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培训班
编剧培训班
剧本诊断
剧本诊断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2107
阅读:18
发表:2025/7/14
5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5章:华中七战(下)
汾之河 [山西静乐]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5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红色经典

  李默庵高兴之余不免有些心虚,粟裕真的败了吗?按前方探报,共军并非溃逃,而是有序撤退,是啊,粟裕究竟到了什么地方呢?
  令李默庵想不到的是,此时,粟裕主力正驻扎海安城的附近休整,最近处离海安仅有10余公里,出操上课,开会唱歌,国民党军竟毫无察觉。
  派出侦察人马,四路打探,问老百姓:“有没有共军的大部队?”
  村子里明明驻扎着共军大队人马,老百姓却说:“没有见大队人马,只有几个民兵在村里操练。”
  陈诚对李默庵道:“下一步即可以一路向北扫荡过去了。”
  李默庵思来想去,觉得还是稳妥为妙。他对陈诚道:“还是按照原计划行动,先肃清后北进为妥。海安已为我所占领,苏中将成为我后方,我们应首先令所随各部队分兵驻防,划区清剿,以巩固其占领区,并尽快把南通、如皋和海安连成一片,然后向北进剿。”
  陈诚表示同意。
  李默庵尽管心中担忧,但拿下海安,不仅仅雪了前两战失利之恨,更重要的对上司有了交代,如释重负。于是下令放假三天,祝捷庆功。
  ******
  共军退出海安,官兵士气受到影响。
  作战部主任钟期光、参谋长刘先胜都向粟裕报告说:“我们退出海安,有不少战士心中有气,口出怨言,说我们一路后退,退到什么时候?”
  粟裕笑道:“恐怕是我们的干部心中有气,思想工作做不到家。”
  谭震林道:“我们弃守海安,官兵们很不理解,也极需要再打一个胜仗。”
  粟裕道:“是的,这一仗肯定要打。李默庵谨慎,不敢一下贸然北进,我们正可利用这个时间好好休整一下。李默庵为巩固占领区,下一步必将是从海安分兵东进,先占领李堡、角斜,完成东西封锁线,然后北攻东台。如是,则必然有隙可乘。告诉陶勇王必成他们,随时待机,准备出击。”
  参谋长刘先胜道:“是!”
  粟裕又对刘先胜道:“每个回来的情报都要及时报我知道,特别要留心那些细小的环节。”
  参谋长道:“是!”
  粟裕道:“走,去四中队看看。”
  “四中队”是情报处长朱诚基在1945年10月组建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的时候,负责组建、培训的一支技术侦察队伍,是当时条件下的“高科技”部门,专门负责侦察、破译敌方的电文密码等工作。
  朱诚基见粟裕到来,就和他一起去看望值班室的工作人员。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天气闷热。
  值班室里,听见电报机器嘀嘀嘀一片声响,那些技术侦察人员正光着脊背,只穿短裤,挥汗如雨,埋头工作。有的戴着耳机专注监听,有的正忙着记录什么,见首长进来,不知该如何举措,满脸通红。
  粟裕摆手,让他们坐下。说:“天实在太热了,昼夜值班,确是辛苦。”
  大家道:“比了前线作战的战士,这点辛苦算什么。”
  粟裕说:“不,你们的工作非常重要,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我们能打胜仗,离不了你们。你们及时提供情报,为我们正确判断敌情,下决心指挥作战,歼灭敌人,功不可没。我代表野指和各位领导同志感谢你们,希望大家这几天能更好地坚守岗位,监听敌人最新动向,并及时报告,让我们更多地消灭敌人。”
  情报处长朱诚基道:“最近敌人电台活动频繁,可能又有新的行动。”
  粟裕道:“敌人可能是进行军队部署调动,你们一定尽快破译电报内容,掌握敌人的新的动向。”
  朱诚基道:“一定尽快完成任务!”
  粟裕对刘先胜道:“告诉后勤处,给四中队每人多发一件汗衫。”
  ******
  国军于海安休整三天并祝捷庆功。陈诚对拿下苏北信心十足,对李默庵道:“按照原计划,先行肃清而后北进,在肃清和北进中寻敌主力决战,苏中可一鼓而下。”
  李默庵不敢冒进,对陈诚道:“共匪粟裕部并未向北运动,他们还在苏中一带。我想乘胜向东取李堡、角斜至海口,先封锁东西一线,以巩固我苏中占领区,然后向北齐头并进,东取东台,西攻兴化,则共匪只有向北窜逃一条路,我大军可合而围歼之。”
  陈诚点头曰:“可!”
