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478
成片时长:每集约31分钟
阅读:1512
发表:2025/4/8
54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弦歌向西南》第1-5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叶庚尧:……学校被鬼子占领,我们就在北平另找地方,继续办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大学。
教授甲:对,办自己的大学。
沈二堂:天真,天真,太天真!日军毁掉大学,就是不允许我们再办中国人自己的大学,你们这是与虎谋皮。
教授甲:那沈先生有何高见?
沈二堂: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很简单,干脆先自谋生路,怎么着也得生存呀!
教授乙:日本人最近放出风来,宣称也要办大学,听说正网罗教师。
潘明袒:我们必须拢住教师队伍,不能叫日本人拉去!
教授丙:我们也不想进日本人学校,可出路在哪儿?
陈伯年:出路当然有,就看大家愿不愿走?
众人寻声望去,一看是陈伯年,赶紧给他让座。梁思成忙着上茶。
教授甲:陈先生,政府一直没有指令,我们怎么办?
众人:是呀,出路到底在哪里?
5.北总布胡同三号院客厅,外/内,日
小院门口,林徽因一边注视着外面的动静,一边听着屋里陈伯年与众人的讨论声。
陈伯年:诸位同仁,我们不能死等政府指令,他们很可能面临更棘手的难题。
潘明袒:那依先生,咱们如何应对?
陈伯年:今儿北平多数高校都来人了,我提议,咱先商量一下办法,如觉可行,就向政府报告,诸位以为如何?
潘明袒和众教授:好,赞成!
陈伯年:现在看清楚了,日本人就是要毁我教育,断我文化根脉,文化亡了,国可真的亡了。
教授丁:小鬼子这一招真狠毒!
教授甲:先生的想法是……?
陈伯年:向政府呼吁,沦陷区学校尽数南下,继续办学,让我们的孩子回到中国人自己的学校,保住中国的文化和教育!
沈二堂:什么?南下办学?哎,我的陈先生,您说得倒轻松!各校的试验室、图书馆、教学设备,被日军掠走或烧毁,剩下的也都被他们控制,空手南下,怎么办学?
教授甲:是啊,什么都带不走,两手空空怎么办学?
陈伯年:带不走就不带,只要把这个(指脑袋)带走就有辙。
叶庚尧:对呀,只要有我们的大脑,就能想出办法……
6.北总布胡同三号院,外,上午
一阵喀喀皮鞋声从街上传来。一支日军巡逻队向三号院走来。
在院门口放哨的林徽因一下子紧张起来。她赶紧向屋门口梁思诚打手势,梁示意室内教授们安静下来。
日军巡逻队正从门前经过,带队军官还特意向院子方向张望一下,而后朝前走去。
林徽因盯着日军背影,松了口气,回头向丈夫示意警报解除。突然,日军军官喊住巡逻队士兵,一挥手,又返回到小院门口。
林徽因再一次示意梁思成有危险。
日军军官重重敲击院门。林徽因调整一下情绪,把门打开。鬼子蛮横地闯进院子,冲向“太太客厅”。
林徽因紧张地要崩溃。
7.北总布胡同三号院,外,上午
鬼子刚靠近客厅,一阵二胡和昆曲演唱声传出。鬼子军官闯进室内。
陈伯年正摇头晃脑演唱,教授甲拉着二胡紧密配合。大家专注地欣赏和伴唱。
军官:你们什么的干活?
陈伯年用日语淡定地:朋友在聚会唱戏。
军官像猎犬一般在屋里搜寻着。
军官:不许举行反日活动!
潘明袒用日语:绝对不会,请你们放心!
军官一挥手,带士兵们退出院子。
林徽因轻轻关上门,深呼一口气。
8.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院客厅,内,上午
屋内教授们又开始激烈争论。
教授甲:……光我们自己南下还好说,可家中有老人孩子,颠沛流离,他们能否活下来都是问题!
教授乙:就算家人不南下,没有了经济来源,也将陷入绝境。
教授丙:国家危急,自家的难处还是自己克服才好!
沈二堂:我还是不赞成南下办学,太不现实,我建议大家就在家中静观其变,万一战局三、五个月改观了呢?
