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
10-12
13-15
16-18
…
25-27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凤姐:“虽说正出庶出一样,女儿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
平儿:“才刚我去传奶奶的话,三姑娘正在为赵姨奶奶的事恼怒,给驳了回来。”
凤姐并不生气:“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她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刀。她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越发恭敬,越说驳得对才好。”
平儿得意地笑着:“你太把人着糊涂了。我才已经这样做了,这会子反来嘱咐我。”
凤姐啜了一小口燕窝粥,欣慰地说:“你吃了饭,快去听她商议什么。我正愁没个膀臂,三姑娘既有主意,正该和她协同,大家做个膀臂。”
8 议事厅内
平儿掀帘进来。
探春在问一个媳妇:“环爷和兰哥儿家学里这一年的银子,是做哪一项用的?”
那媳妇回说:“一年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
探春果断地:“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
那个媳妇答应声“是”,转身往外走。
探春见平儿进来,笑道:“平儿来得好,回去告诉你奶奶,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
平儿笑道;“早就该免。年前奶奶原说要免的,因年下忙,就忘了。”
探春指了指脚踏,让平儿,“坐下说罢。”
平儿在脚踏上坐了,问道:“姑娘要商议什么大事?”
探春正色道:“这几日我想了两件除弊兴利、节流开源的大事。头一件,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银。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钱,每人又是二两。这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平儿对答如流:“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是由外头买办每月总领了钱去买的。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零用钱,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如今各房里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
李纨笑道:“你也留心看出来了。”
探春也笑了:“脱空是不敢的,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各房只好用这二两月银,另使奶妈们买了好的来才使得。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不如把买办每月领的二两蠲了为是。这是头一件大事。”
平儿笑问:“那第二件大事呢?”
探春起身笑道:“走,咱们到园里说去。”
9 大观园中
探春和平儿并肩而行,侧身问道:“年里咱们往赖大家去,你也去了,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
平儿想了一想,抿嘴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了。”
探春出神地凝视着园中景物:“我和他家女儿说闲活,谁知那么个园子,除她们戴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宝钗在后面冷冷地插嘴:“真真膏梁纨绔之谈。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
探春回头看了一眼,继续往前走去,接着对平儿说:“咱们这园子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我想在园子里的老妈妈中,选出几个本分老诚又知道园艺的,派准她们收拾料理,也不用交租纳税,只要一年孝敬些什么。”
平儿频频点头微笑:“这个办法好。”
宝钗在后面看着风物如画的园景,摇头晃脑地打趣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谨矣!”
李纨也赞赏地笑道:“好主意!有专人包了去,又许她们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平儿胸有成竹地:“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早有这个心思,但姑娘们在园里住着,这话断不好出口。”
宝钗忙走上来,摸着平儿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总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你们瞧她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的。”
平儿嫣然一笑。
10 芦雪庵
李纨、探春、宝钗、平儿四人坐在里间,传看着园中所有婆子的名单,悄声商议着。
大观园中所有的婆子齐集庵内,挤满了里间和外屋,三五成群,兴奋地议论着。
李纨摆手让婆子们安静下来,大声说道:“从今儿起,大观园各处的修理、照看,都由个人包了去,专司其业。你们自己先掂量着报罢,我们再斟酌定夺。”
婆子们又是一阵热烈的议论,象开了锅一祥。
老祝妈自报奋勇:“园里的几片竹子单交给我,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
老田妈也毛遂自荐:“稻香村那一片稻地交给我罢。一年这些玩的大小鸟雀的粮食不必动官中钱粮,年终我还可以交钱粮。”
老叶妈想了想说:“花花草草的事儿我包了。”
李纨宣布道:“如今把地基分了,谁管哪一处,四季中各房吃的、用的、玩的东西按分例供给,除此以外,任凭你们去取利,年终一总算帐。”
探春想了一想,朗声笑道:“若是年终算帐归钱归到帐房,上头仍多添一层管主,又剥一层皮,还是归到里头来才好。”
宝钗思忖片刻,站起来说道:“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帐。让她们谁领一分差使,就揽一宗事去。供给定例外,还有富余的,辛苦闹一年,也要叫她们剩些,贴补贴补自家。每人再拿出些钱来,单散给这些不料理土地的老妈妈们。”
老祝妈、老田妈、老叶妈等异口同声说:“愿意,愿意。”
众妈妈们欢声鼎沸。
11 园内
老祝妈在挖笋修竹,
老田妈在摘菜种豆;
老叶妈在栽花耘草;
何婆子在囗树浇水;(左边一个“乌”,右边一个“刂”)
驾娘们在凿泥种藕;
……
藕官、蕊官、葵官、豆官等人,四散在花草地里采花撷草。
宝玉从怡红院方向慢慢行来,边走边看。
湘云追来,笑问:“二哥哥,今儿清明,两府中爷们都往铁槛寺祭柩烧纸,你怎么没去?”
