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9315
阅读:15388
发表:2014/5/27
犯罪
小说
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当我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后,一种被侮辱的感觉直往上涌,我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我是法院的!”
我这么一说,他们两人的目光迅速对视了一下,似乎在暗示着什么,随即伸出手提高了嗓门要看我的证件,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
看着他们粗鲁的行为,总觉得有点别扭。既然是来查房的,不穿制服不说,证件也不出示,闯进门就大呼小叫,还动手赶人出门。还有这样执法的公安?这时,我冷静了许多,仍然坐着对他们说:“既然你们是来执行公务的,我们也算是同行,证件呢?”说完,我也没好气地绷着脸反而向他们伸出了右手。
这一下轮到他们慌了起来,说他们是派出所下面的联防队,查房是他们联防队的事情。
“那也可以,证件呢?”这时我也提高了声音,不依不饶!
他们佯装在身上上下摸索。过了几秒钟后才结结巴巴地说:“今天我们没带!”一副窘迫的样子,完全没有了刚才的神气。
“既然是这样,那你们还来查什么房?回去拿了证件再来查!我们等着!”我还是不客气地对他们说。
“对!拿了证件再来查!”大家都七嘴八舌附和着。
我们正说得起劲,他俩把刘科长等人的证件往床上一扔就一溜烟跑了。看着他们灰溜溜的样子,我们都“哈哈哈”大笑了起来。
不过笑归笑,大家都觉得刚才这事还真有点邪乎。林庭长叫我回房间把证件先拿好,说不定他们还会再来,省得到时再费口舌。
我们又开始打牌。不过打牌的心情已被破坏,大家都想着刚才莫名其妙的查房,猜想着这查房背后看不见摸不着但似乎又能感觉到的潜在危险。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动静,时间已是九点多了。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还是不见人影。
已是深夜十点钟了,我不能再等,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说什么也得给丈夫写封信。
在这六年里,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虽然谈不上艰辛但也确实不易。我们在前后相隔一年的时间里,分别通过考试,成为政法队伍的成员。为此,我们放弃了原单位即将分配给我们的婚房,过了两年新婚无房分别住集体宿舍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后来在丈夫单位司法局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终于分给了我们一间九平方米的单身宿舍,我们这才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窝。拿到房子钥匙的那天,我们高兴得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在这时,房间还没来得及布置,我丈夫的一位远房亲戚来访,当他看到这小得可怜的九平方米的宿舍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一张床就占据了大半个房间,窗户上还用旧报纸贴着,两张方凳暂且把它当成了桌子,方凳周围是我们的几捆书,算是“凳子”!
他是我们结婚两年来唯一能在自己家里招待的客人。我兴高采烈地用煤油炉烧了两个菜,加上一碟花生米,这特殊的桌子上再也放不下其他了。我们这位客人,眼睛里浸满了泪水,哽咽着说:“我没想到,你们两个知识分子的生活会是这样,我们农村人都比你们过得好太多了。”
可他哪里知道,有了这九平方米的房子,起码我们就不用再住集体宿舍,不用再过牛郎织女的生活,起码我们就有了一个家……
夜已经很深了,我毫无睡意,想着毫无进展的案件,想着刚才的查房,想着我们走过六年来的点点滴滴,想着我那可爱的儿子。想象着丈夫一个人在家既当爹又当妈手忙脚乱的样子,想象着儿子找不到妈妈凄楚可怜的哭声……
窗外刮起了大风,仿佛老天知道我的心思,有意将我的思绪随风飘送到他的身边、飘送到我那可爱的宝贝儿子身边!他们是否也没睡呢?儿子是否正在说我“改相佬连”呢?
