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1198
成片时长:每集约66分钟
阅读:9744
发表:2016/8/1
47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双箭传奇》第1-2集
1-2
3-4
…
47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孩他娘从床上拿了一小块白布捂在伤口上,马上白布上渗出来鲜红的血迹,听见她轻声喊了一声:“我的心肝宝贝儿啊!”然后低头靠在儿子的头上,肩背在颤动,她在哭泣。
13上海 薛盐道家餐厅 白 内
上海薛盐道家的餐厅讲究精致,门口四幅刺绣屏风,屋角花架摆着名贵桂树,墙上挂着唐伯虎的字画,紫檀圆桌旁围坐六个客人,穿着绫罗绸缎,颐指气使,皆达官阔人,众人大快朵颐,酒酣耳热,两个丫鬟随时上酒添菜。
餐厅外过来一位少年公子,约摸十三、四岁,穿戴鲜艳,肤色白皙,正欲进门,听到里面说话,于是止步侧听。
餐厅里食客甲,边夹菜边道:“在下听说容鸿招收幼童留洋花旗国已两月有余,至今才寥寥数人报名,每日肄业局前门可罗雀,看来他的留洋计划要破产啰,哈哈。”说着吃下一大口菜。
食客乙边吃边道:“他们也不想想,穷人家舍得孩子去吗?一去十五年,生死不保,谁家不指望男丁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食客丙调侃着:“达官富人呢?诸位应当舍得吧?有妻有妾,家中不缺男孩,将来有留过洋的孩子也榕广啊。”这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下巴上未留胡须。
食客丁,马上以教诲的口气道:“老弟不知,我的孙子甚是聪颖,但我只会让他读书,将来搏个功名,科举入仕,光宗耀祖,此乃士人之道,岂能让他冒生离死别之风险?纵然十五年后归来,也成洋人了,恐怕连我这个爷爷都不认了。”
食客丙,向坐主位的主人抱拳道:“薛大人,请问你会替小儿子报名吗?”
众人都显出嗤笑,感觉这个后生问话太幼稚。
薛大人闻言哈哈大笑:“我先问你,你给你的儿子报名了吗?”
有人知道他的情况,笑着指着食客丙:“他……”
食客丙稍显愧色道:“不瞒薛大人,在下小儿去年得急病去世,想送也没有了。”
薛大人:“哦,实为不幸。不过,如果还在世,我想你也不会送他去留洋。”
食客丙一副惊讶的神情问道:“这是为何?”
薛大人捻动胡须:“方才两位不是已经回答了吗?你要细细体会。”
食客丙连说:“惭愧,惭愧,在下愚钝。”
餐厅门外,那位少年听到这里面带笑容,一副很好玩的姿态,转身匆匆离去。
14上海 肄业局 白 内/外
身着官服的容大人正在厅堂里八仙桌旁挥毫书写什么,随从许书宏进来禀报:“容大人,来了两位报名的。”
容鸿十分惊喜,忙放下笔道:“快请,快请。”说着站起来迎到屋外。
只见从庭院中过来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少年和一位从衣着看显然是仆人,心中不免生出疑问,于是站住脚步,看来人如何说。
只见少年在容鸿面前数步站住,拱手唱了个大诺道:“参见容大人,闻听大人主持幼童留洋肄业事宜,故今特来报名,请予准许。”
容鸿狐疑的从上到下打量着他,再看看旁边那个恭敬垂手的仆人。于是也拱手回礼道:“请问你是给谁报名?是给你自己吗?”
那少年轻轻一笑:“不给我自己难道我还会给别人报名吗?”
容鸿正色道:“我欢迎每一位报名的人,可报名需要家长签约具结,你身旁的人显然不是你的家长,你怎么报名呢?”
“还要家长具结?这个……”少年转了一下眼珠笑了一下:“容大人,能否这样?我先报名你给我登记,随后我父亲就来具结,成吗?”
容鸿略思索了一下问道:“你知道你为什么要去泰西留洋吗?”
少年立刻回答:“你考不倒我,留学回来自己风光了,还可以靠洋人吃饭,可以光宗耀祖,祖坟都会冒青烟……哈哈。”说着肆无忌惮的笑了起来,这边容鸿皱起了眉头,怎么来这么个不着吊的纨绔子弟?
正在此时外面奔进来一个仆人,一叠声的喊:“少爷,少爷,老爷不许你报名,吩咐你立即回府!”来人对五品朝官容鸿只是略微欠身一下。
被称为少爷的少年不耐烦的对来人说:“谁让你来的?我就要报上名了。”
仆人一听,立刻噗通跪在少年腿前,抱着一条腿喊:“少爷,老爷吩咐了,如果让你报了名,就要把你关三月,还要把小的送到牢房里,让小的坐一辈子牢,小的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一岁幼儿,求求你老了,救救小的一家吧。”磕头如捣蒜。
少年听了怔了一会,气得一跺脚:“嗨,是哪个该死的报了信,坏了我的事?小爷回去找他算账!”说着拔腿回身就走,突然想起来什么,回身对容鸿道了声:“打扰,打扰。”然后领着人一溜烟的走了。
容鸿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摇着头叹息了一声,默默的返身回到厅堂,仰脸闭着眼睛靠坐在椅子上。
随从许书宏站在一侧,半晌轻声道:“大人,这两天又有两人毁约撤回报名,两个多月了才召到五名,军机处和曾大人,李大人都在催问,我们该如何回答啊?”
