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5591
成片时长:每集约40分钟
阅读:7147
发表:2020/6/15
48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南下干部》第30-32集
1-5
…
30-32
45-46
47-48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病人纷至沓来。有抬来的,有扶来的,还有自已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来的,宽敞的大队部里一时人满为患。
白院长正在给病人逐一进行诊断。
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治疗。
陈秀姑扶着肖琴走了过来,她帮肖琴找了个座位坐下。
陈秀姑:肖琴你看,这满桌的药品,都是丁政委用自己的积蓄从长沙买回来的。你放心,医生说像你这种病,吊两瓶葡萄糖水就能治好。
肖琴点点头,静静地听着社员们的议论:
社员甲:丁政委真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呀。
社员乙:你瞧见没有?几个月不见,丁政委也瘦多了。
社员丙:能不瘦吗?我们在他家里吃饭,他们的饭菜比我们也好不了多少,你没见他那三个孩子,一个个也都是面黄肌瘦的,看了都让人心痛。
社员戊:共产党的官,要都像丁政委就好了……
丁大力走了过来,他不停地向社员问候着,最后他发现了肖琴。
他走过来,关切地:肖琴,你身体不要紧吧?
肖琴一时语塞,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陈秀姑帮着回答:好危险呢,这一两个月,她一直说头晕心慌喘不过气来,还在食堂硬撑着,昨天下午到塘边去洗菜,洗完菜,刚起身就一头栽进了水塘里,要不是司务长一手抓住她的衣服,恐怕早就没命了。
丁大力:肖琴,你这是福大命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听医生的话好好养病,再大的坎也能迈过去的。
肖琴感动地:谢谢您。
丁大力发现了身边的郑有庚,招呼他:有庚,你出来一下。
5,大队部,外,日
郑有庚跟着丁大力走出大队部,来到外面僻静处。
丁大力:有庚哪,老话说救急不救穷,柞树有这么多人得水肿病,病根就是粮食,民以食为天,我们得从根上解决问题呀。不然的话,我们治得了一次,也治不了一世,老这么拖下去,两眼向上等国家救济,可不是长久之计。你们支部得想个彻底解套的办法,来扭转眼下被动的局面,不然的话,一切工作就都被动了。
郑有庚:丁政委,关于这个问题,支部倒是开会议过多次,办法也想了不少,但是与政策一对照,都是些只能想不能干的事情。所以,支部议了也是白议。
丁大力:那也不能这么说,政策再大,也大不过人命关天。你想呀,这人都饿死了,那政策再好还顶个屁用,是这么个理儿吧?有庚同志,现在是非常时期,我看不管白猫黑猫,能逮耗子的就是好猫。只要是能解决吃饭问题,什么法子你们都可以大胆搞,出了问题有我给你们扛着,别前怕狼后怕虎的。哎,你们都议了哪些措施,现在就给我说说,能行马上就干。
郑有庚:那我就说了。当务之急第一条就是生产自救,治标不如治本,补血不如造血,我们柞树满山都是药材,山楂果猴头菌全是城里人既稀罕又喜欢的山货,把这些运到城里,吹糠见米就能换钱,有了钱就能买到粮食。可是,组织劳力上山就会冲击以粮为纲,山货换钱就是投机倒把,买卖粮食就是破坏统购统销,三顶帽子只要戴上一顶,不管制也要挨斗争了。
丁大力:别怕,干!总不能捧着个金饭碗讨饭吃吧。
郑有庚:能让上山,乡亲们也就有活路了。第二条,解散公共食堂……
丁大力:这条你不用解释,我也是吃食堂过来的,你清楚的我也清楚,早就该散伙了,撤!
郑有庚:那一大二公怎么办?
