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587
成片时长:约95分钟
阅读:11312
发表:2014/5/26
农村
电影剧本
鬼仔爷》《下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鬼仔爷站在公用电话亭里,提着话筒,认真地听着。
鬼仔爷:我就是打听一个事,没有别的事,麻烦您啦!
话筒:对对对,我们是开展了这项业务,现在正在试行,这试行期间条件优惠。请问临终者是您什么人呀?
鬼仔爷:什么人也不是,我就是问问手续。
话筒:情况是这样的,尊重死亡,维护生命的尊严是我们工作的最高宗旨,我可以详细向您介绍一下这个具体的步骤和条件。首先呀,我们需要临终者的身份证明,联系方式,子女或者亲属的委托书以及必备的服装,遗像,五百字的生平简介。
接送遗体的车辆,有四种规格;遗体告别室呢分一室,两室,三室,一直到七室共七种规格。花圈呢有一次性的,要是租呢也可以,相对便宜一些。这个遗体周边呢,摆放鲜花也可以,摆放塑料花也可以——
鬼仔爷认真地听着话筒的声音,一辆以百花装点的婚车从旁边开过,上头的一大串一大串红彤彤的玫瑰花,怒放着火红的生命!后面紧紧跟着一长串同是以娇美的鲜花点缀的车队,好不浪漫,又好不壮观——
75、外景 长崎村悠长的小巷 傍晚
鬼仔爷骑着老三轮往家里走,空荡荡的车兜子被起伏的青石板搁得“邦邦”响,悠长的小巷里传着单调的声音。夕阳将一人一车的影子扯得老远老长的——
76、内景 鬼仔爷的家 深夜
古钟“滴答”地摆着锤子。鬼仔爷坐在床边用梳子了几把头发,花白的头发服服帖帖,齐齐整整的。在跟前的八仙桌上放着一台旧式磁带录音机,鬼仔爷按下录音按钮,机器“咔擦”里面的磁带便开始转动了。
鬼仔爷(清咳两声):我姓高,我叫高广财,叫我“鬼仔爷”“老鬼”都成。民国十年出生在吴川,我跟王老先生读私塾,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四书五经我都念完了,认识不少的字,可是我不是读书的材料。
镜头1:镜头缓慢地推动,在堆放杂物的长柜子上,有面生了锈的战役纪念勋章,有剃头刀和电铲子。最后落到戏垄子上。
画外音:又学武术闯荡江湖,民国二十七年参加过广州战役,救过面条的命,后来混军队也没成。我弄过修车,剃头,拉车的活,可养不活一家子。没法子,我又学唱鬼仔戏,学徒三年,一进门给师傅师母倒尿盆。
镜头2:鬼仔爷在抽屉里掏出相册,翻看到铁东小时候的照片,细细地端详着——
画外音:我有一个儿子,叫铁东,这孩子幼小的时候,念书贪玩,到了十三岁,我教他学戏,他嫌没赚头,不愿学。我又叫他学武术,他尽跟人家打架。没法子,他又当了工人了,当工人呢,跟同事呢合不来,跟街坊邻居呢也合不来,自己弄得一身毛病,到了退休了呢,他毛病还不改。你说,他哪样哪点学着我了?(摇了摇头)我说他干什么呀。
磁带转悠转悠着,鬼仔爷端着杯子喝了口水。
镜头3:鬼仔爷看着自己在以前戏班子的照片,落到最后自己和师傅合影的照片。
画外音:鬼仔爷(抿了抿嘴,继续说):殡仪馆跟我要五百个字生平简介,那有多少呀!有一次,我做了一件悬事,让师傅罚得可狠了。什么呢?我呀,跟师傅上京给总司令傅作义唱戏去,那会北京还叫北平呢,我给师傅摆错了鬼头的顺序,师傅差点儿就拿错了,我那时吓得慌,幸亏那司令也没看出什么错处来,还赏了点小钱。
可是呢,一回来我就知道害怕了,师傅拿着粗藤条往我身边打,还让我在大冬天里头罚站了一宿。过了几十年了,师傅去了,那一顿打,我记挂了60年。
镜头4:镜头缓慢地往墙上推送,一一略过鬼仔爷平生获得的红锦旗。
画外音:后来呢,我就自己出去唱戏了,出过国,到新加坡去给中国同胞们唱戏去。我还记得,有个外国人想买我这一个鬼头,多少钱都愿给,还劝了我好一会儿。可我一想,这是师傅传给我的衣钵,中国人的宝物,多少钱都不愿买。
我说一个人哪,得守着些祖宗的宝贝,别都丢光了。别人捡了去,就丢咱们中国人的脸啦。
小黑猫躺在床上,懒洋洋地“喵”了一声。
鬼仔爷(转过头宠溺地看着小黑猫):小黑,你让春仔听听,我说得对不对呀?
