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1722
阅读:5904
发表:2020/5/19
农村
小说
占地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桂枝一看,更加撒泼无礼的开始疯狂的哭闹:“你们老王家还有理了,前脚把人家肚子搞大,后脚又想赖账,自古戏男不戏女,敢做不敢当啊,还有脸说老王家咋滴咋滴正派,我呸,我一个黄花大闺女,坑你们害你们了,你们在乎名声,别人就没有名声吗?别人就没有脸面吗?还不说我没干过那个勾搭,就是干过了,也是高档货色,没有梧桐树,凤凰还不落架啦?”
她抹一把泪,继续哭诉道:“我警告你们,今天要么商量结婚的事儿,要么我告二娃强奸,孩子在肚里可以作证,你们不讲情面,我还不讲情面呢,看咱谁怕谁,我还就不信了,当了这么多年的剩女,好不容易想落地了,还嫌我脏,嫌我烂,你见过我卖啊?村里人哪个人见过?哪一个王八蛋搅舌根子,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呜呜呜……”桂枝一声高过一声,引得周围邻居都来看热闹,院子里人头攒动,水泄不通,村支书,二爷等人也来了,纷纷劝和。
二娃,打心眼儿里佩服桂枝这一套撒泼打滚的招式。村里人背地里劝二娃爹娘,难得有个女孩子,这么死心塌地的愿意嫁给二娃,二娃,一直留守村里,憨厚老实,这么多年也没成家,再者来说人家以前干什么,我们大伙儿谁也没看见,只是大伙听信了谣言,谣言不可信,大家七嘴八舌的劝二娃爹娘,二娃爹,气得直喘粗气,只是听着众人的话,此刻,暂时安静了。
人群里有人小声的议论着,桂枝这小妮子是真有办法,一哭二闹三上吊,够泼辣。
“和以前的双全媳妇有一拼,这种女人有主见,强势”
“二娃也30多岁了,差不多就得了,他爹也是个死脑筋”
“啥叫死脑筋?你家孩子娶个婊子回来你愿意呀?”人群中竟有人小声的争论着。
“你咋知道人家是婊子啊?你见人家卖过?”
“教我说啊,二娃,娶这么个媳妇是八辈子修来的福,不是这次拆迁占地,说不定又是一条光棍,还自己装大瓣蒜呢!”人群里冷嘲热讽的,大有人在。
这时候就听桂枝又恶狠狠的威胁道:“告诉你们,老王家的门我是进定了,要么我就告二娃强奸,自己选。”
二娃爹,突然发了疯似的冲向厨房,拎出一把菜刀,冲向里屋,高喊:“老子和你拼了同归于尽,别来祸害我儿子,别毁了我们老王家的清誉”
村支书二红旗一个箭步上去,死死地抱住娃娃爹的腰,冲人群大喊,快,快来帮忙,快快。人群里冲出十几个壮汉,把二娃爹摁住。此刻,桂枝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脸色铁青,但她定了定神,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但她显然也发了狠,脸上挂着泪花,露出狰狞的面部表情,歇斯底里的吼道:“好,既然想让我死,我就死给你们看,我就吊死在你们老王家的房梁上,反正有了你们老王家的娃,我死了,也好让孩子认祖归宗。”说完,就开始撕被单。二娃急了,上去一把按住桂枝,小声伏在她耳边说,差不多得了,别闹出人命来。
桂枝顿了顿,白了他一眼,同时又使了个眼色,疯一般的冲向门框。二娃生拉硬拽,我的姑奶奶,我求你了,咱别闹了行不行?爹娘快答应啊,别出了人命,她肚里怀的可真是你们的孙子啊。二娃终于开口央求了。
“不行,除非老子死了。”二娃爹说得铿锵有力,眼里布满血丝,像一头愤怒的雄狮。
本来拉着桂枝的二娃脸上露出了沮丧的神情,双手耷拉着如放弃抵抗的羔羊,眼泪在眼眶中溢出,慢慢的凝结成一颗蚕豆大小的泪滴,夺眶而出,重重地砸在地上,人们仿佛都听到泪水落地的声音。
二娃,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爹娘说道:“爹——娘——,儿子不孝,没出息,没能给你们找个称心如意的媳妇,但我爱她,况且她真的怀上了老王家的后代,二娃,只有和他一起死了。桂枝,在阳间不能结婚,那就下阴曹地府再见……”说着,二娃把头重重地撞向水泥地面。头上立马出现了血淋淋的一个大包。二娃,又一次把头撞向了地面。
“二娃,二娃,你可别傻呀,你可不能干傻事呀”狗蛋,一个箭步冲上去抱住二娃,人群一阵惊呼。可稍稍晚了一点,二娃的第二下,已经撞到了地上。当狗蛋奋力的抱起二娃时,额头上的鲜血顺着面颊流下,已经滴滴嗒嗒的在地上流了一片。二娃,这次是真发狠了。
二娃的爹娘,此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二娃娘上去一把抱住二娃,此刻,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儿啊,你可是娘的心头肉啊,你可不能有个三长两短。柱子,儿子要是有个闪失我也不活了呜呜呜……”说着说着便已泣不成声。
二娃爹此时也紧紧抱住二娃,边拍二娃的脸边喊:“二娃,二娃……”
二娃自己也觉得,意识开始模糊了,他后悔自己有点儿过了。舌头僵直了,说不出话来,满脸鲜血,一口白沫吐了出来,便不省人事。
“二娃,二娃”
“二娃醒醒”
人群惊呼顿时炸开了锅。掐人中,快送医院,快找大夫,现场一片混乱……
……
当二娃再醒过来时,已是第二天的日上三竿,二娃还觉得天旋地转,后脑像被灌了铅,很重,前额传来剧烈的疼痛,恍惚记得梦中有无数双恶鬼的手,在抓他挠他,他拼命的挣脱,拼命的挣脱,无都无济于事。
“二娃,二娃,亲爱的,你醒啦?”一个甜美女人的声音,传入耳朵。他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到桂枝站在他面前,正在轻轻地唤他,一股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直刺鼻孔,病房里洁白的被褥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
桂枝神秘的趴在二娃的耳边说:“亲爱的,你真勇敢,我们的事儿,成了”说完,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
第六章:草原婚俗
二娃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和桂枝结婚了。政府占地政策也下来了,每人给了100万,每户给两套县城里房子。另外每户还给配了一辆小轿车,一家人欢天喜地住进楼房,宽敞的卧室,舒适的席梦思床垫,超大的液晶屏电视,六开门的冰箱。二娃和桂枝,正偎依在沙发里欣赏着风靡全国的电视剧。桂枝则喜欢电视剧里的长腿欧巴,二娃看的不是太上心,但是,她喜欢陪着她一起笑。有的时候,还看着她哭的稀里哗啦,有点搞笑……
不知什么时候,家里还多了一只可爱的小金毛,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是他和桂枝生的小天使。小孩和小狗在家里做游戏,萌翻了。二娃,伸手从酒柜里,拿起一瓶法国干红,麻利的开启,琥珀色的酒水如音符般跳跃,回旋在高脚杯里。二娃和桂枝,四目相对,相邀举杯,岁月仿佛凝滞在这一刻……
“二娃,二娃……”迷迷糊糊的二娃听到了有人在呼唤他,他缓缓的睁开了眼。
“我这是怎么了?”二娃吃力的问一旁的桂枝,随着扫了一眼病房的四周。
“啊,亲爱的,你失忆啦?”“你别吓我,你别吓我呀,我不是在看电视剧吧?”桂枝,惊奇的问着。
“难道你忘了咱们昨天我去你家逼亲的事儿了吗?”桂枝道
朦胧中的二娃,被一下子拉回到了回忆里。他轻轻的合上眼,昨天的一幕幕,在他的眼前重现。
“哦,哦,我爹娘呢?”二娃问
“他们昨天来守了半夜,我把他们打发回去了。他们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我就让他们先回去休息了,他们知道你没事儿,有我照顾你也放心了。今天村里浇地,我就让他们忙去了。”听桂枝眉飞色舞的描述着,似乎很高兴。
桂枝又接着说:“昨天晚上,我和二老好好的解释了半个晚上,他们也很同情我,最后他们感动的都哭了,同意我们结婚啦!”
