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4544
阅读:6735
发表:2019/4/23 修改:2020/1/4
主旋律,爱情,历史
小说
长津湖的女儿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长津湖三部曲之二: 长津湖的女儿
1、里长家的女儿
相传在朝鲜,自古以来人们都说,北方出美女,尽在长津湖。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长津江水向北在咸镜南道的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间被截断而形成长津湖。湖岸西边是柳潭里,东岸是新兴里。两岸的村民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息。
柳潭里的姑娘嫁给新兴里的小伙子,新兴里人家的女儿许配给柳潭里的青年,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一个惯例。孩子们到了婚嫁的年龄,自然会有人上门说亲,提亲的人也总会先把对岸村子某某人家的孩子夸上一遍。
柳潭里的里长家的大女儿今年刚到了十七岁,就引来了说亲人的主动登门。
“里长太太,对岸新兴里里长家的老大今年刚满十八岁,长得和他爹一样的魁梧,眉清目秀的脸庞,跟咱们家的大女儿真是天生的一对呀!”提亲的大婶明明知道里长家的大女儿叫顺姬,却偏偏套近乎地说是咱们家的女儿。
“他大婶,最近前方战事吃紧,他阿爸吉又不大想把顺姬给嫁到新兴里去了。”
“柳潭里的姑娘嫁到新兴里是多少年来的惯例,再说,两个村的里长家结亲,那可是门当户对的呀。”提亲大婶极力地撮合着说。
近一个时期以来,南北双方战事不断,青壮年随时都有可能被征兵上前线。作为里长的太太经常看到丈夫挨家挨户地动员适龄青年入伍。她一听说新兴里里长家的老大今年刚满十八岁,马上就联想到了那个男孩是要参军上前线的。
柳潭里的里长家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里长太太自然体会不到有男孩的父母的心情。男孩子随时都要被征去当兵,因此,家里有男孩的父母,都希望尽快地给儿子说上一门亲事。
柳潭里里长家的大女儿顺姬和妹妹顺善只相差一岁,姐妹俩从小喝着长津湖水长大,细腻的皮肤、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身子亭亭玉立。村子里的婶子们凑在一起时常说,谁家的儿子能娶上她们姐俩真是一辈子修来的福气。
顺姬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女孩儿,地里的活儿和家里的活儿都少不了她。这些天,她也风言风语地听到了有人在给自己和新兴里里长的儿子说亲。
顺姬是个听话的女孩儿,父母吩咐她做什么,她从不反驳。如果父母答应下了这门亲事,她也不会反对的。况且,女孩儿到了十八岁还没嫁出去,在长津湖会让人笑话的。
妹妹顺善可不这么想。为什么柳潭里的姑娘就必须要嫁到新兴里呢。新兴里不过就是在湖对岸嘛。顺善要嫁就嫁到城里去,就离开狼林山,跳出赴战岭。顺善去年跟着爸爸去过一趟城里,城里的生活方便,女孩儿们身上的衣服也比柳潭里的漂亮许多。
二战结束,日本鬼子刚被撵走,长津湖两岸的村民才刚刚过上几年的好日子,南朝鲜军又跑到家门口来欺负咱们老百姓,从此就没有了太平的日子。地里的粮食没等打下来,就被南朝鲜军给抢走了。
柳潭里的男青年都被部队挑了去上了前线,壮年汉子们在村子里组织起来,守护着家园,保护着老百姓。
战争再这么打下去,妇女都要被征战,都要上前线抬担架,救伤员,谁还有闲心去议论十八岁的姑娘没嫁出去呀。
其实,顺姬并不想早早就结婚,结了婚就会变得像阿妈妮一样,每天伺候着爸爸,照看着她和妹妹,再没有了自己的世界。
顺姬是战后长大的女孩子,接受过青年人要为重建祖国而奋斗的教育。她虽然不像妹妹顺善那样追求城里的生活,但她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军队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为保卫朝鲜而战斗。
2、美军在仁川登陆
在领袖的英明领导下,朝鲜人民军乘胜前进,很快就把南朝鲜匪帮赶到了汉城。三八线以北的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长津湖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这几天,提亲大婶的身影又出现在了长津湖两岸。她走东窜西,忙着为两个里长家联姻。新兴里里长家的儿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应征,提亲大婶已经收了新兴里里长太太的好处,说什么她也要趁着近些日的战局好转把两家的亲事给定下来。
两岸的村民都以为从此天下就太平了,休养生息又重归人们的话题。既然人民军已经胜利在望,战争马上就会结束,柳潭里里长夫妇俩也不应该再有什么顾虑了。在提亲大婶再三地催促下,两家终于在新兴里里长家里见了面。
两个里长家结亲,可谓门当户对。两家父母和两个孩子再一见面,双方更是觉得十分的满意。看来,提亲大婶说话真是没带一丁点儿的水分。男孩儿长得气宇轩昂,女孩儿好似出水芙蓉。两个孩子都羞怯地红着脸垂着头,两家的家长也都一个劲地跟提亲大婶说着致谢的话。
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接下来选个好日子,准备好彩礼,收拾好新房,就可以把新娘子从柳潭里迎到新兴里了。看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两个村子的人家只等着日子一到,就去里长家吃喜酒了。
可是,一个消息犹如晴天劈雷,在长津湖上空炸响了。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抄了人民军的后路。军队的给养和兵员出现了严重危机。
祖国下达了命令,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赶出朝鲜去。两家的婚事又回到了原点。里长家的儿子穿上军装,随即上了前线。顺姬也将加入到支前大军的行列,随时头顶着弹药和粮食赶赴战场。此时的三千里江山一片火海。
前些日子,人民军已经打到了汉城,可是,没几天的功夫,南朝鲜傀儡军在美军的支持下,又打过了三八线,战火几乎烧到了鸭绿江。
男人们都上了前线。村子里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长津湖两岸一下子变得萧条起来了。
“顺姬他妈,上级要求柳潭里的妇女组织成妇女支前队。里长家的应该带个头,你来当队长吧。把村里的妇女都组织起来,为部队送给养,护理伤员。”
“阿爸吉,阿妈妮的身体不好,走路都困难,哪能抬得动担架呀?”