丁大力:嗨,都公出水肿病来了,还公什么公?寒碜!说第三条。
郑有庚:第三条就是废止一平二调。砍了长子就矮子,搞绝对平均,这是老百姓最反感的东西。
丁大力:是啊,原以为大呼窿就是大跃进,结果几年下来,平均主义害死人,长子砍成矮子,矮子成了跛子。这条该废,我看在这种特殊时期,核算单位还是越小越好。
郑有庚:丁政委您不知道,其实我们去年就想恢复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可姚书记说,这不是大跃进是大倒退,这一说,再就没人敢吱声了。
丁大力:别理他,进也好退也好,标准就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社员有饭吃有钱花就行。
郑有庚:第四条,适当给社员划点儿自留地,允许社员搞家庭副业……
正在这时,昌万兴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昌万兴:郑支书,啊,正好丁政委也在这儿,老郑你说说,丁政委送来的这些救命药,支部到底是先救贫下中农,还是先救五类分子?
丁大力不等郑有庚开口:老昌,有话好好说,别动不动就兴师问罪,像吃了铳药似的。
昌万兴:丁政委您不知道,柳长生和陈秀姑在大队部一手遮天瞎指挥。我数了一下,在第一批吊水的二十人中,差不多一半是五类分子,他们把我排到了第三批,您说气人不气人?这不是糟贱您的救命药吗?
丁大力:老昌,别出点事儿就咋咋呼呼的,看看去。
6,大队部,内,日
第一批二十个病人正在静静地接受输液。
丁大力等人走了进来。
白院长小声地:丁政委,幸亏您这批药来得及时,要不然,这些危重病人就会出现脏器功能衰竭,那可就危险了。
丁大力:我说白院长,医药医药,有药没医也是枉然,所以,柞树的老百姓首先得给你们记上一功。
昌万兴:丁政委您看,这第一批吊水的,有地主分子王冬生,坏分子肖琴,富农分子……
丁大力:昌万兴,你小点声行不行?病人治疗需要安静。
昌万兴只得压低声音:丁政委您都亲眼看到了吧,贫下中农还眼巴巴地在旁边候着呢,五类分子倒先享受了。您发个话,我去叫护士把五类分子的管子拔下来。
丁大力:拔什么拔?乱弹琴!这儿是临时医院,谁先谁后医生最清楚,一切由他们说了算。咋咋呼呼地,倒像你是医生了。
昌万兴听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窘得无言以对,不知说什么才好。
半躺在靠背条椅上输液的肖琴,耳闻目睹眼前这一幕,两颗晶莹的泪珠,从苍白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男声旁白〕:肖琴眼中的丁大力,以前是用支离破碎的印象和想像拼凑起来的,而现在的丁大力,有血有肉亲切近人具有博大爱心,一下子在她眼前变得完整清晰起来。
7,柞树大队,办公室,内,日
丁大力逐一看望问候过第一批二十名输液的危重病人后,同郑有庚进入了旁边的支部办公室。
丁大力:有庚,刚才昌万兴一搅和,我把件大事儿给忘了。你刚才说了那么多条,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漏掉了学校复课这件大事儿。
郑有庚:丁政委,眼下这种形势,学校复课还有很大困难,我看还是缓一缓为好。
丁大力:糊涂,你们真是糊涂。我看什么事都能缓,唯独学校复课不能再缓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俗话说人从书里乖,你们要是有知识,能干那些竖土高炉砸锅炼铁的蠢事儿吗?所以,耽误什么也不能耽误孩子了。
郑有庚:丁政委您不知道,学校马上复课谈何容易啊。喏,土高炉炼钢铁,把学校的门窗全当柴火烧了,这北风一刮还怎么上课?这还不说,原有的六个老师,病了三个死了一个走了两个,要复课上哪儿找老师去?
丁大力:我说你眼睛长哪儿了,缺老师,肖琴不是现成的一个吗?人家是师范学院的高材生,在省城名校教过中学的,上你们这儿教小学还大材小用了呢。三个病了的,赶紧治,两个走了的,请回来,那老师不就齐了吗?
郑有庚:嗯。病了的走了的好说,就是……丁政委,肖琴毕竟还是戴帽管制,让她教书上面会不会说闲话?
丁大力:怕什么?谁要说让他说去,你就当耳边风就是了。文教局和公社联校如果找茬,你就说我丁大力说了,陈明仁杀了那么多共产党,他还当了解放军的兵团司令呢,肖琴就怎么不能教书了?