桂枝顿了顿,又说:“不过,可怜天下父母心嘛,我能理解。”
……
二娃,听着桂枝,叽叽喳喳的像小鸟一样,在耳边念叨着着昨天发生的一切。想着从小到大憨厚老实的自己,从来也没有这样勇敢过。但为了心爱的人,他觉得值了。他同样也记起了昨天桂枝的种种表现,非常的勇敢,非常的令他感动。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竟掉下泪来。他伸手把桂枝揽在怀里,轻轻的抚摸着她如缎子面的秀发,任凭眼泪流下来打湿了枕头,这泪是幸福的,是甜的。
桂枝则把头埋在他的怀里,还不停的和他说着什么,他没有听清楚,只觉得睡意来袭,又沉沉睡去。
入院的第三天,最新一次脑CT出来了,轻微脑震荡,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只是额头上的大包,还需要养一段时间才能褪去。桂枝这几天,一直在医院陪床,她也累坏了,休息不好,眼袋都出来了。二娃,心疼的捏了一下她粉嫩的脸。轻声说道:“谢谢,谢谢你宝贝,这几天辛苦你了。”
桂枝像一只可爱的小猫一样,撒娇般的在二娃的手臂上蹭了蹭,幸福的闭上眼睛,呢喃着说:“我们出院,回家结婚!嘻嘻”
听说二爷和小六子的“婚期”,已经定在了七月初七。“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和织女,这一天在鹊桥相会。但现在的年轻人,都知道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对自己的传统节日,却少有热情。据说韩国已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端午节申请成为他们的传统节日。我们是骂韩国人的卑鄙,还是怪中国人数典忘祖,还是说我们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了。有些东西,你不重视不珍惜的时候,别人却等着盼着要奉为瑰宝。不要等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怕悔之晚矣。
刘三婶子的小饭堂也开始忙活了。二娃和桂枝两家大人一商量,择日不如撞日,我们也选七夕这一天,干脆我们就来个“爷孙娶亲”,喜上加喜,让村里的父老乡亲也热闹热闹。听说很快就要占地搬迁了,村里的街坊四邻,一大半都是从外地回来的村里暂住的老朋友老邻居,很多年没有聚聚了。现在各家各户的扩建工程已经基本接近了尾声,时间上有了空闲,就缺个欢聚的由头了。正好借这场真真假假的爷孙娶亲,给大家热闹热闹。由此,一场盛大的北方农村婚礼拉开了帷幕。
我们这里的汉人,多数是晋陕等地走西口的后裔,大槐树的子民。所以婚礼流程多有晋陕遗风。再融合当地蒙古族的一些风俗,所以,才形成了今天具有地方特色的婚俗。
结婚前,男方需向女方送四色礼,即糖,茶,烟,酒,且都是双份儿的。也有送整羊或羊腿的,男方备好礼,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充当媒人去“探话”。实际上就是探探女方家人的口风,问问人家,还有什么要求,也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聘礼的内容包括:彩礼,衣服,首饰,家电、婚房婚车等等。但这也要看男方的经济条件和男女朋友之间的亲疏关系。一般没有感情基础的,相亲介绍的聘礼方面相对会重一些,因为金钱和物质,能给准新娘和其家人带来一些安全感;如果是自由恋爱的,那在这方面可以稍有回旋的余地,双方可以商量着来,要是找了一位蒙古族姑娘就不一样了,男方的聘礼,女方会相应的去匹配。有时候,女方家境好的话,陪嫁的嫁妆比男方的聘礼还要多上好几倍。那意思是想让女儿在男方家里的地位更高一些。当然了现在不管是聘礼还是嫁妆,基本上都是小两口的。
而草原牧区的聘礼和嫁妆,是以牛羊为主,两家父母,相当于分出一部分的牲畜,给了新组建的家庭。大户人家也许能给几百只牛羊,小户人家,会给的相对少一点,不一而足。而农区的人,更多的则是以现金或实物的方式来体现。
探话前,其实还有一个订婚的仪式,是结婚前的一个预演,可能中国大多数的地区都有这个仪式,可大可小,可简可繁,而现在流行闪婚,那也意味着这个仪式也基本上可有可无,我们经常吃快餐,快餐文化,可能也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娃和桂枝,也摒弃了很多的繁文缛节,为了赶上爷孙娶亲的盛典,小两口马不停蹄的开始准备东西,挑选婚纱礼服,敬酒服,客人的回礼,一样都不能少。二娃娘,则准备春夏秋冬的四季被褥等床上用品,样样精细制作。
由于两家准备在一起合办酒席,所以,二娃和他爹,还有桂枝的爹,一连几天都在刘三婶子的小饭堂里准备食材,准备了满满5个大冰柜,牛羊猪肉,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北方人的宴席是肉食荤菜的主战场,离了肉就没法做饭。
红烧肉,颜色诱人,香气扑鼻,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清蒸羊,色淡味清,却保留了羊肉的鲜香,再加上食材都是自己家养的,地道纯正。
黄焖鸡,本地土鸡特殊工艺,体现本地特色,绝对是那种令人口水横流的美味佳肴。
黄牛肉炖土豆,散养的草原牛,金灿灿的黄膘肉,加入又面又沙的马铃薯,这是中国北方的招牌美食,绝对堪称经典之作。
红烧大鲤鱼,黄河水养育的大鲤鱼,素有鲤鱼跃龙门之说,也象征了年年有余,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犹以每年春季的开河鱼,最为鲜美,是内蒙河套地区的重要特产。
蒙古烤全羊,烤羊腿,选用优质的蒙古草原羊,特殊的腌制工艺,木炭生烤,直至熟透。在撒上孜然面,盐等调味品,外焦里嫩,不膻不腻,丝丝香味飘满全村。
……
大家纷纷称道刘三婶子夫妇的手艺好,据说刘三婶子和刘三叔以前还客串过乡村土菜厨师,逢红白喜事,就是主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大凡参加红白喜事,远路的亲戚,甚至提前半个月就上路了。主人家一般在正式酒宴开始前三天便开始了小宴,来招待路远的亲戚。
每天早上喝完早茶就开始了小宴,马奶酒,白酒是主角儿,沙葱土豆泥,凉拌肚丝儿,凉拌猪耳朵,花生米,以及几碟简单的小菜,配上家家腌制的泡菜,小宴就开始了。就像连阴雨,连绵不断,边陲之地讲究好酒难对一席。酒文化之盛,可见一斑。对于现代的城市来说,这种慢生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种只属于草原人的生活节奏,已经和我们渐行渐远。
曾经在《天龙八部》和多部影视作品中看到主人公,放弃了名利。一句“只想与你在蓝天下牧马放羊”的经典台词代表了无数人的梦想和期许,那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羡煞众人。可现代社会,真正有几人能实现这样的理想,或是大风大浪后的急流勇退。
说话间,已到七月初六这一天。在农村里,结婚的前一晚,还有一场宴席,叫卯宴。大致也就是正式宴席的彩排和准备,多数亲戚在这个宴席上,已经上缴了红包,也就表明了自己,明天一定会来参加。或者说,我已经完成了任务。主家也可以据此,最终确定参加婚礼的人数和酒席的桌数。
这场婚礼的前奏曲,可算得上是余味悠长。先前参加小宴的“酒仙”“酒圣”们已经“连阴”了好几天了,待到正式的宴席的开始时,他们已经喝得东倒西歪了。整整一天他们都沉浸在狂欢里。现在的农村比城市里舒服多了,种粮有补贴,退耕的也有补贴,坐着也比过去的收入高,这也催生出一大批的懒汉。不管农忙农闲,喝酒打牌照常进行,城里回来的那一批是一年四季没白没夜,也不见得能挣多少,还累得跟孙子似的。好不容易得空放松一下。又遇上了这么大的喜事,轻松一下是应该的,与其说放松,不如叫放纵和放肆,三杯酒下肚,就摈弃了平时工作时的彬彬有礼,和对同事客户的谦恭态度,吆五喝六露出了本性。那架势就是我本山野之人,何须拘束。
谁喝多了也闹腾,也吐,也酒后吐真言,但主家是不会嫌弃的。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客人来了喝成啥样都不为过,你要没有特殊情况能喝而又不喝,那主人就认为你虚情假意看不起人。所以,外地人来了内蒙古不懂啊,尺度不好拿捏。
