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440
阅读:30
发表:2025/8/25
5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38章:血色孟良崮(3)
1
…
37
38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五
但是,此时的张灵甫还沉浸在拿下华野司令部坦埠的美好梦境里。
13日下午,74师占领了马山、大箭一线,遭到华野第9 纵队和4纵的顽强抗击。
张灵甫以为这是共军失败前的拼死抵抗,而许世友、陶勇接到的命令是不作无谓抵抗。所以,张灵甫74师更加向前推进,前锋陈嘘云57旅直进红山一带,与坦埠遥遥相望。随即命令各部连夜做好继续进攻准备,誓于14日一举攻占坦埠,活捉陈毅、粟裕。
******
华野的强大动作引起了南京统帅部的注意。
14日上午,汤恩伯再次询问张灵甫所在位置,当他知道张灵甫还是向北进攻时,急令张灵甫不可冒进,要74师稍向后撤,与左右翼摆齐之后再行出击。
14日上午9时张灵甫报告汤恩伯:“天马山附近之匪向东窜扰,黄斗顶山东侧匪后续部队向东南行动。”
此时,张灵甫察觉了华野的动向。
汤恩伯指示张灵甫向后撤与整25师会合。
1个小时后,张灵甫报告汤恩伯:“拟移转师主力于孟良崮附近,已开始运动。”“我师正越汶河南移,其先头部队已驱逐石旺崖、冯家庄之匪,令其以一部控制孟良崮高地,主力到达后,占领垛庄及其附近要点,继续向西夹击,与整二十五师取得联系。”
张灵甫可能意识到了冒进的危险,决定向后撤了。
与汤恩伯刚通完电话,侦察部队报告:华野部队已攻占天马山、磊石山等要点,并正向垛庄、万泉山进攻。
张灵甫这才如梦初醒:华野这是要对自己下手了。
他心中掠过一丝恐惧,急令第74师放弃北进,立即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派出
运输团一千余人赶赴垛庄增强防务,运输团赶到垛庄,发现垛庄已在一个小时之前被的华野部队占领。
74师放弃好不容易打下的前沿阵地紧急南撤,于当晚撤至孟良崮、芦山地区。
张灵甫迭电有关方面,请求督促前进,协同进攻,但都无济于事。
到这个时候,张灵甫才发现,他的四周全是华野部队:74师被包围了。
******
整编74师回撤到孟良崮地区,共军从四面汹涌而来。
参谋长魏振钺对张灵甫道:“师座,我军被包围了,四面都是共军,他们是想吃掉我们,应想办法尽快南撤。”
但是,张灵甫太过自信,他狂傲道:“别慌,想一口吃掉74师,我看他们未必敢想!至于下一步行动,听听总部意见。”
******
整编第74师被围的消息报到南京,蒋介石、陈诚、顾祝同都吃惊不小。
但陈诚认为,与共军决战的良机来了。
他对蒋介石道:“74师若能占据有利地形,控制制高点,坚守待援,我们可调动左右数十个整编师乘势合围,可造成与华东共军主力决战之机会。”
顾祝同、汤恩伯,也都认为:“该师装备精良,兵员满额,战斗力强,并且占据了有利地形,周围有3个兵团的大军云集,正是与华野主力决战的好机会。”
蒋介石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绝好的态势,便命令整编七十四师坚守阵地,吸引华野共军主力,命令位于新泰的胡琏整编十一师、位于蒙阴的整编六十五师、位于桃墟的黄百韬整编二十五师、位于青驼寺的李天霞整编八十三师、位于河阳的桂系第七军和整编四十八师,共十个整编师,分别从西北、西、南、东四个方向上火速向整编七十四师靠拢。
******
陈诚来电告知张灵甫:“我已下达最严厉命令,外线十个师部队增援你们,内外夹击,中心开花,以尽歼顽敌!”