77、外景 十字街 下午
下午,十字街热闹非凡。人流如潮,年轻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走在大街上,戴着随身听,听着音乐。有些老年人拄着拐杖,静静地坐在长椅子上。边上的小摊子喊:“羊肉串!羊肉串!”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嚷着让妈妈买一串。发着“呜呜”声的摩托车艰难在人群中移动,轻型的电动车和悠然自得的自行车也在人缝中穿梭着。
鬼仔爷摇晃着他的老三轮在这人流之中一脚一脚地蹬着,车兜里放着白棉布包裹着的古钟,热腾腾的空气还有吵嚷嚷的环境让鬼仔爷眼前出现了一片模糊,人流的叠影,虚虚实实,重重叠叠的。鬼仔爷找了个角落停住了三轮,拿起自己的手包,慢吞吞地挪着小步子往墙角蹲去。
鬼仔爷坐在地上,靠着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兜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一把梳子,刚举到额前,手一滑,头一低,便昏了过去。
没有人注意墙角边上坐着一个苍老的老人,一条热闹的小街成了无声的世界,吞没在鬼仔爷的无声昏睡里。载客的三轮车来来往往;买风筝的男人向围观的顾客展示他高超的风筝技术;三三两两的人们坐在低矮的凳子上吮吸着一根根细长的面条。
过了好一会,声音渐渐恢复了,鬼仔爷的眼皮子也缓缓睁开,看见一群放学的孩子在鬼仔爷面前一块空地上踢着毽子,跳着绳,嘴里还唱着口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
鬼仔爷看着这群开开心心蹦着的孩子,仿佛看到了春仔也在开开心心地蹦着,脸上挂着一丝笑意,举起自己手里的梳子,梳了几把自己稀疏的白头发。
78、内景 鬼仔爷家 早上
古钟滴答地响着,一方大幅镶金相框里放置着一副鬼仔爷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出是最近的照片。古钟越走越慢,渐渐却停了下来,不再摆动了,一屋子静默。
这时,铁东走近家门口,门关得紧紧的,铁东没推门,在门后喊了几声:爸!
没有人应声,铁东便自己掏了钥匙开了门,进了屋子。一进屋子,铁东就吓住了脚,看到床头柜上黑白遗照,遗照前面摊着一套崭新的中山装;自家父亲裹着被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铁东一下子吓懵了,眼光闪烁。
鬼仔爷(翻了一个身子):谁呀?
铁东(松了一口气,急匆匆地跑到鬼仔爷的床边):爸,怎么了您?
铁东扶着鬼仔爷坐起来。
鬼仔爷:几点啦?
铁东(俯着腰):都八点多了。爸,您没事吧?
鬼仔爷:没事。
铁东(蹲下来帮鬼仔爷穿鞋子):爸,您慢点。
鬼仔爷(往古钟看过去):哎呦,表停了,睡过劲了。
铁东站起身来,挪动身子走到床头柜前,端起遗照。
铁东:爸,这些事,你怎么不跟我——我说呢?(铁东用手抹了抹镜框上的灰尘,语气有点哽咽)
鬼仔爷:你有事吗?