三大银碗敬酒加献哈达的下马酒,不胜酒力的外地人已感觉到找不到北,哪曾想狂欢才刚刚开始,在旅游区的蒙古包里还延续着蒙古族的传统,歌声不断,酒不断。外地人,三下两下就倒下了,蒙头大睡到天亮,连口热菜都未必能吃得上。最后只留下一个蒙古地区喝酒如水的印象。
其实,在蒙古人的酒场中就能体现出民族的性格特点:豪爽,大方,实心实意,他们如果认定你是朋友,就不会轻易改变,一旦改变了,那是因为你做了极其令他们伤心失望的事,要么背信弃义,要么欺骗说谎。而一旦你失去了诚信的人设,那也意味着你在这个地区就混不下去了。蒙古人的快意恩仇,清清白白,像极了草原上,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朵,他们喜欢这种简洁明亮的色彩。蓝天白云也像极了这种简简单单,纯纯正正的人际关系。
狗蛋的宝马车和大宝的丰田,成了迎亲的婚车,另外七拼八凑整出一个车队来。由于都在一个村,离的不远,所以接亲还得去村外绕一圈,还得规划好路线,接亲的车讲究转左不转右,车数则讲究去单数回双数。你要问村里的老人,婚车为什么不能向右转时?老人们也只是说习惯,习俗。但以笔者的推断,媳妇儿,是马上要变成家人了,胳膊要往里拐,不能往外拐。估计大致也就这个意思。
繁文缛节不再赘述,单说婚礼这一天,又发生了一件令人奇啼笑皆非的事儿,且看下一章——婚礼现场。
第七章:婚礼现场
若无相欠,不会相见。一世姻缘天注定,两情相悦莫须惊,痴汉抱得美人归,总有系铃须解铃。
大宝,以前是桂枝在东莞打工时的酒店经理。那时候,大宝也未婚,两个人又是同村的。于是大宝对桂枝倍加关照,一来二去,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几次还差点突破了纯友谊的关系。可关键时刻,还是把持住了。但这种异性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持续了很久,桂枝常常跑到大宝宿舍给他洗衣服,收拾房间,连大宝的房东都认为桂枝是他的女朋友。
其实,很多时候外出打工的未婚或已婚的青年男女,都有类似的情况,有的甚至已经突破了底线,组成临时的夫妻,从生理上和生活上找到了搭伙人。这是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现象级事件。而当真的夫妻出现的时候,他们又各奔东西,主动让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有了更大跨越的进化。
原定新娘的婚车是狗蛋的宝马车,可大宝强烈要求坐他的丰田霸道。众人也争执不过,就征求了新娘子的意见。桂枝则满不在乎的答应了。几通礼炮催促之后,男人的拼酒,开始了。本地有俗称的拦路酒,这个时候,迎亲队伍里的姐夫或朋友里总有一个喝酒比较厉害的人,又能插科打浑,又能喝。关键时候还能耍赖。娶媳妇不耍不笑不热闹。几番推推攘攘的折腾之后,酒也喝了,礼炮也放了。新娘子,终于上轿了。
人们都说穿了婚纱的新娘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女人,原本就天资姣好的桂枝,今天更是盛装出席,飘飘然宛若天仙下凡尘,这是她人生中最隆重的节日。
可正当人们欢天喜地的迎亲的时候却又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婚车走丢了!
这怎么可能呢?自己村子周边的路,从小到大闭着眼走夜路,都知道哪里有沟有坎,何况是大白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婚车上原本安排新娘子和新娘子的兄弟(俗称压轿的,即新娘子的弟弟,必须是未婚的,也是当地的一种传统习俗。)在另外的车上安排了新郎的迎亲队伍。可大宝没等压轿的上车就载着新娘子绝尘而去,众人还在热闹中没回过味儿来,事情就猝不及防发生了。
“哎?婚车咋不拉压轿的就走了”凑热闹的人群纷纷议论着。待车一溜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后,人们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管事的赶紧让狗蛋带着两个小伙子去追,人们开始纷纷猜疑,有人说,也许大宝没给人家迎过亲,不懂规矩;还有人说这是一种起哄耍笑新娘的表现,现在的年轻人,特别能闹腾;也有人担心他俩会出事……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所有的猜测都没有用,单说大宝和桂枝。刚开始,桂枝也被兴奋冲昏了头脑,可当车冲出大门的那一刹那,她瞥一眼后视镜。发现大宝的脸涨得红红的,嘟嘟的腮帮子鼓着气,一个劲儿的猛踩油门。
“大宝,大宝,大宝…你慢点,我弟还没上车呢。”桂枝一声高过一声的强调,可大宝就像没听见一样,继续猛踩油门,车子在乡村的小路上像脱缰的野马般向前奔去。桂枝的头被颠起来碰到了车顶发髻散开,一阵疼痛从头顶袭来,她下意识的捂着头。
“大宝,你疯了吗”她大声的呵斥着大宝,想让他把车停下来。
“你快停下来,快停,停车啊!”桂枝歇斯底里的怒吼可换来的却是更加响亮轰鸣的发动机声音,车子好像已经驶离了大路,在满是草疙瘩的草地上弹射前行,车里的人像骑在一匹撒欢的野马上,大宝的眼里布满血丝,像一头发了疯的野牛。
一通狂吼乱叫之后,桂枝也渐渐的安静了,她若有所思。紧紧的抓着前座的座椅靠背将身绷成一张弓,尽量减少被颠簸带来的伤害,头慢慢的趴在大宝的后椅背上,嘤嘤的抽泣起来。
眼泪合着新娘的脂粉香气,顺着椅背滴下,滴在了大宝的肩上,溅到了他的脸上,带着温度的泪水,顺着大宝的脖子,流向他那莫名火热的胸膛。
就在那一刹那,大宝的心一下子被融化了。伴随着一声刺耳的刹车声,汽车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戛然而止。猝不及防的桂枝,在后排座一下子弹射出去,从前排两座中间的空隙中栽了过去。大宝一把将桂枝抱住,惊魂未定,四目相对。
桂枝这才发现,大宝早已泪流满面,而大宝也看着被泪水刮花妆容的桂枝,像个小熊猫,又像个万圣节的面具。
“是我把你吓哭的吗?”不经意间,桂枝竟冒出了这么一句。二人顿时破涕为笑,紧紧的抱在一起。
这时候,大宝才开始吐露心声,原来,这段时间听说桂枝要成亲的事儿后,想起当年在南方打工时的那段清苦的日子,和桂枝如情侣般的那一段特殊的情感历程,如《山楂树之恋》般朦胧的爱意一直占据着大宝的心头,挥之不去。到了今天此刻终于突破了临界点,才出了刚刚的那一出闹剧。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成家立业,他们俩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桂枝,由怒转为平静,显然她也想到了这一层。桂枝温揉的说:“大宝,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可世间总有那么多不完美的事儿,不是吗?你该祝福我吧”桂枝的声音柔的像汩汩涌出的温泉水。
“对不起,对不起”大宝口中不停的重复着,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直刺大宝的嗅觉神经。他这才注意到躺在自己怀里的新娘子有多美,雪白的颈,大V领的婚纱,若隐若现姣好身材印在婚纱里,因受惊而一起一伏的胸膛,露出勾魂摄魄的乳沟……
大宝不由自主的吻了下去,桂枝没有躲闪,只静静地轻拂着大宝的头,任他在自己的胸前,落下急促而或深或浅的吻,活像饿极了的孩子找奶吃。
她轻轻地闭上眼,没有主动,也没有抗拒,更没有罪恶感。像是对大宝的一种补偿,补偿她那么多年来,对自己照顾有加;是一次真正的道别,道别一段旧日的情感经历;更像是一次救赎,对生命中曾经年少轻狂的情感救赎。因为马上就会成为别人的新娘,在没有举行仪式前,似乎这一切算是一个完美的句号。她并没有觉得荒唐和不可思议。
大宝,还在他怀里不停的乱吻,她觉得他的吻湿漉漉的,她猛的捧起大宝的脸。他已泪水滂沱。四目相对的那一刻,两对唇早已紧紧的贴在一起。这一吻,往事与泪水齐飞;这一吻,化解了无数的心结和遗憾。
良久,他们终于安静下来。隐约听到很多人在呼喊他们的名字,桂枝和大宝相视一笑,赶快收拾残局,大宝启动了汽车,桂枝飞快的开始补妆,轻快的像两只小燕子,又如两只翩翩起舞的彩蝶。此时的两人,都如释重负。