“是啊!他阿爸,你就让我留在村里,给人民军的战士们烧水做饭,照顾伤病员吧。上前线我恐怕是不行啦。”
“那怎么能行呢?里长家不带这个头,叫我怎么去说服大家呢?”
“阿爸吉,让我来替阿妈妮。上前线我吃得了苦。”
“顺姬,你是说你来当妇女支前队长吗?”里长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这个身体柔弱的大女儿能组织妇女上前线。
“阿爸吉,别说是在后方当妇女支前队长,如果需要妇女参加人民军,我也会第一个报名上前线的。”
里长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几天前她还是个文静的待嫁新娘,转眼间就主动要求承担柳潭里妇女支前队长的重任。阿妈妮的眼眶也湿润了,战争让一个柔弱的女孩子都变得这么坚强起来了。
3、支前队的姑娘们
顺姬在柳潭里的姑娘中间,摸样长得最俊,又有文化,还是里长的女儿,自然就成了女孩子们的中心。
顺姬从小勤奋好学,柳潭里没有小学校,阿爸吉就把她送到新兴里的村小,每天早晚接送她上下学。北南战争发生前,村里举办妇女识字班,顺姬教大家认字,姑娘们都喜欢围在她身边,听她讲课。
顺姬相信,这次在柳潭里组织妇女支前队,从前识字班的那些姑娘都会踊跃报名。柳潭里姑娘们的心一向很齐,光复前,她们就经常暗地里背着日本鬼子,秘密地为山里的游击队运粮送衣。如今,大敌当前,长津湖的妇女仍然不会含糊。
顺姬先是找来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几个姑娘,桂秀和慧淑是顺姬邻居家的女儿,三个人十分的要好。善樱和正花是顺姬大伯和叔叔家的孩子。南珠和爱静是顺姬在新兴里村小读书时的同学。京珠和文玉是年初从新兴里刚刚嫁到柳潭里的新娘。
再加上妹妹顺善,十个女孩子成了柳潭里妇女支前队的第一批队员。村里人都说,柳潭里的妇女支前队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美女支前队。
妹妹顺善从小和姐姐有着不同的性格。姐姐像阿爸吉,沉稳中透着坚毅。顺善像阿妈妮,热情里充满追求。如果不是姐姐待字闺中,顺善早该有意中人啦。
顺善喜欢城里的小伙子,她不想把自己永远地锁住在长津湖畔。美丽的长津湖只是她的故乡,她的人生追求,早已穿过了赴战岭,越过了狼林山脉。
妇女支前队里数顺善年纪最小。但她从未把自己看作是她们的小妹妹。顺善的抱负比天高比湖深,她立志要做一个让长津湖两岸的村民都对她刮目相看的人。
其实,十六岁的顺善做的已经足够了。阿妈妮身体不好,阿爸吉又要忙村里的事。地里的农活儿,顺善总是在默默地做。她不想让柳潭里的人在背后说她们家里因为没有男孩儿才会变得那样。
如果不是战争,顺姬和队员们都该有了自己的婆家。都会被嫁到新兴里,在那里她们依旧是儿时的伙伴,是好邻居。可现在,顺姬和新兴里里长家的儿子只看了一眼,连句话都没说,他就被送上了战场。
大伯家的女儿善樱和顺姬一样,相了亲订了婚,亲事就搁下了。叔叔家的正花比顺善只大一点点,父母还没急着把她嫁出去呢。
南珠从小就没了父亲,剩下她和母亲领着两个弟弟,家里面怎么能缺得了她这个劳动力。爱静的两个哥哥都去当了兵,爱静跟父母说,她要守在爸爸妈妈的身边,等着哥哥他们回来再提自己的亲事。
桂秀和慧淑,一个是顺姬前院家的,一个是后院家的。桂秀已经有了意中人,婆家是新兴里一户老实巴交农民。听说未婚夫随着人民军打到了汉城,现在正被美军堵截在临津江一线。
顺姬家后院的慧淑和她自己的名字一样,贤慧、淑雅的性格,每天把自己圈在家里,从不出屋。可是,战争把这样一个性格的女人也撵出了家门。
顺姬把妇女支前队的情况讲给阿爸吉听。里长爸爸二话没说,就让顺姬她们立刻出发。
“人民军首长要求柳潭里妇女支前队今天下午就出发,你们先去新兴里对面的山上领取运送物资,然后,跟上大部队,把粮食和弹药送到指定的前沿阵地。”
顺姬带领着支前队的姑娘们上了赴战岭。运送的物资一个个都很有分量,需要头顶或肩背。顺姬和姑娘们头顶起弹药和粮食追上男人们,直奔人民军阵地。
山路崎岖、羊肠小道、头上五六十斤的重量,压得姑娘们透不过气来。一路上,支前队里没有了平日的笑声,大家咬着牙,绷着脸,不停地向前赶路。
几天下来,姑娘们的身体都吃不消了。再不添人手,大家都会被累垮的。
支前队必须增添新人,顺姬领着九名队员挨家挨户做动员,劝说未婚的姑娘和已婚的大嫂们都加入进来。
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妇女参加支前队变成了强制性的任务,柳潭里妇女支前队一下子增加到了三四十人。顺姬安排支前队员轮换着上前线,闲下来的人就在村里帮着照看伤员。
4、前线寄来的信
柳潭里的已婚大嫂们的丈夫都上了战场。有的才结婚几天,有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村里人习惯地把新婚的女人叫做战争新娘,顺姬和桂秀、善樱三个人的未婚妻都在前线作战,背地里人们都说她们三个人是战争准新娘。