陈伯年:万一三、五年都不改观呢?我们的孩子不仅读不了中国的学校,文化和教育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沈二堂:陈先生只是一厢情愿。教师学生扎堆南下,日本人决不会答应,甚至还会有更大麻烦。
陈伯年:如果不成,大不了走那条路。
众教授:哪条路?
陈伯年:殉国!
沉默。
陈伯年:在南苑,那么多学生已经慷慨赴死,可我们是他们的先生啊!
沉默,接着还是沉默。
潘明袒:我赞成陈先生建议,南下办学。
叶庚尧:我也赞成。你们知道,当年,咱们不就是立志教育救国吗!现在正需要我们站出来,没问题!
教授丁:此时不站出来,枉读半生诗书!
陈伯年:文化人不保卫文化,中国文化可真没指望了!
潘明袒:我提议,请伯年先生代表平津学界,呼吁政府发出动员令,南下办学!
大家举手表示赞成。沈二堂一脸不屑。
沈二堂:别看你们吵吵这么热闹,没准儿政府还不赞成呢,异想天开!
9.北平,陈宅,外,日
陈伯年从黄包车上下来,走进家门。
二弟陈伯强迎上大哥。俩人在绿竹前低声谈话。
陈伯强:大哥,商量得怎样?
陈伯年:多数教授赞成南下办学。
陈伯强释然地深呼一口气。
陈伯年:受大家之托,我用暗语向南边发了数封电报,呼吁政府下令南下办学。
陈伯强:我想政府会重视大哥建议的。
陈伯年:电报虽发出,但我仍有心事放不下。
他摆弄着绿竹,若有所思。
陈伯强:大哥您是说担心咱爹,年老多病,不便南下?
陈伯年焦虑地点点头。
陈伯强:如果政府下令南下办学,大哥就放心走,您在学界影响大,理应带头尽快南下,我在家陪爹。
陈伯年:二弟,那你可受累了!
陈伯强:应该的,将来如果爹身体好些,您在那边也安顿下来,我陪爹再投奔您也不迟。
10.陈宅,内,日
陈家兄弟在院中说话时,里屋的陈老爷子靠在床上,迷着眼睛通过玻璃正向外瞧。
老人用手护着耳朵,试图听他们在谈什么。
11.陈宅,外,日
敲门声。佣人开门。有几个同学来找陈之阳。
裹着纱布的陈之阳赶紧把同学们请到自己屋里。
同学甲:之阳,学校去不成了,很多同学去西山参加“学生抗日军”了,咱们也去参加吧!
陈之阳:好,我早就想走了……
12.陈宅,外,日
同学们匆匆告辞。陈之阳送走同学。刚一转身,惊愕地发现父亲就站在身后。
陈伯年:你小子又想跑?告诉你,伤没好,学业没完成,哪儿也别想去,好好给我在家呆着!
陈之阳:爸,学校被日军破坏,求学根本无望,您该让我出去做事。
陈伯年:现在求学不成,不等于将来也不成,老实在家呆着,温书!
陈之阳:温书,温书,刀架在脖子上还要温书!
陈伯年:政府命令还没下来,你哪也不能去!
陈之阳:哼!就这个消极抗战的政府,您对它总是言听计从!
陈伯年:再消极也是政府,不听政府听谁的?温书去!
陈之阳:爸,我算看明白了,您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陈伯年:算你小子说对了,不读书,我们家能有今天?不读书,国家也不会有将来,回屋,温书去!
13.陈宅,内,日
里屋的陈老爷子努力靠近窗户,迷着眼看着窗外儿孙间的冲突,神情更加严峻。
14.陈宅,内,夜
陈伯年把药送到老人床前。老人示意他把药碗放在桌上。他拉着大儿子坐下。
陈老爷子:伯年哪,中国文化和教育决不可断,南下办学,爹支持你。
陈伯年:爹,您老甭惦记那么多,安心养病。
陈老爷子:中国没退路了,你们眼下很难,要记住,事在人为。
老人挥挥手,陈伯年退了出去。
陈老爷子悲怆自语:苍天哪,为何总是如此为难中国啊!
