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0059
阅读:12
发表:2025/7/12
5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3章:华中七战(上)
1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另外四人都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谭震林道:“我们以华中局的名义电告陈毅司令员,责任由我们集体来负。”
大家称是。当天,五人联名向中央军委和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发出建议报告。
******
陈毅接五人电,深感忧虑,他的想法是执行中央军委命令坚持外线作战部署,不同意粟谭之建议。但他还是将自己的意见和粟谭等建议一齐电告延安。他在电报中说:“我粟裕苏皖野战部队约三万,面对蒋军十二万,敌我对比四比一,敌如大举进攻苏皖,苏皖现有力量难于胜任应付,必须友邻同时出动配合,才足以挽救。我们意见,应即执行前定作战计划,山东、太行两军南下,截断津浦南段,造成山东、太行主力在淮南以北会合,并积极准备渡淮作战之态势”。又说,“如敌大举进攻苏皖,我军亦不大举向南,则使苏皖陷于单独作战,实大不利。故我们意见,应即按原定南进计划行动。”
陈毅考虑,刘邓太行军区和山东军区部队一齐南下,华中部队西出配合,三军联合,重拳出击,胜算较大,但若转为内线作战,不但北线军失去联络,华中部队也有可能成为孤军,很危险。
毛泽东面对陈毅和粟裕来电,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掂量轻重权衡利弊,最终同意粟裕内线作战的战略想法,支持粟裕在苏中作战。
毛泽东同意粟裕内线作战,但似有勉强。
他电告陈毅、粟裕:“大战即将开始,蒋军将由徐州向南,由津浦向东,由江北向北,三面同时动作,先求解决苏北,然后打通津浦、平汉。在此种情况下,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后,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毛泽东同意了粟裕的内线作战的想法,但还有点保留:“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
粟裕接到延安的电报,知道自己的建议已被党中央采纳。他把司令部办公室门窗紧闭,久久立于军用地图前,党中央毛泽东对他的信任,让他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当那份向中央军委的建议电发出之时,他心怀焦虑,彻夜难眠,党中央毛主席会不会考虑他的建议,他的建议会不会影响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此大战前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毫不怀疑这个建议的合理性,但是,上级会理解会支持吗?现在,延安来电,明确指出,党中央已经同意并采取了他的建议,支持他的苏中打一仗。他知道这一仗,只能打胜而不能打败,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七月酷暑,天似火烤笼蒸。司令部办公室是借用的老百姓的低矮茅屋,更如闷罐一般。粟裕脸上的汗水向下流淌着,上衣亦如水浸了一样,他全然不知凝思静立如一尊塑像。
粟裕突然放下手中擦汗的毛巾,在桌上轻轻的捶了一下,他喊道:“来人!”参谋长刘先胜从门外走了进来。
粟裕对刘先胜道:“通知各师纵队以上指挥人员速到指挥部参加会议!”
“是!”参谋长走了出去,粟裕轻轻地吐出一口气。
二
苏中位于中共华中解放区的东南前哨,北连中共苏皖边区政府首府淮阴和中共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驻地淮安,南濒万里长江,东临浩瀚黄海,西抵南北大运河,辖南通、如皋、海安、泰州、邵伯、扬州、泰兴、黄桥、靖江等重要城镇。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隔江对峙。
抗战结束,蒋介石就把夺取苏北、苏中作为重要目标。在和谈期间,他曾亲自要求共产党让出苏北,苏中这片根据地不仅是中共华中野战军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连接苏北及鲁豫皖中共占领区的通道,倘若落入国民党之手,对经济和军事都是无可估量的损失。对于国民党来说,苏中这块土地被中共盘踞,直接威胁着一江之隔的首都南京和政府经济中心上海的安全,是国民党最先进攻的方向。
1946年7月中旬,国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率整编第21、第25、第49、第65、第83师和第69师1个旅,共计15个旅,12万人,从长江南岸的常州向江北集结,屯兵于南通、靖江、泰州、扬州一线,李默庵将司令部设于南通。
李默庵,湖南长沙人,少年时求学艰苦,学业优异,十九岁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同学有徐向前、陈赓、关麟征、胡宗南、宋希濂、贺衷寒、左权等,追随蒋介石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剿共”战争以及抗日战争,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李默庵到了南通,立即召开作战会议,
李默庵对他的将领们道:“诸位,总裁的战略意图是,第一步夺取苏中,第二步进攻苏北,占领淮阴、淮安,然后向山东推进。现在我们已经集结于长江北岸,准备北进,首先拿下海安,然后再下如皋,攻两淮,彻底消灭华中共军。具体作战部署是:东路南通,中路泰兴,西路扬州,三路一起动作,消灭粟裕于苏中。”
手下将领们都跃跃欲试,齐道:“我们兵过长江,三路集结已经完成,只要令下,即可动手!”