铁东(放下遗照,坐在八仙桌边上的凳子上):你有重孙子了,孙媳妇生了,大胖小子,八斤重。我是特地过来告诉你一声。
鬼仔爷:你当爷爷了。
铁东:可不是嘛,一转眼就当爷爷的人了。
鬼仔爷从床边站起身子来,蹲在床边,从床底下掏出一个大皮箱子,摆放在八仙桌上。打开箱子,取出一叠钱,上头是一些零散的钱下头,下面却是几张一百块,鬼仔爷舔了一下手指,将上头的散钱整出来放回皮箱子里,把下头几百块拿在手里。
鬼仔爷:唱戏赚的钱不多,可还够用,(把几张一百块递给了铁东)这钱买点好药吃,别寒碜了自己。顺便给媳妇,儿媳妇买点吃的。
鬼仔爷又从皮箱子掏出一个红本子,上头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房屋所有权证。也递给了铁东。
鬼仔爷(合上皮箱子,又重新坐了下来):这东西早晚是你的,这屋子都差不多赶上的我岁数了,活着也够本了。你看着怎么处置就怎么弄吧!
铁东的手颤巍巍地接过钱和红本子,转过头不敢看着父亲的脸,却瞧见遗照上的父亲,一时间浑浊的热泪从眼眶里奔了出来。
铁东“扑通”一声跪在地方,抱着鬼仔爷的双腿。
铁东(无比痛心地哭喊):爸!
79、内景 炒粉王家 下午
一条红红的电话线一头系着大红色的电话座机,一头系两个老人记挂的心。
炒粉王一手抓住电话手柄,一手托着话筒,贴着耳朵听着电话。鬼仔爷俯下身子凑在听筒边听着电话里的声音。
[画外音:话筒
小陈:爸,你就放心吧。春仔好着呢。孩子适应能力强,这不,现在跟班上几个好哥们在房间里玩着。]
炒粉王(点了点头):那就好。听说头几天还闹别扭?
[画外音:话筒
小陈:也就是头几天的事。还跟人打架,也没别的,就是同学说了一句他的鬼头不好看。过了个把月,混熟了,什么事都没了。要不,叫他出来听电话。]
炒粉王:嗳,就说他师傅也在旁边。让他跟师傅说几句。
鬼仔爷听到这句话,连忙接过话筒,拉了一张椅子端正身子坐着,满心期待地等着春仔的到来,嘴角的皱纹扯起了笑意,弯弯微微地抿着——
[画外音:话筒
小陈:春仔,过来听电话!
春仔(不耐烦):谁呀,我没空,这回轮我坐的庄!等一会。
小陈(有点冒火):你还不来,我就没收你的暴龙贴纸啊!
那边“啪”的一声开门声,急急乱乱的脚步声夹杂着拖鞋的耷拉声,越来越近。]
这些杂乱的声音传进了鬼仔爷的耳,鬼仔爷抿了抿嘴,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地托了托话筒,脸贴地更近了些。
[画外音:话筒
小陈:快过来,你师傅的电话
电话那头稀里哗啦的电话拉线声。春仔的声音也响起。
春仔(有些不耐烦):喂!]
鬼仔爷(很开心):春仔呀,是师傅呀。你那边过得怎么呀?
炒粉王(凑近话筒使劲听,还不住地朝鬼仔爷说唇语):春仔,怎么样了,都说些什么来着?
[画外音:话筒
春仔(有些急躁):好好好,没什么不好的。我跟同学在屋里头玩着呢。]
鬼仔爷拉了拉自己的衣角,显得有些尴尬,不知聊些什么,但又舍不得挂了电话。
鬼仔爷(托着话筒):春仔呀,班上的同学有没有欺负你?那边的饭菜还吃得惯吗?有没有练习鬼仔戏呀?听说你——
[画外音:话筒
突然,一声尖尖的孩子声响起:春仔,你快点,不然你的亚古兽就要被打败了!
春仔(朝房间喊):来了(凑近话筒,更急躁)师傅,我都好都好,没啥不好的。
另一个孩子的声音也响起:春仔!
