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 · 独家授权
字数:9947
阅读:9963
发表:2015/6/28
33章 都市 小说
《惨烈的人间悲剧》第6-8章
0
…
3-5
6-8
9-11
…
3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七章、似疯非疯痛断肠,斩断情丝奔他乡
课堂上,老师讲课,高轶群却出神凝想。老师提问,他三呼而不答。
树荫下,同学们在研究习题,高轶群却依树大睡。
深夜,高轶群俯首疾书,可是写了几行,便气恼地把纸团了,扔在地上。写了一张又一张,团了一团又一团。最后他把半本信纸撕得粉碎,像发疯一样把书、本、笔、墨水统统摔在地上。痛苦地狂吼着:“我真傻!我真傻!”
高妈妈被惊醒了,呼地坐起来,披上衣服,揉揉眼睛问:“群儿,你怎么了?”“啊?没什么,我在作题。你睡吧!”高妈妈絮絮叨叨地说:“谁说我儿傻,全校四五百毕业生,我儿考第一,还说傻?人家都说你会有大出息,能出国留学,能当科学家……”高轶群痛苦地用拳头捶着自己的脑袋,凄楚地说:“妈妈,我求求你,别说了!别说了!我脑子乱得很,什么都不记得了,什么都不知道了。简直是一塌糊涂。考大学是没指望了。”高妈妈极力安慰:“好孩子,别胡说了,那是一时累糊涂了,歇一会就会好的。别写了,快上床睡觉吧!”
高轶群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穿着背心短裤冲出家门。高妈妈急忙追出去,高声呼喊:“群儿,你去哪儿?黑天半夜,你往哪跑?天凉了,看冻着,快回来!别让妈妈惦心了!快回来——”
静谧的秋夜,马路上不见车辆和行人。高轶群像游魂一样神不守舍地在马路上徘徊。他推开校门,向校园走去。收发室的老大爷撵出去喊道:“喂!那是谁呀?黑灯下火的来学校找谁呀?”“张大爷,我是高轶群。”“轶群呀!这么晚了,你来学校干什么?”“我……我有本书拉学校了,我来取书的。”“不愧是好学生,都后半夜了,还来取书。”高轶群听到张大爷的夸赞,苦笑了一下,向教学楼走去。
他首先到楼前的宣传栏前,撕下第一张红榜。他发泄地撕着,然后把碎片抛向天空,嘟嘟囔囔地说:“那个考第一的高轶群已经死了,留它有啥用?他死了,他再也不会考第一了。”
他缓步走进楼里,在教室门前停了一会儿,掏出了钥匙,打开门,摸黑走了进去。他默默地坐在自己的桌前,热泪盈眶。往日的学习生活,立刻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天有些蒙蒙亮了,他走出教学楼,来到操场上,他留恋地望着宁静的校园,望着那高大的教学楼,抚摸着粘着自己手上血斑的单杠,望着那深邃的夜空,长叹着:“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翌日清晨,教学楼前最显眼之处,贴着一张醒目的大红纸,上面写着:
申请书
校党支部,团委:
我决定不参加明年的高考,请求立即批准我上山下乡务农。
高三五班
高轶群
1965年9月28日
学校里,沸反盈天。学生们奔走相告,老师们议论纷纷:“高轶群不参加高考了!要下乡务农。”,“他简直疯了,这一号尖子生不考大学,实在太可惜了。”,“我校如果有一个人能考上清华,也一定是他呀!”,“人家是五好学生、校主席、团委副书记,能不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吗?”,
“不可思议,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棵苗没长大就枯死了。”“他到农村去是浪费资源,因为他是科学家的料。”“劝劝他吧,别干傻事了!”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高轶群突然从人群中冒出来,一反常态地狂吼大叫:“别嚷嚷了!我考不考大学,关你们屁事!我傻,我傻!我傻透腔了!我是天下第一大傻瓜,只配当农民。”