战争新娘和大嫂们有的已经收到了前方的来信。没来信的都在焦急地期盼着。有的时候,长时间不来信,等到的就会是里长送来的阵亡通知书。一时间,妇女们都害怕起了里长会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善樱是准新娘里最先收到信的。一天,支前队的妇女们看到善樱从山间小路下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兴高采烈地往家跑,大家就知道准是善樱的未婚夫从前线来信了。
善樱不大识字,她急匆匆地找到顺姬,求她帮忙给读一下。顺姬看了一下信封,上面只写着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掏出信纸一看,里面装的是人民军寄来的一份阵亡通知书。
一时间,顺姬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善樱从她的脸色上也看出了有些不大对劲儿,她从顺姬的手上一把抢过信,阵亡通知书五个大字跃然纸上。
最近一段时间,阵亡通知书不断,里长不再亲自送到各家各户,只是派人通知他们去村上自取。善樱就是接到通知满心欢喜地跑去取信的。
善樱虽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公文式的通知书上,赫然出现的五个大字总能认出几个。善樱一下子就昏倒在了地上。和新兴里的未婚夫虽然只是见过几面,可是,在她的心里,已经把他装进了二百多个日日夜夜。
顺姬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大伯家的善樱。莫不如就让她恣情地一拗,把这二百个日日夜夜的期盼都发泄出来。顺姬默默地抚摸着善樱的脊背,善樱那凄惨的哭声,让顺姬的眼前浮现出了自己心里的那个男人。
只要心里装着期待,憧憬着战争结束的未来,女人的身上就会充满无穷的力量。顺姬和柳潭里的姐妹们的身影,出现在长津湖畔的每一个战场。女人们头顶着五六十斤重的负荷,顽强地行进在祖国大地的三千里江山。
前线亲人的来信,人民军的阵亡通知书,好似雪片纷飞一般地从狼林山脉落到了长津湖畔的两个村庄。接到前线来信的女人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心情了,大家都知道,下一封信说不上就是一封阵亡通知书。因为好些家里的女人都有过这样的一番经历。
从新兴里嫁过来的京珠就是刚一接到新婚丈夫的来信,紧接着又收到了人民军的阵亡通知书的。顺姬再不敢帮着小姐妹们读信去了。那个让人心酸的场景,她真实无法接受。她忽然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这种情形迟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其实,顺姬从未收到过未婚夫的来信。阿妈妮几次托人去新兴里的里长家里打听,也都说没收到过儿子的来信。没有信寄来,也没有阵亡通知书,就说明人还活着。
人只要活着,总比死了的好,除了让家人多了一份牵挂,也会给亲人一份希望。战争让长津湖畔的女人们经历了无数次死的磨难,对生与死都有些木然了。
5、血染长津湖畔
长津湖地处两山之间,坐落在群山之中。战前的长津湖两岸一片安宁,谁知道在这样一片深山里、湖畔旁也会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
占领狼林山,扼守赴战领,就能堵住从海上入侵的南朝鲜傀儡军和美军。美军司令部也看出了中朝部队的这一招棋,派来了10万联军与中朝部队20万大军在此对垒。
美军飞机在长津湖上空不分昼夜地狂轰乱炸,狼林山被炸弹削去了山头,赴战岭成了一片火海。美军占领了新兴里,中朝部队镇守着柳潭里。两军对峙,隔着长津湖,敌我双方向对岸射出了无数发炮弹。
两岸的居民早就带着伤员,迁出村子,转移进了深山老林。山里面藏着人民军的物资仓库,两个村子的支前队,照例每天从山里向中朝部队阵地运送物资。
柳潭里的妇女支前队负责志愿军的物资运送,新兴里的妇女支前队保证人民军的物资供应。顺姬带领着妇女们把弹药送到志愿军阵地,回来时用担架把伤员抬进深山里的临时诊所。
战斗打了将近20天,敌我双方损失惨重。志愿军整团整营建制的部队打得不剩一人,人民军整营整连的战士也都牺牲在美军的飞机轰炸中。
如此重大伤亡的战斗,谁都没有经历过。战斗结束后,两岸的村民回到村子。顺姬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看着血水交融的长津湖,她明白了为什么善樱的未婚夫会牺牲,为什么自己的未婚夫会没有消息。战争让柔情的女人流干了眼泪,只有仇恨刻在心中。
柳潭里和新兴里的村干部接到了新任务。最近一个时期,不再为前线运送物资,上级要求他们协助志愿军和人民军打扫战场,就地掩埋和火化阵亡官兵的遗体,运送伤员到后方医院。
