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478
成片时长:每集约31分钟
阅读:1511
发表:2025/4/8
54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弦歌向西南》第1-5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蒋介石正伏案批阅文件,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进来。
陈布雷:委座,邀请的几位北方学人到了。
3.憩园官邸,内,日
学人们被陈布雷引进入大厅。蒋介石过来,与各位一一握手,他握到谁时还热情地叫着每位学人的字:月涵先生(梅贻琦),兆贤先生(蒋梦麟),适之先生(胡适)……
蒋介石最后与张伯苓握手:伯苓先生!
张伯苓哽咽地:委员长……好。南开完了,我大半生的心血啊!
蒋介石:伯苓先生,南开为国而牺牲,有中国即有南开。
张伯苓:学校虽毁,但我们决不屈服,只要国家能打下去,毁掉一个南开算嘛!
4.憩园官邸小餐厅,内,日
众人随蒋介石入席。
蒋介石:……我们的大学,正遭暴日野蛮破坏和占领,挽救大学,关乎民族文化和教育的延续,今邀请诸位,随意用些便饭,商讨一下战时大学怎么办。
胡适:我放弃自己原来的对日主和立场,中国步步退让,日本却步步紧逼,被逼到墙角了,现在看,和比战难百倍,中国的学人要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抗战!
梅贻琦:委员长,人才培养不能停顿,北方学界呼吁南迁办学。
蒋介石:我晓得,特别是陈伯年先生的密电,使中央决策有了底气。
张伯芩:伯苓认为,南迁后,大学应向培养战争急需人才转变。如砍掉一些基础课程,加强战争需要的实用课程,学制也要缩短,本科四年可以变成三年甚至两年。
梅贻琦:恩师急抗战所急,心情可以理解,但学生不敢完全苟同。
张伯苓不悦地:噢?
梅贻琦:对部分学校来说,还是应着眼未来复兴人才培养,正规办学还是必需的。
张伯苓:错!国家存亡之际,学校不服务战争,仍然按部就班,道理上说不通!
梅贻琦:恩师,学生以为,削弱基础课程,教学体制失去正规性,人才质量必然下降,将来需要建设人才时,悔之晚矣……
张伯苓还要反驳,被蒋介石用手势制止了。
蒋介石:我同意月涵先生看法,不要中断对未来复兴人才培养。有些学校可以侧重培养战时急需人才,但对你们这些基础好的学校,还是要以培养未来复兴人才为主,要坚持正规办学。
蒋梦麟、胡适点头赞成委员长看法。
蒋介石: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不能因为战争,就把所有学制、课程和教育法规打乱……
5.憩园官邸小餐厅,外/内,日
憩园窗外,不远处的高射机枪指向天空。卫兵们警惕地注视着天空。便餐仍在进行。
蒋介石:……诸位辛苦,多用一些。
侍者端上一道菜。
蒋介石:再多上一点汤。
胡适:很多大学损失严重,南迁后单独办学困难增大,建议采用联合办学方式。比如,可将两至三所大学组成一所联合大学……
蒋梦麟:胡先生所言,本人不敢苟同。各校有不同理念,办学思路、校风传统都不一样,强拉一起,会有很多矛盾!
胡适:各学校损失很大,不联合,孤木难支!
蒋梦麟:联合之法不可取,捆绑难成夫妻!
二人争得面红耳赤。
蒋介石:我倒同意适之先生的建议,联合办学,能快速形成规模,节省开支。(他对陈布雷)请陈先生转告教育部,可将损失大的学校,若干所合并成一所,要尽快开课……
6.憩园官邸走廊,内,日
蒋介石送大家从餐厅出来。
蒋介石:……你们南迁,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日军华北派遣军新任司令官寺内寿一,此人主张全面扩大侵华战争,叫嚣彻底摧毁中国文化和教育,手段极其残忍。
张伯苓:看来我们要和他斗斗法了!
蒋介石:要多想办法,力求把沦陷区的师生和教学设备、图书尽可能多地撤到大后方。
7.憩园官邸楼下,外,日
官邸门口,蒋介石与大家话别。
蒋介石握住胡适的手:适之先生就不必参与办学了,我对先生有另一国事相托。
胡适:请问委员长,所托何事?