李默庵道:“按原定作战计划,我们预定于7月15日开始进攻,但现在接到上峰命令,要我们暂缓行动。就请诸位耐心等待,鸭子迟早是我们的。”
83师师长李天霞高声道:“临时改动作战计划,推迟进攻时间,乃是取败之道,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时间乃是第一要件,我们对共军的攻击应该马上实行,迟则生变。”
李默庵道:“天霞兄言之有理,然上峰命令还得执行。现在,你部83师驻防泰兴宣家堡一带,是我三路之中锋,那里原是共匪多年盘踞的地方,与共军争战,你部首当其冲,且你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必是共军关注之所在。在进攻命令未到之前,你一定要谨慎防守,免遭他们算计。”
李天霞道:“司令官放心,有我李天霞在,泰兴不会出问题。”
李默庵道:“那也不能大意,共军惯于偷袭,你要小心他们突然从背后袭击。”
李天霞笑道:“司令官也过谨慎了,我单在宣家堡那里就有两个团的兵力,战斗力甚强,两个团长都不是吃素的。苏中共军兵力充其量不过三万,面对我十几万大军,他们自顾不暇,哪个敢于出手攻击我们?他们要是真的敢来袭击泰兴,那他们就真是大胆不要命了。”
谭震林道:“我们以华中局的名义电告陈毅司令员,责任由我们集体来负。”
大家称是。当天,五人联名向中央军委和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发出建议报告。
******
陈毅接五人电,深感忧虑,他的想法是执行中央军委命令坚持外线作战部署,不同意粟谭之建议。但他还是将自己的意见和粟谭等建议一齐电告延安。他在电报中说:“我粟裕苏皖野战部队约三万,面对蒋军十二万,敌我对比四比一,敌如大举进攻苏皖,苏皖现有力量难于胜任应付,必须友邻同时出动配合,才足以挽救。我们意见,应即执行前定作战计划,山东、太行两军南下,截断津浦南段,造成山东、太行主力在淮南以北会合,并积极准备渡淮作战之态势”。又说,“如敌大举进攻苏皖,我军亦不大举向南,则使苏皖陷于单独作战,实大不利。故我们意见,应即按原定南进计划行动。”
陈毅考虑,刘邓太行军区和山东军区部队一齐南下,华中部队西出配合,三军联合,重拳出击,胜算较大,但若转为内线作战,不但北线军失去联络,华中部队也有可能成为孤军,很危险。
毛泽东面对陈毅和粟裕来电,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掂量轻重权衡利弊,最终同意粟裕内线作战的战略想法,支持粟裕在苏中作战。
毛泽东同意粟裕内线作战,但似有勉强。
他电告陈毅、粟裕:“大战即将开始,蒋军将由徐州向南,由津浦向东,由江北向北,三面同时动作,先求解决苏北,然后打通津浦、平汉。在此种情况下,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后,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毛泽东同意了粟裕的内线作战的想法,但还有点保留:“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
粟裕接到延安的电报,知道自己的建议已被党中央采纳。他把司令部办公室门窗紧闭,久久立于军用地图前,党中央毛泽东对他的信任,让他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当那份向中央军委的建议电发出之时,他心怀焦虑,彻夜难眠,党中央毛主席会不会考虑他的建议,他的建议会不会影响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此大战前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毫不怀疑这个建议的合理性,但是,上级会理解会支持吗?现在,延安来电,明确指出,党中央已经同意并采取了他的建议,支持他的苏中打一仗。他知道这一仗,只能打胜而不能打败,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七月酷暑,天似火烤笼蒸。司令部办公室是借用的老百姓的低矮茅屋,更如闷罐一般。粟裕脸上的汗水向下流淌着,上衣亦如水浸了一样,他全然不知凝思静立如一尊塑像。
粟裕突然放下手中擦汗的毛巾,在桌上轻轻的捶了一下,他喊道:“来人!”参谋长刘先胜从门外走了进来。
粟裕对刘先胜道:“通知各师纵队以上指挥人员速到指挥部参加会议!”