郑有庚高兴地:行。我们马上去落实。
8,一组画面
社员们在山坡上采挖药材和山货特产。
社员们在家里重新砌灶安锅。
社员们在山上放羊。
社员们在维修教室。
运木炭山货的马车一辆辆驶出村口
拉粮的拖拉机停在大队部门前,社员们排队领到了粮食,一个个笑逐颜开……
9,柞树小学,教室里,白天
肖琴在给学生们上课:同学们,搭帮丁政委搭帮大队支部,你们又能安安心心暖暖和和坐在教室里上课了。今天正式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课堂里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听着。
课堂外,丁大力和郑有庚也在饶有兴趣地听着。
肖琴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山里住着一位老汉,他有十个儿子,个个都是做工夫的好手,他们有的会种稻子,有的会种棉花,有的会养猪,有的会养鱼,反正个个都身怀绝技。可奇怪的是,他们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儿子们都闹着要分家,老人问,你们分家了都干什么呀?儿子们争相回答,种稻的说种稻,种棉的说种棉,会养猪养鱼的说养猪养鱼。老人问:你们不分家不行吗?儿子们说,我们这儿缺水,水的问题不解决什么也干不了。老人说,大山里有的是水,把水引过来问题不都解决了吗?儿子们你望我我望你都不吭声了。老人拿出一把筷子,说:你们就好比这一根根筷子,现在外面兵荒马乱世道不太平,你们要是分开,很可能会跟这筷子一样,瞧。老人说到这儿用力一折,筷子断了。老人再把九根筷子捆成把,交给大儿子说:从你开始传下去,每人都用力折,看还能折断吗?十兄弟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谁也没有把筷子折断。儿子们明白了,团结起来才能克服困难过好日子。打那以后,在老人的带领下没日没夜的干,终于把大山里的水引下来了。有了水,种棉种稻养猪养鱼都有条件了,可他们一年忙上头,生活虽然好了许多,但十兄弟还是没有富起来。老人说,你们还是分开吧。儿子们糊涂了,说以前我们要分家您不同意,现在我们团结起来了您却叫我们分开,这是什么道理呢?老人说道理很简单,不团结你们不能战胜共同的困难,绑太紧了又不能充分发挥你们各自的特长,还是像这把筷子一样。老人说到这儿,又拿出那把捆紧了的筷子,交给大儿子,说筷子是用来吃饭的,不能把饭挑到嘴里那还叫筷子吗?这儿有一碗饭,你们一个个来,看谁能用这把筷子把饭挑到嘴里去。结果十兄弟谁也没这个能耐。老人松开筷子从中捡出一双,轻而易举就把饭挑到嘴里边去了。儿子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最后家没分却把工分了,干活再不扎大堆,分配也不一拉平,种棉种稻养猪养鱼各尽所能,结果,十个儿子,个个都发家致了富,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丁大力情不自禁地:这故事说得好。
他带头鼓起掌来。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肖琴脸上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10,昌万兴家,内,日
昌万兴给儿子打点好行装:子龙呀,一中又复课了,你高中也快毕业了,能考上大学就像鲤鱼跃过了龙门,考不上大学就像鱼搁在了浅滩,前途你自个儿掂量把握,老昌家就靠你了,可要给我争气呀。
昌子龙:爸,您放心,不考上大学,我昌子龙誓不为人,也没脸回来见您。
昌万兴高兴地:好,有志气!老昌家光宗耀祖就靠你啦。呃,听说考大学还要先提申请?
昌子龙:爸,那不叫提申请,那叫填志愿。
昌万兴:什么叫志愿?
昌子龙:就是你想上哪所大学,想读哪个专业,先填个表。考试分数上了线,国家根据你的志愿录取。
昌万兴:哎哟,现如今读个大学,还有这么多名堂呀。那填什么志愿你想好没有?
昌子龙神情坚定地:爸,我早就想好了。我们可是穷怕了的,所以,我要学就学财贸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参加工作专门管钱,管大钱。
11,曾庆仁家,内,日
曾婶为儿子打点好行装:志国呀,一中复课你爸可以上班了,你又可以读书了。你爸说高三是关健,你要发愤努力,争取考个好大学。
曾志国自信地:妈,您放心,我早想好了,什么大学都不考,就考农学院,我一定能考上的。
曾婶:农学院?那不是成天跟泥巴砣打交道吗?
