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0494
成片时长:约101分钟
阅读:9749
发表:2016/7/28
电影剧本
百褶裙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黎秋:那我们走吧。
王亮:你稍等。
王亮简单洗漱后跟黎秋一起出门。
43、梯田 外 日
上万亩的坡式梯田座落在瑶山大地上。黎秋和王亮各自挑着两大篓干粪跟随在劳动大军后面,沿着崎岖的田间小路不断向上攀登。
黎秋:怎么样,还吃得消吗?
王亮:还行。
黎秋:路面湿滑,小心点。
王亮:没事。
话音刚落,王亮就脚下打滑,摔进田里,满身泥泞。甩开的粪篓只是稍微倾斜,没有颠覆,粪料还在里面。黎秋放下自己肩上的担子,脱下鞋子,走进田里把王亮扶起来:你走不惯我们乡村小路,以后还真得多加小心。
王亮迈上田坎,抬头望着在前头已走远的挑粪队伍:还是贫下中农有经验,这么坎坷的路都能走得稳稳当当,我要多向贫下中农学习!
黎秋:要不你先休息,坐在这里等我们。
王亮:不行,出工第一天,得善始善终,不能打退堂鼓。(挑上粪篓,继续前进)
44、水田 外 日
目的地是一块两亩大的形似圆月的水田。王亮和黎秋到达时,走在他们前面的人都已经把干粪倒进田里,沿着另一条路离开。张柱正用一头水牛耙田,把人们倒进田里的干粪搅散,使其与水土溶为一体。
王亮和黎秋把自己挑来的干粪倒进田里。张柱看到王亮全身脏兮兮的,就拉住牛,停下来用瑶话问黎秋:阿亮他怎么了?
黎秋:他不小心在坡脚摔了一跤。
张柱:刚开始就这般模样,以后如何了得!
黎秋:他从城里来,细皮嫩肉的,经不起折腾,要不就别让他挑粪了。
张柱:不挑就没有工分,不行啊。
黎秋:给他换个工种,酿酒怎么样?
张柱:酿酒?(摆手)不行不行,酿酒是个技术活,可不能让他把我们的酒给糟蹋了。
黎秋:那就……给他制作衣服?
张柱又摆手:算了吧,制作衣服的难度更大,(看王亮)他呀,不会的。
黎秋:不会就学嘛,再说了,他不会,我会,我可以教他呀。
王亮听不懂黎秋和张柱之间的谈话,只是把头转来转去,反复将充满疑惑的目光投到黎秋和张柱身上。几分钟后,张柱向黎秋点头:既然你这么有心要帮他,那就依你说的办,从明天起,你们俩就主要负责制作衣服吧。
45、黎秋家屋前 外 日
黎秋从家里背出几篓棉花,摆在屋前的空地上;从家里搬出手工纺纱机,拿到空地上安装好;在王亮的配合下,将棉花纺成一团团棉线。
黎秋和王亮从屋里抬出一台织布机,将棉线安装到织布机上,之后先是黎秋织布,做个示范,再到王亮学习织布,掌握技术,最后是两人不断交替织布。
几条长长的白色布块挂在竹竿上,随风飘扬。
46、蚕房 外内 日
王亮和黎秋各背一篓嫩绿的桑叶走进宽敞的蚕房,将桑叶均匀地抛撒到爬满蚕虫的地面上。
蚕虫在“嗞嗞嗞”地吃着桑叶。
47、山顶 外 日
黎秋用钢刀在粘膏树的树干上砍出许多小树坑。
王亮用镰刀把从树坑里溢出的树汁刮进小瓦罐。
48、黎秋家屋前 外 日
黎秋和王亮相互配合,完成以下工序:
把树汁倒进铁锅,加入牛油,将其煮沸;
把布块平铺在桌面上;
把树汁和牛油组成的颜料盛进碗里,用特制的画刀将其涂到布块上,画出精美的图案;
将画布放进有牛胶和蓝靛的染缸里浸泡;
将已浸泡成蓝色的布块从染缸里取出来;
用稻草灰滤出的碱水煮脱画布上的树汁;
用蕨根水浸泡画布,将画布固色;
用野淮山浆汁浸泡画布,使之硬挺;
用清水洗净画布,将其悬挂,晾干。
49、蚕房 内 日
成千上万只蚕虫爬上一块宽阔的木板,边吐丝边往返爬行,它们吐出来的丝并不是结成茧状,而是交织成布块状。
黎秋将蚕丝结成的布块放入锅里,与五蓓子的枝叶共煮,得到黄色的蚕丝布。
50、黎秋家屋前 外 日
黎秋和王亮用花线依照画布脱膏后留下的图案刺绣,之后把三幅绣好图案的布料缝合成一块长约四米的裙布,最后在裙边镶入红色织锦和黄色蚕丝布。
黎秋用瑶语吟唱:噢唷唷——为什么我穿的裙子上印有九十九个花纹,折有九十九个褶?原来是雅海(白裤瑶的女祖先)要我们记住九十九次苦难的历程。噢——唷——苦胆一样苦的巴楼(瑶族自称)人唷,要把过去的苦难刻进自己的心里,去战胜所有面前的艰难,到达幸福的彼岸!