狗蛋的宝马车此刻如野马般奔驰在起伏不平的草地上,远远望见大宝的车就冲了过来。大宝见状,不等他靠近也加速前进,两车开始了一场草原达喀尔拉力赛。宝马被当做悍马用,很多人在路边指指点点,大呼小叫。
而村里迎亲的人们不明就里,只是见到两车狂飙,像看赛马一样兴奋,鞭炮放得山响,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这短暂的“失联”事件。爷孙娶亲,在小饭堂里,照常进行。
只有狗蛋心里窝着一团火。回到小饭堂后,把大宝叫到没人地方质问,大宝只推说,没给人迎过亲不懂礼数,走错了路。自己想抄近道,没想到,车陷在沙窝里。至于狗蛋的质问,死不认账,狗蛋问了半天,一无所获。最后也只好作罢,他暗暗的心疼起自己的宝马车了,他要求大宝陪他好好喝两杯,才肯作罢。大宝欣然同意,狗蛋半信半疑的,捶了一下大宝,然后,就给新娘新郎呐喊助威去了,大宝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问世间情为何物,一曰神物,一曰废物。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以身殉情,为后人啧啧称赞,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正因为有很多人,做不到殉情,才令人称道。又如唐明皇与杨贵妃,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害得自己身败名裂,自古红颜薄命,红颜祸水。像大宝与桂枝的情感,充其量算是暗恋与明恋之间的暧昧,地下恋情继续的爆发,是围城外意外的收获,但墙外的野草注定不会登堂入室,更不会开花结果,最多只能作为一个美好的回忆珍藏。
这场闹剧告一段落,先按下不表,单说着婚礼上二娃穿着西装笔挺,头发规整起来像个朝鲜人,怎么也看不出绅士的味道来,或许是化妆的人也在开玩笑,还给他抹了点淡淡的腮红,原本黝黑的脸,看起来像个变异的猕猴桃。一笑起来,笑容就有点僵硬,还有点不自在,都不知道手该放哪,只在那儿相互搓捏着,不禁让人想起憨豆先生,样子不协调归不协调,但能确定的是他心情很好,老咧着嘴笑,活脱就是一只熟透的西红柿,被捏开了一道口子。
二娃的父母,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老两口把平时最压箱底儿的行头也都拿了出来,只见二娃娘,上身蓝花加红花相间的半袖衬衫,配“的确凉”(一种过去流行的布料)的灯笼裤,也是蓝花红花相间,高挽发髻,远远看去,像个杂色釉的花瓶。
再看二娃爹,军绿色中山装一套,大背头,活像个部队领导。村里的老邻居一眼就看出那是二娃爹珍藏了三十几年的“军装”。原来,二娃爹以前也曾和部队有过一段渊源,多年前,中苏关系不是很好的时候。有一支部队,在离村不到六里地的白沟子驻扎。二娃爹,给部队养过马。这一套衣服就是那时候穿的工作服,乍一看像军装,可是和正规的军服还有点区别,正是因为当时部队也比较艰苦,没有多余的军服发给他,只发了块军装布料让他自己做。于是二娃的奶奶就把它做成中山服的样子。部队早已经完成使命,走了30多年了。可二娃爹仍然以这段历史为骄傲,给我们小辈讲起部队的故事,滔滔不绝。他常把《毛主席语录》挂在嘴边,常常给村里人做好事,爱打抱不平,还帮别人做点好事,老实巴交,憨厚的性子,像头老黄牛,但倔起来也像头牛,为了村里分地乱摊派罚款的事和村长,大队支书理论了一个月,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决维护大家的利益。突然想起刘烨饰演的《硬汉》老三,二娃爹,有点像农民版的老三,坚持和黑暗斗争到底。
今天是儿子大喜的日子,他也心情大好,从头到尾都挂着笑,脸上的皱纹就没有松开过,可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的高原红如天边夕阳下的火烧云,格外耀眼。
“柱子啊,给孩子娶媳妇比自己娶媳妇还高兴啊,看看你满面红光的”刘三婶子,别开玩笑,边掏钱包,随手又递给了记礼账先生。
“那还用说,高兴!”柱子声音洪亮,一阵爽朗的笑声在礼堂上空划过。
“你好好给人家挣钱吧,去城市里买个大房子,再搞辆小轿车,没房没车交代不过去呀”另一个村里人调侃道。
“放心放心,咱们这儿一拆要啥有啥,说不定我也能娶个二房呢”柱子坏笑道。
“哎呀,你个老不正经的”刘三婶子笑骂道。
城里人都用红包随礼,而我们农村人,就是在婚礼的现场边上,摆个记礼账的桌子,村里的知识分子是记账的。记礼账的,起码要有一手好字,这是硬指标。过去村里人文化程度不高,只有教书先生能担任此职,能记账是特别受人尊敬的。
中华灿烂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书法。但现在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科技是越来越发达了,可会写字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特别是会写一笔好字的人越来越少。所谓的无纸化办公,对文明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常常提笔忘字。或者写出来的字缺胳膊断腿,索性学习医生的草书一带而过。我们现在是越来越不像中国人了。
书归正传,婚礼现场还请来了两个乌兰牧骑的歌手,长调呼麦轮番登场。
“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尽情吃个够……”悠扬的草原歌曲和马头琴回荡在小饭堂的上空,据说,那个男歌手,还去过星光大道,和南方的好声音。人们说电视上见过,但只是纷纷传说,莫衷一是。总之,歌声暖暖,回味悠长,让人听着那么得劲儿。草原人性情豪爽坦率,从言语中,透着那么一股直愣愣的闯劲儿。
婚礼中最大的亮点,要数这个祭祖仪式了。原来,二娃的祖辈,是清朝年间从山西洪洞县经杀虎口“走西口”来到内蒙大地的。在家书的史料上记载,先到包头后逐渐东迁开枝散叶,后辈遍及内蒙大地。到二娃的曾祖父这一辈时,已经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可惜好景不长,打土豪分田地,让他们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一段辉煌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史在村里人之间传开了,大家啧啧称奇。那祭拜的族谱,是从清朝年间开始记载的,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文物了。连主持了十几年婚礼的司仪,都未曾见过这样的珍品文物,传承的家族宝物。
一场中西合璧,南北混搭的婚礼,就这样在一波三折中落下帷幕。二娃如愿抱得美人归,二娃的爹娘欢天喜地,终于了却了心愿,整个家族沉浸在欢乐之中。大宝虽心中妒忌,却不得不接受事实。村里的父老乡亲,也借这次的喜事,好好的热闹了一番。整个小山村又多了一个关于家谱的谈资。
此时,还在平静中等待拆迁的人们却不知道,又一场变故正悄然发生。
她抹一把泪,继续哭诉道:“我警告你们,今天要么商量结婚的事儿,要么我告二娃强奸,孩子在肚里可以作证,你们不讲情面,我还不讲情面呢,看咱谁怕谁,我还就不信了,当了这么多年的剩女,好不容易想落地了,还嫌我脏,嫌我烂,你见过我卖啊?村里人哪个人见过?哪一个王八蛋搅舌根子,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呜呜呜……”桂枝一声高过一声,引得周围邻居都来看热闹,院子里人头攒动,水泄不通,村支书,二爷等人也来了,纷纷劝和。
二娃,打心眼儿里佩服桂枝这一套撒泼打滚的招式。村里人背地里劝二娃爹娘,难得有个女孩子,这么死心塌地的愿意嫁给二娃,二娃,一直留守村里,憨厚老实,这么多年也没成家,再者来说人家以前干什么,我们大伙儿谁也没看见,只是大伙听信了谣言,谣言不可信,大家七嘴八舌的劝二娃爹娘,二娃爹,气得直喘粗气,只是听着众人的话,此刻,暂时安静了。
人群里有人小声的议论着,桂枝这小妮子是真有办法,一哭二闹三上吊,够泼辣。
“和以前的双全媳妇有一拼,这种女人有主见,强势”
“二娃也30多岁了,差不多就得了,他爹也是个死脑筋”
“啥叫死脑筋?你家孩子娶个婊子回来你愿意呀?”人群中竟有人小声的争论着。
“你咋知道人家是婊子啊?你见人家卖过?”