没有回答,只有容鸿的又一声叹息。
又过了一会,容鸿突然坐正,对许书宏:“此地看来不可再留下去,否则死路一条。我想好了,我们到香港去。”
“到香港?”许书宏疑惑的:“到那里能有转机吗?香港现在可是英国的租借地。”
容鸿慢慢的:“香港与广东广西的商业和人际联系都十分密切,两广那里的民风应当比较开化。况且我生在广东香山县,与澳门隔半英里的海峡相望,我从美国留学归来成为朝廷五品官员是有影响的,愿上帝保佑到那里会有转机”
许书宏仍然满心疑惑:“大人,到香港真的有希望吗?”
容鸿无奈的回答:“除此真别无良策,如果去了依然无效,那就是天意。按我意回复,一旦批准,我们即动身赴香港。”
许书宏躬身答道:“遵命。”
(画外音并影像)容鸿到达香港后,带领许书宏等随从,马不停蹄的到广东香山,顺德,南海,新会,番禹等各县贴布告,当众讲解,访问家庭,亲自劝说,去私塾学堂,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传留洋肄业是利己利国的大好事,说明花旗国不是野蛮夷邦,是文明进步的国家……,终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勇于报名了……
15广东香山县 香茗茶馆 白 内
“香茗茶馆”坐落在香山县一条繁华的街道路口,路上行人熙熙攘攘。
茶馆里座无虚席,一张张方桌子旁茶客在议论一个新奇的话题。
茶客甲,一位身着长袍略上岁数的先生端起茶盅喝了一口,声音洪亮地道:“朝廷容大人的招生告示贴满了香山县,我几位亲友已去报名,老兄给孩子报名了吗?”
坐他对面年近半百的老者茶客乙抬起头,又点点头:“去啦,你想想容大人是咱们香山县人,出国留洋八年回来了,朝廷赏了个五品大员,比咱们县太爷还大两级呢,谁不羡慕?”
左手一位中年人,茶客丙端起茶盅还没喝就问:“这一去十五年,你不担心你孙子安危?”
茶客乙捋着胡子笑道:“我儿子他不怕,他说‘朝廷什么都管,家里还少了一张口呢!’再说他有三个儿子,怕什么?”然后伸手从小蝶里拿了一粒花生米。
茶客丁抬起头翻着眼睛问:“孩子他娘放心吗?舍得放孩子出远门?”
茶客乙依然微笑,嚼着花生米:“我们家孩子爹做主,孩他娘舍不得也只有哭的份了。”
旁边桌子的一位中年人茶客戊,听到这边议论,回身说道:“我是新会县的,我们都知道香山县出洋的容大人当上了五品朝官,这可像考上进士一样荣耀啊,为了孩子也为了祖宗荣耀,我给孙子也报了名!”说完一脸的笑容,伸手从碟子里取了瓜子嗑。
店小二过来从肩上拉下条白毛巾,麻利的给桌子擦了两下,再用大铜壶给茶壶续水。
稍远处桌旁一中年茶客己,问道:“不怕到了花旗国受虐待,被扒皮啦?”
茶客甲应声道:“怎么会呢?容大人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容大人说了,不只孩子自己去,同去的还有中文教习、翻译、厨师、裁缝、杂役、监督官员,把孩子们不说当祖宗供起来也差不多了,还不放心吗?”
远处中年茶客庚大声道:“如此说来,我回去也可带着孙子去报名。”
茶客乙又说话了:“听说此批共三十个名额,到香港没多少天已经报名二十个,上海五个,已经快满啦。”
茶客庚:“是吗?那我得赶快回去办这件事,走了,告辞。” 说着起身拿起褡裢往肩上一背道:“小二,茶钱放桌上了。” 看到他将一枚铜钱重重的扣在桌子上,起身就走了出去。
众人看着他,几位都面露笑容道:“此人真是急脾气。” “他是说风就是雨啊。”
另一位道:“他着急就对了,去晚了可能就真没名额了。”
16 南海县十二甫詹天佑家书房 白 外/内 (1871年)
天佑正与几个小朋友踢毽子, 敏捷、矫健,得到喝彩。突然听到二姐在喊自己:“天佑,回家,谭伯伯来了。”
他立刻停下来与同伴道:“姐姐叫我,我回家了,你们玩吧。”说着跑向姐姐。
二姐虽然大天佑三岁,个头却与天佑相仿。天佑在姐姐身旁走着却没有说话,二姐忍不住侧头道:“你怎么不问问有什么事?”
天佑还直视前方稍微笑了一点道:“问什么?回家不就知道了吗?”