宝玉:“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愚人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级,各式各例的去滥烧纸钱。我才不去凑热闹呢。”
宝琴:“二哥哥,照你这么说,元宵过后,宫里老太妃薨了,老太太、太太她们有诰命的每日入朝随祭,前儿又随驾请灵去孝慈县先陵,也都成了异端了?”
宝玉笑道:“反正那也不是孔子的遗训。其实,只在敬不在虚名。只要心诚意洁,不论日期、地方,随便有土有草,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佛道也都可来享的。”
香菱不解地:‘老太妃死了,为啥要把咱们家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儿打发走?”
宝玉“哼”了一声:“这叫‘按爵守制’,凡有爵的人家,一年内不许筵宴、音乐、唱戏。”
湘云指着葵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不是老太妃仙逝,我还得不着大花面葵官呢。”
宝琴指着豆官笑道:“我要的豆官是唱小花面的,可好玩儿了。”
宝玉指着藕官和蕊官说:“芳官告诉我,林妹妹屋里的藕官和宝姐姐屋里的蕊官友谊最深,在戏里常做夫妻,平常也是你恩我爱的。”
“咦,你怎么不带芳官出来玩儿?”香菱诧异地问宝玉。
宝玉:“我才叫过她,她干妈说要给她洗头呢。”
12 怡红院 院中
芳官,春燕和春燕的妹妹小鸠儿在院子里玩耍。
何婆子从下屋端出一沐盆水,放在一张凳子上,又回屋拿出花露浪和鸡卵、香皂、头绳之类,放在盆边。
“春燕,过来洗头。”何婆子喊道。
春燕推着芳官,悄声说:“芳官姐姐,你去洗吧。”
“快来呀,春燕!”何婆子大声喊着。
春燕远远的站着不动,双手搓着衣裳边儿,撅着嘴嘟嘟囔囔:“妈——,我不想洗!这些东西是用芳官姐姐的月钱买的,你该让她去洗。我自有月钱,何必借这个光儿?”
“不洗拉倒,不识好歹的死丫头。”何婆子又喊道:“小鸠儿,你先来洗。”
小鸠儿是个八九岁的女孩子,不懂事,稚气地跑了过去。
何婆子边给小鸠洗头,边叨叨:“还是小鸠儿乖,听妈活。别跟你那姐姐学,死心眼子!”
13 沁芳亭畔
香菱、藕官、蕊官、葵官、豆官采了些花草,用裙子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藕官:“我有观音柳;”
蕊官:“我有罗汉松。”
葵官:“我有君子竹;”
豆官:“我有美人蕉。”
香菱:“我有星星翠;”
藕官:“我有月月红。”
蕊官:“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葵官:“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
豆官:“我有姐妹花;”
香菱拿起一枝并头结花的兰蕙,大声对道:“我有夫妻蕙。”
豆官哈哈笑道:“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的。”
香菱一本正经地解释:“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的叫兄弟蕙,并头结花的叫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
豆官边起身边笑道:“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
香菱听了,红了脸,忙起身要拧她,笑骂道:“等我起来打不死你这烂了嘴的小蹄子!”