有身份可查的志愿军阵亡官兵的遗体就地火化,骨灰运回祖国,送往家乡。有许多无法辨认,无从识别的无名尸体,只好就地掩埋。伤病员被抬到志愿军派来的汽车上,送往战地诊所或志愿军后方医院。
长津湖一战,柳潭里的朝鲜老乡们是第一次直接接触到了志愿军。看到大量的志愿军阵亡官兵和伤员,看到一排排冻死在长津湖畔的志愿军战士冰雕塑像,顺姬她们难过地留下了眼泪。
满地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生命,和顺姬的未婚夫,和人民军的战士都是一样的年龄,他们为了朝鲜,远离自己的祖国,永远地倒在了长津湖畔。
“姐姐,牺牲的志愿军家属很快也会接到阵亡通知书,她们也会和我们一样,听到亲人牺牲的消息后失声痛哭的。”
“是啊!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把志愿军伤员送到后方医院,保证伤员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志愿军同志的牺牲。”柳潭里的姐妹们异口同声地向顺姬保证。
阿爸吉把顺姬叫了去,告诉她说,
“最近,志愿军的汽车部队都调往前线运送物资去了,运送志愿军伤员只能靠我们的担架去抬。你们妇女支前队敢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阿爸吉,看着那些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再苦再累都不应该害怕。运送长津湖志愿军伤员的任务就交给我们妇女支前队吧。”顺姬毫无畏惧地接受了任务。
6、情系长津湖
志愿军在赴战岭山脉的中段建立起了临时后方医院,专门收留救治长津湖战役受伤的志愿军伤病员。其中也有少部分人民军伤员来不及转移被送到了这里。
从长津湖战场到志愿军后方医院要翻越两座大山,一个单程就要走上三个多小时。支前队的妇女两个人抬着一副担架,每天翻山越岭,艰难地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
躺在担架上的重伤员,无奈身体满是枪伤无力行走,又不忍心看着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女人们抬着他们,一个个只能把牙关咬紧,闭上眼睛叹息着。
连人带担架,一副足有一百几十斤重。别说是两个年轻的姑娘,就是让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也会吃不消的。几天下来,姑娘们的肩旁都磨破了皮,即使垫上垫肩,担架一抬起来,绳子就会深深地勒进肉里。
但凡人到了无奈的境地,情绪上不是妥协就是更加坚定。姑娘们的脸上都挂着一副倔强的神情,她们都紧绷着脸,紧咬着牙,任凭汗水在额前和脸上流淌也不愿擦拭。
担架队后面跟着能自己行走的轻伤员,他们虽然抬不动担架,但是,每个人身上都背着枪,他们帮着照看着队伍,提醒大家防范着美军飞机的偷袭。在这空旷的大深山里,即便是轻伤员,也能给女孩子们壮了不小的胆。
碰到小股敌人袭扰,志愿军轻伤员就会冲到前面,遇到敌机轰炸,重伤员的身上,总是覆盖着女队员们的身体。长津湖的女人们身处后方,手无寸铁,但战争的阴影却整日笼罩在她们头上,无情地摧残着她们。
志愿军李排长是个轻伤员,臂膀上有两处弹片擦伤,不影响走路,志愿军首长派他协助担架队运送伤员。李排长每天都把当日去后方医院的轻伤员分成两部分,让他们负责在前面开路和在后面掩护。
李排长见顺善和叔叔家的正花两个人身体弱小,每次都安排她们两人去抬体重较轻的伤员。有的时候,李排长还替换着她们,让两个小姐妹能轮流稍事休息片刻。
“顺善,志愿军排长可真善良,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正花小声地对顺善说。
回家的路上,两个人抬着空担架,身体轻松了许多。正花的声音唤醒了顺善,刚才,她也在脑子里一直浮现着李排长的身影。
“是啊!我也感觉到志愿军同志比咱们柳潭里的男人们性格好得多。”
“顺善是不是喜欢上志愿军同志了?”
“是正花自己喜欢上了吧?你不是说李排长他人善良吗?
正花和顺善从小在一起长大,即使话不说出来,她们也都知道对方的心里在想什么。李排长人长得精神,又处处照顾着她们,两个姑娘动了心思也无可非议。
虽然从语言上她们俩和志愿军同志还不能交流,但李排长带领的轻伤员,忙前忙后地为担架队的姐妹们着想,她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顺善,等完成了运送伤员的任务,我们就看不到李排长了。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送给他点儿什么做个纪念呢?”
“正花的想法真好,我也在想给李排长的礼物送啥好呢。”
“我有一个想法,你听了可别笑话我好吗?”
“正花你说吧。只要能表达出我们对志愿军同志的热爱,我都听你的。”
“我看李排长他们都抽烟,我们俩给李排长做一个烟荷包,上面绣上咱们两个人的名字,你说好吗?”