春仔(很急,语速变得飞快):师傅,我同学在屋里头喊我来着。]
鬼仔爷:我就是打听一个事,没有别的事,麻烦您啦!
话筒:对对对,我们是开展了这项业务,现在正在试行,这试行期间条件优惠。请问临终者是您什么人呀?
鬼仔爷:什么人也不是,我就是问问手续。
话筒:情况是这样的,尊重死亡,维护生命的尊严是我们工作的最高宗旨,我可以详细向您介绍一下这个具体的步骤和条件。首先呀,我们需要临终者的身份证明,联系方式,子女或者亲属的委托书以及必备的服装,遗像,五百字的生平简介。
接送遗体的车辆,有四种规格;遗体告别室呢分一室,两室,三室,一直到七室共七种规格。花圈呢有一次性的,要是租呢也可以,相对便宜一些。这个遗体周边呢,摆放鲜花也可以,摆放塑料花也可以——
鬼仔爷认真地听着话筒的声音,一辆以百花装点的婚车从旁边开过,上头的一大串一大串红彤彤的玫瑰花,怒放着火红的生命!后面紧紧跟着一长串同是以娇美的鲜花点缀的车队,好不浪漫,又好不壮观——
75、外景 长崎村悠长的小巷 傍晚
鬼仔爷骑着老三轮往家里走,空荡荡的车兜子被起伏的青石板搁得“邦邦”响,悠长的小巷里传着单调的声音。夕阳将一人一车的影子扯得老远老长的——
76、内景 鬼仔爷的家 深夜
古钟“滴答”地摆着锤子。鬼仔爷坐在床边用梳子了几把头发,花白的头发服服帖帖,齐齐整整的。在跟前的八仙桌上放着一台旧式磁带录音机,鬼仔爷按下录音按钮,机器“咔擦”里面的磁带便开始转动了。
鬼仔爷(清咳两声):我姓高,我叫高广财,叫我“鬼仔爷”“老鬼”都成。民国十年出生在吴川,我跟王老先生读私塾,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四书五经我都念完了,认识不少的字,可是我不是读书的材料。
镜头1:镜头缓慢地推动,在堆放杂物的长柜子上,有面生了锈的战役纪念勋章,有剃头刀和电铲子。最后落到戏垄子上。
画外音:又学武术闯荡江湖,民国二十七年参加过广州战役,救过面条的命,后来混军队也没成。我弄过修车,剃头,拉车的活,可养不活一家子。没法子,我又学唱鬼仔戏,学徒三年,一进门给师傅师母倒尿盆。
镜头2:鬼仔爷在抽屉里掏出相册,翻看到铁东小时候的照片,细细地端详着——
画外音:我有一个儿子,叫铁东,这孩子幼小的时候,念书贪玩,到了十三岁,我教他学戏,他嫌没赚头,不愿学。我又叫他学武术,他尽跟人家打架。没法子,他又当了工人了,当工人呢,跟同事呢合不来,跟街坊邻居呢也合不来,自己弄得一身毛病,到了退休了呢,他毛病还不改。你说,他哪样哪点学着我了?(摇了摇头)我说他干什么呀。
磁带转悠转悠着,鬼仔爷端着杯子喝了口水。
镜头3:鬼仔爷看着自己在以前戏班子的照片,落到最后自己和师傅合影的照片。
画外音:鬼仔爷(抿了抿嘴,继续说):殡仪馆跟我要五百个字生平简介,那有多少呀!有一次,我做了一件悬事,让师傅罚得可狠了。什么呢?我呀,跟师傅上京给总司令傅作义唱戏去,那会北京还叫北平呢,我给师傅摆错了鬼头的顺序,师傅差点儿就拿错了,我那时吓得慌,幸亏那司令也没看出什么错处来,还赏了点小钱。
可是呢,一回来我就知道害怕了,师傅拿着粗藤条往我身边打,还让我在大冬天里头罚站了一宿。过了几十年了,师傅去了,那一顿打,我记挂了60年。
镜头4:镜头缓慢地往墙上推送,一一略过鬼仔爷平生获得的红锦旗。
画外音:后来呢,我就自己出去唱戏了,出过国,到新加坡去给中国同胞们唱戏去。我还记得,有个外国人想买我这一个鬼头,多少钱都愿给,还劝了我好一会儿。可我一想,这是师傅传给我的衣钵,中国人的宝物,多少钱都不愿买。
我说一个人哪,得守着些祖宗的宝贝,别都丢光了。别人捡了去,就丢咱们中国人的脸啦。
小黑猫躺在床上,懒洋洋地“喵”了一声。
鬼仔爷(转过头宠溺地看着小黑猫):小黑,你让春仔听听,我说得对不对呀?