四、特殊法庭
连着几天到鑫发染厂,工人还是气势汹汹,染缸上的封条还是前贴后撕,因找不到侯厂长,已使我们陷入了困境。
兴平染厂执行案件,负责人还是没找到,但我们找到了负责人的弟弟盛六合,他也是合伙人。他说厂里确实困难,希望法院能给点时间,还欠原告的4.85 万元货款,近期一定想办法还一点,剩下的到明年五月前一定还清。
不管他说得是否属实,起码他的态度还可以,上次林庭长来执行到的1 900元就是这个厂的。但上次约定到期的还款还是分文未付。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集中精力对振兴染厂案进行审理。通过多方调查,该厂是去年一月份由五个人东拼西凑了46 万元共同出资成立的合伙企业,年龄最大的合伙人是五十岁的丁启明,住在这县城里,其他四个人均不满三十岁,最年轻的才二十岁,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的合伙企业也与其他两个合伙企业的命运一样,不!是与整个桃县染厂的合伙企业一样,企业还没走上正轨,便矛盾四起,才一年时间就纷纷散伙。为了逃避上百万元的银行贷款,把机器设备藏了起来。
这几天天气越来越坏,不但刮风,而且扬起了雪花,使我这个南方姑娘真正有了那种寒风瑟瑟,万里雪飘的感受。
19 日上午,我们在寒风中、在飘扬的雪花中寻找着被告厂现在的负责人向全生。他住在南王乡北化村,这里的村庄与南方的村庄截然不同,都是用土坯围一个大院,后面才是房子,一户一院,各户房子的朝向各不相同,走进村子真有那种进入八卦迷宫的感觉。加上灰蒙蒙的天空飘洒着雪花,到处白茫茫的,置身村中真是难辨东南西北。各户之间的路也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我们一边在这迷宫里找着,我一边还唠叨着,这里造房子为何不像江南的房子一样一排一排整整齐齐呢?这样既漂亮又好找,还节省了土地。
“这里不是有的是土地吗?”林庭长马上取笑我。
是的,这里有的是空旷的土地。
我们在村子里转了几圈,问了几个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向全生家。一进门,最显眼的就是一面大炕,炕上并排躺着四个孩子,真是哆来咪发。小的才几个月,大的不过五六岁。见我们进去,有的吓得哇哇大哭,有的像是在看天外来客,有的木讷地呆坐在那里。看到这些孩子,我自然就想起了儿子,特别是跟我儿子差不多大的那孩子嘴也一瘪一瘪似哭非哭的样子,我真忍不住想上去抱抱他。
林庭长叫了我一声,我这才回过神,认真上下打量了面前这位不满三十岁却有四个孩子的年轻父亲,他就是我们要找的厂长。在他身上我怎么也看不到那种厂长的气质,相反,他是个生了孩子自己却还是毛头愣小子的地道农民形象。他裹着一件老棉袄,口口声声说这事不归他管,他不清楚到底欠原告多少钱,这事要问原来的厂长纪宝。他不但拒绝在应诉材料上签字,连我们做的调查笔录也拒绝签字。
我们在风雪中继续寻找该案的其他合伙人,在另一个村里找到纪宝后,他说在今年三四月份他与黄生已退了股,现在不再是合伙人,并提供了退股协议。他认为,现在厂里的负责人就是向全生,机器设备都被向全生拿走了,债务当然要他还。
我这么一说,他们两人的目光迅速对视了一下,似乎在暗示着什么,随即伸出手提高了嗓门要看我的证件,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
看着他们粗鲁的行为,总觉得有点别扭。既然是来查房的,不穿制服不说,证件也不出示,闯进门就大呼小叫,还动手赶人出门。还有这样执法的公安?这时,我冷静了许多,仍然坐着对他们说:“既然你们是来执行公务的,我们也算是同行,证件呢?”说完,我也没好气地绷着脸反而向他们伸出了右手。
这一下轮到他们慌了起来,说他们是派出所下面的联防队,查房是他们联防队的事情。
“那也可以,证件呢?”这时我也提高了声音,不依不饶!
他们佯装在身上上下摸索。过了几秒钟后才结结巴巴地说:“今天我们没带!”一副窘迫的样子,完全没有了刚才的神气。
“既然是这样,那你们还来查什么房?回去拿了证件再来查!我们等着!”我还是不客气地对他们说。
“对!拿了证件再来查!”大家都七嘴八舌附和着。
我们正说得起劲,他俩把刘科长等人的证件往床上一扔就一溜烟跑了。看着他们灰溜溜的样子,我们都“哈哈哈”大笑了起来。
不过笑归笑,大家都觉得刚才这事还真有点邪乎。林庭长叫我回房间把证件先拿好,说不定他们还会再来,省得到时再费口舌。
我们又开始打牌。不过打牌的心情已被破坏,大家都想着刚才莫名其妙的查房,猜想着这查房背后看不见摸不着但似乎又能感觉到的潜在危险。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动静,时间已是九点多了。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还是不见人影。
已是深夜十点钟了,我不能再等,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说什么也得给丈夫写封信。
在这六年里,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虽然谈不上艰辛但也确实不易。我们在前后相隔一年的时间里,分别通过考试,成为政法队伍的成员。为此,我们放弃了原单位即将分配给我们的婚房,过了两年新婚无房分别住集体宿舍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后来在丈夫单位司法局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终于分给了我们一间九平方米的单身宿舍,我们这才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窝。拿到房子钥匙的那天,我们高兴得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在这时,房间还没来得及布置,我丈夫的一位远房亲戚来访,当他看到这小得可怜的九平方米的宿舍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一张床就占据了大半个房间,窗户上还用旧报纸贴着,两张方凳暂且把它当成了桌子,方凳周围是我们的几捆书,算是“凳子”!