豆官见香菱要来勾她,不容她起来,急忙连身将香菱压倒。
两个人搂在一起,滚到草地边上。
众人拍手笑说:“了不得了,那是一洼子水,可惜污了她的新裙子了。”
豆官回头一看,旁边果然有一汪积雨,香菱的半扇裙子都污湿了,便不好意思地夺手跑了。
众人怕香菱拿她们出气,也都哄笑一散。
香菱起身低头一瞧,那裙上犹滴滴点点流下绿水来。
宝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忽见众人跑了,只剩了一个香菱在低头弄裙,问道:“怎么散了?”
香菱撅嘴说:“我有一枝夫妻蕙,她们不知道,反说我诌,因此闹起来……”
不等香菱说完,宝玉抢着说:“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说着弯腰拈起那枝夫妻蕙,又从怀中拈起一枝井蒂菱花。
香菱生气地嘟囔着:“什么夫妻不夫妻,并蒂不并蒂,你瞧瞧这新石榴裙!”
宝玉方低头一瞧,“哎呀’了一声:“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
香菱跌足道:“这是琴姑娘带来的,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就……”
宝玉想了一想,安慰道:“你快别动。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我让她拿来给你替换,好不好?”
香菱点头笑道:“就是这样罢了,别辜负了你的心。我等着你。”
宝玉听了,喜欢非常,忙忙的回怡红院去。
14 怡红院 院中
何婆子给小鸠儿洗完头,才叫芳官洗:“芳官,你也来洗洗吧。”
芳官不动:“亏你还是干娘呢,偏心眼儿!把你女儿洗剩的水给我洗。我的月钱都是你拿着,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给我剩东剩西的。”
何婆子破口大骂:“不识拾举的东西!怪不得人人说戏子没一个好缠的。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咬群的骡子似的!”
宝玉在外面听见吵骂声,急忙跑进院来。
晴雯道:“都是芳官不省事,会两出戏,就狂得象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
平儿:“才刚我去传奶奶的话,三姑娘正在为赵姨奶奶的事恼怒,给驳了回来。”
凤姐并不生气:“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她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刀。她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越发恭敬,越说驳得对才好。”
平儿得意地笑着:“你太把人着糊涂了。我才已经这样做了,这会子反来嘱咐我。”
凤姐啜了一小口燕窝粥,欣慰地说:“你吃了饭,快去听她商议什么。我正愁没个膀臂,三姑娘既有主意,正该和她协同,大家做个膀臂。”
8 议事厅内
平儿掀帘进来。
探春在问一个媳妇:“环爷和兰哥儿家学里这一年的银子,是做哪一项用的?”
那媳妇回说:“一年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
探春果断地:“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
那个媳妇答应声“是”,转身往外走。
探春见平儿进来,笑道:“平儿来得好,回去告诉你奶奶,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
平儿笑道;“早就该免。年前奶奶原说要免的,因年下忙,就忘了。”
探春指了指脚踏,让平儿,“坐下说罢。”
平儿在脚踏上坐了,问道:“姑娘要商议什么大事?”
探春正色道:“这几日我想了两件除弊兴利、节流开源的大事。头一件,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银。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钱,每人又是二两。这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平儿对答如流:“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是由外头买办每月总领了钱去买的。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零用钱,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如今各房里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
李纨笑道:“你也留心看出来了。”
探春也笑了:“脱空是不敢的,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各房只好用这二两月银,另使奶妈们买了好的来才使得。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不如把买办每月领的二两蠲了为是。这是头一件大事。”
平儿笑问:“那第二件大事呢?”