“正花,你和我想到一起去了。今天晚上,我们俩就连夜绣出来,运送伤员的任务这几天就快结束了。”
“顺善,那我们就赶在分手的当天把烟荷包送给李排长吧。”
1、里长家的女儿
相传在朝鲜,自古以来人们都说,北方出美女,尽在长津湖。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长津江水向北在咸镜南道的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间被截断而形成长津湖。湖岸西边是柳潭里,东岸是新兴里。两岸的村民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息。
柳潭里的姑娘嫁给新兴里的小伙子,新兴里人家的女儿许配给柳潭里的青年,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一个惯例。孩子们到了婚嫁的年龄,自然会有人上门说亲,提亲的人也总会先把对岸村子某某人家的孩子夸上一遍。
柳潭里的里长家的大女儿今年刚到了十七岁,就引来了说亲人的主动登门。
“里长太太,对岸新兴里里长家的老大今年刚满十八岁,长得和他爹一样的魁梧,眉清目秀的脸庞,跟咱们家的大女儿真是天生的一对呀!”提亲的大婶明明知道里长家的大女儿叫顺姬,却偏偏套近乎地说是咱们家的女儿。
“他大婶,最近前方战事吃紧,他阿爸吉又不大想把顺姬给嫁到新兴里去了。”
“柳潭里的姑娘嫁到新兴里是多少年来的惯例,再说,两个村的里长家结亲,那可是门当户对的呀。”提亲大婶极力地撮合着说。
近一个时期以来,南北双方战事不断,青壮年随时都有可能被征兵上前线。作为里长的太太经常看到丈夫挨家挨户地动员适龄青年入伍。她一听说新兴里里长家的老大今年刚满十八岁,马上就联想到了那个男孩是要参军上前线的。
柳潭里的里长家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里长太太自然体会不到有男孩的父母的心情。男孩子随时都要被征去当兵,因此,家里有男孩的父母,都希望尽快地给儿子说上一门亲事。
柳潭里里长家的大女儿顺姬和妹妹顺善只相差一岁,姐妹俩从小喝着长津湖水长大,细腻的皮肤、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身子亭亭玉立。村子里的婶子们凑在一起时常说,谁家的儿子能娶上她们姐俩真是一辈子修来的福气。
顺姬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女孩儿,地里的活儿和家里的活儿都少不了她。这些天,她也风言风语地听到了有人在给自己和新兴里里长的儿子说亲。
顺姬是个听话的女孩儿,父母吩咐她做什么,她从不反驳。如果父母答应下了这门亲事,她也不会反对的。况且,女孩儿到了十八岁还没嫁出去,在长津湖会让人笑话的。
妹妹顺善可不这么想。为什么柳潭里的姑娘就必须要嫁到新兴里呢。新兴里不过就是在湖对岸嘛。顺善要嫁就嫁到城里去,就离开狼林山,跳出赴战岭。顺善去年跟着爸爸去过一趟城里,城里的生活方便,女孩儿们身上的衣服也比柳潭里的漂亮许多。
二战结束,日本鬼子刚被撵走,长津湖两岸的村民才刚刚过上几年的好日子,南朝鲜军又跑到家门口来欺负咱们老百姓,从此就没有了太平的日子。地里的粮食没等打下来,就被南朝鲜军给抢走了。
柳潭里的男青年都被部队挑了去上了前线,壮年汉子们在村子里组织起来,守护着家园,保护着老百姓。
战争再这么打下去,妇女都要被征战,都要上前线抬担架,救伤员,谁还有闲心去议论十八岁的姑娘没嫁出去呀。
其实,顺姬并不想早早就结婚,结了婚就会变得像阿妈妮一样,每天伺候着爸爸,照看着她和妹妹,再没有了自己的世界。
顺姬是战后长大的女孩子,接受过青年人要为重建祖国而奋斗的教育。她虽然不像妹妹顺善那样追求城里的生活,但她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军队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为保卫朝鲜而战斗。
2、美军在仁川登陆
在领袖的英明领导下,朝鲜人民军乘胜前进,很快就把南朝鲜匪帮赶到了汉城。三八线以北的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长津湖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这几天,提亲大婶的身影又出现在了长津湖两岸。她走东窜西,忙着为两个里长家联姻。新兴里里长家的儿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应征,提亲大婶已经收了新兴里里长太太的好处,说什么她也要趁着近些日的战局好转把两家的亲事给定下来。
两岸的村民都以为从此天下就太平了,休养生息又重归人们的话题。既然人民军已经胜利在望,战争马上就会结束,柳潭里里长夫妇俩也不应该再有什么顾虑了。在提亲大婶再三地催促下,两家终于在新兴里里长家里见了面。
两个里长家结亲,可谓门当户对。两家父母和两个孩子再一见面,双方更是觉得十分的满意。看来,提亲大婶说话真是没带一丁点儿的水分。男孩儿长得气宇轩昂,女孩儿好似出水芙蓉。两个孩子都羞怯地红着脸垂着头,两家的家长也都一个劲地跟提亲大婶说着致谢的话。
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接下来选个好日子,准备好彩礼,收拾好新房,就可以把新娘子从柳潭里迎到新兴里了。看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两个村子的人家只等着日子一到,就去里长家吃喜酒了。
可是,一个消息犹如晴天劈雷,在长津湖上空炸响了。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抄了人民军的后路。军队的给养和兵员出现了严重危机。
祖国下达了命令,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赶出朝鲜去。两家的婚事又回到了原点。里长家的儿子穿上军装,随即上了前线。顺姬也将加入到支前大军的行列,随时头顶着弹药和粮食赶赴战场。此时的三千里江山一片火海。
前些日子,人民军已经打到了汉城,可是,没几天的功夫,南朝鲜傀儡军在美军的支持下,又打过了三八线,战火几乎烧到了鸭绿江。
男人们都上了前线。村子里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长津湖两岸一下子变得萧条起来了。
“顺姬他妈,上级要求柳潭里的妇女组织成妇女支前队。里长家的应该带个头,你来当队长吧。把村里的妇女都组织起来,为部队送给养,护理伤员。”
“阿爸吉,阿妈妮的身体不好,走路都困难,哪能抬得动担架呀?”