二姐却忍不住笑了:“你啊,真是……”没有说下去却接口道:“谭伯伯最喜欢你了。”
这次天佑回答了,仅是一个字:“嗯。”
进到书房,爹和谭伯伯坐在书旁,似乎还在说茶叶生意的事情。天佑叫了父亲和谭伯伯并鞠躬行礼。
谭伯邨喜爱的对天佑说:“谭伯伯可是给你带来了个特别的好消息。”
天佑却并没有露出十分惊喜的表情,只是平静的微笑:“侄儿十分感谢伯伯。”
谭伯邨却毫不在意道:“好,沉得住气。”转回头向着詹兴洪说:“詹兄,你看天佑就无一般小儿那种喜形于色。”
詹兴洪微笑道:“谭兄过于宠爱天佑了,哈哈。”
谭伯邨继续对天佑说:“你不是辍学了吗?如今朝廷在香港设机构招十二到十四岁幼童官派到花旗国留洋呢,现在香港附近香山、新会、顺德各县已经有不少人去报名,我家没有男孩,你天资聪颖,正应当去报名留洋啊,你就又有机会上学了,你愿意吗?”
天佑听到这个从未听闻过的消息确实十分惊讶,不由得露出了欣喜的神情,但马上又转于平静,他再次躬身行礼道:“谢谢伯伯厚爱,侄儿的事情须父母做主,孩儿听从父母之命。”
谭伯邨转回头对詹兴洪:“看看,孝子吧?可否请嫂夫人过来一起商量啊?”
詹兴洪点头,对天佑姐弟道:“去请你们母亲过来,你们就先玩耍吧。”
天佑的母亲陈娇是广东人,高额头,椭圆脸,一双眼睛象桂圆一样,虽三十九岁了,却显得比较年轻。腰上围着一个围裙,显然是刚从厨房出来,当她走进来的时候,谭伯邨站起来笑道:“嫂夫人好!”
陈娇笑容可掬地伸手示意道:“谭伯伯好,请坐,请坐!”然后自己也坐在不远处的一张椅子上。
门外,天佑姐弟四人都站在那,侧耳听着里面的说话,大姐琼仙前面站着七岁的弟弟天佐。
屋里谭伯邨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后对詹兴洪夫妇说:“兴洪兄弟,嫂夫人,朝廷特别派了一位五品大员到香港主持招生之事,布告在各县到处贴着,选送十二至十四岁幼童出洋到花旗国学习西文和技艺,时间十五年,往返费用和在外生活、学习、包括穿着一切费用全部由官家包下,回来朝廷给功名派遣重用。二位想想,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我家无男孩,若有我早就给他报名了。可我想你家天佑不是正合适吗?前不久辍了学,现在机会多好啊?等学成归来,就是官家的人了,可给你们詹家光宗耀祖,即使不想当官,也可以到商行里和洋人打交道,或者当个通译,起码有个不错的饭碗吧?我看天佑聪颖沉稳,将来必定成材,不说栋梁,起码撑起你们家这块天还是没问题的,不知二位意下如何?”说完看看詹兴洪夫妇,他们都认真的听着,但丝毫没有高兴或同意的表情。
兴洪看了看妻子,陈娇也看了看阿福爹,还是兴洪先清了清嗓子道:“谭兄大老远的来告知消息,一片诚心实意,兄弟万分感谢!照说能不遵命吗?况且天佑确实是不得已辍学,我也盼望他还能有学习机会。不过,这一去十五年,漂洋过海,异国他邦,真是不放心啊!”
谭伯邨马上接着道:“詹兄不必多虑,朝廷早已考虑周全,此去有四品大员做正监督,现在香港的五品大员容大人是副监督,还有汉文教习、翻译、厨师、裁缝、杂役等一应俱全,幼童的生活全有人照料,大可放心呢。不过朝廷的布告也说明了,学生家长要亲笔出具甘结文书,十五年中万一有灾有病,生死自负,朝廷这确实也是迫不得已啊。”
书房外面四姐妹听得一个个十分紧张,二姐贴着天佑的耳朵悄声说:“啊呀,还得立生死文书?不过朝廷到是考虑得十分周全!”天佑点点头没说话。大姐说:“先别说,听着。”大家都静了下来。
书房里只见陈娇略蹙眉头问道:“谭伯伯,还得立生死文书?那不是送走了孩子就像孩子送给了朝廷一样?十五年太长了!十五年谁也难保不出一点意外啊。我们家天佑就是我们家的心头肉,将来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可舍不得让天佑去。”
屋外,天佐听懂了,对哥哥:“哥,娘不让你去。”
大姐插话道:“是啊,我也舍不得弟弟去啊!”
二姐也道:“我也是。”
天佐又问:“哥哥,那你还去吗?”
