警察那邪乎!前边有一老板子,不干,跟人家争,挨好几个耳雷子……那警察那邪乎!”看来两个人都有气。大霞就插嘴说:“咱家不也有警察,找找牤子,备不住就能行!”李年有一听,眉头立马就舒展开了,说:“哎!这招中,咋就忘了咱牤子!下次你跟着,你跟牤子说!”
过了两天,李年有又摞一车麻袋,让大霞坐麻袋顶上,长明跟着,起大早往怀德街跑。李年有赶的是胶皮大车,又轻快又稳当,也不用浇油,一路上超了好多车。从迎恩门入城,一直赶到牤子家,这时,太阳早就蹽没影了,黑灯瞎火地敲门,牤子开门一见,是姐姐!就乐得喜笑颜看,忙张罗做饭,一边吃饭,大霞就把这事说了,牤子说,明天我去!我得看看是谁!
第二天起早,李年有就套车,三个人就去兴农合作社交出荷粮。
三个人一走,家里就剩大霞和杨素月两个人,大霞心里一直惦记这个兄弟,就跟杨素月说:“她舅母,没个孩子也不行,要不我让他三叔给你抓几副药喝喝?”杨素月说:“姐,不是没喝过,也没少喝!”大霞又说:“哎!我过门子四年都没怀上,一看妯娌都有,那把我急的!后来我去老城北门求狐仙,哎!你猜咋样?就一次!第二年就有了麦籽!……要不,你也去试试?”杨素月说:“我也去了好几次,每次都跪半天!也不行。”大霞没了主意,过了一会儿,又问:“那啥,你刚过门子不是怀上了吗?后来咋丢啦?”这一问,杨素月眼泪就下来了,嘤嘤哭,说:“姐姐,这都怨我,我咋那么唬?那年孩子都九个多月了,跟牤子打仗,我说不过了,跟你打罢刀!牤子说,不过了,我给你休书!……那把我气得!一口气就蹽回金家屯了,挺个大肚子,……我娘一看,也不骂我,气得哇哇哭,说我咋生这么一个二唬吧唧的闺女!结果没几天,孩子就生下来了,一看,还挺壮实,一摸小脸蛋,对着我笑……我爹说,找牤子来吧?我说,跟他打罢刀!咋劝都没用……我爹说,要是打罢刀,就不能养个带葫芦子,要不咋找人家?就把孩子扔到老城西门了……”说到这,她就泣不成声,趴在炕上放声大哭,过了一会儿,又哽咽着说:“孩子一扔,我就想这孩子,奶子也涨得疼,哭得死去活来的,我爹一看,说,这可咋整?再抱回来吧!又去找,找了半天回来说,孩子没了,八成让狗叼去了!——也不知我爹是不是哐我——姐,你说我咋这么唬?……过了一些日子,牤子又来找我,劝我回来过日子,爹娘也劝我,说牤子不坏。我说孩子死了!牤子说,死了咱再生,怕啥?我就跟着回来了……唉!我咋这么唬!”
听杨素月这么一说,大霞脑袋“嗡”地就炸开了,问:“你爹把孩子扔哪啦?”素月还在淌眼泪,说:“西门里,他说扔在高粱地了……我咋这么唬。”大霞把眼睛瞪溜圆,又问:“这是啥时候的事?”素月说:“都五年了,那是康德二年,六月初三。”大霞一听,这正是长新的生日!就觉得一阵眩晕,抓住杨素月的手,“哇”的一声扯着嗓子就嚎开了,把杨素月吓了一跳,问:“姐,你这是咋啦?”大霞哭了一会儿,又缓过神来,觉得没啥可哭的,就擦干眼泪,咬咬牙说:“姐把孩子给你!”杨素月一愣,问:“过继给我一个?”大霞说:“不是过继,是给你!”杨素月不明白,问:“给我,不就是过继给我吗?”大霞说:“不是过继,是你亲生的孩子!”她擦擦眼泪,就把那年捡长新的事儿讲了一遍。
杨素月一听,又放声哭开了,跪在炕上就给大霞“砰砰”磕头,说:“姐呀,你可是我的大恩人呐!”大霞连忙抱住她,一看,脑袋上已经磕出了几个大包,就说:“你别急,这事也得跟他爹合计,也得跟爷爷奶奶合计……等春天暖和了,我给你送来!”杨素月不干,说:“姐,我哪能等到那时候?还不急疯喽!……你下次出荷给我带来,也别合计,都说外甥是舅舅家的狗,打也不走,骂也不走。你先给我带来,就说去舅舅家串门,不就得啦?”大霞一听,有点舍不得,叹气说,我回去看吧!
二人下地做晚饭,杨素月心里敞亮多了,满脸都是笑,就觉得脚底下也轻了,年轻好几岁。饭还没做好,大车回来了,李年有进屋就招呼:“走!走!抽袋烟往回走!”大霞说:“我第一次来怀德街,还没出门呢,咋就回去?”李年有说:“家里活多,哪能住外边?”结果饭也没吃成,贪黑往回赶。一看,晚上沿路大车还真挺多。
李年有回到家,就说这次卖了个好价钱,验一等!也没敢给压秤。下次就好了,那几个警察牤子都认识。
接着,又送出荷粮,大霞真把长新哄去了,说怀德街好玩。长新一到舅舅家,杨素月抱过来仔细一看,真是自个的孩子,长得和牤子一样,就稀罕得不得了,给买糖葫芦,给做新衣服,说,等几年在舅家上小学吧,长新就留下了!杨素月偷偷跟牤子说:“他爹,你说我命咋这么好?跟别人一说,就好像编瞎话一样!”牤子就急眼了,说:“你跟谁说了?这事哪能说?”杨素月说:“没跟谁说,就是打个比方!”
这天李年有正忙着打场,李年春找他说:“二哥,还得花钱!”李年有问:“买啥?”李年春说:“买啥?这次得买人!”李年有看老四一眼,也不说话,李年春笑着说:“真是买人!说是按照啥《国兵法》,咱家长生二十三岁、长明二十一岁都得去验兵!验上了就得当国兵,咋整?得找人替,给人家一些钱。”结果,老四找了两个人,这些人叫“兵耗子”,每人给了二十元,这“兵耗子”都是大烟鬼,一验,不合格,这事也就完了。
又过几天,来了一群人,叫搜荷队,这领头的就是兴农合作社的老陈,他现在也是县里出荷督励班的头,挨户检查。李年有就拿出《粮谷出荷证》给他们看,说:“瞅瞅,交了一些,还没交完!”这伙人就走了。李年春说:“这伙人,可邪乎啦!”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