蒋介石也来电说:“抓住共军主力,实为难得之良机,此为党国尽力之时,务必要奏奇功于一役。”
汤恩伯也说:“贵师为全区之枢纽,只要贵军站稳,则可收极大之战果。”
此时已成为瓮中之鳖的张灵甫也是这样想:以整编七十四师的实力,只要把陈粟牢牢吸在孟良崮地区,友军乘势合回来,四面合围,中心开花,乃是消灭山东共匪的绝佳时机。他对副师长蔡仁杰道:“我们兵力集中,建制完整,共军想吃掉我,没那么容易,我们只要把共军吸引在周围,我国军大部四面夹击,两下一挤,共军就完了。”
于是,张灵甫命令部队很快占领孟良崮、芦山及周围各据点,要在孟良崮坚守,以便中心开花,围歼陈、粟野战军。
十四日午后,74师调整部署, 陈传钓51旅部署于焦家峪、石旺庄、冯家庄、连埠、285高地一带;陈嘘云57旅部署于石旺圈、风门、东南埠、当阳一带;卢醒58旅全部占领雕窝、芦山、孟良崮及540高地附近;师直属部队工兵营、运输营等占领相家庄、大山坊之线。
张灵甫令师司令部移至孟良崮540高地。
参谋长魏振钺不同意在孟良崮久留,向张灵甫建议说:“此地是孤山,为兵家之大忌,不易固守,还是尽快撤退到垛庄为上。”
可是,副参谋长李运良却说:“此地虽然是孤山,但是地势险要,我们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临险境而逢生。”
57旅旅长陈嘘云建议:“像孟良崮这样险恶地形,缺柴少水,退守在这里真是兵家所忌。若要在这里坚守,不如向西占领天马山,与友邻25师相接。”
张灵甫说:“孟良崮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我在岩石缝隙间设立射击阵地,共军若上攻,岩壁陡峭,无任何隐蔽物可以利用,他们攻不上来。”
25师黄百韬得知张灵甫要固守孟良崮,不由着急,打电话给张灵甫:“钟麟兄,你那个师装备重,车辆多,怎么能去孟良崮呢?孟良崮无遮无蔽,无水无草,部队怎么办呢?”
张灵甫不以为然,悲壮道:“我们一直在找共匪主力决战,就以我74师为诱饵吧,吸引共军于孟良崮地区,围而聚歼,是最好时机,若能消灭陈毅,我74师作点牺牲,功莫大焉。”
于是,张灵甫74师各部,听从张灵甫命令,抢占孟良崮四周各大山头,固守待援。
因为美式重炮和许多现代化的装备拉不上山去,只好丢弃在山下,士兵们牵马拉骡,驮着全部弹药武器,步行爬上孟良崮山头。
张灵甫腿脚不便,因于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时,右腿被日军机枪打中,受了重伤,迟迟不愈,后到香港做手术,伤未愈而提前归队,从此留下残疾。张灵甫拄着拐杖,跟随士兵们一拐一瘸上了孟良崮,师司令部设在540高地。
******
孟良崮,位于蒙阴东南约六十公里处的芦山之中。主峰孟良崮海拔五百多米。崮,为山东腹地特有的一种坡度陡峭、怪石林立、草木稀疏、石质坚硬的石山。孟良崮周围山头,方圆不过数华里,全是清一色的石头山,山峰陡峭,怪石耸立,草木稀疏。
整编七十四师爬上孟良崮,很快依托山上陡岩绝壁,巨石巉岩,用石块筑起掩体,虽然丢弃了重型装备,但其步兵武器的火力依旧十分凶猛。
整74师各部均已就位,垛庄虽被共军占领,粮弹无法补给,但张灵甫还是松了一口气,他说:“依此有利地形,只要友军来得快,有可能打好。”
孟良崮北陡南缓,向北一面,正是华野来袭方向,近似断壁,的确险峻,加之四周都是平地,一览无余。张灵甫自信,占住这个制高点,华野不管从哪个方向来,都将遭到整74师的火力杀伤。
其实,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上孟良崮是安全的。
张灵甫不能放弃孟良崮。孟良崮易守难攻,若被共军占领,74师将被压缩于孟良崮与天马山之间约的狭长地带里,只会加速灭亡。
但是,张灵甫的自信得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援军会按时到达。