几滴浊泪从老人脸颊滚下,他伸出颤抖的手,悄悄把汤药倒进痰盂。
教授甲:对,办自己的大学。
沈二堂:天真,天真,太天真!日军毁掉大学,就是不允许我们再办中国人自己的大学,你们这是与虎谋皮。
教授甲:那沈先生有何高见?
沈二堂: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很简单,干脆先自谋生路,怎么着也得生存呀!
教授乙:日本人最近放出风来,宣称也要办大学,听说正网罗教师。
潘明袒:我们必须拢住教师队伍,不能叫日本人拉去!
教授丙:我们也不想进日本人学校,可出路在哪儿?
陈伯年:出路当然有,就看大家愿不愿走?
众人寻声望去,一看是陈伯年,赶紧给他让座。梁思成忙着上茶。
教授甲:陈先生,政府一直没有指令,我们怎么办?
众人:是呀,出路到底在哪里?
5.北总布胡同三号院客厅,外/内,日
小院门口,林徽因一边注视着外面的动静,一边听着屋里陈伯年与众人的讨论声。
陈伯年:诸位同仁,我们不能死等政府指令,他们很可能面临更棘手的难题。
潘明袒:那依先生,咱们如何应对?
陈伯年:今儿北平多数高校都来人了,我提议,咱先商量一下办法,如觉可行,就向政府报告,诸位以为如何?
潘明袒和众教授:好,赞成!
陈伯年:现在看清楚了,日本人就是要毁我教育,断我文化根脉,文化亡了,国可真的亡了。
教授丁:小鬼子这一招真狠毒!
教授甲:先生的想法是……?
陈伯年:向政府呼吁,沦陷区学校尽数南下,继续办学,让我们的孩子回到中国人自己的学校,保住中国的文化和教育!
沈二堂:什么?南下办学?哎,我的陈先生,您说得倒轻松!各校的试验室、图书馆、教学设备,被日军掠走或烧毁,剩下的也都被他们控制,空手南下,怎么办学?
教授甲:是啊,什么都带不走,两手空空怎么办学?
陈伯年:带不走就不带,只要把这个(指脑袋)带走就有辙。
叶庚尧:对呀,只要有我们的大脑,就能想出办法……
6.北总布胡同三号院,外,上午
一阵喀喀皮鞋声从街上传来。一支日军巡逻队向三号院走来。
在院门口放哨的林徽因一下子紧张起来。她赶紧向屋门口梁思诚打手势,梁示意室内教授们安静下来。
日军巡逻队正从门前经过,带队军官还特意向院子方向张望一下,而后朝前走去。
林徽因盯着日军背影,松了口气,回头向丈夫示意警报解除。突然,日军军官喊住巡逻队士兵,一挥手,又返回到小院门口。
林徽因再一次示意梁思成有危险。
日军军官重重敲击院门。林徽因调整一下情绪,把门打开。鬼子蛮横地闯进院子,冲向“太太客厅”。
林徽因紧张地要崩溃。
7.北总布胡同三号院,外,上午
鬼子刚靠近客厅,一阵二胡和昆曲演唱声传出。鬼子军官闯进室内。
陈伯年正摇头晃脑演唱,教授甲拉着二胡紧密配合。大家专注地欣赏和伴唱。
军官:你们什么的干活?
陈伯年用日语淡定地:朋友在聚会唱戏。
军官像猎犬一般在屋里搜寻着。
军官:不许举行反日活动!
潘明袒用日语:绝对不会,请你们放心!
军官一挥手,带士兵们退出院子。
林徽因轻轻关上门,深呼一口气。
8.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院客厅,内,上午
屋内教授们又开始激烈争论。
教授甲:……光我们自己南下还好说,可家中有老人孩子,颠沛流离,他们能否活下来都是问题!
教授乙:就算家人不南下,没有了经济来源,也将陷入绝境。
教授丙:国家危急,自家的难处还是自己克服才好!
沈二堂:我还是不赞成南下办学,太不现实,我建议大家就在家中静观其变,万一战局三、五个月改观了呢?