蒋介石:国家危难之际,请适之先生放下手中学术,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先生在国际上有影响,担任该职能发挥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适:本人虽是学者,更是中国人,我服从政府任命。
蒋介石:胡先生上任后,要多做美国上层工作,改变美政府对日暧昧政策,眼下最急的是,停止对日战略物资大规模出口,如能说服他们出面调停中日冲突,更是先生外交首功。
8.汽车上,内,日
返回路上,蒋梦麟和胡适坐在车里继续交换意见。
蒋梦麟:……胡先生提出数校联合办学,中看不中用,我绝不赞成。
胡适:愿闻其详。
蒋梦麟:把办学特质不同的学校强拉在一起,肯定会打架,过不到一起还得分开,更伤感情,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蠢事!
胡适:多数大学受到重创,只有联合才是上策!
蒋梦麟:说得轻巧!你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自己一拍屁股去了美国,我们却要在火上烤!
胡适:事在人为,如果闯过这一关,事情可能会好一些。
蒋梦麟:如果闯不过呢?
胡适:闯不过?呵呵,那只有天知道了。
9.南京,旅馆前,外,黄昏
车停住,胡适和蒋梦麟从车内钻出。
胡适:前些年,朋友们一起鼓动新文化运动,那股风吹得多好呀!
蒋梦麟:唉,国难叠加,不得不提前下课。
胡适:当前最紧迫的是文化救亡,又开新课了。
10.193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内,日
教育部办公大楼内,走廊两侧办公室电话频繁响着。教育部官员们在电话中喊叫着,正紧张部署沦陷区院校撤退行动。
一间大会议室里,教育部官员正召集几十所大学的校长们开会,布置迁校任务。
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他们专注地听着记着。
教育部官员:……教育部已发出密令,要求沦陷区各大学迅速向大后方转移……
11.南京,成贤街51号,国民政府教育部大门前,外,日
两名报童挥舞着报纸从街上跑过。
报童甲:卖报,卖报,重大新闻,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报童乙:卖报!快来看,八路军开赴华北战场!
张伯苓正接受多位记者采访。
记者甲:请问张先生,南开被毁,有何表态?
张伯苓:敌人此次摧毁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一群南开同学挤过来,抱着张伯苓校长痛哭。
张伯苓:同学们,天津的南开回不去了,但我们还要办学,希望大家跟我去长沙,完成学业!
同学甲:校长,我们很想继续读书,但是,鬼子烧了南开,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们想参军杀敌!
同学乙:打完鬼子再回来读书!
众同学:先打败鬼子,再读书!
张伯苓:好吧,我等着同学们回来。
同学乙:校长,我们想参加新组建的八路军!
张伯苓:噢?为什么?
同学甲:因为共产党一直主张坚决抗战,决不犹豫。
张伯苓:好,我这就给你们的学哥周恩来写推荐信,同学们持信,去新成立的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找他。
12.憩园官邸,内,日
蒋介石正伏案办公。突然防空警报响起。警卫军官冲进来。
警卫军官:请委座速进防空洞隐蔽。
蒋介石:慌什么?我们周围树多,隐蔽得还是蛮好的!
日军飞机呼啸而至,炸弹在房子周围爆炸。
警卫军官急扶蒋介石到办公桌下隐蔽。
憩园附近高射机枪正对空射击。
13.憩园官邸,内,日
敌机远去。警卫军官帮蒋介石拂去身上的墙灰。陈布雷进来。
陈布雷:委座,中央大学等高校均遭轰炸,多处校舍被毁,多名教工伤亡。
蒋介石:陈主任,速协商民生公司,帮中央大学向重庆转移,其它大学要自己想办法尽快离京。
陈布雷:是。
蒋介石:我军在淞沪战场处境艰难,首都南京很可能要变为战场,要他们都加快撤退速度!
陈布雷:好,我马上通知下去。
蒋介石:上海、杭州那边的大学是否迁出了?
陈布雷:上海交大、复旦等大学已经撤出。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带领下,正向天目山转移,其它各校也在撤退中。
蒋介石:唉,最难的是华北的院校,师生们能否冲出日军围堵,就看他们自己了!
14.南京下关码头,外,日
江水滔滔,船只穿梭。逃难的人聚焦在码头,呼喊着,拥挤着。
张伯苓、蒋梦麟和梅贻琦三常委提着行李,惆怅地望着江边。
张伯苓:……师资为办学第一要素,我最担心的是,有多少老师能从华北跑出来,这些人几乎都出身世家望族,能否舍命南下,真没底儿。
蒋梦麟:对学生也是个大考啊!他们大多来自优渥家庭,娇生惯养,要是没学生来,光我们老师也没用!