曾志国:妈,种田跟种田不一样,那叫科学种田。
曾婶:啊,就是乡里人常说的田秀才吧?
曾志国:嗯,差不多吧,但肯定比田秀才厉害。
曾婶:那也好,能把田种好有饱饭吃,老百姓欢迎。
曾志国神情坚定地:妈,我想过了,中国有五亿农民,可是农村太穷了,农业技术太落后了,农民生活也太苦了,总得有人去改变它呀。
12,南华县城,街道一角,外,日
一个小贩肘弯里吊着个旧提包,手里拿着一串充了气的彩色气球,他一边张望防备着治保人员,一边低声吆喝:
哎,看一看瞧一瞧,彩色气球满天飘,大人买了送亲友,小孩买了当球抛。两分钱一个,走过路过莫错过呀。
人们争相购买。小贩生意不错,忙得应接不暇,一时放松了警惕。
晓湘放学回家,路过那条热闹的小巷,她一下就被那些五颜六色的气球吸引住了,她挤进人丛中,羡慕地看了一会儿,最后从口袋中掏出五分纸币。
她说:叔叔,我五分钱买三个气球,行吗?
小贩接过钱:行,给你三个,三种颜色,多好看。
突然,一只大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他扭头一看,脸色大变。
来人正是北街治保主任老马。
小贩想溜,但用眼一瞥,前后左右都站着戴红袖章的治保人员,他一下子像戳破了的气球,蔫了下来。
马主任:行啊小子,跟我们打游击呀,这可是第三次了吧?
小贩哀求:大叔您行行好,我这也是没办法,家里老婆孩子,全指望这点儿小买卖养活呢。
马主任:妈的,谁是你大叔?老实点儿,你这个屡教不改的投机倒把分子。走,上市管会去。
小贩被押走了。晓湘惊恐地看完了刚才一幕。
13,农业局大院,外,日
解放三兄妹憋足了劲在吹气球。
姥爷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
白院长正在给病人逐一进行诊断。
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治疗。
陈秀姑扶着肖琴走了过来,她帮肖琴找了个座位坐下。
陈秀姑:肖琴你看,这满桌的药品,都是丁政委用自己的积蓄从长沙买回来的。你放心,医生说像你这种病,吊两瓶葡萄糖水就能治好。
肖琴点点头,静静地听着社员们的议论:
社员甲:丁政委真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呀。
社员乙:你瞧见没有?几个月不见,丁政委也瘦多了。
社员丙:能不瘦吗?我们在他家里吃饭,他们的饭菜比我们也好不了多少,你没见他那三个孩子,一个个也都是面黄肌瘦的,看了都让人心痛。
社员戊:共产党的官,要都像丁政委就好了……
丁大力走了过来,他不停地向社员问候着,最后他发现了肖琴。
他走过来,关切地:肖琴,你身体不要紧吧?