黎秋把裙边缝好,将裙布沿着圆形的竹篓层层折叠扎紧,待裙子成型后,用棉绳穿过裙头勒紧。
一件漂亮的百褶裙呈现出来。
几件漂亮的百褶裙呈现出来。
屋前的竹竿上挂满了百褶裙
51、怀里瑶寨 外 日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水流纵横。
黎山头戴斗笠,身披簔衣,手拿雨伞,心急如焚地奔跑于寨道上,相继往不同的方向大声呼喊:阿秋——阿秋——
有个没带雨具的路人迎面跑来,肩上扛着一个酒坛。黎山问路人:你看到阿秋没有?
路人停下:我刚才见她和王亮在山上。
黎山:他们在山上干什么?
路人:好像是采树汁吧。(说完,继续往前跑)
黎山往山上爬,全身已湿透,贴身的衣裤勾勒出他身形。突然,有一股泥石流从山上冲下来。黎山躲避不及,瞬间被泥石流吞没。
52、山坡上 外 日
黎秋和王亮在黎山的坟前点烛烧香,面带忧伤。
王亮:要是那天我们不上山就好,那样你父亲就不会……都怪我要求上山,我真是该死!(打自己一个耳光,要打第二次时,手被黎秋抓住)
黎秋:你别这样!这不怪你。
王亮:你父亲是个好人,(向坟磕头)诶,你母亲呢,为什么我来这么久了都没见到你母亲?
黎秋:她……(泪水流出,抽噎几下)
王亮:对不起,我不该问。
黎秋抹掉泪水:几年前的一天,也是下着大雨,我和父亲上山采树汁,母亲给我们送雨衣,像我父亲一样,也是被泥石流夺去生命。
王亮抬头看周围:这该死的山!
黎秋:你说什么?
王亮:我是说……事已至此,你不要太难过。
黎秋:父母亲都走了,我以后怎么办呀?
王亮:你别担心,不是还有我吗。
黎秋看王亮:你?
王亮:我以后都不会离开瑶山的,生是瑶山的人,死是瑶山的鬼,(抓住黎秋的手)我要和你共度一生!
黎秋:我不信。
王亮:我说真的。
黎秋:你是北京来的高材生,到这里插队只是为了锻炼,随时都有可能回北京的。
王亮:贫下中农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要比我回北京强好多倍。再说了,现在全国已有好几百万人上山下乡,这是大势所趋,注定了我要在这里扎根,不可能再回北京了。
黎秋:说不定哪天政策变了呢。
王亮:政策可以变,但我的心不会变!
黎秋:你的心会变的。
王亮:你怎么还不相信呢……(左看右看,最后把目光放到黎秋身上的百褶裙)这样吧,我向你的裙子发誓,你站起来。
黎秋有点犹豫:你想干什么?
王亮:你先站起来嘛。
黎秋站起来。王亮把右手的食指放到嘴里咬了一口。鲜血立即从指食的伤口处流出来。王亮用流着血的食指在黎秋的裙子上画了一个心状的图案。
黎秋:我信了还不行吗,你干吗要咬伤指头。(双手捂住王亮的指头,露出痛心的样子)
王亮凝视黎秋的双眸:你信了就好,我生是瑶山的人,死是瑶山的鬼。
字幕:几年后
53、粘膏树下 外 傍晚
黎秋用镰刀把从树坑里溢出来的树汁刮到小瓦罐里。王亮心神不宁地站在旁边。
黎秋:你在想什么呢,快点来帮忙呀。
王亮心不在焉地靠近黎秋,帮黎秋托举瓦罐。黎秋继续刮着树汁:我们这个月的衣服制作任务很重,得加把劲。
王亮:我有话要跟你说。
黎秋:你说吧。
王亮捧着瓦罐离开,到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坐。黎秋握着镰刀来到王亮旁边: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
王亮:我过几天就要回北京。
黎秋:是回去看望家人吗?