梅贻琦: 快走吧,去长沙的船要开了。
陈布雷:委座,邀请的几位北方学人到了。
3.憩园官邸,内,日
学人们被陈布雷引进入大厅。蒋介石过来,与各位一一握手,他握到谁时还热情地叫着每位学人的字:月涵先生(梅贻琦),兆贤先生(蒋梦麟),适之先生(胡适)……
蒋介石最后与张伯苓握手:伯苓先生!
张伯苓哽咽地:委员长……好。南开完了,我大半生的心血啊!
蒋介石:伯苓先生,南开为国而牺牲,有中国即有南开。
张伯苓:学校虽毁,但我们决不屈服,只要国家能打下去,毁掉一个南开算嘛!
4.憩园官邸小餐厅,内,日
众人随蒋介石入席。
蒋介石:……我们的大学,正遭暴日野蛮破坏和占领,挽救大学,关乎民族文化和教育的延续,今邀请诸位,随意用些便饭,商讨一下战时大学怎么办。
胡适:我放弃自己原来的对日主和立场,中国步步退让,日本却步步紧逼,被逼到墙角了,现在看,和比战难百倍,中国的学人要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抗战!
梅贻琦:委员长,人才培养不能停顿,北方学界呼吁南迁办学。
蒋介石:我晓得,特别是陈伯年先生的密电,使中央决策有了底气。
张伯芩:伯苓认为,南迁后,大学应向培养战争急需人才转变。如砍掉一些基础课程,加强战争需要的实用课程,学制也要缩短,本科四年可以变成三年甚至两年。
梅贻琦:恩师急抗战所急,心情可以理解,但学生不敢完全苟同。
张伯苓不悦地:噢?
梅贻琦:对部分学校来说,还是应着眼未来复兴人才培养,正规办学还是必需的。
张伯苓:错!国家存亡之际,学校不服务战争,仍然按部就班,道理上说不通!
梅贻琦:恩师,学生以为,削弱基础课程,教学体制失去正规性,人才质量必然下降,将来需要建设人才时,悔之晚矣……
张伯苓还要反驳,被蒋介石用手势制止了。
蒋介石:我同意月涵先生看法,不要中断对未来复兴人才培养。有些学校可以侧重培养战时急需人才,但对你们这些基础好的学校,还是要以培养未来复兴人才为主,要坚持正规办学。
蒋梦麟、胡适点头赞成委员长看法。
蒋介石: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不能因为战争,就把所有学制、课程和教育法规打乱……
5.憩园官邸小餐厅,外/内,日
憩园窗外,不远处的高射机枪指向天空。卫兵们警惕地注视着天空。便餐仍在进行。
蒋介石:……诸位辛苦,多用一些。
侍者端上一道菜。
蒋介石:再多上一点汤。
胡适:很多大学损失严重,南迁后单独办学困难增大,建议采用联合办学方式。比如,可将两至三所大学组成一所联合大学……
蒋梦麟:胡先生所言,本人不敢苟同。各校有不同理念,办学思路、校风传统都不一样,强拉一起,会有很多矛盾!
胡适:各学校损失很大,不联合,孤木难支!
蒋梦麟:联合之法不可取,捆绑难成夫妻!
二人争得面红耳赤。
蒋介石:我倒同意适之先生的建议,联合办学,能快速形成规模,节省开支。(他对陈布雷)请陈先生转告教育部,可将损失大的学校,若干所合并成一所,要尽快开课……
6.憩园官邸走廊,内,日
蒋介石送大家从餐厅出来。
蒋介石:……你们南迁,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日军华北派遣军新任司令官寺内寿一,此人主张全面扩大侵华战争,叫嚣彻底摧毁中国文化和教育,手段极其残忍。
张伯苓:看来我们要和他斗斗法了!
蒋介石:要多想办法,力求把沦陷区的师生和教学设备、图书尽可能多地撤到大后方。
7.憩园官邸楼下,外,日
官邸门口,蒋介石与大家话别。
蒋介石握住胡适的手:适之先生就不必参与办学了,我对先生有另一国事相托。
胡适:请问委员长,所托何事?