肖琴一时语塞,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陈秀姑帮着回答:好危险呢,这一两个月,她一直说头晕心慌喘不过气来,还在食堂硬撑着,昨天下午到塘边去洗菜,洗完菜,刚起身就一头栽进了水塘里,要不是司务长一手抓住她的衣服,恐怕早就没命了。
丁大力:肖琴,你这是福大命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听医生的话好好养病,再大的坎也能迈过去的。
肖琴感动地:谢谢您。
丁大力发现了身边的郑有庚,招呼他:有庚,你出来一下。
5,大队部,外,日
郑有庚跟着丁大力走出大队部,来到外面僻静处。
丁大力:有庚哪,老话说救急不救穷,柞树有这么多人得水肿病,病根就是粮食,民以食为天,我们得从根上解决问题呀。不然的话,我们治得了一次,也治不了一世,老这么拖下去,两眼向上等国家救济,可不是长久之计。你们支部得想个彻底解套的办法,来扭转眼下被动的局面,不然的话,一切工作就都被动了。
郑有庚:丁政委,关于这个问题,支部倒是开会议过多次,办法也想了不少,但是与政策一对照,都是些只能想不能干的事情。所以,支部议了也是白议。
丁大力:那也不能这么说,政策再大,也大不过人命关天。你想呀,这人都饿死了,那政策再好还顶个屁用,是这么个理儿吧?有庚同志,现在是非常时期,我看不管白猫黑猫,能逮耗子的就是好猫。只要是能解决吃饭问题,什么法子你们都可以大胆搞,出了问题有我给你们扛着,别前怕狼后怕虎的。哎,你们都议了哪些措施,现在就给我说说,能行马上就干。
郑有庚:那我就说了。当务之急第一条就是生产自救,治标不如治本,补血不如造血,我们柞树满山都是药材,山楂果猴头菌全是城里人既稀罕又喜欢的山货,把这些运到城里,吹糠见米就能换钱,有了钱就能买到粮食。可是,组织劳力上山就会冲击以粮为纲,山货换钱就是投机倒把,买卖粮食就是破坏统购统销,三顶帽子只要戴上一顶,不管制也要挨斗争了。
丁大力:别怕,干!总不能捧着个金饭碗讨饭吃吧。
郑有庚:能让上山,乡亲们也就有活路了。第二条,解散公共食堂……
丁大力:这条你不用解释,我也是吃食堂过来的,你清楚的我也清楚,早就该散伙了,撤!
郑有庚:那一大二公怎么办?
丁大力:嗨,都公出水肿病来了,还公什么公?寒碜!说第三条。
郑有庚:第三条就是废止一平二调。砍了长子就矮子,搞绝对平均,这是老百姓最反感的东西。
丁大力:是啊,原以为大呼窿就是大跃进,结果几年下来,平均主义害死人,长子砍成矮子,矮子成了跛子。这条该废,我看在这种特殊时期,核算单位还是越小越好。
郑有庚:丁政委您不知道,其实我们去年就想恢复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可姚书记说,这不是大跃进是大倒退,这一说,再就没人敢吱声了。
丁大力:别理他,进也好退也好,标准就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社员有饭吃有钱花就行。
郑有庚:第四条,适当给社员划点儿自留地,允许社员搞家庭副业……
正在这时,昌万兴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昌万兴:郑支书,啊,正好丁政委也在这儿,老郑你说说,丁政委送来的这些救命药,支部到底是先救贫下中农,还是先救五类分子?
丁大力不等郑有庚开口:老昌,有话好好说,别动不动就兴师问罪,像吃了铳药似的。
昌万兴:丁政委您不知道,柳长生和陈秀姑在大队部一手遮天瞎指挥。我数了一下,在第一批吊水的二十人中,差不多一半是五类分子,他们把我排到了第三批,您说气人不气人?这不是糟贱您的救命药吗?
丁大力:老昌,别出点事儿就咋咋呼呼的,看看去。
6,大队部,内,日
第一批二十个病人正在静静地接受输液。
丁大力等人走了进来。
白院长小声地:丁政委,幸亏您这批药来得及时,要不然,这些危重病人就会出现脏器功能衰竭,那可就危险了。
丁大力:我说白院长,医药医药,有药没医也是枉然,所以,柞树的老百姓首先得给你们记上一功。
昌万兴:丁政委您看,这第一批吊水的,有地主分子王冬生,坏分子肖琴,富农分子……
丁大力:昌万兴,你小点声行不行?病人治疗需要安静。
昌万兴只得压低声音:丁政委您都亲眼看到了吧,贫下中农还眼巴巴地在旁边候着呢,五类分子倒先享受了。您发个话,我去叫护士把五类分子的管子拔下来。
丁大力:拔什么拔?乱弹琴!这儿是临时医院,谁先谁后医生最清楚,一切由他们说了算。咋咋呼呼地,倒像你是医生了。
昌万兴听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窘得无言以对,不知说什么才好。
半躺在靠背条椅上输液的肖琴,耳闻目睹眼前这一幕,两颗晶莹的泪珠,从苍白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男声旁白〕:肖琴眼中的丁大力,以前是用支离破碎的印象和想像拼凑起来的,而现在的丁大力,有血有肉亲切近人具有博大爱心,一下子在她眼前变得完整清晰起来。
7,柞树大队,办公室,内,日
丁大力逐一看望问候过第一批二十名输液的危重病人后,同郑有庚进入了旁边的支部办公室。
丁大力:有庚,刚才昌万兴一搅和,我把件大事儿给忘了。你刚才说了那么多条,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漏掉了学校复课这件大事儿。
郑有庚:丁政委,眼下这种形势,学校复课还有很大困难,我看还是缓一缓为好。
丁大力:糊涂,你们真是糊涂。我看什么事都能缓,唯独学校复课不能再缓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俗话说人从书里乖,你们要是有知识,能干那些竖土高炉砸锅炼铁的蠢事儿吗?所以,耽误什么也不能耽误孩子了。
郑有庚:丁政委您不知道,学校马上复课谈何容易啊。喏,土高炉炼钢铁,把学校的门窗全当柴火烧了,这北风一刮还怎么上课?这还不说,原有的六个老师,病了三个死了一个走了两个,要复课上哪儿找老师去?