王亮:不是。
黎秋:那你回去干什么?
王亮:是这样的,现在国家有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知青可以率先返城。前段时间我爸妈帮我找关系,北京旅游局同意接收我到他们单位工作。昨天我去公社把返城手续给办了。
黎秋:真的要回北京?
王亮:对不起,我没及时告诉你。
黎秋:这是好事呀,怎么能说对不起我呢?
王亮:问题是……
黎秋:又怎么了?
王亮:目前我还不能……
黎秋:不能什么?
王亮:不能带你一起走。
黎秋低下头,用镰刀轻敲脚边的石子,随后抬起头,把脸转过一边去,眼眶有些湿润。
王亮:不过我会很快回来把你接走的。我爸妈在国家民委工作,他们非常喜欢少数民族姑娘。
黎秋把脸转回来,但仍没有做声。
王亮:以前我给他们写信,把我在这里的经历讲给他们听。他们都很高兴,说以后有机会的话要来这里旅游观光。他们还说,到时候一定要登门拜访我眼中的大美人。
黎秋看王亮:你眼中的大美人?谁呀?
王亮:还有谁?你呗!
黎秋:我难看死了。
王亮搂过黎秋:到时候,我和我爸妈一起来接你去北京。
黎秋:他们会喜欢我吗?
王亮:肯定喜欢,我把我们的合影寄给他们看了,他们说你穿百褶裙的样子美若天仙。
黎秋:天仙我可比不上。
王亮:我觉得你比天仙还要漂亮!(含情脉脉地看着黎秋)
54、怀里瑶寨 外 傍晚
落日的余辉给瑶寨披上金色的光芒。炊烟在许多屋顶缓缓升起。黎秋拿着镰刀,王亮提着瓦罐,两人从山上回来,走过寨里的石子路,说说笑笑。
55、怀里瑶寨 外 早晨
阳光普照大地,人们在寨子里自由活动,伴随着说话声和家禽家畜的叫声。黎秋和王亮提着行李走在石子路上。有个路人问: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呀?
黎秋:阿亮要回北京。
路人对黎秋:你不跟他一起走吗?
黎秋:不跟,他自己回去。
路人对王亮:你干吗不带她一起走呢?
王亮:我先回去准备,过段时间就回来带她走。
路人:你们是不是要结婚了呀?
王亮:你稍等。
王亮简单洗漱后跟黎秋一起出门。
43、梯田 外 日
上万亩的坡式梯田座落在瑶山大地上。黎秋和王亮各自挑着两大篓干粪跟随在劳动大军后面,沿着崎岖的田间小路不断向上攀登。
黎秋:怎么样,还吃得消吗?
王亮:还行。
黎秋:路面湿滑,小心点。
王亮:没事。
话音刚落,王亮就脚下打滑,摔进田里,满身泥泞。甩开的粪篓只是稍微倾斜,没有颠覆,粪料还在里面。黎秋放下自己肩上的担子,脱下鞋子,走进田里把王亮扶起来:你走不惯我们乡村小路,以后还真得多加小心。
王亮迈上田坎,抬头望着在前头已走远的挑粪队伍:还是贫下中农有经验,这么坎坷的路都能走得稳稳当当,我要多向贫下中农学习!
黎秋:要不你先休息,坐在这里等我们。
王亮:不行,出工第一天,得善始善终,不能打退堂鼓。(挑上粪篓,继续前进)
44、水田 外 日
目的地是一块两亩大的形似圆月的水田。王亮和黎秋到达时,走在他们前面的人都已经把干粪倒进田里,沿着另一条路离开。张柱正用一头水牛耙田,把人们倒进田里的干粪搅散,使其与水土溶为一体。
王亮和黎秋把自己挑来的干粪倒进田里。张柱看到王亮全身脏兮兮的,就拉住牛,停下来用瑶话问黎秋:阿亮他怎么了?
黎秋:他不小心在坡脚摔了一跤。
张柱:刚开始就这般模样,以后如何了得!
黎秋:他从城里来,细皮嫩肉的,经不起折腾,要不就别让他挑粪了。
张柱:不挑就没有工分,不行啊。
黎秋:给他换个工种,酿酒怎么样?
张柱:酿酒?(摆手)不行不行,酿酒是个技术活,可不能让他把我们的酒给糟蹋了。
黎秋:那就……给他制作衣服?
