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9315
阅读:15407
发表:2014/5/27
犯罪
小说
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桃县执行庭的潘庭长,在几天前我们第一次来这里请求他协助时就仔细地看过了我们的卷宗和这次的查封材料,他也觉得证据确凿、事实清楚、手续完备。但他始终认为如果一定要强制执行,拆出染缸,侯厂长本人不在,群龙无首,恐怕很难执行。所以,他一再强调让我们找到侯厂长后再作商量。
林庭长板着脸,对刘科长他们几个一再强调,运用你们在桃县的关系,想方设法打听侯厂长的行踪,但不要打草惊蛇。同时还要落实一下一旦拆出染缸的处理问题,是运回常州,还是就地卖掉?如果拆,还要组织吊装设备、拆装技术人员等。
找侯厂长成了案件的关键。多方信息汇拢来的结果都说厂长就在厂里,可我们前后不知去了他厂里、家里多少趟,就是见不到他。据说,当年打日本鬼子时,这里家家户户有地道,电影《地道战》就是在这钱家庄附近拍摄的。到现在这地道还在,听原告说,侯厂长家与厂子这一二百米的距离中,下面就有地道通着,所以我们每次去都找不到他。
这些情况是真是假,我们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菜窖,是否见我们去了,他就躲到地道里或是菜窖里?
这里的个体户与南方的个体户最大的区别就是银行账户上不存钱,一切全是现金交易,他们认为把钱放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偶尔到银行也是现汇。所以,面对一直不露面的侯厂长,我们如果不强制执行这染缸,那么该案也就无法执行了。
这几天我们每天去桃县法院,在我们的再三请求下,潘庭长终于答应明天即24日上午与我们一起去钱家庄鑫发染厂现场察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潘庭长同意在近日可以派两名同志配合我们强制执行,将查封的染缸拆出。但拆缸的人员、吊装设备等均由我们负责。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我们都认为办好该案也快了。
为了这案件能顺利执行,昨天傍晚,原告厂的王厂长带着四个拆卸染缸的技术人员,也扛了一袋大米来到了桃县。厂长亲临现场,可见他对该案件执行的决心。
拔“钉子”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当天晚上,尽管我们白天为了执行兴平染厂的毛线抵款忙了一天很累,但听说明天就要拔“钉子”了,大家都带着临战前的兴奋,在林庭长的房间里和原告一起商量着明日的行动。
王厂长坐在床沿上,将两手放在那跷起的膝盖上,沉着脸说:“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五十岁左右,一米六五的个子,看上去体重不满一百斤,尖尖的下巴、尖尖的脸,给人的感觉是他瘦得可怜。但他那不大的眼睛,露出的眼神咄咄逼人。在他讲话时,他手下的几个人都不敢吭声,就连平时最活跃的刘科长也没了声音。
王厂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们又何尝不这样想呢?
林庭长认为,如果明天上午去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他想趁机把缸拆除,不管怎样,有当地法院的人在,被告一般不敢胡来。当然,吊车及拆卸的人员一定要联系好。他用眼睛询问着钱科长。
“联系好了,随叫随到。”钱科长肯定地回答。
“估计要拆多长时间?”林庭长继续问。
“因为缸体有几吨重,又没有行吊设备,估计最快也要半天时间。”刘科长一改平时的油滑,认真地回答。
“如果明天我们去又碰不到侯厂长,桃县的潘庭长看了现场后再说强制执行有难度,为了安全,还是要我们找到侯厂长后再执行怎么办?”这时我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这正是我们最担心的事。如果当地法院不配合,就凭我们现在的实力将很难执行。
“没有当地法院就不能执行了吗?现在我们这里就有十多个人,明天再去叫上一些人,多给一点钱,还怕找不到人?我看,即使他们不配合,我们也要把它拆出来。”王厂长真有那志在必得的气势。
这时,赵法警一声不吭,只是用手绢使劲擦着手中的枪。他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被告几次辱骂,早就忍不住了,看他的样子,非执行不可。
如果当地法院不配合,就我们法院三个人,在拆缸时,被告厂里的工人肯定要出来阻止,他们就算不敢打我们法院的三个人,打原告及其他拆装人员怎么办?我们能控制得了这局面吗?还是要考虑周全一点,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万无一失,否则今后就更难执行了。看到王厂长那不拆缸决不罢休的样子,我也将困难摆了出来。
这不是吓唬人,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番议论,王厂长似乎也觉得有些道理。他沉思了一会儿问我是否有什么好办法。
老实说,没有好办法。不过既然大家从其他客户那里了解到侯厂长就在厂里,我们可否从这里想想办法,找到侯厂长,桃县法院的潘庭长就很难推托了。
“尽说废话!找,怎么找?都来了十多天了,我们每次去都找不到他,我们前脚到,他后脚从地道里跑掉了,要是能找到,还要在这里商量什么呢?”刘科长首先提出了反驳意见。
“要是找不到侯厂长,我们硬是执行,厂里的工人一哄而上怎么办?就算我们有三头六臂也寡不敌众。如果厂长在,工人闹事,他不出来阻止,那么就是他指使或放任他们那样干的,那我们就好办了,可以把侯厂长以拒不执行或妨碍公务拘留,其他人也就不敢胡来了。”我也不示弱。
不过大家都认为硬来确实有风险,最好还是找到侯厂长。
“就是桃县法院配合,潘庭长不也只答应派两个法警?按你们这样说还不是人手不够?如果找不到侯厂长,我们就真的拿他没办法了?”王厂长提高了嗓门像连珠炮似的说着。
王厂长的情绪显然很是激动。但我还是坚持不能蛮干!