援军到达,孟良崮这座怪石嶙峋的孤山就会是临险逢生,援军不到,就是孤山死地。
孟良崮上水源不足是事实,但山下有水有柴草,也可以构筑工事。只要友军能按计划到达,这些都不是问题。友军不到,水源被共军控制,则生命之源断绝,孟良崮就成了死地。
有人事后分析,张灵甫并非骄兵冒进,而是忠实执行了上级部署,而这部署又是合理的,张灵甫尽到了军人的职责。为顾全大局而作牺牲,是值得肯定的。他当然也明白友军的不可靠,他在战前写信给蒋介石,有痛诉彼此之间“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的话,说明他对国军内部的一盘散沙是清醒的。
张灵甫的失算在于,他过分相信了他的校长,过分相信了领袖,相信了领袖的威望。
******
5月14日至15日,国民党外围十个整编师的部队按照南京统帅部的命令,蠢蠢而动,齐向孟良崮地区开进。
于是,孟良崮战场陡然显出惊人的战役格局:陈毅、粟裕部的五个主力纵队包围了整编七十四师,但国民党军却以十个整编师的大兵力对陈毅、粟裕部实施了反包围。狭窄的地域内聚集了几十万大军。
张灵甫此时信心满满,发誓要实现“中心开花”,一举改变山东战局,使七十四师扬名天下。
南京行政院当日举行记者招待会,新闻局局长董显光在记者招待会上颇为自信,宣称:“该省大规模战事,不久可以结束。”
六
5月13日这天,粟裕将华野前线指挥部南移到艾山脚下的一条山沟里。
这个山沟里岩洞很多,大的不过六七米,小的只有一二米。粟裕前线指挥所设在一个“扫把形”的山洞里,洞顶不停的滴答、滴答漏水。
司令部人员,用洞口的石头垒起一道石墙,以挡飞机轰炸。洞里用麦秸铺成简易的床,石头当座椅,几块木门板上铺着地图,还有一部12门的交换机,三门电话单机,沟通着总部与各纵队、以及和前沿阵地的联系。粟裕就在这里指挥。
14日,陈毅也来到这个山洞里。
******
5月14日下午,粟裕命令各纵队向中心压迫,缩小包围圈。
从北面主攻孟良崮的是陶勇第4 纵队和许世友第9纵队,从南面主攻孟良崮的是王必成、皮定钧第6 纵队、从东面主攻孟良崮的是王建安第8 纵队,从西面主攻的是叶飞第1纵队。
15日拂晓,第1 纵主力猛攻东南的520 和540 高地,逼近了孟良崮。右翼迂回的第8 纵队,已从东北打到孟良崮以南,围攻芦山;第9 纵队已攻占孟良崮东北高地一处;4 纵逼近520 高地;6 纵从垛庄北进,接近孟良崮。
第74师逐渐被压缩在孟良崮孤山上。
共军步步逼近,部队步步被压缩,但是,中心已经开花了,外边合围部队不见动静。张灵甫感到一丝恐惧,急向总部请教下一步如何行动。
蒋介石也感到74危在旦夕,严厉命令最近的东线李天霞整编83师和西线黄百韬整编25师火速增援74师。
其它外围部队加快步伐向孟良崮靠近。
******
艰苦的战斗在阻击阵地上展开了。
第1 纵队阻击阵地,遭受敌黄百韬第25师、李振整编65师的猛烈进攻,血战竟日。
西线黄百韬整编25师,接受命令,拼命东进,要救74师出重围。黄百韬先迂回北上,与蒙阴南下的李振整编65师会合,然后从界牌、桃墟之间直扑天马山。
复浮山、蛤蟆崮、界牌、天马山一线,顿时罩在一片烟火里。
一纵指挥部里,从阻击阵地传来的电话不断报告:“敌人遗尸满地,还是成营成团地向山上涌,炮火没有间歇,部队不分队形,像羊群,像蜂群一样乱哄哄。”
中午,三山店、交界墩的阻击部队伤亡殆尽,阵地被国民党军占领;下午2 时,界牌被国民党军占领;随后,天马山、复浮山、蛤蟆崮全线告急,敌25师、65师已攻上天马山山腰,接着部队与指挥所失去联系。
在这里指挥的是副司令员何克希和一师师长廖政国。
但是,何克希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部队了,指挥所里紧张得空无人声。
正在这时,廖政国忽然发现有一支部队在山沟里向东急进。廖政国急忙派人拦住他们。
经询问,是第4纵队的一个营。
廖政国当即对营长说:“我是第一师师长廖政国,我问你,你们去执行什么任务?”