陈伯年:万一三、五年都不改观呢?我们的孩子不仅读不了中国的学校,文化和教育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沈二堂:陈先生只是一厢情愿。教师学生扎堆南下,日本人决不会答应,甚至还会有更大麻烦。
陈伯年:如果不成,大不了走那条路。
众教授:哪条路?
陈伯年:殉国!
沉默。
陈伯年:在南苑,那么多学生已经慷慨赴死,可我们是他们的先生啊!
沉默,接着还是沉默。
潘明袒:我赞成陈先生建议,南下办学。
叶庚尧:我也赞成。你们知道,当年,咱们不就是立志教育救国吗!现在正需要我们站出来,没问题!
教授丁:此时不站出来,枉读半生诗书!
陈伯年:文化人不保卫文化,中国文化可真没指望了!
潘明袒:我提议,请伯年先生代表平津学界,呼吁政府发出动员令,南下办学!
大家举手表示赞成。沈二堂一脸不屑。
沈二堂:别看你们吵吵这么热闹,没准儿政府还不赞成呢,异想天开!
9.北平,陈宅,外,日
陈伯年从黄包车上下来,走进家门。
二弟陈伯强迎上大哥。俩人在绿竹前低声谈话。
陈伯强:大哥,商量得怎样?
陈伯年:多数教授赞成南下办学。
陈伯强释然地深呼一口气。
陈伯年:受大家之托,我用暗语向南边发了数封电报,呼吁政府下令南下办学。
陈伯强:我想政府会重视大哥建议的。
陈伯年:电报虽发出,但我仍有心事放不下。
他摆弄着绿竹,若有所思。
陈伯强:大哥您是说担心咱爹,年老多病,不便南下?
陈伯年焦虑地点点头。
陈伯强:如果政府下令南下办学,大哥就放心走,您在学界影响大,理应带头尽快南下,我在家陪爹。
陈伯年:二弟,那你可受累了!
陈伯强:应该的,将来如果爹身体好些,您在那边也安顿下来,我陪爹再投奔您也不迟。
10.陈宅,内,日
陈家兄弟在院中说话时,里屋的陈老爷子靠在床上,迷着眼睛通过玻璃正向外瞧。
老人用手护着耳朵,试图听他们在谈什么。
11.陈宅,外,日
敲门声。佣人开门。有几个同学来找陈之阳。
裹着纱布的陈之阳赶紧把同学们请到自己屋里。
同学甲:之阳,学校去不成了,很多同学去西山参加“学生抗日军”了,咱们也去参加吧!
陈之阳:好,我早就想走了……
12.陈宅,外,日
同学们匆匆告辞。陈之阳送走同学。刚一转身,惊愕地发现父亲就站在身后。
陈伯年:你小子又想跑?告诉你,伤没好,学业没完成,哪儿也别想去,好好给我在家呆着!
陈之阳:爸,学校被日军破坏,求学根本无望,您该让我出去做事。
陈伯年:现在求学不成,不等于将来也不成,老实在家呆着,温书!
陈之阳:温书,温书,刀架在脖子上还要温书!
陈伯年:政府命令还没下来,你哪也不能去!
陈之阳:哼!就这个消极抗战的政府,您对它总是言听计从!
陈伯年:再消极也是政府,不听政府听谁的?温书去!
陈之阳:爸,我算看明白了,您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陈伯年:算你小子说对了,不读书,我们家能有今天?不读书,国家也不会有将来,回屋,温书去!
13.陈宅,内,日
里屋的陈老爷子努力靠近窗户,迷着眼看着窗外儿孙间的冲突,神情更加严峻。
14.陈宅,内,夜
陈伯年把药送到老人床前。老人示意他把药碗放在桌上。他拉着大儿子坐下。
陈老爷子:伯年哪,中国文化和教育决不可断,南下办学,爹支持你。
陈伯年:爹,您老甭惦记那么多,安心养病。
陈老爷子:中国没退路了,你们眼下很难,要记住,事在人为。
老人挥挥手,陈伯年退了出去。
陈老爷子悲怆自语:苍天哪,为何总是如此为难中国啊!
几滴浊泪从老人脸颊滚下,他伸出颤抖的手,悄悄把汤药倒进痰盂。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