探春起身笑道:“走,咱们到园里说去。”
9 大观园中
探春和平儿并肩而行,侧身问道:“年里咱们往赖大家去,你也去了,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
平儿想了一想,抿嘴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了。”
探春出神地凝视着园中景物:“我和他家女儿说闲活,谁知那么个园子,除她们戴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宝钗在后面冷冷地插嘴:“真真膏梁纨绔之谈。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
探春回头看了一眼,继续往前走去,接着对平儿说:“咱们这园子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我想在园子里的老妈妈中,选出几个本分老诚又知道园艺的,派准她们收拾料理,也不用交租纳税,只要一年孝敬些什么。”
平儿频频点头微笑:“这个办法好。”
宝钗在后面看着风物如画的园景,摇头晃脑地打趣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谨矣!”
李纨也赞赏地笑道:“好主意!有专人包了去,又许她们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平儿胸有成竹地:“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早有这个心思,但姑娘们在园里住着,这话断不好出口。”
宝钗忙走上来,摸着平儿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总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你们瞧她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的。”
平儿嫣然一笑。
10 芦雪庵
李纨、探春、宝钗、平儿四人坐在里间,传看着园中所有婆子的名单,悄声商议着。
大观园中所有的婆子齐集庵内,挤满了里间和外屋,三五成群,兴奋地议论着。
李纨摆手让婆子们安静下来,大声说道:“从今儿起,大观园各处的修理、照看,都由个人包了去,专司其业。你们自己先掂量着报罢,我们再斟酌定夺。”
婆子们又是一阵热烈的议论,象开了锅一祥。
老祝妈自报奋勇:“园里的几片竹子单交给我,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
老田妈也毛遂自荐:“稻香村那一片稻地交给我罢。一年这些玩的大小鸟雀的粮食不必动官中钱粮,年终我还可以交钱粮。”
老叶妈想了想说:“花花草草的事儿我包了。”
李纨宣布道:“如今把地基分了,谁管哪一处,四季中各房吃的、用的、玩的东西按分例供给,除此以外,任凭你们去取利,年终一总算帐。”
探春想了一想,朗声笑道:“若是年终算帐归钱归到帐房,上头仍多添一层管主,又剥一层皮,还是归到里头来才好。”
宝钗思忖片刻,站起来说道:“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帐。让她们谁领一分差使,就揽一宗事去。供给定例外,还有富余的,辛苦闹一年,也要叫她们剩些,贴补贴补自家。每人再拿出些钱来,单散给这些不料理土地的老妈妈们。”
老祝妈、老田妈、老叶妈等异口同声说:“愿意,愿意。”
众妈妈们欢声鼎沸。
11 园内
老祝妈在挖笋修竹,
老田妈在摘菜种豆;
老叶妈在栽花耘草;
何婆子在囗树浇水;(左边一个“乌”,右边一个“刂”)
驾娘们在凿泥种藕;
……
藕官、蕊官、葵官、豆官等人,四散在花草地里采花撷草。
宝玉从怡红院方向慢慢行来,边走边看。
湘云追来,笑问:“二哥哥,今儿清明,两府中爷们都往铁槛寺祭柩烧纸,你怎么没去?”
宝玉:“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愚人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级,各式各例的去滥烧纸钱。我才不去凑热闹呢。”
宝琴:“二哥哥,照你这么说,元宵过后,宫里老太妃薨了,老太太、太太她们有诰命的每日入朝随祭,前儿又随驾请灵去孝慈县先陵,也都成了异端了?”
宝玉笑道:“反正那也不是孔子的遗训。其实,只在敬不在虚名。只要心诚意洁,不论日期、地方,随便有土有草,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佛道也都可来享的。”
香菱不解地:‘老太妃死了,为啥要把咱们家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儿打发走?”