那位营长说:“奉命跑步,赶去攻击孟良崮。”
廖政国向烟火弥漫的天马山一指,说:“天马山阵地的得失,关系重大。如果敌人打通联系,全局皆危。我手里仅剩七八个警卫员了,只有使用所有到达这个地区的部队,我要你们立即赶援天马山”。
营长知道天马山的重要,立即说:“好,为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我们执行你的命令”。
廖政国遂对值班参谋道:“请报告野司,我使用了友邻四纵的一个营,这个营暂归我们指挥。”
这个营赶到天马山时,争夺战正在猛烈进行。这支生力军的投入,立即转变了情势。
随后,廖政国迅速把可能组织起来的非战人员,组成一个连,由作战参谋带领,赶往天马山,国民党军退下山去,天马山阵地稳定了。
黄百韬25师虽然拼力向74师靠近,占领了覆浮山和界牌,但依旧与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隔着一座天马山。听到隆隆炮声,就是不能再前进一步。
******
东线李天霞83师距离孟良崮最近。但是,李天霞并不热心去解救74师。
李天霞与张灵甫同为黄埔毕业,两人曾暗地里竞争过74师师长位置,早就心存芥蒂。加之李天霞好色、歹毒,张灵甫向来比较厌恶李天霞的为人。
加之,李天霞在苏北与粟裕交过手,多次失败,对当前的共军强大攻势早是畏怯三分。
74师被围,李天霞是抱有幸灾乐祸的心理的。但是,平心而论,即便李天霞拼力,他要冲破华野铁壁实难。
蒋介石严令83师北上救援,李天霞无奈,只得派出57团1个团的兵力向北攻击。
团长罗文浪率部出发,李天霞面带微笑说:“夜间作战要多准备向导,特别注意来往的路,要多控制几条。”并说:“你是很机警的。”暗示罗文浪保存实力,不必死战。
罗文浪率57团向北突进,与6纵17师接火,损失近一个营的兵力,丢掉汶河西岸阵地,突入万泉山,与卢醒58旅会合,接受74指挥。
而李天霞的整编83师不但没有再向孟良崮靠近一步,而是主力全部向东收缩,退到青驼寺,远离了孟良崮,与整编七十四师拉开了一段无法弥合的距离。
援军久久不至,中心开花的战法眼看泡汤,74师处在被消灭的危险之中,张灵甫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害怕。
兵团副司令长官李延年要到孟良崮视察,从临沂到达到垛庄一带,垛庄已被共军占领。联系74师,张灵甫电话告知:“我右翼正面共军增加约三个纵队,向我大力压迫。我师陷入不利状态,请副司令不要来孟良崮。”李延年知情况严重,只得返回。
******
面对危局,汤恩伯急切要求各路援军“务须以果敢之行动,不顾一切,星夜进击,破匪军之包围,救袍泽于危困”。眼看七十四师要葬身沂蒙山区,蒋介石心如刀割,向增援部队发出严令:“如有萎靡犹豫,巡逡不前,或赴援不力,必以贻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但是,正如一位国民党军官后来所言:“解围部队总是各存私心,不会真正前来解围的。什么分进合击,只不过是高级指挥官的主观愿望而已。”所以,尽管上峰一再督促,但各路援军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74师陷入绝境。