77、外景 十字街 下午
下午,十字街热闹非凡。人流如潮,年轻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走在大街上,戴着随身听,听着音乐。有些老年人拄着拐杖,静静地坐在长椅子上。边上的小摊子喊:“羊肉串!羊肉串!”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嚷着让妈妈买一串。发着“呜呜”声的摩托车艰难在人群中移动,轻型的电动车和悠然自得的自行车也在人缝中穿梭着。
鬼仔爷摇晃着他的老三轮在这人流之中一脚一脚地蹬着,车兜里放着白棉布包裹着的古钟,热腾腾的空气还有吵嚷嚷的环境让鬼仔爷眼前出现了一片模糊,人流的叠影,虚虚实实,重重叠叠的。鬼仔爷找了个角落停住了三轮,拿起自己的手包,慢吞吞地挪着小步子往墙角蹲去。
鬼仔爷坐在地上,靠着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兜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一把梳子,刚举到额前,手一滑,头一低,便昏了过去。
没有人注意墙角边上坐着一个苍老的老人,一条热闹的小街成了无声的世界,吞没在鬼仔爷的无声昏睡里。载客的三轮车来来往往;买风筝的男人向围观的顾客展示他高超的风筝技术;三三两两的人们坐在低矮的凳子上吮吸着一根根细长的面条。
过了好一会,声音渐渐恢复了,鬼仔爷的眼皮子也缓缓睁开,看见一群放学的孩子在鬼仔爷面前一块空地上踢着毽子,跳着绳,嘴里还唱着口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
鬼仔爷看着这群开开心心蹦着的孩子,仿佛看到了春仔也在开开心心地蹦着,脸上挂着一丝笑意,举起自己手里的梳子,梳了几把自己稀疏的白头发。
78、内景 鬼仔爷家 早上
古钟滴答地响着,一方大幅镶金相框里放置着一副鬼仔爷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出是最近的照片。古钟越走越慢,渐渐却停了下来,不再摆动了,一屋子静默。
这时,铁东走近家门口,门关得紧紧的,铁东没推门,在门后喊了几声:爸!
没有人应声,铁东便自己掏了钥匙开了门,进了屋子。一进屋子,铁东就吓住了脚,看到床头柜上黑白遗照,遗照前面摊着一套崭新的中山装;自家父亲裹着被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铁东一下子吓懵了,眼光闪烁。
鬼仔爷(翻了一个身子):谁呀?
铁东(松了一口气,急匆匆地跑到鬼仔爷的床边):爸,怎么了您?
铁东扶着鬼仔爷坐起来。
鬼仔爷:几点啦?
铁东(俯着腰):都八点多了。爸,您没事吧?
鬼仔爷:没事。
铁东(蹲下来帮鬼仔爷穿鞋子):爸,您慢点。
鬼仔爷(往古钟看过去):哎呦,表停了,睡过劲了。
铁东站起身来,挪动身子走到床头柜前,端起遗照。
铁东:爸,这些事,你怎么不跟我——我说呢?(铁东用手抹了抹镜框上的灰尘,语气有点哽咽)
鬼仔爷:你有事吗?