天佑也轻声说:“如果爹娘让我去我就去。”
天佐又小声嚷嚷:“那我也不让哥哥去,哥哥走了没人和我玩了。”
书房里,谭先生见詹兴洪夫妇都不赞成送天佑报名,也有些丧气,低头沉思看怎么才能说服他们。忽然抬头道:“詹兄、嫂夫人,虽有些许风险,可朝廷如此重视哪里就会出事呢?第一批派出三十名,以后每年还要派一批,分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兄嫂要想着天佑会安全的学成归来,那时是多么风光,一定会当上朝廷命官了。”
兴洪还是有顾虑,找理由不想让天佑出去:“谭兄苦口婆心我们都心领了,可是这一出去实在时间太长了,太远了,听说坐火轮船还得一年才能到。这辈子不就生离死别了吗?再说学会红毛话,学点技艺又能怎样?谁又能瞧得起?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怎么也能找到谋生的事做。”
陈娇也心疼的道:“这外头说得吓死人了,说到了花旗国,会把孩子周身的皮扒下来,贴上猴子皮,然后当猴子杂耍卖艺,如此我们的天佑还能活吗?不得遭罪死了?……”说着陈娇已经担忧的难以继续说下去了。
外面的孩子听了吓得紧紧依偎在一起,二姐轻轻喃喃的说:“这可不能去,这可不能去。”
天佐也摇着哥哥的胳臂:“哥哥,把你变成猴子,你可别去了。”
天佑怀疑的问:“会有这种事吗?”
谭伯邨听了一脸的无奈:“詹兄嫂,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呢?他们都是大清国官派留学生,谁胆敢这么做?花旗国政府也不会答应,不要说我们有四品、五品大官在那里当监督,这纯粹是无事生非,杞人忧天啊。风险是要担一点的,因为毕竟十五年回不了家,但是冒这个险值啊,你们想想,将来生活好,风光,出人头地不也是他们吗?家庭不也跟着沾光吗?就像我们经商,也常常要冒险投资,不冒险怎么会有成功后的利益?”
谭先生停了停,看了看詹氏夫妇,看见他们还是愁眉苦脸,陈娇已经在暗暗垂泪,真不知再如何劝解,忽地又想起一句话,连忙道:“听你们说过,天佑的祖父曾经何等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修桥铺路,建学堂,慷慨资助落难之人,立文社,修会馆,挥金不惜,广受乡邻官府重视好评。可你们想过没有,先祖能如此是因他有雄厚资金,家财万贯。你们也是忠厚之家,天佑将来要想传承祖父家风,没有能力,谈何容易?而如今留洋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啊。否则,说句不好听的,将来还让他继承詹兄,去卖菜,代书刻章吗?……”
此番话说得詹兴洪低下头来,陈娇依然低头不时用手绢擦泪。
门外,天佑姐弟们互相看着,二姐问天佑:“你还想去吗?”
天佑冷静的说:“能去最好。”
大姐心疼的说:“可是爹娘和我们都不放心你去啊……”
书房里,兴洪见一时意见不合,难以决断,又不便拂了谭兄一片好意,于是对谭伯邨道:“谭兄,今日已晚,该吃饭了,在小弟处暂住一宿,明日再来议论如何?”
陈娇也连忙擦擦眼角,道:“是的,谭伯伯辛苦了,一定在此吃饭歇息,我接着去做饭。”说着走了出去。
门外的孩子们,除了大姐,其余三个一下子涌了进来,欢呼:“谭伯伯不要走,在家吃饭……”有拉胳臂的,天佐扑在他的长袍马褂上,到是天佑规矩的站立在面前。谭伯邨被孩子们的热情感染笑逐颜开,连道:“好,好,不走不走。”
17 詹天佑家卧室 夜 内
晚间,兴洪夫妇卧室,煤油灯下陈娇就着灯缝补衣服,衣服上密密整齐的针脚显示着主妇的勤劳能干。兴洪坐在桌旁刻一方石质图章,刀刻石料的声音划破静夜格外清晰。
兴洪头也没抬,刻着印章并随时吹掉刻下的石粉:“真难为谭兄,费时耗钱的跑来劝说送天佑去留洋,他还说如果我们同意,他愿意带天佑去香港报名考试。”
陈娇的手捏着针在灵活的缝纫着,突然停下来叹了口气看着天佑爹:“谭伯伯是好人啊,可一去十五年,去的又是洋人的地方,水土风俗都不服,万一有个天灾人祸怎么办?我是真不放心!”说着又飞针引线。
兴洪停住手,看着妻子:“可是家里这么多年你也清楚,从英国人两次入侵,到太平军和朝廷的十余年战乱,广州的洋行和官商直接买办经营,从父亲开始,茶叶经营开始衰败,甚至不得不停业,我只好靠卖菜代书刻字养活六口之家,天佑不得不辍学,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样?真难以预料啊。天佑在家里,真是说不上会有前途。”越说越凄惨,不由得深深一口叹息。
陈娇也跟着叹息,针线没有停:“咳……是啊,你有什么打算?难道你……”疑问的看着天佑爹,随手将针在头发上划了几划。
兴洪无奈的一边恢复了刻字,一边低头道:“天佑是我们的大儿子,下面只有一个弟弟,我也不放心我也担心啊,可是不让他去,我们家将会有什么日子?真的让他种菜卖菜,代书刻字一辈子?我看他还算聪颖,也还踏实,我看真不如让他出去闯一闯,那就看他的命了,命大,运气好,也许真的能有出息,运气不好,只能听天由命,只能说是他的命不好,你说呢?”说着抬头看着妻子。