但是,此时的张灵甫还沉浸在拿下华野司令部坦埠的美好梦境里。
13日下午,74师占领了马山、大箭一线,遭到华野第9 纵队和4纵的顽强抗击。
张灵甫以为这是共军失败前的拼死抵抗,而许世友、陶勇接到的命令是不作无谓抵抗。所以,张灵甫74师更加向前推进,前锋陈嘘云57旅直进红山一带,与坦埠遥遥相望。随即命令各部连夜做好继续进攻准备,誓于14日一举攻占坦埠,活捉陈毅、粟裕。
******
华野的强大动作引起了南京统帅部的注意。
14日上午,汤恩伯再次询问张灵甫所在位置,当他知道张灵甫还是向北进攻时,急令张灵甫不可冒进,要74师稍向后撤,与左右翼摆齐之后再行出击。
14日上午9时张灵甫报告汤恩伯:“天马山附近之匪向东窜扰,黄斗顶山东侧匪后续部队向东南行动。”
此时,张灵甫察觉了华野的动向。
汤恩伯指示张灵甫向后撤与整25师会合。
1个小时后,张灵甫报告汤恩伯:“拟移转师主力于孟良崮附近,已开始运动。”“我师正越汶河南移,其先头部队已驱逐石旺崖、冯家庄之匪,令其以一部控制孟良崮高地,主力到达后,占领垛庄及其附近要点,继续向西夹击,与整二十五师取得联系。”
张灵甫可能意识到了冒进的危险,决定向后撤了。
与汤恩伯刚通完电话,侦察部队报告:华野部队已攻占天马山、磊石山等要点,并正向垛庄、万泉山进攻。
张灵甫这才如梦初醒:华野这是要对自己下手了。
他心中掠过一丝恐惧,急令第74师放弃北进,立即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派出
运输团一千余人赶赴垛庄增强防务,运输团赶到垛庄,发现垛庄已在一个小时之前被的华野部队占领。
74师放弃好不容易打下的前沿阵地紧急南撤,于当晚撤至孟良崮、芦山地区。
张灵甫迭电有关方面,请求督促前进,协同进攻,但都无济于事。
到这个时候,张灵甫才发现,他的四周全是华野部队:74师被包围了。
******
整编74师回撤到孟良崮地区,共军从四面汹涌而来。
参谋长魏振钺对张灵甫道:“师座,我军被包围了,四面都是共军,他们是想吃掉我们,应想办法尽快南撤。”
但是,张灵甫太过自信,他狂傲道:“别慌,想一口吃掉74师,我看他们未必敢想!至于下一步行动,听听总部意见。”
******
整编第74师被围的消息报到南京,蒋介石、陈诚、顾祝同都吃惊不小。
但陈诚认为,与共军决战的良机来了。
他对蒋介石道:“74师若能占据有利地形,控制制高点,坚守待援,我们可调动左右数十个整编师乘势合围,可造成与华东共军主力决战之机会。”
顾祝同、汤恩伯,也都认为:“该师装备精良,兵员满额,战斗力强,并且占据了有利地形,周围有3个兵团的大军云集,正是与华野主力决战的好机会。”
蒋介石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绝好的态势,便命令整编七十四师坚守阵地,吸引华野共军主力,命令位于新泰的胡琏整编十一师、位于蒙阴的整编六十五师、位于桃墟的黄百韬整编二十五师、位于青驼寺的李天霞整编八十三师、位于河阳的桂系第七军和整编四十八师,共十个整编师,分别从西北、西、南、东四个方向上火速向整编七十四师靠拢。
******
陈诚来电告知张灵甫:“我已下达最严厉命令,外线十个师部队增援你们,内外夹击,中心开花,以尽歼顽敌!”
