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6488
阅读:5540
发表:2022/5/17 修改:2023/4/24
爱情,校园,农村
小说
2022年春天的爱情奔现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一盘州德宁县某镇有一山村叫麻田村,该村就坐落在四周围都是层层梯田环绕的一座土岗上。村中一栋栋平房夹杂着高矮不一的石板房错落有致地环绕着土岗有序排列。从镇政府下来是一条县道蜿蜒如蛇从村前经过,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车辆从这条公路上疾驰而去。
今春三月末四月初,北面邻居普昊县和西面关山县在三天前就发现了红码三例和两例,两县的主管领导连夜派车将出现红码的外出旅游者带去强制医疗并隔离起来,并且还要追踪跟红码游客同车的乘客在哪儿。政府主管干部方好通知跟红码同车的旅客到县医或县中医去做核酸检测。于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本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镇政府领导已安排安保人员在本镇与邻镇的交叉点不分昼夜地值守,这交叉点正是该麻田村与邻镇的交叉路段。
某天下午,镇政府领导刚把帐篷搭好,并在两镇交叉点摆上外来车辆停车检查标志。将近傍晚十九点钟,一辆从县城驶来的专线客车来到地处该村的临时值守点,值守干部招手叫客车停下,值守干部首先用手提喇叭呼唤乘客们必须戴好口罩,再摸出手机来打开微信找出贵州健康码和行程码来,看看谁都必须是绿码才准予放行。全车所有乘客都摸出手机来打开了微信,找出贵州健康码和行程码出来。值守交叉点的政府干部都看到了,乘客们的两码都是绿的,政府值守干部当然只有挥手叫客车即行通过。但客车仅爬到麻田村村口,一位着装普通、身高约有一米五五,年龄大约是三十六、七到四十岁之间的外来妹,独个儿背着一个胀鼓鼓的布袋子叫司机刹一脚。该村还有两老妪和三个小少年也一道跟着下车。但大家都认不识这外来妹是从哪儿来的。这时,从村中走过来一位约有四十四、五年龄,有点偏瘦的中年男子正面带微笑向这位外来妹走来。此刻,一同下车来的两老三少马上明白了,已离婚了三年多的吴全科终于找到了如意伴侣。但这时候,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也看到了,村干部马上对驻村干部悄悄耳语:这少妇不是我们麻田村人。于是,村干部和驻村干部都先戴好口罩后,便一起对着吴全科和新来的少妇走过来。并笑着询问吴全科,这位姐姐跟你是啥关系呀?有没有身份证?手机两码先亮出来看看。
这位少妇即刻摸出身份证出来给村干部看,村干部和驻村干部都看到了,这位少妇名叫李小倩,1980年10月3日出生,普昊县巨浪乡河田村李家组。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脸马上“霍”地变白了,“妈呀,怎么是从疫区过来的?”“你手机上的两码呢?请打开来看看。”那位驻村干部说话都带颤音了。
“我手机两码都是绿的。”这位外来少妇却平静地说。
说罢,外来妹把手机微信打开找出健康码和行程码后交给值守村寨的干部们看看。
“咦,怎么从疫区来的你都是绿码呀?”村干部疑惑着问。
“我开始从家出来时打开两码都是绿的,来到值守点打开两码看也是绿的,我没有感染病毒吧?”外来妹说话也开始带点颤音。
驻村干部摆手说:普昊县跟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市嘛。
吴全科不屑一顾: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一个县毕竟有十几个乡镇,又不是人人都感染。
驻村干部可摆手了:兄弟呀,你说的不全对,这种病是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集中隔离也得要居家隔离一周,这两天先到镇卫生院做核酸检测吧,再隔离几天后没出现什么症状你们再出门。
村干部也表态了:这段时间正是上级严查外来人口进村的关键时间点,你们最好别乱跑呀,就安心居家隔离吧。今晚你也别再邀请家族和亲朋好友来祝贺你们啦。以后再弥补吧。现在你不妨先打个电话给你们单位领导,看看他怎样处理好你的问题。
吴全科马上摸出手机来拨通了单位领导的电话,领导的答复是:你就遵照政府领导的建议安心居家隔离吧,后天就别忙来上班啦。