“教我说啊,二娃,娶这么个媳妇是八辈子修来的福,不是这次拆迁占地,说不定又是一条光棍,还自己装大瓣蒜呢!”人群里冷嘲热讽的,大有人在。
这时候就听桂枝又恶狠狠的威胁道:“告诉你们,老王家的门我是进定了,要么我就告二娃强奸,自己选。”
二娃爹,突然发了疯似的冲向厨房,拎出一把菜刀,冲向里屋,高喊:“老子和你拼了同归于尽,别来祸害我儿子,别毁了我们老王家的清誉”
村支书二红旗一个箭步上去,死死地抱住娃娃爹的腰,冲人群大喊,快,快来帮忙,快快。人群里冲出十几个壮汉,把二娃爹摁住。此刻,桂枝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脸色铁青,但她定了定神,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但她显然也发了狠,脸上挂着泪花,露出狰狞的面部表情,歇斯底里的吼道:“好,既然想让我死,我就死给你们看,我就吊死在你们老王家的房梁上,反正有了你们老王家的娃,我死了,也好让孩子认祖归宗。”说完,就开始撕被单。二娃急了,上去一把按住桂枝,小声伏在她耳边说,差不多得了,别闹出人命来。
桂枝顿了顿,白了他一眼,同时又使了个眼色,疯一般的冲向门框。二娃生拉硬拽,我的姑奶奶,我求你了,咱别闹了行不行?爹娘快答应啊,别出了人命,她肚里怀的可真是你们的孙子啊。二娃终于开口央求了。
“不行,除非老子死了。”二娃爹说得铿锵有力,眼里布满血丝,像一头愤怒的雄狮。
本来拉着桂枝的二娃脸上露出了沮丧的神情,双手耷拉着如放弃抵抗的羔羊,眼泪在眼眶中溢出,慢慢的凝结成一颗蚕豆大小的泪滴,夺眶而出,重重地砸在地上,人们仿佛都听到泪水落地的声音。
二娃,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爹娘说道:“爹——娘——,儿子不孝,没出息,没能给你们找个称心如意的媳妇,但我爱她,况且她真的怀上了老王家的后代,二娃,只有和他一起死了。桂枝,在阳间不能结婚,那就下阴曹地府再见……”说着,二娃把头重重地撞向水泥地面。头上立马出现了血淋淋的一个大包。二娃,又一次把头撞向了地面。
“二娃,二娃,你可别傻呀,你可不能干傻事呀”狗蛋,一个箭步冲上去抱住二娃,人群一阵惊呼。可稍稍晚了一点,二娃的第二下,已经撞到了地上。当狗蛋奋力的抱起二娃时,额头上的鲜血顺着面颊流下,已经滴滴嗒嗒的在地上流了一片。二娃,这次是真发狠了。
二娃的爹娘,此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二娃娘上去一把抱住二娃,此刻,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儿啊,你可是娘的心头肉啊,你可不能有个三长两短。柱子,儿子要是有个闪失我也不活了呜呜呜……”说着说着便已泣不成声。
二娃爹此时也紧紧抱住二娃,边拍二娃的脸边喊:“二娃,二娃……”
二娃自己也觉得,意识开始模糊了,他后悔自己有点儿过了。舌头僵直了,说不出话来,满脸鲜血,一口白沫吐了出来,便不省人事。
“二娃,二娃”
“二娃醒醒”
人群惊呼顿时炸开了锅。掐人中,快送医院,快找大夫,现场一片混乱……
……
当二娃再醒过来时,已是第二天的日上三竿,二娃还觉得天旋地转,后脑像被灌了铅,很重,前额传来剧烈的疼痛,恍惚记得梦中有无数双恶鬼的手,在抓他挠他,他拼命的挣脱,拼命的挣脱,无都无济于事。
“二娃,二娃,亲爱的,你醒啦?”一个甜美女人的声音,传入耳朵。他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到桂枝站在他面前,正在轻轻地唤他,一股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直刺鼻孔,病房里洁白的被褥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
桂枝神秘的趴在二娃的耳边说:“亲爱的,你真勇敢,我们的事儿,成了”说完,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
第六章:草原婚俗
二娃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和桂枝结婚了。政府占地政策也下来了,每人给了100万,每户给两套县城里房子。另外每户还给配了一辆小轿车,一家人欢天喜地住进楼房,宽敞的卧室,舒适的席梦思床垫,超大的液晶屏电视,六开门的冰箱。二娃和桂枝,正偎依在沙发里欣赏着风靡全国的电视剧。桂枝则喜欢电视剧里的长腿欧巴,二娃看的不是太上心,但是,她喜欢陪着她一起笑。有的时候,还看着她哭的稀里哗啦,有点搞笑……
不知什么时候,家里还多了一只可爱的小金毛,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是他和桂枝生的小天使。小孩和小狗在家里做游戏,萌翻了。二娃,伸手从酒柜里,拿起一瓶法国干红,麻利的开启,琥珀色的酒水如音符般跳跃,回旋在高脚杯里。二娃和桂枝,四目相对,相邀举杯,岁月仿佛凝滞在这一刻……
“二娃,二娃……”迷迷糊糊的二娃听到了有人在呼唤他,他缓缓的睁开了眼。
“我这是怎么了?”二娃吃力的问一旁的桂枝,随着扫了一眼病房的四周。
“啊,亲爱的,你失忆啦?”“你别吓我,你别吓我呀,我不是在看电视剧吧?”桂枝,惊奇的问着。
“难道你忘了咱们昨天我去你家逼亲的事儿了吗?”桂枝道
朦胧中的二娃,被一下子拉回到了回忆里。他轻轻的合上眼,昨天的一幕幕,在他的眼前重现。
“哦,哦,我爹娘呢?”二娃问
“他们昨天来守了半夜,我把他们打发回去了。他们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我就让他们先回去休息了,他们知道你没事儿,有我照顾你也放心了。今天村里浇地,我就让他们忙去了。”听桂枝眉飞色舞的描述着,似乎很高兴。
桂枝又接着说:“昨天晚上,我和二老好好的解释了半个晚上,他们也很同情我,最后他们感动的都哭了,同意我们结婚啦!”