半晌陈娇没吱声,然后才幽幽地道:“咳……你说的也在理,可我一想儿子才十岁,就要一个人漂洋过海到那险恶的地方,我怎么舍得?我的心就难受……”说着又止不住落泪,抬起手擦拭眼睛,然后还是做活。
13上海 薛盐道家餐厅 白 内
上海薛盐道家的餐厅讲究精致,门口四幅刺绣屏风,屋角花架摆着名贵桂树,墙上挂着唐伯虎的字画,紫檀圆桌旁围坐六个客人,穿着绫罗绸缎,颐指气使,皆达官阔人,众人大快朵颐,酒酣耳热,两个丫鬟随时上酒添菜。
餐厅外过来一位少年公子,约摸十三、四岁,穿戴鲜艳,肤色白皙,正欲进门,听到里面说话,于是止步侧听。
餐厅里食客甲,边夹菜边道:“在下听说容鸿招收幼童留洋花旗国已两月有余,至今才寥寥数人报名,每日肄业局前门可罗雀,看来他的留洋计划要破产啰,哈哈。”说着吃下一大口菜。
食客乙边吃边道:“他们也不想想,穷人家舍得孩子去吗?一去十五年,生死不保,谁家不指望男丁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食客丙调侃着:“达官富人呢?诸位应当舍得吧?有妻有妾,家中不缺男孩,将来有留过洋的孩子也榕广啊。”这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下巴上未留胡须。
食客丁,马上以教诲的口气道:“老弟不知,我的孙子甚是聪颖,但我只会让他读书,将来搏个功名,科举入仕,光宗耀祖,此乃士人之道,岂能让他冒生离死别之风险?纵然十五年后归来,也成洋人了,恐怕连我这个爷爷都不认了。”
食客丙,向坐主位的主人抱拳道:“薛大人,请问你会替小儿子报名吗?”
众人都显出嗤笑,感觉这个后生问话太幼稚。
薛大人闻言哈哈大笑:“我先问你,你给你的儿子报名了吗?”
有人知道他的情况,笑着指着食客丙:“他……”
食客丙稍显愧色道:“不瞒薛大人,在下小儿去年得急病去世,想送也没有了。”
薛大人:“哦,实为不幸。不过,如果还在世,我想你也不会送他去留洋。”
食客丙一副惊讶的神情问道:“这是为何?”
薛大人捻动胡须:“方才两位不是已经回答了吗?你要细细体会。”
食客丙连说:“惭愧,惭愧,在下愚钝。”
餐厅门外,那位少年听到这里面带笑容,一副很好玩的姿态,转身匆匆离去。
14上海 肄业局 白 内/外
身着官服的容大人正在厅堂里八仙桌旁挥毫书写什么,随从许书宏进来禀报:“容大人,来了两位报名的。”
容鸿十分惊喜,忙放下笔道:“快请,快请。”说着站起来迎到屋外。
只见从庭院中过来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少年和一位从衣着看显然是仆人,心中不免生出疑问,于是站住脚步,看来人如何说。
只见少年在容鸿面前数步站住,拱手唱了个大诺道:“参见容大人,闻听大人主持幼童留洋肄业事宜,故今特来报名,请予准许。”
容鸿狐疑的从上到下打量着他,再看看旁边那个恭敬垂手的仆人。于是也拱手回礼道:“请问你是给谁报名?是给你自己吗?”
那少年轻轻一笑:“不给我自己难道我还会给别人报名吗?”
容鸿正色道:“我欢迎每一位报名的人,可报名需要家长签约具结,你身旁的人显然不是你的家长,你怎么报名呢?”
“还要家长具结?这个……”少年转了一下眼珠笑了一下:“容大人,能否这样?我先报名你给我登记,随后我父亲就来具结,成吗?”
容鸿略思索了一下问道:“你知道你为什么要去泰西留洋吗?”
少年立刻回答:“你考不倒我,留学回来自己风光了,还可以靠洋人吃饭,可以光宗耀祖,祖坟都会冒青烟……哈哈。”说着肆无忌惮的笑了起来,这边容鸿皱起了眉头,怎么来这么个不着吊的纨绔子弟?
正在此时外面奔进来一个仆人,一叠声的喊:“少爷,少爷,老爷不许你报名,吩咐你立即回府!”来人对五品朝官容鸿只是略微欠身一下。
被称为少爷的少年不耐烦的对来人说:“谁让你来的?我就要报上名了。”
仆人一听,立刻噗通跪在少年腿前,抱着一条腿喊:“少爷,老爷吩咐了,如果让你报了名,就要把你关三月,还要把小的送到牢房里,让小的坐一辈子牢,小的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一岁幼儿,求求你老了,救救小的一家吧。”磕头如捣蒜。
少年听了怔了一会,气得一跺脚:“嗨,是哪个该死的报了信,坏了我的事?小爷回去找他算账!”说着拔腿回身就走,突然想起来什么,回身对容鸿道了声:“打扰,打扰。”然后领着人一溜烟的走了。
容鸿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摇着头叹息了一声,默默的返身回到厅堂,仰脸闭着眼睛靠坐在椅子上。
随从许书宏站在一侧,半晌轻声道:“大人,这两天又有两人毁约撤回报名,两个多月了才召到五名,军机处和曾大人,李大人都在催问,我们该如何回答啊?”