“对!哪怕当地法院只派一名法警,如果执行时发生冲突,那么这法警的背后就是整个桃县法院。所以,一旦有情况法院是会再派人的。更何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地人就认当地法院,而不是你外地法院。”
林庭长板着脸,对刘科长他们几个一再强调,运用你们在桃县的关系,想方设法打听侯厂长的行踪,但不要打草惊蛇。同时还要落实一下一旦拆出染缸的处理问题,是运回常州,还是就地卖掉?如果拆,还要组织吊装设备、拆装技术人员等。
找侯厂长成了案件的关键。多方信息汇拢来的结果都说厂长就在厂里,可我们前后不知去了他厂里、家里多少趟,就是见不到他。据说,当年打日本鬼子时,这里家家户户有地道,电影《地道战》就是在这钱家庄附近拍摄的。到现在这地道还在,听原告说,侯厂长家与厂子这一二百米的距离中,下面就有地道通着,所以我们每次去都找不到他。
这些情况是真是假,我们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菜窖,是否见我们去了,他就躲到地道里或是菜窖里?
这里的个体户与南方的个体户最大的区别就是银行账户上不存钱,一切全是现金交易,他们认为把钱放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偶尔到银行也是现汇。所以,面对一直不露面的侯厂长,我们如果不强制执行这染缸,那么该案也就无法执行了。
这几天我们每天去桃县法院,在我们的再三请求下,潘庭长终于答应明天即24日上午与我们一起去钱家庄鑫发染厂现场察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潘庭长同意在近日可以派两名同志配合我们强制执行,将查封的染缸拆出。但拆缸的人员、吊装设备等均由我们负责。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我们都认为办好该案也快了。
为了这案件能顺利执行,昨天傍晚,原告厂的王厂长带着四个拆卸染缸的技术人员,也扛了一袋大米来到了桃县。厂长亲临现场,可见他对该案件执行的决心。
拔“钉子”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当天晚上,尽管我们白天为了执行兴平染厂的毛线抵款忙了一天很累,但听说明天就要拔“钉子”了,大家都带着临战前的兴奋,在林庭长的房间里和原告一起商量着明日的行动。
王厂长坐在床沿上,将两手放在那跷起的膝盖上,沉着脸说:“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五十岁左右,一米六五的个子,看上去体重不满一百斤,尖尖的下巴、尖尖的脸,给人的感觉是他瘦得可怜。但他那不大的眼睛,露出的眼神咄咄逼人。在他讲话时,他手下的几个人都不敢吭声,就连平时最活跃的刘科长也没了声音。
王厂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们又何尝不这样想呢?
林庭长认为,如果明天上午去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他想趁机把缸拆除,不管怎样,有当地法院的人在,被告一般不敢胡来。当然,吊车及拆卸的人员一定要联系好。他用眼睛询问着钱科长。
“联系好了,随叫随到。”钱科长肯定地回答。
“估计要拆多长时间?”林庭长继续问。
“因为缸体有几吨重,又没有行吊设备,估计最快也要半天时间。”刘科长一改平时的油滑,认真地回答。
“如果明天我们去又碰不到侯厂长,桃县的潘庭长看了现场后再说强制执行有难度,为了安全,还是要我们找到侯厂长后再执行怎么办?”这时我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这正是我们最担心的事。如果当地法院不配合,就凭我们现在的实力将很难执行。
“没有当地法院就不能执行了吗?现在我们这里就有十多个人,明天再去叫上一些人,多给一点钱,还怕找不到人?我看,即使他们不配合,我们也要把它拆出来。”王厂长真有那志在必得的气势。
这时,赵法警一声不吭,只是用手绢使劲擦着手中的枪。他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被告几次辱骂,早就忍不住了,看他的样子,非执行不可。
如果当地法院不配合,就我们法院三个人,在拆缸时,被告厂里的工人肯定要出来阻止,他们就算不敢打我们法院的三个人,打原告及其他拆装人员怎么办?我们能控制得了这局面吗?还是要考虑周全一点,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万无一失,否则今后就更难执行了。看到王厂长那不拆缸决不罢休的样子,我也将困难摆了出来。
这不是吓唬人,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番议论,王厂长似乎也觉得有些道理。他沉思了一会儿问我是否有什么好办法。
老实说,没有好办法。不过既然大家从其他客户那里了解到侯厂长就在厂里,我们可否从这里想想办法,找到侯厂长,桃县法院的潘庭长就很难推托了。
“尽说废话!找,怎么找?都来了十多天了,我们每次去都找不到他,我们前脚到,他后脚从地道里跑掉了,要是能找到,还要在这里商量什么呢?”刘科长首先提出了反驳意见。
“要是找不到侯厂长,我们硬是执行,厂里的工人一哄而上怎么办?就算我们有三头六臂也寡不敌众。如果厂长在,工人闹事,他不出来阻止,那么就是他指使或放任他们那样干的,那我们就好办了,可以把侯厂长以拒不执行或妨碍公务拘留,其他人也就不敢胡来了。”我也不示弱。
不过大家都认为硬来确实有风险,最好还是找到侯厂长。
“就是桃县法院配合,潘庭长不也只答应派两个法警?按你们这样说还不是人手不够?如果找不到侯厂长,我们就真的拿他没办法了?”王厂长提高了嗓门像连珠炮似的说着。
王厂长的情绪显然很是激动。但我还是坚持不能蛮干!
“对!哪怕当地法院只派一名法警,如果执行时发生冲突,那么这法警的背后就是整个桃县法院。所以,一旦有情况法院是会再派人的。更何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地人就认当地法院,而不是你外地法院。”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