桂枝顿了顿,又说:“不过,可怜天下父母心嘛,我能理解。”
……
二娃,听着桂枝,叽叽喳喳的像小鸟一样,在耳边念叨着着昨天发生的一切。想着从小到大憨厚老实的自己,从来也没有这样勇敢过。但为了心爱的人,他觉得值了。他同样也记起了昨天桂枝的种种表现,非常的勇敢,非常的令他感动。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竟掉下泪来。他伸手把桂枝揽在怀里,轻轻的抚摸着她如缎子面的秀发,任凭眼泪流下来打湿了枕头,这泪是幸福的,是甜的。
桂枝则把头埋在他的怀里,还不停的和他说着什么,他没有听清楚,只觉得睡意来袭,又沉沉睡去。
入院的第三天,最新一次脑CT出来了,轻微脑震荡,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只是额头上的大包,还需要养一段时间才能褪去。桂枝这几天,一直在医院陪床,她也累坏了,休息不好,眼袋都出来了。二娃,心疼的捏了一下她粉嫩的脸。轻声说道:“谢谢,谢谢你宝贝,这几天辛苦你了。”
桂枝像一只可爱的小猫一样,撒娇般的在二娃的手臂上蹭了蹭,幸福的闭上眼睛,呢喃着说:“我们出院,回家结婚!嘻嘻”
听说二爷和小六子的“婚期”,已经定在了七月初七。“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和织女,这一天在鹊桥相会。但现在的年轻人,都知道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对自己的传统节日,却少有热情。据说韩国已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端午节申请成为他们的传统节日。我们是骂韩国人的卑鄙,还是怪中国人数典忘祖,还是说我们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了。有些东西,你不重视不珍惜的时候,别人却等着盼着要奉为瑰宝。不要等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怕悔之晚矣。
刘三婶子的小饭堂也开始忙活了。二娃和桂枝两家大人一商量,择日不如撞日,我们也选七夕这一天,干脆我们就来个“爷孙娶亲”,喜上加喜,让村里的父老乡亲也热闹热闹。听说很快就要占地搬迁了,村里的街坊四邻,一大半都是从外地回来的村里暂住的老朋友老邻居,很多年没有聚聚了。现在各家各户的扩建工程已经基本接近了尾声,时间上有了空闲,就缺个欢聚的由头了。正好借这场真真假假的爷孙娶亲,给大家热闹热闹。由此,一场盛大的北方农村婚礼拉开了帷幕。
我们这里的汉人,多数是晋陕等地走西口的后裔,大槐树的子民。所以婚礼流程多有晋陕遗风。再融合当地蒙古族的一些风俗,所以,才形成了今天具有地方特色的婚俗。
结婚前,男方需向女方送四色礼,即糖,茶,烟,酒,且都是双份儿的。也有送整羊或羊腿的,男方备好礼,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充当媒人去“探话”。实际上就是探探女方家人的口风,问问人家,还有什么要求,也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聘礼的内容包括:彩礼,衣服,首饰,家电、婚房婚车等等。但这也要看男方的经济条件和男女朋友之间的亲疏关系。一般没有感情基础的,相亲介绍的聘礼方面相对会重一些,因为金钱和物质,能给准新娘和其家人带来一些安全感;如果是自由恋爱的,那在这方面可以稍有回旋的余地,双方可以商量着来,要是找了一位蒙古族姑娘就不一样了,男方的聘礼,女方会相应的去匹配。有时候,女方家境好的话,陪嫁的嫁妆比男方的聘礼还要多上好几倍。那意思是想让女儿在男方家里的地位更高一些。当然了现在不管是聘礼还是嫁妆,基本上都是小两口的。
而草原牧区的聘礼和嫁妆,是以牛羊为主,两家父母,相当于分出一部分的牲畜,给了新组建的家庭。大户人家也许能给几百只牛羊,小户人家,会给的相对少一点,不一而足。而农区的人,更多的则是以现金或实物的方式来体现。
探话前,其实还有一个订婚的仪式,是结婚前的一个预演,可能中国大多数的地区都有这个仪式,可大可小,可简可繁,而现在流行闪婚,那也意味着这个仪式也基本上可有可无,我们经常吃快餐,快餐文化,可能也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娃和桂枝,也摒弃了很多的繁文缛节,为了赶上爷孙娶亲的盛典,小两口马不停蹄的开始准备东西,挑选婚纱礼服,敬酒服,客人的回礼,一样都不能少。二娃娘,则准备春夏秋冬的四季被褥等床上用品,样样精细制作。
由于两家准备在一起合办酒席,所以,二娃和他爹,还有桂枝的爹,一连几天都在刘三婶子的小饭堂里准备食材,准备了满满5个大冰柜,牛羊猪肉,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北方人的宴席是肉食荤菜的主战场,离了肉就没法做饭。
红烧肉,颜色诱人,香气扑鼻,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清蒸羊,色淡味清,却保留了羊肉的鲜香,再加上食材都是自己家养的,地道纯正。
黄焖鸡,本地土鸡特殊工艺,体现本地特色,绝对是那种令人口水横流的美味佳肴。
黄牛肉炖土豆,散养的草原牛,金灿灿的黄膘肉,加入又面又沙的马铃薯,这是中国北方的招牌美食,绝对堪称经典之作。
红烧大鲤鱼,黄河水养育的大鲤鱼,素有鲤鱼跃龙门之说,也象征了年年有余,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犹以每年春季的开河鱼,最为鲜美,是内蒙河套地区的重要特产。
蒙古烤全羊,烤羊腿,选用优质的蒙古草原羊,特殊的腌制工艺,木炭生烤,直至熟透。在撒上孜然面,盐等调味品,外焦里嫩,不膻不腻,丝丝香味飘满全村。
……
大家纷纷称道刘三婶子夫妇的手艺好,据说刘三婶子和刘三叔以前还客串过乡村土菜厨师,逢红白喜事,就是主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大凡参加红白喜事,远路的亲戚,甚至提前半个月就上路了。主人家一般在正式酒宴开始前三天便开始了小宴,来招待路远的亲戚。
每天早上喝完早茶就开始了小宴,马奶酒,白酒是主角儿,沙葱土豆泥,凉拌肚丝儿,凉拌猪耳朵,花生米,以及几碟简单的小菜,配上家家腌制的泡菜,小宴就开始了。就像连阴雨,连绵不断,边陲之地讲究好酒难对一席。酒文化之盛,可见一斑。对于现代的城市来说,这种慢生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种只属于草原人的生活节奏,已经和我们渐行渐远。
曾经在《天龙八部》和多部影视作品中看到主人公,放弃了名利。一句“只想与你在蓝天下牧马放羊”的经典台词代表了无数人的梦想和期许,那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羡煞众人。可现代社会,真正有几人能实现这样的理想,或是大风大浪后的急流勇退。
说话间,已到七月初六这一天。在农村里,结婚的前一晚,还有一场宴席,叫卯宴。大致也就是正式宴席的彩排和准备,多数亲戚在这个宴席上,已经上缴了红包,也就表明了自己,明天一定会来参加。或者说,我已经完成了任务。主家也可以据此,最终确定参加婚礼的人数和酒席的桌数。
这场婚礼的前奏曲,可算得上是余味悠长。先前参加小宴的“酒仙”“酒圣”们已经“连阴”了好几天了,待到正式的宴席的开始时,他们已经喝得东倒西歪了。整整一天他们都沉浸在狂欢里。现在的农村比城市里舒服多了,种粮有补贴,退耕的也有补贴,坐着也比过去的收入高,这也催生出一大批的懒汉。不管农忙农闲,喝酒打牌照常进行,城里回来的那一批是一年四季没白没夜,也不见得能挣多少,还累得跟孙子似的。好不容易得空放松一下。又遇上了这么大的喜事,轻松一下是应该的,与其说放松,不如叫放纵和放肆,三杯酒下肚,就摈弃了平时工作时的彬彬有礼,和对同事客户的谦恭态度,吆五喝六露出了本性。那架势就是我本山野之人,何须拘束。