丁大力:我说你眼睛长哪儿了,缺老师,肖琴不是现成的一个吗?人家是师范学院的高材生,在省城名校教过中学的,上你们这儿教小学还大材小用了呢。三个病了的,赶紧治,两个走了的,请回来,那老师不就齐了吗?
郑有庚:嗯。病了的走了的好说,就是……丁政委,肖琴毕竟还是戴帽管制,让她教书上面会不会说闲话?
丁大力:怕什么?谁要说让他说去,你就当耳边风就是了。文教局和公社联校如果找茬,你就说我丁大力说了,陈明仁杀了那么多共产党,他还当了解放军的兵团司令呢,肖琴就怎么不能教书了?
郑有庚高兴地:行。我们马上去落实。
8,一组画面
社员们在山坡上采挖药材和山货特产。
社员们在家里重新砌灶安锅。
社员们在山上放羊。
社员们在维修教室。
运木炭山货的马车一辆辆驶出村口
拉粮的拖拉机停在大队部门前,社员们排队领到了粮食,一个个笑逐颜开……
9,柞树小学,教室里,白天
肖琴在给学生们上课:同学们,搭帮丁政委搭帮大队支部,你们又能安安心心暖暖和和坐在教室里上课了。今天正式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课堂里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听着。
课堂外,丁大力和郑有庚也在饶有兴趣地听着。
肖琴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山里住着一位老汉,他有十个儿子,个个都是做工夫的好手,他们有的会种稻子,有的会种棉花,有的会养猪,有的会养鱼,反正个个都身怀绝技。可奇怪的是,他们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儿子们都闹着要分家,老人问,你们分家了都干什么呀?儿子们争相回答,种稻的说种稻,种棉的说种棉,会养猪养鱼的说养猪养鱼。老人问:你们不分家不行吗?儿子们说,我们这儿缺水,水的问题不解决什么也干不了。老人说,大山里有的是水,把水引过来问题不都解决了吗?儿子们你望我我望你都不吭声了。老人拿出一把筷子,说:你们就好比这一根根筷子,现在外面兵荒马乱世道不太平,你们要是分开,很可能会跟这筷子一样,瞧。老人说到这儿用力一折,筷子断了。老人再把九根筷子捆成把,交给大儿子说:从你开始传下去,每人都用力折,看还能折断吗?十兄弟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谁也没有把筷子折断。儿子们明白了,团结起来才能克服困难过好日子。打那以后,在老人的带领下没日没夜的干,终于把大山里的水引下来了。有了水,种棉种稻养猪养鱼都有条件了,可他们一年忙上头,生活虽然好了许多,但十兄弟还是没有富起来。老人说,你们还是分开吧。儿子们糊涂了,说以前我们要分家您不同意,现在我们团结起来了您却叫我们分开,这是什么道理呢?老人说道理很简单,不团结你们不能战胜共同的困难,绑太紧了又不能充分发挥你们各自的特长,还是像这把筷子一样。老人说到这儿,又拿出那把捆紧了的筷子,交给大儿子,说筷子是用来吃饭的,不能把饭挑到嘴里那还叫筷子吗?这儿有一碗饭,你们一个个来,看谁能用这把筷子把饭挑到嘴里去。结果十兄弟谁也没这个能耐。老人松开筷子从中捡出一双,轻而易举就把饭挑到嘴里边去了。儿子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最后家没分却把工分了,干活再不扎大堆,分配也不一拉平,种棉种稻养猪养鱼各尽所能,结果,十个儿子,个个都发家致了富,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丁大力情不自禁地:这故事说得好。