他是我们结婚两年来唯一能在自己家里招待的客人。我兴高采烈地用煤油炉烧了两个菜,加上一碟花生米,这特殊的桌子上再也放不下其他了。我们这位客人,眼睛里浸满了泪水,哽咽着说:“我没想到,你们两个知识分子的生活会是这样,我们农村人都比你们过得好太多了。”
可他哪里知道,有了这九平方米的房子,起码我们就不用再住集体宿舍,不用再过牛郎织女的生活,起码我们就有了一个家……
夜已经很深了,我毫无睡意,想着毫无进展的案件,想着刚才的查房,想着我们走过六年来的点点滴滴,想着我那可爱的儿子。想象着丈夫一个人在家既当爹又当妈手忙脚乱的样子,想象着儿子找不到妈妈凄楚可怜的哭声……
窗外刮起了大风,仿佛老天知道我的心思,有意将我的思绪随风飘送到他的身边、飘送到我那可爱的宝贝儿子身边!他们是否也没睡呢?儿子是否正在说我“改相佬连”呢?
四、特殊法庭
连着几天到鑫发染厂,工人还是气势汹汹,染缸上的封条还是前贴后撕,因找不到侯厂长,已使我们陷入了困境。
兴平染厂执行案件,负责人还是没找到,但我们找到了负责人的弟弟盛六合,他也是合伙人。他说厂里确实困难,希望法院能给点时间,还欠原告的4.85 万元货款,近期一定想办法还一点,剩下的到明年五月前一定还清。
不管他说得是否属实,起码他的态度还可以,上次林庭长来执行到的1 900元就是这个厂的。但上次约定到期的还款还是分文未付。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集中精力对振兴染厂案进行审理。通过多方调查,该厂是去年一月份由五个人东拼西凑了46 万元共同出资成立的合伙企业,年龄最大的合伙人是五十岁的丁启明,住在这县城里,其他四个人均不满三十岁,最年轻的才二十岁,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的合伙企业也与其他两个合伙企业的命运一样,不!是与整个桃县染厂的合伙企业一样,企业还没走上正轨,便矛盾四起,才一年时间就纷纷散伙。为了逃避上百万元的银行贷款,把机器设备藏了起来。
这几天天气越来越坏,不但刮风,而且扬起了雪花,使我这个南方姑娘真正有了那种寒风瑟瑟,万里雪飘的感受。
19 日上午,我们在寒风中、在飘扬的雪花中寻找着被告厂现在的负责人向全生。他住在南王乡北化村,这里的村庄与南方的村庄截然不同,都是用土坯围一个大院,后面才是房子,一户一院,各户房子的朝向各不相同,走进村子真有那种进入八卦迷宫的感觉。加上灰蒙蒙的天空飘洒着雪花,到处白茫茫的,置身村中真是难辨东南西北。各户之间的路也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我们一边在这迷宫里找着,我一边还唠叨着,这里造房子为何不像江南的房子一样一排一排整整齐齐呢?这样既漂亮又好找,还节省了土地。
“这里不是有的是土地吗?”林庭长马上取笑我。
是的,这里有的是空旷的土地。
我们在村子里转了几圈,问了几个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向全生家。一进门,最显眼的就是一面大炕,炕上并排躺着四个孩子,真是哆来咪发。小的才几个月,大的不过五六岁。见我们进去,有的吓得哇哇大哭,有的像是在看天外来客,有的木讷地呆坐在那里。看到这些孩子,我自然就想起了儿子,特别是跟我儿子差不多大的那孩子嘴也一瘪一瘪似哭非哭的样子,我真忍不住想上去抱抱他。
林庭长叫了我一声,我这才回过神,认真上下打量了面前这位不满三十岁却有四个孩子的年轻父亲,他就是我们要找的厂长。在他身上我怎么也看不到那种厂长的气质,相反,他是个生了孩子自己却还是毛头愣小子的地道农民形象。他裹着一件老棉袄,口口声声说这事不归他管,他不清楚到底欠原告多少钱,这事要问原来的厂长纪宝。他不但拒绝在应诉材料上签字,连我们做的调查笔录也拒绝签字。
我们在风雪中继续寻找该案的其他合伙人,在另一个村里找到纪宝后,他说在今年三四月份他与黄生已退了股,现在不再是合伙人,并提供了退股协议。他认为,现在厂里的负责人就是向全生,机器设备都被向全生拿走了,债务当然要他还。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