蒋介石:国家危难之际,请适之先生放下手中学术,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先生在国际上有影响,担任该职能发挥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适:本人虽是学者,更是中国人,我服从政府任命。
蒋介石:胡先生上任后,要多做美国上层工作,改变美政府对日暧昧政策,眼下最急的是,停止对日战略物资大规模出口,如能说服他们出面调停中日冲突,更是先生外交首功。
8.汽车上,内,日
返回路上,蒋梦麟和胡适坐在车里继续交换意见。
蒋梦麟:……胡先生提出数校联合办学,中看不中用,我绝不赞成。
胡适:愿闻其详。
蒋梦麟:把办学特质不同的学校强拉在一起,肯定会打架,过不到一起还得分开,更伤感情,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蠢事!
胡适:多数大学受到重创,只有联合才是上策!
蒋梦麟:说得轻巧!你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自己一拍屁股去了美国,我们却要在火上烤!
胡适:事在人为,如果闯过这一关,事情可能会好一些。
蒋梦麟:如果闯不过呢?
胡适:闯不过?呵呵,那只有天知道了。
9.南京,旅馆前,外,黄昏
车停住,胡适和蒋梦麟从车内钻出。
胡适:前些年,朋友们一起鼓动新文化运动,那股风吹得多好呀!
蒋梦麟:唉,国难叠加,不得不提前下课。
胡适:当前最紧迫的是文化救亡,又开新课了。
10.193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内,日
教育部办公大楼内,走廊两侧办公室电话频繁响着。教育部官员们在电话中喊叫着,正紧张部署沦陷区院校撤退行动。
一间大会议室里,教育部官员正召集几十所大学的校长们开会,布置迁校任务。
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他们专注地听着记着。
教育部官员:……教育部已发出密令,要求沦陷区各大学迅速向大后方转移……
11.南京,成贤街51号,国民政府教育部大门前,外,日
两名报童挥舞着报纸从街上跑过。
报童甲:卖报,卖报,重大新闻,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报童乙:卖报!快来看,八路军开赴华北战场!
张伯苓正接受多位记者采访。
记者甲:请问张先生,南开被毁,有何表态?
张伯苓:敌人此次摧毁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一群南开同学挤过来,抱着张伯苓校长痛哭。
张伯苓:同学们,天津的南开回不去了,但我们还要办学,希望大家跟我去长沙,完成学业!
同学甲:校长,我们很想继续读书,但是,鬼子烧了南开,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们想参军杀敌!
同学乙:打完鬼子再回来读书!
众同学:先打败鬼子,再读书!
张伯苓:好吧,我等着同学们回来。
同学乙:校长,我们想参加新组建的八路军!
张伯苓:噢?为什么?
同学甲:因为共产党一直主张坚决抗战,决不犹豫。
张伯苓:好,我这就给你们的学哥周恩来写推荐信,同学们持信,去新成立的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找他。
12.憩园官邸,内,日
蒋介石正伏案办公。突然防空警报响起。警卫军官冲进来。
警卫军官:请委座速进防空洞隐蔽。
蒋介石:慌什么?我们周围树多,隐蔽得还是蛮好的!
日军飞机呼啸而至,炸弹在房子周围爆炸。
警卫军官急扶蒋介石到办公桌下隐蔽。
憩园附近高射机枪正对空射击。
13.憩园官邸,内,日
敌机远去。警卫军官帮蒋介石拂去身上的墙灰。陈布雷进来。
陈布雷:委座,中央大学等高校均遭轰炸,多处校舍被毁,多名教工伤亡。
蒋介石:陈主任,速协商民生公司,帮中央大学向重庆转移,其它大学要自己想办法尽快离京。
陈布雷:是。
蒋介石:我军在淞沪战场处境艰难,首都南京很可能要变为战场,要他们都加快撤退速度!
陈布雷:好,我马上通知下去。
蒋介石:上海、杭州那边的大学是否迁出了?
陈布雷:上海交大、复旦等大学已经撤出。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带领下,正向天目山转移,其它各校也在撤退中。
蒋介石:唉,最难的是华北的院校,师生们能否冲出日军围堵,就看他们自己了!
14.南京下关码头,外,日
江水滔滔,船只穿梭。逃难的人聚焦在码头,呼喊着,拥挤着。
张伯苓、蒋梦麟和梅贻琦三常委提着行李,惆怅地望着江边。
张伯苓:……师资为办学第一要素,我最担心的是,有多少老师能从华北跑出来,这些人几乎都出身世家望族,能否舍命南下,真没底儿。
蒋梦麟:对学生也是个大考啊!他们大多来自优渥家庭,娇生惯养,要是没学生来,光我们老师也没用!
梅贻琦: 快走吧,去长沙的船要开了。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