他带头鼓起掌来。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肖琴脸上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10,昌万兴家,内,日
昌万兴给儿子打点好行装:子龙呀,一中又复课了,你高中也快毕业了,能考上大学就像鲤鱼跃过了龙门,考不上大学就像鱼搁在了浅滩,前途你自个儿掂量把握,老昌家就靠你了,可要给我争气呀。
昌子龙:爸,您放心,不考上大学,我昌子龙誓不为人,也没脸回来见您。
昌万兴高兴地:好,有志气!老昌家光宗耀祖就靠你啦。呃,听说考大学还要先提申请?
昌子龙:爸,那不叫提申请,那叫填志愿。
昌万兴:什么叫志愿?
昌子龙:就是你想上哪所大学,想读哪个专业,先填个表。考试分数上了线,国家根据你的志愿录取。
昌万兴:哎哟,现如今读个大学,还有这么多名堂呀。那填什么志愿你想好没有?
昌子龙神情坚定地:爸,我早就想好了。我们可是穷怕了的,所以,我要学就学财贸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参加工作专门管钱,管大钱。
11,曾庆仁家,内,日
曾婶为儿子打点好行装:志国呀,一中复课你爸可以上班了,你又可以读书了。你爸说高三是关健,你要发愤努力,争取考个好大学。
曾志国自信地:妈,您放心,我早想好了,什么大学都不考,就考农学院,我一定能考上的。
曾婶:农学院?那不是成天跟泥巴砣打交道吗?
曾志国:妈,种田跟种田不一样,那叫科学种田。
曾婶:啊,就是乡里人常说的田秀才吧?
曾志国:嗯,差不多吧,但肯定比田秀才厉害。
曾婶:那也好,能把田种好有饱饭吃,老百姓欢迎。
曾志国神情坚定地:妈,我想过了,中国有五亿农民,可是农村太穷了,农业技术太落后了,农民生活也太苦了,总得有人去改变它呀。
12,南华县城,街道一角,外,日
一个小贩肘弯里吊着个旧提包,手里拿着一串充了气的彩色气球,他一边张望防备着治保人员,一边低声吆喝:
哎,看一看瞧一瞧,彩色气球满天飘,大人买了送亲友,小孩买了当球抛。两分钱一个,走过路过莫错过呀。
人们争相购买。小贩生意不错,忙得应接不暇,一时放松了警惕。
晓湘放学回家,路过那条热闹的小巷,她一下就被那些五颜六色的气球吸引住了,她挤进人丛中,羡慕地看了一会儿,最后从口袋中掏出五分纸币。
她说:叔叔,我五分钱买三个气球,行吗?
小贩接过钱:行,给你三个,三种颜色,多好看。
突然,一只大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他扭头一看,脸色大变。
来人正是北街治保主任老马。
小贩想溜,但用眼一瞥,前后左右都站着戴红袖章的治保人员,他一下子像戳破了的气球,蔫了下来。
马主任:行啊小子,跟我们打游击呀,这可是第三次了吧?
小贩哀求:大叔您行行好,我这也是没办法,家里老婆孩子,全指望这点儿小买卖养活呢。
马主任:妈的,谁是你大叔?老实点儿,你这个屡教不改的投机倒把分子。走,上市管会去。
小贩被押走了。晓湘惊恐地看完了刚才一幕。
13,农业局大院,外,日
解放三兄妹憋足了劲在吹气球。
姥爷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