谁喝多了也闹腾,也吐,也酒后吐真言,但主家是不会嫌弃的。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客人来了喝成啥样都不为过,你要没有特殊情况能喝而又不喝,那主人就认为你虚情假意看不起人。所以,外地人来了内蒙古不懂啊,尺度不好拿捏。
三大银碗敬酒加献哈达的下马酒,不胜酒力的外地人已感觉到找不到北,哪曾想狂欢才刚刚开始,在旅游区的蒙古包里还延续着蒙古族的传统,歌声不断,酒不断。外地人,三下两下就倒下了,蒙头大睡到天亮,连口热菜都未必能吃得上。最后只留下一个蒙古地区喝酒如水的印象。
其实,在蒙古人的酒场中就能体现出民族的性格特点:豪爽,大方,实心实意,他们如果认定你是朋友,就不会轻易改变,一旦改变了,那是因为你做了极其令他们伤心失望的事,要么背信弃义,要么欺骗说谎。而一旦你失去了诚信的人设,那也意味着你在这个地区就混不下去了。蒙古人的快意恩仇,清清白白,像极了草原上,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朵,他们喜欢这种简洁明亮的色彩。蓝天白云也像极了这种简简单单,纯纯正正的人际关系。
狗蛋的宝马车和大宝的丰田,成了迎亲的婚车,另外七拼八凑整出一个车队来。由于都在一个村,离的不远,所以接亲还得去村外绕一圈,还得规划好路线,接亲的车讲究转左不转右,车数则讲究去单数回双数。你要问村里的老人,婚车为什么不能向右转时?老人们也只是说习惯,习俗。但以笔者的推断,媳妇儿,是马上要变成家人了,胳膊要往里拐,不能往外拐。估计大致也就这个意思。
繁文缛节不再赘述,单说婚礼这一天,又发生了一件令人奇啼笑皆非的事儿,且看下一章——婚礼现场。
第七章:婚礼现场
若无相欠,不会相见。一世姻缘天注定,两情相悦莫须惊,痴汉抱得美人归,总有系铃须解铃。
大宝,以前是桂枝在东莞打工时的酒店经理。那时候,大宝也未婚,两个人又是同村的。于是大宝对桂枝倍加关照,一来二去,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几次还差点突破了纯友谊的关系。可关键时刻,还是把持住了。但这种异性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持续了很久,桂枝常常跑到大宝宿舍给他洗衣服,收拾房间,连大宝的房东都认为桂枝是他的女朋友。
其实,很多时候外出打工的未婚或已婚的青年男女,都有类似的情况,有的甚至已经突破了底线,组成临时的夫妻,从生理上和生活上找到了搭伙人。这是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现象级事件。而当真的夫妻出现的时候,他们又各奔东西,主动让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有了更大跨越的进化。
原定新娘的婚车是狗蛋的宝马车,可大宝强烈要求坐他的丰田霸道。众人也争执不过,就征求了新娘子的意见。桂枝则满不在乎的答应了。几通礼炮催促之后,男人的拼酒,开始了。本地有俗称的拦路酒,这个时候,迎亲队伍里的姐夫或朋友里总有一个喝酒比较厉害的人,又能插科打浑,又能喝。关键时候还能耍赖。娶媳妇不耍不笑不热闹。几番推推攘攘的折腾之后,酒也喝了,礼炮也放了。新娘子,终于上轿了。
人们都说穿了婚纱的新娘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女人,原本就天资姣好的桂枝,今天更是盛装出席,飘飘然宛若天仙下凡尘,这是她人生中最隆重的节日。
可正当人们欢天喜地的迎亲的时候却又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婚车走丢了!
这怎么可能呢?自己村子周边的路,从小到大闭着眼走夜路,都知道哪里有沟有坎,何况是大白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婚车上原本安排新娘子和新娘子的兄弟(俗称压轿的,即新娘子的弟弟,必须是未婚的,也是当地的一种传统习俗。)在另外的车上安排了新郎的迎亲队伍。可大宝没等压轿的上车就载着新娘子绝尘而去,众人还在热闹中没回过味儿来,事情就猝不及防发生了。
“哎?婚车咋不拉压轿的就走了”凑热闹的人群纷纷议论着。待车一溜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后,人们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管事的赶紧让狗蛋带着两个小伙子去追,人们开始纷纷猜疑,有人说,也许大宝没给人家迎过亲,不懂规矩;还有人说这是一种起哄耍笑新娘的表现,现在的年轻人,特别能闹腾;也有人担心他俩会出事……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所有的猜测都没有用,单说大宝和桂枝。刚开始,桂枝也被兴奋冲昏了头脑,可当车冲出大门的那一刹那,她瞥一眼后视镜。发现大宝的脸涨得红红的,嘟嘟的腮帮子鼓着气,一个劲儿的猛踩油门。
“大宝,大宝,大宝…你慢点,我弟还没上车呢。”桂枝一声高过一声的强调,可大宝就像没听见一样,继续猛踩油门,车子在乡村的小路上像脱缰的野马般向前奔去。桂枝的头被颠起来碰到了车顶发髻散开,一阵疼痛从头顶袭来,她下意识的捂着头。
“大宝,你疯了吗”她大声的呵斥着大宝,想让他把车停下来。
“你快停下来,快停,停车啊!”桂枝歇斯底里的怒吼可换来的却是更加响亮轰鸣的发动机声音,车子好像已经驶离了大路,在满是草疙瘩的草地上弹射前行,车里的人像骑在一匹撒欢的野马上,大宝的眼里布满血丝,像一头发了疯的野牛。
一通狂吼乱叫之后,桂枝也渐渐的安静了,她若有所思。紧紧的抓着前座的座椅靠背将身绷成一张弓,尽量减少被颠簸带来的伤害,头慢慢的趴在大宝的后椅背上,嘤嘤的抽泣起来。
眼泪合着新娘的脂粉香气,顺着椅背滴下,滴在了大宝的肩上,溅到了他的脸上,带着温度的泪水,顺着大宝的脖子,流向他那莫名火热的胸膛。
就在那一刹那,大宝的心一下子被融化了。伴随着一声刺耳的刹车声,汽车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戛然而止。猝不及防的桂枝,在后排座一下子弹射出去,从前排两座中间的空隙中栽了过去。大宝一把将桂枝抱住,惊魂未定,四目相对。
桂枝这才发现,大宝早已泪流满面,而大宝也看着被泪水刮花妆容的桂枝,像个小熊猫,又像个万圣节的面具。
“是我把你吓哭的吗?”不经意间,桂枝竟冒出了这么一句。二人顿时破涕为笑,紧紧的抱在一起。
这时候,大宝才开始吐露心声,原来,这段时间听说桂枝要成亲的事儿后,想起当年在南方打工时的那段清苦的日子,和桂枝如情侣般的那一段特殊的情感历程,如《山楂树之恋》般朦胧的爱意一直占据着大宝的心头,挥之不去。到了今天此刻终于突破了临界点,才出了刚刚的那一出闹剧。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成家立业,他们俩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桂枝,由怒转为平静,显然她也想到了这一层。桂枝温揉的说:“大宝,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可世间总有那么多不完美的事儿,不是吗?你该祝福我吧”桂枝的声音柔的像汩汩涌出的温泉水。
“对不起,对不起”大宝口中不停的重复着,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直刺大宝的嗅觉神经。他这才注意到躺在自己怀里的新娘子有多美,雪白的颈,大V领的婚纱,若隐若现姣好身材印在婚纱里,因受惊而一起一伏的胸膛,露出勾魂摄魄的乳沟……
大宝不由自主的吻了下去,桂枝没有躲闪,只静静地轻拂着大宝的头,任他在自己的胸前,落下急促而或深或浅的吻,活像饿极了的孩子找奶吃。