蒋介石也来电说:“抓住共军主力,实为难得之良机,此为党国尽力之时,务必要奏奇功于一役。”
汤恩伯也说:“贵师为全区之枢纽,只要贵军站稳,则可收极大之战果。”
此时已成为瓮中之鳖的张灵甫也是这样想:以整编七十四师的实力,只要把陈粟牢牢吸在孟良崮地区,友军乘势合回来,四面合围,中心开花,乃是消灭山东共匪的绝佳时机。他对副师长蔡仁杰道:“我们兵力集中,建制完整,共军想吃掉我,没那么容易,我们只要把共军吸引在周围,我国军大部四面夹击,两下一挤,共军就完了。”
于是,张灵甫命令部队很快占领孟良崮、芦山及周围各据点,要在孟良崮坚守,以便中心开花,围歼陈、粟野战军。
十四日午后,74师调整部署, 陈传钓51旅部署于焦家峪、石旺庄、冯家庄、连埠、285高地一带;陈嘘云57旅部署于石旺圈、风门、东南埠、当阳一带;卢醒58旅全部占领雕窝、芦山、孟良崮及540高地附近;师直属部队工兵营、运输营等占领相家庄、大山坊之线。
张灵甫令师司令部移至孟良崮540高地。
参谋长魏振钺不同意在孟良崮久留,向张灵甫建议说:“此地是孤山,为兵家之大忌,不易固守,还是尽快撤退到垛庄为上。”
可是,副参谋长李运良却说:“此地虽然是孤山,但是地势险要,我们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临险境而逢生。”
57旅旅长陈嘘云建议:“像孟良崮这样险恶地形,缺柴少水,退守在这里真是兵家所忌。若要在这里坚守,不如向西占领天马山,与友邻25师相接。”
张灵甫说:“孟良崮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我在岩石缝隙间设立射击阵地,共军若上攻,岩壁陡峭,无任何隐蔽物可以利用,他们攻不上来。”
25师黄百韬得知张灵甫要固守孟良崮,不由着急,打电话给张灵甫:“钟麟兄,你那个师装备重,车辆多,怎么能去孟良崮呢?孟良崮无遮无蔽,无水无草,部队怎么办呢?”
张灵甫不以为然,悲壮道:“我们一直在找共匪主力决战,就以我74师为诱饵吧,吸引共军于孟良崮地区,围而聚歼,是最好时机,若能消灭陈毅,我74师作点牺牲,功莫大焉。”
于是,张灵甫74师各部,听从张灵甫命令,抢占孟良崮四周各大山头,固守待援。
因为美式重炮和许多现代化的装备拉不上山去,只好丢弃在山下,士兵们牵马拉骡,驮着全部弹药武器,步行爬上孟良崮山头。
张灵甫腿脚不便,因于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时,右腿被日军机枪打中,受了重伤,迟迟不愈,后到香港做手术,伤未愈而提前归队,从此留下残疾。张灵甫拄着拐杖,跟随士兵们一拐一瘸上了孟良崮,师司令部设在540高地。
******
孟良崮,位于蒙阴东南约六十公里处的芦山之中。主峰孟良崮海拔五百多米。崮,为山东腹地特有的一种坡度陡峭、怪石林立、草木稀疏、石质坚硬的石山。孟良崮周围山头,方圆不过数华里,全是清一色的石头山,山峰陡峭,怪石耸立,草木稀疏。
整编七十四师爬上孟良崮,很快依托山上陡岩绝壁,巨石巉岩,用石块筑起掩体,虽然丢弃了重型装备,但其步兵武器的火力依旧十分凶猛。
整74师各部均已就位,垛庄虽被共军占领,粮弹无法补给,但张灵甫还是松了一口气,他说:“依此有利地形,只要友军来得快,有可能打好。”
孟良崮北陡南缓,向北一面,正是华野来袭方向,近似断壁,的确险峻,加之四周都是平地,一览无余。张灵甫自信,占住这个制高点,华野不管从哪个方向来,都将遭到整74师的火力杀伤。
其实,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上孟良崮是安全的。
张灵甫不能放弃孟良崮。孟良崮易守难攻,若被共军占领,74师将被压缩于孟良崮与天马山之间约的狭长地带里,只会加速灭亡。
但是,张灵甫的自信得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援军会按时到达。