二吴全科这次“迎亲”是二婚,他跟前任夫人离婚已有三年多了。原配夫人本来跟他还算青梅竹马,他俩本乡本土人,两个小时候就在一起读书,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在一个班里学习,一直读到初中毕业。由于本地农村大多重男轻女,原配夫人陈琳初中毕业考不上什么专业学校后就安心居家干了一年多的农活,后来跟随同村年轻人一起闯到东南沿海去打了三年工。待吴全科从一所中专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广东某镇打工的陈琳也想尽一切办法跟吴全科联系,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手机,他俩通过你来我往的无数封信件后,彼此间的感情从最初的旧情复燃发展到形影不离的程度。于是,终于在某天晚上,他俩便暗度陈仓了。
当吴全科和陈琳组合成一个家庭后,尽管吴全科在本镇一个小单位里上班,工薪不高,但他俩恩爱如初,家庭和睦相处,小两口干什么都步调一致。他俩结婚后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两个共同抚养孩子,共同劳动。他们每年都用五至七亩的水田和较肥沃的旱地来发展经济作物,十多年来的收入都可观喜人。可就因为当夫人的陈琳说人一辈子总不能泡在田地里,找了点钱应该到城里去租一间门面房做点小生意糊口,学会改变生活方式才行。当然,吴全科也依了她,于是,两口子便到城里去租了一间门面房做起了小吃摊生意。但就因为近年来,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镇的商业竞争性都很大,陈琳在城里打拼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发大财,反而还赔本了数万元钱。从此,两口子就开始为家庭生计问题吵架起来,终于在2018年中秋时节某一天,两口子因为赌气闹离婚,最后干脆走进法庭去对簿公堂各走各了。
至于吴全科迎娶来的这个普昊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前夫在当地县城城关镇一所小学里当数学教师,这个名叫李小倩的普昊妹早年虽未跟前夫是青梅竹马,但从婚姻介绍人她的远房姨妈介绍说,她跟前夫还算是“挂角亲”。就是说,她跟前夫还是姨妈家的姨妈的侄子和侄女。而主要是,当年的李小倩书读到初中毕业,并且还返校去补习了一年,在投考中专学校时,仅差五分就得到当年的中专录取了。偏偏那年初冬,作为一家顶梁柱的她父亲偏偏染上一场不知什么怪病就突然舍儿弃妇做古人了。诚然,作为一家长女的李小倩唯有返乡来扛起农具承担起抚养弟妹的重任,那一年李小倩也仅仅只是个十六周岁十七虚岁的少女。但她能有什么办法呢?那年她最大的妹子才十二岁,两个弟弟一个八岁、一个才五岁。仅靠母亲单人独手干农活养人那肯定是养不活他们四个孩子的。
当年的李小倩就这样默默留在家里跟母亲一道上坡下坎,一道承担起五亩水田五亩旱地的春播秋收。尽管从九三、九四这几年起,同龄伙伴们也开始纷纷进城打工找钱来养家活口,但长到十七、八岁的李小倩却没有跟随同伴们一道出远门,因为弟妹的吃饭和读书问题就必须靠她和母亲一道去拼命干农活才能够养家糊口,她一旦离家出走了,这岂不是要让母亲累死吗?诚然,别人怎样去发财她李小倩可不能眼红也不敢眼红呀。
好歹李小倩在家里帮着母亲干农活有六年多时间,这时的李小倩也长成了一个多么俊俏如出水芙蓉的大姑娘家了,尽管身材不高,但远近不少小伙子总是隔三差五就请媒人上门来提亲。可李小倩只笑笑就算,不管媒人怎样吹怎样擂她也没有轻易答应媒人。
好不容易熬到了李小倩有二十三周岁二十四虚岁的某个秋日,一位自我介绍算是李小倩姨妈的五十来岁农家婆上门来说媒,当时李小倩微笑着对来人说,别说您老还是我的远方姨妈,就真的跟我妈是亲姊妹,我也不敢答应您老的说媒。因为我弟妹还小,我要帮我妈再干几年农活,等弟妹稍大点了我再考虑嫁人。
这“姨妈”马上摆手上来说了,小倩,我不是过来逼着你一定要答应我,我来这一趟主要是先让你看看男方的照片,并听听我介绍男方的情况后,同不同意再由你做决定。
此刻的李小倩才心平气和地坐到小凳上来。这远房姨妈才马上打开布袋子找出一张两寸的一位标小伙半身像片来给李小倩看看,“哟,还是标准帅哥嘛,咋会找不到媳妇呢?莫非他差在哪方面呀?”李倩在内心头这样说。
远房姨妈马上平心静气地说了,小倩呀,你手上相片这男孩叫王远胜,快有三十岁了,在城关镇某小学任教,他本来正跟一位城里头做服装生意的女生谈恋爱,但是,他母亲不同意他娶了城里媳妇,因为母亲担心他一旦娶了城里小姐,她往后就很难依靠儿子给她菜金钱了,因为这小伙的母亲已守寡了头十年,膝下还有个正读初中的女儿和正读小学的小儿子,母亲身体又不好,多年来都干不了什么重活,一年到头就靠种点玉米和栽点小菜勉强度日,多亏这小伙子争气,当年初中一毕业就考上了师范学校,一毕业后就分到城关镇一所小学来教书,六、七年来,一家人的菜金钱加饭钱都靠这小伙支撑着。这远房姨妈嘴上才这样说竟眼泪汪汪起来。
这李小倩也跟着远房姨妈激动地任由泪水盈满了眼眶,她此刻埋下头来,挺平静地说道,姨妈呀,你这故事太让人感动了,可是,既然人家正谈恋爱,那我为何要插足去当人家的小三呢?这不是要破坏人家的好事吗?