几个女同学在窃窃私语:“看他好像疯了。他从来不这么粗鲁和野蛮呀。”一个女同学与另一个女同学耳语:“我发现他送白玉回来后变的,我想可能与白玉有关。”另一个恍然大悟:“啊哦!对了!我也觉得他的变化与白玉有关。”
站在她们后面的李老师,正巧听到她们的议论,突然心里一惊。他教了两年的不可多得两名高材生,怎么会接连出事呢?白玉自杀未遂;高轶群要下乡务农。这到底为什么?李老师心急如焚,他想立即找高轶群谈话,但一想时机不成熟,于是决定先家访。
李老师走进高家低矮简陋的小屋,发现高妈妈哭得两眼红肿。这位可怜的妈妈,正为儿子的急转直下的变化而痛心疾首。她一边擦泪一边说:“小群五岁时他爸爸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虽然有政府照顾,但是我们孤儿寡母的生活,一直很困难。我是靠给人家当保姆和给药厂糊纸盒供他读书的。满指望他能有大出息,可也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说啥也不考大学了。”
李老师心情十分沉痛地说:“最近这阶段,他突然变了。学习不用心,上课不听讲,连作业都不写了。总爱躲到没人的地方睡大觉。今天中午自己到校门前的小饭店喝酒,下午上课时摇摇晃晃地,不敲门闯进教室,把科任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
高妈妈吃惊已极,悲悲切切地说:“李老师,您说轶群这孩子是不是疯了?到底为什么?”李老师说:“今天早晨他突然在学校楼前贴出申请书,要求上山下乡当农民。事先也不跟我商量商量,搞得我非常被动。”高妈妈更加疑惑,她说:“他要干什么根本不和我说。我什么也问不出来。我一问,他就说:‘我真傻,我太傻了!我的脑子完了,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我什么都不知道了。’他整天不吃不睡,坐在那里出傻神。这才几天呀,怎么就变成另外一个人呢?”
李老师着急地问:“您能不能想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噢,我想起来了。那天轶群去郊区送小玉,回来时都快半夜了,浇得像个落汤鸡。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发呆、发脾气,有时还摔东西,撕本子。李老师,您说说,是不是让大雨把脑子浇坏了?”“那不会的,他的变化也太大了,太快了。十几天前他还征求我的意见,问报哪座大学?什么系?他要以满分的成绩考上国家一流大学。他说他将来要当物理学家,要得诺贝尔奖。可十来天,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坚决要求上山下乡。”高妈妈无可奈何地说:“李老师,我全靠您了。您好好劝劝他吧!我是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您问问他,这到底为什么?”
课堂上,老师讲课,高轶群却出神凝想。老师提问,他三呼而不答。
树荫下,同学们在研究习题,高轶群却依树大睡。
深夜,高轶群俯首疾书,可是写了几行,便气恼地把纸团了,扔在地上。写了一张又一张,团了一团又一团。最后他把半本信纸撕得粉碎,像发疯一样把书、本、笔、墨水统统摔在地上。痛苦地狂吼着:“我真傻!我真傻!”
高妈妈被惊醒了,呼地坐起来,披上衣服,揉揉眼睛问:“群儿,你怎么了?”“啊?没什么,我在作题。你睡吧!”高妈妈絮絮叨叨地说:“谁说我儿傻,全校四五百毕业生,我儿考第一,还说傻?人家都说你会有大出息,能出国留学,能当科学家……”高轶群痛苦地用拳头捶着自己的脑袋,凄楚地说:“妈妈,我求求你,别说了!别说了!我脑子乱得很,什么都不记得了,什么都不知道了。简直是一塌糊涂。考大学是没指望了。”高妈妈极力安慰:“好孩子,别胡说了,那是一时累糊涂了,歇一会就会好的。别写了,快上床睡觉吧!”