张柱又摆手:算了吧,制作衣服的难度更大,(看王亮)他呀,不会的。
黎秋:不会就学嘛,再说了,他不会,我会,我可以教他呀。
王亮听不懂黎秋和张柱之间的谈话,只是把头转来转去,反复将充满疑惑的目光投到黎秋和张柱身上。几分钟后,张柱向黎秋点头:既然你这么有心要帮他,那就依你说的办,从明天起,你们俩就主要负责制作衣服吧。
45、黎秋家屋前 外 日
黎秋从家里背出几篓棉花,摆在屋前的空地上;从家里搬出手工纺纱机,拿到空地上安装好;在王亮的配合下,将棉花纺成一团团棉线。
黎秋和王亮从屋里抬出一台织布机,将棉线安装到织布机上,之后先是黎秋织布,做个示范,再到王亮学习织布,掌握技术,最后是两人不断交替织布。
几条长长的白色布块挂在竹竿上,随风飘扬。
46、蚕房 外内 日
王亮和黎秋各背一篓嫩绿的桑叶走进宽敞的蚕房,将桑叶均匀地抛撒到爬满蚕虫的地面上。
蚕虫在“嗞嗞嗞”地吃着桑叶。
47、山顶 外 日
黎秋用钢刀在粘膏树的树干上砍出许多小树坑。
王亮用镰刀把从树坑里溢出的树汁刮进小瓦罐。
48、黎秋家屋前 外 日
黎秋和王亮相互配合,完成以下工序:
把树汁倒进铁锅,加入牛油,将其煮沸;
把布块平铺在桌面上;
把树汁和牛油组成的颜料盛进碗里,用特制的画刀将其涂到布块上,画出精美的图案;
将画布放进有牛胶和蓝靛的染缸里浸泡;
将已浸泡成蓝色的布块从染缸里取出来;
用稻草灰滤出的碱水煮脱画布上的树汁;
用蕨根水浸泡画布,将画布固色;
用野淮山浆汁浸泡画布,使之硬挺;
用清水洗净画布,将其悬挂,晾干。
49、蚕房 内 日
成千上万只蚕虫爬上一块宽阔的木板,边吐丝边往返爬行,它们吐出来的丝并不是结成茧状,而是交织成布块状。
黎秋将蚕丝结成的布块放入锅里,与五蓓子的枝叶共煮,得到黄色的蚕丝布。
50、黎秋家屋前 外 日
黎秋和王亮用花线依照画布脱膏后留下的图案刺绣,之后把三幅绣好图案的布料缝合成一块长约四米的裙布,最后在裙边镶入红色织锦和黄色蚕丝布。
黎秋用瑶语吟唱:噢唷唷——为什么我穿的裙子上印有九十九个花纹,折有九十九个褶?原来是雅海(白裤瑶的女祖先)要我们记住九十九次苦难的历程。噢——唷——苦胆一样苦的巴楼(瑶族自称)人唷,要把过去的苦难刻进自己的心里,去战胜所有面前的艰难,到达幸福的彼岸!
黎秋把裙边缝好,将裙布沿着圆形的竹篓层层折叠扎紧,待裙子成型后,用棉绳穿过裙头勒紧。
一件漂亮的百褶裙呈现出来。
几件漂亮的百褶裙呈现出来。
屋前的竹竿上挂满了百褶裙
51、怀里瑶寨 外 日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水流纵横。
黎山头戴斗笠,身披簔衣,手拿雨伞,心急如焚地奔跑于寨道上,相继往不同的方向大声呼喊:阿秋——阿秋——
有个没带雨具的路人迎面跑来,肩上扛着一个酒坛。黎山问路人:你看到阿秋没有?
路人停下:我刚才见她和王亮在山上。
黎山:他们在山上干什么?
路人:好像是采树汁吧。(说完,继续往前跑)
黎山往山上爬,全身已湿透,贴身的衣裤勾勒出他身形。突然,有一股泥石流从山上冲下来。黎山躲避不及,瞬间被泥石流吞没。
52、山坡上 外 日
黎秋和王亮在黎山的坟前点烛烧香,面带忧伤。
王亮:要是那天我们不上山就好,那样你父亲就不会……都怪我要求上山,我真是该死!(打自己一个耳光,要打第二次时,手被黎秋抓住)
黎秋:你别这样!这不怪你。
王亮:你父亲是个好人,(向坟磕头)诶,你母亲呢,为什么我来这么久了都没见到你母亲?
黎秋:她……(泪水流出,抽噎几下)
王亮:对不起,我不该问。
黎秋抹掉泪水:几年前的一天,也是下着大雨,我和父亲上山采树汁,母亲给我们送雨衣,像我父亲一样,也是被泥石流夺去生命。
王亮抬头看周围:这该死的山!