援军到达,孟良崮这座怪石嶙峋的孤山就会是临险逢生,援军不到,就是孤山死地。
孟良崮上水源不足是事实,但山下有水有柴草,也可以构筑工事。只要友军能按计划到达,这些都不是问题。友军不到,水源被共军控制,则生命之源断绝,孟良崮就成了死地。
有人事后分析,张灵甫并非骄兵冒进,而是忠实执行了上级部署,而这部署又是合理的,张灵甫尽到了军人的职责。为顾全大局而作牺牲,是值得肯定的。他当然也明白友军的不可靠,他在战前写信给蒋介石,有痛诉彼此之间“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的话,说明他对国军内部的一盘散沙是清醒的。
张灵甫的失算在于,他过分相信了他的校长,过分相信了领袖,相信了领袖的威望。
******
5月14日至15日,国民党外围十个整编师的部队按照南京统帅部的命令,蠢蠢而动,齐向孟良崮地区开进。
于是,孟良崮战场陡然显出惊人的战役格局:陈毅、粟裕部的五个主力纵队包围了整编七十四师,但国民党军却以十个整编师的大兵力对陈毅、粟裕部实施了反包围。狭窄的地域内聚集了几十万大军。
张灵甫此时信心满满,发誓要实现“中心开花”,一举改变山东战局,使七十四师扬名天下。
南京行政院当日举行记者招待会,新闻局局长董显光在记者招待会上颇为自信,宣称:“该省大规模战事,不久可以结束。”
六
5月13日这天,粟裕将华野前线指挥部南移到艾山脚下的一条山沟里。
这个山沟里岩洞很多,大的不过六七米,小的只有一二米。粟裕前线指挥所设在一个“扫把形”的山洞里,洞顶不停的滴答、滴答漏水。
司令部人员,用洞口的石头垒起一道石墙,以挡飞机轰炸。洞里用麦秸铺成简易的床,石头当座椅,几块木门板上铺着地图,还有一部12门的交换机,三门电话单机,沟通着总部与各纵队、以及和前沿阵地的联系。粟裕就在这里指挥。
14日,陈毅也来到这个山洞里。
******
5月14日下午,粟裕命令各纵队向中心压迫,缩小包围圈。
从北面主攻孟良崮的是陶勇第4 纵队和许世友第9纵队,从南面主攻孟良崮的是王必成、皮定钧第6 纵队、从东面主攻孟良崮的是王建安第8 纵队,从西面主攻的是叶飞第1纵队。
15日拂晓,第1 纵主力猛攻东南的520 和540 高地,逼近了孟良崮。右翼迂回的第8 纵队,已从东北打到孟良崮以南,围攻芦山;第9 纵队已攻占孟良崮东北高地一处;4 纵逼近520 高地;6 纵从垛庄北进,接近孟良崮。
第74师逐渐被压缩在孟良崮孤山上。
共军步步逼近,部队步步被压缩,但是,中心已经开花了,外边合围部队不见动静。张灵甫感到一丝恐惧,急向总部请教下一步如何行动。
蒋介石也感到74危在旦夕,严厉命令最近的东线李天霞整编83师和西线黄百韬整编25师火速增援74师。
其它外围部队加快步伐向孟良崮靠近。
******
艰苦的战斗在阻击阵地上展开了。
第1 纵队阻击阵地,遭受敌黄百韬第25师、李振整编65师的猛烈进攻,血战竟日。
西线黄百韬整编25师,接受命令,拼命东进,要救74师出重围。黄百韬先迂回北上,与蒙阴南下的李振整编65师会合,然后从界牌、桃墟之间直扑天马山。
复浮山、蛤蟆崮、界牌、天马山一线,顿时罩在一片烟火里。
一纵指挥部里,从阻击阵地传来的电话不断报告:“敌人遗尸满地,还是成营成团地向山上涌,炮火没有间歇,部队不分队形,像羊群,像蜂群一样乱哄哄。”
中午,三山店、交界墩的阻击部队伤亡殆尽,阵地被国民党军占领;下午2 时,界牌被国民党军占领;随后,天马山、复浮山、蛤蟆崮全线告急,敌25师、65师已攻上天马山山腰,接着部队与指挥所失去联系。
在这里指挥的是副司令员何克希和一师师长廖政国。
但是,何克希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部队了,指挥所里紧张得空无人声。
正在这时,廖政国忽然发现有一支部队在山沟里向东急进。廖政国急忙派人拦住他们。
经询问,是第4纵队的一个营。
廖政国当即对营长说:“我是第一师师长廖政国,我问你,你们去执行什么任务?”