  于是,8 月6 日,李默庵发出命令:“以新编第7旅留守海安;整编第65师和整编第49师迅即由海安东进,务须占领李堡、角斜到海岸一线。”
  部队接令,当日即由海安向东急进。
  65师打头阵,49师殿后,两路大军一路横扫过去,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于8月7日,他们很顺利便占领了西场、丁家所,8月8日又占领了李堡和角斜直至东海岸。
  ******
  李默庵见进展顺利,甚是欣慰,东西线封锁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向北进剿,便很快调整部署准备北伐。
  8月9日,李默庵下令,调广东军整编第65师西返,经海安到姜堰、泰州、黄桥接替整编第25师的防务。令25师于泰州、黄桥一线待命,准备北伐。
  李默庵要65师奉命西返泰州,刚刚占领的李堡、角斜防务交给殿后的49师。
  65师的主力乃是金亚安率领的105旅。金亚安率105旅在李堡、角斜驻防。
  共军侦察人员很快侦知了国军的动向,并尽快报指挥部。
  粟裕闻报大喜,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心捕捉战机,于运动中给敌以打击。
  粟裕道:“现国民党军于东西一线排开,呈一字长蛇阵势,兵力必定分散,歼敌时机已经到来。我要求各部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随时准备于适当时机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作战部主任钟期光道:“我们战士英勇杀敌之精神诚可嘉许,然装备远不如敌军,一旦打起来,必须速战速决。”
  粟裕道:“是的,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在运动中予敌以重创。为此,我已决定向华东司令部和中央请示,请求他们准许调淮南之第5旅东入苏中协同作战。”
  粟裕发电给中共中央和华中分局,报告:“歼敌良机已到”,同时请求准“淮南的第五旅东调苏中参战,以便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
  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表示“歼敌良机已至,甚好甚慰”,指示:“预备部队或钳制部队如有可调者,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
  粟裕同时命令侦察部队严密监视敌人的每一动向,以捕捉歼敌时机。
  一切就绪,中共华中部队如一只伏于丛林中的饿虎,睁大眼睛静静地盯着猎物,等待时机的到来。
  ******
  8月9日,李默庵接到上峰指令,要将驻守海安城的川军新7旅划归原属东北军的49师指挥。于是,李默庵令新7 旅从海安出发向东归制与驻李堡的65师第105 旅换防,以调65师西返泰州。
  电报电话往来信息,均被共军侦察部队接收到了。
  朱诚基破译了国军的换防指令,急向粟裕报告:“敌65师占我李堡、角斜后,接到西返泰兴命令,其105旅仍滞留李堡、角斜一线等待其后的49师接防。我们从电报中得知,驻海安之新7旅已划归49师指挥,于8月9日,从海安东进,准备与驻李堡、角斜的105旅换防,调回105旅到海安。”
  粟裕大叫道:“甚好,我等的就是这一天,好了,他们如此频繁调动,是我千载难逢之歼敌良机。”即对参谋长刘先胜道:“命令第一师、第六师、第7纵队和淮南5旅及华中军区特务区急速南下包围敌105旅、新7旅。务求隐蔽行动,于10日晚8点钟之前完成包围。包围完成后即发起攻击,务歼其于李堡、角斜一带。”
  中共华中各部队从8月9日晚一齐行动,悄悄然向李堡、角斜一线包抄过来,至8月10晚,共军陶勇的第一师完成了对李堡和角斜之敌的包围。随后,王必成第六师、管文蔚第7纵队进入洋蛮河地区,于大路两边设伏待敌,其余各配合作战部队也于10晚到达指定地点。
  ******
  川军黄伯光新七旅原于海安驻防,接上峰指令将他们划归49师,归制东出到李堡接防。8月10日,黄伯光对副旅长田从云道:“命令已下,刻不容缓,你可先带21团去李堡接防,我收拾一下,随后就到。”
  于是,田从云带21团于10上午启程,东出海安,于黄昏时分到了李堡。李堡105旅旅长金亚安见田从云到来,高兴道:“田兄辛苦,你们总算到了,命令昨日就下了,要我们去海安防务,你们这一来,我们赶在天亮之前便可到达海安。”
  田从云道:“不辛苦,你我很快交接,黄旅长率我新七旅大部还有后头,将随后赶到。”
  两军随即进行交接防务,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忽然听到一阵冲锋号响,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枪声。
  此时正在8月10日晚上8点钟。
  两位旅长顿时惊慌失措,金亚安道:“我们遇到共军的袭击。听声音是正规部队,共军最善于分割包围打突出之敌,你我现在处于东西一线最东端,他们一定是冲着我们来的。”
  田从云道:“战报不是说,我们已经消灭了共军两万余众吗?余部不是下海北窜了吗?这哪来的共军?”
  金亚安道:“战报是战报,不能为依据。好在你我现在是将近两个旅的兵力,我李堡之东有蒋家庄、杨家庄,南有丁家所可互为犄角,只要你们同心协力,他们怕是一下难以破我防线。”
  田从云道:“可发电给司令部,让他们派援兵支援一下。”
  金亚安道:“说的是。”
  遂令发报人员向上司发报求救。不料发报人员报告说:“电台电话刚刚拆除,发不出去。”
  而新7旅21团也是刚刚到达,电台电话还没有架设起来。于是,金亚安推开两手道:“田兄,看来咱们是凶多吉少,你我现在只有同心协力,拼力防守了。”
  田从云道:“也只好如此了,好在我105旅大部已经上路,将很快赶到,我们只要坚持到天明就有办法。”
  但是,不久,即听见激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在不远处传来。原来,共军第1师1团、2团已经将李堡东边的蒋家庄、杨家庄分割包围,3团从李堡东边迂回,突击队走到前沿,发现一个班的守军的流动哨在那儿漫不经心走动。突击队员猛扑过去,将他们包围。一个班的守军全被活捉,然后共军逼其供出口令,令他们带路,共军轻而易举进入守军阵地并很快向纵深发展。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冲了上来。守军组织四次猛烈反扑,均被打退,伤亡惨重,不得不向中心退缩。
  11日拂晓,守军阵地越来越小。金亚安对田从云说:“守是守不住了,咱们得想法突围出去。”
  田从云说:“到处都是共军,我们往哪里跑?”