这远房姨妈伸手过来紧紧握着小倩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倩呀,问题就在这里啦,正因为他母亲不让他娶城里媳妇,他母亲才让我出来帮他找个合适的农村姑娘呀。
但小倩却使劲地摇头,表情极其痛苦地说了,难道这小伙就没头脑吗?娶媳成家那是自己一辈子的事,怎么要依从母亲的安排?
远房姨妈却紧紧地攥着小倩的手,苦口婆心地说:这小王不听母亲的话也不行呀,因为在他才读小学毕业那一年,他父亲就不幸病故了,一家人常年的生计问题全靠母亲一人进城来打零工找生活费和三个孩子的书学杂费去供他们读书,他会轻易找到一份工作做吗?就因为当妈的长年累月在外面做苦活,三年前就落下一身病体了。如今别说能够再进城去找零工做,就是家里的那两亩田三亩地也做不下来了。打从前年冬季起,母亲不得不带上两个孩子进城去在学校旁边租一间旧瓦房靠这小伙吃饭,你说说他敢不听母亲的劝告和哀求吗?
小倩这时候也眼泪汪汪地对远房姨妈说道:难道他会舍得跟城里做生意的姑娘分开吗?人家找到钱呀,别说她们娘儿仨,就是多养十个也没问题的。
远房姨妈诚恳地告诉她:正因为母亲眼泪汪汪地对他讲了一大堆道理后,小王最终才明白,农家苦命人还是配不上城里有钱人的千金大小姐。
“人家不仅是帅哥,还是有份工作做哩,哪会瞧得起像我这种干重活脏活的粗人啊。”李倩也扭头一边去低声说道。
“不会的,你进城去赶集时,他看到你了,他说你蛮漂亮的,人也挺稳诚,他娘儿俩这才委托我来问问你,看看他合不合你的意。”远房姨妈赶紧说道。
可小倩却垂下头来不说话。
今春三月末四月初,北面邻居普昊县和西面关山县在三天前就发现了红码三例和两例,两县的主管领导连夜派车将出现红码的外出旅游者带去强制医疗并隔离起来,并且还要追踪跟红码游客同车的乘客在哪儿。政府主管干部方好通知跟红码同车的旅客到县医或县中医去做核酸检测。于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本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镇政府领导已安排安保人员在本镇与邻镇的交叉点不分昼夜地值守,这交叉点正是该麻田村与邻镇的交叉路段。
某天下午,镇政府领导刚把帐篷搭好,并在两镇交叉点摆上外来车辆停车检查标志。将近傍晚十九点钟,一辆从县城驶来的专线客车来到地处该村的临时值守点,值守干部招手叫客车停下,值守干部首先用手提喇叭呼唤乘客们必须戴好口罩,再摸出手机来打开微信找出贵州健康码和行程码来,看看谁都必须是绿码才准予放行。全车所有乘客都摸出手机来打开了微信,找出贵州健康码和行程码出来。值守交叉点的政府干部都看到了,乘客们的两码都是绿的,政府值守干部当然只有挥手叫客车即行通过。但客车仅爬到麻田村村口,一位着装普通、身高约有一米五五,年龄大约是三十六、七到四十岁之间的外来妹,独个儿背着一个胀鼓鼓的布袋子叫司机刹一脚。该村还有两老妪和三个小少年也一道跟着下车。但大家都认不识这外来妹是从哪儿来的。这时,从村中走过来一位约有四十四、五年龄,有点偏瘦的中年男子正面带微笑向这位外来妹走来。此刻,一同下车来的两老三少马上明白了,已离婚了三年多的吴全科终于找到了如意伴侣。但这时候,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也看到了,村干部马上对驻村干部悄悄耳语:这少妇不是我们麻田村人。于是,村干部和驻村干部都先戴好口罩后,便一起对着吴全科和新来的少妇走过来。并笑着询问吴全科,这位姐姐跟你是啥关系呀?有没有身份证?手机两码先亮出来看看。
这位少妇即刻摸出身份证出来给村干部看,村干部和驻村干部都看到了,这位少妇名叫李小倩,1980年10月3日出生,普昊县巨浪乡河田村李家组。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脸马上“霍”地变白了,“妈呀,怎么是从疫区过来的?”“你手机上的两码呢?请打开来看看。”那位驻村干部说话都带颤音了。
“我手机两码都是绿的。”这位外来少妇却平静地说。
说罢,外来妹把手机微信打开找出健康码和行程码后交给值守村寨的干部们看看。