没有回答,只有容鸿的又一声叹息。
又过了一会,容鸿突然坐正,对许书宏:“此地看来不可再留下去,否则死路一条。我想好了,我们到香港去。”
“到香港?”许书宏疑惑的:“到那里能有转机吗?香港现在可是英国的租借地。”
容鸿慢慢的:“香港与广东广西的商业和人际联系都十分密切,两广那里的民风应当比较开化。况且我生在广东香山县,与澳门隔半英里的海峡相望,我从美国留学归来成为朝廷五品官员是有影响的,愿上帝保佑到那里会有转机”
许书宏仍然满心疑惑:“大人,到香港真的有希望吗?”
容鸿无奈的回答:“除此真别无良策,如果去了依然无效,那就是天意。按我意回复,一旦批准,我们即动身赴香港。”
许书宏躬身答道:“遵命。”
(画外音并影像)容鸿到达香港后,带领许书宏等随从,马不停蹄的到广东香山,顺德,南海,新会,番禹等各县贴布告,当众讲解,访问家庭,亲自劝说,去私塾学堂,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传留洋肄业是利己利国的大好事,说明花旗国不是野蛮夷邦,是文明进步的国家……,终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勇于报名了……
15广东香山县 香茗茶馆 白 内
“香茗茶馆”坐落在香山县一条繁华的街道路口,路上行人熙熙攘攘。
茶馆里座无虚席,一张张方桌子旁茶客在议论一个新奇的话题。
茶客甲,一位身着长袍略上岁数的先生端起茶盅喝了一口,声音洪亮地道:“朝廷容大人的招生告示贴满了香山县,我几位亲友已去报名,老兄给孩子报名了吗?”
坐他对面年近半百的老者茶客乙抬起头,又点点头:“去啦,你想想容大人是咱们香山县人,出国留洋八年回来了,朝廷赏了个五品大员,比咱们县太爷还大两级呢,谁不羡慕?”
左手一位中年人,茶客丙端起茶盅还没喝就问:“这一去十五年,你不担心你孙子安危?”
茶客乙捋着胡子笑道:“我儿子他不怕,他说‘朝廷什么都管,家里还少了一张口呢!’再说他有三个儿子,怕什么?”然后伸手从小蝶里拿了一粒花生米。
茶客丁抬起头翻着眼睛问:“孩子他娘放心吗?舍得放孩子出远门?”
茶客乙依然微笑,嚼着花生米:“我们家孩子爹做主,孩他娘舍不得也只有哭的份了。”
旁边桌子的一位中年人茶客戊,听到这边议论,回身说道:“我是新会县的,我们都知道香山县出洋的容大人当上了五品朝官,这可像考上进士一样荣耀啊,为了孩子也为了祖宗荣耀,我给孙子也报了名!”说完一脸的笑容,伸手从碟子里取了瓜子嗑。
店小二过来从肩上拉下条白毛巾,麻利的给桌子擦了两下,再用大铜壶给茶壶续水。
稍远处桌旁一中年茶客己,问道:“不怕到了花旗国受虐待,被扒皮啦?”
茶客甲应声道:“怎么会呢?容大人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容大人说了,不只孩子自己去,同去的还有中文教习、翻译、厨师、裁缝、杂役、监督官员,把孩子们不说当祖宗供起来也差不多了,还不放心吗?”
远处中年茶客庚大声道:“如此说来,我回去也可带着孙子去报名。”
茶客乙又说话了:“听说此批共三十个名额,到香港没多少天已经报名二十个,上海五个,已经快满啦。”
茶客庚:“是吗?那我得赶快回去办这件事,走了,告辞。” 说着起身拿起褡裢往肩上一背道:“小二,茶钱放桌上了。” 看到他将一枚铜钱重重的扣在桌子上,起身就走了出去。
众人看着他,几位都面露笑容道:“此人真是急脾气。” “他是说风就是雨啊。”
另一位道:“他着急就对了,去晚了可能就真没名额了。”
16 南海县十二甫詹天佑家书房 白 外/内 (1871年)
天佑正与几个小朋友踢毽子, 敏捷、矫健,得到喝彩。突然听到二姐在喊自己:“天佑,回家,谭伯伯来了。”
他立刻停下来与同伴道:“姐姐叫我,我回家了,你们玩吧。”说着跑向姐姐。
二姐虽然大天佑三岁,个头却与天佑相仿。天佑在姐姐身旁走着却没有说话,二姐忍不住侧头道:“你怎么不问问有什么事?”
天佑还直视前方稍微笑了一点道:“问什么?回家不就知道了吗?”