那位营长说:“奉命跑步,赶去攻击孟良崮。”
廖政国向烟火弥漫的天马山一指,说:“天马山阵地的得失,关系重大。如果敌人打通联系,全局皆危。我手里仅剩七八个警卫员了,只有使用所有到达这个地区的部队,我要你们立即赶援天马山”。
营长知道天马山的重要,立即说:“好,为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我们执行你的命令”。
廖政国遂对值班参谋道:“请报告野司,我使用了友邻四纵的一个营,这个营暂归我们指挥。”
这个营赶到天马山时,争夺战正在猛烈进行。这支生力军的投入,立即转变了情势。
随后,廖政国迅速把可能组织起来的非战人员,组成一个连,由作战参谋带领,赶往天马山,国民党军退下山去,天马山阵地稳定了。
黄百韬25师虽然拼力向74师靠近,占领了覆浮山和界牌,但依旧与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隔着一座天马山。听到隆隆炮声,就是不能再前进一步。
******
东线李天霞83师距离孟良崮最近。但是,李天霞并不热心去解救74师。
李天霞与张灵甫同为黄埔毕业,两人曾暗地里竞争过74师师长位置,早就心存芥蒂。加之李天霞好色、歹毒,张灵甫向来比较厌恶李天霞的为人。
加之,李天霞在苏北与粟裕交过手,多次失败,对当前的共军强大攻势早是畏怯三分。
74师被围,李天霞是抱有幸灾乐祸的心理的。但是,平心而论,即便李天霞拼力,他要冲破华野铁壁实难。
蒋介石严令83师北上救援,李天霞无奈,只得派出57团1个团的兵力向北攻击。
团长罗文浪率部出发,李天霞面带微笑说:“夜间作战要多准备向导,特别注意来往的路,要多控制几条。”并说:“你是很机警的。”暗示罗文浪保存实力,不必死战。
罗文浪率57团向北突进,与6纵17师接火,损失近一个营的兵力,丢掉汶河西岸阵地,突入万泉山,与卢醒58旅会合,接受74指挥。
而李天霞的整编83师不但没有再向孟良崮靠近一步,而是主力全部向东收缩,退到青驼寺,远离了孟良崮,与整编七十四师拉开了一段无法弥合的距离。
援军久久不至,中心开花的战法眼看泡汤,74师处在被消灭的危险之中,张灵甫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害怕。
兵团副司令长官李延年要到孟良崮视察,从临沂到达到垛庄一带,垛庄已被共军占领。联系74师,张灵甫电话告知:“我右翼正面共军增加约三个纵队,向我大力压迫。我师陷入不利状态,请副司令不要来孟良崮。”李延年知情况严重,只得返回。
******
面对危局,汤恩伯急切要求各路援军“务须以果敢之行动,不顾一切,星夜进击,破匪军之包围,救袍泽于危困”。眼看七十四师要葬身沂蒙山区,蒋介石心如刀割,向增援部队发出严令:“如有萎靡犹豫,巡逡不前,或赴援不力,必以贻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但是,正如一位国民党军官后来所言:“解围部队总是各存私心,不会真正前来解围的。什么分进合击,只不过是高级指挥官的主观愿望而已。”所以,尽管上峰一再督促,但各路援军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74师陷入绝境。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