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2857
阅读:307
发表:2025/4/18
43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第37章:民主呼声
1
…
36
37
38
…
4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李、闻被害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新加坡、巴黎、伦敦、纽约的华侨和外国朋友也都为二位烈士举行了悼念活动,并谴责国民党特务丑恶的暗杀行径。英国《泰晤士报》指出“这是两件政治谋杀案”。美国《纽约时报》为此发表社论,主张立即断绝对国民党的援助,因其“对中国民主人士胆大妄为地攻击”。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53名教授联名上书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表示震惊和抗议,主张撤回驻华军队,“撤回对华之一切支持”。7月25日的美国《新教杂志》“代表美加两国六千个新教牧师,为美国在这一罪恶中应负的责任,向中国人民致歉”,并“对于美国政府使用落后的,支持不受信任的政治集团的老方法,使中国成为一个殖民地的行动,表示反对。”
五
李公朴、闻一多教授到底遭谁暗杀的呢?案情有太的多版本。
一个版本是曾经一直宣传的版本,笼统地称国民党特务是暗杀凶手,指使者就是国民政府,但其证据自相矛盾,叙述更是杂乱无章。
李公朴太太张曼筠在《回忆李公朴》一文中追述:我们下了公共汽车,走到学院坡,就听见后面轻轻“啪”的一声,公朴便倒在我的身边。而一九八零年第十辑《株洲文史》中却叙述:一九五八年落网的凶手谢继舫供称:李公朴看完电影出门时,谢的同伙张德明向空中呜了一枪,混乱中李公朴了走进左边的胡同,凶手对准他开了两枪……
闻一多之子闻立鹤在《爸爸遇难纪详》中写道,“……途中是死一般的静寂,……忽然枪声大作,爸爸已经倒在地上了……”。
但在一九五五年的《北京日报》采访中,闻立鹤又说,枪枝是“美制无声手枪……由于装上了消音器,只是普、普作响,声音很小,没有人注意……”
从二人行,到独自在电影院门外被杀;从“枪声大作”到“美式无声手枪”,如此截然不同的情节,似乎绝非记忆的差错,更像是根据政治需要的弹性变通。
另一个版本是,行凶者是两个下级宪兵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他们当时属于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的编制。此版本似乎为多数人所接受,认为国民政府与暗杀无关。另外,沈醉在《军统内幕》中记载:当时蒋介石从庐山打长途电话到南京,责问暗杀事件,命令立即调查。
再一个版本,也是最为扑朔迷离的版本。哗众取宠,抹黑共产党,最为不可信。
一九六五年,云南大学语言学教授朱杰勤的学生张君达偷渡到香港,他在《天天日报》专文中披露,他的恩师朱杰勤,系中共中央社会部第三处副处长,该处的职能就是针对高级知识分子进行统战工作。在一次偶然小酌中,朱杰勤吐露真言,坦言他曾经参与了部署暗杀李、闻二教授的机密工作。朱杰勤称:“只有暗杀受大学生爱戴崇拜的民主学者,方可营造恐怖气氛,掀起群众的冲动情绪,激发全国青年的反抗思想,而且还可离间国府与美国的关系,影响美国对华政策,促成美国减少对国府的经济与军事援助……”。
我们且看后果:李、闻暗杀案还有前此的重庆较场口案件,让国民政府成了最大的输家,不但失去了美国的援助,而且让不少民盟成员投入了怀抱。
当时华盛顿的主要取向始终是援蒋,并准备向国民政府提供包括五亿美元贷款的第二轮援助。迫于舆论压力,李闻案不久,美国便停止了对华贷款谈判,同时,数个合作项目,如延续租借法案、转赠战时剩余物资、培训海军等,也不了了之。
到了一九四八年,美国如梦方醒,恢复了对蒋的援助,然而国民党政府早已逆势难转。
我们有理由认为第二种说法较为可信。说李闻是被共产党谋杀,是不懂历史事实又不懂中共领导人行为处事的人的瞎话,是一部分仇视共产党的人的有意诋毁。
当时国民政府大肆培植特务的政治气氛和绑架暗杀几成气候的大环境,使得一部分头脑简单想出风头讨好上司的无良之徒,幼稚猜度上司心事,妄动杀伐,做出不耻的勾当,令人扼腕。他们也许真的不乏对党国的忠诚,却给国民政府帮了倒忙。
不管怎么说,民主党派团体人士为和平奔走呼号的努力渐渐落空了,国共两党的交恶以这几个事件的发生为标志而表面化了。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