二姐却忍不住笑了:“你啊,真是……”没有说下去却接口道:“谭伯伯最喜欢你了。”
这次天佑回答了,仅是一个字:“嗯。”
进到书房,爹和谭伯伯坐在书旁,似乎还在说茶叶生意的事情。天佑叫了父亲和谭伯伯并鞠躬行礼。
谭伯邨喜爱的对天佑说:“谭伯伯可是给你带来了个特别的好消息。”
天佑却并没有露出十分惊喜的表情,只是平静的微笑:“侄儿十分感谢伯伯。”
谭伯邨却毫不在意道:“好,沉得住气。”转回头向着詹兴洪说:“詹兄,你看天佑就无一般小儿那种喜形于色。”
詹兴洪微笑道:“谭兄过于宠爱天佑了,哈哈。”
谭伯邨继续对天佑说:“你不是辍学了吗?如今朝廷在香港设机构招十二到十四岁幼童官派到花旗国留洋呢,现在香港附近香山、新会、顺德各县已经有不少人去报名,我家没有男孩,你天资聪颖,正应当去报名留洋啊,你就又有机会上学了,你愿意吗?”
天佑听到这个从未听闻过的消息确实十分惊讶,不由得露出了欣喜的神情,但马上又转于平静,他再次躬身行礼道:“谢谢伯伯厚爱,侄儿的事情须父母做主,孩儿听从父母之命。”
谭伯邨转回头对詹兴洪:“看看,孝子吧?可否请嫂夫人过来一起商量啊?”
詹兴洪点头,对天佑姐弟道:“去请你们母亲过来,你们就先玩耍吧。”
天佑的母亲陈娇是广东人,高额头,椭圆脸,一双眼睛象桂圆一样,虽三十九岁了,却显得比较年轻。腰上围着一个围裙,显然是刚从厨房出来,当她走进来的时候,谭伯邨站起来笑道:“嫂夫人好!”
陈娇笑容可掬地伸手示意道:“谭伯伯好,请坐,请坐!”然后自己也坐在不远处的一张椅子上。
门外,天佑姐弟四人都站在那,侧耳听着里面的说话,大姐琼仙前面站着七岁的弟弟天佐。
屋里谭伯邨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后对詹兴洪夫妇说:“兴洪兄弟,嫂夫人,朝廷特别派了一位五品大员到香港主持招生之事,布告在各县到处贴着,选送十二至十四岁幼童出洋到花旗国学习西文和技艺,时间十五年,往返费用和在外生活、学习、包括穿着一切费用全部由官家包下,回来朝廷给功名派遣重用。二位想想,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我家无男孩,若有我早就给他报名了。可我想你家天佑不是正合适吗?前不久辍了学,现在机会多好啊?等学成归来,就是官家的人了,可给你们詹家光宗耀祖,即使不想当官,也可以到商行里和洋人打交道,或者当个通译,起码有个不错的饭碗吧?我看天佑聪颖沉稳,将来必定成材,不说栋梁,起码撑起你们家这块天还是没问题的,不知二位意下如何?”说完看看詹兴洪夫妇,他们都认真的听着,但丝毫没有高兴或同意的表情。
兴洪看了看妻子,陈娇也看了看阿福爹,还是兴洪先清了清嗓子道:“谭兄大老远的来告知消息,一片诚心实意,兄弟万分感谢!照说能不遵命吗?况且天佑确实是不得已辍学,我也盼望他还能有学习机会。不过,这一去十五年,漂洋过海,异国他邦,真是不放心啊!”
谭伯邨马上接着道:“詹兄不必多虑,朝廷早已考虑周全,此去有四品大员做正监督,现在香港的五品大员容大人是副监督,还有汉文教习、翻译、厨师、裁缝、杂役等一应俱全,幼童的生活全有人照料,大可放心呢。不过朝廷的布告也说明了,学生家长要亲笔出具甘结文书,十五年中万一有灾有病,生死自负,朝廷这确实也是迫不得已啊。”
书房外面四姐妹听得一个个十分紧张,二姐贴着天佑的耳朵悄声说:“啊呀,还得立生死文书?不过朝廷到是考虑得十分周全!”天佑点点头没说话。大姐说:“先别说,听着。”大家都静了下来。
书房里只见陈娇略蹙眉头问道:“谭伯伯,还得立生死文书?那不是送走了孩子就像孩子送给了朝廷一样?十五年太长了!十五年谁也难保不出一点意外啊。我们家天佑就是我们家的心头肉,将来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可舍不得让天佑去。”
屋外,天佐听懂了,对哥哥:“哥,娘不让你去。”
大姐插话道:“是啊,我也舍不得弟弟去啊!”
二姐也道:“我也是。”
天佐又问:“哥哥,那你还去吗?”
天佑也轻声说:“如果爹娘让我去我就去。”
天佐又小声嚷嚷:“那我也不让哥哥去,哥哥走了没人和我玩了。”
书房里,谭先生见詹兴洪夫妇都不赞成送天佑报名,也有些丧气,低头沉思看怎么才能说服他们。忽然抬头道:“詹兄、嫂夫人,虽有些许风险,可朝廷如此重视哪里就会出事呢?第一批派出三十名,以后每年还要派一批,分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兄嫂要想着天佑会安全的学成归来,那时是多么风光,一定会当上朝廷命官了。”
兴洪还是有顾虑,找理由不想让天佑出去:“谭兄苦口婆心我们都心领了,可是这一出去实在时间太长了,太远了,听说坐火轮船还得一年才能到。这辈子不就生离死别了吗?再说学会红毛话,学点技艺又能怎样?谁又能瞧得起?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怎么也能找到谋生的事做。”
陈娇也心疼的道:“这外头说得吓死人了,说到了花旗国,会把孩子周身的皮扒下来,贴上猴子皮,然后当猴子杂耍卖艺,如此我们的天佑还能活吗?不得遭罪死了?……”说着陈娇已经担忧的难以继续说下去了。
外面的孩子听了吓得紧紧依偎在一起,二姐轻轻喃喃的说:“这可不能去,这可不能去。”
天佐也摇着哥哥的胳臂:“哥哥,把你变成猴子,你可别去了。”
天佑怀疑的问:“会有这种事吗?”