宝玉“哼”了一声:“这叫‘按爵守制’,凡有爵的人家,一年内不许筵宴、音乐、唱戏。”
湘云指着葵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不是老太妃仙逝,我还得不着大花面葵官呢。”
宝琴指着豆官笑道:“我要的豆官是唱小花面的,可好玩儿了。”
宝玉指着藕官和蕊官说:“芳官告诉我,林妹妹屋里的藕官和宝姐姐屋里的蕊官友谊最深,在戏里常做夫妻,平常也是你恩我爱的。”
“咦,你怎么不带芳官出来玩儿?”香菱诧异地问宝玉。
宝玉:“我才叫过她,她干妈说要给她洗头呢。”
12 怡红院 院中
芳官,春燕和春燕的妹妹小鸠儿在院子里玩耍。
何婆子从下屋端出一沐盆水,放在一张凳子上,又回屋拿出花露浪和鸡卵、香皂、头绳之类,放在盆边。
“春燕,过来洗头。”何婆子喊道。
春燕推着芳官,悄声说:“芳官姐姐,你去洗吧。”
“快来呀,春燕!”何婆子大声喊着。
春燕远远的站着不动,双手搓着衣裳边儿,撅着嘴嘟嘟囔囔:“妈——,我不想洗!这些东西是用芳官姐姐的月钱买的,你该让她去洗。我自有月钱,何必借这个光儿?”
“不洗拉倒,不识好歹的死丫头。”何婆子又喊道:“小鸠儿,你先来洗。”
小鸠儿是个八九岁的女孩子,不懂事,稚气地跑了过去。
何婆子边给小鸠洗头,边叨叨:“还是小鸠儿乖,听妈活。别跟你那姐姐学,死心眼子!”
13 沁芳亭畔
香菱、藕官、蕊官、葵官、豆官采了些花草,用裙子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藕官:“我有观音柳;”
蕊官:“我有罗汉松。”
葵官:“我有君子竹;”
豆官:“我有美人蕉。”
香菱:“我有星星翠;”
藕官:“我有月月红。”
蕊官:“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
葵官:“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
豆官:“我有姐妹花;”
香菱拿起一枝并头结花的兰蕙,大声对道:“我有夫妻蕙。”
豆官哈哈笑道:“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的。”
香菱一本正经地解释:“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的叫兄弟蕙,并头结花的叫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
豆官边起身边笑道:“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
香菱听了,红了脸,忙起身要拧她,笑骂道:“等我起来打不死你这烂了嘴的小蹄子!”
豆官见香菱要来勾她,不容她起来,急忙连身将香菱压倒。
两个人搂在一起,滚到草地边上。
众人拍手笑说:“了不得了,那是一洼子水,可惜污了她的新裙子了。”
豆官回头一看,旁边果然有一汪积雨,香菱的半扇裙子都污湿了,便不好意思地夺手跑了。
众人怕香菱拿她们出气,也都哄笑一散。
香菱起身低头一瞧,那裙上犹滴滴点点流下绿水来。
宝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忽见众人跑了,只剩了一个香菱在低头弄裙,问道:“怎么散了?”
香菱撅嘴说:“我有一枝夫妻蕙,她们不知道,反说我诌,因此闹起来……”
不等香菱说完,宝玉抢着说:“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说着弯腰拈起那枝夫妻蕙,又从怀中拈起一枝井蒂菱花。
香菱生气地嘟囔着:“什么夫妻不夫妻,并蒂不并蒂,你瞧瞧这新石榴裙!”
宝玉方低头一瞧,“哎呀’了一声:“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
香菱跌足道:“这是琴姑娘带来的,我做了一条,今儿才上身,就……”
宝玉想了一想,安慰道:“你快别动。袭人上月做了一条和这个一模一样的,我让她拿来给你替换,好不好?”
香菱点头笑道:“就是这样罢了,别辜负了你的心。我等着你。”
宝玉听了,喜欢非常,忙忙的回怡红院去。
14 怡红院 院中
何婆子给小鸠儿洗完头,才叫芳官洗:“芳官,你也来洗洗吧。”
芳官不动:“亏你还是干娘呢,偏心眼儿!把你女儿洗剩的水给我洗。我的月钱都是你拿着,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给我剩东剩西的。”
何婆子破口大骂:“不识拾举的东西!怪不得人人说戏子没一个好缠的。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咬群的骡子似的!”
宝玉在外面听见吵骂声,急忙跑进院来。
晴雯道:“都是芳官不省事,会两出戏,就狂得象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
上一集
下一集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