  话音刚落,就见旅部院子里冲进一队共军士兵,他们大喊:“缴枪不杀!”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乖乖举手做了俘虏。
  国民党军群龙无首,顿时陷入混乱,大部做了俘虏,少数向东边杨家庄、蒋家庄逃跑。
  在蒋家庄、杨家庄驻守的是105旅第3团, 团长刘玉山,经一夜奋力抵抗,渐渐支持不住。天明的时候,见李堡方向少数士兵溃散而来,一问方知旅部已被共军占领,旅长已经被俘,知道大势已去,便趁混乱之机,带一百余人向南逃了出去。
  ******
  却说新7旅大部,在旅长黄伯光率领之下,由海安向李堡进发前去接防。由于电报电话不通,前面发生的战斗,他们竟然一无所知。
  8月11日上午9时,李堡、角斜的战斗已经结束。黄伯光率领他的人马仍大摇大摆地向李堡开进,于中午时分,大队人马进入洋蛮河地段。这里是共军第6师和第7纵队的伏击圈,他们早已于头天夜间就在这里设伏等候了。现在见105旅进入了他们的伏击圈,第7纵队一个团首先抢占立河桥,截断105旅西去退路,第6师两个团从中间突破,余部从前头打来。105旅正行之间,突然遭到迎头一击,一下子乱了套。旅长黄伯光将车停住,下了车,向四周一看,部队已经乱成一窝粥。他大叫:“顶住,顶住!”但是,他的部队已被共军包围分割成数段,混乱已经不可遏止。
  他仰天长叹道:“我们早就应该想到这一点,我们孤军东进,乃是取败之道啊。”
  他对随从及参谋人员道:“我们被共军分割包围了,共军此来,是抱了灭我之决心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你们听我命令,督促我士兵奋力抵抗,坚持到天黑,然后相机突围。”
  但是,未能等到天黑,他的队伍已经基本被打散。共军四处抓俘虏,忙成一片。黄伯光道:“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收拾三百余残兵,急忙于乱中渡过洋蛮河,然后向南逃走了。
  *******
  李堡之战,历时20小时,华中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新7 旅全部和第105 旅旅部及第314 团共8000人,其中俘虏5000人,伤亡3000余人,生俘少将旅长金亚安、少将副旅长田从云。华中野战军伤亡1000人。
  听说抓到了国民党的将军,第一师师长陶勇说:“找来谈谈。”
  来的是少将副旅长田从云。他满头花白头发,一口云南土话,有些拘束。陶勇请他吃饭,他话才多起来。
  陶勇问:“你们怎么一下子把兵力拉得这么散?”
  田从云答:“上面忙着要我们占地方,说是‘巩固收复区’。地方这么大,兵就这么多,一撒开可不就散了。”
  “我们这次过来,难道你们一点也没有察觉?”
  “ 海安打得正热闹,谁知你们到哪里去了。各部向上报,消灭贵军多少多少,算起来总有两三万。上面说,‘苏中共军一败涂地,主力一师、六师下海北逃’,哪知你们就在眼前。”
  “看来,你们的情报不是很准,你看我们像是北逃的样子吗?”
  “情报失灵嘛!我们一过来,老百姓躲得老远,耳不聪,目不明。”田从云叹了口气说:“老百姓躲开倒也罢了,遍地是民兵,分不清哪个是兵,哪个是民,到处打冷枪,到处抓我们的谍报人员、坐探,捉得一干二净,去一个捉一个,去两个捉一双。唉!我们成了睁眼瞎了,哪能不打败仗!”
  陶勇笑了笑道:“你们占李堡也有几天了,怎么这么乱?”
  田从云感慨道:“65师打过李堡走了,交给49师,接着我们7师化归49师,师部就赶快把自己的105旅往海安抽,叫我们四川军到外面来打头阵,调来调去,乱七八糟。”
  ******
  李堡作战胜利,延安发来贺电:“庆祝你们大胜利。“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寒石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编剧
    大黄米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7月几日?(提示:14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小小(农村)
连杀的背后(悬疑推理, 犯罪)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梦忆山河(奇幻, 军事)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同类随机作品

海豚人之死(历史)
夏春虎(主旋律, 家庭, 历史)
赣寰匪事(主旋律, 历史)
如是传(爱情, 历史)
北京东京南京(历史)
最难忘的一顿饭(都市, 家庭,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