黎秋:你说什么?
王亮:我是说……事已至此,你不要太难过。
黎秋:父母亲都走了,我以后怎么办呀?
王亮:你别担心,不是还有我吗。
黎秋看王亮:你?
王亮:我以后都不会离开瑶山的,生是瑶山的人,死是瑶山的鬼,(抓住黎秋的手)我要和你共度一生!
黎秋:我不信。
王亮:我说真的。
黎秋:你是北京来的高材生,到这里插队只是为了锻炼,随时都有可能回北京的。
王亮:贫下中农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要比我回北京强好多倍。再说了,现在全国已有好几百万人上山下乡,这是大势所趋,注定了我要在这里扎根,不可能再回北京了。
黎秋:说不定哪天政策变了呢。
王亮:政策可以变,但我的心不会变!
黎秋:你的心会变的。
王亮:你怎么还不相信呢……(左看右看,最后把目光放到黎秋身上的百褶裙)这样吧,我向你的裙子发誓,你站起来。
黎秋有点犹豫:你想干什么?
王亮:你先站起来嘛。
黎秋站起来。王亮把右手的食指放到嘴里咬了一口。鲜血立即从指食的伤口处流出来。王亮用流着血的食指在黎秋的裙子上画了一个心状的图案。
黎秋:我信了还不行吗,你干吗要咬伤指头。(双手捂住王亮的指头,露出痛心的样子)
王亮凝视黎秋的双眸:你信了就好,我生是瑶山的人,死是瑶山的鬼。
字幕:几年后
53、粘膏树下 外 傍晚
黎秋用镰刀把从树坑里溢出来的树汁刮到小瓦罐里。王亮心神不宁地站在旁边。
黎秋:你在想什么呢,快点来帮忙呀。
王亮心不在焉地靠近黎秋,帮黎秋托举瓦罐。黎秋继续刮着树汁:我们这个月的衣服制作任务很重,得加把劲。
王亮:我有话要跟你说。
黎秋:你说吧。
王亮捧着瓦罐离开,到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坐。黎秋握着镰刀来到王亮旁边: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
王亮:我过几天就要回北京。
黎秋:是回去看望家人吗?
王亮:不是。
黎秋:那你回去干什么?
王亮:是这样的,现在国家有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知青可以率先返城。前段时间我爸妈帮我找关系,北京旅游局同意接收我到他们单位工作。昨天我去公社把返城手续给办了。
黎秋:真的要回北京?
王亮:对不起,我没及时告诉你。
黎秋:这是好事呀,怎么能说对不起我呢?
王亮:问题是……
黎秋:又怎么了?
王亮:目前我还不能……
黎秋:不能什么?
王亮:不能带你一起走。
黎秋低下头,用镰刀轻敲脚边的石子,随后抬起头,把脸转过一边去,眼眶有些湿润。
王亮:不过我会很快回来把你接走的。我爸妈在国家民委工作,他们非常喜欢少数民族姑娘。
黎秋把脸转回来,但仍没有做声。
王亮:以前我给他们写信,把我在这里的经历讲给他们听。他们都很高兴,说以后有机会的话要来这里旅游观光。他们还说,到时候一定要登门拜访我眼中的大美人。
黎秋看王亮:你眼中的大美人?谁呀?
王亮:还有谁?你呗!
黎秋:我难看死了。
王亮搂过黎秋:到时候,我和我爸妈一起来接你去北京。
黎秋:他们会喜欢我吗?
王亮:肯定喜欢,我把我们的合影寄给他们看了,他们说你穿百褶裙的样子美若天仙。
黎秋:天仙我可比不上。
王亮:我觉得你比天仙还要漂亮!(含情脉脉地看着黎秋)
54、怀里瑶寨 外 傍晚
落日的余辉给瑶寨披上金色的光芒。炊烟在许多屋顶缓缓升起。黎秋拿着镰刀,王亮提着瓦罐,两人从山上回来,走过寨里的石子路,说说笑笑。
55、怀里瑶寨 外 早晨
阳光普照大地,人们在寨子里自由活动,伴随着说话声和家禽家畜的叫声。黎秋和王亮提着行李走在石子路上。有个路人问: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呀?
黎秋:阿亮要回北京。
路人对黎秋:你不跟他一起走吗?
黎秋:不跟,他自己回去。
路人对王亮:你干吗不带她一起走呢?
王亮:我先回去准备,过段时间就回来带她走。
路人:你们是不是要结婚了呀?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