“是!”参谋长走了出去,粟裕轻轻地吐出一口气。
二
苏中位于中共华中解放区的东南前哨,北连中共苏皖边区政府首府淮阴和中共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驻地淮安,南濒万里长江,东临浩瀚黄海,西抵南北大运河,辖南通、如皋、海安、泰州、邵伯、扬州、泰兴、黄桥、靖江等重要城镇。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隔江对峙。
抗战结束,蒋介石就把夺取苏北、苏中作为重要目标。在和谈期间,他曾亲自要求共产党让出苏北,苏中这片根据地不仅是中共华中野战军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连接苏北及鲁豫皖中共占领区的通道,倘若落入国民党之手,对经济和军事都是无可估量的损失。对于国民党来说,苏中这块土地被中共盘踞,直接威胁着一江之隔的首都南京和政府经济中心上海的安全,是国民党最先进攻的方向。
1946年7月中旬,国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率整编第21、第25、第49、第65、第83师和第69师1个旅,共计15个旅,12万人,从长江南岸的常州向江北集结,屯兵于南通、靖江、泰州、扬州一线,李默庵将司令部设于南通。
李默庵,湖南长沙人,少年时求学艰苦,学业优异,十九岁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同学有徐向前、陈赓、关麟征、胡宗南、宋希濂、贺衷寒、左权等,追随蒋介石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剿共”战争以及抗日战争,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李默庵到了南通,立即召开作战会议,
李默庵对他的将领们道:“诸位,总裁的战略意图是,第一步夺取苏中,第二步进攻苏北,占领淮阴、淮安,然后向山东推进。现在我们已经集结于长江北岸,准备北进,首先拿下海安,然后再下如皋,攻两淮,彻底消灭华中共军。具体作战部署是:东路南通,中路泰兴,西路扬州,三路一起动作,消灭粟裕于苏中。”
手下将领们都跃跃欲试,齐道:“我们兵过长江,三路集结已经完成,只要令下,即可动手!”
李默庵道:“按原定作战计划,我们预定于7月15日开始进攻,但现在接到上峰命令,要我们暂缓行动。就请诸位耐心等待,鸭子迟早是我们的。”
83师师长李天霞高声道:“临时改动作战计划,推迟进攻时间,乃是取败之道,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时间乃是第一要件,我们对共军的攻击应该马上实行,迟则生变。”
李默庵道:“天霞兄言之有理,然上峰命令还得执行。现在,你部83师驻防泰兴宣家堡一带,是我三路之中锋,那里原是共匪多年盘踞的地方,与共军争战,你部首当其冲,且你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必是共军关注之所在。在进攻命令未到之前,你一定要谨慎防守,免遭他们算计。”
李天霞道:“司令官放心,有我李天霞在,泰兴不会出问题。”
李默庵道:“那也不能大意,共军惯于偷袭,你要小心他们突然从背后袭击。”
李天霞笑道:“司令官也过谨慎了,我单在宣家堡那里就有两个团的兵力,战斗力甚强,两个团长都不是吃素的。苏中共军兵力充其量不过三万,面对我十几万大军,他们自顾不暇,哪个敢于出手攻击我们?他们要是真的敢来袭击泰兴,那他们就真是大胆不要命了。”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