“咦,怎么从疫区来的你都是绿码呀?”村干部疑惑着问。
“我开始从家出来时打开两码都是绿的,来到值守点打开两码看也是绿的,我没有感染病毒吧?”外来妹说话也开始带点颤音。
驻村干部摆手说:普昊县跟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市嘛。
吴全科不屑一顾: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一个县毕竟有十几个乡镇,又不是人人都感染。
驻村干部可摆手了:兄弟呀,你说的不全对,这种病是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集中隔离也得要居家隔离一周,这两天先到镇卫生院做核酸检测吧,再隔离几天后没出现什么症状你们再出门。
村干部也表态了:这段时间正是上级严查外来人口进村的关键时间点,你们最好别乱跑呀,就安心居家隔离吧。今晚你也别再邀请家族和亲朋好友来祝贺你们啦。以后再弥补吧。现在你不妨先打个电话给你们单位领导,看看他怎样处理好你的问题。
吴全科马上摸出手机来拨通了单位领导的电话,领导的答复是:你就遵照政府领导的建议安心居家隔离吧,后天就别忙来上班啦。
二吴全科这次“迎亲”是二婚,他跟前任夫人离婚已有三年多了。原配夫人本来跟他还算青梅竹马,他俩本乡本土人,两个小时候就在一起读书,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在一个班里学习,一直读到初中毕业。由于本地农村大多重男轻女,原配夫人陈琳初中毕业考不上什么专业学校后就安心居家干了一年多的农活,后来跟随同村年轻人一起闯到东南沿海去打了三年工。待吴全科从一所中专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广东某镇打工的陈琳也想尽一切办法跟吴全科联系,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手机,他俩通过你来我往的无数封信件后,彼此间的感情从最初的旧情复燃发展到形影不离的程度。于是,终于在某天晚上,他俩便暗度陈仓了。
当吴全科和陈琳组合成一个家庭后,尽管吴全科在本镇一个小单位里上班,工薪不高,但他俩恩爱如初,家庭和睦相处,小两口干什么都步调一致。他俩结婚后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两个共同抚养孩子,共同劳动。他们每年都用五至七亩的水田和较肥沃的旱地来发展经济作物,十多年来的收入都可观喜人。可就因为当夫人的陈琳说人一辈子总不能泡在田地里,找了点钱应该到城里去租一间门面房做点小生意糊口,学会改变生活方式才行。当然,吴全科也依了她,于是,两口子便到城里去租了一间门面房做起了小吃摊生意。但就因为近年来,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镇的商业竞争性都很大,陈琳在城里打拼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发大财,反而还赔本了数万元钱。从此,两口子就开始为家庭生计问题吵架起来,终于在2018年中秋时节某一天,两口子因为赌气闹离婚,最后干脆走进法庭去对簿公堂各走各了。
至于吴全科迎娶来的这个普昊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前夫在当地县城城关镇一所小学里当数学教师,这个名叫李小倩的普昊妹早年虽未跟前夫是青梅竹马,但从婚姻介绍人她的远房姨妈介绍说,她跟前夫还算是“挂角亲”。就是说,她跟前夫还是姨妈家的姨妈的侄子和侄女。而主要是,当年的李小倩书读到初中毕业,并且还返校去补习了一年,在投考中专学校时,仅差五分就得到当年的中专录取了。偏偏那年初冬,作为一家顶梁柱的她父亲偏偏染上一场不知什么怪病就突然舍儿弃妇做古人了。诚然,作为一家长女的李小倩唯有返乡来扛起农具承担起抚养弟妹的重任,那一年李小倩也仅仅只是个十六周岁十七虚岁的少女。但她能有什么办法呢?那年她最大的妹子才十二岁,两个弟弟一个八岁、一个才五岁。仅靠母亲单人独手干农活养人那肯定是养不活他们四个孩子的。