高轶群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穿着背心短裤冲出家门。高妈妈急忙追出去,高声呼喊:“群儿,你去哪儿?黑天半夜,你往哪跑?天凉了,看冻着,快回来!别让妈妈惦心了!快回来——”
静谧的秋夜,马路上不见车辆和行人。高轶群像游魂一样神不守舍地在马路上徘徊。他推开校门,向校园走去。收发室的老大爷撵出去喊道:“喂!那是谁呀?黑灯下火的来学校找谁呀?”“张大爷,我是高轶群。”“轶群呀!这么晚了,你来学校干什么?”“我……我有本书拉学校了,我来取书的。”“不愧是好学生,都后半夜了,还来取书。”高轶群听到张大爷的夸赞,苦笑了一下,向教学楼走去。
他首先到楼前的宣传栏前,撕下第一张红榜。他发泄地撕着,然后把碎片抛向天空,嘟嘟囔囔地说:“那个考第一的高轶群已经死了,留它有啥用?他死了,他再也不会考第一了。”
他缓步走进楼里,在教室门前停了一会儿,掏出了钥匙,打开门,摸黑走了进去。他默默地坐在自己的桌前,热泪盈眶。往日的学习生活,立刻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天有些蒙蒙亮了,他走出教学楼,来到操场上,他留恋地望着宁静的校园,望着那高大的教学楼,抚摸着粘着自己手上血斑的单杠,望着那深邃的夜空,长叹着:“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翌日清晨,教学楼前最显眼之处,贴着一张醒目的大红纸,上面写着:
申请书
校党支部,团委:
我决定不参加明年的高考,请求立即批准我上山下乡务农。
高三五班
高轶群
1965年9月28日
学校里,沸反盈天。学生们奔走相告,老师们议论纷纷:“高轶群不参加高考了!要下乡务农。”,“他简直疯了,这一号尖子生不考大学,实在太可惜了。”,“我校如果有一个人能考上清华,也一定是他呀!”,“人家是五好学生、校主席、团委副书记,能不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吗?”,
“不可思议,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棵苗没长大就枯死了。”“他到农村去是浪费资源,因为他是科学家的料。”“劝劝他吧,别干傻事了!”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高轶群突然从人群中冒出来,一反常态地狂吼大叫:“别嚷嚷了!我考不考大学,关你们屁事!我傻,我傻!我傻透腔了!我是天下第一大傻瓜,只配当农民。”
几个女同学在窃窃私语:“看他好像疯了。他从来不这么粗鲁和野蛮呀。”一个女同学与另一个女同学耳语:“我发现他送白玉回来后变的,我想可能与白玉有关。”另一个恍然大悟:“啊哦!对了!我也觉得他的变化与白玉有关。”
站在她们后面的李老师,正巧听到她们的议论,突然心里一惊。他教了两年的不可多得两名高材生,怎么会接连出事呢?白玉自杀未遂;高轶群要下乡务农。这到底为什么?李老师心急如焚,他想立即找高轶群谈话,但一想时机不成熟,于是决定先家访。
李老师走进高家低矮简陋的小屋,发现高妈妈哭得两眼红肿。这位可怜的妈妈,正为儿子的急转直下的变化而痛心疾首。她一边擦泪一边说:“小群五岁时他爸爸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虽然有政府照顾,但是我们孤儿寡母的生活,一直很困难。我是靠给人家当保姆和给药厂糊纸盒供他读书的。满指望他能有大出息,可也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说啥也不考大学了。”
李老师心情十分沉痛地说:“最近这阶段,他突然变了。学习不用心,上课不听讲,连作业都不写了。总爱躲到没人的地方睡大觉。今天中午自己到校门前的小饭店喝酒,下午上课时摇摇晃晃地,不敲门闯进教室,把科任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
高妈妈吃惊已极,悲悲切切地说:“李老师,您说轶群这孩子是不是疯了?到底为什么?”李老师说:“今天早晨他突然在学校楼前贴出申请书,要求上山下乡当农民。事先也不跟我商量商量,搞得我非常被动。”高妈妈更加疑惑,她说:“他要干什么根本不和我说。我什么也问不出来。我一问,他就说:‘我真傻,我太傻了!我的脑子完了,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我什么都不知道了。’他整天不吃不睡,坐在那里出傻神。这才几天呀,怎么就变成另外一个人呢?”
李老师着急地问:“您能不能想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噢,我想起来了。那天轶群去郊区送小玉,回来时都快半夜了,浇得像个落汤鸡。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发呆、发脾气,有时还摔东西,撕本子。李老师,您说说,是不是让大雨把脑子浇坏了?”“那不会的,他的变化也太大了,太快了。十几天前他还征求我的意见,问报哪座大学?什么系?他要以满分的成绩考上国家一流大学。他说他将来要当物理学家,要得诺贝尔奖。可十来天,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坚决要求上山下乡。”高妈妈无可奈何地说:“李老师,我全靠您了。您好好劝劝他吧!我是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您问问他,这到底为什么?”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