“是啊!他阿爸,你就让我留在村里,给人民军的战士们烧水做饭,照顾伤病员吧。上前线我恐怕是不行啦。”
“那怎么能行呢?里长家不带这个头,叫我怎么去说服大家呢?”
“阿爸吉,让我来替阿妈妮。上前线我吃得了苦。”
“顺姬,你是说你来当妇女支前队长吗?”里长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这个身体柔弱的大女儿能组织妇女上前线。
“阿爸吉,别说是在后方当妇女支前队长,如果需要妇女参加人民军,我也会第一个报名上前线的。”
里长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几天前她还是个文静的待嫁新娘,转眼间就主动要求承担柳潭里妇女支前队长的重任。阿妈妮的眼眶也湿润了,战争让一个柔弱的女孩子都变得这么坚强起来了。
3、支前队的姑娘们
顺姬在柳潭里的姑娘中间,摸样长得最俊,又有文化,还是里长的女儿,自然就成了女孩子们的中心。
顺姬从小勤奋好学,柳潭里没有小学校,阿爸吉就把她送到新兴里的村小,每天早晚接送她上下学。北南战争发生前,村里举办妇女识字班,顺姬教大家认字,姑娘们都喜欢围在她身边,听她讲课。
顺姬相信,这次在柳潭里组织妇女支前队,从前识字班的那些姑娘都会踊跃报名。柳潭里姑娘们的心一向很齐,光复前,她们就经常暗地里背着日本鬼子,秘密地为山里的游击队运粮送衣。如今,大敌当前,长津湖的妇女仍然不会含糊。
顺姬先是找来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几个姑娘,桂秀和慧淑是顺姬邻居家的女儿,三个人十分的要好。善樱和正花是顺姬大伯和叔叔家的孩子。南珠和爱静是顺姬在新兴里村小读书时的同学。京珠和文玉是年初从新兴里刚刚嫁到柳潭里的新娘。
再加上妹妹顺善,十个女孩子成了柳潭里妇女支前队的第一批队员。村里人都说,柳潭里的妇女支前队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美女支前队。
妹妹顺善从小和姐姐有着不同的性格。姐姐像阿爸吉,沉稳中透着坚毅。顺善像阿妈妮,热情里充满追求。如果不是姐姐待字闺中,顺善早该有意中人啦。
顺善喜欢城里的小伙子,她不想把自己永远地锁住在长津湖畔。美丽的长津湖只是她的故乡,她的人生追求,早已穿过了赴战岭,越过了狼林山脉。
妇女支前队里数顺善年纪最小。但她从未把自己看作是她们的小妹妹。顺善的抱负比天高比湖深,她立志要做一个让长津湖两岸的村民都对她刮目相看的人。
其实,十六岁的顺善做的已经足够了。阿妈妮身体不好,阿爸吉又要忙村里的事。地里的农活儿,顺善总是在默默地做。她不想让柳潭里的人在背后说她们家里因为没有男孩儿才会变得那样。
如果不是战争,顺姬和队员们都该有了自己的婆家。都会被嫁到新兴里,在那里她们依旧是儿时的伙伴,是好邻居。可现在,顺姬和新兴里里长家的儿子只看了一眼,连句话都没说,他就被送上了战场。
大伯家的女儿善樱和顺姬一样,相了亲订了婚,亲事就搁下了。叔叔家的正花比顺善只大一点点,父母还没急着把她嫁出去呢。
南珠从小就没了父亲,剩下她和母亲领着两个弟弟,家里面怎么能缺得了她这个劳动力。爱静的两个哥哥都去当了兵,爱静跟父母说,她要守在爸爸妈妈的身边,等着哥哥他们回来再提自己的亲事。
桂秀和慧淑,一个是顺姬前院家的,一个是后院家的。桂秀已经有了意中人,婆家是新兴里一户老实巴交农民。听说未婚夫随着人民军打到了汉城,现在正被美军堵截在临津江一线。
顺姬家后院的慧淑和她自己的名字一样,贤慧、淑雅的性格,每天把自己圈在家里,从不出屋。可是,战争把这样一个性格的女人也撵出了家门。
顺姬把妇女支前队的情况讲给阿爸吉听。里长爸爸二话没说,就让顺姬她们立刻出发。
“人民军首长要求柳潭里妇女支前队今天下午就出发,你们先去新兴里对面的山上领取运送物资,然后,跟上大部队,把粮食和弹药送到指定的前沿阵地。”
顺姬带领着支前队的姑娘们上了赴战岭。运送的物资一个个都很有分量,需要头顶或肩背。顺姬和姑娘们头顶起弹药和粮食追上男人们,直奔人民军阵地。
山路崎岖、羊肠小道、头上五六十斤的重量,压得姑娘们透不过气来。一路上,支前队里没有了平日的笑声,大家咬着牙,绷着脸,不停地向前赶路。
几天下来,姑娘们的身体都吃不消了。再不添人手,大家都会被累垮的。
支前队必须增添新人,顺姬领着九名队员挨家挨户做动员,劝说未婚的姑娘和已婚的大嫂们都加入进来。
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妇女参加支前队变成了强制性的任务,柳潭里妇女支前队一下子增加到了三四十人。顺姬安排支前队员轮换着上前线,闲下来的人就在村里帮着照看伤员。
4、前线寄来的信
柳潭里的已婚大嫂们的丈夫都上了战场。有的才结婚几天,有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村里人习惯地把新婚的女人叫做战争新娘,顺姬和桂秀、善樱三个人的未婚妻都在前线作战,背地里人们都说她们三个人是战争准新娘。