当年的李小倩就这样默默留在家里跟母亲一道上坡下坎,一道承担起五亩水田五亩旱地的春播秋收。尽管从九三、九四这几年起,同龄伙伴们也开始纷纷进城打工找钱来养家活口,但长到十七、八岁的李小倩却没有跟随同伴们一道出远门,因为弟妹的吃饭和读书问题就必须靠她和母亲一道去拼命干农活才能够养家糊口,她一旦离家出走了,这岂不是要让母亲累死吗?诚然,别人怎样去发财她李小倩可不能眼红也不敢眼红呀。
好歹李小倩在家里帮着母亲干农活有六年多时间,这时的李小倩也长成了一个多么俊俏如出水芙蓉的大姑娘家了,尽管身材不高,但远近不少小伙子总是隔三差五就请媒人上门来提亲。可李小倩只笑笑就算,不管媒人怎样吹怎样擂她也没有轻易答应媒人。
好不容易熬到了李小倩有二十三周岁二十四虚岁的某个秋日,一位自我介绍算是李小倩姨妈的五十来岁农家婆上门来说媒,当时李小倩微笑着对来人说,别说您老还是我的远方姨妈,就真的跟我妈是亲姊妹,我也不敢答应您老的说媒。因为我弟妹还小,我要帮我妈再干几年农活,等弟妹稍大点了我再考虑嫁人。
这“姨妈”马上摆手上来说了,小倩,我不是过来逼着你一定要答应我,我来这一趟主要是先让你看看男方的照片,并听听我介绍男方的情况后,同不同意再由你做决定。
此刻的李小倩才心平气和地坐到小凳上来。这远房姨妈才马上打开布袋子找出一张两寸的一位标小伙半身像片来给李小倩看看,“哟,还是标准帅哥嘛,咋会找不到媳妇呢?莫非他差在哪方面呀?”李倩在内心头这样说。
远房姨妈马上平心静气地说了,小倩呀,你手上相片这男孩叫王远胜,快有三十岁了,在城关镇某小学任教,他本来正跟一位城里头做服装生意的女生谈恋爱,但是,他母亲不同意他娶了城里媳妇,因为母亲担心他一旦娶了城里小姐,她往后就很难依靠儿子给她菜金钱了,因为这小伙的母亲已守寡了头十年,膝下还有个正读初中的女儿和正读小学的小儿子,母亲身体又不好,多年来都干不了什么重活,一年到头就靠种点玉米和栽点小菜勉强度日,多亏这小伙子争气,当年初中一毕业就考上了师范学校,一毕业后就分到城关镇一所小学来教书,六、七年来,一家人的菜金钱加饭钱都靠这小伙支撑着。这远房姨妈嘴上才这样说竟眼泪汪汪起来。
这李小倩也跟着远房姨妈激动地任由泪水盈满了眼眶,她此刻埋下头来,挺平静地说道,姨妈呀,你这故事太让人感动了,可是,既然人家正谈恋爱,那我为何要插足去当人家的小三呢?这不是要破坏人家的好事吗?
这远房姨妈伸手过来紧紧握着小倩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倩呀,问题就在这里啦,正因为他母亲不让他娶城里媳妇,他母亲才让我出来帮他找个合适的农村姑娘呀。
但小倩却使劲地摇头,表情极其痛苦地说了,难道这小伙就没头脑吗?娶媳成家那是自己一辈子的事,怎么要依从母亲的安排?
远房姨妈却紧紧地攥着小倩的手,苦口婆心地说:这小王不听母亲的话也不行呀,因为在他才读小学毕业那一年,他父亲就不幸病故了,一家人常年的生计问题全靠母亲一人进城来打零工找生活费和三个孩子的书学杂费去供他们读书,他会轻易找到一份工作做吗?就因为当妈的长年累月在外面做苦活,三年前就落下一身病体了。如今别说能够再进城去找零工做,就是家里的那两亩田三亩地也做不下来了。打从前年冬季起,母亲不得不带上两个孩子进城去在学校旁边租一间旧瓦房靠这小伙吃饭,你说说他敢不听母亲的劝告和哀求吗?
小倩这时候也眼泪汪汪地对远房姨妈说道:难道他会舍得跟城里做生意的姑娘分开吗?人家找到钱呀,别说她们娘儿仨,就是多养十个也没问题的。
远房姨妈诚恳地告诉她:正因为母亲眼泪汪汪地对他讲了一大堆道理后,小王最终才明白,农家苦命人还是配不上城里有钱人的千金大小姐。
“人家不仅是帅哥,还是有份工作做哩,哪会瞧得起像我这种干重活脏活的粗人啊。”李倩也扭头一边去低声说道。
“不会的,你进城去赶集时,他看到你了,他说你蛮漂亮的,人也挺稳诚,他娘儿俩这才委托我来问问你,看看他合不合你的意。”远房姨妈赶紧说道。
可小倩却垂下头来不说话。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