谭伯邨听了一脸的无奈:“詹兄嫂,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呢?他们都是大清国官派留学生,谁胆敢这么做?花旗国政府也不会答应,不要说我们有四品、五品大官在那里当监督,这纯粹是无事生非,杞人忧天啊。风险是要担一点的,因为毕竟十五年回不了家,但是冒这个险值啊,你们想想,将来生活好,风光,出人头地不也是他们吗?家庭不也跟着沾光吗?就像我们经商,也常常要冒险投资,不冒险怎么会有成功后的利益?”
谭先生停了停,看了看詹氏夫妇,看见他们还是愁眉苦脸,陈娇已经在暗暗垂泪,真不知再如何劝解,忽地又想起一句话,连忙道:“听你们说过,天佑的祖父曾经何等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修桥铺路,建学堂,慷慨资助落难之人,立文社,修会馆,挥金不惜,广受乡邻官府重视好评。可你们想过没有,先祖能如此是因他有雄厚资金,家财万贯。你们也是忠厚之家,天佑将来要想传承祖父家风,没有能力,谈何容易?而如今留洋就是一条康庄大道啊。否则,说句不好听的,将来还让他继承詹兄,去卖菜,代书刻章吗?……”
此番话说得詹兴洪低下头来,陈娇依然低头不时用手绢擦泪。
门外,天佑姐弟们互相看着,二姐问天佑:“你还想去吗?”
天佑冷静的说:“能去最好。”
大姐心疼的说:“可是爹娘和我们都不放心你去啊……”
书房里,兴洪见一时意见不合,难以决断,又不便拂了谭兄一片好意,于是对谭伯邨道:“谭兄,今日已晚,该吃饭了,在小弟处暂住一宿,明日再来议论如何?”
陈娇也连忙擦擦眼角,道:“是的,谭伯伯辛苦了,一定在此吃饭歇息,我接着去做饭。”说着走了出去。
门外的孩子们,除了大姐,其余三个一下子涌了进来,欢呼:“谭伯伯不要走,在家吃饭……”有拉胳臂的,天佐扑在他的长袍马褂上,到是天佑规矩的站立在面前。谭伯邨被孩子们的热情感染笑逐颜开,连道:“好,好,不走不走。”
17 詹天佑家卧室 夜 内
晚间,兴洪夫妇卧室,煤油灯下陈娇就着灯缝补衣服,衣服上密密整齐的针脚显示着主妇的勤劳能干。兴洪坐在桌旁刻一方石质图章,刀刻石料的声音划破静夜格外清晰。
兴洪头也没抬,刻着印章并随时吹掉刻下的石粉:“真难为谭兄,费时耗钱的跑来劝说送天佑去留洋,他还说如果我们同意,他愿意带天佑去香港报名考试。”
陈娇的手捏着针在灵活的缝纫着,突然停下来叹了口气看着天佑爹:“谭伯伯是好人啊,可一去十五年,去的又是洋人的地方,水土风俗都不服,万一有个天灾人祸怎么办?我是真不放心!”说着又飞针引线。
兴洪停住手,看着妻子:“可是家里这么多年你也清楚,从英国人两次入侵,到太平军和朝廷的十余年战乱,广州的洋行和官商直接买办经营,从父亲开始,茶叶经营开始衰败,甚至不得不停业,我只好靠卖菜代书刻字养活六口之家,天佑不得不辍学,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样?真难以预料啊。天佑在家里,真是说不上会有前途。”越说越凄惨,不由得深深一口叹息。
陈娇也跟着叹息,针线没有停:“咳……是啊,你有什么打算?难道你……”疑问的看着天佑爹,随手将针在头发上划了几划。
兴洪无奈的一边恢复了刻字,一边低头道:“天佑是我们的大儿子,下面只有一个弟弟,我也不放心我也担心啊,可是不让他去,我们家将会有什么日子?真的让他种菜卖菜,代书刻字一辈子?我看他还算聪颖,也还踏实,我看真不如让他出去闯一闯,那就看他的命了,命大,运气好,也许真的能有出息,运气不好,只能听天由命,只能说是他的命不好,你说呢?”说着抬头看着妻子。
半晌陈娇没吱声,然后才幽幽地道:“咳……你说的也在理,可我一想儿子才十岁,就要一个人漂洋过海到那险恶的地方,我怎么舍得?我的心就难受……”说着又止不住落泪,抬起手擦拭眼睛,然后还是做活。
到头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