战争新娘和大嫂们有的已经收到了前方的来信。没来信的都在焦急地期盼着。有的时候,长时间不来信,等到的就会是里长送来的阵亡通知书。一时间,妇女们都害怕起了里长会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善樱是准新娘里最先收到信的。一天,支前队的妇女们看到善樱从山间小路下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兴高采烈地往家跑,大家就知道准是善樱的未婚夫从前线来信了。
善樱不大识字,她急匆匆地找到顺姬,求她帮忙给读一下。顺姬看了一下信封,上面只写着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掏出信纸一看,里面装的是人民军寄来的一份阵亡通知书。
一时间,顺姬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善樱从她的脸色上也看出了有些不大对劲儿,她从顺姬的手上一把抢过信,阵亡通知书五个大字跃然纸上。
最近一段时间,阵亡通知书不断,里长不再亲自送到各家各户,只是派人通知他们去村上自取。善樱就是接到通知满心欢喜地跑去取信的。
善樱虽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公文式的通知书上,赫然出现的五个大字总能认出几个。善樱一下子就昏倒在了地上。和新兴里的未婚夫虽然只是见过几面,可是,在她的心里,已经把他装进了二百多个日日夜夜。
顺姬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大伯家的善樱。莫不如就让她恣情地一拗,把这二百个日日夜夜的期盼都发泄出来。顺姬默默地抚摸着善樱的脊背,善樱那凄惨的哭声,让顺姬的眼前浮现出了自己心里的那个男人。
只要心里装着期待,憧憬着战争结束的未来,女人的身上就会充满无穷的力量。顺姬和柳潭里的姐妹们的身影,出现在长津湖畔的每一个战场。女人们头顶着五六十斤重的负荷,顽强地行进在祖国大地的三千里江山。
前线亲人的来信,人民军的阵亡通知书,好似雪片纷飞一般地从狼林山脉落到了长津湖畔的两个村庄。接到前线来信的女人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心情了,大家都知道,下一封信说不上就是一封阵亡通知书。因为好些家里的女人都有过这样的一番经历。
从新兴里嫁过来的京珠就是刚一接到新婚丈夫的来信,紧接着又收到了人民军的阵亡通知书的。顺姬再不敢帮着小姐妹们读信去了。那个让人心酸的场景,她真实无法接受。她忽然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这种情形迟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其实,顺姬从未收到过未婚夫的来信。阿妈妮几次托人去新兴里的里长家里打听,也都说没收到过儿子的来信。没有信寄来,也没有阵亡通知书,就说明人还活着。
人只要活着,总比死了的好,除了让家人多了一份牵挂,也会给亲人一份希望。战争让长津湖畔的女人们经历了无数次死的磨难,对生与死都有些木然了。
5、血染长津湖畔
长津湖地处两山之间,坐落在群山之中。战前的长津湖两岸一片安宁,谁知道在这样一片深山里、湖畔旁也会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
占领狼林山,扼守赴战领,就能堵住从海上入侵的南朝鲜傀儡军和美军。美军司令部也看出了中朝部队的这一招棋,派来了10万联军与中朝部队20万大军在此对垒。
美军飞机在长津湖上空不分昼夜地狂轰乱炸,狼林山被炸弹削去了山头,赴战岭成了一片火海。美军占领了新兴里,中朝部队镇守着柳潭里。两军对峙,隔着长津湖,敌我双方向对岸射出了无数发炮弹。
两岸的居民早就带着伤员,迁出村子,转移进了深山老林。山里面藏着人民军的物资仓库,两个村子的支前队,照例每天从山里向中朝部队阵地运送物资。
柳潭里的妇女支前队负责志愿军的物资运送,新兴里的妇女支前队保证人民军的物资供应。顺姬带领着妇女们把弹药送到志愿军阵地,回来时用担架把伤员抬进深山里的临时诊所。
战斗打了将近20天,敌我双方损失惨重。志愿军整团整营建制的部队打得不剩一人,人民军整营整连的战士也都牺牲在美军的飞机轰炸中。
如此重大伤亡的战斗,谁都没有经历过。战斗结束后,两岸的村民回到村子。顺姬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看着血水交融的长津湖,她明白了为什么善樱的未婚夫会牺牲,为什么自己的未婚夫会没有消息。战争让柔情的女人流干了眼泪,只有仇恨刻在心中。
柳潭里和新兴里的村干部接到了新任务。最近一个时期,不再为前线运送物资,上级要求他们协助志愿军和人民军打扫战场,就地掩埋和火化阵亡官兵的遗体,运送伤员到后方医院。
有身份可查的志愿军阵亡官兵的遗体就地火化,骨灰运回祖国,送往家乡。有许多无法辨认,无从识别的无名尸体,只好就地掩埋。伤病员被抬到志愿军派来的汽车上,送往战地诊所或志愿军后方医院。