铁东(放下遗照,坐在八仙桌边上的凳子上):你有重孙子了,孙媳妇生了,大胖小子,八斤重。我是特地过来告诉你一声。
鬼仔爷:你当爷爷了。
铁东:可不是嘛,一转眼就当爷爷的人了。
鬼仔爷从床边站起身子来,蹲在床边,从床底下掏出一个大皮箱子,摆放在八仙桌上。打开箱子,取出一叠钱,上头是一些零散的钱下头,下面却是几张一百块,鬼仔爷舔了一下手指,将上头的散钱整出来放回皮箱子里,把下头几百块拿在手里。
鬼仔爷:唱戏赚的钱不多,可还够用,(把几张一百块递给了铁东)这钱买点好药吃,别寒碜了自己。顺便给媳妇,儿媳妇买点吃的。
鬼仔爷又从皮箱子掏出一个红本子,上头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房屋所有权证。也递给了铁东。
鬼仔爷(合上皮箱子,又重新坐了下来):这东西早晚是你的,这屋子都差不多赶上的我岁数了,活着也够本了。你看着怎么处置就怎么弄吧!
铁东的手颤巍巍地接过钱和红本子,转过头不敢看着父亲的脸,却瞧见遗照上的父亲,一时间浑浊的热泪从眼眶里奔了出来。
铁东“扑通”一声跪在地方,抱着鬼仔爷的双腿。
铁东(无比痛心地哭喊):爸!
79、内景 炒粉王家 下午
一条红红的电话线一头系着大红色的电话座机,一头系两个老人记挂的心。
炒粉王一手抓住电话手柄,一手托着话筒,贴着耳朵听着电话。鬼仔爷俯下身子凑在听筒边听着电话里的声音。
[画外音:话筒
小陈:爸,你就放心吧。春仔好着呢。孩子适应能力强,这不,现在跟班上几个好哥们在房间里玩着。]
炒粉王(点了点头):那就好。听说头几天还闹别扭?
[画外音:话筒
小陈:也就是头几天的事。还跟人打架,也没别的,就是同学说了一句他的鬼头不好看。过了个把月,混熟了,什么事都没了。要不,叫他出来听电话。]
炒粉王:嗳,就说他师傅也在旁边。让他跟师傅说几句。
鬼仔爷听到这句话,连忙接过话筒,拉了一张椅子端正身子坐着,满心期待地等着春仔的到来,嘴角的皱纹扯起了笑意,弯弯微微地抿着——
[画外音:话筒
小陈:春仔,过来听电话!
春仔(不耐烦):谁呀,我没空,这回轮我坐的庄!等一会。
小陈(有点冒火):你还不来,我就没收你的暴龙贴纸啊!
那边“啪”的一声开门声,急急乱乱的脚步声夹杂着拖鞋的耷拉声,越来越近。]
这些杂乱的声音传进了鬼仔爷的耳,鬼仔爷抿了抿嘴,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地托了托话筒,脸贴地更近了些。
[画外音:话筒
小陈:快过来,你师傅的电话
电话那头稀里哗啦的电话拉线声。春仔的声音也响起。
春仔(有些不耐烦):喂!]
鬼仔爷(很开心):春仔呀,是师傅呀。你那边过得怎么呀?
炒粉王(凑近话筒使劲听,还不住地朝鬼仔爷说唇语):春仔,怎么样了,都说些什么来着?
[画外音:话筒
春仔(有些急躁):好好好,没什么不好的。我跟同学在屋里头玩着呢。]
鬼仔爷拉了拉自己的衣角,显得有些尴尬,不知聊些什么,但又舍不得挂了电话。
鬼仔爷(托着话筒):春仔呀,班上的同学有没有欺负你?那边的饭菜还吃得惯吗?有没有练习鬼仔戏呀?听说你——
[画外音:话筒
突然,一声尖尖的孩子声响起:春仔,你快点,不然你的亚古兽就要被打败了!
春仔(朝房间喊):来了(凑近话筒,更急躁)师傅,我都好都好,没啥不好的。
另一个孩子的声音也响起:春仔!
春仔(很急,语速变得飞快):师傅,我同学在屋里头喊我来着。]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