她轻轻地闭上眼,没有主动,也没有抗拒,更没有罪恶感。像是对大宝的一种补偿,补偿她那么多年来,对自己照顾有加;是一次真正的道别,道别一段旧日的情感经历;更像是一次救赎,对生命中曾经年少轻狂的情感救赎。因为马上就会成为别人的新娘,在没有举行仪式前,似乎这一切算是一个完美的句号。她并没有觉得荒唐和不可思议。
大宝,还在他怀里不停的乱吻,她觉得他的吻湿漉漉的,她猛的捧起大宝的脸。他已泪水滂沱。四目相对的那一刻,两对唇早已紧紧的贴在一起。这一吻,往事与泪水齐飞;这一吻,化解了无数的心结和遗憾。
良久,他们终于安静下来。隐约听到很多人在呼喊他们的名字,桂枝和大宝相视一笑,赶快收拾残局,大宝启动了汽车,桂枝飞快的开始补妆,轻快的像两只小燕子,又如两只翩翩起舞的彩蝶。此时的两人,都如释重负。
狗蛋的宝马车此刻如野马般奔驰在起伏不平的草地上,远远望见大宝的车就冲了过来。大宝见状,不等他靠近也加速前进,两车开始了一场草原达喀尔拉力赛。宝马被当做悍马用,很多人在路边指指点点,大呼小叫。
而村里迎亲的人们不明就里,只是见到两车狂飙,像看赛马一样兴奋,鞭炮放得山响,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这短暂的“失联”事件。爷孙娶亲,在小饭堂里,照常进行。
只有狗蛋心里窝着一团火。回到小饭堂后,把大宝叫到没人地方质问,大宝只推说,没给人迎过亲不懂礼数,走错了路。自己想抄近道,没想到,车陷在沙窝里。至于狗蛋的质问,死不认账,狗蛋问了半天,一无所获。最后也只好作罢,他暗暗的心疼起自己的宝马车了,他要求大宝陪他好好喝两杯,才肯作罢。大宝欣然同意,狗蛋半信半疑的,捶了一下大宝,然后,就给新娘新郎呐喊助威去了,大宝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问世间情为何物,一曰神物,一曰废物。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以身殉情,为后人啧啧称赞,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正因为有很多人,做不到殉情,才令人称道。又如唐明皇与杨贵妃,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害得自己身败名裂,自古红颜薄命,红颜祸水。像大宝与桂枝的情感,充其量算是暗恋与明恋之间的暧昧,地下恋情继续的爆发,是围城外意外的收获,但墙外的野草注定不会登堂入室,更不会开花结果,最多只能作为一个美好的回忆珍藏。
这场闹剧告一段落,先按下不表,单说着婚礼上二娃穿着西装笔挺,头发规整起来像个朝鲜人,怎么也看不出绅士的味道来,或许是化妆的人也在开玩笑,还给他抹了点淡淡的腮红,原本黝黑的脸,看起来像个变异的猕猴桃。一笑起来,笑容就有点僵硬,还有点不自在,都不知道手该放哪,只在那儿相互搓捏着,不禁让人想起憨豆先生,样子不协调归不协调,但能确定的是他心情很好,老咧着嘴笑,活脱就是一只熟透的西红柿,被捏开了一道口子。
二娃的父母,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老两口把平时最压箱底儿的行头也都拿了出来,只见二娃娘,上身蓝花加红花相间的半袖衬衫,配“的确凉”(一种过去流行的布料)的灯笼裤,也是蓝花红花相间,高挽发髻,远远看去,像个杂色釉的花瓶。
再看二娃爹,军绿色中山装一套,大背头,活像个部队领导。村里的老邻居一眼就看出那是二娃爹珍藏了三十几年的“军装”。原来,二娃爹以前也曾和部队有过一段渊源,多年前,中苏关系不是很好的时候。有一支部队,在离村不到六里地的白沟子驻扎。二娃爹,给部队养过马。这一套衣服就是那时候穿的工作服,乍一看像军装,可是和正规的军服还有点区别,正是因为当时部队也比较艰苦,没有多余的军服发给他,只发了块军装布料让他自己做。于是二娃的奶奶就把它做成中山服的样子。部队早已经完成使命,走了30多年了。可二娃爹仍然以这段历史为骄傲,给我们小辈讲起部队的故事,滔滔不绝。他常把《毛主席语录》挂在嘴边,常常给村里人做好事,爱打抱不平,还帮别人做点好事,老实巴交,憨厚的性子,像头老黄牛,但倔起来也像头牛,为了村里分地乱摊派罚款的事和村长,大队支书理论了一个月,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决维护大家的利益。突然想起刘烨饰演的《硬汉》老三,二娃爹,有点像农民版的老三,坚持和黑暗斗争到底。
今天是儿子大喜的日子,他也心情大好,从头到尾都挂着笑,脸上的皱纹就没有松开过,可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的高原红如天边夕阳下的火烧云,格外耀眼。
“柱子啊,给孩子娶媳妇比自己娶媳妇还高兴啊,看看你满面红光的”刘三婶子,别开玩笑,边掏钱包,随手又递给了记礼账先生。
“那还用说,高兴!”柱子声音洪亮,一阵爽朗的笑声在礼堂上空划过。
“你好好给人家挣钱吧,去城市里买个大房子,再搞辆小轿车,没房没车交代不过去呀”另一个村里人调侃道。
“放心放心,咱们这儿一拆要啥有啥,说不定我也能娶个二房呢”柱子坏笑道。
“哎呀,你个老不正经的”刘三婶子笑骂道。
城里人都用红包随礼,而我们农村人,就是在婚礼的现场边上,摆个记礼账的桌子,村里的知识分子是记账的。记礼账的,起码要有一手好字,这是硬指标。过去村里人文化程度不高,只有教书先生能担任此职,能记账是特别受人尊敬的。
中华灿烂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书法。但现在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科技是越来越发达了,可会写字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特别是会写一笔好字的人越来越少。所谓的无纸化办公,对文明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常常提笔忘字。或者写出来的字缺胳膊断腿,索性学习医生的草书一带而过。我们现在是越来越不像中国人了。
书归正传,婚礼现场还请来了两个乌兰牧骑的歌手,长调呼麦轮番登场。
“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尽情吃个够……”悠扬的草原歌曲和马头琴回荡在小饭堂的上空,据说,那个男歌手,还去过星光大道,和南方的好声音。人们说电视上见过,但只是纷纷传说,莫衷一是。总之,歌声暖暖,回味悠长,让人听着那么得劲儿。草原人性情豪爽坦率,从言语中,透着那么一股直愣愣的闯劲儿。
婚礼中最大的亮点,要数这个祭祖仪式了。原来,二娃的祖辈,是清朝年间从山西洪洞县经杀虎口“走西口”来到内蒙大地的。在家书的史料上记载,先到包头后逐渐东迁开枝散叶,后辈遍及内蒙大地。到二娃的曾祖父这一辈时,已经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可惜好景不长,打土豪分田地,让他们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一段辉煌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史在村里人之间传开了,大家啧啧称奇。那祭拜的族谱,是从清朝年间开始记载的,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文物了。连主持了十几年婚礼的司仪,都未曾见过这样的珍品文物,传承的家族宝物。
一场中西合璧,南北混搭的婚礼,就这样在一波三折中落下帷幕。二娃如愿抱得美人归,二娃的爹娘欢天喜地,终于了却了心愿,整个家族沉浸在欢乐之中。大宝虽心中妒忌,却不得不接受事实。村里的父老乡亲,也借这次的喜事,好好的热闹了一番。整个小山村又多了一个关于家谱的谈资。
此时,还在平静中等待拆迁的人们却不知道,又一场变故正悄然发生。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