长津湖一战,柳潭里的朝鲜老乡们是第一次直接接触到了志愿军。看到大量的志愿军阵亡官兵和伤员,看到一排排冻死在长津湖畔的志愿军战士冰雕塑像,顺姬她们难过地留下了眼泪。
满地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生命,和顺姬的未婚夫,和人民军的战士都是一样的年龄,他们为了朝鲜,远离自己的祖国,永远地倒在了长津湖畔。
“姐姐,牺牲的志愿军家属很快也会接到阵亡通知书,她们也会和我们一样,听到亲人牺牲的消息后失声痛哭的。”
“是啊!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把志愿军伤员送到后方医院,保证伤员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志愿军同志的牺牲。”柳潭里的姐妹们异口同声地向顺姬保证。
阿爸吉把顺姬叫了去,告诉她说,
“最近,志愿军的汽车部队都调往前线运送物资去了,运送志愿军伤员只能靠我们的担架去抬。你们妇女支前队敢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阿爸吉,看着那些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再苦再累都不应该害怕。运送长津湖志愿军伤员的任务就交给我们妇女支前队吧。”顺姬毫无畏惧地接受了任务。
6、情系长津湖
志愿军在赴战岭山脉的中段建立起了临时后方医院,专门收留救治长津湖战役受伤的志愿军伤病员。其中也有少部分人民军伤员来不及转移被送到了这里。
从长津湖战场到志愿军后方医院要翻越两座大山,一个单程就要走上三个多小时。支前队的妇女两个人抬着一副担架,每天翻山越岭,艰难地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
躺在担架上的重伤员,无奈身体满是枪伤无力行走,又不忍心看着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女人们抬着他们,一个个只能把牙关咬紧,闭上眼睛叹息着。
连人带担架,一副足有一百几十斤重。别说是两个年轻的姑娘,就是让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也会吃不消的。几天下来,姑娘们的肩旁都磨破了皮,即使垫上垫肩,担架一抬起来,绳子就会深深地勒进肉里。
但凡人到了无奈的境地,情绪上不是妥协就是更加坚定。姑娘们的脸上都挂着一副倔强的神情,她们都紧绷着脸,紧咬着牙,任凭汗水在额前和脸上流淌也不愿擦拭。
担架队后面跟着能自己行走的轻伤员,他们虽然抬不动担架,但是,每个人身上都背着枪,他们帮着照看着队伍,提醒大家防范着美军飞机的偷袭。在这空旷的大深山里,即便是轻伤员,也能给女孩子们壮了不小的胆。
碰到小股敌人袭扰,志愿军轻伤员就会冲到前面,遇到敌机轰炸,重伤员的身上,总是覆盖着女队员们的身体。长津湖的女人们身处后方,手无寸铁,但战争的阴影却整日笼罩在她们头上,无情地摧残着她们。
志愿军李排长是个轻伤员,臂膀上有两处弹片擦伤,不影响走路,志愿军首长派他协助担架队运送伤员。李排长每天都把当日去后方医院的轻伤员分成两部分,让他们负责在前面开路和在后面掩护。
李排长见顺善和叔叔家的正花两个人身体弱小,每次都安排她们两人去抬体重较轻的伤员。有的时候,李排长还替换着她们,让两个小姐妹能轮流稍事休息片刻。
“顺善,志愿军排长可真善良,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正花小声地对顺善说。
回家的路上,两个人抬着空担架,身体轻松了许多。正花的声音唤醒了顺善,刚才,她也在脑子里一直浮现着李排长的身影。
“是啊!我也感觉到志愿军同志比咱们柳潭里的男人们性格好得多。”
“顺善是不是喜欢上志愿军同志了?”
“是正花自己喜欢上了吧?你不是说李排长他人善良吗?
正花和顺善从小在一起长大,即使话不说出来,她们也都知道对方的心里在想什么。李排长人长得精神,又处处照顾着她们,两个姑娘动了心思也无可非议。
虽然从语言上她们俩和志愿军同志还不能交流,但李排长带领的轻伤员,忙前忙后地为担架队的姐妹们着想,她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顺善,等完成了运送伤员的任务,我们就看不到李排长了。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送给他点儿什么做个纪念呢?”
“正花的想法真好,我也在想给李排长的礼物送啥好呢。”
“我有一个想法,你听了可别笑话我好吗?”
“正花你说吧。只要能表达出我们对志愿军同志的热爱,我都听你的。”
“我看李排长他们都抽烟,我们俩给李排长做一个烟荷包,上面绣上咱们两个人的名字,你说好吗?”
“正花,你和我想到一起去了。今天晚上,我们俩就连夜绣出来,运送伤员的任务这几天就快结束了。”
“顺善,那我们就赶在分手的当天把烟荷包送给李排长吧。”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